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XX]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XX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35.35%。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52.7%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59.6%的企业把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市场与营销方面最主要的具体需求;46.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扩大销售区域;36.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产品的推广;28.5%的企业强调控制销售成本。其它需求还包括管好销售渠道(21.9%),改善售后服务等(16.9%)。
第二,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把如何保留优质客户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发现更多的客户。48.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4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满意度;3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管好现有客户资料;3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30.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对产品改进的需求;18.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信用信息。
第三,在生产和研发方面,与大企业更多关心创新等长期发展要素相比,中小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信息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50.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49.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41.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40.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生产效率;15.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与大企业重视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和提高决策水平相比,中小企业列在首位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48.3%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2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财务管理;26.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进销存管理;22.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2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12%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支持领导决策。
(三)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44.2%的企业将接入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16.7%企业有自己的网站,14.0%的企业具有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应用。
(四)电子邮件系统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应用。32.8%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管理层有39.3%使用电子邮箱,相应的比例对于老板是32.4%,对于基层员工是15.6%;26.2%的群体不使用电子邮箱。在使用电子邮箱的人中,57.5%使用免费邮箱。
(五)超过半数的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应用。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普及率普遍低于10%。
(六)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发布为主。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
(七)已经应用erp 的中小企业仅为4.8%。86.2%的企业没有应用erp,另有9%的企业没有明确回答。
(八)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
(九)一半左右中小企业认同信息化的正面作用。55.5%认为能改善财务管理,53.0%认为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51.2%认为能改善人力资源管理,50.9%认为能够更好地管理经销渠道,50.5%认为能加强客户管理和防止客户流失,49.2%认为能全面提升竞争能力。
(十)四成多的中小企业愿意开展信息化。45.1%愿意投资于营销市场信息化,43.9%愿意投资于财务信息化,40.8%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源信息化。
(十一)影响中小企业行动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回报。虽然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但有出于对回报的担心,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的限制,多数企业在信息化上行动谨慎,投资力度普遍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企业通过贷款投资信息化的意愿较低。二是在政府提供优惠贷款服务的前提下,企业愿意投入的自有资金仍然较少。
(十二)中小企业更加相信专家和政府。在决定是否开展信息化和选型决策时,中小企业更加相信专家和政府的意见,并且比较接受典型示范的方式。
(十三)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服务表示不满意。一半以上已开展信息化应用的中小企业对信息服务不满意,未应用者满意度更低。
(十四)下一步中小企业拟建和完善的信息化应用呈多元化。在报税、建设企业内部网、接入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会计电算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呼叫中心/销售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信息化培训等31个方面都有需求。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与服务体系的主要情况
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与服务网络建设及发展环境改善也有密切关联。通过调查发现以下情况:
(一)企业无力单独把握信息化是信息化的主要障碍。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虽然出在企业自身,但解决问题需要政府支持和社会推动。
(二)信息化效果不明显是排在第一位的建设和应用问题。调查显示,20.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效果不明显。19.3%的企业反映是资金不足。此外,还有缺乏信息化规划、业务与信息技术结合不紧密等,反映出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滞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在服务体系建设中加以解决。
(三)龙头企业和社会服务平台是主要带动力量。34.7%的企业开展信息化主要采用挂靠本行业龙头企业信息平台的方式,29.6%的企业依靠社会服务平台。
(四)中小企业关注asp服务的实用性。中小企业在asp应用方面首要关注简单应用。主要担心asp的费用太高,以及实际使用价值不高。
(五)价格与适用性是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主要问题。42.6%的企业认为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过于昂贵;33.2%的企业认为当前的产品和服务不适合企业需求。
(六)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五个主要矛盾。一是中小企业直接、有效的信息化需求与信息化服务产品供给单
一、错位的矛盾;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能力和资源匮乏与缺少社会服务平台的矛盾;三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中的信任危机与政府有效引导不足的矛盾;四是中小企业分散孤立的信息化模式与社会化生产和产业链信息化要求的矛盾;五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期望与当前信息化效果不佳的矛盾。
(七)政府应当在营造环境上下功夫。对发展环境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政策环境方面,包括财税政策、网络安全、技术政策、人才政策等。认为支撑环境(企业提供服务构成的发展环境,如支付、物流、信用、网络等商业环境)显著不足的比例,明显低于认为政策性环境显著不足的比例。说明政府应当继续加大营造发展环境的力度。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主要以投资回报为导向,具体信息化需求以市场开拓为主;服务商则长于技术引导,希望通过服务获得更多利益;政府希望大规模普及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创新的能力。这反映出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社会和政府互动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指导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社会服务力量广泛参与,政府营造发展环境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
