第一篇:模块七总结与反馈
模块七总结与反馈
1、在这个模块中,你做了哪些事情?
答:在模块七中,我主要做了以下事情:
(1)在活动1 “应用教育技术理论,反思所学案例”中,我认真阅读了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方法及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并且回顾了所学过的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思考,在班级下的“反思所学案例”板块中讨论了三个问题。
(2)认真阅读了《教育技术参考手册》的知识群,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途径,方法,策略以及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知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渗透在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中,影响各个课程结构要素,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阅读了《Season》教学设计方案,观看了相关的教学视频。并以回帖的形式发表了自己对课例的评价和看法。
(3)在活动3“优秀设计赏析与评论”中,我选择了:《A Famous Person》方案,按照教学成果评价量规,结合前面培训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发起了一个主帖对所选择的方案进行赏析与评论。
(4)认真撰写了《模块七总结与反馈》。
2、学完本模块后,你有哪些收获?
答:学完本模块后,我的收获主要有:
(1)我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者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不断探索和完善。
(2)我知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渗透在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中,影响各个课程结构要素,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属性:
A.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
B.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即指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C.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即指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3)我懂得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六大优化策略:
A.内容组织策略:通过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主题单元,较好地处理了单元内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将分散内容进行有意义的组织;同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将授导与探究的矛盾进行弹性协调,解决以往单课时、单课文设计的不足,优化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B.思维引导策略: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从问题视角对课程进行建构,将“知识问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近来课程领域出现的许多新型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WebQuest等),都反映出这种面向问题探究的课程组织方式,即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无论采用什么具体模式、什么技术手段,它的重点都应该落在课程上,应该增进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C.教学活动设计策略:可以对各种常见的教学活动进行定位,了解它们的特性差异,如课堂讲授的社会化程度中等、反思程度低、重在传递知识,而个别辅导则社会程度偏低、反思程度中等、体验感受低;在课程整合中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特性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选定,并采用相应的技术工具作为支持;
D.资源组织策略:通过将教学资源围绕单元进行主题组织,能够符合课程改革要求,满足学习者基本的学习需要,又保证了学习者自主探究的需要;主题与教学单元对应,能够解决各种分散、单一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问题;精简课程内容;展现学习的学科交叉性和拓展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投入;将资源和教学活动相融合等;
E.教学环境创设策略: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并不是任何活动都要用信息化环境来支撑,在主题单元设计时,教学环境不要始终限于某个单一环境之中,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选择,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对于整个主题单元而言,从总体倾向上偏向于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真实环境,但对于单元中的不同模块、专题、课时来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动态选择全空间中的某种教学环境;
F.教学评价设计策略: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倡导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来促进整合效果,要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项目综合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要避免评价功能单
一、评价项目单
一、评价方法单一。
(4)了解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有六个基本特征: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具有广泛的认知范围;学生具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科知识有效应用。
(5)懂得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存在以下四大误区:对技术应用的误区;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上的误区;对教学资源应用的误区;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特别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上的三个误区: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略揭示过程培养能力;错误的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的主导地位。这给我在今后的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时指明了方向,可以让我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尽可能的避免错误,让自己成为教学情景的创
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构建的促进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通过“优秀设计赏析”的学习,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是要不断提搞自己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才会不落伍、才会不被时代所抛弃。
3、学完了本模块的内容后,你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学完了本模块的内容后,我觉得培训的内容很好,尤其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的剖析,端正了我们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在我们教师中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尚未明确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内涵及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存在四大误区。这需要我们所有教师认真比照分析。现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掌握新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
