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是保险之根 是行业发展的主心骨
文化是保险之根 是行业发展的主心骨
保险文化建设需要鲜活载体
做好保险需要文化,我们要用先进的保险文化来推动保险业科学发展。保监会高度重视保险文化建设,把行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加大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深入研究保险文化的特点、形式和内涵,形成行业特有的文化品质,增强内部凝聚力,提升外部形象。
保险文化建设需要鲜活载体。文化的理论是抽象的,文化的实践是具体的。努力把握保险文化的建设规律,务实创新,打造一批保险文化建设的鲜活载体,实现保险文化建设的人格化、艺术化、大众化和制度化,把保险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保险本质是为社会风险管理当好参谋
保险本质是为社会风险管理当好参谋顾问,提供切实的经济补偿保障和防灾减损服务。保险的本质也决定了保险文化的精髓,互济互助,一人为众,众人为一,同舟共济。诚信,规范,和谐,是保险文化的必有之义。
保险文化建设一定要从保险本质特征入手审视和反思保险业的业务结构、经营指导思想和服务状况。在先进保险文化的指引下构筑保险业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并按照知行合一的要求重在实践,以此追求社会公众对保险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维护行业的尊严。
用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保险文化内涵
保险文化研究要植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这片沃土,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不断充实和丰富保险文化的内涵。中国保险业在借鉴传统优秀文化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保险行业经过30年发展在这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保险业创造了重塑保险文化的契机,有些保险公司在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借用中国传统文化。
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不断充实和丰富保险文化内涵的主要内容有:使命愿景,以人为本,知行合一,慎终追远,三省吾身,反求诸己,科学发展,和谐共存。
文化是行业发展软实力
文化主导思维方式,主导价值追求,是行业发展软实力。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行业源动力,转变保险发展方式;有助于提升行业凝聚力,形成保险创业合力;有助于提升行业竞争力,重塑保险品牌形象。
对于一个行业而言,文化更是进步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保险行业文化建设应当站在行业战略发展高度,统筹规划保险行业文化建设;应当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保险行业文化建设;应当将行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实现行业文化建设的落地。
开创保险社会文化新局面
继承与发展保险文化实践经验,努力树立保险行业文化建设的自尊自信。大连保险业坚持不懈探索行业文化六要素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树立了行业文化建设自信,形成了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彰显了行业文化独特魅力。
保险社会文化是消费者和从业者共同创造的社会公众对保险的认识总和。保险社会文化是社会公众认识保险的重要载体,参与接受保险的重要依据。保险社会文化要回答的,不仅是保险业“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行业“从哪来,到哪去”、“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是解决保险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地的问题。保险社会文化不是保险企业和行业文化的简单叠加,它是保险企业和行业文化实践后在社会的外在体现。保险社会文化不能脱离保险企业和行业文化,有什么样的保险企业和行业文化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保险社会文化,当然,有什么样的保险社会文化又影响和决定行业的生存发展。
保险文化植根于民族文化
保险文化具有层次性和外延性:保险行业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集中与概括。保险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合称为保险文化,它们植根于民族文化,依赖于民族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保险文化作用于民族文化,创造保险文化适宜的生长空间,造就了更广泛意义上的保险文化。
民族文化保险元素的历史传承性与时代性:古代文献中的共济思想。我国保险业与近代工商业同步产生,并秉承了传统的共济思想。社会转型和社会福利模式转变,为保险业发展和保险文化重建创造社会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为保险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南、创造了空间。
培育保险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新形势下推进文化对保险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既要注重从理论上阐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又要注重从实践上提出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认知方式、评判标准、精神状态、外在形象、言谈举止等行为都是内在本质的载体,或说是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当前,文化建设需要集中解决:在物质文化建设上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精神文化建设上缺失信仰。
