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应如何应对招投标

时间:2019-05-12 14:0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应商应如何应对招投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供应商应如何应对招投标》。

第一篇:供应商应如何应对招投标

供应商应如何应对招投标?

日期:2009-11-06来源:eNet硅谷动力作者:

标签:招标 投标 招标 投标 方法

万联聚焦物流招标资料大汇编

物流招标一般是指大型的生产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储运配送过程中得到更优质的服务,在一定范围内面向物流企业招商的一种手段。物流招标也可称之为物流外包,即制造企业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 详细 »

摘要: 供应商是政府采购工作供货执行者以及售后服务的承担者,其供货与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采购工作的成败,因此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供应商是政府采购工作供货执行者以及售后服务的承担者,其供货与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采购工作的成败,因此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供应商是政府采购工作供货执行者以及售后服务的承担者,其供货与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采购工作的成败,因此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由相关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实际工作基础上,综合分析供应商在投标、履约、售后服务诸方面的表现,及时制定针对供应商不良行为的预警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与处罚力度,对他们的管理不能疲软或流于形式;同时要注重管理与教育相结合,掌握好一个度,要充分考虑供应商的弱势地位以及其对采购成效的影响面,分清主次,理清责任。本文将对供应商的某些现实不良表现,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与对策,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完善供应商市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使政府采购工作能够健康有序运转。

一、供应商市场现状分析

供应商群体虽然在层次、规模、级别上有所区别,但作为政府采购工作重要当事人之一,他们的身份与任务是固定的,赢利的宗旨是相同的,面对的是相同采购需求群体,共同经历了采购工作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对供应商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供应商所处的环境、知晓他们的想法以及行事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

一是弱势地位。从总体上说,供应商处在弱势地位,其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展现。首先未能取得公平参与权。采购人提出的品牌需求明显排斥了某些供应商的平等参与权,目前全面取消定品牌报价有许多现实难度,操作性不强。另外还有采购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供应尚不能平等地获得采购信息。其次制度不完善,削弱了供应商的投标积极性。如采购人付款不及时,手续繁杂或者人为制造障碍,凭个人好恶行事。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审核不严,有些采购项目资金未到位就下计划采购,严重损害了供应商利益,供应商的地位决定了其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还有采购人中标不要货,或者强行索要某些优惠,绿化工程等项目验货时故意抬高验收门槛,让中标人屈从其意志。第三,采管部门对供应商处罚手段多。供应商投标权是最重要的,采管部门可以采取很多措施减少甚至取消其投标权利,供应商心存顾忌,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权利,甚至变相贿赂讨好采管部门人员,以取得其对自己的照顾与回报。

二是供应商内部竞争激烈。《政府采购法》要求采购物品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采购人

对于价格的要求过于苛刻,有时甚至不顾质量、售后服务,刻意追求所谓的“价廉物美”。其实最低价中标有利有弊,有些标绝对不能以最低价中标,特别是不同品牌之间竞争,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有好的性价比。供应商也受传统观念影响,投标时拼命压低价格以求中标。IT行业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定品牌项目细分成小包甚至单项取最低价,供应商出于种种考虑,有时以低于成本价报价以取得销售量上突破,完成对总公司销量上的承诺。恶性竞争如果长期运行下去,势必影响政府采购秩序,提高售后服务成本,增加提供劣质产品的潜在风险,影响采购人的正当利益。

三是政府采购以外的业务量增长较快。既然政府采购规范了采购行为,触发了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降低了利润空间,供应商投标积极性不高也在所难免。为次,一些不经政府采购的特殊部门当然成了供应商追逐的对象,他们利用种种关系,释放他们被压抑的趋利动机,在诸如开发区学院等当地政府特批的不需集中采购的部门驰聘,钻法律的空子,与规范采购唱反调。另外个人消费市场也很活跃,也许在采购中心中几万元的标所取得的利润,还不如买给个人几台电脑或者别的设备挣钱挣得多,因此供应商广泛开辟“第二战场”,充分讨价还价,赚取他们该得的利润。

二、供应商在政府采购中的表现

采购实践中,大部分供应商能够重信守法,全力履行好自己的服务承诺,方便用户,自觉接受管理与监督,采购人也相当满意。然而不容否认的是,有少部分供应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出现了种种不良行为,如不加以约束与规范,将会影响政府采购事业,削弱采购根基,因此,有必要对供应商的劣迹表现高度重视,分析得失,强加管理。

(一)合同签订后不执行。有些采购项目合同签订以后,供应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拒不执行,直接导致招标失败。仔细分析前后过程,责任一般不在供应商而是采购人的苛刻要求所致。例如完工时间上不尊重客观规律,相应后期服务不到位,供应商难以开展工作,人际关系未理顺,供应商担心完成工程后付款不到位,或者对他们提出种种限制手段,供应商心存顾虑;有些供应商拒绝参加某单位的招标活动主要是考虑到该单位有付款不及时以及人为障碍等“前科”。在合同签订时,往往是采购人事先签好所有有利于自己的条款,包括完工时间和付款方式,服务承诺,然后邮寄给中标人,中标人只有被动签字盖章的权利,一旦工作失误,签订协议后,想更改是难上加难,采购人的机械操作是导致合同执行失败的主要原因。供应商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其不可能无缘无故撕毁合同,当然既然签订合同就应该执行,供应商也难逃其咎,采购中心对此必须做出相应的处罚意见。

(二)报错价。这种情况大多在询价采购中发生。由于询价采购品牌配置固定,一般以最低价确定中标单位,一旦中标后,供应商核实价格后发现报错了价格。他们提出的理由也花样繁多,例如电话向总代理商询价时,由于方言因素导致型号报错;总代理商不负责任乱报价;供应商看错配置,少报、漏报;利益驱使不想履约,故意申明报价错误,以图放弃中标。如果对供应商管理乏术,一再宽容迁就,势必会引起更大的混乱与随意,冲击政府采购秩序与严肃性。供应商投标报价的不规范是导致报错价的主要原因,口头询价没有法律效应,不少供应商也吸取了教训,采用传真询价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三)投标时的恶性竞争。追求价廉物美是采购人共同的心声,也是其不断给采购中心制造压力的借口和手段。询价采购最纸价中标原则导致了供应商之间恶性竞争,专业公司竞争不

过小门市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一套监控设备询价采购,正常价应该是3万元左右,专业经销供应商结合技术与价格因素,最大限度降低利润后报价为2.8万元,而小电脑公司一上来就报价

2.19万,也许这个价格最接近采购人的预算2.2万标准;不公平竞争也许与腐败相伴而生。有些供应商为图销售量上的突破,不惜每销售一台设备亏本几十甚至几百元,严重冲击了采购秩序。

