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3 18:1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报告》。

第一篇:“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报告

广顺小学

“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改中的一个核心词汇即: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但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中,这种现象逐步减少。反之学生出现了厌学、没兴趣的现象逐步增多。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日益减弱,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学生比例不大。学习的效果不好。甚至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能力强的、思维活跃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欢快的遨游,尽享语文学习的乐趣,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成为向上分化的一极;但也有一小部分群体,他们始终是语文课堂上的“听众”、是“观众”,甚至是“过客”,原本就很脆弱的知识基础无法加强,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久之,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成为了向下分化的一极。更为我们困惑的是:课堂上,能够回答有点难度问题的学生不仅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人,并且数量也越来越少,合作学习小组事实上也只能依靠那么几个人支撑。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能力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进入中学的学习)及学生在学习语文上可持续发展方面造成了严重缺失!这明显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

三年中,我校语文在每一次期末总评中,平均分都落后于整个荣昌县小学语文教学的平均分。优生率都在县平均优生率之后。不及格率更是大大超出了县上的不及格率!这与义务教育对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差之大截!同时也造成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上都感到特别的吃力,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阻碍了教师教学进度的安排,而“让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本次“新课改”最基本的理念与最根本的追求之一。从这个理念至少让我们明白了两点:一是教师不能放松任何一个学生,要让所有的孩子得到发展。其二是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减少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为了这个理念和追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等实践操作层面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极力避免两极分化,特别是促进后进生的语文发展?这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通过学校语文老师的集体反思--对学生现状及教师教学的分析,我们确定了“沙河堡小学学生学习“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找到一条适合我校语文中学生较之优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我校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和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理论基础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素质教育是按国家法律制度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2、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就是建立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深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怎样的人的目标教育理论:具有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教育。

三、核心概念界定

学生的两极分化:指在语文课程中,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学习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勤学好问,成绩优异;一部分学生学习被动,缺乏积极性,学习成绩特别差。学生的两极分化往往造成教学实施的困难。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作者】彭腾

【作者简介】彭腾,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政治与管理系教授,湖南长沙410002

【内容提要】

近年学术界就学生两极分化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极分化的内涵、基础、我国中小学生存不存在两极分化以及应持态度等。关于两极分化的内涵,有特定内涵论、状态趋势论和两层含义论;关于两极分化形成的基础,市场经济论和多因素综合论;否定论、肯定论和可能论;关于对待两极分化的态度,有良性论、严峻论和利用限制论。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两极分化”形成的成因,总结出转化“后进生”的一些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缩小“两极分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开展好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帮助“后进生”进步,缩小差距,消除“两极分化”的横沟。本课题研究不侧重于理论的新发展,重于将教育理论联系教学实际,借助科学方法,以求得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六、研究对象及范围

第一层面: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进一步分析,理清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时有利于老师对教学重难点、内容拓展的把握。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培养的情趣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给学生减负的目的。

第二层面:学生。学生是我们研究的主体和重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形成的能力,以及积淀的学科素养为我们的教学提供第一手的素材。也为我们正确找到“两级分化”的原因,寻求解决的策略铺平道 路。

第三个层面:教师的语文素养、教学素养。我们研究教材和的学生现状都是为了给教师教学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而真正要达到我们小专题最终的目的,关键性因素还在教师的语文素养及教学素养上。快速地培养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七、研究方法及运用

文献法:通过文献方法,找到我校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的主要原因;通过此方法学习前辈和同行们已经研究的结果又塞选地加以利用,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帮助。

2、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我们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学生和一位或两位语文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观察或追踪他,通过对这个或者两个学生的深入分析,找到后进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进行类比分析,最后找到后进生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性格,气质因素。以及学科知识掌握的因素。

3、案例研究法: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这个课题中,我们采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分析,找到教师、学生层面的原因。并从教学案例中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八、研究成果

1、课题组每位教师都以论文形式发表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

2、结题报告

3、能形成一种适合我校(城乡结合部小学)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式

4、能在最大程度、最快速度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业务能力!

