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中国的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论文(模版)
当前中国的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
—浅谈海关信访工作改革对社会稳定的特殊意义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国内生产总值、资源利用效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一五”也是信访工作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信访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强化源头预防,积极推动“事要解决”,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推动信访形势发生积极可喜变化。
来自国家信访局的统计数字显示,自2005年我国信访工作形势连续6年保持持续好转的良好态势。信访工作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着力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作为国家进出口监管部门,海关信访工作也根据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政治、体育和文化活动时期的安全保卫、反恐维稳和经济稳定等实战考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推进信访工作系统、科学改革,确保利用自身特有职能,履行好为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把好国门的神圣职责,在特殊领域为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作出自身的贡献。
我国信访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体制,结合发展变化的形势及其需要而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是党和政府体察民情民心,观察社情民意的窗口,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民民主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信访”古已有之,“击鼓鸣冤”或“拦轿上诉”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信访形式。在党建立之初,就充分认识到群众是革命斗争胜利的基础和决定性力量,因此在各个时期都十分重视密切联系群众,吸取群众建议,并作为一项重要的制 1
度和优良的传统保留下来。我国信访制度正式确定于1951年6月7日政务院所颁布的《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该信访制度已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的演变。随着拨乱反正任务的基本完成和改革开放的开始进行,信访制度的功能已经逐渐转化为化解纠纷,实现救济。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管理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的转型,城乡以及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逐渐加大以及利益分配形式和标准的巨大变化。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迎来了建国以来的第三次信访洪峰,信访总量连续呈持续上升趋势,信访形势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越级到省、赴京上访仍在高位运行,疏导化解难度大;二是联名信访比重大,且反映的问题大多数涉及群体性利益;三是上访人言辞激烈,为达到其表达诉求目的,采用多种行为方式给各级党政机关施压;四是老访户、缠访户、重访户久访不息,给三级终结的推行带来困难;五是集体访大多具有组织性。
海关系统信访工作在这种大背景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交往日益增强,国际贸易量急剧增长,进出境货物和旅客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以及法制宣传的加大,国民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人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都给海关信访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如何使海关信访工作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维护海关信访工作正常秩序,充分体现海关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稳定的全局,就成为了海关信访工作者不断努力的工作方向。
一、海关信访工作的改革应坚持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为工作重心
2005年5月1日修订后的《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信访工作进入一个新时期,也为海关信访工作的发展与完善指明了
方向。新《信访条例》是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背景下,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的。因此要求海关信访工作既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工作出发点,也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工作落脚点,始终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例如北京海关,由于位于首都北京,又有全国最大的国际空港首都国际机场,承担着北京这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进出境监管职能,因此维护首都政治稳定,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职责十分重大,这就要求北京海关信访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极强的政治责任感,同时还必须有较高的信访工作能力,才能承担好北京海关信访工作,把海关信访所遇到的问题妥善解决在基层,力争首次即解决,避免重访和越级上访,并能及时反馈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和业务现场,尽量减少同类上访事件的发生,通过高效的信访工作质量来促进首都和谐稳定,进而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
二、海关信访工作改革应坚持以遵守信访法规,严格规范办理为工作准则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不断加快,同时也要求信访制度改革必须朝着民主化、法治化进行。从法律角度上,信访本身就是作为一种民意诉求机制和补充性权利救济功能而存在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今天,已成为公民行使宪法和法律确认和保障的基本权利的重要渠道,成为公民追求社会公正、公平和正义的重要路径。具体到海关信访工作,由于海关职能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因此所产生的海关信访问题也比较集中,主要基于海关各项业务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和相关行政处罚,这就要求海关信访工作者必须结合海关信访工作实际,以2005年的新《信访条例》和2007年制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为基础,进一步细化信访工作规范,明确设定各级海关信访机构及其职责,规范海关信访工作流程,确定信访工作责任人,通过完善信访
规范和人员机构为信访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在新《信访条例》颁布实施后,海关总署结合海关信访工作实际,为进一步加强指导、规范海关系统信访工作,根据《信访条例》,又制定实施了《海关信访工作制度》,这对各级海关信访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上述信访法规和规范以及由监察部等四部门共同下发的《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共同构成海关信访工作的主要规范体系。
《海关信访制度》等信访规范对于办理信访事项的程序、办结期限、复查复核以及督办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了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海关信访正常秩序;一方面作为海关信访工作者就需要严格遵守海关信访工作流程,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充分尊重海关信访人员,在工作制度和程序上确保公平、公正和规范,在处理信访问题上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出;严格办理时限,明确相关责任,对海关信访工作人员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另一方面也应要求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有关制度,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对于违反信访规定的信访行为及时有效制止,对相关人员视具体情况按照规定处理,确保海关信访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海关信访工作的改革应坚持以专门机构负责,相关部门协作为工作模式
由于海关信访工作所涉及的信访问题往往是与海关某项具体业务有关的具体行政执法行为,比如通关,征税等,业务性极强,因此单凭海关信访部门一个部门很难解决,必须依靠相关业务处室和作出该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业务现场予以解释,这就要求海关信访部门与业务处室之间协调处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关业务处室或现场按照《海关信访工作制度》的规定具体承办,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反馈信访部门,由信访部门负责书面答复信访人,信访部门负
有督办的权力和责任,对于具体承办部门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此外信访部门对于违反规定导致信访事项发生或加剧,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或个人可以按规定予以处理和处罚。由此可见海关信访工作必须依靠信访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相互协作才能依法高效处理信访事项。
结语
