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读借条的法律学问[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4:5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律师解读借条的法律学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律师解读借条的法律学问》。

第一篇:律师解读借条的法律学问

律师解读“借条”的法律学问

1、“借条”比“面子”更重要。

债务人和债权人关系再好,借钱时也一定要打借条。不打借条是最大的法律风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查借贷案件的起诉时,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有了书面借条债务人往往不敢抵赖,胜诉才有保障。

2、名称

出借款项时,到底应该打什么条?实践中通常出现的是借条和欠条、收条。但借条和欠条、收条在法律含义上是不同的,欠条和借条都是债权凭证,但他们的证明力也不相同,借条可以明确双方的基础法律关系是借贷关系,有借有还,一般来讲持有借条索要债务证据是充分的,但应注意当借款金额较大时应注意要求借款人同时注明或另外打一张收条记载收到多少钱,因为作为出借人当借款人否认收到借款时,出借人是有义务证明其将款项交付给了借款人的。欠条无法回避双方的基础法律关系,即因为什么事由欠款,还有一个合法性的问题,是借款?还是货款?是投资款?是赌债?情债?等等,一般来讲欠条可能问题不大,但有时会很复杂。《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收条是记载资金往来的凭证,可以证明履行了合同义务。持有收条的一方往往不能仅凭收条要求对方清偿收条

项下的款项。同时必须证明其所持有的收条表征的是债权关系,因此会需要再举示别的证据,加大举证难度,涉诉的话可能会面临较大的败诉风险。所以,借款时一定要求借款时打借条,而不是欠条或收条。

3、利息

利息约定要合法。《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利息约定要明确,防止发生争议。实践中有约定“年息两分”的,在法律实务界还是有一定争议的,有的认为是年息2%,有的认为是年息20%,尽量避开有歧义的利息利率表述,笔者倾向表述用“日万分之几”来表述。

4、“定期”

民间借贷多为熟人借款,出借人往往抹不开面子,借据上不写利息,一旦借款人不讲信用不按口头约定的期限还款的话,出借人往往会要求支付利息,但如果没有约定借款期限的话,出借人主张逾期付款的利息是获得不了法院支持的,也就是说借款人可以无偿使用出借

人的资金了。所谓定期,就是要求确定借款使用期限或还款期限。定期的法律意义在于:关系到诉讼时效的起算问题;关系到无息借款背景下主张逾期付款利息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九条规定,公民之间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3条也规定,公民之间的无息借款,有约定偿还期限而借款人不按期偿还,或者未约定偿还期限但经出借人催告后,借款人仍不偿还的,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应当予以准许。《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5、语言问题

打借条时忌讳使用多音、多义字。中国汉字存在一字多音,一字多解的现象,在借条中一旦使用这些汉字,就有可能造成纠纷。比如“还欠款伍万元”,既可以理解成“已归还欠款伍万元”,也可以理解成“仍欠款伍万元”。

6、催告

对借款人进行催告还款的,应注意保管好催告的证据,比如电话录音、短信、律师催告函、报纸公告等,催告以后的利息可以主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九条规定,不定期无息借贷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

7、写明借款用途:

写明借款用途的法律意义在于:一是当出现借款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借款影响还款时,出借人可以依据《合同法》第二百零三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的规定启动提前收回借款。

二是当借款人虚构借款用途,挪作他用或挥霍时可能已经涉嫌诈骗犯罪,出借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控告,刑事震慑力有助于成功回收出借款项。

8、落款借款人

注意一定要求债务人当面书写借条,防止掉包。如果债务人将事先写好的借条交给债权人的话,就不排除该借条中债务人的签名系由他人代签的可能。一旦涉诉,债务人否认签名真实性,债权人将面临败诉风险。

借款人同时又是某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话,债权人一定要明确债务人是该借款人本人还是其所代表的公司或企业。要知道不同借款人的偿还能力是不一样的,给债权人带来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

介绍人、中间人、见证人是没有还款义务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十三、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代写借条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十四、行为人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借据代其借款,借款人不