(二)以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开创中小企业信息化新局面。
1、高度认识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从调查情况看,中小企业信息化既缺乏资金,而且有资金也不愿投入,关键是自建信息化的投资回报不符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小生产与大社会的矛盾,需要通过社会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集群协调费用,均摊信息化建设成本。因此,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需要从战略上提高认识,从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
2、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应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应从企业需求入手,以资金、市场、信息、人才和技术五大需求为主线,建立服务商、服务平台、支撑环境相互协调的生态链,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积极性和优势,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源。
3、支持和引导服务商建设规模化服务体系。应当大力推进规模化的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使之形成服务网络。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较多依靠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等实现信息化,应当鼓励这种与中小企业业务联系紧密的服务商规模化发展应用。
还要引导服务商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低价、简单、适用的解决方案,取得中小企业信任,实现双赢。
(三)加强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环境。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特别期望改善政策环境。其中,政策支持、人才培育、规范服务、建立信息库,是中小企业希望政府给予重要支持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情况看,在信息化建设中,一方面企业不愿为自建而投资,即使有政府配套仍不愿投资;另一方面,却有19.3%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49.2%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在资金、税收上予以引导、支持。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希望的是政府将资金投在社会服务上。一些地方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基金,或在现有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分,支持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值得推荐和仿效的。
因此,建议政府资金投入采用“先评估后补贴”的原则,以保障对服务体系的投入真正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
调查中有35.6%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加强培养中小企业信息化适用人才的工作。说明政府当前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是顺应企业需求的,这项工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
(四)重点建设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撑环境,是为服务体系本身提供支撑保障的商业发展环境,从中小企业反映存在不足的支撑环境来看,电子支付(8.2%)、物流配送(10.1%)、电信服务(8.8%)等都是其中重要方面,需要持续改善;但是从调查来看,中小企业反映更为迫切的是改善网络安全环境(24.1%)和信用环境(16.7%)。因此,当前应以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为重点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撑环境。
(五)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宣传普及方式。针对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接受特点,更积极地采用“政府宣传、专家引路、典型示范、分类指导”等形象生动、内容多样的普及教育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广泛的信息化宣传,普及应知应会,让更多中小企业及早入门。
媒体、厂商应更加注重中小企业的需求,在宣传推广工作中,多介绍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实际价值和成功案例,多介绍中小企业比较信任的政府、专家意见,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回报上。
(六)大规模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作。对于开展信息化的障碍因素,26.5%的企业认为是企业缺少懂信息化的人才,排在首位。应当由政府搭台,发动全社会力量,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培训工程,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特别要重视对中小企业决策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七)继续开展制度化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以往调查更多偏重技术问题,而针对中小企业业务需求、信息化需求的调查较少,无法适应需求导向的信息化推进工作要求。政府应当继续支持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并尽快形成制度,科学反映、正确指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还要根据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调查工作。
第二篇: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XX]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XX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35.35%。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52.7%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59.6%的企业把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市场与营销方面最主要的具体需求;46.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扩大销售区域;36.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产品的推广;28.5%的企业强调控制销售成本。其它需求还包括管好销售渠道(21.9%),改善售后服务等(16.9%)。
第二,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把如何保留优质客户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发现更多的客户。48.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4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满意度;3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管好现有客户资料;3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30.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对产品改进的需求;18.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信用信息。
第三,在生产和研发方面,与大企业更多关心创新等长期发展要素相比,中小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信息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50.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49.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41.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40.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生产效率;15.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与大企业重视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和提高决策水平相比,中小企业列在首位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48.3%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2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财务管理;26.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进销存管理;22.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2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12%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支持领导决策。
