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闭幕

时间:2019-05-12 14:3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二届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闭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二届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闭幕》。

第一篇:第十二届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闭幕

第十二届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闭幕

以“两化融合”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于2009年8月1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胜利闭幕,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年会共有来自各大石油和化工公司IT部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业代表130余位参加了本次年会。原国家信息中心宁家骏总工程师到会并作了《大力实施“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应对金融危机,提升产业水平》的主题报告;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李中副主任代表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进行了学会工作总结;清华大学陈丙珍院士做了《化工安全系统信息化支撑技术》的报告;中国石化信息系统管理部齐学忠副主任、中国石油炼化公司胡杰总工程师的代表李志良处长分别作了两大石化公司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报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技术及应用专家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杨友麒教授、原中国石化信息系统管理部张志檩教授、北京化工大学信息学院朱群雄院长、中国化工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武士炯副主任、中国石化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周涵主任、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志强博士等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兰州石化自动化研究院和广州石化信息中心的信息化主管孙小石、陈凡分别介绍了兰州石化和广州石化公司信息化应用的成功经验。来自于石化盈科、创腾以及中望龙腾的IT专家向行业代表们介绍了各自公司针对石化行业的信息化推广技术。

本届年会时间紧凑,主题突出,交流务实,富有成效,我认为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共识与成果: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新形势下的战略目标,是石化行业信息化转入中级阶段后指导全行业信息化工的理论基础。

国家信息中心宁家骏总工程师在报告中指出:“两化融合”的基本目标是使企业实现融合发展、生产方式显著转变、发展方式更加科学、产业结构明显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和经济社会关系不断统筹优化;实现“两化融合”的主要任务是:实出抓好信息技术与工业的有机融合,着力构建信息化企业。针对石油和化工行业,杨友麒教授更进一步提出:炼油化工行业“两化融合”的核心要素包括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实施“两化融合”对解决石油化工行业“三高二低”(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劳动生产率、低人均GDP)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两化融合”我们要实现石化行业由短头经济向长尾经济转变、由传统制造业转向制造服务业、由高消耗高污染转向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石化行业企业信息化迈入新阶段。

本次会议上,来自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化工的信息化主管部们的领导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企业集团信息化发展的最新进展;相关企业分别介绍了各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应用经验,使大家获益匪浅。从他们的报告中我们得出: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企业信息化已从过去单一信息化项目转向以集成、整合为目标的全面信息化阶段。当前一个时期,信息化的重点在于:整合集成、深化应用、突显绩效、发展智能。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使用、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过程优化、企业绩效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企业全集团的生产、经营一体化目标;以业务驱动、利润驱动、市场驱动为方向的企业信息化工作得到广泛认可。从全球先进石化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趋势分析,未来一个时期,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先进优化控制、实时绩效管理、三维可视化企业监控等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主旋律。

三、行业信息化技术走向“智能化”发展阶段。

清华大学陈丙珍院士等专家们为我们展示出信息化走向智能化发展的广阔前景。在化工安全生产领域,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本质安全过程设计、异常工况早期预警;在生产控制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建模与优化;在经营管理领域,通过商务智能实现企业高效管理与利益最大化;通过集成整合,我们石化行业实现了目前国内领先的全集团集中管控与计划优,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信息化支撑产业科技创新。

来自于科研、教学第一线的专家们为代表们展示了利用分子模拟技术优化燃料乙醇生产和探寻不同材料性能差异原因的先进技术。通过利用探寻微观世界奥秘的先进技术方法极大的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并向我们宣灌了众多辅助设计、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的优秀IT解决方案。

应石化行业广大青年信息技术工作者的要求,根据年初团拜会的会议精神,本次年会成立了第一届青年委员会,推选并通过了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武士炯秘书长任第一届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周涵任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新委员耿志强、贾小平同时当选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到会的28名青年委员分别做了自我介绍,起草了组织章程。专业委员会老委员们对青年委员们提出了成长期望,鼓励青年委员会要成为我国石化行业青年信息化工作者的核心团队,委员们要把青年委员会建设成为展示才华的舞台、学习交流的平台,在我国石油和化工信息化领域取得更大成功。

