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长在全市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保险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保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市保险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保险主体不断壮大。全市保险机构从2000年的6家扩大到现在的20家,县级分支机构达46家,乡镇保险网点达195个,兼业代理网点达450个,从业人员达6500多人,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保险业服务网络。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全市保险业务收入从2000年的5.4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5.75亿元,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保险深度(保费占GDp百分比)从2000年的1.85%上升到2005年的2.46%;保险密度(全市人均保费)从2000年的每人277元增加到2005年的每人612元。保险服务不断深化。全市保险业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行业诚信建设,实施了“两个投保提示”(车辆险和人身险)、“两个服务承诺”(车辆险和个人意外伤害、健康险),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在保险赔付上,2005年共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4.01亿元,是2000年的3.2倍。全市保险业的发展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体保险工作者,向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保险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相比,全市保险业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从全社会看,主要表现为:保险覆盖面还较小,保费收入总量还较少(仅列全省第8位);保险深度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还有较大差距;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互之间的协调作用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挥;保险知识的宣传还不到位,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还不强。从保险业自身看,主要表现为:保险信用建设仍需加强,整体形象有待提升;保险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行业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保险产品尚不适应现代需求;保险专业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等等。
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保险机构负责人、全体保险工作者,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在新形势下加快全市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要在保障率先崛起中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市全力实施率先崛起战略,全面推进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全市将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生态优市四个战略路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进一步增强实力,激发活力,彰显魅力,努力打造实力湖州、法治湖州、人文湖州、和谐湖州。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作为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强有力保障。通过加快改革发展保险业,发挥保险的“杠杆”作用,集合社会力量,建立市场化的灾害和事故补偿机制,完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是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综合性工程。在这其中,保险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首先,保险可以发挥经济“助推器”作用,通过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为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有利于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其次,保险可以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通过养老、健康保障和理赔给付,解决保险消费者生活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第三,保险可以发挥社会管理“辅助器”作用,通过不断开拓服务领域,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有利于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三是要在促进职能转变中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政府职能转变首先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履行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承担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主要职能。保险作为市场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在市场经济体制快速推进的新阶段,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履职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快改革发展保险业,积极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将会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经济补偿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从承担“无限责任”转变为承担“有限责任”,进而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二、坚持发展,努力开创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科学定位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职能和作用,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保险业的发展方向、战略和重点,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保险业的方针政策。《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就全面贯彻“国十条”明确了具体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保险机构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坚持科学发展观,拓宽服务领域,加快业务发展,提高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努力实现保险业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一)坚持紧贴地方实际,实践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宗旨。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保险业功能发挥也影响着经济发展水平。各保险机构要紧贴“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通过自身的改革发展,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加快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对经济建设的保障作用,对和谐社会的支撑作用,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着力建设一个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偿付能力充足、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和质量、规模、效益相统一的现代保险业。“十一五”期间,全市保险深度每年增长0.3个百分点,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市服务业的增长速度。
(二)坚持深化改革,建设完善的保险市场体系。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保险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总体而言,就是要建设完善的保险市场体系,切实增强区域保险市场的聚集力。
第一,各保险公司要继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努力建设成为资本充足、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要加强内控建设,完善内控组织体系,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保险经营责任追究制。要转变增长方式,从单纯注重业务规模增长转向注重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从低层次竞争转向内涵式发展。
第二,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有经营特色的保险公司特别是养老、健康、农业、责任等专业性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混合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等多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参与保险事业。要规范保险中介发展,在继续发展专业代理公司的同时,积极发展经纪公司和公估公司,促进中介公司强素质、创品牌,提高保险市场的运行效率。要规范保险兼业代理市场,优化地区和行业结构,促进保险代理市场有序竞争。要加强营销队伍管理,提高营销人员素质。
第三,要统筹兼顾区域布局。要在着力提高湖州中心城市集聚保险资源能力的同时,积极发展县域保险市场,依托中心城镇,辐射周边农村,建设服务网络,探索县域保险代理发展模式。要在严格保险市场准入的同时,建立市场化的退出机制,维护好、开发好全市的保险资源。
