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乡村两级债务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建议
县政协委员 财政局局长 付贵臣
乡村两级债务问题,是目前农村工作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制约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也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既不利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成果,又不利于乡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有效化解乡村两级债务问题,我们对全县乡村两级债务现状、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
一、乡村两级债务现状
经调查,截止到2004年末,全县12个乡镇、104个行政村债务总额为42816万元,其中,乡镇级债务10096万元;村级债务32720万元。
1、乡级债务构成。12个乡镇本级债务总额10096万元,其中,欠国内银行信用社贷款717万元、欠世行等国外贷款189万元、欠财政性有偿资金1985万元、民间抬款311万元、基金会借款3665万元,其他欠款3229万元。
2、村级债务构成。104个行政村债务总额32720万元,其中,欠国内银行信用社贷款1345万元、欠其他金融机构贷款2879万元、借单位款7896万元、民间抬款3765万元、欠个人款4215万元,其 1
他欠款12620万元。
二、债务形成的原因
乡村两级债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乡级债务形成的原因。一是缺乏科学规划,盲目上项目。上个世纪80-90年代,乡镇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发展乡镇企业上来,在资金不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新上了一批项目。由于缺乏科学论证,致使所上项目与现实情况差异较大,后续资金投入又不足,形成债务。截止2004年末,全县乡级用于兴办企业债务达657万元,占总债务的6.51%。二是不切合实际,基础设施建设过热。为了发展公益事业,个别乡镇在没有资金来源的情况下,不遵循“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拆借了大量资金不切合实际的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债务。截止2004年末,全县乡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债务达835万元,占总债务的8.28%。三是依靠借贷,实现义务教育达标。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为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来实现义务教育达标,不得已靠借贷来投入,而形成债务。截止2004年末,全县乡级用于这方面债务额达830万元,占总债务的8.22%。四是违反金融秩序,高利集资融资。个别乡镇为了保证工作正常运转,不按政策规定,向民间抬款、贷款形成债务。截止2004年末,全县乡级抬款、贷款额达1028万元,占总债务的10.19%。五是管理不严,基金会借款难回收。1993年按政策规定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基金会,吸收个人或团体组织储户存款,然后将这部分存款再贷出。由于缺
乏科学规范管理,贷出的款项回收难度相当大,贷款户走死逃亡的比较多,成为呆账,这部份债务达4000多万元。
另外各种性质的周转金等财政性资金,回收率及低,甚至有的已经形成呆账。这方面债务额达1985万元,占总债务的19.67%。
2、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一是农民拖欠积累形成债务。税费改革前,由于税费没有及时全部收清,为完成任务,乡村两级干部只好想办法拆借资金,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较大的三角债务链。二是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债务。多年来,按照上级要求,村级在修路、建校、架桥、抗旱制涝等集体公益事业的发展上,每年都得投入一大笔资金,而村级积累又没有能力负担,只能靠借款来完成好上级的这些硬任务,形成债务。三是搞升级达标竞赛形成债务。80年代省、市先后开展了“铁牛杯”、“黑龙杯”、“普九”等竞赛达标活动,乡村两级为迎接好检查验收评比,不得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才力,而村级是最大的受害者。同时,各部门搞一些活动收费也都由村级统一垫付,致使村级债台高筑。四是管理混乱、挥霍浪费严重形成负债。经调查发现个别行政村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审批手续不完备,资金使用不合理,去向不明晰,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按国家财务制度核算。1996年我县开展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四清四查”工作,共查出各种违纪金额达237万元。
三、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对策建议
针对乡村两级债务构成及形成原因,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化解。
1、广辟增收渠道,靠发展化解债务。不良债务的解决,最终
还是要靠发展来实现。一是深化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对长期闲臵和经营不善的集体资产,如房屋、机电井、机器设备、机车等,可采取产权转让、承包、租赁和拍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以资低债。对乡镇政府兴办的企业或以乡镇政府名义担保贷款形成的债务,企业已经关停或亏损严重的要依法按有关程序进行破产清偿;已经转制的,由接受企业负责承担,确保这笔债务得到化解。二是招商引资,开发利用有限资源。对集体现有的耕地、水面、林地、草原等土地资源,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利用力度,通过引进资金和项目,利用集体资源、资产参股入股,实行股份合作等方式,不断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同时,要积极发展投入少、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农民熟悉和易于进行的产业项目,努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例如我县发展的烤烟生产,引进的万寿菊、大麻等种植加工项目是非常符合我县实际,而且农民易于接受、效益明显,值得推广。三是转变职能,搞好服务创收。乡村两级组织要根据条件和可能,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架起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在开展有偿服务中巩固壮大集体经济。