(四)供应商地位不对称。电脑、空调、汽车等行业存在着信息先“登陆”现象,即供应商一旦知晓了招标信息,谁在第一时间与总经销商联系,此供应商就可以得到针对招标品牌的价格优惠,从而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加上有些供应商企业规模大,人缘关系好,能从总经销商处获得相当多的优先权和实惠,总经销商也愿意与当地有规模,有技术优势的供应商合作,拓宽自己的营销空间,规模小的供应商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甚至惨遭淘汰而出局。

(五)履约时存在欺诈行为。供应商抓住采购人多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所谓的“公家”的特点,利用验收人员不懂技术、责任心不高、采购中心基本不参与小项目验收监督等因素,采取以次冲好、变更内部设备、私改中标品牌与配置等等形式,肆意破坏政府采购工作,欺骗采购人,甚至与采购人相互串通,变更中标内容;协议、定点供应商还与采购人作幕后交易,损害国家利益,中饱私囊。有些空调供应商由于取货渠道不畅,提供的货品没有条形码或者故意撕毁条形码,致使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有时中标以后以没有该品牌空调为由,改变配置,采购人考虑现实需求(如天热)、采购时间长等因素,只能默认,负责任的采购人最多能做到电话通知采购中心,建议采购中心给此供应商作不良记录,最终变相纵容了其私自行为。

(六)参与政府采购积极性不高。某些项目由于预算金额不高,邀请供应商参与投标时,他们往往不愿意参加,致使招标工作很难进行;有时只有两家或一家参与投标,采购中心为了完成采购任务只能采取比价或谈判了。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无利可图,加上目前采购单位预算编制不到位,应急采购、零星采购、分散采购时有发生,形成不了规模效应,供应商投标积极性普遍不高。

(七)私改投标资质。采购人对某个招标项目提出资质要求,是保证采购项目的质量和可靠性必然选择,资质的准入是十分必要的。采购中心应该在供应商报名时严把资质审核关,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然而有些采购中心对此把关不严,甚至只看复印件,那些不具备资质的供应商为了能够参与投标,不惜弄虚作假,变更注册资金、资质等级时有发生,一旦中标,将给项目最终完成留下很大隐患。另外有些有资质的企业通过私人关系乱借资质材料给供应商,提供所谓的委托书,让其参与投标;更有甚者这些所谓的被委托的供应商还与采购人相互串通,骗取中标,中标后由采购人组织人员完成委托集中采购机构采购的项目,供应商参与投标仅是“幌子”,工程完工后由采购人组织验收,明显存在诸多隐患,假如采购人私心膨胀,后果难以设想,政府采购在此已经严重变味,值得警惕。

(八)与采管部门私下交易,供应商掌握信息不对称。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处担负着采购计划的审批、下达以及采购过程的监管等繁重任务,具体项目的采购预算先通过采购处,此环节一旦泄密,就会导致知晓内情的供应商处于有利地位;另外后期监管工作假如以言代法,标准不一,力度不够,方式不妥,与供应商私下交易,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采购中心在采购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保密成分,为此供应商会利用一切机会,“钻进”采购中心内部,与一些腐败分子相互勾结,以取得别人得不到的信息。例如采购预算、评分办法细则、投标人数量及名称等,这些相关信息的泄密者还不太容易暴露,更增加了采购工作的危害性,采购中心只能把这

些应该保密的岗位分开,令其相互监督。

(九)无理取闹。这种情况发生在个别供应商身上,而且性质比较恶劣,当然他们有肆无恐、态度嚣张的背后是有深层次原因的。评委评标结果公布后,供应商一旦未中标或者被废标,他们就会提出种种理由,责问评委和采购中心为什么不让他们中标,强调他们是政府招商引资来的重点项目,必须受到政策上的保护,某某政府领导都很关心我们,你们怎么不讲诚信?这种环境别人还会来投资吗?然后向中心分管领导反映,又向采购处分管领导“申冤”,又向纪委反映等等。我们认为有问题可以通过正常途径反映,不必大吵大叫,无理取闹只能显示供应商素质的低下,与事无补;供应商资质不全,未实质性响应标书,评委据此判作废标是根据法律与标书规定进行的,供应商借招商引资的权重、借领导的地位来压制采购机构,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是行不通的。我们认为对这类供应商不能纵容姑息,采购部门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影响政府采购正常秩序。

三、相应管理措施与对策

针对供应商的种种不良表现必须加大管理力度,采购部门以及采购人和社会力量应通力协作,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让供应商在合法有序健康的氛围中发展壮大。

推行廉政准入制。所有进入本地政府采购市场的供应商必须到纪委相关部门签订廉政承诺,由纪委颁发廉政准入通知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政府采购市场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问题,防止供应商以不正当手段向采购人和采购部门行贿,从制度上规范供应商的行为,让其警钟长鸣,也给纪委查案提供惩罚依据。要规定具体的行贿数额及相应的处罚措施,使这项制度具有可操作性。采购代理机构必须接到纪委核发“廉政准入通知书”后方可接纳供应商参与具体的投标事宜,建立相应廉政准入档案,未办理者不得进入投标市场。总体上说这项制度能够有效地控制供应商的不法行为,提升政府采购的公平性。然而供应商的这种“承诺”对自身究竟能有多大的约束力,是否有流于形式的倾向,也是值得深思的。我们认为关键还是要从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入手,层层把关,处处监督,加大查处力度,提供举报投诉的畅道渠道,提升全方位监督的威慑力,应该说比一纸承诺“实惠”得多。

黑名单制。采购机构对供应商的日常行为及其表现最为熟悉,对有严重劣迹行为的供应商可以取消其投标资格,列入黑名单行列。当然黑名单制是一种极其严厉的处罚手段,一定要掌握一个度,需采购人、采购中心和监管部门共同审核,防止人为因素的存在。对于提供劣质产品者、不履正常合同者、私自变换型号配置性质严重者、有充足证据显示其营私舞弊者、涂改证件骗取中标者等,应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也要设立预警机制,给予供应商改过重新的机会。

考核积分制。这种方式比较温和,对照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应法则,把对供应商定期不定期的考核积分情况向社会公布,此项工作采购部门要有专人负责,考核指标至少应包括质量、价格、支持合格与服务功能、投诉反映灵敏性、相互沟通程度、合作态度、售后服务质量、廉洁自律、诚信等级情况等等。对于报错价、投标未盖公章、超出履约时间、售后服务差、资质不全、不履约、提供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要分等级逐项扣分,一旦达到处罚预警线即给予必要的惩处。监管部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惩处一批并以文件形式向社会公布,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采购网站等平台向外公布。当然考核积分制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教育为主,让不法供应商认识错误以图改正,引导其向“善”,保护供应商的投标积极性,给予他们一个公平的竞争舞台。

加强验收工作。政府采购法规定:采购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应当组织对供应商履约情况的验收。大型或者复杂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参与验收工作。目前大部分验收工作由采购人进行,由于采购单位经办人对采购物品技术性能不太熟悉,验收工作缺乏有效监督,中标人与采购人之间私下交易情况较为普遍,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应该成立一个专门验收中介机构,专门负责验收工作,也可以由采购中心成立一个专门的验收部门,对采购人合同执行情况随时实施监督。

