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化解乡村债务
浅谈如何化解乡村债务
宋昕 付文志 程仙娟
[内容摘要] 乡村债务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对我市乡村债务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解的建议。
[关 键 词]农村经济 债务 对策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财政局
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乡村债务成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制约着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阻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进步伐。研究和探讨化解乡村债务的措施、办法,对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建康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乡村债务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98个乡(镇、办),1715个行政村,11979个村民组;农业人口有222万元人,52万农户。经核实,截止2005年,全市乡村债务总额31592.09万元,其中:乡级28011.49万元,村级3580.6万元;乡级债务占88.67%,村级债务占11.33%;平均每个乡(镇、办)负债322.37万元,每个行政村负债18.42万元,每个村民组负债2.64万元,每户农户负债607.54元,每个农民负债142.31元。这些债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乡镇、村级集体企业贷(借)款债务3295.30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0.43%,其中:乡级3287.41万元,村级7.89万元。
(二)乡村公益事业建设贷(借)款债务21365.17万元,占债务总额的67.63%;其中:乡级17952.57万元,村级3412.6万元。在公益事业建设贷(借)款债务中,兴建乡村学校的债务18688.13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9.15%(其中: “两基” 攻坚贷款负债17510.66万元,占公益性事业建设负债总额的81.96%。);修建乡村道路的债务2189.4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6.93%,乡村计生优抚等债务92.27万元,占债务总额的0.29%;其他债务395.31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25%。
(三)乡村发展种植养殖业贷(借)款债务5047.7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5.98%,其中:乡级4937.05万元,村级110.71万元。
(四)其它债务1883.8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96%,其中:乡级1834.46万元,村级49.40万元。其它债务主要有各种项目配套资金贷款债务、村村通电网建设、乡镇办公楼建设、维修、乡镇招待费、修理费、烤烟生产贷款等债务。如水城县滥坝镇、保华乡、米萝乡办公楼建设和维修贷款352.8万元。
二、我市乡村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盲目兴办企业,无序转型改制,增加了乡村债务。前些年,一些地方不顾客观条件,乡村经济发展规划急于求成,盲目立项,兴办企业,在缺少资金、技术、人才的情况下,举债实施,致使一些企业先天发育不良,后天管理混乱,造成亏损或倒闭。在近几年的企业改制中,对乡村企业的资产没有部门管理,更没有认真地进行产权界定、价值评估,没有经乡村领导班子成员讨论通过,把不应由乡村承担的债务转嫁给了乡村。如盘县刘官镇磨芋加工厂1993年在银行贷款57.67万元,刘官增压砖厂1992年贷款40.68万元,响水镇煤矿贷款249.86万元,洒基镇煤矿贷款100万元等等,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企业倒闭,债务无法清偿。据清理资料汇总反映,全市这类性质的乡村企业债务达3293.30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10.43%。
(二)超越实际能力,举债兴办公益事业,增大了乡村债务。近年来农村扶贫“攻坚”工作,各级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乡村也增大了投入,农村的修路、拉电、人畜饮水、修建学校、村活动室、村卫生室等公益事业,在缺乏资金,靠农村信用社贷款或者是靠欠施工单位垫付的前提下进行的,增大了乡村两级债务。仅盘县滑石乡在农村电网村村通工程改造工程中货款就达169.4万元。据清理统计,乡村两级这类债务高达1177.47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3.73%。
2004至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政策,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农村义务教育“两基贷款”猛增,贷款总额达到17510.66万元,超过历年各项 债务总额,占债务总额的55.43%,其中:六枝特区3474万元,盘县6741.26万元,水城县6595.4万元,钟山区700万元。并且,承担偿还 贷款的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加大了化解乡村债务的难度。
(三)举债实施种养业,因管理不善项目失败,乡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乡镇发展种养殖业,开发经果林、科技养猪、养牛等,本属无可非议,但是,由于对项目的考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管理、技术、人才等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不“量力而行”,盲目地上项目、搞建设,结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大多数项目失败,由此形成的债务高达5047.76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15.98%。
(四)各种项目的配套,加重加大了乡村的债务。为促进地方事业的发展,乡镇都在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但各种项目都要求乡镇有一定的配套资金,在乡镇无财力保障的情况下,只有向金融部门或个人借债实施,造成大量负债,如其他负债1883.86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5.96%。
(五)以收取“三提五统”为抵押贷款形成的债务。税改前,乡村贷款主要是以收取“三提五统”费作抵押贷款或还款保证;税改后,取消了“三提五统”,乡村没有了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由此贷款形成的债务,乡村缺乏偿款能力。
(六)政企不分,缺乏民主监督,使乡村经济秩序紊乱。政企不分问题在乡镇级并没有解决,大量乡镇集体企业产权不明晰、债权债务问题不清仍然存在,债务主体是乡镇政府还是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无法分清。同时,由于农村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乡村干部不经群众讨论同意就擅自代表乡村借款,造成债权债务关系紊乱,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三、化解乡村债务的建议
乡村债务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不采取积极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化解老债务,遏制新债务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我市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农村社会的稳定,引发农民负担反弹,增加财政风险,干扰农村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政府形象和执政能力。化解乡村债务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的紧迫任务。但是,由于乡村债务形成的因素很多,除了客观因素外,还有主观因素、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加之乡村债务数额巨大、涉及面广、时间长、情况复杂,处理的难度很大。目前,各地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措施和办法,都在摸索和探讨当中,因此,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理清乡村债务
进一步理清乡村债务的规模、种类、分布是化解乡村债务的基础条件。这必须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明确乡村债务的统一统计口径;二是确定统一的乡村债务分类方法;三是编制统一的乡村债务表;四是对乡村债务进行系统的经济分析和统计分析。
(二)建立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和减债办公室,减债办公室由市减负办牵头,负责全市乡村债务工作组织、协调及具体事项的处理工作。二是建立减债目标考核制度。把消减债务作为乡镇工作目标考核任务,列入年终考核,完不成减债任务的乡镇,追究党、政“一把手”的责任,并且不得提拔重用。三是建立奖惩制度。市财政设立减债奖励基金,按实际减债总额的一定比例奖励积极主动化解乡村债务的县(区)。此项资金仅用于偿还乡村债务,专款专用。