2、加强财务管理,靠节支化解债务。一是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要加强管理,严格监督,使有限资金合理使用,在保证办公经费的前提下,节约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二是处理呆死帐,减少债务。对于乡村多年积累沉淀的招待费、公用经费超支和村级达标竞赛等形成的债务,要依据有关政策和程序,符合呆帐处理的,予以核销,以减少乡村绝对债务。三是回收有效债权,偿还
债务。回收欠款、活化集体资金是化解不良债务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要充分利用行政、法律等综合手段,采取债权债务对转、现金实物收缴、财政扣缴等办法,大力做好有效债权的清收工作。对单位和干部欠款的要教育、引导他们带头还款;对税费改革前的农户税费拖欠,要逐户核对,分清情况,办理认帐手续,签订还款计划,逐步回收。
3、争取上级支持,靠政策化解债务。对因发展乡镇企业所欠的财政周转金、发展基金以及银行、信用社贷款等不良债务,按照政策规定,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停息挂账或核销。符合呆账处理条件的,按规定程序办理;不符合呆账处理条件的,申请国家给予政策豁免。对乡村因兴办教育、文化卫生、乡村道路等公益事业投入以及改善生产条件形成的债务,申请国家资金支持,予以核销。同时,对于上级的“三奖一补”政策,要做到用足、用好、用活,确保乡村债务得到有效化解。
第二篇: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措施
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措施
莒县招贤镇人民政府(276526)贺方志
目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负担的进一步减轻,而随之农村又出现各种矛盾,特别是乡村两级债务已成为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不仅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还直接影响着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解决乡村两级债务问题,将是农村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乡村两级债务重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而且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一个乡镇、一个村的工作,也影响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其危害性不可低估。
(一)、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巨额债务压在集体身上,“无钱办事”是普遍的现实问题。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无力帮助解决,造成群众对基层政权的不信任。
(二)、影响了农村社会政治的稳定。乡(镇)、村集体和农村均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形成了恶性循环债务链,因债权、债务极易激发干群之间的矛盾,给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影响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乡村两级负债累累,债务把基层干部压得透不过气来。由于债务重,基层干部工资难以正常发放,造成工作不安心,有的村干部往往是辛辛苦苦一年,工资分文未得,思想情绪低落,对当干部失去信心,不愿再当干部,影响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解决乡村债务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要搞好债权债务的清理、审计、认定。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乡村两级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审计,通过清理审计,弄清产生债务的原因和真实情况,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认可。2003年,我们招贤镇政府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借用的公款进行清理,共清理出村级债权960万元,镇级债权40万元,理清了存在多年的三角债务,得到全镇群众的好评。
(二)、停息或降息减债。对兴办企业形成的债务,根据情况,分类处理。对集体的贷款实行银行挂帐停息、减息、减免等制度,让乡村制订还款计划;对乡村向个人或单位高息借款的,一律挂帐停息或以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我们招贤镇前石汪峪村过去村集体欠村民和个人款50多万元,从2004年新一届村委班子在召开村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的基础上,研究决定对历年的欠帐根据当年的经济状况分批偿还并停息。
(三)、受益者合理分摊抵债。对乡村兴办公益事业形成的债务,要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由集体的收入偿还,剩余部分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由受益者承担。
(四)、清欠还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在部分县市搞清理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因此,各级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抓紧清欠还债,对抵交税费的债务,通过收取单位和农户欠款进行偿还。对于在规定时间内一次偿还欠款的,免收利息;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而拒不交款的,运用法律手段清欠;对暂无还款能力的,村两委与农户签订还款计划,分期还款;对确实无偿还能力的,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政府批准,可实行缓、减、免。
(五)、划转抵债。对于村集体和农户个人或单位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可允许农户之间、单位之间、农户和单位之间进行债权债务的划转抵债。