承认,行为人又不能证明的,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9、落款时间

注意要写明完整的年月日,尤其年份,关系到诉讼时效问题。虽然笔迹形成时间可以鉴定,但催收时间和程序增多,加大费用支出,也不是绝对可靠。

作者: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卢海国律师

首发:石家庄追债法律服务网

第二篇:北京专业房产律师解读借名买房的相关法律案例

北京专业房产律师解读借名买房的相关法律案例

北京新政实行后,外地人在京购买房屋受到很大的限制。张女士是外地人,想在北京购买一套住房,但其在北京工作年限不到5年,不符合在京购房的条件。于是着急买房的她想到一个办法:找到有北京户口的好友李女士帮忙买一套房。原来,李女士家中现有一套住房,按新规可再购买一套住房。因此,张女士打算以李女士的名义购买一套房,由自己来承担购房所有费用,等相关手续都办完后,再通过过户的方式,将房屋过户到自己的名下。

为了帮朋友忙,李女士同意了张女士的请求。两人也签订了相关协议,说明购房款由张女士支付,等房屋手续办完后,再过户给张女士。

北京房产专业律师法律分析:实际购房人与名义产权人间的这种借名买房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委托合同关系,名义产权人以自己名义实施的购房行为是基于该委托合同关系实施的隐名代理行为。根据《合同法》第396条、第402条、第404条的规定,受托人即名义产权人处理委托事务取得的财产,应当转交给委托人即实际购房人。

借名买房属于合同行为,借名买房合同是法律尚无特别规定的无名合同,借名买房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界定?如果借名买房合同不存在恶意规避法律或政策的行为,而且实际买房人具备购

买该房屋的资格,这类合同是有效的。尽管产权登记在名义买房人名下,但实际买房人仍然可以凭着付款证明、借名买房合同等能够证明自己是实际买房人的证据,要求名义买房人依照合同约定交付房屋并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如果借名买房合同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则合同无效。比如,依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规定,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同时符合:①具有当地城镇户口;②家庭收入符合市、县人民政府划定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③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标准。

此外,我国实行不动产登记制度,房屋的权属通常是以产权登记为依据,既对房屋产权的确认采取登记公示方式,并产生公信力。即使合同有效,实际买房人出于不同的目的而借名买房,尽管从表面上达到了某种目的,但借名买房行为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一 在房价上涨的诱惑下,名义买房人反悔的法律风险

二 如果名义买房人对外存在债务不能清偿,债权人可以要求法院查封并拍卖该房屋的法律风险。

三 如果名义买房人意外死亡,对借名买房事实不知情的名义买房人的继承人可能会因为继承关系而要求继承该房屋。

四 如果借名买房行为发生在名义买房人结婚后,如果名义

买房人产生离婚纠纷,该房屋可能被名义买房人的配偶要求作为夫妻共同财产来分割。

北京地区经济适用房借名买房案例中,实际出资人和名义买房人产生纠纷一般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名义买房人想实际占有房屋,起诉实际出资人腾房;第二种是实际出资人起诉名义买房人,要求将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

从受理的此类案件来看,“借名买房”的当事人双方在购房前都会私下签订一个协议,对“借名”行为做出约定:1.双方明确约定一方将自己所有的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房号转让他方;2.双方不明确约定买卖房号,仅签订协议约定,房屋购买后有关房屋的所有权利归属于实际出资人一方,名义买房人要无条件协助实际出资人办理相关手续;3.名义买房人在购买经济适用房之后即与实际出资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将该套房屋出卖给实际出资人,待政策允许后再办理产权过户手续。

尴尬的判决:实际出资人享有长期居住权。该法庭的法官表示,双方签订的“借名买房”协议,使不具备购买经适房资格的人借用他人名义购买到了经济适用房,按照《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应属于无效协议,但是按照《合同法》的规定,也同样出现了该《管理办法》是否具有法律、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问题。

对“借名买房”案件,该法庭一般以房屋所有权证上登记的名字认定房屋的所有权人。实际出资人想要回出资,首先必须提供充足的证据。即便能够证明其是房屋的实际购买人,其要求退

还的房款也不是按现在的市场价退还,而是按当初买房时的价钱退还。法院同时考虑到,这样判决对实际出资人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反之出借身份一方会获取房屋涨价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鉴于此,若实际出资人能够证明双方存在“借名买房”的关系,法院一般认定实际出资人对该房屋享有长期居住权,不用腾房。

