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两级债务的成因与化解对策的探讨

时间:2019-05-14 16:5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乡村两级债务的成因与化解对策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乡村两级债务的成因与化解对策的探讨》。

第一篇:对乡村两级债务的成因与化解对策的探讨

对乡村两级债务的成因与化解对策的探讨

摘 要:当前乡村两级债务沉重、化解困难,已日益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绕不开的“绊脚石”,有的已严重影响到乡镇运转和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加大清收力度、出卖闲置资产、盘活现存资产、强化乡村财务监督机制等办法予以化解,以免影响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

关键词:乡村债务;成因;对策;探讨

近年来,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从根本上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但税费改革后出现的乡村两级不良债务问题,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也日益尖锐,一些地方的债务还在继续扩张,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严重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不仅会拖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加重乡镇财政及农民负担,而且会扰乱农村经济秩序,影响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和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

一、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成因分析

乡村不良债务形成时间较长,原因比较复杂。从实际情况看,形成乡级债务的主要原因是:发展农业生产形成的债务;盲目兴办企业和农业基地负债;为完成各项升级达标活动而负债;财政收不抵支形成的债务。

形成村级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兴办乡村公益事业形成的债务;为保乡村运转形成的债务;其它负债,主要包括:一是村级为支付代课教师、护林员、防疫员工资形成的挂帐负债;二是一些部门达标升级订阅报刊杂志、会议费、办公经费等非生产性开支造成的负债。另外,税费改革前,多年来因人走地荒、自然灾害、建设用地、迁移扶贫等因素,造成农业税收任务“空挂”,乡村为了完成当年的财政收入任务,就向信用社贷款或用集体资金等垫交税费而形成的债务也较多。

二、乡村两级债务构成情况分析

乡村两极债务是指乡镇政府组织及其所属单位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建设过程当中长期形成的债权与债务的总称。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进一步理顺了分配关系,规范了政府行为,取消了不合法不合理的政府性收费,从而根治了农村“三乱”,切断了乡镇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试图通过增加农民负担,收取不合理费用偿还债务的来源,乡村两极债务问题,作为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一个新的突出问题浮出了水面。乡村债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乡村负债面宽,新债继续增加

主要是乡镇为保运转、弥补支出缺口、解决增人增支、支付以前年度贷款利息等问题向银行、私人借款及赊欠所致债务累积时间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乡村债务跨越年度大,累积时间长,到目前情况看,绝大部分乡村还没有找到化解债务的有效途径。

(二)化解十分艰难

一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可用财力增长缓慢的原因,特别是税改后,乡村可用财力减少,财政供需矛盾尖锐,没有化解的资金来源。二是新官不理旧债,化解债务没有责任约束,目标任务不明确,甚至助长了一些乡镇的继续举债行为。三是化解债务目前缺乏政策和必要的配套措施,影响化解进展。四是债权回收难度很大,因企业破产、人走债留、债权关系不清、尾欠税费暂缓清收、撤区并乡、机构变更、人员变动等诸多因素,影响清收。

(三)潜在危害较大

有增无减的债务包袱,加重了乡镇财政的运行负担,直接影响到乡村的正常运转,扰乱了农村的经济秩序。而且因债务问题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有损政府形象和干群关系。

三、化解乡村债务的对策探讨

税费改革后,特别是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如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债务的出路问题,必然会导致旧债未还又添新债,从而影响改革成果,笔者认为化解乡村两极债务的途径主要有:

(一)认真清理核实,分类化解债务

从总体上讲,农村财务管理是比较混乱的,因此要化解农村债务,应在对已有的债务进行清理核实的基础上分别寻找化解债务的办法。首先对非常债务要进行剥离。对村直接借贷形成的历史债务,凡不是为农民办事的,应当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落实债务人,不能将债务转嫁给村集体;对确属用于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借贷手续齐备、使用开支合理的,可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按规定清收的村提留尾欠数逐步偿还;其次,对不正常的高息贷款要按国家规定的同期利率重新计算债务利息,由此可甩掉部分不合理的农村债务。再次,对少数干部贪占挪用提留款的,应坚决追回,情节严重的还应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二)加大清收力度,偿还部分债务