(三)坚持不断创新,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保险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保险机构要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牢固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观,深入实际,了解市场,了解客户,加速产品创新,开发有公司特色、地域特色的个性化产品,打破险种单
一、同构现象。当前重点:
一是大力拓展责任保险。各类责任险是政府管理公共安全事务的有效工具,要积极发展符合我市实际的特色责任险业务。抓住当前全面推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遇,争取尽快与省机动车辆联合信息平台对接,通过浮动费率机制,抑制交通事故高发势头。研究将火灾公众责任险纳入强制保险范畴,实现保险机构与消防系统信息共享与合作管理。支持保险机构以合理的保险费率、赔付率和优质服务,扩大承运人责任险、校园责任险和开展大型活动责任险的覆盖面,逐步在公众聚集场所、高危行业、境内外旅游等领域推广责任保险。
二是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按照“坚持为民服务、坚持低保障起步、坚持政府政策性支持、坚持保险业务结构合理优化”的思路,深化德清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改革农业补贴方式和救灾防灾机制。完善政府财政补贴制度,逐步提高险种保费补贴比例,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特色农业和涉农保险业务,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三是加快发展城乡养老和健康保险。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发展适合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完善农村计划生育节育手术保险和家庭养老保险。在有条件的地方,保险机构可探索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管理运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补充保险产品。保险机构要加强与企业合作,规范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规范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加强与消防、特警、交警等部门合作,积极发展特殊岗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四是探索发展区域性特色保险产品。认真贯彻省政府会议和文件精神要求,在全市积极推行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加强巨灾保险研究,探索建立巨灾保险体系。完善保险费补贴办法,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开发高科技项目投资、重大装备技术更新和关键性技术攻关项目保险产品。创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满足群众住房、汽车等消费升级换代的需要。
(四)坚持强化信用建设,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诚信是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立身之基,是保险业的执业之本。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更要多管齐下规范保险诚信建设,促进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
第一,要大力推进保险诚信建设。积极倡导诚信观念,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培育保险诚信意识,在全行业树立诚信为本、重诺守信的良好风气。保险协会要切实履行职能,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建设,督促各保险机构坚决执行保险行业各项自律公约、“两项投保提示”、“两项服务承诺”等行为规范。各保险机构要切实将诚信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首要准则,形成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开展保险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建立保险信息查询系统,推进行业自律。加强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稳定和发展保险营销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大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披露力度,严厉处罚保险欺诈、误导等失信行为。当前特别要注意规范理赔行为,不惜赔、拖赔、滥赔,切实保障投保人的合法利益。
第二,要切实防范保险经营风险。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着力解决假数据、假报表、假赔案等问题,提高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善保险机构内控制度,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及时处理因保险合同纠纷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维护保险市场的稳定,逐步建立起保险纠纷的协调机制,尽快建立突发性危机的应对解决预案。加快建立起公司内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
第三,要不断提高保险服务质量。把保险纳入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开辟大灾理赔绿色通道,按约给付,公正理赔。提供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的保险服务,加快从简单的收取保费、赔偿给付向提供风险管理、理财咨询和投资规划等一揽子服务项目转变。不断创新延伸服务,加强多家公司间的联合,加强与医疗、教育、电信、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合作,提高保险服务水平。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使客户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的高水准服务,提高保险业的整体竞争力。切实加强保险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保险经营活动的支撑作用,为保险业更加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切实加强保险售后服务,重视防灾防损服务,探索建立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防灾防损工作的机制与制度,不断扩大保险的社会覆盖面。
三、加强领导,积极营造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保险协会要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积极优化保险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保障和促进全市保险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险业改革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有很强的业务性,又有很强的社会性。市政府将出台《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次会上印发了征求意见稿,会后吸收各方意见建议作进一步修改后,将尽快下发,作为市政府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支持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定期听取保险工作汇报,关心解决保险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从全局的高度支持、服务好保险业的发展。要研究和掌握保险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依法行政,改进领导方法,做到支持不干预,尊重保险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维护保险企业的合法权益,落实支持保险业发展的各项法规政策。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推动、政保互动、共保经营等新形式,引导保险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好地发挥保险业的作用。
二要进一步切实加强监管与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强保险业的监管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服务与监管中,寓监管与服务中。应急办要把保险业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保险业发展纳入服务业发展规划;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对保险政策、典型事例的报道力度,普及宣传保险知识,增强全社会的保险意识;公安部门要积极推进“交强险”的实施,客观、公正地做好责任险的认定工作,同时要与保险机构联手打击危害保险业健康发展的不法行为;税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把有关保险税收优惠落到实处;民政部门要加强对保险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管理,支持协会开展工作;教育、卫生、贸粮、建设、旅游、安监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积极推进校园内外、医疗责任、高危行业、公共场所、建筑业和旅游业等责任保险的发展。
三要进一步切实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市保险协会是我市保险行业的自律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好联系政府、联系社会、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使用,积极争取上级保险监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努力提高协调各方的能力;支持保险企业依法合规自主经营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促进全市保险业加快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加强行业自律,落实自律公约;扩大保险宣传,建立交流平台;提高保险信誉,维护保险市场秩序。要根据省保监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要求,规范保险经营行为,建立定期的考评制度和考评结果通报公布制度,建立并实施地方保险市场的准入办法和退出机制。对保险领域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会同公安、司法、工商、审计等职能部门予以依法惩处,尤其要集中整治保险市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现保险市场公开、公平、有序竞争,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