我国信访制度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不断发展完善,并且对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还是在推进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信访工作都是一项不可缺少,不能替代,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海关信访工作作为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在海关职能范围内解决信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安全的重要职责,特殊的使命与职责要求海关信访工作必须立足海关监管职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将信访工作的普遍性原则与自身特殊性有机结合,整合信访资源,从制度、人员、技术等多方面提升信访问题处置水平,以更高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为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发挥自己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篇:浅析当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内容摘要
城市安全是典型的公共安全,它是以公众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免遭损害为目的。本文介绍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和方法,通过风险评价,提出了安全风险控制的相关措施,从而为确保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对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重大危险源;城市规划;风险评价
I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 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国内外公共安全规划研究现状.......................................................................................1 1.2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概念和内涵....................................................................................2 1.3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的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城市当中的工业危险源...................................................错误!未定义书签。1.3.2 城市自然灾害...................................................................错误!未定义书签。1.3.3 城市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错误!未定义书签。1.3.4 城市社会灾害.................................................................错误!未定义书签。1.4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作用.............................................................................................2 1.4.1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1.4.2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进行.............................................................................2 1.4.3 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公共安全效益.............................................................3 第二章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方法......................................4 2.1 工业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安全规划分类.....................................................................4 2.2 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的编制原则.........................................................................4 2.3 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前期准备.............................................................................5 2.3.1 城市现状调查.....................................................................................................5 2.3.2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5 2.4 城市工业重大危险源事故风险评价.............................................................................6 2.4.1 风险理论.............................................................................................................6 2.4.2 风险辨识.............................................................................................................6 2.4.3 制定风险评价标准的原则...............................................................................7 2.4.4 城市重大危险源事故风险评价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控制措施....................................8 3.1 风险控制的含义.............................................................................................................8 3.2 风险控制措施的方法.....................................................................................................8 3.2.1 风险避免.............................................................................................................8 3.2.2 损失控制.............................................................................................................8 3.3 风险控制措施方案.......................................................................................................9 3.3.1 消除重大危险源风险的控制措施.....................................................................9 3.3.2 降低重大危险源风险的控制措施.....................................................................9 3.3.3 重大危险源周边规划对象所面临的风险超过可接受风险标准的风险控制措施.....................................................................................................................................10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11 参考文献...........................................................12
II
绪论
1.1 国内外公共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如美国、日本等飓风、地震频繁的国家,城市安全方面的理论研究开始较早,并且都已用于城市管理中,从孤立地建设抗震、防洪、消防等单项系统向综合化发展,从抗灾救灾转向防灾,建立了以“ 防”为主、抗救结合的安全防灾管理体系,并制定了健全的法律法规。西方主要国家的公共安全理论较为完善和成 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紧急事态管理的周期理论,该理论也称之为四个阶段理论,它将整个公共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分为减除(mitigation)、准备(preparedness)、应对(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目前,我国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从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居多,在城市规划层面尚处在理论探索阶段。受科技部委托,南 开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下,于2 0 0 4年共同完成了“ 十五”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城市公共安 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所编制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指南》,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2 0 0 5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 通州新城规划》(2 0 0 5~ 2 0 2 0)首次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理论研究用于城市规划实践中。2 0 0 6年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成都市中心城公共安全规划》,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方面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中,也已经明确了要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列入规划研究范畴。2 0 0 6年 4月 1日起施行的《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将城市安全问题列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强调了“综合防灾”的思想 ;2)提出了“公共安全”的概念。2 0 0 8年 1月 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更是以法律的形式对城市规划中防灾减灾、公共安全进行了确定和保护。