对于农村债权的清收工作,应区别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针对不同的债权类型分别征收。对农户欠款,要合理分类,区别对待。对有偿还能力的农户,可通过各种办法,多途径地宣传说服教育,促其主动偿还;对极少数的“钉子户”可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对确因生活贫困当年无法偿还的,可与农户协商制订还款计划,分期偿还;对不符合政策的债务,要予以核销(尤其是改革前向农户强行集资摊派的不合理负担),不得再向农民追缴。

(三)出卖闲置资产,减轻债务负担

对乡镇、村组的集体企业,可进行公开拍卖变现,另外,对当前已被合并的乡镇的资产,特别是闲置的有形资产,采取可租、可卖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由此所得收入可用于偿债,以减轻偿还债务的压力。

(四)盘活乡村资产,拍卖债权还债

搞好乡村清产核资,尤其是查清因举债而形成的固定资产,要将资产分门别类,本着“剥离有效资产、处置呆滞资产、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对乡镇闲置资产进行拍卖,将拍卖资金用于还债。对村组现有的资产如集体林木、“四荒地”、企业厂房、设备、存留物资等通过租赁、承包、转让、拍卖等形式加以利用和变现,做到“宜租则租、宜卖则卖”,将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并转化资源的最大效益。

(五)强化乡村财务监督机制

一是落实民主议事制度,实行事前监督。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和较大村财务支出事项,都通过村民或村民代表民主议事会的形式,由村“两委”、村党风廉政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共同讨论,民主决策后组织实施,监督小组提前介入进行监督。二是落实村账镇建制度,实行事后监督。由乡镇经管站派专业财会人员负责各村财务账册的建立,进行会计监督,有的乡镇还建立审计站,在村上财务进行审计,从中及时发现并纠正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三是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加强群众监督。由村党风廉政监督小组在乡镇纪检监察组织的指导下直接参与村务公开工作,并以村财务收支作为重点开展村务公开,增强了村务公开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第二篇: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措施

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措施

莒县招贤镇人民政府(276526)贺方志

目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负担的进一步减轻,而随之农村又出现各种矛盾,特别是乡村两级债务已成为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不仅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还直接影响着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解决乡村两级债务问题,将是农村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乡村两级债务重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而且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一个乡镇、一个村的工作,也影响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其危害性不可低估。

(一)、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巨额债务压在集体身上,“无钱办事”是普遍的现实问题。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无力帮助解决,造成群众对基层政权的不信任。

(二)、影响了农村社会政治的稳定。乡(镇)、村集体和农村均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形成了恶性循环债务链,因债权、债务极易激发干群之间的矛盾,给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影响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乡村两级负债累累,债务把基层干部压得透不过气来。由于债务重,基层干部工资难以正常发放,造成工作不安心,有的村干部往往是辛辛苦苦一年,工资分文未得,思想情绪低落,对当干部失去信心,不愿再当干部,影响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解决乡村债务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要搞好债权债务的清理、审计、认定。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乡村两级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审计,通过清理审计,弄清产生债务的原因和真实情况,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认可。2003年,我们招贤镇政府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借用的公款进行清理,共清理出村级债权960万元,镇级债权40万元,理清了存在多年的三角债务,得到全镇群众的好评。

(二)、停息或降息减债。对兴办企业形成的债务,根据情况,分类处理。对集体的贷款实行银行挂帐停息、减息、减免等制度,让乡村制订还款计划;对乡村向个人或单位高息借款的,一律挂帐停息或以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我们招贤镇前石汪峪村过去村集体欠村民和个人款50多万元,从2004年新一届村委班子在召开村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的基础上,研究决定对历年的欠帐根据当年的经济状况分批偿还并停息。

(三)、受益者合理分摊抵债。对乡村兴办公益事业形成的债务,要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由集体的收入偿还,剩余部分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由受益者承担。

(四)、清欠还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在部分县市搞清理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因此,各级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抓紧清欠还债,对抵交税费的债务,通过收取单位和农户欠款进行偿还。对于在规定时间内一次偿还欠款的,免收利息;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而拒不交款的,运用法律手段清欠;对暂无还款能力的,村两委与农户签订还款计划,分期还款;对确实无偿还能力的,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政府批准,可实行缓、减、免。

(五)、划转抵债。对于村集体和农户个人或单位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可允许农户之间、单位之间、农户和单位之间进行债权债务的划转抵债。