文化建设是炼魂行为,一个民族必须要有健康成熟先进的灵魂。要培育保险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归纳为: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保险文化是一种慈善文化
保险文化是一种慈善文化,和政府、民间慈善团体一起,共同消弭每个人对生、老、病、死和天灾人祸的惶恐和无措,帮助更多的人在寻常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和,以及生命的尊严。保险文化的慈善性质能从国外保险找到背景,保险文化的慈善定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吻相依,保险的大灾表现和慈善性质相同,保险的风险管理机制符合民众心理预期。
保险能补充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能让身边的寻常民众感受到平静和尊严的社会。但从保险慈善文化的深耕来讲,保险业内人士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保险要放大慈善文化,无论是行业、公司还是营销员都要积极努力,从当下做起。
以文化引领公司发展
伟大的公司源于伟大的思想,只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和独特的价值主张,才能奠定成为优秀企业的根基。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已经十分活跃的今天,在对行业发展的规律和企业发展的目标深刻把握的前提下,在企业创建伊始就对企业文化主动思考、主动构建,更有利于企业快速稳健的起步和发展。
文化是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法宝。文化在公司经营和管理中具有灵魂和核心地位。文化在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强化执行力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了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的飞跃。
发现行业核心价值
由保险文化缺乏导致的行业社会形象缺失,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建设适应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保险文化及其核心价值体系,是保险行业当前及其今后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保险文化的核心,应是保险行业的核心价值观。保险行业的发展正是与风险社会相依相存,保险业的核心价值正在于:坚持“诚信”,坚持“风险管理”,坚持“社会理财”以最大诚信为原则,通过为社会理财,达到为社会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通过“大数法则”和“长效管理”,将个体的风险分散到社会来分担,将短期的风险分散到长期的过程中来分担。
第二篇:读书是作文之根
读书是作文之根
山东淄博市教研室
王玉强
(正在写作专著《作文有道》,现发表之一篇)
如何读书?作为高中学生如何读书?为何说,读书是作文之根呢?因为读书,你的思想境界会提升;因为读书,你的认识世界的能力会提升;因为读书,你的视野会更开阔。
有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说,读书一定要学会抄写,把你认为好的句子,好的文字记录下来。久之熟之,自然沁入肺腑。到底抄写哪些文字呢?举个例子吧。我的案头有一本《解读大师》,涉及了很多中外作家,是作家写大家名家的书。我根据自己的阅读,试抄之。
我抄了洪烛《永恒的荷马》里这样一些文字:
他(荷马)在现实中的身份似应叫乞丐,一个来路不明的乞丐:生前一直挟着七弦琴在古希腊众多的集镇里卖唱乞讨、四处流浪。荷马因为饥饿而沿街乞讨,但乞讨的最终结果是喂养出《伊利亚特》《奥德赛》这两部千斤难买、倾国倾城的辉煌史诗。也许世界只给予他一个铜板,作为报答,他却把艺术的灵光慷慨地施舍给整个世界。
19世纪的梭罗在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里提及了荷马:“可以读荷马或埃斯库罗斯的希腊文原著的学生,决无放荡不羁或奢侈豪华的危险,因为他读了原著就会在相当程度之内仿效他们的英雄。”通过梭罗的讲述,我才得知伟大的征服者亚历山大行军时,也要在随身的宝匣中带一部《伊利亚特》。可以想象,同样的这部书也曾经伴随后来的隐士梭罗,富裕而恬静地度过瓦尔登湖畔的晨昏。随着时代的演变,文字会死亡,而精神不灭。
你还可以这样抒怀:荷马,人类的第一诗人,是一位双目失明有缺陷的神,《伊利亚特》《奥德赛》,是他白昼里吹奏出的生命停顿。盲人荷马一路流浪,一路口述,完成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何等艰辛,何等壮怀?正因此,亚历山大一路怀揣,梭罗一路伴读,才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有了精神才有了底蕴与砥砺,才有了高标与追索。
如果你要写这些高考作文题“你只要站立起来,世界才属于你”“一切都可以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担当”“必须跨过这道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等,就可以使用这些材料了。
我读钱满素的《梭罗的账单》,记录了这样的语句: 1845年美国独立当日,梭罗搬进瓦尔登湖亲手筑起的木屋,宣告了他个人的独立。屋里只有几件必不可少的简陋家具,除了耕种一些玉米豆子以维持生计,他大部分时间都逍遥自适:冰上逐狐,洞穴观蚁,“在研究麝鼠之余,也研究人类作为调剂”。《瓦尔登湖》一书便是他直接阅读自然与人生的心得,处处流露出对生命本身的惊喜和热爱。梭罗告诉我们什么?人们终日惶惶不安,迷失在自己制造的种种需求之中,在物质的罗网里苦苦挣扎,最终只是物质占有了他们,这就是人的物化。于是,梭罗写到“人们已经变成了他们的工具的工具”。他哈佛大学毕业,不吃肉,不喝酒,不吸烟,不使用捕枪,甚至不结婚,不选举。他说:“活出你的信念,你就能转动世界。”“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地生活的地方。”梭罗呼吁通过生活方式的“简朴,简朴,再简朴”,获取生命的真谛。