1.2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概念和内涵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指为了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城市灾害风险,依据风险理论、灾害学原理等对城市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从而对人类自身活动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公麸安全规划的对象是城市灾害系统。
(2)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任务在于使城市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并重,维持城市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依据风险理论、系统理论和灾害学原理等。(4)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5)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安全状态的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1.3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作用 1.3.1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应当注重预防为主,否则后果严重、损失巨大。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重要作用应当是预防或减轻城市灾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3.2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进行
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制定规划、实施宏观调控仍然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必须将城市公共安全工作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案中,进行综合平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就是城市公共安全工作的行动预案,为了便于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目标、指标、项目和资金等方面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和精心规划。
1.3.3 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公共安全效益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如何用最小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好的防灾减灾效益,显得十分重要。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应运用科学的方法,保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公共安全效益。
第一章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方法
事故分为天灾和人祸,天灾我们无法避免和控制,为了减少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本文将从城市里容易引发事故的工业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公共安全规划是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其内容也涉及到重大危险源公共安全规划目标、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与减缓等。本章对规划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1.1 工业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安全规划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主要包括城市重大危险源及规划对象的治理及城市用地方面的安全规划两个方面的内容。城市重大危险源及规划对象的治理主要是针对城市中达不到规划安全目标的重大危险源及规划对象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方案,以达到提升城市综合安全水平的目的。城市用地安全规划是涉及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时制定的综合选址政策,规定计划建造的重大危险源与工作区或居民区以及公共设施之间要适当分隔,并规定对现有的重大危险
源要采取适当控制措施的具体规划。城市用地安全规划的范围如下:(1)包含重大危险源的新设施的选址;(2)现有重大危险源的改变;
(3)现有重大危险源附近的土地开发,例如公众聚集场所和住宅区,其选址或开发会增大重大事故的风险或后果。
1.2 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的编制原则 在制定规划时,应强调“城市”这一概念,即:
(1)以城市整体为考虑对象
(2)以消除或降低重大危险源在城市布局中可能构成的危险为出发点(3)以可能对城市造成的近期和中期危害和影响为规划目标(4)以城市经济 社会 安全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5)有利于城市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不断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6)有利于发挥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7)有利于提高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水平
1.3 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前期准备
运用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方法前要做以下的准备工作 1.3.1 城市现状调查
城市现状调查是进行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重大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城市基础资料调查等工作。
重大事故的统计分析:通过对城市中重大事故的调查、统计分析,按事故主要原因、发生地点、事故及灾害发生的主要形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等。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现存的主要问题。
城市基础资料调查,包括城市气象、水文资料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城市规划发展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城市人口资料等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调查。
1.3.2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其近期或未来对公共安全问题的需求,是制定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前提和依据。在进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前,应获得城市近期编制完成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图(包括城市功能区划图)。
1.4 城市工业重大危险源事故风险评价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方法是以风险理论为指导,以风险评价为基础,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提出风险减缓的措施和技术方法。1.4.1 风险理论
风险通用而严格的定义为: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后果C的乘积,风险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概率和后果。城市系统面临着各种灾害风险,它们只是发生的概率不同、后果不同而已。风险理论的核心是风险评价。灾害风险评价,简而言之,就是评价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1.4.2 风险辨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
灾害风险辨识必须依靠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通常有三种方法:筛选、监控和诊断。灾害风险的筛选是应用标准化程序对灾害进行寻找、分析并按其危险概率及强度加以排列的过程。经典的筛选办法是列出危险清单,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从而按风险大小排出某一地区或某一场所可能面临的灾害序列,最后筛选出风险最显著的灾害作为评价的重点。风险的筛选需应用聚类分析、参数相关分析等数学手段,使筛选过程定量化和规范化。灾害风险的监控是对灾害风险的调查、监测、记录和分析的循环过程,特别是对那些可疑灾害风险的核查和解译更需长期的监测和追踪分析。监控的目的旨在监测某些灾害临界指示体的变化、灾害条件的积累及防灾系统的易损程度。灾害风险的诊断类似于医生看病的过程,是对灾害与前兆的相互关系及灾害的可能后果的分析和判断。诊断手段如根据调查的情况编制事故树,将风险因素及其引起一系列致损事件的逻辑关系形象地表示在树状图上,通过事故树识别灾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灾害辩识的上述三种方法都包涵三个过程:推测原因、鉴别因素和仔细检查。三者之间可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循环系列,在实际工作中,上述各种方法可同时应用,相互取长补短,力求全面和合乎实际。