(六)、强化财务管理,千方百计压缩开支。村级收支要实行“年初预算、编制计划、限额使用、定期审计”制度,实行“双签制”,重大事项支出实行申报制度,先审后支。村级一切开支,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方可入帐,并定期张榜公布。例如,招贤镇东双庙村,曾一度成为全镇有名的后进村,村里财务混乱,干部之间互不信任,干群关系紧张,村内事务无法开展,上访户越来越多。镇党委政府派工作组驻进该村,驻村干部以理顺干群关系为突破口,组织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组成财务清理工作小组,利用40天的时间对94年以来的财务进行了清理。通过清理,干部之间明白了,群众心里清楚了。从此,该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七)、严明纪律,杜绝新债务。各乡村严格执行上级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减轻乡村负担,通过节支还债。

(八)、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步伐,核心是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实行事业单位社会化,分流富余人员,实施乡村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师队伍,减轻镇财政压力。这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巨的工作。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资金缺口大,乡镇资金供求矛盾突出,按照精减、效能的原则,实施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减机构和人员,实施乡村教育布局调整,压缩乡镇支出,确保乡镇政府和各项事业正常运转。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实行多种形式的改革,面向社会的经营服务职能全面放开,推向社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逐步取消财政补贴。实施乡村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税费改革前,教师的工资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很大,随着改革的深入,根据全镇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精减编外代课教师,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减轻财政压力。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精神,结合本镇的实际,撤并村级小学15处,同时对各学区负责人实行竞争上岗,对教师进行优化组合。

(九)、搞好招商引资,着力培育税源,确保乡镇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壮大乡村经济。既要减轻农民负担,又要缓解乡镇资金的压力,仅靠财政转移支付是不够的,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乡村组织要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应税产业,着力培养名牌产品、特色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巩固基础财源;积极支持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扶持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整体效益;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保证税源的足额到位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第三篇:浅论乡村债务现状成因及化解对策论文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不断凸现,乡镇债务显得尤为突出,它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很严肃的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标本兼治,推动债务的化解工作。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不断凸现,乡镇债务显得尤为突出,它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很严肃的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结合湖北省荆门市泉口办事处的实际,分析全处债务的现状成因,以求找出债务化解的办法。

一、债务现状

荆门市泉口办事处地处城区,与农村乡(镇)有一定的区别,全处辖一个村、九个社区,总人口8.8万。2001年底全处总债务878万元,占同期财政收入220万元的399%。财政是个吃饭型财政,维持正常运转都成问题,根本无力偿还债务。到2005年底全办事处债务上升至1091万元。其中:银行信用社贷款188万元。单位借款72万元,个人借款8万元,合作基金会借款454万元,托管改制后乡镇事业单位债务220万元,其他135万元,向上级财政部门借款14万元,总债务占当年财政收入的4.1倍。

从全处债务的构成来看,债务的刚性强,化解难度大。在2005年1091万元债务中,其中银行信用社贷款188万元占17.23%。基金会贷款454万元占41.6%,向单位借款72万元占6%,向个人借款8万元占0.7%,托管改革后事业单位债务220万元占20.1%,其他135万元占12.3%,向上级财政部门借款14万元,占1.2%。而且这些债务情况复杂,形成时间长,清偿难度大,大部分已形成呆账、死账,无法化解。若不能有效化解,势必影响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

二、债务成因

从表面上看,债务表现为财务状况入不敷出,从深层次的审视和剖析债务的形成原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办事处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责与拥有的财力不相适应,即财力与职责不匹配,就是通常所说的事权大于财权,这是形成债权的政策因素,其实质是财政赤字的转嫁。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履行职责必需一定的财力作保证。而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只有人头经费和少量的其他经费,有时甚至连工资都难以发放。由于财政供给不足,各项事业的发展不得不靠政府信誉来负债维持正常运转。

二是财务管理混乱,是造成乡债务过大的重要原因。财务管理混乱,造成了开支约束力不强、有钱就花、无钱就借等现象,导致债务不断发生。

三是债务缺乏化解机制,是形成债务居高不下的原因。办事处实行了三年任期制,一年看,二年干,三年忙换届,是基层干部心态的真实反映。在干部政绩考核上主要看任期内干了多少“实事”,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会不顾财力许可,脱离实际大兴“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把政绩留给自己,把债务留给下任。在这种干部政绩观的驱导下,化债消极,负债膨胀,必然导致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三、对策与建议