我这样作诗曰:黄花堆积,枯叶木屋,掩盖不住瓦尔登湖的神秘。冰上逐狐,洞穴观蚁,一粒豆子,都是你的孩子。简单是你精神的栖息地,远离了奢侈与机器。
在读余杰的《你从古拉格归来——致索尔仁尼琴》一文,我记录下这样的句子:
索尔仁尼琴说过:“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个人的命运体现在千百万人中间,千百万人的命运集中在个人身上。”瑞典皇家学院在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中认为,索尔仁尼琴的创作包含了“人道主义的精髓”。是的,索尔仁尼琴,你在爱整个人类。
1993年你被驱逐出境长达二十年之后,在准备归国的前夕,对俄罗斯《文学报》驻巴黎的记者谈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这是一席不合时宜的话:“每个人都必须悔过,说清罪孽,说出他怎样参与了欺骗。不是我宽宏大量,人们自己不应该原谅自己。我在作品中作了许多悔过。”你是古拉格的儿子,至死不变。你带头进行的忏悔,有几个人能够跟上呢? 索尔仁尼琴是当代俄罗斯作家,因与友人通信中有不满最高当局的言论被逮捕,并判处八年监禁。1957年平反。1974年因不满苏联当局而被捕,并被放逐出境。后经俄总统邀请,于1994年回俄。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作品始终在揭示“处于备受屈辱时刻的人的品质”,体现了对不可摧毁的“人的尊严”的肯定和对破坏这一尊严的企图的批判。
面对索尔仁尼琴的材料如何使用呢?我们看下面两位考生的优秀作文片段,都使用了索尔仁尼琴的素材,都获得了高分。
敢于担当则明,心死放弃则暗,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畅游历史之中,徜徉伟人之间,你会被他们在困难中敢于担当的身影所感动。当我们还停留在困难面前,不敢向成功进发时,不妨去看看巴金老人和索尔仁尼琴吧。这两个人,代表了两个国家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巴金老人晚年在《随想录》中忏悔了自己曾做过的错事,说过的假话,他敢于担当,为国家为人民树立了说真话的榜样,他的成功,实现了他“化作泥土,留在人们芳香的脚印中”的愿望。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一个世界都重要。”他曾经被驱逐出境,流亡多年,但他一直担当着自己的重任,走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最终,他赢得了人民,“俄罗斯的良心”重归故土。失败者在困难面前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而成大事者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只有敢于担当,不惧挫折,人生才会见到彩虹。(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孙中山的名言“担当”)
苦难与人生有多宝贵?那位充满智慧与良知的老者给出了我们答案。“苦难有多深,人类的荣耀就多高远。”这句话不也是索尔仁尼琴一生的写照吗?他风光过,出版的作品在国内外都很畅销,被邀请去各国大学做演讲,声誉和财富都达到了人生的顶点。可是,正是他那埋藏于阴影之下的苦难成就了他。坐牢的经历铸就了他的坚韧,流亡多年使他有了更强烈的代表俄罗斯的良知讲真话的愿望。若是没有那段阴影下黑暗的生活,索翁又如何能在万众瞩目的光明之下接受叶利钦总统颁发的“国家荣誉奖”?人生真正的幸福所在就是穿破阴影后,接受属于自己的荣光。(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托尔斯泰名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我们想,为何这两位学生都想到了索尔仁尼琴?并且都恰如其分地用到不同的高考作文题目之中?是阅读,是读书,成就了他们;是思想,是精神,成就了他们。所以说,读书是作文的根。只有读书,才能思想与思想链接,才能精神与精神相通。
第三篇: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
□杨汭(中共承德市委书记)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文化对一个城市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承德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决定了承德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今后,我们必须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推动承德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抓好学习,切实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学习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认识的高度决定着工作的高度。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列入今年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学习,提升对讲话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提升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升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对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推动作用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拿出具体的举措和办法。