第二篇:市长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今天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总结2005年金融工作,安排部署2006年金融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评价金融工作,切实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5年,全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实施金融改革,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改善金融环境,金融业运行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存款规模达到214.72亿元,增长13.75%;贷款规模达到113.46亿元,增长4.7%;股票、债券、基金交易额38.56亿元,增长3.1%;实现保费收入5.89亿元。全年金融运行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金融市场改革以及金融政策调控体系改革先后启动。建行、中行、工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加快,省农村信用联社XX办事处挂牌成立,全市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达1.67亿元,获得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支持2.28亿元,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稳妥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城市商业银行进展顺利,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建立。金融机构经营历史包袱得到了有效化解,各项减负增效政策资金共计达到5.8亿元。
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执行。2005年,全市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信贷资金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通过调整授权授信,调整存量,加大对国家限制行业贷款投放的控制,全力保证重点项目、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三农”的资金需求,中型企业新增贷款2.46亿元,农业新增贷款3.51亿元。
金融业稳健运行。2005年,全市金融机构经营效益同比大幅提升,全面实现盈利,赢利额达1.47亿元。化解不良贷款工作成效明显,实现“双下降”,不良贷款余额减少3.03亿元。金融业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加强,各金融机构的案防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上议事日程,保护金融债权,建设诚信体系日益得到社会重视,金融运行外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维护金融稳定的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反假货币、反洗钱工作机制有效运作。
金融服务不断创新。市农发行积极推动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的签订,促成省分行与市政府在全省率先签订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已对18户企业发放贷款3.01亿元。市工行获得总行、省行授权,率先在金融系统和全省工行系统推出了小企业贷款业务,建立了小企业贷款中心。市寿险公司启动“振兴农村寿险市场”试点工作,拓展了新业务。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得到更新,大额支付系统在4月份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资金汇划“零在途”,日均处理跨行交易4600万元。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服务等电子银行业务得到较快发展,银行卡受理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酝酿改进对中小客户群体的综合金融服务,为企业办理票据、信用证等非贷款融资达1.83亿元。银政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协作、共谋发展,在政策导向、工作部署、情况交流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金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信贷投放持续少增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和制约,存贷差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贷款难状况未有效改善,金融投放的软环境未得到根本好转。2005年,全国贷款增长13%,全省贷款增长9%,我市贷款仅增长4.7%。我市金融总量在全省倒数第八,仅占全省总量2%左右。二是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新农村建设资金瓶颈制约未突破,改革任重而道远。三是连续几起金融案件给金融业安全运行和内部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四是积极探索建立金融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整体功能作用不够。
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经济是金融赖以生存的基础,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二者是互相依存,荣辱与共,唇亡齿寒的关系。经济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支持,金融的发展要建立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金融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始终坚持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正确处理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确保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XX经济发展上,在促进发展中解决好金融自身的风险问题,实现共同发展。
(一)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金融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金融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第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XX。政府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工作;银监局和人民银行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基层央行职能作用,加强协调,牵头组织有关方面宣传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介绍金融业务,引导企业和公众不断增强诚信意识,推动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要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全面推动企业资信评级工作。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金融债务,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因此,要增强主动培植意识,无论是政府有关部门,还是金融机构,都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帮助企业完善制度、强化管理、规范行为,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能力。银行要为培植信用企业做出努力,培植信用企业就是培植银行自己的市场,只有企业发展了,银行的业务才能扩展,金融部门应该上升到这个高度来认识,积极开展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制定并实施企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有效办法。
第二,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加大对失信者打击力度,维护金融资产安全。由于存在“金融胜诉案件执行难”、“赢了官司输了钱”等问题,金融机构通常以提高信贷准入条件或不放款、少放款来规避,这与我市经济发展的强烈资金需求形成明显的反差。没有发展就没有效益,从发展的角度看,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司法部门要从XX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在加大对金融案件立案、审判、执行力度的同时,可建立和实行对金融案件集中审结制度,依法加大对金融债权司法保护的力度,改善金融司法环境,为金融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提高银企合作效率。担保难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突出问题。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具有诸多的先天不足,既难以达到信用评定的等级标准,又缺少足够足值的抵押物品,建立和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是解决其融资难的有效途径。要将加快组建主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担保机构,促进信贷投放。担保机构要结合金融生态建设和金融安全区创建等活动,建立基本客户群,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挥更大作用。要进一步规范担保机构经营行为,加强担保机构的行业指导和风险监管。
(二)加强金额机构自身建设
要坚持加强服务窗口建设,切实把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作为金融员工的自觉行动。要切实加强对我市经济、金融运行规律和运行中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努力增强落实货币信贷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别是人民银行要积极稳妥地发改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扩大信贷投入能力。要积极推进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加快社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银行业金融服务水平。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严格内部管理,强化风险控制,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三)落实金融改革措施