债务是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缩影,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标本兼治,推动债务化解工作。

1、完善考核机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长期以来,在考核干部上,往往把一个地方的变化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导致主要领导在任期内趋之若骛地大搞形象工程,因财力不足而负债。“负债出政绩”是乡村负债过快增长的主要根源。其次,化债是用任期内有限的财政资源去弥补他人留下的缺口,出力不讨好,这是债务难以化解的思想根源。因此,首先要完善干部考核任用制度,从思想意识上铲除滋生债务的温床。

2、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债务化解能力。一切问题和困难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只有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债务化解才有了物质基础,债务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地化解。

3、强化债务管理,建立债务的责任机制。负债是经济交往中难以避免、也没必要回避的经济现象。关键是要管好、用好负债资源。用好了,是财富,有利于经济发展;用不好,是包袱,制约经济的发展,甚至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负债多少关键看其偿债能力,合理承债;民主理财,强化债务的民主监督,增强债务的约束力,对重大项目是否负债、负债多少、还款来源等问题通过民主决策付诸实施,否则,谁负债,谁偿还。同时,明确偿还主体,增强化解责任,促进化解债务工作。

4、科学分类,大胆探索债务化解办法。针对债务情况复杂、时间较长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对债务进行科学分类,理出头绪。按照债务情况和用途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1)运转类。即办事处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为保证机构正常运转所负的合理债务,对这类债务先挂账,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化解。

(2)经营类。即处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负债,明显具有经营性、收益性特点,由于处直企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企业的经营主体是负债主体,不宜笼统地界定为办事处负债。此类负债的清偿应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化解。

(3)托管类。即乡镇机构配套改革后处直事业单位的债务,是处直单位改革前形成的,应由办事处将这些单位的债权债务合并起来化解。债务化解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中,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把化解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来。

第四篇:浅议乡村两级负债的成因及对策

浅议乡村两级负债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巨额的农村乡镇债务已经像一座大山,压得农民和基层干部喘不过气来。乡村两级负债范围之广,数目之大,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得出的保守数据,全国乡镇一级政权,目前负债2000亿元之巨,覆盖面最广的是中西部地区,60%以上的乡村负债,平均债务为400万元,村组负债的比例更高。深入地分析乡村负债成因,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基于此,我们从2005年初开始,对XX县的乡镇债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

××县辖17个镇,625个行政村,人口139万,其中农业人口98万,耕地170万亩。2004年,全县镇级债务总额为1.4亿元,其中金融系统贷款占50%,单位借款占12%,个人借款及其他占38%。乡镇平500万元,其中债务超过千万的有四个。625个行政村债务总额为6.9亿元,村平110万元,其中金融系统贷款占30.4%,单位借款占2.9%,个人借款及其他占66.7%。村级负债总额超过3000万元的有六个镇,最高的××镇达6000万元,尤其是近三年来,债务的增长十分惊人,2004年全县村镇两级债务与当年财政总收入的比率已达4倍以上。当前镇村两级形成巨额债务的原因如下:

1、经济欠发达,财政拮据,为保证正常运转而形成债务。虽然我国工业化步伐日益加快,但广大农村地区的工业经济还不够发达,财政来源的大头在农业。在缺乏工业支撑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乡镇财政只能保“吃饭”,不少乡镇甚至成了“饥饿”财政、“空壳”财政。如××镇每年仅支付干部教师工资就需1200多万元,而该镇一年的可用财力只有600多万元,仅发工资一项就缺口600多万元,只有借债度日。

2、上级层层加压,硬性达标带来巨额债务。上级规定的达标项目很多,并且大多采取“下硬指标,定硬任务,结硬仗”的办法。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乡镇和村组只好举债达标。如按照上级关于减轻基层报刊负担的精神和下达的任务,××县2004年党报党刊共需500万元,而按政策规定,报刊费不能超过“三提”管理费的4%,镇村两级用于公费订阅的报刊资金只有110万元,缺口的400万元只有靠负债来弥补。全县村级负债的6.9亿元中,有1.3亿元用在了“达标”建设上,仅“普九”建设一项,村组就背上了8500万元的债务包袱。