第三篇: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xx]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xx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35.35%。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52.7%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59.6%的企业把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市场与营销方面最主要的具体需求;46.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扩大销售区域;36.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产品的推广;28.5%的企业强调控制销售成本。其它需求还包括管好销售渠道(21.9%),改善售后服务等(16.9%)。
第二,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把如何保留优质客户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发现更多的客户。48.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4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满意度;3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管好现有客户资料;3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30.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对产品改进的需求;18.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信用信息。
第四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客观的角度分析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于暑假中在海口振东健友商行里担任销售员,对此商行销售的各方面有了充分的了解。通过实地调查法与文案调查法的结合,并将在商行的实践中所得到的数据与全国范围内较为典型的中小型企业作对比,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研究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找出制约因素与有利因素,深入分析原因,并提有建设性的发展方案,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信息化建设 核心 现状 发展
目 录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方案 „„„„„„„„„„„„„„„„„„
1.1调查对象和内容 „„„„„„„„„„„„„„
1.2调查时间和调查地点 „„„„„„„„„„„„ 1.3调查意义 „„„„„„„„„„„„„„„„„ 1.4调查方法 „„„„„„„„„„„„„„„„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内容 „„„„„„„„„„„„„„
2.1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 2.2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 2.3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特点与现状 „„„„„„„
2.4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对措施 „„„„„„„„„„„„„ 2.5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前景 „„„„„„„„„„„ 3 调查结论 „„„„„„„„„„„„„
3.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心无力„„„„„„
3.2中小企业信息化有别于大企业„„„„„„„„„„„„„ 3.3信息化建设与政府紧密相连„„„„„„„„„„ 对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1.1 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文以商行为实践地点,展开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研究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
1.2 调查时间和调查地点
时间:2011年8月5日~8月25日
地点:海口振东健友商行
1.3 调查意义
通过此次实践调查,找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与有利因素,深入分析原因,并提有建设性的发展方案,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1.4 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网络调查、文案调查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内容 2.1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2.1.1 整体核心
企业信息化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一解)“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层面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二解)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要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加紧推进。2.1.2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目标: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
涉及的部门: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等职能部门。
支持层:高级经理层(决策层)、中间管理层(战略层)、基础业务层(战术层)。
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组成: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
2.1.3 企业信息化的外延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 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包含了人才培养、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采购、网络建设、软件选型、应用培训、二次开发等过程。
2.2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由于受到资金限制,从目前企业应用来看,应重点发展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它们是最有潜力的,也是最符合中小企业当前需要的,因为它们能够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当前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2.2.1 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现在的企业购买计算机后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办 公,用其处理各部门的办公业务,实现用户内部信息的网上共享和交流,不仅能 够实现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公文传递,还能够完成公文批阅之类的工作流程。通过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小企业可以轻松建立互联网应用体系,客户端全面支持浏览器,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得到各种信息服务,极大地适应用户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需求。在办公过程中如何实现办公自动化成为企业最先考虑的问题。信息服务企业要与用户企业紧密结合,要面向用户的需求,提高性价比、实用性强的解决方案。2.2.2 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目前,国财务管理信息化事业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阶段。在中小企业推广财务管理系统基本没有风险,因为我们的财务体系比较固定,软件系统已经非常成熟。目前,70%左右的大中型企业,20%左右的中小企业已经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网上催款、网上对帐等需要通过财务信息系统进行,而网上销售等业务交易活动产生的销售单据、采购单据亦是财务管理系统记帐、计算成本的依据。财务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原材料、产成品等的价格、入库、出库、存货等信息。
2.2.3 销售管理系统
新兴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将利用互联网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分销网络,分销网络结构基本都是多级分销形式,其销售形式多种多样:有批发、零售(有订单、无订单)、协议销售、经销、赊销、代销、内销、外销等多种业务销售形式。专门从事渠道分销的中小企业会根据产品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各级独立法人、独立结算的分销体系,在主要业务地区建立办事机构,负责业务联务和货物、钱款的跟踪,其性质类似延伸扩展的直销。针对中小企业销售管理的瓶颈和两类分销网络的特点提出的分销管理解决方案,可以规范企业的销售业务,对不同的销售行为进行不同的结算,对销售业务时时进行监控,为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打好基础。