银监局和人民银行要积极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和监督工作,密切关注改革的全过程,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做好央行票据发行后的兑付考核工作,确保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顺利进行。银行业监管部门要提高监管水平,继续抓好不良贷款双降工作,要通过有效清收不良贷款和防范新的不良贷款风险,使辖区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切实提高银行信贷资金利用率,支持经济发展。各国有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股份制改造的要求,加强风险管理,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银行、证券、保险机构要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完善服务手段,更好地服务于XX市经济发展。
(四)加大信贷投放和结构调整力度
今年,我市信贷投放总的要求是:全市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9.08亿元,增长8%。各金融机构要围绕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牢固树立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重视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以“大金融”的视野、市场化的理念、务实性的措施,找准金融与支持经济的结合点,通过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信贷存量、优化增量,促进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配合,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要继续支持扩大投资。在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投资成为拉动发展的主导因素,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05年,全国人均投资6776元,全省人均投资3956元,我市仅为2157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4.5%,投资的差距导致了发展水平的差距。当前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够。本轮宏观调控有保有压、有紧有松,我市的多数产业和项目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是“保”的对象。我们要把宏观调控看作XX快速发展、乘势而上的机遇,抓住扩大投资这个关键,继续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支持扩大投资,促进XX跨越式发展。
二是要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在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方面,要紧紧围绕实施“2153”工程,集中信贷资金,支持重点建设项目,满足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促进银行改善信贷结构。金融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提前介入项目,参与项目论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资金需求,主动寻找商机,对于符合支持条件的好项目,大项目。
在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改善信贷管理和服务,适当下放贷款权限,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授信效率,客观评价企业资信状况、信用等级,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目前,中小企业正处于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发展时期,亟需金融机构、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不解决,不但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金融机构也失去了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就是因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推动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则经济发展、金融机构的发展都将进入一片新天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金融机构要深入研究企业状况、大胆拓展业务,改进服务,创新机制。不以企业规模大小作为贷款条件,不以企业所有制性质决定信贷取舍,积极支持满足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热情指导还达不到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把培育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作为优化信贷结构、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举措。要不断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方式,设计符合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资金需求的信贷产品。建立与小企业贷款业务相适应的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努力实现货币信贷政策与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与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协调一致。
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要深入研究金融机构如何服务“三农”的政策措施,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在支持招商引资企业方面,要把安商、亲商的政策通过我们的金融服务工作体现出来,对招商引资项目,希望金融部门提供信贷、支付结算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今年,我市要新引进5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在支持再就业方面,要继续扩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有效缓解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此项政策落实,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下岗再就业人员的关怀。相关银行要和劳动保障等部门主动配合,结合信用社区创建,进一步抓好落实。
三、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推动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要处理好发展与监管的关系。发展是目的,监管是手段,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人民银行和银监分局要做到以监管促发展,抓住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促进诚信建设、防范金融风险、为金融业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等关键环节,尽职尽责,大胆监管。特别要注意规范引导民间借贷。民间资金是我市的一支重要而活跃的资金力量。据统计,目前,我市民间借贷总额约为12亿元左右,这是一笔巨大的潜在资源,要充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民间借贷管理经验,积极研究制定充分利用民间资金的政策措施,在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间资金对活跃民间经济活动的积极作用。
二是要处理好金融服务与自身发展的关系。金融业作为服务行业,其存在的价值应该体现于能否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也是金融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金融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各金融机构必须加快发展,尽快做大做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充分利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良好经济环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金融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是处理好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各金融机构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好各自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资本、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积累和准备,夯实基础,严格管理,防范风险;要着眼长远,坚决制止恶意竞争、误导公众等方式扰乱金融秩序。倡导先进的金融文化,形成与XX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环境相适应的金融供求结构,为长远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志们,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开局之年,也是全市上下的拼搏之年、奋进之年。金融部门一定要以支持经济发展为己任,加大工作力度,在去年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支持能力再提升一步,促进XX经济金融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第三篇:市长在全市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结合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城市工作的部署,从坚持“一个引领”、抓好“两个建设”、确保“三个畅通”、达到“四个整齐”、争创“五个一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讲话站位高远、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层层贯彻落实,特别要针对各自工作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城市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点准穴位,对症下药,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切实把会议精神落实到今后城市工作的全过程。下面,我就贯彻**重要讲话、推进城市工作任务落实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