组织学习,多作信息交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供应商集中学习政府采购的有关法律法规,让供应商了解政府采购的程序、方式、步骤以及供应商的权利和义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是印发《政府采购法》以及省市政府出台的政府采购方面的法律法规小册子;二是采购办组织专家对供应商进行采购法规与投标技巧的专项培训;三是通过座谈,面对面地加强信息交流,通过政府采购网站建立起互动平台,采购部门通过此宣传阵地,规范供应商日常行为,供应商也可以对政府采购献言献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采购中心验资与评委验资。供应商的资质能较为全面反映其技术等级水平,采购人对供应商投标的资质要求一向比较重视,受采购人委托的集中采购机构对每个招标项目必须有专人验资,验资情况要书面反映出来,作为其进入采购市场与否的直接依据,具体办事人员一定要极具责任心,认真对照标书要求,初验把关要细,防止假冒资质者介入,验收合格后方可发放标书。开标现场供应商也要提供资质原件以便评委审核把关,因为评委都是招标项目方面的专家,他们有识别资质真伪以及资质等级高低的能力,这样通过两方面的把关,让假冒资质者无立足之地,维护采购市场的纯洁性。

分类与信息化管理。采购中心面对着本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繁重的采购任务,必须要有充足的供应商资源。随着供应商库成员的不断扩大,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加,目前,供应商信息化管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供应商登记的所有信息要随时输入电脑,假如资金和人力许可的话,可以开发一套软件,自动生成相关数据,便于查验;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人工分类,把每一个供应商的经营类别严格详尽地分列出来,便于中心掌握第一手资料,给所有供应商一个平等的参与机会,无形中也增加了供应商库的容量。供应商库的建立是提高政府采购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供应商管理尤为迫切。供应商库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不断地对供应商的诚信等级、廉政水平、服务态度、供货质量、完成时限、资质水平、企业规模、财务状况等进行考核,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不断吸纳新鲜血液,剔除不合格者,保持供应商群体的朝气与活力。

第二篇:邮政应如何应对

邮政应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

王化隆

中国加入WTO以后,属于服务贸易范畴的邮政,也将面临着国内邮政市场的对

外开放,外国邮政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邮

政和跨国速递公司将进入中国邮政市

场,中国也可以进入其它国家的邮政市

场。这对中国邮政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对这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怎样认识它,怎样适应和应对它,则是要从头做起的新课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准备.才能从容应对,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中美、中欧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双边协议的签订,中国加入WTO已是指日可待,分析家认为年内即可解决。按照WTO两个主要法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和《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要求,WTO各成员国要按照贸易自由的原则,成员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壁垒,无条件给予最惠国待遇,承诺“市场准入”并给子“国民待遇”。

一、充分认识加入WTO的意义,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WTO,热情欢迎WTO

中国邮政历来是“官办”企业,主要业务实行垄断经营或邮政专营。加上几十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缺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经验,也没有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机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邮政部门参与了一定的市场竞争,但往往是无备而行,更多的是仓促上阵。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更谈不上参与竞争了。因此,面对“入世”,邮政人产生了不同的心态:有的对于什么是WTO,加入WTO将对我国产生何种影响,茫然一片,知之甚少;是福是祸,浑然不觉,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对加入WTO深怀忧虑,感到中国邮政力量薄弱,技术落后,管理落后,机制不活,效率不高,敌不过发达国家强大的竞争对手,感到前景暗淡。有的认为“入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主动调整自己,改革自己,发展自己,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就能逐渐适应新的形势,并在新的环境中使自己发展壮大。

对于中国“入世”,包括开放邮政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什么积极的意义?这是正确认识、把握和对待WTO的基本前提,必须加以明确。

1.加入WTO,对我国必将带来巨大的利益

当今世界正在走向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这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这种形势带来了世界经济的突飞猛进和科学技术的跳跃式发展。我们国家想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加入WTO,履行其义务,享受其权利。可以在对外贸易中获得稳定的多边的优惠待遇,减少贸易争端,改善外贸环境;可以通过参与世界市场竞争,引进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先进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经验,包括先进的经营方式;可以寻求更多的商机,增加产品、服务、劳务的出口,扩大产品和服务的世界市场:可以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跟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步伐和潮流。十几年来,我国政府之所以锲而不舍地进行艰苦的先是“复关”后是“入世”的谈判,其目的就是要进入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市场,谋求国家民族的强盛繁荣和兴旺发达。

2.我国加入WTO,将为邮政的发展繁荣带来良好的机遇

加入WTO,与国际经济接轨,必将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国民经济和社会消费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信息流、物资流和资金流都将有巨大的增长。这就为邮政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邮政必将彻底改革管理体制,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激活经营机制,涉足众多的领域,向企业化、商业化、多元化进军,网络和业务都将迅速增长。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将大大改善,为中国邮政融入世界市场提供种种便利,商业机会将大大增加。邮政的网络、设备、人力、信誉等资源,将通过广阔的市场优化配置和互补共用。必将使邮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速完成向现代化的过渡。

3.邮政市场的开放将要在宏观调控下进行

加入WTO以后,把市场经济完善.竞争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和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比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同时推向一体化的世界市场,发展中国家邮政当然要受到一定的冲击,中国也不会例外。但是这种冲击决不会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只要市场一开放,外资外商将一拥而进,民族企业将难以招架,就要七零八落,导致大批破产和倒台。因为,按照WTO的原则,各参与国是要双赢和互利的,其宗旨并不是破坏国家的经济。不然,WTO的组织就无法维持,更难以发展。WTO允许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本国的实际情况保持市场开放程度的不对等,并将得到诸如关税保护、普惠制、过渡期等较为发达国家更多的优惠待遇。同时,我国邮政市场的开放及开放的程度要受国家的宏观调控,有计划有步骤有次序地进行。我国邮政主管部门在开放邮政市场的谈判中,必将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邮政是社会基础设施和事关国计民生的性质,以及邮政发展还相对落后的现状,运用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的原则,在开放邮政市场问题上坚持慎重的态度:将以开放市场的时间作为控制自由化的手段;并根据业务性质和影响确定市场开放的顺序;对外资控股将做必要的限制;在承诺开放市场时要以对普遍服务问题做出妥善安排为前提。当然这种过渡期的时间不会是无限的,市场开放的不对等也不会是永久性的。但是,只要我们在这个过渡期内(比如几年)认真进行调整,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积极作为,精心准备,就会逐步适应环境,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邮政所受到的冲击是不会太大的。对这一点我们应当有充分的信心。