四是建立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和乡村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制度。审计、财政、农业等部门要定期组织对乡村债务的专项审计工作,对违反规定造成新的债务的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和数额大小,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并依法追究其经济责任。五是规范乡镇经济管理行为,加强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5]39号)精神,规范乡村经济管理行为,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乡村级债务发生。
(三)多方筹资,分级负担,逐步化解
一是按照政企分开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在进一步摸清、核实乡村债务底数的前提下,明确债权债务主体。属乡镇政府行为的,由乡镇财政逐年化解;属企业或个人行为的,由债务人负责偿还,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以达到化解乡村债务的目的。二是制定减债时间表,分年度按计划完成减债任务。即村级债务在2至3年内完成化解任务,乡级在3至5年内完成化解任务。三是县(区)建立偿债准备金,实行“县(区)管乡用,专户管理”。对乡级债务,县级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乡级财政筹措一部分。由乡镇拟定年度偿债计划,经县财政审定后,乡镇按规定时间将偿债资金存入偿债准备金专户;县财政安排的偿债准备金与乡镇的一并存入专户,合并用于偿还各乡镇所欠债务,偿还债务时,由债权人提供有效借款依据,经县(区)、乡财政确认并报县(区)政府同意后,列入偿债准备金使用范围。四是对村级债务,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偿还,资金来源主要有农村税费改革中上级明文规定给村级组织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提成留存以及其他收入,偿还确有困难的,乡镇财政可视其情况给予一定的支持。
(四)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办法偿债还债
乡村债务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解决债务的办法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办法。一是收回欠款还债。加大对个人借欠公款的清收力度;对个体、联合体承包的集体企业、林场、荒山等所欠承包金采取强制办法收回欠款;对集体、私营企业借、欠财政的资金,能用行政手段强制收回积极收回,收不回的,通过法律诉讼程序处理,倘若一时还不清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二是资产抵债。对沉淀或闲置的资产、已关闭停产的乡镇企业资产,采取招商、合股、拍卖等方式进行盘活;对荒山、林地等集体资产,公开招标,过渡经营权;城镇建设出让土地资产,收益部分用于偿还债务;三是划转消减债务。对乡镇、村级为企业担保的借款,划转企业承担;四是核消减债。对乡村两级历史上形成的呆账、死账,经本级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予以核减;对历史遗留的银行贷款,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予以核减。六是发挥职能部门优势,对口对项目化解乡村债务。如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债务,市、县(区)教育部门可从每年收取的“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还债;对乡村道路建设债务、农村计划生育、优抚等债务,市、县(区)公路、计生、民政等部门可以发挥其部门优势,积极乡化解乡村债务。
(五)采取措施防止新债
一是不得以任何名义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弥补收支缺口;二是不得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或抵押;三是不得采取由施工企业垫支等手段上项目;四是不得举债兴建工程;五是不得滞留、挪用对村级组织的补助资金;六是不得举债发放职工工资、津贴、补贴及解决办公经费不足;七是不得铺张浪费或随意增加非经常性支出;八是兴办公益事业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不得超出“一事一议”控制标准,不得借债兴办公益事业。凡违反上述规定形成新债的,一经查实,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资料来源:
1、贵州省农村税费改革资料汇编(2002-2003)
2、六盘水市税改方案
第二篇:乡村债务化解的对策思考
乡村债务化解的对策思考
乡村债务化解的对策思考2007-02-10 16:47:48
乡村债务化解的对策思考
近年来,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大部分乡镇和村级组织在发展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其数额大、涉及面广、危害性强,不仅成为人们关注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更是严峻的政治问题。尤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乡村收入基本固定,债务化解难度日益增大,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有序化解,切实维护农村经济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一、发展化债
农村债务包袱沉重的一个重要原
因就是发展不够,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村债务才能较好地得以化解。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逐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集体服务功能,增强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的需要”。为此,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培植财源上。在发展农村经济时要立足当地资源,在本着市场看好原则的前提下,紧贴“农”字做文章,念好各自的“山水经”,变资源优势为财源优势,努力把发展生产项目与自己的优势资源对接起来,与市场行情对接起来,与招商引资对接起来,与创办效益产业对接起来,与发展公司制农业对接起来,努力把自己的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在发展中要汲取过去的教训,政府绝不能盲目贷款办企业。政府的职能之一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业主投资办企业。要通过为企业服务和提高农村经济中介组织化程度,逐步发展农村经济,以此来化解债务。
二、清欠还债
农村债务总量中,有一部分是农民由于多种原因欠交国家和集体的税费,村组既是债务人,又是债权人。因此,要集中力量,清收与组织专业队伍常年清收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到欠款户家中,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教育群众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欠款的农户体谅目前国家、集体的困难,积极筹集资金,交纳拖欠的税费。对无故拖欠集体税费的钉子户、难缠户,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按照法律程序,依法清收,确保国家和集体的合法权益。由于不能动用专政力量,村级部分债权采用常规工作根本无法收回,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或相关法规予以明确,便于依法回收,推进债务化解工作,推进农村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
三、互抵消债
在农村,有的农户欠集体的税费,但集体也欠本村和外村农户的钱。在化
解农村债务时,乡村要积极主动牵线搭桥,协调村民之间、兄弟之间、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在征得他们同意的基础上,互抵消债,并办理相关手续,化解债权债务。实践证明,这个办法是比较有效的。
四、降息减债
高息借贷是造成不良债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借贷高息不降,农村债务包袱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为此,要对高息借贷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在积极偿还部分农户借贷本金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放贷户主的思想工作,宣传国家金融管理政策,宣传高息借贷是违反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不受法律保护。在宣传政策的同时,对高息借贷的要严格按照国家金融部门的同档利息规定分段计息,通过采取降息的办法来减少农村债务。国家金融机构要采取停息挂帐的办法减轻乡村债务压力。
五、拍卖偿债
对村组闲置的资产,如荒山、荒湖、荒圩、荒滩,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的前提下,公开拍卖、租赁,卖断经营权,一定几十年不变;对原集体的林场、小型水利设施和五保户、特困户不使用的土地由集体统一收回,公开向外发包,通过采取转让产权或经营权的办法,回笼资金,用于偿还债务。
六、减支还债