二是深刻领会,切实在把握重点上下功夫。“十二五”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承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承德来说,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用文化引领和提升承德的发展内涵,用文化调整产业结构,用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我们将按照讲话精神,全面梳理我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部署、安排,提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地位,增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分量。
三是争先进位,在加快改革步伐上下功夫。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文化体制改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继续加大力度,力争在全省争先进,创特色,为全省的文化体制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前要做好以下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既要积极推进,又要扎实稳妥;二是把旅游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我市是文化大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又是我们的宏伟目标,实现旅游和文化建设的一体化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010年9月28日《河北日报》
第四篇:天地华宇新运力首发仪式:运力是物流行业的发展之根
天地华宇新运力首发仪式:运力是物流行业的发展之根
物流的发展,无论是技术还是平台、线上还是线下,运力永远是运营的基本。在未来,公路货运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优质运力的竞争,谁能把松散、无序的运力组织起来,契合市场需求高效运营,谁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优质货源,在公路货运市场,得优质运力者得天下。
与此同时,中国物流行业的效率却并不高,物流费用占GDP的16%,同发达国家10%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此数据涉及到道路、车辆、运力结构、管理水平等多维度问题,信息规模庞大又极度分散,一直以来难以进行准确的评估与分析。
纵观整个格局版图,具备雄厚实力和个性化方案能力的上汽货运出行平台,已经在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态。早在一年之前的上汽货运出行平台就已起网,今年随着天地华宇的加入,借助上汽智能货运出行平台强大的资源,从干线运输到城市配送将会全面融合和发展。
11月14日,天地华宇总裁杨兼文在【天地华宇新运力首发仪式】的致辞中讲到:运力是物流行业的发展之根,也是物流企业的运营之本。
据了解,天地华宇现努力打造为国内领先和值得信赖的高效物流服务提供商。业务范围覆盖公路快运服务、仓储和供应链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其产品包括“定日达”、“经济快运”、“易到家”和“专车达”等,并提供代收货款等多种增值服务。“定日达”是天地华宇面向企业客户推出高端公路快运服务产品,以“准时、安全、优质服务”的特性,是包括全球财富500强在内的众多企业级客户首选的公路快运产品之一。
上汽物流板块在汽车物流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包括:智能调度、智能规划、路径选址等大数据服务;得到上汽业务规模和资金赋能后的天地华宇,在其原本的运营和服务优势上继续创新,运营体系、网络覆盖和团队建设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打造满足更多客户要求的差异化产品,会给竞争激烈的快运市场带来新的冲击。
第五篇: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
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
———专访一汽无锡柴油机厂党委书记蔡真法
■本报记者王立佳
《中国汽车报》:请您谈谈对企业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并说明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蔡真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文化对企业保持长期的健康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根,其本质上所反映的是企业生产力的成果和进步程度,切合企业实际、得到员工认同、与企业战略同步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企业文化是凝聚员工的精神纽带。取得文化成功的企业能够在内部形成一种特有的氛围与工作激情,确立一种能够引导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并且这种原则会逐渐变成企业的理智与规范,每个员工自发地作出企业所期望的行为。与企业形成心理契约,大家都在统一的原则下协同起来,追求共同目标,在无形当中就注定了企业的长盛不衰。