(六)、强化财务管理,千方百计压缩开支。村级收支要实行“年初预算、编制计划、限额使用、定期审计”制度,实行“双签制”,重大事项支出实行申报制度,先审后支。村级一切开支,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方可入帐,并定期张榜公布。例如,招贤镇东双庙村,曾一度成为全镇有名的后进村,村里财务混乱,干部之间互不信任,干群关系紧张,村内事务无法开展,上访户越来越多。镇党委政府派工作组驻进该村,驻村干部以理顺干群关系为突破口,组织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组成财务清理工作小组,利用40天的时间对94年以来的财务进行了清理。通过清理,干部之间明白了,群众心里清楚了。从此,该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七)、严明纪律,杜绝新债务。各乡村严格执行上级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减轻乡村负担,通过节支还债。
(八)、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步伐,核心是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实行事业单位社会化,分流富余人员,实施乡村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师队伍,减轻镇财政压力。这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巨的工作。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资金缺口大,乡镇资金供求矛盾突出,按照精减、效能的原则,实施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减机构和人员,实施乡村教育布局调整,压缩乡镇支出,确保乡镇政府和各项事业正常运转。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实行多种形式的改革,面向社会的经营服务职能全面放开,推向社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逐步取消财政补贴。实施乡村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税费改革前,教师的工资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很大,随着改革的深入,根据全镇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精减编外代课教师,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减轻财政压力。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精神,结合本镇的实际,撤并村级小学15处,同时对各学区负责人实行竞争上岗,对教师进行优化组合。
(九)、搞好招商引资,着力培育税源,确保乡镇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壮大乡村经济。既要减轻农民负担,又要缓解乡镇资金的压力,仅靠财政转移支付是不够的,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乡村组织要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应税产业,着力培养名牌产品、特色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巩固基础财源;积极支持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扶持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整体效益;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保证税源的足额到位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第三篇:乡村债务问题探讨
乡村债务问题探讨
冯林 祖斌
一、农村债务的成因
1、内在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市场机制不健全。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了农村市场的发育和成长,也促使农村产业结构按照市场供求关系作了很大的调整,但在调整过程中市场信息不灵、行政干预过多的矛盾仍很突出,至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二是农业科技投入不高,农业产品没有特色、没有质量、更没有品牌,缺乏对农产品进行系列化的深加工。多年以来农民生产出来的东西,或是卖不出去、或是卖不出价钱,农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收入始终上不去。
2、体制机制成因。一是机构臃肿、人员膨胀。据统计,我市现有183个乡镇财政供养人员达24万之多,此外,还有为数更多的村级干部,吃“皇粮”的干部增幅远远大于乡镇财政收入的增幅。在地方财力不足又无法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只得借债维持机构运行。二是人事管理体制不协调。乡镇机构多而杂,且绝大部分受县级以上的条条管辖,乡镇既无机构设置权,又无人事管理权,而这些机构的人员费用却要从乡镇收入中解决,人事权与乡镇财权脱钩情况严重。三是干部任用机制错位。乡镇干部的升迁,主要是看他们的政绩,一些干部为了做政绩,想方设法甚至不惜巧立名目负债建设“形象工程”和示范达标工程,成功了的干部可能会得以升迁,而举借的债务留给后任打理,结果是一任留一任,层层累积,债务的包袱越来越重。四是政府职能不明确。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不争的事理。但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干预经济的现象仍很严重,其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兴办的乡镇企业,缺乏科学论证,技术含量低,运行质量差;其二是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包大揽,甚至不惜亏本贴息,市场格局一旦发生变化,出路没有了,债务却平添不少。
3、管理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财税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县对乡镇大多实行收入上缴、支出下拨,按国税、地税、财政三块包干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这种雁过拔毛、层层集中财力的分配格局,使乡镇的可用财力远不能维持正常需要。特别是“上面开口子,下面拿票子”的作法,国家不断出台的政策性增资,对一些支出标准作硬性规定,而乡镇却无力承担这些支出负担。同时,由于农村经济普遍落后,导致征管中欠收严重,入库不及时,财政收入任务难以实现,而上级下达的收入计划盲目递增,导致基层不得不借贷上交,违法操作。二是财务监督不力。目前在我国基层政权中,“以权代法”现象非常普遍。在一些乡镇,以行政决议来确定收支框架,财政预算形同虚设,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大,预算与执行两张皮。在村(组)虽然实行了“村账乡管”、“村务公开”,但收支无计划,管理无秩序,缺乏内部控制,群众监督更是一纸空文大多数流于形式。加之一些乡村干部搞短期行为,生活上讲排场,攀比成风,导致支出远远超过收入指标,不得不高息举债度日。