在现代社会,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各种生产要素、生活要素和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城市发展已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和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的强劲支撑。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市各类城市、包括集镇在空间拓展、规模扩张、功能完善上有了很大进步,但也积累形成了诸如交通、污染、安全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社会层面来看,由于社会转型力度的加大,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生活,城市原有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不相适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城市运行和社区管理方面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从经济层面来看,在其他领域投资效益递减、房地产库存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以城市基本功能配套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供给依然不足,仍是当前最有效的投资领域,具有广阔空间。尤其是城市供水、供热、供气以及治污排水、养老、教育、文化、体育设施,都是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在发挥投资稳增长作用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对此,各县市区、各部门要保持清醒认识,充分认识推动城市科学建设、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把学习贯彻马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重点任务,抓住用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政策、新机遇,妥善应对城市发展面对的新矛盾、新挑战,着力优化空间、规模、产业结构,抓好规划、建设、管理环节,激活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发挥好政府、社会、市民的主体作用,以更加明确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举措,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二、突出规划龙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这些年,我们在城市规划上下了很多功夫,编制形成了《**一体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15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各县市也相继完成了总体规划和部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但规划分割、重视不足、衔接不够、执行不严、单体设计杂乱无章等问题比较突出,敦煌市尚未完成控制性详规被省上通报。马书记刚才讲的“一个引领”就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严肃性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一定要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在顶层设计上强化市域一体、城乡统筹理念,统筹布局空间、规模和产业结构,系统抓好全市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一要注重“五量齐抓”。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要求,按照全省
“一廊、四轴、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立足现有城市基础和人口规模,着眼长远、深挖潜力、预留空间,科学规划定位区域性中心城市、城镇、新型集镇等层级结构,分类别推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系统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平台。二要坚持“三生共融”。就是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坚持城市规划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统筹融合,加强与新型城镇化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规划等重大规划衔接配套,注重和节能环保、大气水体土壤保护、生态绿化等控制约束指标相一致,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强化重点指标控制,着力抓好重点城市和新型集镇控制性详规编制,尽快完善道路交通、园林绿化、防汛排涝和各类市政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镇风貌规划等特色规划,严格维护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永久基本农田与生态保护红线,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三要力促“多规合一”。
**是全国首批“多规合一”试点城市,要进一步深化试点工作,认真归纳、系统总结试点成果,在上报验收的同时,尽快向其他县市区推广复制,着力解决多种规划自成体系、缺乏衔接的问题。各县市区确定的试点乡镇要加快工作进度,务必于今年上半年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切实为改革完善规划体系提供实践支持。四要强化“一图严管”。
规划是法定的,一经制定就要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能随意变更、胡乱建设,必须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兰州市安宁区的违规建筑、深圳光明新区的山体滑坡问题都与规划管理不到位有关,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约束力,严格“一书三证”制度,依据法定规划有序实施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各项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尤其是控制性详规确定的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高度和绿地率等指标要求,加强对各类违反规划行为的查处,坚决纠正随意变更规划等违法行为,真正把规划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三、注重功能配套
城市的核心是人,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安居乐业。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城市工作的价值指向。近年来,我们通过组织实施城市重点项目,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功能日趋完善,特别是**项目建设,规划细致、管理高效、建设规范,实现了项目的现期产出,被亚洲开发银行评为**最佳表现项目,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市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城市功能配套设施不完善造成的。刚才,**关于抓好“两个建设”、确保“三个畅通”的工作部署,核心就是在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上下功夫。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强化问题导向,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应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公共服务建设,下大气力细化落实在具体项目上。一要突出抓好以道路交通、供热燃气、给水排污、垃圾处理为主的基础设施项目。“城市病”的产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市民消费结构升级了,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没跟上。当前,要坚持以建设强化治理的思路,统筹推进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新城区二期、高铁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做好污水处理、水厂建设、污泥处置、污水回用处理、集中供热、天然气入户、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改扩建、垃圾中转站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管网改造等工程,打通断头路,改造破损路,为城市强健“骨肉之躯”。二要突出抓好以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设施为主的公共服务项目。这些项目都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要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抓好学校、医院、社区养老、殡仪馆所、社区服务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集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平价菜店、家庭服务中心于一体的便捷生活服务圈,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图书馆、影剧院、体育场馆、休闲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同时,要大力推进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为舒适、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三要突出抓好以环境保护、植树造林、园林绿化为主的生态改善项目。城市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发展经济理所当然,但必须强化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的理念,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和建成区人口密度,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提升品质转变。重点组织实施西汉**胜迹提升改造、滨河公园、体育公园、丝路公园美化、城市出入口改造等项目,强化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治理,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再创建2-3个国家园林县城。