1.4.3 制定风险评价标准的原则
风险是事故发生概率与事故后果(环境或健康)的乘积。由于死亡风险比较直接和容易定义,也由于容易与生活中的其它风险相比较,因此,人们习惯上把重大事故和死亡相联系。在大多数风险评价中通常都采用死亡的概率作为风险的度量。30英国健康和安全执行委员会(HSE)提出了基于伤害的风险度量方法:
1)几乎使每个人都非常难受; 2)相当大一部分人需要医疗护理
3)有些人严重受伤,需要长时间的医疗护理: 4)任何身体非常虚弱的人都有可能死亡
满足上述条件的风险度量称作危险剂量,因为其可以导致死亡,所要评价的风险是暴露在危险剂量下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风险评价标准或比较重大危害的风险水平时,应当注意保证风险度量的一致性,只有在风险度量一致时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制定定量风险评价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1)重大危害对个人或公众成员造成的风险不应显著高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其它风险
2)只要合理可行,任何重大危害的风险都应努力降低
3)在有重大危害风险的地方,具有危害性的开发项目不应对现有的风险造成显著的增加。
4)如果一个事件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后果,那么应努力降低此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就是降低社会风险。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值得注意的是,LEC风险评价法对危险等级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凭经验判断,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2)JHA:指工作危害分析。具体是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目的的方法。
第二章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1 风险控制的含义
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之后,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这些风险,以达到减少事故发
生的概率和降低损失程度的目的。
2.2 风险控制措施的方法
风险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类:风险避免(Avoidance)和损失控制(Loss Control)。其中损失控制又分为损失预防(Loss Prevention)和损失抑制(Loss Reduction)两类。2.2.1 风险避免
风险避免是以放弃或拒绝承担风险作为控制方法,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避免是风险控制措施中最简单也最消极的一种。如化工厂不使用某种危险物质,可以完全避免因此种危险物质引发事故造成损失的风险。由于这一方法以完全回避危险源为前提,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2.2.2 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依目的不同可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前者以降低事故概率为目 的,后者以缩小损失程度为目的。损失预防是指在事故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也就是消除或减少危险源,以便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损失抑制是指在事故发生后,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发生范围或损失程度的行为。
两者的区别在于:损失预防的重点在于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损失抑制的重点在于减少损失发生的程度。总之,风险控制措施实质上是一种行动或安全设备装置,在事故发生前将引发事故的因素或环境隔离。
2.3 风险控制措施方案
风险控制措施规划方案的合理与否主要取决于风险控制的技术路线,错误的技术路线不可能得出正确的风险控制措施规划方案。
对于城市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方案主要针对重大危险源、规划对象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符合规划目标的目的。可选的风险控制措施有以下几种类型: 2.3.1 消除重大危险源风险的控制措施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 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重大危险源。如:
(1)搬迁重大危险源 以达到消除重大危险源的目的;(2)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险有害物质等。2.3.2 降低重大危险源风险的控制措施
当消除重大危险源有困难时 可采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措施。如:(1)减少危险有害物质的使用储存量;
(2)生产中以低危险有害物质代替高危险有害物质;(3)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以降低事故概率;(4)采用隔离措施降低事故后果等。
2.3.3 重大危险源周边规划对象所面临的风险超过可接受风险标准的风险控
制措施
(1)规划对象停止使用;
(2)将规划对象搬迁至低于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地方;(3)改变规划对象所在地的土地使用性质等。
结论与建议
本文围绕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概念和现状分析,阐述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作用以及意义,针对其中重要的研究部分——工业重大危险源,给出了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的一般性方法和技术要点,利用风险评价理论得到具体的针对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对策措施,使针对城市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有一定的理论和研究方向性。
由于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的研究在我国还刚开始起步,因此,在具体的技术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牛晓霞.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4.[2] 李冬梅.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概述[J].山西建筑,2011,37(30).[3] 魏利军,多英全,吴宗之.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方法及程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1).[4] 寇丽平.浅谈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现状及可行性方案[J].城市规划,2006,30(10).[5] 吴景泰,祝红路,吴穹.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减灾应急能力[J].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08.
第三篇:当前中国社会的拜金主义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1—2012学年第 2 学期)
学号:106040117姓名:李凡勇得分:课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中作业卷教师:浅谈当前中国社会的拜金主义
——观《百万英镑》有感
金钱本身没有错,渴望金钱也没有错,并且对金钱的渴望往往是许多企业家成功的巨大推动力。然而,拜金主义却是一个错,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成为了金钱的俘虏。
《百万英镑》讲述的是一个因一次意外而漂流到伦敦的美国人——亨利·亚当斯,他到伦敦时穷困潦倒、一无所有。然而,他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从一对富翁兄弟那里得到了一张价值100万英镑的支票。原因是这对兄弟打了一个赌:如果一个贫穷、诚实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万英镑,他会有怎样的结果?哥哥认为他就这样继续潦倒下去,直至饿死,因为他无法证明这些钱是他自己的。弟弟则认为他会过得很好,于是他们兄弟俩将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借给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亨利·亚当斯。其实,那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因为没有背书,就相当于一张废纸。但就是这一张“废纸”给他带来了好运,改变了他到整个命运。
是的,正如弟弟所说,他会过得很好!因为人们的眼中只看到了那张百万英镑的支票,所以他也无需证明那些钱是否是他自己的。甚至在开始时,他的外贸穿着、言行举止和身份地位与他那百万英镑的支票毫不相称,却没有引起人们的丝毫怀疑。相反,认为那是理所当然,把他当成一位古怪的百万富翁。以至他能够凭着那张“废纸”免费吃饭,买衣服,直至住最豪华的酒店最好的房间。他身份地位被人们不断的抬高,最终步入了英国的上层社会。我想,他的种种“幸运”一点也不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而是当时的人们太看重金钱了。因为在故事最后的情节中,当他丢失那张百万英镑之后,人们的各种丑态尽显出来,可以说他们已经成为了金钱的俘虏。
这是马克·吐温为了讽刺当时的社会而编写的故事,然而这样的拜金主义价值观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之中普遍存在,甚至是越来越严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可是,这种战略思想也存在缺陷——它把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和行为方式或活动方式全部集中到“发财致富”上。这样经过潜移默化的变化,就形成了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的拜金主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十分的可怕,它甚至可以摧毁整个名族的传统价值观,造成一种畸形的社会形态:人们盲目的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造成了精神的空虚和道德的沦丧。甚至是为了金钱,可以不折手段!