企业文化是产品品牌的灵魂。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与其说是购买一种产品的使用价值,不如说是购买一种心理价值,因为消费者不可能亲自鉴定产品的性能,只能依靠品牌对产品作出判断。可以说,企业文化是品牌的灵魂,灵魂有多深,企业品牌就能走多远。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制度强制使人达到最低标准,文化引导使人达到最高境界,给员工以希望,给工作以意义,使组织有前途。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当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制度建设、流程建设、员工行为规范中时,就会使员工由他律转向自律,由被动变为主动,与企业达成心理契约,从而大大减少企业的制度成本。另外,当企业的目标追求与员工的目标追求达成一致时,就会在企业形成一种氛围,不认同组织价值的人会被逐渐同化,于是就可以内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牵引与约束机制,更有利于达成企业的奋斗目标。
自2009年以来,锡柴已经连续保持两年多的高产态势,为确保满足市场需求,全厂员工以企业发展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推迟婚期、放弃休假、带病坚守岗位等事迹屡见不鲜,展示了锡柴人“团结、拼搏、奉献”的铁军风采。例如装配车间2010年全年只安排休息日36天,CA6DL机加工车间,生产纲领为7.5万台,全年实际完成接近10万台,2010年锡柴全年实现柴油机产销突破43.6万台,同比增长20%,向一汽集团、向用户、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中国汽车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锡柴形成了哪些独特的企业文化,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蔡真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锡柴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形成了以“自主、创新、和谐”为要素的企业文化体系。
自主是最大的事业,我们靠自主赢得过去,更要靠自主掌握未来。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品牌影响力的终极武器。和谐是发展的保障,和谐使企业生存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一心一意搞事业,专心致志谋发展。
二是形成了强调执行,不推客观的工作作风。
“一个口号喊到底,一条路子走到底,一项工作干到底”是锡柴的工作作风,这既是对锡柴光荣历史传统的传承,更是对锡柴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的凸显。在锡柴,只要厂部党委确定了明确目标,各个部门、所有员工就都能够做到任务分解迅速,工作执行有力。锡柴创业史上无数个鲜明的案例一次次证明:在锡柴,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文本文化,而是凝聚企业员工心智与力量的软实力,已转化为员工强大的执行力,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决战决胜的最有力保障。
三是建立了企业文化考评标准,推进企业文化落地。
锡柴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于2010年5月21日下发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办法》,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现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验证、整改的循环提升。
四是企业文化深深影响锡柴的合作伙伴。
经过多年的渗透,锡柴的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扎根,而且在其供应商、整车厂、经销商甚至用户群体中都有着很高的认可度。
各供应商不惜巨资购置设备,与锡柴新品进行同步开发、同步生产。为配合锡柴设备搬迁需要,供应商提前做好零部件储备,确保锡柴生产不受影响。高产期间,由于受产能所限,供应商想尽一切办法,优先供应、满足锡柴需求,双方形成了坚实的战略同盟。各经销商则以宣传、推广锡柴产品为己任,积极进行市场开拓。有的经销商还在自己的销售大厅开辟了专用场地,作为锡柴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产品系列和功能特点的展示阵地,让用户深层次地了解锡柴产品、认同锡柴文化。
《中国汽车报》:企业文化是事关企业长远发展与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是一种人文的软性建设,包括制度建设、激励机制、人才培养、用人机制等,如何确保倡导的企业文化能够得到上下一致认同的同时,并得以不断积累与发展?
蔡真法:锡柴通过主题引导、理念宣贯、载体搭建、制度规范等形式,狠抓企业文化的深植,确保倡导的企业文化能够得到上下一致认同的同时,并得以不断积累与发展。
1993年至今的18年中,锡柴先后开展了“潜力在哪里”、“我是一汽锡柴人”、“危机大讨论”、“锡柴人如何跨入二十一世纪”、“创新创牌全员学习”、“用户在我心中”、“满意在行动”、“做强做响一汽锡柴”、“新创业、新里程”等13次大讨论活动,在大讨论中形成的先进思想和智慧精华,锡柴不仅将其融入到理念文化及其理念文化推演当中,还借助铸魂厂训这一载体进行宣贯,以每天早晨齐声诵读的形式,巩固记忆,强化认知。
近年来,锡柴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渠道和载体,如局域网和厂外网企业文化专栏、企业文化电子课件、企业文化电教片、企业文化专业著作等,不仅系统地梳理了企业文化体系,而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9年,锡柴试点开展了企业文化示范班组争创活动,从班组精神、班组形象、班组目标等方面加大了班组文化建设的力度,有力推进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基层的发展,充分激发了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国汽车报》: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又要符合企业长远发展需要;既要符合社会现实情况,又要符合社会发展潮流。锡柴如何做到现实与长远的结合,社会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结合?