二、解决农村债务的途径
目前在一些地方试点的农村税费改革出台了一些规范政府税费行为的政策,但笔者认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固然重要,但如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债务的出路问题,必然会导致旧债未还又添新债,税费行为将再次出现混乱,从而葬送改革成果,而解决债务问题又必须从旧债和新债两个角度来寻找途径。
(一)清偿旧债的途径
1、认真清理核实,分类化解债务。从总体上讲,农村财务管理是比较混乱的,因此要化解农村债务,应在对已有的债务进行清理核实的基础上分别寻找化解债务的办法。首先对非常债务要进行剥离。对村直接借贷形成的历史债务,凡不是为农民办事的,应当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落实债务人,不能将债务转嫁给村集体;对确属用于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借贷手续齐备、使用开支合理的,可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按规定清收的村提留尾欠数逐步偿还;对村办企业所形成的债务,实行村企分开,由企业承担,企业破产、倒闭的,债权债务按《企业法》、《破产法》等规定处理。其次,对不正常的高息要按国家规定的同期利率重新计算债务利息,由此可甩掉部分不合理的农村债务。再次,对少数干部贪占挪用提留款的,应坚决追回,情节严重的还应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2、加大清收力度,偿还部分债务。对于农村债权的清收工作,应区别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针对不同的债权类型分别征收。对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尾欠,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以保证基层财政收入和税法的严肃性;对村提留乡统筹尾欠,要根据数额大小和农民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分计划,逐步进行清收。其次,对农户欠款,要合理分类,区别对待。对有偿还能力的农户,可通过各种办法,多途径地宣传说服教育,促其主动偿还;对极少数的“钉子户”可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对确因生活贫困当年无法偿还的,可与农户协商制订还款计划,分期偿还。
3、出卖闲置资产,减轻债务负担。对乡镇、村组的集体企业,可进行公开拍卖变现,一方面可规范政府行为,另一方面所得收入可用于偿还旧债;对集体的机动耕地、荒地、荒山、荒湖、荒坡也可采取拍卖经营权的形式,既可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又可将所获收入偿还债务。另外,对当前已被合并的乡镇的资产,特别是闲置的有形资产,采取可租、可卖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由此所得收入可用于偿债,以减轻偿还债务的压力。
4、用“一事一议”资金的结余偿还债务。对于乡村债权很少,亦无闲置资产变现等其他筹集偿债资金的村,建议在分清村组债务性质的前提下(即确认这些债务形成是村组公益建设欠下的),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从“一事一议”资金的结余中,提取一定的资金用于偿债。
(二)防范新债的途径
1、规范基层政府行为。目前还没有对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进行法律规范,谁也不能明确地界定乡镇政府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然而,严峻的现状又迫切要求对乡镇政府的事权予以理顺。笔者认为,对基层政府的行为应按照公共财政的观点,把基层政府的职能界定在行使国家政权及管理公共事务的范围以内。兴办任何企业,不应有政府行为,政府只能是从政策上扶持、从环境上创造、从工作上协调;同时进行集镇建设和其他公益事业要量体裁衣,不能只求政绩,只讲形象,而应更多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另外,要规范基层政府行为,上级政府及部门再不能以“达标升级”、“资金配套”等要求迫使基层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2、精兵简政,缩减支出。改革现有的人事用人制度,实行机构设置、用人制度与财力配套相结合,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精减机构,缩减人员开支。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严格定员定编,实行支出基数包干管理。二是配合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依法有序流动人才,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三是对村级实行“并”、“兼”,即小村并大村、小组并大组,实行村干部一兼多职,从而扩大村级规模,减少村级干部,减少村级支出。四是对性质相同的部门实行合并,减少人员开支。五是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合理规划和调整教育布局,适当集中办学,推行教师竞争择优上岗,精减教师队伍,以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办学质量。但在改革时应注意的是我国农村地域广大,各地差别较大,因此进行基层机构改革时应因地制宜制定方案,落到实处,切不能搞形式、走过场,“换汤不换药”。