四是突出抓好以中心镇、新型集镇为主的小城镇建设项目。
目前,**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和**镇被确定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市上也确定了**三个市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根据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地域优势等特征,再选择一批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扎实、具有开发潜力和带动能力、重要交通干线地带上的建制镇作为全市小城镇网络布局的基本节点,从群众最急需的危房改造、道路通达、饮水安全和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培育产业支撑体系,强化配套服务功能,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努力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四、完善产业体系
城市化不是简单的人口市民化,必须以产业为支撑。我市大部分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弱,城市经济张力不强、城镇发展活力不够。没有产业聚集人口,再漂亮的城市,也只能是一座“空城”、甚至“鬼城”。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必须以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为支撑,以城兴产、以产促城、产城融合。一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产业,也是一段时期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就**来说,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抓好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积极探索推行回购商品房为保障房和货币补贴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房管局要尽快对接拿出落实意见。另一方面就是要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房地产去库存措施,通过落实好降准降息、支持农民进城买房等政策,尽快消化现有商品住宅的积压问题。让农民进城买房的关键在于农村人口市民化,各县市区要认真研究破解农民变市民在户籍、就业、社保等方面的体制障碍,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建制镇合理、有序流动,切实提高城镇化率,拓展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市场空间。二要加快城市服务业发展。如果说农业是农村的支柱产业,服务业就是城市的支撑产业。我们要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充分利用地处丝路黄金节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相适应的多元化城市服务产业。要优化提升餐饮、住宿、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水平,加快丝绸之路(**)国际商贸城、西北物流基地、**国际家居城、种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城市服务板块,构建**、**两大商圈。要结合**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业,加快户外运动之都建设,谋划建设一批健康养老、养生度假、休闲体验等服务项目,努力打造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举办的**2项赛事被列入在深圳评选的**体育最佳商业赛事,说明我们在以特色产业提升城市影响、吸引聚集人气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三要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及潜力,积极探索产城融合的路径和办法。**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按照“产城一体、综合发展”的理念,完善功能配套,丰富发展内涵,健全城市综合体、安置小区、人才公寓、购物中心、宾馆酒店、科研机构等服务功能,用花园式的理念提升绿化美化标准,把产业园区做成城市新区,衔接**一体发展。各县市区中心城区要加快教育设施、商贸市场、工业仓储等功能业态向新区新城转移,推进商贸、居住、产业互促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的要素保障作用,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产”“城”之间自由流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五、强化工作措施
达到“四个整齐”、“五个一流”的目标要求,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措施落实。
第一,要加强政策研究落地。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认真学习研究,使自己由“城市问题专家”转变为“城市发展专家”,彻底从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前段时间,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省上密集出台了有关城市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省城镇体系规划、“6873”交通突破行动等等,都蕴含着巨大机遇和诸多项目,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主动从政策支持中挖掘信息、寻找项目,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和机制创新,加快提升我市城市发展水平。
第二,要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坚持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开展,深入开展市容市貌、广告牌匾、花卉摆放、车辆停放等专项整治,落实《**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各项任务,着力营造一流的城市环境。要不断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城市交通、通信、气象、卫生、公安、城建等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抓好“智慧城市”、“数字城管”建设,提升“12345”市民热线服务水平,构建城市交通管理、社区服务、市政设施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去年12月底,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了市区两级城市建设管理事权调整方案,这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简政放权要求和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从根本上建立权责明确、管理规范、调控有序高效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肃州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尽快制定人员编制、资产、债权债务和项目移交清单,按期完成市区两级城市建设管理事权划分调整工作。
第三,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城市因人而生,人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越高,城市发展的效率越高、成本越低、效果越好。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全国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通过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拍摄城市形象专题宣传片、开展“文明进校园”、“文明进社区”等专题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要研究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依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引导市民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从根本上树立起市民的城市主人翁意识。
第四,要强化监督考核评估。要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制定完善操作性强、覆盖面广的城市工作责任考核办法,特别对涉及公共安全、工程质量、建筑安全、规划管理等关键环节要明确责任、靠实到人,严格项目招标、工程监理、资金拨付的监督管理,持续开展专项整治,防止腐败问题发生。同时,要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对各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公开发布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逐步形成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学管理机制和运行评价机制。
第四篇:市长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X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要在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
一、对提高发展站位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化
镇江是苏南五市之一,但一直以来,无论我们的干部还是普通市民身上,还缺少一种“苏南人”应有的自豪和自信。惠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大力提振争先苏南精气神,并指出“以后不再提镇江是‘小城市’,镇江一点都不小,镇江很有前途”,令人倍增信心,也倍感责任。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我们绝不能因为地域小,格局就变小。不能局限于跟自己比、满足于跟苏中苏北比,必须放眼苏南,在和强手对阵中变强,在和高手过招中提高。特别是当前,宁镇扬一体化正在加速推进。要素流动是市场法则,封闭不行,坐等也不行,排斥更不行。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区域一体化大格局,率先作为、组团发展、把握主动。我们绝不能因为基础弱,信心就变弱。应当看到,虽然目前镇江的发展在苏南相对滞后,但我们有着很好的自然禀赋,很好的区位条件,很好的资源优势,而且面临长江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等诸多战略机遇叠加,具备很强的后
发优势。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优势、切实把握机遇,就完全可以实现赶超。我们要坚定信心,相信镇江能行!