3、部分领导追求政绩,超前建设,增加了债务。前些年,有的乡镇不顾本地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为追求政绩,不惜高息举债,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兴办的项目、企业等或因达不到规模,盲目重复建设等问题而搁浅;或因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落后、技术不高等原因而破产、倒闭,给农村丢下了一个又一个烂摊子。当然,这中间也有决策失误增加债务的成分。前些年一些地方出于发展经济、壮大财力的良好愿望,兴办各种集体企业,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却由于当时人才、信息、技术、管理、市场变化等原因,一阵风吹过一场空,留下一堆高额投资债务。××县前几年仅用于兴办企业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就分别负债5800万元、4200万元。

4、税费难收,借款上交,利息形成债务。由于农民负担相对较重,一遇上灾年,农村税费就很难收缴,镇村两级为完成任务,只好高息借款,有的月息甚至达到20%。××县欠费农户已由1995年的0.6万户上升到2000年的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以上。到2000年,镇村特别是村借债上缴税费累计达4.4亿元。欠款农户越多,借债也就随之高涨;越不好借,利息也就越高,债务“雪球”也就越滚越大。

5、管理存在漏洞,挥霍浪费严重,使负债雪上加霜。一些乡镇、村组理财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帐目不清,管理混乱,也造成了数额不小的债务。基金会还存在的时候,少数地方都把基金会当成随收随支的“小银行”。在管理费用上,由于财务管理混乱,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现象依然存在,全县仅村组招待费开支就欠债1000多万元。

客观辩证地看待乡村两级负债问题

1、负债带来的危害性不容忽视。由镇村财务状况的恶化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一是基层政权职能弱化,该办的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和社会基本保障职能无法实现,甚至有的政府机构长期处于瘫痪状态。二是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吃饭都不能完全保证的情况下,乡镇财政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向农民乱摊派乱集资,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导致基层政权不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乡镇政府在赤字和债务的压力下,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抓收入”、跑借贷应付“吃饭”及债务官司上,无力顾及乡镇其他日常工作和经济建设。沉重的债务不仅会拖垮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加重农民负担,危及财政基础,而且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基层政权的巩固,其危害性绝不容小视。

2、对乡镇债务要历史地看,客观地看,辩证地看。目前的债务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的政治大气候使然,是历史因素,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特别是由农业经济阶段向工业经济阶段转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曾经为支撑起过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由于我国是在没有发展先例的情况下摸索着建设社会主义,不可能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乡镇债务中的一部分就是为探索经济发展路子而不得不交的学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

3、不回避,不畏难,积极化解。农村过度负债的问题由来已久,是现行体制下的农村社会性问题,根源复杂,牵涉面广,攻克难度相当大,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没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但是,乡镇债务问题也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绝不能退缩,必须面对现实,动脑子,想办法,积极寻找化解债务的良策。

化解乡镇债务的对策

1、广辟财源,壮大财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化解乡镇债务的治本之策。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富了,集体有更多的积累,才能卸下沉重的债务包袱。因此,当前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快乡镇企业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多管齐下,培植财源。同时,要化资源优势为财源优势,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作为消赤减债的一篇大文章来做。如对“四荒”资源采取拍卖、租赁、股份制等形式,盘活土地资源增加财政收入抵消债务资金。

2、多管齐下,依法征收。除了沉重的债务,镇村两级还普遍持有大量的债权,有的是农户欠农业税费款,有的是个人欠基金会贷款。因此,必须通过债权债务重组来消化债务。一是对农户税费欠款,既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又要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法律途径,尽快收回欠款,把应收的坚决收上来。对于个人欠款,要坚持“谁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借款,谁负责,谁清收”的原则,采取大规模的清欠行动,对欠款大户和钉子户实行司法催收,确保及早收回债权。对于能够债权债务相抵的,要及时冲抵,轧断高息,争取将债务降到最低。

3、厉行节约,压缩支出。一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之际,配套推进机构改革,下决心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负担。二是严格控制各种开支,改革财政管理办法,推行“零户统管”增加基层财政的调控能力。三是取消一切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杜绝新债出现。按照“先保吃饭,再保建设”的原则,量入为出。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杜绝短期行为,不再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不再搞各种名目的升级达标活动。