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邮政将会越来越强大

市场竞争是不讲情面的。它是能力的较量,是技术、管理、经营、服务的较量。邮政市场开放后,面对发达国家的邮政和跨国快递公司,中国邮政会处于暂时的劣势,市场份额会缩小,有救益的业务被蚕食。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现代中国邮政具有百年的历史。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建设,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传递网络和连接全国主要城市的计算机网络,有上千亿元的固定资产,10多万个营业局所和投递局所,五、六十万邮政职工,3万多辆邮运汽车„„,同时又有为全社会所公认的无形资产和品牌效应。“入世”以后,在新的体制和框架下,这些生产要素将得到合理组织、优化整合,充分发挥其应有效能。同时,“入世”和开放市场之后,强敌在旁,矛盾复杂,竞争激烈,压力倍增,邮政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经受前所未有的现代市场竞争的“洗礼”,经更大的风雨,见更大的世面,受到严酷的锻炼和考验。邮政被全面推向市场以后,它要求生存、求发展,就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照WTO的“游戏规则”办事,从而扫除长时期来由于“官办官营”、行政保护、垄断经营而形成的惰性,产生一种自我调整、自我改革、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奋力拼搏,不断前进,战胜困难。经过一段痛苦的磨练之后,中国邮政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健康的身形,成为国内市场上有优势的竞争者,并能打入别国邮政市场的大门,进入广阔的世界市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邮政的发展都将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一体化经济之后,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的升华,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管理的科学化,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都将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跟上形势的发展,充分认识深刻领会加入WTO、开放市场的重大意义,改变对WTO漠然视之或掉以轻心的状态,消除害怕市场开放受

到冲击的消极心理和不必要的疑虑,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WTO,热情欢迎WTO,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顺应时代潮流,使中国邮政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二、正确分析邮政现状,做好应对“入世”挑战的准备

当我们正确认识“入世”和开放市场的重大意义,看到良好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十分严峻。中国邮政的现状与开放邮政市场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一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处在行政保护之下的邮政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的主体,不能适应多元主体竞争的局面,难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条件,并逐渐成为发展邮政生产力的阻力。二是邮政组织结构呈纵向一体化的形式。这种结构重视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缺乏有效的经济契约关系,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制于行政管理,难以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这种纵向一体的组织结构,几乎“包容”企业的全部活动,多项业务混合经营作业,难以满足不同业务的特殊要求,难以核算各专业的成本,无法实行专业化经营;这种组织结构还限制了整个企业的创新精神和蓬勃活力,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三是邮政的运递网络还相对薄弱。除了能力明显不足,技术水平、运行效率不高之外:还在于运递网、金融网、计算机网“三网分离”,形不成强大的物流配送的优势,缺乏与国内外竞争对手进行竞争的能力和机制。四是人才匮乏,人员素质偏低。邮政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且长期处于垄断经营,对员工的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要求不是很高,对人员进出把关不严。在邮电合营的体制下,人员统一调配,素质较高的职工较多地被安排在技术要求较高的电信工作岗位;而邮电分营时则受邮、电企业效益不均衡的影响,又有一批高素质职工流向电信部门,因此造成邮政企业适应现代技术、现代管理,以及经营、营销要求的人才严重缺乏和断档。邮政的这种现状,很难参与国内的市场竞争,更难以参加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有针对性解决当前邮政企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轻装前进,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入世”之后,中国邮政市场的对外开放是肯定的,只不过是个时间早一点晚一点的问题。因此,要未雨绸缪,做好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改革,网络能力的调整、改善和增强,以及邮政队伍素质的提高和高级人才的培养。

1.改革是邮政的根本出路

20年来处在全面改革对外开放大环境中的邮政,也做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邮政的改革,除了网络组织改革有较大动作外,大多局限在财务制度、用工制度、内部分配等企业内部的微观领域,对于邮政管理体制、运营体制等关系到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改革则没有多大进展。因此在邮电已经分营.邮政独立运作的新形势下,彻底改变邮政的封闭状态,据弃依靠行政保护的陈旧观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经营机制,是历史赋予邮政人的庄严使命。

邮政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当前改革的重点应是实行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邮政真正成为有活力、有效率、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有企业,适应加入WTO和开放市场的要求,实现从传统邮政向现代化邮政的转变,并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邮政唯有改革,才能发展。这不仅为外国邮政改革经验所证明,也为中国电信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所证明。邮电分营。政企分开在邮电部门曾经酝酿、研究、规划了10年以上,但一直没有多大进展,政府企业、独家经营的格局基本上没有改变。1998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根据国务院的建议做出决定,组建信息产业部,实行政企分开,部直属的电信企业与行政脱钩,剥离重组。短短两年时间,我国电信管理体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原来的一家电信企业重组上升为中央直属的两大特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从而在国家行业管理下,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网通和中国吉通等电信运营企业多家竞争的新局面,带来了中国电信事业迅速发展的空前繁荣,并满怀信心迎接着“入世”后国际电信市场的新竞争。如

果不是“入世”的要求,政府下决心解决体制问题,那么电信业的改制重组不知还要延迟多少年,电信的发展也必将滞后若干年。现在,我国“入世”在即,邮政市场的开放势所必然。因此,邮政的这项改革也显得格外迫切。邮政的政企分开,就是把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一分为二,使得邮政主管部门真正成为邮政行业的监管者、执法者和协调害,独立于所有企业之外,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条件:使邮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实行商业化、多元化的经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有人担心政企分开后,政府不管企业了,将会影响甚至削弱邮政的普遍服务。其实普遍服务与政企合一并没有必要的联系。政企分开后,邮政作为企业其经营状况将会逐渐好转,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同时,邮政的政府主管部门也必然通过邮政立法,专营优惠,建立补贴机制,减免税赋,由暗补变为明补,并以责权利明确的委托协议作约束,普遍服务不仅不会削弱,而且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切实加强。按照国家经济改革的大趋势。邮政必须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能源、交通、通信

部门,属于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性行业,邮政通信企业应是国家控股、参股为主的多元主体投资参股的经济实体,成为

统一品牌的大的企业集团公司,各个专

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子公司(地方上成为

相应的分公司),如邮政网络和邮件处理公司,邮政工农业和投递公司,经营有关业务的专业公司。改组后邮政集团公司要彻底改变企业原有纵向一体化的封闭体系,以各专业或业务为经营主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上下左右均以经济关系、资本关系、契约关系为基础和纽带。各专业公司作为邮政运营商可以按照商业关系,与网络邮件处理公司和营投公司进行财务结算;而网络、邮件处理公司和营投公司,在保证为集团内各专业公司服务的同时,可以放开手脚走向社会物流业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领域。各专业公司则按照自己的特点放手经营,开创广阔的新天地。这样以股份制形式按照商业原则运作的邮政公司,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一个全新的现代企业制度将会建立起来,邮政行业也定会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2.强化网络建设,完善网络功能,使邮政成为物流配送主力军