第二篇:模块七总结与反馈
模块七总结与反馈
一、主要做的事情:
在本模块中,主要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知识,如整合目标、内涵、途径和方法等结合平时所学的课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情况进行了思考,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提出了见解,在讨论区发起了主帖;并运用所学知识点评了《找春天》课例;对两篇优秀设计进行了赏析与评论,同时对本模块的学习作出了总结与反馈。
二、收获:
1、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理论知识。
(1)整合的目标:是应用创造思维的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信息时代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能力、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内容,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知识能力,即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技能;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要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整合的内涵: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要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收集与开发;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4)整合的六大优化策略:内容组织策略、思维引导策略、教学活动设计策略、资源组织策略、教学环境创设策略、教学评价设计策略。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与误区。
2、运用所学理论,对所学课例进行了回顾。在反思的过程,懂得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是为了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能力、信息素养以及学生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
3、认真学习了《找春天》课例,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课例进行了点评。整体看,这篇课例安老师从课文简介、学生特征分析方面入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设计了教学目标,并结合目标展开了有序、生动的教学。整堂课结构清晰,“大自然中找春天——课文中找春天——感受春天——欣赏春天的文章——写春天”,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紧扣“找”字,设计精练合理的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能很明显地发挥出来,“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充分展现出来了。
4、在优秀设计与评析板块,对《b p m f》和《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进行了评析。通过参照《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结合平时教学实际,学会了从哪些方面去赏析别人的设计方案。比如课题概述、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设计过程、教学评价、学习环境和支持说明、资源内容、技术实现等,我们常常只注意对教学过程与达成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对课题概述、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资源方面的评价。
人要学习才不会落后,通过这次培训,可谓是收获多多。
三、意见和建议:
每天要结合案例阅读参考手册中大量的文字,眼睛停留在屏幕上,大脑不停地思考,键盘还不停地“滴答”作响,而且还不清楚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向是否正确,确实感觉茫然。已经连续奋战了二十几个日夜,用“废寝忘食”来形容还不够贴切。虽然学到了第七模块,快要看到黎明前的曙光了,但是看看还有那么多内容,本已身心疲惫的我,都不知道还有没有信心去欣赏那美丽的日出。
第三篇:模块七总结与反馈
模块七总结与反馈
篇一:模块七总结与反馈
模块七总结与反馈
1、在这个模块中,你做了哪些事情?
答:(1)认真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整合的途径、方法及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等理论。
(2)结合前面六个模块所学案例,在课程讨论区我的班级下的“反思所学案例”板块中回答讨论了活动1里的三个问题。
(3)阅读了《找春天》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并观看了教学视频,进入课程讨论区 我的班级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点评” 板块,以回帖的形式,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其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理论联系实践,在评价中渗透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活动3 优秀设计赏析与评论中,我结合前面培训学到的理论和方法,挑选小学语文《b p m f》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相关分析、评价。并且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地肯定和中肯的修改建议。然后进入课程讨论区我的班级下的“优秀设计赏析与评论”板块,发起一个赏析与评论的主帖。、学完本模块后,你有哪些收获?
答:(1)基本掌握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理论知识。如:整合的目标、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整合的六大优化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与误区等。
(2)运用所学理论,通过对所学课例进行的回顾以及对《找春天》和《b p m f》这两个案例的学习与分析,认识到:首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根本性变革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其次,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改正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片面认识,要从优化策略方面着手,真正做到有效整合。、学完了本模块的内容后,你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我觉得这次培训是我受益最大的一次,通过视频观摩课例,不但学了技术还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在本模块中,我唯一的建议就是希望能提供更详细的案例赏析的材料,最好附上教材原文。以便使学员能进行完整恰当的评价,弥补不同学科的不足。篇二:模块七—总结与反馈(二)
?总结与反馈
(二)班级
1401期微软汕头*班
姓名
篇三:模块七总结与反馈
1、在这个模块中,你做了哪些事情?
答:在这个模块中,我做了以下几件事:阅读了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的目标、内涵以及整合的途径等理论。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点途径方法及策略,还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带着这些理论观点参与到课程讨论区的反思所学案例板块中讨论了相关的话题。活动2中观看了《找春天》教学设计和教学视频,参照教学成果评价量规,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其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在案例评价中渗透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活动3 优秀设计赏析与评论中,我结合前面培训学到的理论和方法,挑选小学语文《bpmf》这一优秀设计,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相关分析、评价。最后还把本模块所学进行总结。
2、学完本模块后,你有哪些收获?