针对这一价值观,环球网曾经做过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拜金主义”之
风是十分的严重。对此,我们在社会之中也无不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伴随着拜金主义价值观的蔓延,很多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开始滋生,并且慢慢的变得理所当然。从三鹿的“三聚氰胺”到“地沟油”制造的产业化,再到今天修正的“毒胶囊”,这些都是金钱驱使下的社会现象。为了金钱而造成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再者就是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的事情层出不穷,并且屡禁不止。在这种拜金主义之风盛行的社会中,我再也想不到这个世上究竟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
一种对金钱的崇拜,使得大家都耐不住寂寞了。于是像“凤姐”这样的人也开始自我炒作起来,并不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尊严,什么叫做脸面,而是他们已经在金钱面前屈服了。学校按道理说应该是讲学术的地方,应该算得上社会中的一块净土,可是早已被这种“拜金主义”之分渗透,很多大学的教授再也无法安心的搞科学研究,开始利用自己的权术来为自己谋取私利。最近的一则新闻报道中说,湖南一位大学教授利用自己教师职称评委的身份,竟然在宾馆开房进行索贿,并为之而刊登“广告”。同时,根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清华大学有%50以上学生的理想竟然是当官从政,这在我们国人看来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但在老外眼中就觉得是不可思议,像清华这样的国内顶尖学府的“工程师们”都去从政了,到底谁还来从事科学研究呢?是的,我们也该想想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原因。
这种拜金主义之风已经使我们社会失去了道德的底线,特别是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值得我们每个国人的深刻反思。最后竟是一位拾荒的老人将小孩抱起,并得到了奖励。或许我们很多人认为她得到奖励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事实却不应该是这样的。她的到了奖励是因为这样的道德在社会中的缺失,为什么这样的象限不是司空见惯呢?前面有这么多人走过,为什么都没有伸出援助之手?是的,他们遭到了社会的批评,然而当你在唾骂他们的时候,手否仔细的想过,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路人,你是否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如国某一个人是这样,那么他应该遭到社会的批评。可是这么多的人竟没有一人伸出援助之手,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社会的现象,这个社会中的每一员都有责任。这也并不是人们没有爱心,而是有所顾忌,担心被冤枉,因为在这种拜金的社会之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彭宇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是时候反省了,在这样下去,社会的整个核心价值体系将会崩溃。当人们的眼中只有了钱,当人们一切都向“钱”看的时候,再也无法想象这个社会将畸形到什么地步,这个社会上还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长此以往,名将不名,国将不国!
第四篇: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然而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同以往相比,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也是社会矛盾尖锐、最容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观念的冲突、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结构的重组、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量产生,有时甚至集中暴露出来。
一、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
大体而言,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新旧制度、新旧体制的矛盾。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有的人利用双(多)轨制投机钻营——既享受市场经济的好处又同时继续享受计划经济的权益,因而大发不义之财。既得利益集团(群体)与深化改革的矛盾比较突出,因而前者极力反对不利于己的深化改革。
权(力)与法(律)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为官者应是“权为民所用”,依法行使权力。但现实生活里却常常出现权大于法、有法不依、以权谋私的现象,权力尚未得到应有的监督和约束。
贫富悬殊的矛盾。由于分配制度有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度低,以致社会上“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垄断与经贸自由的矛盾。政出多门、壁垒森严、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造成各地区各行各业发展极不平衡。
改革与成本的矛盾。改革是要成本的。如国有企业改革实行职工“下岗、分流、增效”的方针政策,但对职工的安置费、社保费、医保费以及经济补偿等费用巨大,成本由企业背负不可能,由地方财政承担也力不从心。不少已转制的企业对原来国企职工的经济补偿至今仍拖欠着,拖欠的时间越久,成本就越高。如此这般,就会潜伏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矛盾。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联、相辅相成。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的依托,为市场经济服务,市场经济亟需民主政治的支撑和保护。没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就没有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和谐统一,社会才能够飞速进步。民主政治制度又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才得以确立和巩固。当前的矛盾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其矛盾与弊端在于:民主气氛不浓,“双百方针”贯彻不力;监督机制缺乏,民主集中制屡受破坏;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较突出,官商经济盛行、权威政治泛滥的现象屡见不鲜;党政机构重叠臃肿、部门林立、人浮于事,“吃皇粮”的人越来越多,使财政不堪负担。
二元结构的矛盾。户籍制度造成城乡矛盾、工农矛盾,城镇居民与农民在就业、待遇、社保方面都大不相同,长期以来未给予农民“国民待遇”。城市职工有工资、社保、医保,而农民就无所谓“失业”之称;工人有工会,农民却没有“农民协会”。从土地制度看,城市土地是国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农村是集体所有制,改革以来农民被征土地过多而补偿过少,因而失地农民利益受损,上访、闹事时有发生。