一要减人。改革基层行政管理体制。首先,改革传统的乡村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科学规划、合理设置乡村行政区划,规范乡镇和村的建制标准,对达不到版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的乡镇、村坚决进行撤并。其次,要更进一步抓好乡镇村机构改革,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认真合理核定机构和人员编制,采取有效方式精简超编机构和人员,将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逐步推向市场,划出财政供养范围,逐步转为经营性服务实体。其三,改革乡镇村领导体制,严格控制领导职数,通过对学历、年龄等作出硬性规定筛选一批,实施公开竞争、民主评议淘汰一批,鼓励超编干部到村任职分流一批,并积极探索跨村跨社任职的管理模式,精简过多的乡镇村干部队伍。二要减支。各地要严格坚持把办公益事业与农民的意愿结合起来,与当地客观实际结合起来,量力而行,没有必要办的事情不办,可办可不办的尽量不办,通过科学决策、严格管理、精打细算的办法,节约每一分钱,搞好必办的事。
七、转移还债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从根本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中央财政对实行税费改革的地方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解决影响地方稳定、发展的资金瓶颈。乡(镇)党委、政府在科学安排国家转移支付资金的同时,要从严控制支出,努力节省开支,把国家安排给乡(镇)人员的经费拿出一部分,用于偿还农村债务。此外,中央财政中安排给农村的转移支付资金,也要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还债。
八、追查降债
农村债务当中,有一小部分是由于少数村组干部个人利欲熏心,采取多种形式侵吞集体资产而形成的。在化解农村不良债务时,要通过清、查、核和公示的形式。使群众知道村组债务形成的原因,揭发村组干部以权谋私的行为。问题查出后。当地党委、政府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一方面要如数追回被其侵吞的集体资产用于降债,另一方面要将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九、划拨转债
在农村债务规模总量中,有一部分是发展乡(镇)企业或村组企业形成的,其中有一部分企业仍然在运行,有的虽然已转产,但仍然使用原有的房屋、土地等。针对这种情况,地方党委、政府要认真做好企业继承者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他们承担债务,并办理相关财务手续,签定偿还协议。当然,地方党委、政府也要为继承者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做好各项服务,以最大的热情、最优的服务,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乐意接受债务,兑现偿还债务的承诺。
十、管理控债
制度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鉴于以往许多债务是由于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各地、各部门应建立健全有关制度,避免债务难以化解甚至不断产生新债的现象发生。首先要完善乡级财政管理制度。乡镇财政收入“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首要的是保工资和运转。举办公益事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量入为出的原则,不允许超越实际搞达标、创政绩。其次要建立新增负债审批制度。凡未经批准产生的新增债务,按照“谁决策谁负责,集体决策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原则严肃处理。三要实行村账乡管的制度。村级账务由乡级经管部门统一管理,杜绝村干部乱支乱贷行为,规范财经制度。四要严格执行审计制度。定期对乡、村经济活动和财务特别是债务进行审计,强化个人责任,建立债务终身责任追究制。同时,乡村债务的形成,既有客观
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与某些乡村干部决策失误、工作不力、发展经济能力不强以及其他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农村各项工作中,人是第一要素,培养一支靠得住、能干事的乡村干部队伍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要拓宽用人的视野,把善于致富、群众公认的经济能人请到干部队伍中,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化解债务。
以上的一些措施,从长远看来是可行的,但是基层的债务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加之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化解大量乡村债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是今后可用来化解债务的资源越来越少,据调查,在已经化解的乡村级债务中,70%以上是通过债权债务相抵来实现的。今后,清收债权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下的大多数是难以回收的“烂账”和“呆账”,同时,资源性收入也将逐渐减少,对能够处置的闲置房产、设备等资源大多数已经变卖或出租。二是化解重点、难点债务(如欠上级的支农周转资金、世行贷款
等农发有偿资金、银行贷款、信用社贷款以及退还农村合作基金股金等),无资金来源。三是通过发展地方经济偿债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偿还旧债必然会产生新债,特别是在一些中西部的贫困乡村,让基层政府自我化解上百万、上千万的债务,几十年也不可能。况且高额的利息“利滚利”,增加的收入还不够支付利息。到何时才能还完?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在尽短的时间内,有效的化解基层债务,防止危机进一步演化。因此,笔者同时认为:
第一,中央应加大“注资”力度。银行有不良资产,政府也有不良资产。国有银行承担政策性贷款的亏损,造成的不良资产,政府可以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可以用外汇注资,基层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子公司”,为什么不可以从中央政府获取专项资金的支持债务化解?但是,中央政府毕竟财力有限,许多刚性的支出,如军费开支,社保医疗等无法减少。因此,可以考虑中央和地
方共同承担,承担的比例可以根据债务性质和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调整。经济欠发达的地方,税基薄弱,债务沉重,偿还能力不强,中央应当兼顾公平,多承担一些。
第二,积极发行地方债。从经济学意义上,化解债务的最好办法就是使债务流动起来。政府有未来的收入,债权人需要现在的还款,所以中央政府可以“借”钱给地方政府用于还债,地方政府解决了债务问题才有能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等到收入增加后,再还不迟。
第三,改革财税体制。在近期,农村财税体制要适应化解乡村财政危机的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应在税费改革后5年,将新增乡镇工商税收,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全部留给乡镇,一方面可以增加乡村的可用财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刺激乡村发展非农经济。还应强化乡镇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力度。在改革后几年,也应将新增个人所得税大部分留在乡镇,用来缓解乡村财政危机。
第四,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要重新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对于民兵训练、乡村公路建设、计划生育、农村义务教育、跨区域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品、公益品费用,应该主要由乡镇以上政府来承担,让乡村真正休养生息。只有减轻了乡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才能较好地消除乡村财政危机的隐患。
第三篇: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措施
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措施
莒县招贤镇人民政府(276526)贺方志
目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负担的进一步减轻,而随之农村又出现各种矛盾,特别是乡村两级债务已成为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不仅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还直接影响着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解决乡村两级债务问题,将是农村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乡村两级债务重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而且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一个乡镇、一个村的工作,也影响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其危害性不可低估。
(一)、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巨额债务压在集体身上,“无钱办事”是普遍的现实问题。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无力帮助解决,造成群众对基层政权的不信任。