2.2.4 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初级阶段非常适合强调客户销售和服务的中小企业使用,对强调项目型销售的企业尤其具备优势。它避开了其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规模硬件配置的要求,完全兼顾了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数据与事务数据两方面的要求。它可与大多数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件系统连接,既是对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扩展,又是使企业信息化从事务型向业务型的扩展。
2.3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与现状
2.3.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应根据各个企业特点及实际需要,来规划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让企业能够以最小的投入,理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在全球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而不必花费昂贵的推销费;互联网可以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不间断、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内联网和外联网加快了用户反馈的速度,进而提高了用户的忠诚度;随着信息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公司内外的沟通和协作将得到极大改进,在内部,计算机在生产、销售、财务和库存等管理领域的应用,使企业成本大幅度下降;在外部,中小制造企业和中小流通企业建立起信息联网系统,使其能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减少交易费用;中小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结成暂时的盟友,以取得到它们各自不能单独完成的订单;信息作为商业资产,本身就是重要的可销售商品,公司内部数据在决策时将起重要作用,上网企业将具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广泛地访问有用的商业和技术信息。
信息技术的发展重新组合了大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大大缩小了各企业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距离。中小企业采用信息处理定货业务,缩短了与大企业配套的生产准备时间和定货周期,中小企业只是在必在的时候将必要的零件送到指定的地点,完善了大企业“适时生产”生产管理系统。随着大中小企业间形式完整的信息网络系统,个别中小企业的生产系统完全被纳入大企业。这既能促进专业化分工,又保证了配套体系内部生产过程的协调性和系统性,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
企业的信息系统是开放的,与公共或社会信息服务系统互联,通过外部的战略性信息系统的服务,企业可以做到对国内外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进行定期扫描和跟踪,及时发现新的机遇和潜在风险,快速做出反应;迅速发现和掌握市场的变化,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及时掌握对手的情况,避免重复投资,确定市场定位;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成果从大学和科研机构向市场的转化;通过信息流带动企业物质流和资金;信息系统有助于缩小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距离,加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财富。2.3.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的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已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增长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我国已注册的中小企业有近1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5%。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60%左右,实现利税超过全国的40%左右,他们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规模、资金管理方面的实力比较弱小,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十分落后。
同时,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要购置了设备和功能不错的电脑及辅助设施,只要能上网或在互联网上建个网站,就算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多数企业也仅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邮件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
另外,中小企业运用IT技术实现信息化改造有许多困难。首先是人才问题,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其次,中小企业管理仍未定型,随着企业的高速成长,变动也很大,而应用软件在企业应用的前提是管理程序化,这二者间形成了一对矛盾,不易解决;再次是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太昂贵,中小企业承担不起;还有是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跟不上。2.4 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前景
中小企业信息化已经形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2.4.1 搞好信息化推进是近年来加速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但是,基于多年推进的经验,使我们的信息化推进工作已经有的许多创新。政府的两条主要任务:一是整合社会的信息化服务资源,打造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用得上、用得起和用得好的信息化产品。二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组织贴近企业的服务,解决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路径,让企业”快、好、省”地使用适应自己企业特点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确保推进工作落到实处。
2.4.2应用是推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力。实践证明:只有深度应用,才能开发信息资源的深度价值。因此,由对信息技术的一般性应用走向深度应用,将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新亮点。表现在:1)网络信息技术将由在制造业的设计制图中应用,走向制造业全过程渗透应用;2)网络信息技术将由在考勤,劳资、财务等局部层面应用走向全面管理流程应用;3)网络信息技术将由形象性应用开始向价值型应用转化。开始注重开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效果和价值。其生产、仓储、销售、财务等企业日常运转的每一个环节,都通过专用软件的深度应用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2.4.3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践,印证了“整合和服务是企业创收摇钱树”这个观点的正确。特别是,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再加上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和贷款利率自去年以来的连续上调,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必将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整合已经成为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中集聚资源,获取最大利润空间的有效手段。
2.4.4经过多年信息化的实践,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市场的主体意识。以及有关方面的市场监管都有了极大的加强和提升。在建立整个信息系统的过程,企业是中心,技术始终围绕着业务需求转,企业信息化建设前景空旷。
2.5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对措施
2.5.1 领导需有方
企业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要有正确和清醒的认识,应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高效益、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是企业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企业的一个摆设,是一把手工程。企业应安排最高领导层中一名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领导来专门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国外将这一职位称为企业信息主管,即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下设企业信息化委员会,成员由企业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兼任。
2.5.2 改革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要改革旧的企业管理模式,我国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大都是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而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企业应引入精简化和扁平化的网络型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管理层次和中心环节,使得从底层到高层的信息传递时间缩短,企业领导层的工作效率提高,而且便于企业精简机构,进而减少管理费用;可以有效地消除企业内部信息冗余和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各个部门所出现的问题都可被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和及时解决,因此可以尽量避免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可能出现的漏洞,大大地加强了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2.5.3 培养专业队伍