本届年会得到了各委员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在参会人数、学术和应用水平及认真程度上均达到历史较高水平。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230余篇论文,较上届增加近一倍之多。经过专家评审共收录了190余篇论文,并全部收录在大会论文集光盘中。其中86篇分别推荐给《化工学报》、《化工进展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数字石油和化工》等刊物进行发表。经过分组研讨,经与会代表投票评选,由专业委员会专家组评议,共评出8篇会议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5篇。

在本次年会进程中,专业委员会委员们对2010年度的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议初步决定于明年继续召开“第三届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安全技术研讨会”,并商定由青岛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东营)等共同承办;同时决定将围绕专业委员会成立25周年召开特别年会和专题评选活动。

本届年会对会务组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为本次年会顺利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工作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本届年会对得到中国化工学会、兰州石化自动化研究院、石化盈科公司、创腾公司和中望龙腾公司以及参与本次年会报道的专业期刊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大家携手共进,为促进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技术理论研究与信息化应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13届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

2011年7月29日--8月2日在包头召开的“以信息技术促进石油和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胜利闭幕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年会共有来自各大石油和化工公司IT部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3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中、副主任委员朱群雄,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涵及专业委员会顾问杨友麒分别主持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发展研讨会及论文评审交流会。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李中副主任代表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进行了“专业委员会”两年来的工作总结;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李颖新处长到会并作了“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题报告;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李伯虎院士到会作了“云制造--制造领域中的云计算”专题报告;中国神华集团信息管理部孟君主任、中国石化信息系统管理部齐学忠副主任、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李志良处长及中国石油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信息中心姜余国主任等到会就石油和化工企业信息化的十•二五规划及发展创新作了精彩的应用报告。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钱宇院长,清华大学化工过程所黄德先所长,化工大学教授、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耿志强副主任委员及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周涵主任到会作了:“能源/资源化工系统优化与全生命周期分析 ”、“虚拟工厂的发展现况和实现技术探讨”、“乙烯工业能效评价方法与疱策支持系统”及“信息技术在石化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的学术研究报告。

来自埃森哲公司的王士平副总裁作了“信息技术如何助力企业赢得竟争”的主题报告;来自SAP公司的石油和化工行业首席专家孙敦圣先生、KBC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崔静怡总经理、石化盈科MES事业部吴建国项目主任、杭州安恒信息技术公司郝轶技术总监、海天炜业自动化公司刘安正总经理及利盟国际公司大客户经理马建功先生在会上向行业代表们介绍了各自公司针对石化行业的信息化推广技术。

本届年会时间紧凑,主题突出,交流务实,富有成效,达成了以下六个方面取得了共识与成果:

一、“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化工作开始跨入崭新阶段

在本次会议上,我们聆听了中国神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三大公司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及对“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展望。从报告中不难看出: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化工作总体上已从以应用开发为主转向以集成、整合、控制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中级阶段,各集团目前工作的重点是建立不同系统间、不同企业间的信息化协同平台;神华集团的SH217工程规划、中国石化对信息化基本问题的思考、中国石油“以用为主、建用结合”的战略转变等理念和思路都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李颖新处长在报告中指出:两化深度融合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当前一个时期,企业信息化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具体要在产品、企业、行业、区域、技术这五个层次上实现全面深度融合;要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模式创新,要紧紧抓住节能减排、安全生产这二个关键点,全面布署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向安全可控、产业集群、服务化、知识化、智能化方向持续发展。