(二)、影响了农村社会政治的稳定。乡(镇)、村集体和农村均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形成了恶性循环债务链,因债权、债务极易激发干群之间的矛盾,给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影响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乡村两级负债累累,债务把基层干部压得透不过气来。由于债务重,基层干部工资难以正常发放,造成工作不安心,有的村干部往往是辛辛苦苦一年,工资分文未得,思想情绪低落,对当干部失去信心,不愿再当干部,影响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解决乡村债务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要搞好债权债务的清理、审计、认定。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乡村两级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审计,通过清理审计,弄清产生债务的原因和真实情况,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认可。2003年,我们招贤镇政府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借用的公款进行清理,共清理出村级债权960万元,镇级债权40万元,理清了存在多年的三角债务,得到全镇群众的好评。
(二)、停息或降息减债。对兴办企业形成的债务,根据情况,分类处理。对集体的贷款实行银行挂帐停息、减息、减免等制度,让乡村制订还款计划;对乡村向个人或单位高息借款的,一律挂帐停息或以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我们招贤镇前石汪峪村过去村集体欠村民和个人款50多万元,从2004年新一届村委班子在召开村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的基础上,研究决定对历年的欠帐根据当年的经济状况分批偿还并停息。
(三)、受益者合理分摊抵债。对乡村兴办公益事业形成的债务,要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由集体的收入偿还,剩余部分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由受益者承担。
(四)、清欠还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在部分县市搞清理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因此,各级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抓紧清欠还债,对抵交税费的债务,通过收取单位和农户欠款进行偿还。对于在规定时间内一次偿还欠款的,免收利息;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而拒不交款的,运用法律手段清欠;对暂无还款能力的,村两委与农户签订还款计划,分期还款;对确实无偿还能力的,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政府批准,可实行缓、减、免。
(五)、划转抵债。对于村集体和农户个人或单位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可允许农户之间、单位之间、农户和单位之间进行债权债务的划转抵债。
(六)、强化财务管理,千方百计压缩开支。村级收支要实行“年初预算、编制计划、限额使用、定期审计”制度,实行“双签制”,重大事项支出实行申报制度,先审后支。村级一切开支,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方可入帐,并定期张榜公布。例如,招贤镇东双庙村,曾一度成为全镇有名的后进村,村里财务混乱,干部之间互不信任,干群关系紧张,村内事务无法开展,上访户越来越多。镇党委政府派工作组驻进该村,驻村干部以理顺干群关系为突破口,组织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组成财务清理工作小组,利用40天的时间对94年以来的财务进行了清理。通过清理,干部之间明白了,群众心里清楚了。从此,该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七)、严明纪律,杜绝新债务。各乡村严格执行上级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减轻乡村负担,通过节支还债。
(八)、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步伐,核心是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实行事业单位社会化,分流富余人员,实施乡村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师队伍,减轻镇财政压力。这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巨的工作。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资金缺口大,乡镇资金供求矛盾突出,按照精减、效能的原则,实施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减机构和人员,实施乡村教育布局调整,压缩乡镇支出,确保乡镇政府和各项事业正常运转。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实行多种形式的改革,面向社会的经营服务职能全面放开,推向社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逐步取消财政补贴。实施乡村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税费改革前,教师的工资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很大,随着改革的深入,根据全镇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精减编外代课教师,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减轻财政压力。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精神,结合本镇的实际,撤并村级小学15处,同时对各学区负责人实行竞争上岗,对教师进行优化组合。
(九)、搞好招商引资,着力培育税源,确保乡镇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壮大乡村经济。既要减轻农民负担,又要缓解乡镇资金的压力,仅靠财政转移支付是不够的,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乡村组织要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应税产业,着力培养名牌产品、特色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巩固基础财源;积极支持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扶持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整体效益;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保证税源的足额到位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第四篇:关于化解乡村债务的调研报告
乡村债务是乡村组织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因多种原因,长期形成、逐步累积的债务包袱.已成为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和谐发展的因素.分析乡村债务形成的原因,防范和化解乡村债务,已成为当前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县乡村债务的基本构成情况
**县辖1 7个乡镇,共有198个村民委员会,15 2 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万人,其中:农业人9 14.3万人.2006年全县实现01)p7.7亿元,权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1420万元,乡镇财政供养人员3766人,乡镇干部职工工资、补贴总额5300万元.村级总收入748万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2 78万元,村级自有收入50万元,“一事一议”420万元.由于种种原因.**县犀乡村债务规模高达614 2万元,加剧了基层财政运行风险,严重制约乡村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乡村债务的构成 截止2006年底,全县乡村债务还有4490万元,其中:2002年税改前246 7万元,税改后2023万元.从举债主体看,乡镇级政府债务2539万元,村级债务19 51万元.从构成债务来舞看,一是向信用社.银行等仓融机构贷款g62万元;二是向单位借款702万元;三是应付个人欠款506万元,这主要是为“普九”由教师个人代学校向金融机构等部门贷歇; 四是其他应付款2282万元,主要是乡村摘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政府办公楼。硬化街道.新农村建设村圾道路硬化等应付而未付的款项;五是担保贷款1 38万元.从形成债务的资金流向和用途来看,一是兴办企业投资(含产业建设)365万元,这主要是税改前投资办企业和农村产业建设背上的负债:二是兴建公共设施支出3526万元,其中:学校建设(主要是‘普九”)支出1049万元,道路修建支出2028万元;三是弥补日常办公经费131万元;四是其它支出负债330万元;五是担保支出1 38万元.
(二)乡村债务的特点
1、债务涉及面广.全县1 7个乡镇,个个乡镇均有负债,且每个乡镇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均欠有债务,负债面高达96%;198个行政村,负债村169个,占8 5%。
2、债务负担沉重.目前,全县平均每个乡镇债务达235万元,有的高达513万元,平均每个村负债1 2万元,有的高达35万元,这对于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财政收入很不充裕的乡村来说,无疑是一种较大的压力和沉重的包袱.有“普九’建校、修建道路、硬化街道等公益支出形成的债务,还有政府基建,弥补日常开支形成的债务等。
4,举债时间较长.债务逾期在1年以下的债务有1184万元,占负债总额的26.3%;遭期在1年以上5年以下的债务有932万元,占负债总颧的20.8%;遭期5年以上的债务有2374万元,占负债总额的52.9%,有相当一部分债务已经逾期10年以上。
二、乡村债务的成因
(一)经济发展后劫不足,财力匮乏.