4、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实现财权、事权统一,克服目前财、事分开,管理、执行混乱的问题。工业化过程中积累的主要财富、税收都集中到了城市,而农村仍然担负着70%人口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需求。现有的财税体制无法提供这种“纵向的”转移支付功能,使得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承担的公共需求超出了其经济承受能力。在这种体制下,乡镇财政虽然面临公共需求的压力,但却没有从工业化的发展中获得足以支持这些支出的税收。在分税制下,各级地方政府为了保障各自的财政收入,不得不采取向下“收入位移”的策略,尽可能多地从下级财政抽取资金,势必造成基层财政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同时,各职能机构只管往乡镇垂直部门下派人员,而财务开支则由政府承担,造成管事的不出钱,出钱的管不了事,毫无疑问增加了乡镇财政负担。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甩掉不该管的事”,让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同财政脱钩,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乡镇政府要由直接参与微观经营决策,转变到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上来。要在明确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合理划分税收上解比例,凡从农村收取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附加,要全部用于乡村两级,使乡镇财政变成“发展财政”,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能办好事。

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化解负债。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镇级税费征收总量减少,开支却会刚性增长,无疑使乡镇财政雪上加霜。为了稳定乡镇财政这个基础,建议今后财务分配要适度向下倾斜,保证乡镇、村政权的基本支出需求。要逐步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中西部地区县级的留成比例,取消和减少各种基金,减少上级财政通过基金的形式对县级财政财力的集中。如中央和省建立的水利基金、粮食风险基金等,都应该不断缩小规模,使得县乡政府能够腾出一部分财力搞建设。同时,国家财政应不断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民的各种培训的投入,地方财政少有投资或无钱投资,而中央财政几乎没有投资,基本上是农民自己承担。因此,建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用于农村教育费用支出,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发放。建议这项支出由中央承担50%,省、市级财政承担50%,县乡财政不直接承担教师基本工资,可根据地方财力承担基础教育的其他支出项目,这样既能解除县乡财政的困境,又可以稳定农村基层队伍,彻底切断农村教育与农民负担的直接关系。对确有财政困难的乡镇,中央、省、市都要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其进行必要的调节,帮助消化乡镇债务。如对一部分确因建校、修路、架桥等公益设施建设而欠的债务,国家应直接划拨资金进行补偿。只有上下联动,内外协力,才能使镇村两级早日卸下债务包袱,轻装上阵,从而推动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第五篇:浅议乡村两级负债的成因及对策

浅议乡村两级负债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巨额的农村乡镇债务已经像一座大山,压得农民和基层干部喘不过气来。乡村两级负债范围之广,数目之大,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得出的保守数据,全国乡镇一级政权,目前负债2000亿元之巨,覆盖面最广的是中西部地区,60%以上的乡村负债,平均债务为400万元,村组负债的比例更高。

深入地分析乡村负债成因,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基于此,我们从2005年初开始,对XX县的乡镇债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

××县辖17个镇,625个行政村,人口139万,其中农业人口98万,耕地170万亩。2004年,全县镇级债务总额为1.4亿元,其中金融系统贷款占50%,单位借款占12%,个人借款及其他占38%。乡镇平500万元,其中债务超过千万的有四个。625个行政村债务总额为6.9亿元,村平110万元,其中金融系统贷款占30.4%,单位借款占2.9%,个人借款及其他占66.7%。村级负债总额超过3000万元的有六个镇,最高的××镇达6000万元,尤其是近三年来,债务的增长十分惊人,2004年全县村镇两级债务与当年财政总收入的比率已达4倍以上。当前镇村两级形成巨额债务的原因如下:

1、经济欠发达,财政拮据,为保证正常运转而形成债务。虽然我国工业化步伐日益加快,但广大农村地区的工业经济还不够发达,财政来源的大头在农业。在缺乏工业支撑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乡镇财政只能保“吃饭”,不少乡镇甚至成了“饥饿”财政、“空壳”财政。如××镇每年仅支付干部教师工资就需1200多万元,而该镇一年的可用财力只有600多万元,仅发工资一项就缺口600多万元,只有借债度日。