二、“云计算”成为本届年会的一个热点议题

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李伯虎院士运用“云计算”理论拓展,在大会上全面阐述了全新的“云制造”产业发展理念,提出在技术层面上,资源与能力要模块化;在商业层面上,业务与单元要服务化的新型发展思路。埃森哲(中国)公司王士平副总裁结合当前“云计算”在全球的发展趋势,从信息化发展构架、运维策略和商业行为模式三个不同角度,结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源整合优化、创新型战略发展、降本增效、市场营销和定位等方面的思考,探讨了未来企业追求卓越绩效的信息化新经济模式。专家们指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面向服务的信息化新模式。“云计算”为企业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如何通过资源重组、流程标准化实现“云计算”的落地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云计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云制造”必将为推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敏捷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行业信息化应用正在不断向深入发展

从多位专家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科研成果实用化、工业应用理论化”的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钱宇教授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资源/能源化工过程的系统优化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通过对煤-天然气系统联产模型的建立,基于对全系统的技术经济评价实现对生产工艺流程创新,以求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北京化工大学信息学院耿志强博士所做的“乙烯工业能效评价方法与决策支持系统”报告同样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采用三种不同方法建立的能量传递模型,为节能对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KBC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崔静怡总经理向我们展示了全球领先的Petro-SIM软件在工厂优化和投资项目中的应用,通过采用线性规划和工艺流程模拟方法,在筛选、详细分析和最终流程方案确定的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石油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姜余国主任更向代表们展示了首家在新建大型炼化工程项目中信息化同步全面建设的成功经验,成为今后新建石化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典范。

四、新技术、新方法在石油和化工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形成了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郭锦标总工程师和信息中心周涵主任在“信息技术在石化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的报告中指出:IT技术为石化产业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已经应用到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并成为各环节间联接的纽带。在数据和知识管理、化学计量、分子资源管理和分子模拟/过程模拟、工艺创新和快速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发挥出重要作用。SAP北亚区石油和化工行业首席专家孙敦圣研究员向与会代表介绍了SAP在泛ERP领域研发的最新成果,包括:企业风险管理、HSE、SAP-MES解决方案-MII、移动平台应用、内存数据库计算-HANA等最新应用技术,为我们开拓了ERP应用的新思路。石化盈科的石化盈科MES事业部项目主任吴建国先生为与会代表讲解了商业智能技术在中国石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使与会代表对商业智能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清华大学黄德先教授基于过程模拟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为与会代表全面讲解了虚拟现实工厂的发展现状和实现技术,他以大量国内外应用实践为我们展现出企业信息化光辉灿烂的未来。

五、信息化支撑产业科技创新

在本次年会中,杭州安恒信息技术公司和海天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的专家分别向代表们讲解了对WEB应用安全结构和工控网与应用网之间的安全解决方案;利盟国际公司的专家还向代表们介绍了绿色打印的全新应用实践。这些新的IT安全和应用技术及产品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兴趣。

六、年青一代的石化信息化工作者开始走上舞台,扮演重要角色

本届年会的另一个特点是年轻一代石化行业信息化工作者在行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逐步走上舞台,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会议论文宣讲的环节中,许多年轻专家为我们展现出他(她)们扎实的功底和敏锐的洞查力,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本次年会征文得到全国石油、石化和化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设计部门大力支持,共收到论文280多篇(除特邀专题报告),此次年会论文比上一届年会又有新的突破。经过评审委员会审定,其中:7篇被推荐到《化工学报》发表、6篇被推荐到《化工进展》发表、58篇被推荐到《计算机与应用化学》发表、40篇被推荐到《计算机与应用化学增刊》发表、134篇被推荐到《中国信息界》发表以及近50篇被推荐到《中国化工贸易》上刊登。在这里感谢专业委员会的顾问专家和委员们牺牲休息时间进行评审,同时也感谢以上几个期刊编辑部对专业委员会年会的大力支持。

第二篇:中国化工学会2006年年会-北京化工大学

中国化工学会2006年年会

暨全国第二届化工新材料学术技术报告会

会议日程及相关事宜安排

报到时间:2006年10月29日 报到地点:贵州大厦 会议日程:

10月29日 15:00-17:00 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理事会 地 址: 北京化工大学逸夫楼会议中心

10月29日 19:30-20:30 组委会、学术委员会会议 地 址: 北京化工大学逸夫楼会议中心

10月30日 上午9:00-10:00 大会开幕式 10月30日 上午10:00-12:00 大会报告

10月30日 下午2:00-6:00 大会报告

10月31日 上午8:30-12:00 分组报告

10月31日 下午2:00-6:00 分组报告

11月1 日 参观 8:30-17:00 贵州大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樱花西街18号,距北京化工大学南门步行约5分钟路程,距北京化工大学西门步行约3分钟路程。北京火车站乘104路电车到安贞里,换乘117路公交车到和平西街;北京西客站乘387公交车到安贞桥,换乘101、104、718到和平西街。

联系电话:

010 64435850(丁雪佳)***(丁雪佳)010 64428803(吴一弦)***(吴一弦)010 64433856(黄启谷)***(黄启谷)010 64434245(乔 辉)***(乔 辉)010 64419631(王海侨)

会议日程

大会开幕式

地址:北京化工大学科学会堂一楼

时间:10月30日 9:00-10:00(8:30 入场)主持人:于希椿

大会报告

地址:北京化工大学科学会堂一楼 时间:10月30日 10:00-12:00 主席:王佛松

1)PL-徐 僖:四川大学(10:05-10:35)

固相力化学反应器及其在高分子材料制备和加工中的应用

2)PL-董建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0:35-11:05)

高通量筛选技术与高分子合成制备

3)PL-TAKUJI SATO: President, Toray Fibers &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China)Co., Ltd.(11:05-11:35)TORAY Research & Development 4)PL-王利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1:35-12:05)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大会报告

地址:北京化工大学科学会堂一楼

时间:10月30日 14:00-16:00 主席:欧阳平凯

5)PL-徐 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4:00-14:30)

仿生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6)PL-陈其阳:中国蓝星化工集团江西星火有机硅厂(14:30-15:00)

甲基氯硅烷生产技术的若干讨论

7)PL-杨万泰:北京化工大学(15:00-15:30)

有机材料表面集成分子工程

8)PL-Guo-Hua HU:Laborator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s, CNRS-ENSIC-INPL, 1 rue Grandville, France(15:30-16:00)

Nano-scale phenomena and applications in polymer processing

茶歇:15 min

大会报告

地址:北京化工大学科学会堂一楼

时间:10月30日 16:15-18:00 主席:金日光

9)PL-于希椿:中国石化协会科技办(16:15-16:45)

我国化工新材料的现状及展望 10)PL-李效玉:北京化工大学(16:45-17:15)

水性木器涂料研究进展

11)PL-胡汉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退休)(17:15-17:45)

高分子磁性材料研究及其应用领域

12)PL-米永存:山东道恩化学有限公司(17:45-18:15)

热塑性硫化胶TPV的结构性能及其国产化

★。。。。。★。。。。。★。。。。。★。。。。。。★。。。。。★。。。。。★

第一分会场:化工新材料的制备 地址:北京化工大学科学会堂二楼 时间:10月31日 8:30-10:00 主席:杨士勇

1)1-IL-李悦生:中科院长春应化所(8:30-8:55)

-二酮单亚胺钛、钒催化乙烯与环烯的共聚合

2)1-IL-王笃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8:55-9:20)

含长链烷烃的相变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IL-王德僖: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9:20-9:45)

大成高强聚乙烯纤维的产业化及其复合材料研究

4)1-O-韩丙勇:北京化工大学(9:45-10:05)

阴离子聚合体系聚苯乙烯立构规整性控制研究

茶歇(10min)

时间:10月31日 10:15-12:00 主席: 聂 俊

5)1-IL-芮敬功: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10:15-10:40)