**县是属国定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缺少资金等可息严重制约着该县经济的发展.规模企业很少,且效率低下,虽然乡镇政府着力培植和发展蚕桑.黄姜、烤烟和畜牧等农业骨干财源项目,但这些农村主导产业一时难以形成规模,没有可靠的财源和增长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远远满足不了各项支出和建设的需要.尤其是农村税改革免征农业税,省对县新体制运行后,地方上商税中的主要税种纳入了省市共事范围,分税制把大税种的小部分.小税种的大部分留给地方,税源零散,征收难度大,增长弹性小,征收成本高,难以成为乡镇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省市层层向上集中资金,基本事权却有所下移,使基层政府履行事权所需财力与可用财力高度不对称.在县乡财力增长缓慢以及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严重不足以弥补减收的情况下,为了发展,乡镇不得不举债搞建设,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以此增加财政收入.
(二)超出承受能力,兴办公益事业.
这主要表现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乡村均存在超出承受能力兴办公益事业,搞各种形式的达标升级活动.这其中以“普九”达标和新农村建设村级道路硬化最为典型,不搞不行。上面提出达标要求,却不给予足额的财力支持,形成“上面出政策,下面出栗子”的局面,而乡镇财政步履维艰,能做到保工资、保运转已属不易,根本无力搞其他事业,只有靠贷款和借款解决,形成新的债务。仅“普九”一项全县乡村举债1 045万元.
(三)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迫使产生负债.
一些乡镇为落实“两个确保,两个保证”,不欠发干部职工工资,在收支矛盾突出,保工资就很艰难的情况下,无钱支付
办公经费,为了正常运转,日常开支不得不去赊欠。
(四)老债衍土新债。
仅“普九”向个人和单位借款支付利息累计高达在1 00万元以上这样使债务越滚越大,形成恶性循环,致使财政包袱越来越重。
三、化解乡村债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县近几年在化解
乡村债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十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县乡财政普追田难,财政支出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化解乡村债务的田难越来越大.突出表现在:
(一)乡村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增收困难,化解债务缺乏后劲.
**县是一个典型的财政穷县,没有较大规模的工商企业,税改前农业税收入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0%以上,免征农业税后,由于没有规模企业,上商税收增长十分缓陵,增长绝对颧很少,财政减收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来解决,而财政支出增长较快,增长绝对额很大,由于收入绝对颧增长远远小于支出绝对颧的增长,对收支矛盾十分尖锐,保吃饭、保平衡都非常困难的贫困县乡政府来讲,根本没有多少财政结余来化解原有债务.取消“三提五统”后,斩断了村圾收入来源,村级运转全部靠上级转移支付予以保障,根本无栈偿还旧债,村级债务实际上成为了乡镇债务,给乡镇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债务化解机制不够完善.
尽管县政府出台下发了《关于加强乡村债务管理的意见》和《消化债务以奖代补考核办法》,但在实施中对各级领导的约束力度不够,化解债务措施的可操作性不强.虽是有了具体要求,真正执行起来却又有了难度,从根本上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债务化解机制.
(三)债务化解奖励范围窄,奖励幅度低,不能更好地调动基层化解债务的积极性.
据陕西省政府有关文件,省上重点只对化解“两政一教’债务进行奖励,因而,**县政府下发的《消化债务以奖代补考核办法》规定,只对政府基建.普九欠账.财政扶持借款等债务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为所消化确认的债务总额的30%,化解乡级其他债务和村级债务不子奖励.这些激励措施,未能更好地调动乡村化解债务的积极性.
(四)政策体制上的因素,迫使乡村不得不产生新的债务,基层杜绝新债受到冲击与困扰.县政府明确规定,从2005年起,严禁乡镇村及任何部门产生新的债务,但是在2006年从中央至地方都非常重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按照上级对村级道路硬化“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总体要求,由于上圾配套资金标准偏低,硬化村级道路每千米实际支出超过上级补助7万余元,由此全县新增了乡村债务。
四、化解乡村债务的对策与建议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债务司患一直高度重视.中央和省市多次发出文件,要求切实抓好乡村债务化解工作.全县从2002年开始,开展了乡村债权、债务的清理和化解工作.通过锁定债务、核销无效债务及剔除不合理债务减债.清收债权消债.盘活闲置资产还债.节支偿债.奖补激励还债、发展经济化债、建立机制防债等,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切实可行的防范与化债办法和措施,使化解债务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乡村债务形成原因复杂,债务数额巨大,目前能化解的基本上都化解了,剩下的越往后越难.从长远看,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办法和措掩的效力会降低,仅仅靠这些办法和措施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宏观上采取更大的措施,把化债、增收、控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乡村债务化解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摸清债务底数,锁死债务总额.
化解债务必须要清楚底数,债务一旦锁定,就必须管死,只许债务总额遭年减少,坚决不准新债发生.
(二)完善制度,夯实消债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单位法人及主管领导责任制,规范债务管理;二是把化解债务工作作为考核乡村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脱高实际,违反政策规定举债营造“政绩”的干部,既不能提拔重用,也不得让其留下债务异地任职;三是坚决实行干部高任申计制度.乡村领导高任前,首先要对其在任期内的债权债务进行中计,井将审计结果作为其能否继续使用、推荐为选举候选人以及升迁的主要依据,对任期内有新增债务的干部坚决不予任用,对任期内积极化解债务,债务总颧明显下降的干部应优先考虑任用.
(三)建立积极稳妥的债务化解长效机制.
一是上级财政应建立债务化解专项基金.乡村债务难化解,根本在于归还债务的资金来源有没有着落,如果不在资金来源上予以落实,那么,即使再出台更多的政策,乡村债务的化解也不可能顺利推进.乡村债务的形成,部分是政策和体制造成的,对这部分债务,中央和省财政可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建立乡村债务化解基金,专项用于化解欠弱势群体、债务逾期时间较长、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等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债务,如普九达标、道路建设、政府基本建设等等.二是制定以奖伐补政策,扩大奖补资金范围,充分调动基层消化债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要是锁定认可后的债务,无论消化的是哪类债务.不分债务发生的时间,原因,主体,均应纳入债务化解总鞭予以确认奖励,并适当提高奖补标准,尤其对贫困落后地区要给予倾斜照顾,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化解债务的积极性.