但这种判决也让法院颇为尴尬,因有房屋所有权的人不能居住该房屋,而实际居住该房屋的人却不享有所有权。法院对类似的“借名买房”案件有过判决。在另一起案件中,因名义上的购房人通过“武力”强行换锁,占了房屋,实际购买人起诉到法院,要求名义上的购买人返还全部房款和利息,并赔偿因房价上涨造成的损失。最终,法院判决名义上的购房人返还30多万元房款,并赔偿实际购房人因房价上涨而遭受的损失45万余元。

【北京房地产律师特别提醒】“借名买房”注意事项

不论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还是在二手房交易中,难免发生纠纷。要想避免纠纷的发生或减少权利受侵害,北京房地产律师网李建立律师特别提醒:

一、依法进行登记。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如要获得房屋等不动产物权,必须进行物权登记,未进行物权登记的人,不能成为不动产的权利人。

二、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因此,如果因客观原因需要将房

屋登记在他人名下,应当与对方有一份书面合同,合同中需要明确,如果对方主张其是法律上的物权人,对方应当按房屋当时的市场价支付价款。同时,要保存好本人支付价款的收据,一是旦发生纠纷,还可以依照合同主张所享有的债权。这样虽然丧失了物权,但是能够保护自己的债权。

三、事先作好咨询。在现有情况下,可以说买房是大多数人的终身大事,因此一定要慎重行事,建议大家在作出买房决策前,一定要找房产专业律师等专业人士进行咨询,他们会告诉你应当注意什么和怎么做。要特别提醒的是必须是专业人士,即具有房地产交易专业知识的操作经验的人。

第三篇:律师解读

福清新闻网-福清侨乡报3月28日讯(记者 卢贤明)2012年3月14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获得人大通过。这部施行了16年的刑诉法,完成了第二次“大修”,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有哪些亮点呢?福建宇凡律师事务所翁凡律师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几大亮点予以解读。

●亮点一:

尊重保障人权写入刑诉法

《刑诉法修正案》将刑事诉讼法第二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这是自宪法有规定以来,我国部门法第一次有了人权规定。该规定不仅有宣示性、指导性意义,意味着在惩罚犯罪的同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亮点二:

保障犯罪嫌疑人侦查阶段的权利

此次对《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吸收了《律师法》的规定,把律师介入诉讼的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正式确立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的地位。也就是说,自从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或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第一次讯问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可以请律师为其进行辩护了。另外,此次修正案对律师的“会见权”一项,做了修改: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48小时。同时规定: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得被监听,并取消了“律师会见时,侦查人员必须在场”的规定。如果看守所没有在48小时内安排律师会见当事人,或是在律师会见当事人时安排了监听等,律师有权进行控告和申诉。

●亮点三:

讯问过程录音录像

这次刑诉法的修改突出规定保障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尊重人权、保障人权。修正案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这个规定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刑讯逼供或变相刑讯逼供的产生,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

●亮点四:

强化对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

为了进一步发挥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职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进一步强化对侦查措施的监督。修正案增加规定,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一)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

(二)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退还的;

(三)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

(四)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不解除的;

(五)贪污、挪用、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受理申诉或者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对申诉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

●亮点五:

确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此次刑事诉讼法修订证据制度,基本将两高三部的《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相关实质条款都做了吸收,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排除的程序、排除的方法以及排除后证据的效力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同时还规定,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对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依法予以排除。但应当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

●亮点六:

证人可“秘密”出庭

证人出庭作证一直是刑事诉讼法的一个大难题。此次修订,对证人出庭也做了明确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义务,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保证证人及其亲属的安全。具体来说,在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恐怖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毒品犯罪案件时,证人因为作证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不公开证人的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这些信息材料;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的方式出庭作证,法庭上设一个作证室,不让证人露面;禁止可能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人和证人接触;对人身和住址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以免证人被打击报复。如果证人感觉还不安全,还可向司法机关提出保护申请。由于出庭作证,证人的交通、住宿、就餐以及误工的损失国家应当给以补助。有工作单位的证人,其工作单位不得克扣或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有了这些规定,可较好地打消证人出庭作证的顾虑。

●亮点七:

逃避作证将被拘留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新增一项重要规定: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而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按人民法院的通知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强制证人到庭。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和子女除外。但对于应作证而不作证的证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首次明确:证人没有正当理由逃避作证,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可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可处十日以下拘留。如果证人对拘留决定不服,可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但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亮点八:

警察在必要时须出庭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提出:警察也要出庭作证,这是我国与世界接轨的一项全新的规定。警察出庭作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警察在日常生活中碰巧看到了犯罪情况的发生,或把犯罪嫌疑人抓住了,这种情况下要出庭作证;第二种情况是控辩双方对某项在讯问中取得的证据存在异议,认为是“刑讯逼供”等非法获得的,此时侦查人员应根据相关通知出庭说明情况。如果侦查人员说不清楚,这个存在异议的证据会被视为“非法证据”。此规定将极大地约束了侦查人员的行为,对减少“刑讯逼供”的发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亮点九:

法律援助范围将扩大

按照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聋、哑、盲人的,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应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而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将这个法律援助的范围扩大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要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也要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提供辩护。这项规定将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

●亮点十:

“被精神病”将成历史

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还新增加一个特别程序:强制医疗程序。所谓“强制医疗程序”,就是究竟当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要经过法院裁定,裁定后确定其属精神病才能将人送入精神病院,不能随便抓人和关人。

翁律师说,《刑事诉讼法》以惩罚犯罪和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为目的,不仅涉及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和谐,更关系到公民基本人权如自由、荣誉、财产甚至生命等重大权益。随着中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这部“生命大法”将会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成熟。

第四篇:民间借贷书写借据有学问

民间借贷书写借据有学问

借款纠纷往往发生在亲戚、熟人、朋友之间,在诉讼中债主提供的证据往往只有一份“借条”,没有其他证据相互佐证。因此,民间借款务必注意以下六点。

借款时应写借条。民间借贷多发生在亲戚朋友之间,一些人认为把钱借给亲戚朋友非常可靠,所以在借钱时或碍于情面或图省事没有要求对方写借条,一旦双方出现纠纷,出借人由于没有证据支持很难要回借款,只有吃个“哑巴亏”。

借款时宜写成“借条”而非“欠条”。欠条一般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借条一般用来证明借款关系。因此借款时宜写“借条”,而不宜写“欠条”,以省去诉讼中对欠款原因、用途的举证责任。

借款时双方约定的利率宜写入借条中。有不少人误认为民间借贷不能收取利息,往往采用口头约定利息的方式。法律规定民间借款双方可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 倍范围内约定利息。如果没有将利率写入借条中,在诉讼中借款人如不承认双方约定,出借人的利息请求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借款时宜将还款期限写入借条中。从债权安全回收的角度考虑,借款时宜将还款期限写入借条中,如借款人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出借人应当在借款到期后2年的诉讼时效内向其主张权利。

借款时借条宜写清出借人借款人全名。实践中,出借人与借款人往往关系较密切,借款时易将日常习惯称谓如“张叔”、“李哥”等写入借条,如借款人逾期还款,出借人在起诉时往往会因债权、债务人不明确而被法院拒之门外。因此,在书写借条时应写明双方全名并标注身份证号、年龄、住址、工作单位等。

借款时借条应表述清楚明确。借款中的语言表述不清楚往往易发生歧义。如“A借B壹万元”,从字面上分析让人糊涂,到底是A借了B的钱还是B借了A的钱呢?其实写清楚并不难,比如可以写“A借给B壹万元”或者“A向B借壹万元”就不会产生歧义。又比如多音字“还”的使用,较典型的案例是张三向李四借款 10万元,同时出具借条写明借款10万元,几个月后,张三归还李四1万元,遂将原借条撕毁,张三重新为李四出具借条一份:“张三原向李四借款10万元,现还欠款1万元”。这里的“还”字既可以理解为“归还(huan)”,又可以解释为“还(hai)欠”。由此产生争议,对出借人非常不利.因此,双方在书写借条时要谨慎注意。

第五篇:法律职业解读

法律职业解读

总有一些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欢迎你,未来的法官!欢迎你,未来的检察官!欢迎你,未来的律师!你就是正义的化身!这些标语里面,包含了一种期待,一种对法律的理解:法律是一项关于正义的事业,法律工作是一种从事正义活动的职业。这,也是民众对法律的一 种朴素的情感。