全水发泡型无氧组合聚醚

6)1-IL-吴一弦:北京化工大学(10:40-11:05)

高顺式丁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7)1-O-刘 赛:湘潭大学(11:05-11:25)

溶液聚合法制备PAMPS高吸水性树脂及其性能研究 8)1-0-王 斌:合肥工业大学(11:25-11:45)ATRP法制备POSSCL/PS纳米复合粒子

时间:10月31日 14:00-15:30 主席:李悦生 10)1-IL-王晓工:清华大学(14:00-14:25)

光致形变功能聚合物及其作为新材料的应用 11)1-IL-杨士勇:中科院化学所(14:25-14:50)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12)1-O-黄启谷:北京化工大学(14:50-15:10)

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制备与性能

茶歇(10min)

时间:10月31日 15:20-18:00 主席:王晓工

14)1-IL-王 军:吉林石化(15:20-15:45)

乙丙橡胶新产品开发

15)1-IL-宗成中:青岛科技大学(15:45-16:10)

聚双烯烃橡胶的结构与性能控制

16)1-O-聂 俊:北京化工大学(16:10-16:30)

光聚合的新进展

17)1-O-石 艳:北京化工大学(16:30-16:50)

单体型引发剂合成高支化聚苯乙烯

★。。。。。★。。。。。★。。。。。★。。。。。。★。。。。。★。。。。。★

第二分会场:化工新材料改性及复合材料 地址:北京化工大学逸夫楼中心会议室 时间:10月31日 8:30-10:00 主席:乔金梁

1)2-IL-吴驰飞:华东理工大学(8:30-8:55)

纳米炭黑的制备及其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

2)2-IL-范汝新: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8:55-9:20)

炭黑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

3)2-O-刘钦甫:中国矿业大学(9:20-9:40)

纳米高岭土表面改性及其在PP中的应用 4)2-O-刘亚康:北京化工大学(9:40-10:00)

橡胶用理想填料的设计与制备

茶歇(10min)

时间:10月31日 10:10-12:00 主席: 张佐光

5)2-IL-乔金梁:北京化工研究院(10:10-10:35)

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橡胶三元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新方法

6)2-IL-吴 刚: 东丽高分子材料研究所(10:35-11:00)

高分子纤维与高分子改性

7)2-O-杨小平: 北京化工大学(11:00-11:20)

新型生物复合材料-纳米纤维GTR膜

8)2-O-王晓鹏:上海大学(11:20-11:40)

Preparation of the Nano-Composite Polyacrylamide /WO3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时间:10月31日 14:00-15:30 主席:薛忠民

9)2-IL-张佐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4:00-14:25)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

10)2-IL-陈杰瑢:西安交通大学(14:25-14:50)

低温等离子体用于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研究

11)2-O-赵东林:北京化工大学(14:50-15:10)

碳纳米管/连续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

12)2-O-卢咏来:北京化工大学(15:10-15:30)

高填充橡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研究

茶歇(10min)

时间:10月31日 15:40-18:00 主席:范汝新

13)2-IL-薛忠民:北京玻璃钢研究院(15:40-16:05)

风力发电及其与复合材料技术

14)2-IL-杨 军:株州时代集团(16:05-16:30)

汽车空气悬架用主要橡胶

15)2-O-刘 娟:湖北大学(16:30-16:50)

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HYBRAR对PP结构性能的影响

16)2-O-徐日炜:北京化工大学(16:50-17:10)

聚苯并噁嗪/POSS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7)2-O-王益庆:北京化工大学(17:10-17:30)

宽温域梯度材料的一种新型制备方法—橡胶硫化过程中硫磺原位化学改性

★。。。。。★。。。。。★。。。。。★。。。。。。★。。。。。★。。。。。★

第三分会场:材料加工与成型 地址:北京化工大学逸夫楼多功能厅 时间:10月31日 8:30-10:00 主席:于 建

1)3-IL-薛 奇:南京大学(8:30-8:55)