(四)发展地方经济,增强财政实力,从根本上解决化解乡村债务的途径。
要彻底化解乡村债务,晨报本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不断壮大财政收入规模,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因此,上级政府部门要制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采取扶持有效措施,解决贫困地区乡村经济基础脆弱,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财源结构单
一、骨干财棘缺乏的状况,支持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财源体系,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穗定增长,通过增收结余,从根本上化解政府债务,卸掉财政包袱.
(六)强化监管,杜绝产生新的债务.
乡村债务一旦销定,杜绝新的债务产生,这要做为一条“红线”来加强监管.一是要求县乡村三级必须做到“四禁止、两不准·,即禁止举债摘基础建设,禁止购置豪华办公设施和小汽车,禁止举债办公益事业和以产业开发为名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禁止搞需要投资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准直接投资兴办企业,不准为企业贷款提供抵押和担保.二是中央和省上应加大对贫困县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按照“财力向下倾斜,缺9上穆”的要求,给予资金上的倾斜照顾,以避免$村出现新的负债运转现象.三是加强监管,实施责任追究.完善乡镇村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改革和完善乡村领导干部考核选拔任用机制,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干部的政绩,防止避免’政绩工程”产生新的负债.财政、审计、农业部门要加强跟踪检查和审计监督,对乡村领导任期内有新债产生的,纪检、监察部门要实施责任追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七)积极探索,多途径化解乡村债务.
一是结合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紧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对公益事业单位要变财政养人为财政养事,对能走市场化道路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应退出财政供养范围,尽量减少财政供养人员.二是强化预算约束,加强支出管理,完善“乡财乡用县监管”,“村财村用乡代管”,积极推行农村中小学校经费“校财县管”,深化增收节支等方面改革,挤出资金化解债务.三是通过清收债权,处置资产(闲置),削减高息,结对冲减,划转等措施化解.四是在不影响项目实施的前提下,用结余资金化解以前因项目建设形成的俄债务.四是在政策范围内通过农村“一事一议”化解因公益事业形成的债务.
(八)上下联动,密切部门配合,努力创造化解债务的良好环境.
一是省、市、县及各部门在统筹安排涉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开发的项目,原则上不能要求乡村组织安排配套,不能给乡村建设资金留有缺口.二是要取消针对乡村的达标升绥等各种形式主义考桂制度. 乡村组织的考核制度.核心应该是以农民是否满意作为最终评判标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建适合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就要彻底根治“上级出政策,基层出票子’的时弊,如树典型、搞“政绩工程”、各种达标升纹活动.并由此而来的各种接待应酬活动.其次是要彻底改变目前行政体系中“为指标而达标,为数量而充量”的工作潜规则.对乡村考评的方式、内容、标准。结果要在所管辖区内公开公布,改变作为法定主体的群众在考评工作时缺位的不正常状况:使那些谋取部门利益的考核部门对考核不再感兴趣:使“为考核而实施考核、迎接考核、应付考核”的形式主义得到有力的根治,从而减轻乡村组织因形式主义而不得不付出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三是金融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贷款项目、用途,偿还能力等进行讦估,除县级政府批准的贷款外,不得为女村组织提供贷款.四是对进行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中,省要加大对试点地区的财力支持力度,帮助解决改革所需必要成本和工作经费,避免欠账搞改革,无财力支持搞改革。
第五篇:XX乡清理化解乡村债务调查报告
立足实际,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扩大财源,进一步清理和化解乡村两级债务
——乌苏市**乡清理化解乡村债务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土地、耕地及经济收入情况:乌苏市**乡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乌苏市西北83公里处,南与世界上最大的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相毗邻,东与车排子镇为邻,西与农七师126团接壤,北与123团、127团隔奎屯河相望。全乡幅原167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5万亩,现有耕地5万亩。全乡8个村,1359户,5396人,**乡于1992年6月建乡,是本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是一个以棉花生产为主,农牧结合,二、三产业齐头并举的自治区级文明示范乡镇。2006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1.62亿元,总产皮棉68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722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556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405万元,三产比重为44.5:46.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78.5元;财政总供养人口134人。
二、财政收支情况:2006年,全乡实现乡村两级财政收入674.65万元,乡级收入520.1万元,村级收入154.55万元,其中包括:财政拨款 万元,转移支付 万元,行政经费 万元,税收返还 万元,土地承包费征收 万元,加工厂利润上缴 万元,村集体收入财政总支出520.1万元,其中行政经费272.4万元;公用经费83.2万元;科技三项费用36.2万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00.3万元;道路修建支出28万元,全乡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三)、村队基本情况:全乡共8个行政村,全乡村干部总数为38人,2006年实现村级总收入万元,包括财政转移支付收入万元。。,“一事一议”收入;村级总支出万元,其中:包括:。。
二、乡村债务基本情况:
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收入剧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全乡建设与发展。取消农业税以后,我乡村级历史债务更加突显出来。由于乡村财政收入的锐减,财政体制的配套改革,乡村两级组织化解乡村债务的门路丧失。我乡面对沉重债务索取压力,日子将异常艰难。据乡农经站最近的统计数据,截止目前全乡乡村两级形成债务万元,其中乡政府181.39万元,包括100万的防风治沙工程贷款,高新节水项目配套资金欠款34万元,历欠各类工程款80余万元,其他欠款;村级493.36万元,包括。。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形成乡村两级债务的主要原因是:
我乡乡村债务的形成原因有现行制度、体制、法律等宏观方面的因素,也有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举债办事等微观方面的原因。既是历史遗留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公共品供给,国家一直是向城市倾斜,很少惠及农村,于是本该由国家提供的农村公共品,却让乡村基层组织来承担,加之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称,乡村只有负债经营,举债办事,从而导致长期债务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惯性,虽然国家实施了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让“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但是,某些制度弊端仍然在乡村组织运转中起作用,惯性作用不可避免。进一步分析,形成我乡乡村两级大量不良债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兴办公益事业是形成乡村债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一些公益事业急待要办,向上争取资金又比较困难,且向农民集资只能筹措到一小部分的钱,大部分资金缺口只有通过借款来解决。据乡农经站清查统计,全乡乡村两级债务中,用于公益事业建设支出的债务高达 万元,占乡级债务总额的 %;在乡政府债务中,用于公益事业支出的债务 万元,占乡镇级债务总额的 %。公益事业建设包括乡村学校、道路、植树造林、自来水、农电改造、水利设施、医疗卫生建设等,这些公益事业建设主要依靠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只给少量的补贴和扶持。乡村干部在公益事业建设上面临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强上项目,且进行高标准建设,使得乡村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实事求是地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没有资金只好大量举债。如2003年争取的防风治沙项目中为完成农田防护林建设上而形成债务100万元,占全乡债务总额的 %。在2002年全乡小城镇建设中耗资 万元用于道路村庄环境建设,上级仅补助 万元后,形成债务 万元;这些债务除向农民集资偿还部分债务外,全乡仍有 万元的债务无法化解。