二、我国的社会矛盾的特点
(一)利益相关性凸显。在计划经济时期,分配上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色彩,个人利益的实现主要由集体和国家直接调控,收入差距也不大;加之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和集中精力搞阶级斗争,使得人民内部矛盾多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淡化了物质利益矛盾,或者说,物质利益矛盾处于隐性状态,不普遍、突出。2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已经使人们逐渐接受了差异性、个性化的社会,群众的生活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受市场作用的驱使,经济利益、物质利益成为生产、生活的主要驱动力,人们更重视和追求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实际利益,功利主义价值取向逐渐凸显,从而使经济利益矛盾和物质利益冲突成为引发矛盾纠纷的核心内容。诸如失业、下岗、协保、医保、动/拆迁、物业管理等等,都是由经济利益或物质利益引发的矛盾纠纷,而且相当多的矛盾纠纷的发生都具有其合理性,极易引起社会的同情。
(二)群体性矛盾增多。社会转型期不少利益矛盾都是存在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因此,一旦出现利益矛盾,就不单单是个体性利益矛盾,而是群体性利益矛盾,这种群体性利益矛盾,往往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增多。特别是很多矛盾都是由于政策性因素所引起,比如,企业倒闭破产、职工下岗待岗、拖欠职工工资、打白条、农民负担过重、土地承包、征地拆迁安置、医保改革等,这些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涉及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极易在一些人的组织串联或煽动下,酿成群体性事件。
(三)矛盾对抗性增强。新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使得人民内部的经济差距急剧扩大。这首先引起了矛盾主体强烈的心理失衡,为矛盾对抗程度的加大提供了主观条件。而在客观上,利益差距的扩大确实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境地。当人们在物质利益发生冲突而又得不到妥当处理时,容易向对抗性的方面转化,造成公开的冲突。如上述群体矛盾就极易以停工、罢课、集体上访、也可能因财产纠纷、资产分配、土地使用等问题,爆发激烈的纠纷和暴力冲突。而在一些“天高皇帝远”的偏僻地区,素质极低的官员常常横行霸道,激起民愤,酿成恶性对抗事件。
(四)党群、干群矛盾突出。领导干部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手中所掌握的相当权力,使他们经常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各种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但在现实中太多的党政干部,领导人民群众致富无术,却喜欢弄虚作假、浮夸虚报,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完全脱离人民群众,忽略人民群众利益,漠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更有个别干部完全丧失党性原则、做人准则。在经济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索贿受贿,贪赃舞弊,直接侵犯群众利益;在政治领域卖官鬻爵,钱权交易,执法枉法,肆意践踏人民群众的权利,压制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对有害的思想观念放任不管,推波助澜;在社会领域,生活侈奢靡乱,放纵黄赌毒,甚至与社会黑恶势力沆瀣一气,充当他们的“保护伞”,欺压人民群众,影响极为恶劣。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党群、干群矛盾尖锐、突出。
三、当前矛盾的社会根源
引发社会转型期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可以归纳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心理四个方面:(一)经济根源。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是利益分配的主要手段,利益分配也相对比较平均,所以,各地区、行业、职业、单位、个人之间直接的利益矛盾并不突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社会群体结构发生新的分化组合,呈现出经济关系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态势。再加上利益分配机制还很不健全,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成员在生产要素的占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意味着利益实现方式的多样化、复杂化。这就使得利益主体的实际收入差距突显出来,引发了人民内部富裕者与贫困者、先富者与后富者、合法致富者与非法致富者之间的矛盾。再加上存在人为的分配不公,进一步导致人民之间经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从而触动了“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加剧了这一矛盾。所以说,利益矛盾特别是经济利益矛盾日益显露和凸现出来,成为社会矛盾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最主要根源。我国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大量源于实际利益问题,直接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政治根源。主要表现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部分官员的贪污腐败以及干群关系紧张。既然说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先进的制度,也就应该建设最先进的政治文明。但现实中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不但与先进的政治文明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而且与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的要求也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民主政治制度、政治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党的领导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从面导致诸多消极后果:首先,“权力过分集中”,滥用权力的现象相当普遍,也导致不少位高权重的领导人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腐化堕落行为不能及早发现查处,引起群众不满。其次,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存在,在一些单位和部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干部把“官位”看作谋权生财之道,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大慷国家之慨编织关系网,大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虚报浮夸、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政绩工程,而对普通群众的困难和疾苦漠不关心。