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邮政能不能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有没有强大的实力。邮政的实力主要体现在我们已经建成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和机械化、自动化处理设备武装起来的实物传递网,基本建成的用信息高新技术设备武装起来的综合计算机网和“绿卡”金融网。中国邮政的先天优势是网点遍布城乡,联系千家万户,在物流业尤其在电子商务中沟通企业与个人的联系方面具有天然的独特的优势。这是传统的物流业企业和新兴的电子商务网络公司都很难与之比拟的。在当今电子商务蓬勃兴起的环境中,中国邮政非常有希望也有条件成为一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邮政以中心局体制为框架的传递网络,覆盖面积很大,但却比较分散,物流稀少的中西部地区和广大衣村占有很大的比重;而现代物流密集的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邮政网路。尤其是运输投递力量则短缺,并不占优势;邮政的运输网络,主要依靠社会公用交通设施,自主运输能力则比较薄弱;同时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一直主要是以满足邮政包件、信件、发行的报刊的传递为目标,承载能力差,运输能力、仓储能力、处理能力明显不足,不能适应进军现代物流业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要求。同时两个计算机网络之间及其与实物传递网之间,还处在分离状态,没有融为一体。处理自身的邮递业务尚不能得心应手,更难以对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配送,包括认证和支付的“一条龙”服务。摆在邮政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邮政网络建设,按照物流配送的要求,把邮政的运递网、信息网、金融网紧密链接,融为一体,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把邮政的运递网和营业投递网点,整合成为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物流体系,为中国邮政向现代物流业和电子商务进军创造必要的条件。

3.面对“入世”,要加强人才的吸引、培育和提高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事业的兴旺,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商机的把握、竞争的取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因此未来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严重缺乏恰恰成为邮政部门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入世”和开放市场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十多年来,国家的“复关”“入世”的谈判始终局限在外交外贸高层专业领域,其他部门对世贸组织的情况和规则知之甚少,在邮政这个有涉外业务的部门,熟悉国际贸易,了解WTO以及《服务贸易总协定》内容和规则的人才也是为数寥寥,这对“入世”面对邮政领域的谈判和应对挑战是不利的。在邮政企业的管理层,由于长期受到管理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的影响,缺乏懂政治、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广大职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及管理体制和企业性质的制约,普遍缺乏市场.竞争、经营的意识,开拓创新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没有形成一支有市场竞争能力。有公关能力的营销队伍。这是传统业务发展停滞、下滑,新业务发展不快,形不成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的这种人才形势和队伍状况如不很快改善,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应当成为邮政行业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

首先是要在各级领导干部和高中级管理人员中,迅速普及WTO的常识。使大家了解WTO的性质、任务、宗旨及运作方式,成员国的权利和义务,《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规则,了解“入世”对邮政将会产生的影响。做好“入世”和参与竞争的精神准备。

其次是要在通过学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普遍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的前提下,加强对人才的重点培养:一是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对各级领导干部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外经外贸(包括WTO)、法律法规、高新科技、经济金融、现代管理和邮政业务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化市场竞争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造就一批熟悉邮政业务、掌握市场规律,善于公关和参与市场竞争,并能对市场变化有迅速反应能力的高级的营销策划和营销组织的人才,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三是要采取多种措施,从兄弟单位和其他行业引进懂得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和善于营销策划和具有良好组织能力的高级营销人才。

第三是要改革用人机制和分配办法,做到核能力大小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打破分配制的“大锅饭”,按贡献大小付酬,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使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三篇:中国应如何应对朝核问题

中国应如何应对朝核问题?

一:朝核问题的长期性

核武器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巨大的毁灭性成为目前最具杀伤力的武器。谁拥有核武器,谁就拥有威慑他方的筹码。它既是强国恐吓侵犯弱国的武器,又是弱国抵御牵制强国的堡垒。因此,核武器是每个国家都渴望拥有的第一武器。朝鲜作为一个被长期孤立的贫穷国家,其不利的政治环境,尤其是美国的敌对和韩国的威胁,迫使其迫切需要开发核武器,作为抵御和牵制强国的手段。

由此可见除非朝鲜在短期内改变其落后的经济地位,调和与韩国的历史问题,改变其被孤立和封锁的国际环境,否则,核武器永远是朝鲜解决国际问题的第一策略。所以朝核问题将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

此外,即使朝鲜政局发生动荡,建立亲美亲韩政府,考虑到这种如走钢丝般的微弱关系,朝鲜方面也不会轻易放弃研制核武器作为其战略保障。

二:朝核问题牵涉各方的利益相关性

朝核问题的本质是各个利益方的角逐。朝鲜方面试图通过核武器作为与国际社会对话的砝码。美国方面:

1、朝鲜与美国长期敌视对立,朝鲜拥核直接威胁美国安全,美国不敢轻易激怒朝鲜。

2、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的崛起,使美国企图重新介入亚洲,扩大其在亚洲的影响力。朝核问题恰恰是美国以领导者身份处理亚洲事务,扩大对亚洲事务的控制权和影响力的契机。

3、朝鲜地理位置特殊,与俄罗斯、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大国相邻,只要控制了朝鲜,就等于深入这四大国腹地,对各国的牵制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韩国方面:韩国国力虽远超朝鲜,但由于其地理位置,朝鲜核武器对其威胁最大,韩国一方面不愿激怒朝鲜,一方面又依附于美国,依靠美国的强硬牵制朝鲜。日本方面,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暗流涌动,日本在亚洲势力的扩张

三:中国的应对措施

1、朝鲜无核化是中国的坚定立场。

核武器的扩散和使用一方面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安全产生重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又鼓励和刺激其它无核国家竞相发展核武器,这将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的危机。作为五个核大国之一的中国,有义务表明和担当自己的大国责任,积极协调各国处理朝核问题,维护世界安全。

2、积极协调和缓和朝核危机,促成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有效机制,将各国置于谈判框架之下,尽量避免武力冲突和过激行为。朝鲜对中国的地里位置特殊,朝鲜半岛任何过激化的武力行为,都会对中国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和影响,中国绝不可能安然旁视,因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既是对国际社会的安全负责,也是中国的自我防卫战略。

3、强化中俄朝联盟,积极开展同盟间对话

在朝核问题上,相对于美日韩,中国与俄国、朝鲜的利益更加一致。我们要积极促进同盟间力量稳固,保持与美日韩的均衡对峙。一旦中、日、俄有一国立场改变,这一均衡的和平状态将会打破,适时,无论何种过激行为,都会损害中国的利益。因此中国应于俄罗斯一起给朝鲜提供一定的战略供给和经济援助,保持同盟关系的稳固。

4、谨防在朝核问题上激怒对方同盟。

对于朝鲜的过分行为和强硬态度,我们要积极声讨和谴责,支持联合国的决议与国际社会的呼声。在与朝鲜寻求同盟对话的同时,不能以小失大,使国际社会将朝鲜问题迁怒于中国,这对中国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大为不利。5 变被动为主动,利用朝核为题牵制各方利益。鉴于朝核问题对各方利益不同,我们可借此为我所用,在大的方针政策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当中国与非同盟国关系缓和时,可适当的放松自己态度,通过朝核问题向对方示好,当与其关系紧张时,应坚决强调自己在朝核问题的立场,以此向对方示威。