2、上级层层加压,硬性达标带来巨额债务。上级规定的达标项目很多,并且大多采取“下硬指标,定硬任务,结硬仗”的办法。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乡镇和村组只好举债达标。如按照上级关于减轻基层报刊负担的精神和下达的任务,××县2004年党报党刊共需500万元,而按政策规定,报刊费不能超过“三提”管理费的4%,镇村两级用于公费订阅的报刊资金只有110万元,缺口的400万元只有靠负债来弥补。全县村级负债的6.9亿元中,有1.3亿元用在了“达标”建设上,仅“普九”建设一项,村组就背上了8500万元的债务包袱。

3、部分领导追求政绩,超前建设,增加了债务。前些年,有的乡镇不顾本地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为追求政绩,不惜高息举债,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兴办的项目、企业等或因达不到规模,盲目重复建设等问题而搁浅;或因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落后、技术不高等原因而破产、倒闭,给农村丢下了一个又一个烂摊子。当然,这中间也有决策失误增加债务的成分。前些年一些地方出于发展经济、壮大财力的良好愿望,兴办各种集体企业,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却由于当时人才、信息、技术、管理、市场变化等原因,一阵风吹过一场空,留下一堆高额投资债务。××县前几年仅用于兴办企业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就分别负债5800万元、4200万元。

4、税费难收,借款上交,利息形成债务。由于农民负担相对较重,一遇上灾年,农村税费就很难收缴,镇村两级为完成任务,只好高息借款,有的月息甚至达到20%。××县欠费农户已由1995年的0.6万户上升到2000年的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以上。到2000年,镇村特别是村借债上缴税费累计达4.4亿元。欠款农户越多,借债也就随之高涨;越不好借,利息也就越高,债务“雪球”也就越滚越大。

5、管理存在漏洞,挥霍浪费严重,使负债雪上加霜。一些乡镇、村组理财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帐目不清,管理混乱,也造成了数额不小的债务。基金会还存在的时候,少数地方都把基金会当成随收随支的“小银行”。在管理费用上,由于财务管理混乱,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现象依然存在,全县仅村组招待费开支就欠债1000多万元。

客观辩证地看待乡村两级负债问题

1、负债带来的危害性不容忽视。由镇村财务状况的恶化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一是基层政权职能弱化,该办的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和社会基本保障职能无法实现,甚至有的政府机构长期处于瘫痪状态。二是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吃饭都不能完全保证的情况下,乡镇财政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向农民乱摊派乱集资,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导致基层政权不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乡镇政府在赤字和债务的压力下,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抓收入”、跑借贷应付“吃饭”及债务官司上,无力顾及乡镇其他日常工作和经济建设。沉重的债务不仅会拖垮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加重农民负担,危及财政基础,而且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基层政权的巩

下载对乡村两级债务的成因与化解对策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乡村两级债务的成因与化解对策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化解乡村债务

    浅谈如何化解乡村债务宋昕 付文志 程仙娟[内容摘要] 乡村债务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对我市乡村债务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解的建议。 [关 键 词]农村......

    乡村债务化解的对策思考

    乡村债务化解的对策思考 乡村债务化解的对策思考2007-02-10 16:47:48乡村债务化解的对策思考近年来,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大部分乡镇和村级组织在发展中背上了沉重的债......

    浅谈村级债务的成因及化解对策[5篇范例]

    浅谈村级债务的成因及化解对策 我们所说的村级债务就是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公共事务、发展经济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公共管理债务和经营性债务。当前,村级组织沉重的债......

    不良贷款成因及化解对策

    农信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化解对策 作者:李星咏 湖…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382 更新时间:2009-1-9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受......

    乡镇债务的制度成因及其化解

    乡镇债务的制度成因及其化解 陈本凤 [摘要] 当前乡镇债务已影响着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而有关制度是乡镇债务产生的根源和关键所在。本文就乡镇债务产生......

    浅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及其化解策略

    浅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及其化解策略 市审计局 所谓地方政府性债务,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预算单位、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和相关单位举借或政府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以及在......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及对策启示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及对策启示 摘 要 如今中国的地方政府所担负的债务越来越多,可以说十分的危险,这不得不让很多人越来越关注,并予以重视。 本文提出致使地方政府所担负的......

    对化解地方债务的几点建议

    关于化解我县地方债务的几点建议 2014年底,我们开展了一次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工作。根据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县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万元,其中一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