这一切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造成了干群关系的紧张,有的本来属于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也往往转化为与政府之间的矛盾,甚至引发激烈冲突,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政治稳定,而官僚主义的存在以及上下沟通不畅又为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增加了难度,造成了矛盾激化的可能性。
(三)思想文化根源。改革开放既大大促进了人民思想的解放,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又由于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机制的消极影响,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思潮泛起。同时国际战略格局的剧烈变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国家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思想反映,从而使思想领域的是非矛盾日趋增多和复杂化、新型化。
(四)心理根源。利益结构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群体心理的失衡,引发矛盾冲突。改革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每个社会个体都希望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收益,然而由于社会成员在知识素质、地位和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人们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迅速分化。特别是在目前我国许多方面体制还不健全,漏洞很多的情况下,一些人通过投机倒把、权钱交易等各种不正当的途径迅速积聚大量财富甚至“暴富”时,必然也是对“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观的一种挑战,很容易打破人们的心理平衡,激化人民内部的矛盾。
四、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本质的表述
社会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是无处不在的。尖锐复杂的敌我矛盾虽然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存在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广泛的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正确与否,将严重影响社会改革的决策,只有科学揭示这些矛盾,努力消除和化解这些矛盾,才能使我国现代代建设取得更大的发展。
1、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当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也就是要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邓小平同志则在总结社会主义事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虽然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已不是主要矛盾。由于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基、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条真理,是现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矛盾,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一样的,那个国家没这矛盾呢?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政治为经济服务的,任何的社会矛盾都是可以看成了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2、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矛盾,是利益冲突引起的经济矛盾,是“公共产品不足和低效率”。
这显然是较长一段时期以来党政所宣扬的观点。其对策主要是企图以经济手段来解决所有问题,当前体制改革的三大任务是:一.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三.加快建设民主法制体制,并同时说明是改革各部门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认为有待长久解决的一些社会问题,如部分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矛盾,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多种所有经济共同发展的矛盾,在深化分配制度的过程中处理好效益与公正之间的矛盾,将是长期的过程。
3、现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大众阶层与即得利益阶层(权贵官僚买办)的矛盾”,其矛盾焦点集中在政治层面上的“专政政治与民主政治的矛盾”中,专政政治的实施激发出民主政治的需求,两者激烈的冲突形成了严重的矛盾,这就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社会中其它矛盾都是次要的、从属的矛盾,这些矛盾是由于这个主要矛盾的存在,衍生出来的种种新矛盾以及同时使一般存在的矛盾扩大和恶化。
2008台湾大选后,有人说“八年前全世界看到台湾把一个人渣选上台,今天我们看到台湾人民用宪政民主制度把这个腐败的人渣赶下台。这证明民主宪政制度,能够为真正的民意提供制约最高行政权力的条件和形式。”在经济改革中,如果让人民大众来民主参与,绝不会把全民所有变成党所有、政府所有、权贵官僚所有,就不会产生腐败的庞大的官僚买办阶层,不会形成暴富阶层就没有骤然产生的贫富悬殊矛盾。现实中贫困使付费参保而推行全国性的社保失去了条件,正常地消费来拉动国家的内需也失去了条件,企业改革亦因此不能成功而进退维谷,每个矛盾都在引发一个或多个矛盾,若果推行民主政治,公共品中有形的按大众的意愿来建设,无形的也按大众的意愿去设立,那来公共品匮乏?靠他人、靠代表间接地来提供,其实是不折不扣的施舍和恩赐,这样公共品必然将永远地匮乏。人民大众没有自主的权利是产生主要矛盾的根本原因,只要这个主要矛盾还一天存在,在立法上,必然地产生按人民大众的意志还是按权贵的意志立法的矛盾,在执法上则产生人治和法治的矛盾,行政上又产生服务人民和统治人民的矛盾。现在的社会除了没脑的都知道,既得利益者们死抱着利益不放,旨在拖廷时间,谁都知道在体制内修修补补绝对不能根本上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路向不对,岂是多耗时日可以解决的呢?
