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准备阶段和起始阶段总结
《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实验》
课题研究的阶段验收报告
2011年6月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课题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的起始阶段的研究已经结束了,现将本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基本概况
1、组织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制定《实验方案》。
2、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
3、对实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论培训。
4、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5、建立生物资源库
二、课题研究过程1、2010年11月22日,组织全市生物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加深理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为课题研究确立方向,奠定理论基础。
2、2010年12月2日,召开了开题会议,宣读了开题报告并 研究、制定《实验方案》。同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成员会议,明确分工、布置研究计划、和要求,准备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
3、2010年12月16日,教研员对实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论培训,主要采取集中学习和搭建平台——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为课题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4、2011年1月,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研究,下发调查问卷并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同时完成调查报告,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影响中学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有哪些因素,为课题研究做好资料准备。
5、2011年3---4月,信息技术教师负责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使他们不仅具有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应具有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7、2011年3---4月,搜集资源,建立生物资源库。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影响中学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有哪些因素:
1、农村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安逸现状不思进取。从年龄上看,1
40岁以上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不如30岁以下的教师,大多教师不能利用网络资源备课,大家对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比较认可,但大多数教师缺乏信息技术能力。
2、农村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理念和素养差又没有专业的电脑教师指导。
3、学校计算机集中管理,教师和学生上机时间少,设备和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大多数农村学校普通教室没有多媒体设备。
4、学生使用电脑只是用来聊天和玩游戏,学生缺乏信息技术素养,对计算机用途认识比较片面,只拿计算机当玩具。
5、教师对整合的内涵、整合的过程、整合的整体、整合的目的等从理论和实践上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致使目前还停留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内容整合的层面上。
(二)、信息技术教师负责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使他们不仅具有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具有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三)、有效开发与利用“农远”资源和生物学科课堂教学多媒体资源,建设适合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信息技术资源库,教师备课、上课和学生的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及时与其他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个别小组成员不积极,没有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2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还需进一步加强
3、生物资源库没有进一步整理和完善。
加强管理,督促实验教师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制定激励制度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信息技术教师有效配合利用信息技术课指导学生操作。要学会利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自己拍摄和录制相关资源,对资源进行分类汇总进一步完成资源库的建立。
五、布置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
中期实验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
(1)、理论牵动
(2)、专题牵动
(3)、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多媒体教学为载体
(4)、自下而上,反复提炼
本阶段我们主要依据上述四点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探索影响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有效整合的因素,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解决,尝试总结农村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课件演示和模拟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实验过程、科学探究过程等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复杂的生命现象、生理活动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在网络教室内上课,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包括文本资料、图片、视频和课件等,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有了自由选择的机会,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教室实现交流和互动,也可以及时进行反馈。课程资源在网络教室内实现了共享。三是有些课程可以直接利用internet的强大功能,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在网络上浏览、查询,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学活动冲破了教材的局限、课堂的局限、时空的局限,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第二篇:准备阶段总结
《小学班集体建设与学生自主管理的研究》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总结
石城学区小学课题组 《小学班集体建设与学生自主管理的研究》课题于2012年3月被邢台市批准为“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自申报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展开、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准备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中心课题组
在校领导的组织下,经过自由报名及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成的课题队伍。确定杨贞国为课题组主持人,杨俊芬、米丽敏、郑晶玲、郭新贞、靳法瑞等为课题组成员。
二、做好课题开展前的准备工作
1、针对班主任和学生分别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分析现有管理模式的利弊,了解学生自主教育的愿望与实效。
2、根据研究内容的分解细化,由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有较为成功经验的内容,以案例的形式进行研究。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内容:
1、我校目前班级管理的现状调查。
2、现阶段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操作方法
3、对我校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进行测评。