对此,双方认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希望有关各方继续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半岛有关问题,推动早日重启六方会谈,促进半岛和平稳定,实现本地区的长治久安。

锦涛说,过去的一年,中日关系总体呈现积极发展势头。今年9月,日本新内阁成立后,两国关系实现良好开局。中日两国坚持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不断巩固和发展战略互惠关系,有利于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明年将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方愿同日方一道,高举中日友好旗帜,精心筹划和办好各项纪念活动和“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活动,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定的各项原则和双方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增进政治互信,扩大交流合作,共同开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新局面。

野田佳彦说,中国的发展对于日本和世界都是机遇。邦交正常化40年来,日中关系实现飞跃性发展。双方贸易额及人员往来大幅增长,两国政府本着日中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努力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2008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双方达成进一步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共识。双方要以明年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契机,加强政治互信和高层交往,促进两国国民交流,提升两国经济互惠关系,加强经贸、环境、金融、旅游等领域合作,促进亚太地区和平与繁荣,不断深化日中战略互惠关系。

对于朝鲜半岛局势,胡锦涛说,朝鲜保持稳定和发展,朝鲜半岛保持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方愿同包括日方在内的有关各方一道,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实现半岛和东北亚持久和平和长治久安而共同努力。

野田佳彦说,面对朝鲜半岛局势新变化,日中两国加强合作,维护半岛和平稳定,这是双方共同利益所在,日方愿意就此同中方保持沟通。

野田佳彦12月25日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为期两天的访问,并已于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面。

野田说,希望此次会谈能够成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中日间战略互惠关系,并在所有的层次上推动交流。野田还表示由于朝鲜前任领导人金正日刚刚逝世,在这个时候与中国就朝鲜半岛局势交换意见符合时宜。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日前(朝鲜)金正日国防委员长去世,我们正在面临着东亚新的局势。在这个议题上跟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也就是对朝鲜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进行意见的交换,这是符合时宜的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是日中两国的共同利益所在。”随后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日双方签署关于两国青少年交流以及节能环保投资方面的两份合约。

第四篇: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2008年进入9月份,被称之为金融海啸的从美国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虽然此次经济危机最终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短时间内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面对国际上的经济动荡,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中国经济必然受到冲击,同时中国虽然在今年顺利完成奥运会的举办,但2008年对中国来说绝对是多事之秋,一些改革开放中深层次矛盾暴露出来,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已面临普遍的质疑和挑战,严重阻碍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为此,执政者已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政府在十七大以后也采取了一些加大民生保障的措施,但在经济发展受到外界冲击,内部原有矛盾和问题又不断呈现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成经济和制度的转型非常困难,有学者提出以扩大内需的方式来抵御外部经济环境的振荡,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无疑是可行和必要的手段。但具体如何操作,是继续以往粗狂的投资带动增长,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大大小小面子工程、腐败工程来实现内需扩大和经济规模扩张,还是遵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当前暴露的矛盾和弊端进行政策和制度上的改革和调整,解决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上台阶的关键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能顺利渡过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并以此危机为契机巩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当前形势下,有必要采取政策和措施有:

1.加速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全民的养老、医疗和失业救济制度,重点是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建设。社保体制完善程度不仅直接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水平,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因此在社会出现重大危机时,往往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体现保障覆盖全面、分配更公平和公正、制度完善,而且其发展极其倚重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I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国家在加快制度等软件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大全国性统一的硬件环境的建设来提高相关制度的执行手段,并且通过这个全国性网络建设来推动相关技术、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相关IT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因此通过扩大对社会保障网络投资来扩充内需比通过对占地资源大的高速公路重复投资以及各种面子工程建设来推动内需更有意义;

2.加快和深化医疗、教育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教育保障制度,加大医疗、教育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加政府提供此类公共服务的数量和品种,并提高质量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广大国民的后顾之忧,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其它方面的生活水平提高,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和内需。

3.改进社会的分配制度,减少和遏制通过权利和社会资源垄断获得超额收益。具体措施有充分利用反垄断法,促进民生领域的市场竞争,降低广大民众的基本生存成本;此外通过改进和简化税收制度、削减政府服务收费项目也可以达到调整社会分配的目的。如减少部分税收品种和数量(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额等)也可使广大民众增加收益、减少支出而提高生活效率和质量;

4.改革个人住房分配制度和房地产发展策略,对各类建筑物收取物业税同时由国家向公民发放住房公积金。针对目前房地产发展的问题,国家虽然采取了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措施,但并不能平衡和解决主要矛盾,只有对占有大量土地资源的房产所有者征收高额物业税或不动产税,同时将收取的费用向全体公民

发放住房公积金用于改善全体公民的住房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制度的公正和公平及国家承担对公民住房保障责任。

5.改革和重振金融体系,构建完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发行、交易、监管制度,稳定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强银行和保险业的安全、稳定。此外应慎用金融衍生和创新工具来解决目前存在问题,因为新的措施往往存在缺陷,使交易制度更复杂、问题更多、监管更困难,增加市场的波动,也提供更多的寻租腐败机会,其弊端已在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充分暴露,中国应尽量吸取教训;此外一个完整、清晰的发展规划也不可少,那种抱着石头过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时抱佛脚的管理方法应该摒弃,现在已不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已付出足够大的学费。管理者必须吸取以往教训从市场发展的长远规划,以科学、三公和可持续发展位理念制定新出台的政策和法规,避免市场大起大落,促进金融的健康和稳定;

6.尽快推出有利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政策,引导和培养节约型社会。开征高额燃油税,改革资源税、加快水、电等民生资源价格改革,提高资源占用成本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和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改变目前低效高耗的发展模式。此外还可从资源税中提取一定比率的税收收入建立国家战略物质储备基金,对一些重要关系国基民生的资源建立国家储备,一方面可以减缓国内经济衰退造成资源型企业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也可乘全球经济衰退,资源价格回落的时机低成本地实现重要资源的战略储备,一旦该战略目标实现,有助于我国获取这些产品的国际定价权从而有能力在这些领域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此外在进行这些领域改革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给与一定的补贴,争取多数国民支持,毕竟这些改革往往涉及多方利益,应尽量减少改革成本和阻力,争取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

改革开放三十年,总的来说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经济总量和人均值都有非常大的提高,并且至今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此过程中存在着挫折和不和谐的方面,原有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愈来愈明显,阻碍了社会更平稳、健康发展。在外部发展环境出现重大变动时,原来积累问题和矛盾会凸现和激化,如何化解这场危机,作为执政党已有明确的思路和响亮的口号,那就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但具体政策制定和操作上能不能摆脱现有利益集团的操纵和束缚,真正以全体国民和国家长远利益为准,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和迷团,引领国家进一步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国民安康幸福,我们将拭目以待。