二、对产业强市战略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化
惠书记指出,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强调要重塑镇江实体经济辉煌。会上,还下发了产业强市“1+6”政策文件。这实际上就是向全市上下发出一个强烈信号:产业兴、城市兴,产业强、城市强。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抓产业上来,坚定不移地走好产业强市之路。
下决心招引一批优质项目。突出优势产业,明确主攻方向,按照“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融合化”的要求,着力引进一批“高、精、尖”项目,加快打造产业高地和创新高地。比如说航空航天产业,全市有11家企业为C919提供生产配套,但我们的产品主要是航空复合材料、内饰件和储备工具,属于高端产品的低端部分,要想提升在行业中的分量,必须往中高端发展。前两天,航发集团的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项目正式开工,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涡轮盘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材料要求高,制造难度大,这样的项目将大大提升我市航空航天产业总体竞争力。我们还与航发集团洽谈了发动机机匣项目,也准备落户镇江。如果“一盘一匣”全部落地,就奠定了镇江在航空发动机研发
生产上的高端地位。年初,各辖市区和市级部门排定了重点招商活动125场,上报总投资1亿元以上内资项目和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30个,但截至目前,只有不到30个项目签约。要按照“月月有招商”的要求,进一步浓厚招商氛围,力争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镇江。对看准的、认准的、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要舍得给资源、给政策,舍得也是一种智慧。
下决心打造一批高端载体。针对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进一步抓载体、建园区。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要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争先进位;20个产业“三集”示范园区、8家市级创建类特色小镇要完善功能,提升产业承载力;丹阳、句容要加快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扬中要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各辖市区都要按照“一区一定位、一园一特色”的要求,打造主题园区。
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63”专项行动为契机,全年确保去除钢铁行业产能70万吨、压降水泥行业过剩产能70万吨,以落后产能、“僵尸企业”的“退”,为主导产业、优质企业的“进”腾出空间。一退一进,就是转型,就是升级。
三、对优化发展环境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化
惠书记指出,发展环境是城市竞争力所在。现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环境的竞争。我们镇江的发展环境总体较好,但也有一些企业家反映,说我们一些干部“表态很爽气、落实很拖拉”,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理念,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发展环境。对政府来讲,就是要当好“店小二”。全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对市场来讲,就是要提升“开放度”。加快推动国有平台市场化运作,积极开放市场,为各类要素的集聚创造公平、开放的环境。比如说,市区一些地块长期闲置,多年都交不了,要抓紧盘活出清;对港口岸线资源的整合利用也要深入研究,把有限的存量资源用好、用足。
四、对激发内生动力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化
发展活力不强,是当前镇江面临的突出短板。惠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改革创新决定发展活力”。我们要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全面激发区域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发展的“热度”。八个辖市区是发展的主战场,惠书记来了以后,要求每个季度都要综合排名。希望八个板块相互之间飙着干、比着干,对标找差、比学赶超,真正成为八匹你追我赶的赛马、八头嗷嗷叫的小老虎、八个顶天立地的小巨人,以强大的县域经济支撑全市经济;同时,也要处理好“公转”与“自转”的关系,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抓推进、谋发展。企业
是发展的主力军,应该说,我市不缺大企业、好企业,拥有61个“单打冠军”,99家企业列入省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今天发言的大全集团、鱼跃医疗、仅一包装,都是各自领域的标杆。要大力引导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打造更多的百年老店,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人才是发展的主动力,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人才走,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往往能壮大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但目前我市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各地、各部门和各类企业,都要把人才培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在镇高校,瞄准南京高教资源,为大学生在镇创业就业提供便利。要用好用足“金山英才”计划等政策,以国际化视野,努力引进更多高层次、领军型人才。
五、对转变工作作风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化
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惠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干部立身之本和成事之要”,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实效导向,突出问题导向,提高专业水准”。对镇江的干部来说,必须坚持干字当头。不仅要有观点、有思路、有办法,还要有作为、有担当、有成效;不仅要做有识之士,还要做务实之才。各级党员干部都要拿出拼劲韧劲,少讲问题多谈办法,少讲“不能办”,多讲“怎么办”,以担当的行动、发展的实绩来诠释
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必须坚持专字当头。坐在家里都是困难,走出去都是办法。我们要紧盯产业新动态、发展最前沿,向东学、向南学,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特别是从事招商、服务项目的同志,一定要有专业水准,不能做通才,但起码要做专才;不求样样精通,但起码管的那块要清楚。比如说招商,现在企业家都很谨慎,投资重大项目往往要求政府也投资,利益捆绑在一起,我们要加强对产业基金、引导基金的研究,这样才能和客商对上话。必须坚持严字当头。毛主席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对今天会议明确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各地要健全完善“干-查-督”的工作闭环,强化经常性督查,紧抓不放、一抓到底。要把问责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及时纠正解决工作推进不力、责任缺失、监管缺位等问题,以问责倒逼任务落实。
第五篇:市长在地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地方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地方税务工作会议开得很好。昨天,王局长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地税工作,研究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我今天来,一是来看望大家,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过去一年来全市地税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二是来给大家鼓劲,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乘势而上,推动全市地税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在,我讲几点意见。
一、克难求进,开拓创新,地税机关为扬州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刚刚过去的 2010年,全市上下围绕“两个率先”和“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目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158亿元,增长3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13元,分别增长13.8%、11.5%。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整体跃升。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城市形象