5、课题组老师能形成一套有效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方式。并能在我校逐步进行推广

6、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合格率有一定的提升。

九、研究影响与效果

(一)关注学生,减少了两极分化

1、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

素质教育提出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争取人人学有所成。在我们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往往存在着一个很大问题——基础差异。因此我们要从分析学生基础开始入手,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每一个学生在基础上找回学习的自信。

2、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语文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且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一些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我们设计的趣味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关注了身边的每一位孩子

我记得罗杰校长讲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想到自己是教师,其次才是语文教师。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在不同层次上都会有发展,在不同方面都会有各自的才能,别让自己的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二)、改进了教学方法,缓解了两极分化

1、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要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2、调动了学生思维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践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条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们要学会创设情境,学会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跟着提高。

3、提高小组合作,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优等生凭借敏捷的思维在小组中充当着核心人物,而那些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困生,只能在边上默默无语。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分工小组成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学困生也学有所获。

(三)、完善了教学评价,从新认识两极分化

1、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多元评价

教师衡量学生智能的标准不能太单一。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有些学生可能语言智能不突出,但运动智能非常出色,有些学生可能数理逻辑智能不突出,但音乐智能非常出色。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语文、语文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从多种角度、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学生。

2、评价要因人而异,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

(四)改善了学习环境,驱除两极分化

1、用爱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生到学校不仅是要学习文化知识,他们还有多种需要,包括情感交流的需要,特别是农民工子女和家庭环境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要给予他们特别的爱,要帮助和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在校内,班级里为他们营造愉快的氛围,在学习方法上多给予指导。促使他们在班集体中建立自信,找到温暖的感觉。

2、家校互动,还孩子一个愉快的环境

学校和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两个重要环境。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环境尤为重要。农村民工家长有的长期外出打工,有的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在家庭管理上过分的放任自流„„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积极的采取措施,力所能及的要家长改变一些教育观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关注孩子的成长。还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十、问题与讨论

总之,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语文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导致语文两极分化的因素很多,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教育改革,对于新课改中学生提前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更有效的措施以缩小两极分化,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搬用或借鉴,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不断的实践、反思中进一步提升观念,总结经验,为课改能更深入开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新课改实验给我校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生机活力,把我校小学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虽然我们在课题实验中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我们坚信在上级教研部门指导下,通过广大教师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新课改一定会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拓展,不断地取得可喜的成果。

十一、结论与建议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给那些学困生一些体验成功的愉悦的机会;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发挥趣味语文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1)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要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2)调动学生思维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践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条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们要学会创设情境,学会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跟着提高。

(3)提高小组合作,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优等生凭借敏捷的思维在小组中充当着核心人物,而那些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困生,只能在边上默默无语。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分工小组成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学困生也学有所获。

(4)教会学生学会“感悟”。

学贵有悟,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有着密切的确联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情境。

2、营造良好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良好的师生情感,可产生感动力,推动力,进而增强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依恋性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交往,并在教师那里寻找到温暖和安慰,得到鼓励和勇气。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希望学生成才的期待上。教师可以通过笑貌,眼神,接触的方式和态度来表现关心学生。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就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教师对学生挚爱的感情“投身”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亲近感和信赖感,进而把教师的爱转移到他所教的学科上。具体表现为学生喜欢听自己敬慕的教师的课,积极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所布置的作业。他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遇到困难也会克服,碰见疑难也会主动问老师,直到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就越学越有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该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恶程度,喜欢这个老师就会喜欢上他的课、认真地上好他的课,反之则不然。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其学习能力。

(2)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双方所获得的信息。

一天中,学生在校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家长很有必要了解他的孩子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现,这包括学习、思想、生活等等方面的信息,一些不良的行为或者习惯也能被及时纠正或者制止。作为老师从家长所提供的信息中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从而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建立他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李烈著:《我教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6

2、于振海:《走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误区》小学语文教育杂志社,2006.07-08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五年级数学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本学期以来,我接任五年级班主任及数学课教学,通过平时课堂表现和两次考试成绩来看,数学成绩明显出现两极分化,个别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作业和考试成绩非常优秀,但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上课无动于衷,作业显得非常吃力,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质量也差,成绩极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呢?在教学中我又该如何采取对策呢?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调查与思考,具体分析如下:

两级分化主要表现在差学生越来越差,而好学生仍保持优秀状态。依据这一表现我得来形成两级分化的原因:

一、教师自身的原因

我是本学期才接五年级班主任及数学课的,本班总人数六十人,是全校人数最多的一个班,班额大,学生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极差,一开学,我全力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养成,由于急于求成,教育方法简单,对习惯差的学生要求过于严厉,对学生更多的是批评,导致一批习惯差的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以致影响对数学课的厌学。而好学生大多受到的是表扬,只要不骄傲,成绩会更好。

老师的年龄是产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由于我的年龄比这些学生大三十多岁,我曾是他们父辈的老师,所以在思想认识上有相当大的代沟,老师的要求甚至唠叨学生不能理解,又不能直接表达,所以憋在心里,甚至产生厌乏思想,直接表现在不学习上,而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他们对经验丰富的老师更有信赖感,加之他们有较好的基础,对数学课就更有兴趣,更爱学,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另外,教学方法单一,知识层次老化,身体素质欠佳也是导致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个人的原因

学生的差异是不容置疑的,任何时候都得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天赋因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从小没有从学习数学中获得快乐感,对数学教学没有兴趣、失去信心、得过且过、作业应付,甚至靠抄袭度日,思想消极,缺乏学习主动性,时间长了,逐渐养成了学习习惯差,书写潦草、不工整,上课经常走神,对老师讲的课似听非听,甚至听不懂。老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顾及不到这些同学,课后作业不会又不主动问,应付了事,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和优秀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家庭背景的原因

学生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受家庭直接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无条件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追求,尤其是对待留守儿童上,家长会把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教育上的缺失用物质与金钱来弥补,导致孩子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出现扭曲,养成吃喝玩乐的习惯,在家的爷爷奶奶只管孩子的温饱,不管孩子的教育,使本来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加厌学,打游戏,看电视,不做家庭作业,有些甚至发展到不按时上学,耽误上课,造成成绩越来越差。很多孩子每天一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手机聊QQ,玩游戏,要么就去找邻居玩儿,根本不愿意写作业。非要拖到很晚才写作业,严重影响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但是有些家长却对孩子放任不管,其实,如果孩子这种坏习惯不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孩子的问题也不仅仅限于完不成作业,学习成绩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常养成拖延的习惯,长期依赖别人进行思考问题,他将逐渐失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学校管理的原因

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的十几年了,但在农村学校只是提在口头上。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校不得不采取一切手段,狠抓学习成绩,把一切音体美活动暂时放在一边,这样使一些学习成绩差,但在其他方面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彻底失去了信心,他们苦于没有地方展示自己。因而对学校生活产生厌倦心理,不爱上学。

另外我校是一个边远的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受师资缺乏的影响,老师流动性大,本班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已换了六位数学老师,频繁换老师使适应能力较差的同学无所适从。还没适应又换新老师,这也是本班数学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社会环境的原因

受“金钱至上”的影响,孩子从小就和钱密不可分,每天睁开眼就“要钱”,家长对孩子的奖励也是钱,“读书无用论”从小耳濡目染,小学生禁不住花花绿绿的诱惑,老师的说教又没有说服力,所以产生不爱学习的思想,成绩下降。

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原因,我在这儿不做过多的分析。采取的对策

一、自身发展方面

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业务知识,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做到因材施教,对差生少批评多鼓励,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业要求上分层教学,不搞一刀切,给基础差的学生设计一些展示的平台,重回自信,利用课余时间多找同学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多辅导。在课堂上不把优秀生和后进生作比较,在班级里组建互助小组充分发挥优秀生的带动作用。起到抓差促优带中间的效果。