(二)盲目投资兴办乡村企业形成不良债务。建乡之初,上级大力提倡兴办企业,并将此纳入考核。一些项目便盲目上马,举债办企业,最终由于管理不善,投资无法收回,债务无力偿还,给政府造成了损失。
(三)垫交水费是导致乡村负债的重要原因。过去水费征收过程中迫于生产需要,我们想方设法通过垫支的方式来完成水费的缴纳,采取借贷等办法,拆东墙来补西墙地为少数欠帐的“针子户”垫交水费任务形成乡村负债。在全乡八个村的债务中,垫水费负债总额达 万元,占村级债务总额的 %。
(四)沉重的利息负担导致乡村债务不断增加。据调查,我乡村级债务主要是由村干部在民间高息借贷引起,借款年利率一般是8%至15%不等,高的甚至达到20%左右,且每年换据结息,息转本,本生息,基本上是5至8年债务本金要翻一番。如**村在小城镇开发时,借 万元,每年都要支付利息 万元,?年多来共支付利息 余万元,但本金仍未偿还。全乡村级债务总额中,因支付借款利息而形成的负债 万元,占乡镇债务总额的 %;沉重的利息负担,使乡村债务进入了恶性循环。
(五)经费开支差口是产生乡村债务的重要因素。取消农业税后,财政收入渠道更加变窄,硬性支出又必须保证,加剧了乡村收支矛盾,农村税费改革后,我乡的办公经费尽管通过上级转移支付得到了一定弥补,但也非常有限,维持日常运转差口较大。据调查,全乡按干部人均拨付公务费 元,只够乡政府办公电话、打印资料、水、电和干部出差补贴;召开会议、来人来客接待和干部职工年终考核奖励等必须的经费没有资金来源,只有依靠负债来维持。村级除在职干部报酬、优抚、五保户补贴列入预算外,每村仅预算办公费 元。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村级办公费主要用于了征订报刊,没有直接拨付到村,村级的一些正常支出难以保证。加之部分村队财经管理不善,不该支的钱支出了,应收的款项又收不上来,造成支出大于收入,只有依靠借款来维持收支平衡,由此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债务负担。
---乡村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严重影响着我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由于债务过重,全乡干部为乡村集体垫支了日常费用,有的多年以来没有领取过工资,手中握的是欠条,难以调动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少数村级组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二)严重影响着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在我们实施借款时,大都是我们的乡村干部在还款时间、利息等方面作出的承诺,由于到期偿债资金不落实,无法兑现还款计划时,致使干部的威信和信誉下降,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
(三)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于债务较大,资金没着落,我们的教育、敬老、广播、公路、水利设施的维修等公益性事业无力兴办,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程度,干部威信下降,正常工作难开展,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严重影响着基层组织建设。部分干部由于集体欠他们的钱,他们对政府怨声载道,不相信政府,根本不认真工作,政府因无钱兑现他们的欠款很难对其进行调整,导致村级基层许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五)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由于偿债资金不落实,加剧了债权人与乡村基层组织的矛盾,有的债权人结伙到乡政府或村干部家中催要欠款,甚至因债务纠纷而发生矛盾冲突,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的债权人在乡村讨债不成,就纠缠乡政府主要领导不放,有的甚至损坏公共设施和财物,聚众讨债,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三、化解乡村债务的做法及成效
面对乡村两级沉重的债务,乡党委政府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干群意见后,以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群众积极性、开辟集体新财源为突破口,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落实责任。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化解乡村两级债务工作,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立足本乡实际,顺应发展要求,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措施,加强领导,成立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领导小组,确定了发展目标,明确责任,细化工作方案,认真抓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为全乡集体经济的壮大与村级债务的化解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多措并举,突出重点,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化解村级债务。
1、抓班子,强基固本,为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夯实基础。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化解村级债务,不断增强村队经济实力,关键要有一个好的村级班子。近年来,全乡以“抓班子,促经济”的思路,按照政治强、靠得住、会管理、肯奉献的标准,狠抓了村队班子建设,使村队班子带民致富、发展经济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一是选好“领头雁”。以“两推一选”活动为载体,以抓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能力和带富能力为目标,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采取下派挂职、交叉任职等多种措施,对软弱涣散的村队班子及时进行了调整,从2003年以来,共调整村队干部29人,切实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并下派36名机关干部指导督促各村工作,有力地带动了村级班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化解村级债务和带领广大农牧民致富的能力。二是二是精简机构和人员,做到减员增效。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改革中,各村大力精减集体干部职数,积极开展选派下村政府干部到各村任职,实行交叉任职,提倡兼职。几年来共精减集体干部25人,镇政府每年可节约开支15万元;三是强化教育培训。以“科技之冬”活动为契机,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经常性的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的培训,增强农村干部的市场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四是强化监督激励机制。制订完善村干部监督激励办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考核的硬指标,激励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
2、调查摸底、清理资产、化解债务。
2004年,我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资产、清收债权、落实债务工作。我们实事求是地对8个村的各类资产、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摸清了家底,经过清理,乡级债务达 万元,村级债务达515.56万元。根据清理结果,当年,在开展各项费用回收之际,乡党委、政府制定降息、减息和三角债抵顶转账等多项措施,鼓励和引导各村多渠道的化解和清理村级债务,2004年共化解乡级债务 万元,村级债务145.36万元,2005年化解乡级债务 万元,村级债务 万元,2006年化解乡级债务 万元,村级债务 万元。三年内共化解乡级债务 万元,村级债务 万元。
3、建立完善制度,加强村集体资金管理。
一是按照《自治区村级组织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村级民主管理》、《村级民主监督》等村级财务监管制度,坚持“村有乡管县监督”的管理体制,发挥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对村民委员会的财产收支及公开情况实施检查和监督,堵塞了财务管理漏洞。