3、强化乡村财务监督机制。尽管为了加强乡村财务管理,乡村财务都实行了“县管乡用”和“乡管村用”的管理制度,但可以说大多数都流于形式。所以加强管理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制度,是杜绝乡村经费支出膨胀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但是笔者认为,对于乡村财务管理实行“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只是一种过渡时期的办法,要真正管理好乡村财务,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建立健全乡村财务管理体制,同时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控制管理性支出。另外,提高乡村干部的财务管理水平、强化其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4、发展农村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不但是解决农村债务问题的治本之策,而且也是保证农村税费改革成败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各地区乡村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增强农民负担承受能力。一方面,可选择合适的项目,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应积极鼓励农户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村级可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和招商引资等形式获得收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不但可用子清偿旧债,更重要的是可降低农村财务风险,避免没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大额度债务再度发生。
第四篇:关于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乡、村两级不良债务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金融部门上门催款,建筑队封锁校门、村门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离任干部为了达到解决自己经手借贷债务问题的目的,不择手段强行霸占财物。乡村债务已成为乡村两级组织的沉重包袱,不但影响了乡村两级正常的工作运转,也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使一大批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由此引发的各种纠纷居高不下,且金额大、人数多、言行偏激,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乡、村不良债务大多产生2002年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之前,主要是乡政府、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为了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兴办企业或完成各种税费任务向社会经济组织或公民个人借贷,由此发生的债务与债权关系。根据调查不良债务,乡本级负债266万元,村级负债522万元。
第二,债务数额大,逾期债务多。统计资料表明,乡负债266万元,村级负债52万元这些债务,绝大部分逾期未还,至少已拖欠5年以上。
第三,借贷方式不规范,资金占用费高。乡村债务资金来源于民间、农村基金会和国家金融机构,其中私人借贷最多,且借贷方式不规范。小额的借据只是写个条子,即使是大额借据内容也不齐全,但大多挂在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帐上。
第四,债务用途多种多样。有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三提五统等各种硬性任务不得不高息举债,靠借贷完成任务,这样造成了“县把缺口留给乡、乡把缺口留给村”的现象。按任务应收的税费又收不上来,从而造成乡村经济困难,乡村干部正常工资、补贴、办公费、招待费及会议费用兑现不了,借新还旧债,负债运转,日子难以为继。
第五,征收困难,由于受到天灾人祸造成减产减收的农户、土地纠纷、举家外出务工,造成了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及农村孤寡老人户,军属优抚对象不宜收缴,个别钉子户、恶势力长期抗税,干部不敢收缴,使陈欠量逐年增加。乡村两级为了保任务,这样就长久导致乡村两级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根本无法维持乡村组织正常运转。另外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及农村孤寡老人户他们不缴交任务,年底还须政府发放困难救济。
第六,超越乡村财力负担,大规模建设形成债务。如岗村为搞“普九”达标建设,标准高、投资大,在建教学楼过程中,先后投资30多万元,其中群众集资不足2万元,差额近28万元完全靠借贷解决。楼村于1999年修大桥,先后投资40万元,在群众中仅集资3万元,缺空的37万元靠借贷解决。
第七,实行分税制后,乡镇财政按照“超收自留、短收自补、各项增支自行消化”的办法。在这种体制下,乡镇财政入不敷出,加上供养人员多,负担越来越重。
第八,税改后上级拨付各村转移支付,大部分用于还债,有的干部,应付日常性开支、逢年过节发工资等还要继续垫付。
第九,实行税费改革以来,农村农民负担真正得到了减轻,收入大大提高,干群关系也进一步密切。但由于国家政策规定不允许收各种陈欠,又暂不收“一事一议”,从而使不良债务问题演变成一个易于引发各种纠纷和社会矛盾。
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陈欠面广、人员变动大、债务总额数量高等复杂原因,化解的难度越来越大。怎样使乡村干部能卸下重负,轻装前进,以达到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目的,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先清理,后处理,谁借款,谁还债;谁担保,谁负连带责任的原则,在摸底分类的基础上落实债权债务,明确归还期限。
第二,有些问题是由于国家政策因素造成的,市、县无法解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予以“豁免”或“挂帐”。
第三,树立“减债就是政绩”的观念,对乡镇财政建立强有力的消赤减债约束机制。坚决制止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各种达标创建,建立新增债务报告核准制度。同时,要广开财源,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盘活闲置资产,以资产收益或变现收入消赤减债,切实减轻财政负担。
第四,着力推进财政创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必须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要更新理财观念,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解决管理松散,支出缺乏预算约束,缺乏监督,随意性强,机关运行成本大,人为加重了乡村负担。