第五篇:公共安全论文
校园公共安全之我见
——防校园暴力“范”“防”“堵”“惩”四步法
铜梁区侣俸中学 王治强
摘要: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学校的办得如何其安全稳定工作做得如何是一项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做得好,其它方面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反之,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做得不好,其它方面也不会好到哪儿去。作为中学,特别是初中学生,心理生理都处于健全与不健全之间、成熟与不成熟之间,是最具叛逆、逆反心理最重的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难度最大,尤其是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中学生 ; 防校园暴力 ;方法
学生打架斗殴现象历来是学校安全管理中令人头疼的难题,它真正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也牵动着学生家长的每一根神经。如何有效的防止学生矛盾冲突的升级,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呢?根据我校多年的做法得出了“范”“防”“堵”“惩”四步法的基本方法。下面做一探讨。
一、率先垂“范”,文明执教
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上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教师的言行自觉不自觉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他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成为极其丰富的榜样[2]。的确,文雅有风度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常是有儒雅气质的学生;性格乖戾暴劣的教师,学生也常常偏激消沉。为了防止“暴力教育引导暴力事件”的发生,我校做到了逢会必强调“教师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而从规定上进行引导,从制度上进行约束,从宣讲上促其重视,让教师不“暴力施教”,做到文明执教,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营造了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内“防”到位,有效遏制
所谓内防,即学校内部的教育防范、教育管理。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学校管理亦是如此。外部环境再好,内部管理存在缺陷或问题,是很难保护学校的平安和稳定的。因此,我们把平安校园的创建立足于校内,把校园内防作为学校防范不安全、不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措施和手段,建立起内防防护体系。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国旗下讲话、班团队课、读报课、安全教育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严防校园暴力的教育。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墙报等形式营造严防校园暴力的氛围。通过张贴校园暴力警示图片、学生打架斗殴处理通告让学生明白后果,从而远离校园暴力。并且每期请司法所、派出所的同志来校做法制专题宣讲。他们从法理的角度告诫学生远离校园暴力。
二是经常性地开展学生内部的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落实专人负责及时化解,做到排查不出问题不放手,排查出问题不化解不放手,化解不彻底不放手,今天查出的问题化解不拖到明天。
三是定期不定期进行管制刀具收缴,对查的管制刀具按规则收缴,并找持有者说清原由,对有蓄谋斗殴者从思想上教育引导,从纪律上批评惩戒,让冲突处理在萌芽状态。四是按属地负责的原则,分片分区,确定管理者的管理职责及范围。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寝室由寝室管理员负责,课堂由科任老师负责,空白时段由校园保安、校园110负责。门卫确保外来人员对校园内部的冲击。值周小组对本周的安全稳定全面负责。
三、外“堵”严密,消除干扰
“内防”固然重要,“外堵”不容忽视。所谓外堵即堵住外来因素的干扰,为学校的平安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安全工作不能孤立的靠学校单打独斗,应该整合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力量,全策全力齐抓共管。学校管理再好,得不到家长的配合,社会的支持,会经常像有些老师说的那样:我们做的是五减二等于零的游戏。(五天的学校正面教育被周末两天的社会反面影响抵消了。)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经常与当地政府、安办、派出所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减小学校工作的难度。我们学校附近原有几家网吧,男生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半夜从寝室阳台、楼梯花窗爬下,翻墙去网吧上网。得知情况后,我们多次与网吧老板交涉,老板口头答应不再接纳学生,背地里却照做不断。后来我们请求当地政府和派出所出面,结果这一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校园周边的环境整治更是离不开当地政府及部门的支持。
四、“惩”戒有度,警示及时
有教育家曾说过: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一味的迁就学生的过错只会滋长学生的恶习,让他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分不清对与错、美与丑。前些年,一些学校走极端,片面的理解“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片面地认为教育就是表扬鼓励,就不要批评惩罚。结果在一片表扬声中,学生抽烟酗酒的多了,动脚动手的多了,舞刀弄棒的也多了,砍死砍伤的还是多了。笔者认为对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始终应保持高压态势,任何时候都不能手软。对重大违纪学生特别是打架斗殴者进行处理:通报违纪事实,宣布处理意见,张贴“处理通告”。通俗地说就是“在校内召开‘公判大会’”,对违纪现象及时曝光,违纪人适度惩戒,以此达到惩处斗殴者,震慑欲为者,警示后来者的目的。
当然,教育惩戒要把握好度量关系,处分过轻达不到教育警示的目的,处分过重则会增加学生的思想负担,物极必反,导致学生走极端。适度的惩戒会让学生心悦诚服,并且能助其自觉改掉打架斗殴的习惯。
通过多管齐下教育管理、领导教师的通力合作、当地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我校近年来未因学生斗殴出现过责任事故,还算太平。在创建平安校园的过程中,圆满完成了各项硬软建资料,各项指标均符合创建要求。先后通过了县市级验收,顺利实现了县市级平安校园的创建。如今,正在为平安校园的复查验收做进一步的努力。总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极端困难性和空前复杂性,路漫漫其修远,我们将不断摸索和改进工作方法,保证学校的长治久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李将军列传.史记选译[下].成都.巴蜀书社.1991.1第二次印刷,第522页.[2] [苏]B.A.苏霍姆林斯基.教师们教育观点的一致。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 全一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重印,第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