蔡真法:“自主锡柴,实力锡柴,和谐锡柴”是锡柴的企业愿景,也是锡柴将企业现实和企业长远相结合的完美体现。自主是最大的事业,自主胜则锡柴强,我们靠自主赢得过去,更要靠自主掌握未来。实力是发展的基础,是职工利益不断提高的保障,是企业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的依托。和谐是发展的保障,和谐使企业生存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一心一意搞事业,专心致志谋发展。
锡柴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员工成果共享、履行社会责任、反哺民族工业三方面。成果共享即与锡柴广大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使职工更加潇洒”在锡柴绝不是空话一句。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中,职工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超过14%,收入的增长处于无锡市和行业的领先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即锡柴在大力发展企业,提升员工收益,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关注环境保护,全力节能减排,聚焦低碳经济,生产绿色产品。反哺民族工业,着力打造“民族品牌,高端动力”,使“锡柴品牌”在世界叫响,成为中国
民族汽车工业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体现了作为国有企业锡柴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中国汽车报》:如何评价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如:企业为了现实生存需要放弃文化建设,或者是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需要而偏废了文化建设),有何建议?
蔡真法:我们认为,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终极竞争力,对于营造企业内部、外部良好的环境及拓展企业生存空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绝对不能荒废甚至放弃。企业文化的成功建树,对内能创造良好的内部生态环境,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团队的协作力、企业的竞争力;对外能营造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赢得用户的满意、供应商的认同、社会的尊敬。同时通过持续创新企业文化,拓展广阔的企业生存空间,提高企业形象、队伍形象和品牌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落地
■王立佳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化市场,持续稳定发展,是每个企业都渴求的发展态势,而企业竞争的最高层次就是企业文化。在企业出现波动的时候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在企业发展的时候起到推动器的作用,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关键作用所在。
随着竞争的加剧与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压力,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但是,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又如何呢?正像有人说的那样,没有文化也是一种文化。绝大多数企业的文化建设基本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最大的作用就是在领导在向上级述职或汇报的时候、在企业对外宣传的时候,只是把它当做一种工具手段和宣传口号而已。
笔者在锡柴几天的采访时间里,感受最深的就是锡柴的文化落地。上至厂长、党委书记,下至生产一线的工人,所言所思所言所做,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味道,厂区、车间、班组,文化的落地之处随处可见。
从钱恒荣厂长和蔡真法书记嘴里听到的不仅仅是高深理论认识和响亮口号,都是实实在在的可遵循可执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典型事件和案例。锡柴不仅仅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而是摸索并制定符合锡柴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从战略导向层面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从制度保障层面确保企业文化工作的有效落实,从行为示范层面彰显企业文化深植的强大效应,从风俗习惯层面企业突出企业文化载体的整体效应。让文化植根于锡柴的每一位员工的内心深处,甚者影响到企业的上级公司、周边的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直至赢得用户的广泛认同。
文化建设难就难在落地、进心。只有落地了,才能看得见、摸得着,才具有可操作性与执行力;只有进心了,才能起到思想改变思维、思维指导行为的目的;只有落地、进心了,才能对内产生发酵效应、对外产生化学反应,从而积聚无穷持续的力量,最终实现人企的和谐共进,确保企业始终在“经济油耗”状态下稳定持续发展。
尽管锡柴的文化还不那么完善,不那么完美,但锡柴却解决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大难点。由此我们相信,锡柴在企业文化的推动下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