4、个人对自己的管理,主要指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行为。
5、个人对他人的管理,主要指小学生对他人的行为干预。
6、个人对集体的管理,如:班干部对小组,班级活动的协调作用,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报刊、杂志、网络上等有关书籍资料,有关文献,学习其理论及相关做法。
2、调查实验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谈话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3、行动研究法
通过计划、行动、考察、反思,不断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得出新方法。
4、案例研究法:在本研究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用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个案研究。
5、经验总结法:在本课题研究中,要及时地通过分析、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共享并反复地实践,以促进经验向理论发展。
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
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及辅助课题研究的其他全体教师集中进行了座谈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和座谈,使全体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题研究的深远意义以及课题研究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理论学习
我们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新课程标准;新《义务教育法》;“赏识”教育;陶行知思想研究等一系列理论知识,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收集整理资料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全体实验教师查找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学习资料及以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的实施起到了帮助和促进作用,我们将综合利用这些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做好实施课题研究的一切准备。
六、建立课题管理办法
为了保证该项科研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促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取得有实际应用价值、有理论突破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管理办法,建立课题研究的过程档案。
七、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师整体认识有差异,致使部分教师还没有明显的行动,还在初期的探索。
八、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努力探究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习惯的策略。要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改正和解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第三篇:课题准备阶段总结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
准备阶段工作总结
自申报《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正在顺利地展开、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准备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在学校教导处室的组织下,经过自由报名及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成的课题队伍。确定张成菊为课题组主持人,邱克敏、杨海英、金学堂、陈群凤、陈龙群、韦天勤、赵大芬、甘红梅为课题组成员。
二、制定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初步探索,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围绕提高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的理论,组织开展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实验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流程。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三、建立课题管理办法,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为了保证该项科研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促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取得有实际应用价值、有理论突破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管理办法,建立课题研究的过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1.工作记录;2.研究过程记录,相关的原始资料存档;3.活动记录(包含文字、图片);4.教师研究材料(教学设计、说课听课记录)等等。
四、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特请黔南州课题研究专家周崇启对全体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题研究的深远意义以及课题研究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1、理论学习
我们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一系列理论知识,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积极参加课题培训,走出去、请进来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相关的课题研究培训及课堂观摩,他们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中,积淀了许多有利于推进课题成效的经验。为本课题的推进打下了良好的伏笔。
3、收集整理资料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全体课题组教师查找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学习资料及以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实施起到了帮助和促进作用,并设计出针对性极强的调查报告,进行实地调查,得出了宝贵的一线数据资料,我们将综合利用这些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做好实施阶段的一切准备。
五、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优化课题组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努力探究如何转化学困生。要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改正和解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贵定县实验小学《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组
2017年7月
第四篇:课题准备阶段总结
《小学语文“依标脱本”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之综合性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总结
光泽县实验小学课题组
自申报小学语文“依标脱本”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之综合性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展开、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在校教导处室的组织下,经过自由报名及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成的课题队伍。确定元克福为课题组主持人,邱海珍、吴美玲、王小燕、陈香秀、朱少真、李红、曾新莲等为课题组成员。
二、制定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1、采用“课堂教学观察法”: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进行全程地观察,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感受,及教师在实施综合性活动过程中体会等进行观察、调查、与分析。特别是对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观察分析。
2、采用“案例研究法”: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分析的角度着重对案例本身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
3、采用“量表分析法”:对一定的事物进行评价,除了进行定量分析评价,还应进行定性分析评价。没有科学而具体的量表,那么分析评价只会带来主观印象,所以设计科学的“量表分析”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有效地评价。