二是坚持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三是对非生产性开支进行压缩。对村干部工资、补助等,积极推广“费用包干,定项限额”的办法,根据各村经济、人口规模、合理确定村干部人数和工资补助标准;对村级招待费实行零控制,严格审批程序,使集体积累逐年得到了增加,杜绝了不良集体债务发生。
4、盘活土地资源,确保集体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近年来,我乡始终把土地问题看作是农民的根本及全乡经济发展的基础来抓,加强管理,成立了土地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全乡土地档案,在现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整合、盘活土地资源,规范土地规划和审批程序,通过土地的租赁、承包等方式不断拓宽乡村两级收渠道,切实解决好“一块地”的问题。
一是将家庭承包土地与村集体机动地、四荒地划分开,明确地块,确定属性,划分归类。为便于管理,合理统筹利用土地资源。经乡土地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凡人均6亩地以外的土地均属于井地和乡村机动四荒地的范畴,且分别核定了收费标准。其中井地承包费为85元/年/亩(所收费用归村集体所有);机动地和四荒地承包费为130元/年/亩(其中52元归乡政府、78元归所在村集体),并规定每年须在播种前上缴完承包租赁费后方可耕种。
二是针对近年来各村土地面积账实不符问题,2004年、2006年分别组织了两次土地丈量清查工作,通过清查核实,全乡耕地新增耕地面积为 亩;包括机动四荒地面积9339.06亩,井地8951.39亩,仅机动地和井地两项每年就可新增乡政府收入796731.12元,新增村级收入1178197.80元。
新增政府收入=9339.06*52元/亩+3660*85元/亩=796731.12元
新增村级收入=9339.06*78元/亩+5291.19*85元/亩=1178197.8元
三是统一规划,鼓励合理利用夹荒地,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由于近年来全乡水利改革试点工作的成功,配水到户工作进展顺利,加之各项节水项目的实施,使全乡计划用水略有节余,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合理开发现有土地,使之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经乡土地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凡新开发的集体夹荒地(指非公益林区),均由乡土地和林业部门现场鉴定,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益牧则牧,并拿出初步规划渠、林、路、地的方案,经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编号、招标和发包,最后由承包方上缴一次性土地开发使用费后报乡农经站建立土地档案。
5、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好路子,促进集体经济稳步增收。
乡党委、政府按照“五个一”工程的要求,围绕服务农牧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搞活乡棉花加工厂经营,稳定其龙头企业地位,从各方面给予扶持,使加工厂逐步适应和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不断自我发展和壮大,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2005年给乡政府上交承包费135万元,拓宽了政府收入来源。
6、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近年来,为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乡党委政府能够积极申报和争取农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从2005年至今全乡共争取高新节水项目11000亩,补助资金330万元,建成了高新节水项目示范区,提高了棉花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的带动了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市乡信用社积极出台扶助政策,对基层村队提供了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支持,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增添了新的活力。
7、立足实际,切实加大各项费用的回收力度。
近年来,为足额将各项应收费用及时收回,乡党委政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征收方案。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包片领导为副组长的费用征收领导小组,并下派了8个工作组,指导协助各村切实开展好费用的回收工作;二是出台优厚奖励措施,全力提高干群积极性。对凡在乡政府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费用的农户,最高按上交费用总额的7%给予奖励,对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任务的村队,按完成额的13%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全乡干群交款积极性,从2004年至今,三年共回收各类费用达 万元,其中2004年回收额达 万元,2005年回收额达 253.82 万元,2006年回收额达 万元。
四、化解乡村债务制止的建议
乡村债务的形成,有较长的历史过程和较为复杂的社会背景,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必然会导致旧债未还又添新债。我们认为,应本着“不操之过急、不增加农民负担、确保农村稳定”的原则,按照“禁增新债、化解旧债、分类处理、逐步消化”的思路,在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大胆探索各种有效的化解办法。
(一)妥善处理现有的债权债务。一是对目前存在的乡村两级债务,我们将制定还款计划,按正常收入,建立偿债基金,依一定的比例定额逐年清偿。二是对不同来源的债务的化解,个人借款要明晰借款原因,明确债务;银行及信用社贷款要积极争取核减,停止利息,以偿本为主,逐年定量偿还;财政借款要加强预算,定量清偿,界定呆帐给予核减。三是建议改革现行财政管理体制,重新核定收支,调整上解补助比例。
(二)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加强“乡财县管”力度。一是实行财务预算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项目,特别是固定资产购建、公办公益事业、招待费等支出严格实行预算控制,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理财。二是要制定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法规,明确乡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建立集体资产出售,登记、报告制度,明确债权、债务责任。三是坚决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乡村两级干部在离任时必须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其继续使用和升迁的主要依据。对任期内债务大量增加的干部不得继续使用、提拔,对任职内积极化解债务,债务明显下降的干部应优先考虑使用。
(三)进一步盘活土地等资产还债。对我乡目前闲置机动地、林地、小型水利设施、“四荒地”等资源,按程序讨论、报批后,进行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合理估价,采取公开拍卖、招标、租赁、承包等方式,综合开发利用,盘活存量资源,筹集资金还债。
(四)采取果断措施,制止新的债务发生。为此今后,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即禁止举债搞基础建设,禁止购置豪华办公设施和小汽车,禁止举债办公益事业为名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禁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搞超越实际的工程建设,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建立新增不良债务责任追究制,对不按程序擅自借贷形成的债务,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处理。上级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解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加大乡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投放力度,切实减轻乡村负担,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从而使农村真正走上繁荣和稳定。
总之,在今后的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中,我们要立足实际,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扩大财源,有针对性,有计划地逐步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