答:学习完本模块后我最大的收获是进一步理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点途径方法及策略,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也在拜读优秀教学案例的过程中也学到了从哪些维度去评价教学设计,并在评价的过程总提高了自己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我想这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学完本模块后,我的收获很大,(1)我知道了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2)认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就是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3)知道怎样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有效的,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课堂中,学生不仅是掌握了知识目标,而且对学生对知识目标掌握的层次和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存在的误区,能初步采取相应对策。
3、学完了本模块的内容后,你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在本模块中,我的建议是:对于教学设计的评价与分析,让我们学员只是观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我个人觉得我们学员们更多的“跟着教学设计”的思路走,因为这个培训学科性不够强,导致很多老师对教材不够熟悉,如果能把相应的课文、数学知识点的新课标里的教材分析,提供给我们教师,这样我们学员们对教材有所了解,才能更加准确的、针对性的、有效的,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喜欢用多媒体上课的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材料,让我们知道怎样用多媒体课件来上课才是恰到好处,这样即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学习的平台。但学习时间还是很紧,有点应付不了。
第四篇:模块七总结与反馈
模块七总结与反馈
1、在这个模块中,你做了哪些事情?
答:在这个模块中,我“在反思所学案例”板块对三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讨论,认真地研读了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以及整合的途径等理论。
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节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途径,方法,策略以及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重点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四大误区:对技术应用的误区,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上的误区,对教学资源应用的误区,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
观看《电磁继电器的应用》教学视频,并以回帖的形式发表了自己对课例的评价和看法。
在优秀设计赏析与评论中,我选择了《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方案发了一个主题帖,并对自己选择的方案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赏析与品论。最后对本模块的学习进行了总结与反馈。、学完本模块后,你有哪些收获?
答: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我觉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不断探索和完善。我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者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我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特别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上的三个误区: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略揭示过程培养能力;错误的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的主导地位。这给我在今后的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时指明了方向,可以让我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尽可能的避免错误,让自己成为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构建的促进者,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了解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五条基本的途径与方法,六大优化策略,六个基本特征,四大应用误区。
在熟读了“教学成果评价量规”后,我不仅仅能大致上评价他人教学设计的好坏,还能把它做为根据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要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性飞扬,还有赖于该教师所营造的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对话,让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摈弃只有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的奴才思维,让自由的思想和学生个性的张扬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引领下插上腾飞的翅膀!3、学完了本模块的内容后,你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答:我觉得这次培训是我受益最大的一次,不但学了技术还开阔了视野,更新了一些陈旧的教学理念。但是对于我们在讨论区发的帖,质量究竟如何,总结并不很清楚,希望老师能给以指导。
第五篇:模块七总结与反馈
模块七总结与反馈
1、在这个模块中,你做了哪些事情?
答:这一模块是对前面六个模块的一个总结,主要是对案例分析的一个阶段性回顾。在本模块中,首先,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知识,如整合目标、内涵、途径和方法等结合平时所学的课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情况进行了思考,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提出了见解,谈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在课程讨论区中发了自己的帖子,让同仁们批评指正;并运用所学知识点评了《电磁继电器的应用》课例;对《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优秀设计进行了赏析与评论,同时对本模块的学习作出了总结与反馈。
2、学完本模块后,你有哪些收获?
答: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认识到: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从五个方面创设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运用所学理论,对所学课例进行了回顾。在反思的过程,懂得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是为了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能力、信息素养以及学生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
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改正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片面认识,要从优化策略方面着手,真正做到有效整合。
人要学习才不会落后,通过这次培训,可谓是收获多多。
3、学完了本模块的内容后,你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本模块虽然在教学案例设计中增加了视频,但讨论平台还是不够活跃,如果在接下来的面授中能对案例多展开讨论更好。每天要结合案例阅读参考手册中大量的文字,眼睛停留在屏幕上,大脑不停地思考,而且还不清楚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向是否正确,确实感觉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