二、和家长联系

充分利用“校讯通”的作用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汇报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同时了解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组建班级家长群,充分发挥现代通讯工具的优越性,开展大讨论,互相学习,扬长避短,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孩子的成绩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关注的重点。从教多年,经常与家长在微信上聊到孩子的学习问题,尤其是家庭作业无疑是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从事教育行业多年,见过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这些疑问,一些家长们也向我咨询。“孩子不想学习,还说什么别人家不读书也混得很好,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劝孩子”。的确,社会上有一些人,并不是靠学历取得了成功,但是他们的成功也是来自于不断的自我学习和提高,孩子成绩不好只是因为没有掌握好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努力学习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小学阶段是孩子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但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学习又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这时候就需要父母耐心的指导,对于孩子的磨蹭懒散,家长也绝对不能听之任之。小学时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注重的学习的问题,到了初中高中以后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孩子不服管,也不会像小时候一样,听家长的话了,后悔已经晚了。

总会有一些学生觉得,那些不学习的人,早早辍学的人现在已经很成功了,那我努力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我想问一下,世界上这样的人有多少,他们不热衷于学习,但是他们成功了。那肯定是在某一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才得到结果,如果你不爱学习却又不努力的话,成功会离你很远很远。

学习是一种智慧,善于学习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孩子不一定要聪明,但必须要有智慧,这样人生道路上才可以避免很多挫折与歧途。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新课改中的一个核心词汇即: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但在我校数学课堂中,这种现象逐步减少。反之学生出现了厌学、没兴趣的现象逐步增多。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日益减弱,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学生比例不大。学习的效果不好。甚至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能力强的、思维活跃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欢快的遨游,尽享数学学习的乐趣,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成为向上分化的一极;但也有一小部分群体,他们始终是数学课堂上的“听众”、是“观众”,甚至是“过客”,原本就很脆弱的知识基础无法加强,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久之,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成为了向下分化的一极。更为我们困惑的是:课堂上,能够回答有点难度问题的学生不仅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人,并且数量也越来越少,合作学习小组事实上也只能依靠那么几个人支撑。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能力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进入中学的学习)及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可持续发展方面造成了严重缺失!这明显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

精神。

我校数学在每一次期末总评中,平均分都落后于整个学校教学的平均分。这与义务教育对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差之大截!同时也造成了数学教师在教学上都感到特别的吃力,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阻碍了教师教学进度的安排,而“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本次“新课改”最基本的理念与最根本的追求之一。从这个理念至少让我们明白了两点:一是教师不能放松任何一个学生,要让所有的孩子得到发展。其二是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减少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为了这个理念和追求,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等实践操作层面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极力避免两极分化,特别是促进后进生的数学发展?这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校数学老师的集体反思——对高段学生现状及高段教师教学的分析,我们确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找到一条适合我校数学教学中学生较之优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和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关键词界定:

学生的两极分化:指在数学课程中,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学习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勤学好问,成绩优异;一部分学生学习被动,缺乏积极性,学习成绩特别差。学生的两极分化往往造成教学实施的困难。

三、研究内容及对象、时间:

1、研究内容:

首先是原因的研究:数学“学生两级分化”的现状分析,从每次的区调研考试的平均分、找到学生两级分化的原因。从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入手,找到后进生从中段开始的在关键知识上的欠缺。以及学习兴趣减淡的内在原因、外在原因、根本原因。通过这些原因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特性和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等进入第二阶段的研究。

其次是策略的研究:第一个层面:教材的真正研究和内化。哲学说:“物质决定意识”,一切的研究都必须在教材这个物质基础上进行。教材的研究从安排体系到安排意图再到运用教材这个角度进行,最终让参与研究的老师都能熟练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原则。找到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找到学生在关键知识上缺失的补救方法。第二个层面、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研究。优生率和合格率就说明了教师的学科和教学素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研究的落脚点是课堂、是教学案例、是课堂的成效。通过生态的课堂最终形成绿色的教学质量。形成学生在数学上的可持续的发展。

2、研究对象:

第一层面: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进一步分析,理清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时有利于老师对教学重难点、内容拓展的把握。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培养的情趣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给学生减负的目的。

第二层面:学生。学生是我们研究的主体和重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形成的能力,以及积淀的学科素养为我们的教学提供第一手的素材。也为我们正确找到“两级分化”的原因,寻求解决的策略铺平道 路。

第三个层面:教师的数学素养、教学素养。我们研究教材和学生现状都是为了给教师教学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而真正要达到我们小专题最终的目的,关键性因素还在教师的数学素养及教学素养上。快速地培养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四、研究时间与过程:

第一阶段:立项,前期准备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我校数学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的现状及分析其成因。

第三阶段:理论学习。包括:理论学习、教材研读、新课程标准、新课改的学习,并相应完成学习心得。并对教师的现有教学课例进行分析通过课例研究初步得出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并讨论得出初步的措施。

第四个阶段:通过同课异构、打磨课堂等教学进行教师业务素养的培养。分析得出课堂的一般模式、学生学法的一般指导、不同层次后进生的辅差方法

第五阶段:整理资料,最终形成研究成果之一——结题报告。

五、研究策略:

1、文献法:通过文献方法,找到我校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的主要原因;通过此方法学习前辈和同行们已经研究的结果又塞选地加以利用,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帮助。

2、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我们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学生和一位或两位数学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观察或追踪他,通过对这个或者两个学生的深入分析,找到后进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进行类比分析,最后找到后进生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性格,气质因素。以及学科知识掌握的因素。

3、案例研究法: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这个课题中,我们采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分析,找到教师、学生层面的原因。并从教学案例中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研究成员分工

吴海瑞——负责培训课题组老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在教学案例分析中把握方向。为寻找有效的课堂模式和学生有效地学习指导把关。

杜方雄——组织大家学习理论知识、梳理数学的知识结构、理清

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有效教学做好准备。承担数学教师教学个案任务

李小平——承担理论学习、讨论后形成总结性材料,为我们有效开展案例分析作基础。

李海军叶霞郭瑞贺银斌——承担学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原因的分析,后进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找到成为后进生的客观和主观原因。并找到改善这一现象的措施。

七、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组每位教师都以论文形式发表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

2、结题报告。

3、能形成一种适合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

4、能在最大程度、最快速度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业务能力!

5、课题组老师能形成一套有效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方式。并能在我校逐步进行推广。

6、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合格率有一定的提升。

第四篇:浅议乡村两级负债的成因及对策

浅议乡村两级负债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巨额的农村乡镇债务已经像一座大山,压得农民和基层干部喘不过气来。乡村两级负债范围之广,数目之大,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得出的保守数据,全国乡镇一级政权,目前负债2000亿元之巨,覆盖面最广的是中西部地区,60%以上的乡村负债,平均债务为400万元,村组负债的比例更高。深入地分析乡村负债成因,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基于此,我们从2005年初开始,对XX县的乡镇债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

××县辖17个镇,625个行政村,人口139万,其中农业人口98万,耕地170万亩。2004年,全县镇级债务总额为1.4亿元,其中金融系统贷款占50%,单位借款占12%,个人借款及其他占38%。乡镇平500万元,其中债务超过千万的有四个。625个行政村债务总额为6.9亿元,村平110万元,其中金融系统贷款占30.4%,单位借款占2.9%,个人借款及其他占66.7%。村级负债总额超过3000万元的有六个镇,最高的××镇达6000万元,尤其是近三年来,债务的增长十分惊人,2004年全县村镇两级债务与当年财政总收入的比率已达4倍以上。当前镇村两级形成巨额债务的原因如下:

1、经济欠发达,财政拮据,为保证正常运转而形成债务。虽然我国工业化步伐日益加快,但广大农村地区的工业经济还不够发达,财政来源的大头在农业。在缺乏工业支撑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乡镇财政只能保“吃饭”,不少乡镇甚至成了“饥饿”财政、“空壳”财政。如××镇每年仅支付干部教师工资就需1200多万元,而该镇一年的可用财力只有600多万元,仅发工资一项就缺口600多万元,只有借债度日。

2、上级层层加压,硬性达标带来巨额债务。上级规定的达标项目很多,并且大多采取“下硬指标,定硬任务,结硬仗”的办法。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乡镇和村组只好举债达标。如按照上级关于减轻基层报刊负担的精神和下达的任务,××县2004年党报党刊共需500万元,而按政策规定,报刊费不能超过“三提”管理费的4%,镇村两级用于公费订阅的报刊资金只有110万元,缺口的400万元只有靠负债来弥补。全县村级负债的6.9亿元中,有1.3亿元用在了“达标”建设上,仅“普九”建设一项,村组就背上了8500万元的债务包袱。