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要有一支稳定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业务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企业要持续加强对队伍的培训,不仅要培训专业知识,而且要培训他们的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
2.5.4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要整体规划、分步或分阶段实施。切不可盲目求大求全求新,从而导致虎头蛇尾,最后草草了事;也不能有“一次投入,终生受益”的思想,要分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阶段、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扩充、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其具体目标。而无论总体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主要从效益和效果来确定和评价。要站在发展的高度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可适当超前,但要适度,要注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适当取舍,循序渐进。调查结论
3.1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心无力
根据调查结果,中小企业无力单独把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的主要障碍。在各类信息化建设需求中,中小企业首先关注的是市场与营销,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上,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无形效益、战略和管控等问题的大企业。
3.2 中小企业信息化有别于大企业
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增强销售能力。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关注如何留住优质客户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通过信息化应用发现更多新客户。
在生产和研发方面:与大企业更多关心创新等长期发展要素相比,中小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最需要通过信息化解决的问题。在企业管理方面:与大企业重视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和提高决策水平相比,中小企业列在首位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
3.3信息化建设与政府紧密相连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些问题虽然表现在企业自身,但是解决问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推动。必须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和社会服务体系才能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首先,政府要提高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意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环境和信任环境;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资金和融资政策支持;对于政府的投入应当采用“先评估后补贴”的原则,以保证服务体系真正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并取得实际效果。应当政府搭台,发动全社会力量,大规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开展多种形式、层次、对象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重点提高企业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
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应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要支持和引导服务商建设规模化服务体系。调查显示,与业务结合比较紧密的龙头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平台,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主要带动力量。对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4.1增强企业的信息化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4.2理顺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实现管理的井井有条; 4.3 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
4.4 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4.5 缩短企业信息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并可及时的获取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
4.6 充分利用企业信息设备,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的利用;
4.7 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4.8 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此外,中小型企业应该利用好政府的政策,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促进企业信息化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燕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出路》.太原理工大学 [2] 李怡文、刘杰《中小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3] 季金奎.《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信产部信息推进司司长
第五篇:聊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山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应用
为客观地了解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有效总结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找出带有普遍性、关键性的问题,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提供发展新思路,故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范围为聊城市,故以下仅为聊城市情况。经过对山东风祥集团、祥光铜厂、山东齐鲁电缆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调查,我市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中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仍存在不少弊端。这次调查就是适应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活动,充分体现了普及性、实用性、公益性的特点。虽然调查时间短,但内容充实,问卷适用、质量高、内容丰富,获得了大量信息化知识,增强了信息化意识,对于加快信息化进程,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质的提高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发展情况
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宽带互联网规模继续扩大,综合通信能力增强。截至目前,全市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29100公里,网络覆盖了全市所有城乡及85%以上行政村,近60%的行政村接通了光缆。全市固定电话(含小灵通)总用户78万;移动电话总用户318万,城乡有线电视用户46万户,入户率45%;全市互联网出口总带宽47.5G,互联网注册用户达34万户;全市卫星地球站、微波站、广播电视台、短波和超短波电台、蜂窝基站、无线接入基站等近4500个。
②、电子政务建设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政府信息化建设共投资约22997万元(其中,国家下拨资金538万元,省下拨资金1128万元,市财政直接投资6123万元,部门自筹及其他资金15208万元),重点建设了“金盾”、“金土”、“金税”、“金智”、“金审”、“金财”等13个行业的“金字”工程,电子政务网络交换平台系统、“中国聊城”政府门户网站、财税增收信息化工程、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及视频会议系统等电子政务工程,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覆盖全市,承载十多项业务应用,年节约资金500多万元;财税增收信息化工程建成三年共增收1.5亿元;政府门户网站“喉舌”、“窗口”、“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连续四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政府网站”。全市电子政务已从普及应用进入了资源整合、业务协同阶段。