07建工二班31号

杨斌

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在这次金融危机面前我们中国该怎么办,我们的胡总和温总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作为国民也想说几句话。

首先办好自己的事情,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这是我们的领导人的声音,这是很正确的。我们中国在这次危机中也是深受其害的,许多沿海的外向型加工企业面临着订单危机,生存危机,就像在大海中救助溺水者,所以我们要先要把自己保护好才能救别人,否则是很危险的。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日本福冈说,面对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中国愿与东亚国家一道,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4方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正面影响: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其他政策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中国是一个有占世界人口五分子一的大国,有十三亿人口,中国如果经济崩溃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将会使我们中华民族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蓝图推迟几年。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多大的灾难,如果中国能够办好自己的事情顺利的渡过这次危机那么中国在世界的分量和发言权将会有多大,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家管理模式对世界又会是什么影响。这次危机再一次说明完全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动荡的经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手段并用,这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用。对付经济危机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极其重要。

07建工二班04号

王海洋

第五篇:中国应如何应对朝鲜半岛问题

中国应如何应对朝鲜半岛问题.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 中国应如何应对朝鲜半岛问题

土木0909 王洪胜 2009012179

无论战争以何种形式爆发?无论是谁挑起的战争?中国的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持朝鲜半岛现状。我们不希望朝鲜进攻韩国,但也绝不容许韩美方面进攻朝鲜。因此,我们所制订的应对之策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第一,战争是由韩美方面挑起的

如果这场战争是由韩美方面挑起的,那麽必然是对朝鲜的侵略。中国无论从道义上,还是从公理上都具备了出兵的理由。因此,一旦战争爆发中国便可直接派兵参战。目标直指“三八”线,以最快的速度将韩美军队赶过“三八”线。但只要赶过“三八”线即可,中国军队不跃过“三八”线,之後就是将军队部署在“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境内以防卫朝鲜。总之,中国的行动应力求果断、迅速,一旦事态发生决不可犹豫不决,应该立即对韩美发出通牒,如果通牒不被接受便马上出兵。中国的行动越是果断迅速就越能向韩美表明中国援助朝鲜的坚定决心,对韩美的震慑也就越大。越能让韩美方面明白中国决心之坚定,吞并朝鲜已成为不可能,再打下去的意义不大;另外,如果中国不越过“三八”线进入韩国,则可向韩美方 面表明中国只想维持朝鲜半岛的现状,并不想将事态扩大化。这样对韩美将形成“进无意义,退有余地”之势,从而打消韩美,尤其是美国方面继续战争的念头。如此,也才能以最小的代价结束战争,维持朝鲜半岛稳定。

第二,战争是由朝鲜方面挑起的

如果战争是由朝鲜方面挑起的,这对於中国而言将是一个难题,也应该是中国所不希望看到的。但是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中国还是必须应对。对此,中国须作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备战,一方面观望。中国不马上出兵,静观事态的发展。只要朝鲜还处於攻势我们就继续观望,而一旦朝鲜转攻为守才考虑出兵相助的问题。但是在出兵之前也需再考虑两个问题:其一,如果韩国是凭借自已的力量转守为攻的,那麽中国仍需继续观望。若韩国仅是将朝鲜赶回老家去,那再好不过;若韩国趁反守为攻之机北伐吞并朝鲜那麽中国就该准备出手了,而出手的时间为韩国军队逼进到大同江边。一旦韩国军队逼进到大同江边或者接近平壤,那麽中国就必须马上出兵将韩国军队赶回“三八”线。如果到平壤沦陷之後中国再出兵,那有可 能会无力回天;其二,如果是美国帮助韩国对抗朝鲜,那麽中国就应该派兵进入朝鲜,但是中国军队只驻紮在平壤及大同江以北地区继续观望,不直接与韩美联军战斗。这样做可以向韩美方面表明中国不会帮助朝鲜进攻韩国,但也不会坐视朝鲜被吞并。如果韩美方面能看到这一点而仅是将朝鲜军队赶过“三八”线那便是最好的结果;如果韩美方面明知如此还是越过“三八”线攻入朝鲜境内,那麽中国就须做好战斗准备了,但仍不要马上卷入战争,而是对韩美方面发出通牒,规定其在一定期限内撤回“三八”线以南,如果不撤退中国将立即发动进攻。但这必须处理好一个问题,那就是期限的设定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期限太短跟直接进攻没什麽区别,而太长则可能使韩美军队在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境内立足下来,增加以後进 攻的成本。如果期限合理将可向韩美方面表明中国允许他们适当的惩戒朝鲜,但绝不容许其吞并朝鲜;他们可以在规定的朝鲜境内追歼朝鲜军队,但不允许吞并。这样做可起到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效果:1、给了韩美方面惩戒朝鲜的机会,在很大程度消除了韩国遭受进攻的复仇心态;2、借韩美之手惩戒一下朝鲜,让朝鲜人明白中国会保全朝鲜,但决不会纵容朝鲜;3、让朝鲜承担一下发动战争的後果和代价。如果韩美军队能在规定的期限内退回“三八”线以南,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而如果期限一到韩美联军还不退兵那就只能一战了,虽然这样的风险存在,但是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美国人是理性的,他们不会为韩国而与中国大打出手,所以出现这样的机率应该不会很大。这样也才能以最小的代价结束战争。

第三,不清楚是谁挑起的战争

如果不知道战争是由谁挑起的,那就只能是依事态的发展来判断。如果战争之初美韩军队就直接攻入朝鲜境内,那麽就根据第一种韩美方面挑起战争的应对措施来应对;如果是韩国方面单独攻入朝鲜境内,那麽中国就采取物资等方面的间接援助,若是韩国军队能逼进到平壤,朝鲜招架不住了,那麽中国无论有没有理由都必须出手;而如果是朝鲜处於攻势或者攻入韩国境内,那就根据第二种朝鲜挑起战争的应对措施也来应对。

三、当前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

如果真的发生战争,中国无论如何都不能置身事外,因此也必须采取好应对措施。但就当前而言,战争并没有发生。所以,中国在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战争准备的同时,更应该如何防止战争的爆发。

第一,如何防止韩美方面挑起战争。

对於这一方面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一点——真正决定是否对朝鲜发动战争的是美国人,而不是韩国人。如果美国人不同意,韩国无论如何是不敢挑起对朝鲜的战争。所以阻止韩美发动战争的关键在於如何制止美国。