实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年依法为各类纳税人办理税收减免达4.5亿元,其中技术进步减免1.4亿元,现代服务业减免4500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收4500万元,维护了稳定,促进了经济更好发展。
三是精细化管理有了新加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起“集中征收、重点管理、一级稽查”的税收征管新格局,税收科学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夯实征管基础,推进纳税评估,开展税务登记换证,清理漏征漏管户,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狠抓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税收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构建计算机网络体系,推行网上申报,完成了数据集中,征管信息系统2.0版成功上线,税收现代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税务稽查职能有效发挥,稽查威慑力得到彰显。整合服务资源,税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四是队伍建设呈现新气象。过去一年,全市地税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狠抓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加强干部技能培训,深化政务公开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推进地税文化建设,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文地税特色鲜明,全市各级地税机关的公信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税收征纳关系更加和谐。
五是创新发展取得新成就。去年7月份,我来调研时,夏局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其中一产增长5%,二产增长15%,三产增长14.5%,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30%,新增民资注册资本增长30%。外贸出口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经济工作的重点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着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法治新扬州的建设。
完成上述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和奋斗。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需要充分发挥税收的聚财职能,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需要充分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税收政策杠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关注民生、维护社会公平与效率,需要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职能,依法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全市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干部要充分认清肩负的重任,坚定信心,奋力开拓,争
务发展。税收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在全局中的贡献就越突出,地位就越重要。各级地税部门要按照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经济、服务经济上来,统一到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在组织收入、执行政策等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税收促进发展的职能作用。坚持在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突出产业发展的重点,突出强县强镇的亮点,突出开发开放的热点,突出打造秀美和谐扬州的特点,把各项税收政策,尤其是鼓励“双创”、“三重”、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促进下岗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不断放大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增强发展后劲,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严格依法治税,努力改善公平公正公开的税法环境。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行政要求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整个税收工作的灵魂。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打造“诚信扬州”,必须坚持依法治税;树立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的观念,提高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意识,打造“法治扬州”,必须坚持依法治税;进一步提高税收服务的层次,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税收执法环境,打造“和谐扬州”,必须坚持依法治税。全市各级地税机关要正确处理好依法治税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严格执法与优化服务的关系,把依法治税贯穿税收工作的始
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二是转变作风。进一步增强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廉洁从税。以强化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为重点,加大从源头上、制度上、机制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切实解决损害纳税人利益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树立地税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真正像温家宝总理要求的那样,把税务机关建设成强有力的、负责任的、文明的执法机关。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地方税收工作水平地方税收工作,具有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涉及各行各业,联系千家万户,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需要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干部扎实工作,共同开创我市地税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要关心重视地税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从依法行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更加重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更加重视调动地税机关和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充分理解地税干部为国聚财的艰辛,主动做地税机关的坚强后盾。要经常听取地税工作汇报,了解地税工作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地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作出重大决策时,主动听取地税机关的意见和建议,营造重视、关心、支持
征管实施社会综合治税的工作意见》,国税部门要紧密配合,建立和完善协作机制,共同研究落实加强税收征管的各项措施;工商部门要协助地税部门清理漏征漏管户;国土、房产管理部门要支持地税部门加强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金融部门要配合地税部门依法执行税款解缴、扣缴等税收保全和强制措施;司法机关要加大对各种偷税、逃税、抗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宣传部门要重视税收宣传,切实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地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干部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盯“强县强镇、三年倍增”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和超额完成各项地税工作任务,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