3、部分领导追求政绩,超前建设,增加了债务。前些年,有的乡镇不顾本地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为追求政绩,不惜高息举债,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兴办的项目、企业等或因达不到规模,盲目重复建设等问题而搁浅;或因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落后、技术不高等原因而破产、倒闭,给农村丢下了一个又一个烂摊子。当然,这中间也有决策失误增加债务的成分。前些年一些地方出于发展经济、壮大财力的良好愿望,兴办各种集体企业,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却由于当时人才、信息、技术、管理、市场变化等原因,一阵风吹过一场空,留下一堆高额投资债务。××县前几年仅用于兴办企业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就分别负债5800万元、4200万元。

4、税费难收,借款上交,利息形成债务。由于农民负担相对较重,一遇上灾年,农村税费就很难收缴,镇村两级为完成任务,只好高息借款,有的月息甚至达到20%。××县欠费农户已由1995年的0.6万户上升到2000年的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以上。到2000年,镇村特别是村借债上缴税费累计达4.4亿元。欠款农户越多,借债也就随之高涨;越不好借,利息也就越高,债务“雪球”也就越滚越大。

5、管理存在漏洞,挥霍浪费严重,使负债雪上加霜。一些乡镇、村组理财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帐目不清,管理混乱,也造成了数额不小的债务。基金会还存在的时候,少数地方都把基金会当成随收随支的“小银行”。在管理费用上,由于财务管理混乱,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现象依然存在,全县仅村组招待费开支就欠债1000多万元。

客观辩证地看待乡村两级负债问题

1、负债带来的危害性不容忽视。由镇村财务状况的恶化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一是基层政权职能弱化,该办的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和社会基本保障职能无法实现,甚至有的政府机构长期处于瘫痪状态。二是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吃饭都不能完全保证的情况下,乡镇财政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向农民乱摊派乱集资,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导致基层政权不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乡镇政府在赤字和债务的压力下,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抓收入”、跑借贷应付“吃饭”及债务官司上,无力顾及乡镇其他日常工作和经济建设。沉重的债务不仅会拖垮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加重农民负担,危及财政基础,而且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基层政权的巩固,其危害性绝不容小视。

2、对乡镇债务要历史地看,客观地看,辩证地看。目前的债务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的政治大气候使然,是历史因素,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特别是由农业经济阶段向工业经济阶段转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曾经为支撑起过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由于我国是在没有发展先例的情况下摸索着建设社会主义,不可能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乡镇债务中的一部分就是为探索经济发展路子而不得不交的学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

3、不回避,不畏难,积极化解。农村过度负债的问题由来已久,是现行体制下的农村社会性问题,根源复杂,牵涉面广,攻克难度相当大,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没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但是,乡镇债务问题也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绝不能退缩,必须面对现实,动脑子,想办法,积极寻找化解债务的良策。

化解乡镇债务的对策

1、广辟财源,壮大财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化解乡镇债务的治本之策。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富了,集体有更多的积累,才能卸下沉重的债务包袱。因此,当前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快乡镇企业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多管齐下,培植财源。同时,要化资源优势为财源优势,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作为消赤减债的一篇大文章来做。如对“四荒”资源采取拍卖、租赁、股份制等形式,盘活土地资源增加财政收入抵消债务资金。

2、多管齐下,依法征收。除了沉重的债务,镇村两级还普遍持有大量的债权,有的是农户欠农业税费款,有的是个人欠基金会贷款。因此,必须通过债权债务重组来消化债务。一是对农户税费欠款,既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又要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法律途径,尽快收回欠款,把应收的坚决收上来。对于个人欠款,要坚持“谁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借款,谁负责,谁清收”的原则,采取大规模的清欠行动,对欠款大户和钉子户实行司法催收,确保及早收回债权。对于能够债权债务相抵的,要及时冲抵,轧断高息,争取将债务降到最低。