③、工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投资增幅明显,信息技术已渗透应用于企业的研发、管理、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可持续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据2009年的统计数字显示,规模上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占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91%,同比增长97.6%。企业中大学生及科技人员人数分别占到企业总人数的8.32%和
10.91%,同比增长46.4%和191.3%,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普及率56.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企业资源规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等现代信息手段在重点企业中不断普及应用并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信息化样板企业,为各行业的信息化改造发挥引领作用。全市规模上企业56.2%实现了联网管理,65.6%建有企业网站,企业网上采购与企业网上销售占总销售量的比重分别为7.52%和3.35%。部分企业正在实现由企业信息化的分散管理向集中改造阶段转变。
④、农业、服务业信息化成效明显。完成了“村村通宽带”和“光缆进村工程”建设,建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和农信通服务信息平台;引导通信运营商服务三农初现成效,农村互联网用户保持130%的增长速度,“3G农信通”等服务普遍展开,推动了全市农业发展产、供、销一体化的进程;信息化下乡活动全面开展,有效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普及应用程度。服务业信息化后发优势凸显,初步实现全市铁路、公路、仓储、邮政物流等交通信息资源和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文化、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酒店管理等行业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深入。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市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 ①、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比较普遍。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且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信息资源的实际开发和综合利用明显滞后,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同时,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信息孤岛现象较为突出。
②、全社会信息化推进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存在条强块弱的矛盾,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大。大型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但带动效用未凸显,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展较缓慢,普遍存在信息化意识薄弱、投资少或不合理、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等问题。城乡信息化意识和应用差距较大,政府推进全社会信息化的力度有待加强。
③、信息产业集聚度偏低,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强。信息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不高,电子信息制造业缺少上下游衔接配套的产业链和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软件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对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渗透作用尚不够大。
④、信息化政策及规范建设滞后,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尚未形成相关的标准体系,与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政策环境还不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比较薄弱,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不高,重要数据安全备份未得到重视,应急处理能力不强,信息安全法规落实和标准规范建设有待完善。
(三)实习体验与心得
信息化正在引发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十七大把“信息化”列为“五化”特征之一,明确将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大力推进。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竞争格局新变化,国家在扩大消费拉动和投资拉动方面都有明确政策出台,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给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当前,我市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已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提升的新时期。“十二五”时期将成为我市发挥“后发优势”,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给我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一是由工业阶段向信息化阶段的迈进,新型产业结构的构建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同时建设服务型政府也要求加大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整合和系统协同工作力度。二是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桥头堡”区位优势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市依靠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国内大型的、功能齐全的交通物流业基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三是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推动。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生态型强市名城建设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是推动我市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形成新型化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同发展新格局的核心驱动力。因此,“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抢抓机遇,科学谋划,积极应对,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争取先机,赢得主动,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提案改进与建议
①推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整合,提升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②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升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③加强数字农业建设,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
④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服务信息化水平
⑤着力推动社会事业信息化,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服务业信息化水平深化社会领域信息化,大力推进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形成社会安定、全民受益的和谐发展新格局。
⑥跨越式发展信息产业,提升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⑦着重抓好以下二十项重点工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等工程。
做好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是实施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落实省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我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市场繁荣、财政增收、扩大就业的主力军。但是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落后,削弱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积极引导和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规范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水平,不仅是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迫切要求,也是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