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属于社会的治理阶层,应该是一个社会的精英群体。在西方,这种精英政治有着深厚的传统,甚至形成了“裙带政治”。比如美国法学院,尤其是一些著名的法学院,以校友会为基础的“裙带关系”就很盛行。最高法院的法官和著名法学院的教授,往往出身“名门”,而我们也时常能够看到一些从事法律职业的“望族”。这种稍带“贵族政治”的法律传统,其实也是在维护司法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作为一个社会的精英群体,他们不仅形成了一个较为富有的中产阶层,而且因其本身素养较高、较为优秀,成为社会永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当然,作为一种需要专业技能的职业,进入这个群体有着较高的门槛。在美国,入学法学院考试的重点是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考察你作为一个社会秩序的看护者,思路是否清晰、严谨,而不会像我们这样侧重于考外语,他们考试的重点说白了,就是看你是否够聪明。也许有人会问,法律职业者的聪明,能超过那些诺贝尔奖大师或者艺术大师吗?科学家和艺术家诚然很聪明、很优秀,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却达不到作为社会管理层的法律人的要求。比如,艺术家的思维并不需要清晰和严谨,甚至可能恰好相反———是跳跃的、偏执的。他们的聪明、敏锐以及优秀,并不穿行于一种普适性的社会规则之间。而法律人的思维则建立在社会交往、社会认同基础上,要搭建一种普遍的社会规则,包括能够激发那些具有某种偏执倾向的艺术家创作热情的规则。

搭建我们生活样态的普遍规则,并以此评价人们的行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罗马人说,法律是一种知识,是一种技艺,也是一门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科学。然而,作为一种技艺或科学实践,法律职业在中国却遭遇着种种困境:其一是法律人对社会进步的推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二是法律职业有着较高的职业风险。我想,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这个社会通过法律进行治理的职业化程度不高。职业化程度与法律的专业化程度是成正比的;而且,法治社会治理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是法律获得社会认同和法律人自我认同的重要体现。我们经常强调,越是具有专业技能的人,越是不可被替代;越是不可被替代的人,越是具有社会存在的价值。

法律治理的职业化程度不高,在两种情形下为法律职业者带来了风险。第一种情形是,国家或者社会不需要或者不强调通过法律规则来治理,主要依靠少数人的政策或者意志行事。这时从事法律职业,政治风险很大。第二种情形是,虽然有大量的法律或者法规,但法律职业者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职业群体的规则意识不强,缺乏一种普遍的职业精神与道德约束。这种情形之下,社会制度设计上的任何缺陷(而相对于整个社会的治理来说,这种情形似乎不可避免),都会成为法律职业者行为失范的“诱因”。这样,法律职业者的风险就产生了。应该承认,第一种情形下的政治风险,除了少数妨碍独立司法的情况之外,目前已经大大降低。而第二种情形下所产生的职业风险,日益凸现出来。尤其值得深思的是,这种现象是在法律职业群体逐步迈向专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司法本身的范畴。我想,法治显然不仅仅是法官的法治,法律职业绝不仅仅意味着在司法部门(政法战线)工作。将法律作为一种职业,应该是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层面的问题。

下载律师解读借条的法律学问[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律师解读借条的法律学问[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律师专业自述

    法律律师专业自述 我是重庆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已执业10年左右的律师,在重庆这块热土上,曾经一度风云过。个人代理过各种类型的案子,都收到过不错的成绩,以至在圈内还小有名气,甚......

    解读借新还旧

    解读“借新还旧” 《担保法》的司法解释三十九条中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

    律师解读民法典条文

    律师解读民法典条文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法律适用律师解读(共五篇)

    合肥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法律适用律师解读 ——禾泽法律咨询,您身边的私人法律专家。 一、现行的合肥下辖乡镇通行的拆迁补偿政策——仅适用于非城市规划区 根据笔者办理的案件......

    借名购房的法律风险

    借名购房的类型及其法律风险 作者:麻增伟律师 联系电话:*** 案例: 刘某和王某系同事,刘某的户口在河北,王某的户口在北京,2001年,刘某借用王某的北京居民身份,在天通苑小区,......

    借名买房”若干问题法律分析

    “借名买房”若干问题法律分析 2014-07-28 本文从法院判决入手,分析“借名买房”交易中不同类型的房屋可能面临的不同风险后果、借名人主张房屋所有权的法律依据、举证责任等......

    借他人名义买房法律风险

    借他人名义买房法律风险 在贷款新政出台后,部分购房者由于不能符合贷款条件,想出借用他人名义来购房,在实践中有借用朋友名义的、借用父母名义或者借用兄弟姐妹等亲戚名义的等,......

    借名买房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房屋土地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借名买房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案例1 2017年原告曹某购买住房一套,为向银行贷款,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