3、厉行节约,压缩支出。一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之际,配套推进机构改革,下决心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负担。二是严格控制各种开支,改革财政管理办法,推行“零户统管”增加基层财政的调控能力。三是取消一切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杜绝新债出现。按照“先保吃饭,再保建设”的原则,量入为出。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杜绝短期行为,不再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不再搞各种名目的升级达标活动。

4、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实现财权、事权统一,克服目前财、事分开,管理、执行混乱的问题。工业化过程中积累的主要财富、税收都集中到了城市,而农村仍然担负着70%人口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需求。现有的财税体制无法提供这种“纵向的”转移支付功能,使得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承担的公共需求超出了其经济承受能力。在这种体制下,乡镇财政虽然面临公共需求的压力,但却没有从工业化的发展中获得足以支持这些支出的税收。在分税制下,各级地方政府为了保障各自的财政收入,不得不采取向下“收入位移”的策略,尽可能多地从下级财政抽取资金,势必造成基层财政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同时,各职能机构只管往乡镇垂直部门下派人员,而财务开支则由政府承担,造成管事的不出钱,出钱的管不了事,毫无疑问增加了乡镇财政负担。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甩掉不该管的事”,让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同财政脱钩,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乡镇政府要由直接参与微观经营决策,转变到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上来。要在明确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合理划分税收上解比例,凡从农村收取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附加,要全部用于乡村两级,使乡镇财政变成“发展财政”,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能办好事。

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化解负债。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镇级税费征收总量减少,开支却会刚性增长,无疑使乡镇财政雪上加霜。为了稳定乡镇财政这个基础,建议今后财务分配要适度向下倾斜,保证乡镇、村政权的基本支出需求。要逐步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中西部地区县级的留成比例,取消和减少各种基金,减少上级财政通过基金的形式对县级财政财力的集中。如中央和省建立的水利基金、粮食风险基金等,都应该不断缩小规模,使得县乡政府能够腾出一部分财力搞建设。同时,国家财政应不断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民的各种培训的投入,地方财政少有投资或无钱投资,而中央财政几乎没有投资,基本上是农民自己承担。因此,建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用于农村教育费用支出,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发放。建议这项支出由中央承担50%,省、市级财政承担50%,县乡财政不直接承担教师基本工资,可根据地方财力承担基础教育的其他支出项目,这样既能解除县乡财政的困境,又可以稳定农村基层队伍,彻底切断农村教育与农民负担的直接关系。对确有财政困难的乡镇,中央、省、市都要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其进行必要的调节,帮助消化乡镇债务。如对一部分确因建校、修路、架桥等公益设施建设而欠的债务,国家应直接划拨资金进行补偿。只有上下联动,内外协力,才能使镇村两级早日卸下债务包袱,轻装上阵,从而推动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第五篇:浅议乡村两级负债的成因及对策

浅议乡村两级负债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巨额的农村乡镇债务已经像一座大山,压得农民和基层干部喘不过气来。乡村两级负债范围之广,数目之大,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得出的保守数据,全国乡镇一级政权,目前负债2000亿元之巨,覆盖面最广的是中西部地区,60%以上的乡村负债,平均债务为400万元,村组负债的比例更高。

深入地分析乡村负债成因,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基于此,我们从2005年初开始,对XX县的乡镇债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

××县辖17个镇,625个行政村,人口139万,其中农业人口98万,耕地170万亩。2004年,全县镇级债务总额为1.4亿元,其中金融系统贷款占50%,单位借款占12%,个人借款及其他占38%。乡镇平500万元,其中债务超过千万的有四个。625个行政村债务总额为6.9亿元,村平110万元,其中金融系统贷款占30.4%,单位借款占2.9%,个人借款及其他占66.7%。村级负债总额超过3000万元的有六个镇,最高的××镇达6000万元,尤其是近三年来,债务的增长十分惊人,2004年全县村镇两级债务与当年财政总收入的比率已达4倍以上。当前镇村两级形成巨额债务的原因如下:

1、经济欠发达,财政拮据,为保证正常运转而形成债务。虽然我国工业化步伐日益加快,但广大农村地区的工业经济还不够发达,财政来源的大头在农业。在缺乏工业支撑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乡镇财政只能保“吃饭”,不少乡镇甚至成了“饥饿”财政、“空壳”财政。如××镇每年仅支付干部教师工资就需1200多万元,而该镇一年的可用财力只有600多万元,仅发工资一项就缺口600多万元,只有借债度日。

2、上级层层加压,硬性达标带来巨额债务。上级规定的达标项目很多,并且大多采取“下硬指标,定硬任务,结硬仗”的办法。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乡镇和村组只好举债达标。如按照上级关于减轻基层报刊负担的精神和下达的任务,××县2004年党报党刊共需500万元,而按政策规定,报刊费不能超过“三提”管理费的4%,镇村两级用于公费订阅的报刊资金只有110万元,缺口的400万元只有靠负债来弥补。全县村级负债的6.9亿元中,有1.3亿元用在了“达标”建设上,仅“普九”建设一项,村组就背上了8500万元的债务包袱。

3、部分领导追求政绩,超前建设,增加了债务。前些年,有的乡镇不顾本地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为追求政绩,不惜高息举债,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兴办的项目、企业等或因达不到规模,盲目重复建设等问题而搁浅;或因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落后、技术不高等原因而破产、倒闭,给农村丢下了一个又一个烂摊子。当然,这中间也有决策失误增加债务的成分。前些年一些地方出于发展经济、壮大财力的良好愿望,兴办各种集体企业,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却由于当时人才、信息、技术、管理、市场变化等原因,一阵风吹过一场空,留下一堆高额投资债务。××县前几年仅用于兴办企业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就分别负债5800万元、4200万元。

4、税费难收,借款上交,利息形成债务。由于农民负担相对较重,一遇上灾年,农村税费就很难收缴,镇村两级为完成任务,只好高息借款,有的月息甚至达到20%。××县欠费农户已由1995年的0.6万户上升到2000年的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以上。到2000年,镇村特别是村借债上缴税费累计达4.4亿元。欠款农户越多,借债也就随之高涨;越不好借,利息也就越高,债务“雪球”也就越滚越大。

5、管理存在漏洞,挥霍浪费严重,使负债雪上加霜。一些乡镇、村组理财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帐目不清,管理混乱,也造成了数额不小的债务。基金会还存在的时候,少数地方都把基金会当成随收随支的“小银行”。在管理费用上,由于财务管理混乱,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现象依然存在,全县仅村组招待费开支就欠债1000多万元。

客观辩证地看待乡村两级负债问题

1、负债带来的危害性不容忽视。由镇村财务状况的恶化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一是基层政权职能弱化,该办的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和社会基本保障职能无法实现,甚至有的政府机构长期处于瘫痪状态。二是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吃饭都不能完全保证的情况下,乡镇财政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向农民乱摊派乱集资,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导致基层政权不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乡镇政府在赤字和债务的压力下,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抓收入”、跑借贷应付“吃饭”及债务官司上,无力顾及乡镇其他日常工作和经济建设。沉重的债务不仅会拖垮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加重农民负担,危及财政基础,而且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基层政权的巩

下载“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打架现象成因及对策

    青少年打架斗殴的原因及其对策 现在的中学校园不时的会发生学生打架斗殴事件。打架,顾名思义是相互正直斗殴,对对方有攻击行为。而攻击性行为是指以口头或身体的方式对他人身......

    农村干部后继乏人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干部后继乏人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李善君 十七大报告指出:“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

    浅谈初体验磨练中数学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初中数学分化的成因及对策徐星红 内容提要: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发生的变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生家庭的两极分化产生了影响;我校虽是农村小学,但良好的社......

    互联网涉烟现象、成因及监管对策初探

    互联网涉烟现象、成因及监管对策初探 作者:王建伟、郝若萍 更新日期:2012年3月16日 烟草在线专稿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传播媒介,互联网的不断革新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已......

    浅析占道经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占道经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情况复杂多变,与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顽症,其......

    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农村中小学和私立学校尤甚,原因既与学校的管理运作有关、与学生有关,还与教师的法制意识、心理健......

    小学生心理自闭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心理自闭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 “心理自闭”现象产生与学生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创造良好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