一直以来朝鲜之所以不会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那样受美国入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美国对中国的畏惧,不想与中国在朝鲜半岛上再发生战争。而美国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在於:其一,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一旦在朝鲜半岛与中国战争胜算不大,代价高昂。而若是陷入持久战则无异於陷入战争泥潭;其二,中美两国在经济等方面存在着高度的依赖性,一损俱损;其三,对於历史的记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对於美国都是战争泥潭,而这两战战争都有中国的参与。如果在朝鲜半岛再次与中国发生战争,历史有可能重演;其四,劳师远征,兵之大忌。朝鲜半岛远离美国,而中国则近在咫尺。虽然美国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争的能力,而且在东亚也布署了大量的军事力量,但在远离本土的情况下,战争成本也必然会远大於 中国;其五,美国的政体也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它在朝鲜半岛挑起与中国的战争。基於以上原因,美国人一直以来都害怕在朝鲜半岛上与中国发生战争。因此,我们若想制止美韩方面进攻朝鲜就必须从两方面入手:其一,不要掩饰我们在朝鲜受攻击时有保卫朝鲜的决心。只要我们有这样的决心,那麽美韩方面才不会挺而走险挑起朝鲜半岛的战争。我们对朝鲜半岛表现出来的决心越是坚定,那麽美韩方面的顾忌也就越大,也就越不可能在朝鲜半岛挑起战争;其二,让美国人知道我们的目标只在於维持朝鲜半岛的现状,我们不容许任何人改变朝鲜半岛的现状,但也不会自己改变现状。因此,我们也不会纵容朝鲜挑起对韩国的战争。我认为当前我们在朝鲜问题上的不明确态度事实上更有可能引起战争,好在当前外界普遍的观点都认 为一旦朝鲜遭到进攻,中国不可能袖手旁观。当然,我也明白当前之所以采取不明确的态度也不是没有自身的考量。如果中国在朝鲜半岛上明作出明确表态会造成两大弊端:其一,在中国与朝、韩都建交的情况下,中国太过明确的态度会被韩国认为偏袒朝鲜,影响中韩关系;其二,这也会让朝鲜人觉得有中国这样一个保护伞,可以更无顾忌的行动,反正出了问题也有中国兜着。这显然也是一个大难题。尤其无助於朝核问题的解决,甚至可能导致朝鲜挑衅韩国。由此观之,可以看出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态度是不明确也不是,明确也不是。所以,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试着虚实结合、搭台唱戏,时而让外界觉得中国很有决心,时而又让外界犯糊涂;时而有人唱黑脸,时而有人唱白脸。总之力求做到让美国、朝鲜、韩国都把 不好中国的脉,这样谁也都不敢轻举妄动。至於能不能运用好这一套策略则取决於外交决策者的能力了,我相信如果是张仪、俾斯麦这样的人定能游刃有余。

第二,如何防止朝鲜方面挑起战争

当前比起担心美韩方面挑起战争,有可能更应该担心朝鲜挑起战争。美韩方面虽然在日本海、黄海举行军演,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但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虚张声势。毕竟局势还未发展到非要出手的地步,而且美韩方面对於中国是否出兵、战争胜算都无把握,绝不敢轻举妄动。而朝鲜方面则不一样,内部的不稳定性、前途的不确定性都可能使朝鲜挺而走险。所以朝鲜挑起战争这一步不得不防。今天的朝鲜之所没有沦为东德一样的命运的重要原因在於朝鲜政权的稳定及自身地封闭性。一旦朝鲜这两个有利条件丧失,那麽朝鲜有可能重蹈东德之覆辙。而朝鲜一旦挑起战争,那麽这两个有利条件必将同时丧失:首先,就政权稳定性而言。朝鲜是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的,即便有中国帮助也只能是维持半岛的现状。因此,它无法以胜利来赢得民众的信心,反而弄得满目疮痍。这样不仅不足於维持政权稳定,反而使权威受挫;其次,就封闭性而言,一旦战争爆发,无论是侵入韩国,还是遭到入侵,都将破朝鲜的封闭性。且不说韩美军队进入朝鲜境内,利用自身丰富的物质条件搞“和平演变”或者利用朝鲜战俘搞“和平演变”的问题;纵是朝鲜军队侵入韩国境内,韩国发达的经济、丰富的物质也可能使朝鲜士兵在精神上沦陷。即便最终中国能帮助它维持独立的地位,但对於韩国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向往会像病毒一样在朝鲜内部蔓延,最终朝鲜也将会走向和东德一样的结局。所以,无论朝鲜出於何种原因发动战争都无异於是饮鸩止渴。发动战争的代价将会比不发动战争的代价更为高昂。如果中国能让朝鲜人明白这些,那就可以防止朝 鲜挑起战争,甚至有可能让朝鲜选择走上中国和越南式的改革开放的道路。这些绝非泛泛而谈,能否做到,能否做好取决於决策者的能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论朝鲜半岛的未来如何发展。中国都应该力求做到两点:其一,试着改造朝鲜半岛,将其引向我们所希望的发展轨道;其二,未雨绸缪,做好一切应对朝鲜半岛事态发展的预测,以及相应的对策。

下载供应商应如何应对招投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供应商应如何应对招投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应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

    中考应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 推荐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首先取决于学习能力,同时也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如:临场发挥等。经常能见到一些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由于临场发挥较差,造成中考失......

    企业应如何应对环保督查范文合集

    企业应如何应对环保督查 环保监察时一般会检查内容: 1、企业生产情况 企业所属行业及主要产品 上个月的产品及产能,各条线是否存在运营。企业主是否违法建设,是否环评一致。有......

    中国应如何应对朝核问题 论文

    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半岛的稳定,二是半岛的无核化。在整个朝核危机的过程中,中国首先关注的是避免战争,一向坚决反对使用武力解决朝核问题。 第一、朝......

    中国应如何应对朝鲜半岛问题

    浅议朝鲜半岛问题及其走向 物电09.1 唐鑫 20090341063 一.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其原因 近年来,以朝鲜核武器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朝鲜与美国、日本、韩国之间的争端,加剧了朝鲜半......

    2014年染料价格上涨应如何应对

    染料价格上涨,印染厂要如何面对? 今年春节后,分散染料、活性染料以及毛用染料等产品价格均出现大幅度增长,预计最近几个月还将保持增长的趋势。目前染料仍处于供不应求态势,下游......

    企业应如何应对员工跳槽及萌生[推荐]

    企业应如何应对跳槽及萌生“反意”的员工?对后脑生反骨的员工,是否一定要痛下杀手呢? 2006年8月21日,戴尔公司前副总裁麦大伟被任命为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这是一周内从戴尔跳到......

    33.科技招投标应遵循的原则(最终定稿)

    据翻译公司了解。在科技项目的招标活动中也应当遵守一定的原则。公开即要求招标投标活动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实行招标程序、招标信息公开,公开发布招标通告,公开开标,公布中标结果......

    浅谈中国应如何应对水资源危机(优秀范文5篇)

    浅谈中国应如何应对水资源危机 5110309434 许旭晖 早在初中地理课本上,中国水资源贫乏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以前并没有多加注意,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水肯定也是少不了的。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