三、建立课题管理办法,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为了保证该项科研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促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取得有实际应用价值、有理论突破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管理办法,建立课题研究的过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1.工作记录;2.研究过程记录,相关的原始资料存档;3.会议活动记录(包含文字、图片);4.成绩与奖励记录;5.教师研究材料(教案、课堂教学随笔,学生反馈意见,相关业务领导部门的评价、录像、图片、报道)等等。我校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的课题研究制度,如理论学习制度,教学观摩制度,综合考评制度。
四、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及辅助课题研究的其他全体教师集中进行了座谈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和座谈,使全体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题研究的深远意义以及课题研究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1、理论学习
我们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一系列理论知识,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积极参加课题培训,走出去、请进来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区教科室、市教科所、市教育学会组织的课题培训
3、收集整理资料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全体实验教师查找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学习资料及以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实施起到了帮助和促进作用,我们将综合利用这些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做好开题研究的一切准备。
五、存在的问题:实验教师整体认识有差异,致使部分教师还没有明显的行动,还在初期的探索。
六、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努力探究如何转化学困生。要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改正和解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第五篇:浅议立法准备阶段
Script>柴靖静
内容摘要:立法准备阶段是整个立法过程的前期准备阶段,它在整个立法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我国的立法准备阶段不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上都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制度尚处于探索和逐步确立的过程中。本文试图对我国立法准备阶段的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做一些分析,并阐释立法准备阶段应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并相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与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立法准备阶段 民主化 制度化
立法是整个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因为不论建设法制,还是实行法治,首先都要立法。而立法准备阶段作为立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其作用可想而知,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于立法过程特别是立法准备阶段,法学界研究甚少。虽然随着法制建设与法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已经对此予以注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相对于实践需要,理论研究仍显得过于苍白。因此,研究立法准备已成为推动中国立法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立法准备阶段的含义与价值分析。
周旺生在《立法学》中认为“现代立法活动过程中的立法准备,一般指在提出法案前所进行的有关立法活动,”是“为正式立法提供或创造条件的活动,是为正式立法奠定基础的活动。”①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立法准备是整个立法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它的最终结果直接为进入下一阶段的立法运作过程服务,是整个立法过程的奠基石。
立法是一个过程,作为立法过程的初始阶段,立法准备也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几个小的环节组成。通常来说,立法准备阶段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立法预测,立法规划(2)确定立法项目(3)采纳立法建议和创议(4)确定法案起草组织和程序(6)起草法案。另外,法的清理,法的汇编和立法信息反馈中包含旨在为法的制定和变动服务工作,也是立法准备活动的内容。这其中的立法预测,编制立法规划,形成立法创议做出立法决策,属于宏观上的,从大的方面解决立法的问题。其余的则是从微观上入手,确定怎样进行法案的准备工作。因此,实质上立法准备阶段应该可以分为这样两个步骤:
(一)对于某一类事项、某一类社会关系,政权机关是否应当初步决定将其纳入法所调整的范围;
(二)是对于已初步决定将其纳入法所调整的事项,如何拟就最初的文字规范。反映到立法准备过程中,就是做出决策和起草法案的两个步骤。②
对于立法准备阶段的价值,周旺生教授在《立法学》中作了如下精彩论述而被从多学者所引用:“在有的国家,法案提交立法机关或立法主体审议、表决,往往只是或主要是履行法定程序,并不能真正决定该法案能否正式成为法,因为能否成为法,在立法准备阶段就已有定夺或至少大体上已有定夺了。” “就法治发达国家和法治不发达国家相比,后者的立法准备比前者的立法准备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更显重要。”确实,在中国这样法制不发达的国家中有这样一种现象,立法程序规定的很具体,很充分,但实质上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花架子,最后通过的立法基本上仍保留在立法准备阶段的结果。③这是法制不健全的表现,也是我们必须注意与改正的一点。由上面我们对立法准备阶段的分析,我们应明确作为准备阶段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提出某种或某个法的立与不立,二是形成草案。这两个过程是立法程序的准备,而不是实质意义上的立法。做到这一点应是建立在整个立法机制健全的基础上。我们在认识立法准备的价值上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认识立法准备重要作用,注重对其价值与制度的研究(2)不能事实上在立法准备阶段已决定立法的命运。划清准备阶段与立法程序的界限。做到立法准备阶段与其余阶段的合理分工。
二、我国立法准备阶段的现状
对于我国立法准备的研究,笔者认为其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已有所重视,但是还欠完善,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具体表现在关于立法准备的阶段的一些细节问题并没有专门的著述来指导,专门探讨此一问题的文章也少之又少。其实,国外对立法准备阶段的研究已日臻成熟,已有许多有关专门关于立法规划与立法起草的著述。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外对立法准备阶段的重视程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是迫切的;而面对于如此开放的世界,借鉴别国经验也是必须的,笔者认为现如今翻译有关著作的需要也是迫切的。
从现实中来看,我国现行的关于立法准备的法律规定只是对于立法准备的某一个环节有所规定并且规定还不全面。在《立法法》中,只有在34条,第58条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国务院立法时偶尔提到立法论证的问题,而且还不是作为立法准备环节提出的。在第12,13,24,25条提到了哪些机关或个人可以向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问题,而关于立法论证,立法规划等问题在立法法中则根本未涉及。④
在其它法律法规中,只有国务院通过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第5条第6条把立法规划作为立法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规定下来。地方上,上海,吉林等地曾作过专门的立法规划设想。河北等地在地方立法条例中专门规定立法准备一章,可以说都是对立法准备阶段的有益探索。但与法制发达国家相比,其制度的规定还有很多不足。其制度的规定只是零散的,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对于完善我国立法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
三、完善立法准备制度应坚持的原则——民主化与制度化
这两个原则是应该体现在整个立法过程的原则,但在立法准备阶段,坚持民主化与制度化更具特殊意义。由前所述,我国的立法准备制度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它的缺陷与不足,立法准备的民主化与制度化程度还相当不够。立法准备中往往是由当权者一言决定立与不立。而现代的民主,要求立法过程中要“主体的广泛性,行为的制约性,内容平等性和过程的程序性。”⑤纵观我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