第五,加强“乡财县管、村财乡管”,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规范了资金使用者的行为,能够较好地杜绝不合理支出和各种违规、违纪支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第六,取消农业税、特产税,这是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民兄弟的关怀。但我们认为,农业税尾欠还有要继续追收,即使追收尾欠会增加乡村干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应对欠税户采取统一通过法院或专门机构起诉,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追收。通过追收尾欠,以正法纪,得民心,让已缴税户.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五篇:关于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乡、村两级不良债务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金融部门上门催款,建筑队封锁校门、村门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离任干部为了达到解决自己经手借贷债务问题的目的,不择手段强行霸占财物。乡村债务已成为乡村两级组织的沉重包袱,不但影响了乡村两级正常的工作运转,也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使一大批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由此引
发的各种纠纷居高不下,且金额大、人数多、言行偏激,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乡、村不良债务大多产生2002年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之前,主要是乡政府、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为了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兴办企业或完成各种税费任务向社会经济组织或公民个人借贷,由此发生的债务与债权关系。根据调查不良债务,乡本级负债266万元,村级负债522万元。
第一,负债面广,公共债务多由个人所借。乡村两级向金融机构、私人或农村合作社借贷逐年增加。以个人名义借贷,涉及乡级政府干部50多人,个别村领导到一般同志人人都有借款债务,共涉及村干部215人。如最多的借贷20万元,最少的借贷0.1万元。
第二,债务数额大,逾期债务多。统计资料表明,乡负债266万元,村级负债52万元这些债务,绝大部分逾期未还,至少已拖欠5年以上。
第三,借贷方式不规范,资金占用费高。乡村债务资金来源于民间、农村基金会和国家金融机构,其中私人借贷最多,且借贷方式不规范。小额的借据只是写个条子,即使是大额借据内容也不齐全,但大多挂在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帐上。
第四,债务用途多种多样。有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三提五统等各种硬性任务不得不高息举债,靠借贷完成任务,这样造成了“县把缺口留给乡、乡把缺口留给村”的现象。按任务应收的税费又收不上来,从而造成乡村经济困难,乡村干部正常工资、补贴、办公费、招待费及会议费用兑现不了,借新还旧债,负债运转,日子难以为继。
第五,征收困难,由于受到天灾人祸造成减产减收的农户、土地纠纷、举家外出务工,造成了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及农村孤寡老人户,军属优抚对象不宜收缴,个别钉子户、恶势力长期抗税,干部不敢收缴,使陈欠量逐年增加。乡村两级为了保任务,这样就长久导致乡村两级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根本无法维持乡村组织正常运转。另外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及农村孤寡老人户他们不缴交任务,年底还须政府发放困难救济。
第六,超越乡村财力负担,大规模建设形成债务。如岗村为搞“普九”达标建设,标准高、投资大,在建教学楼过程中,先后投资30多万元,其中群众集资不足2万元,差额近28万元完全靠借贷解决。楼村于1999年修大桥,先后投资40万元,在群众中仅集资3万元,缺空的37万元靠借贷解决。
第七,实行分税制后,乡镇财政按照“超收自留、短收自补、各项增支自行消化”的办法。在这种体制下,乡镇财政入不敷出,加上供养人员多,负担越来越重。
第八,税改后上级拨付各村转移支付,大部分用于还债,有的干部,应付日常性开支、逢年过节发工资等还要继续垫付。
第九,实行税费改革以来,农村农民负担真正得到了减轻,收入大大提高,干群关系也进一步密切。但由于国家政策规定不允许收各种陈欠,又暂不收“一事一议”,从而使不良债务问题演变成一个易于引发各种纠纷和社会矛盾。
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陈欠面广、人员变动大、债务总额数量高等复杂原因,化解的难度越来越大。怎样使乡村干部能卸下重负,轻装前进,以达到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目的,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先清理,后处理,谁借款,谁还债;谁担保,谁负连带责任的原则,在摸底分类的基础上落实债权债务,明确归还期限。
第二,有些问题是由于国家政策因素造成的,市、县无法解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予以“豁免”或“挂帐”。
第三,树立“减债就是政绩”的观念,对乡镇财政建立强有力的消赤减债约束机制。坚决制止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各种达标创建,建立新增债务报告核准制度。同时,要广开财源,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盘活闲置资产,以资产收益或变现收入消赤减债,切实减轻财政负担。
第四,着力推进财政创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必须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要更新理财观念,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解决管理松散,支出缺乏预算约束,缺乏监督,随意性强,机关运行成本大,人为加重了乡村负担。
第五,加强“乡财县管、村财乡管”,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规范了资金使用者的行为,能够较好地杜绝不合理支出和各种违规、违纪支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第六,取消农业税、特产税,这是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民兄弟的关怀。但我们认为,农业税尾欠还有要继续追收,即使追收尾欠会增加乡村干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应对欠税户采取统一通过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