中分子溶剂解缠结及在聚合物加工方面的潜在应用

2)3-IL-王 琪:四川大学(8:55-9:20)

聚乙烯醇吹塑制品及其阻隔性能研究

3)3-O-张洪生:华东理工大学(9:20-9:40)

R-PET/LLDPE共混物的性能与塑性加工 4)3-O-张丽叶:北京化工大学(9:40-10:00)

抗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薄膜的制备

茶歇(10min)

时间:10月31日 10:10-12:00 主席:郑 强

5)3-IL-朱美芳:东华大学(10:10-10:35)

高聚物/高聚物共混纤维成形过程结构与形态控制及其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

6)3-IL-赵树高:青岛科技大学(10:35-11:00)

硫化橡胶结构的核磁共振描述

7)3-IL-周南桥:华南理工大学(11:00-11:25)

微孔塑料成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8)3-O-丁雪佳:北京化工大学(11:25-11:45)

PA6/LDPE共混物的改性研究

时间:10月31日 14:00-15:30 主席:薛 奇

9)3-IL-郑 强:浙江大学(14:00-14:25)

基于动态流变方法研究聚合物体系结构与性能的新进展

10)3-IL-彭响方:华南理工大学(14:25-14:50)

振动力场下聚合物熔体挤出流动的可视化研究

11)3-O-刘 渊:四川大学(14:50-15:10)

固相剪切碾磨技术制备高性能氢氧化镁阻燃尼龙6 12)3-O-梁玉蓉:中北大学(15:10-15:30)

OMMT /NBR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茶歇(10min)

时间:10月31日 15:40-18:00 主席:王 琪

13)3-IL-于 建:清华大学(15:40-16:05)

成核行为研究

14)3-IL-贾德民:华南理工大学(16:05-16:30)

补强性促进剂及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5)3-O-施德安:湖北大学(16:30-16:50)

以有机蒙脱土为载体的过氧化物引发体系在聚丙烯熔融接枝马来酸酐中 的应用

16)3-O-吴友平:北京化工大学(16:50-17:10)

淀粉/炭黑/SBR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17)3-O-信春玲:北京化工大学(17:10-17:30)

挤出工艺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聚丙烯泡孔形态的影响

★。。。。。★。。。。。★。。。。。★。。。。。。★。。。。。★。。。。。★

第四分会场:功能材料

地址:北京化工大学 无机楼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厅 时间:10月31日 8:30-10:00 主席:赵树高

1)4-IL-张建春:总参装备部(8:30-8:55)

大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2)4-IL-张宝砚:东北大学(8:55-9:20)

含有离子交联剂的液晶聚合物的热性能研究

3)4-O-谢建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9:20-9:40)

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吸附性能研究 4)4-O-刘 力:北京化工大学(9:40-10:00)

采用高共混温度制备Eu(TTA)2phen(MA)/SiR荧光材料

茶歇(10min)

时间:10月31日 10:10-12:00 主席:贾德民

5)4-IL-武德珍:北京化工大学(10:10-10:35)

高反射高导电的BTDA/ODA基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制备 6)4-O-李继森:烟台大学(10:35-10:55)

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交联蒙脱土的制备及吸附研究 7)4-O-吴卫东:北京化工大学(10:55-11:15)

芳纶浆粕纤维增强EPDM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8)4-O-何亚东:北京化工大学(11:15-11:35)

超临界二氧化碳聚苯乙烯挤出发泡的实验研究

时间:10月31日 14:00-15:30 主席:张建春

9)4-IL-段雪:北京化工大学(14:00-14:25)

插层结构无机功能材料的组装及工程

10)4-O-俞燕蕾:复旦大学(14:25-14:45)

具有乙氧基主链的偶氮苯液晶弹性体的光致弯曲行为 11)4-O-吴战鹏:北京化工大学(14:45-15:05)

原位自金属化法制备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及其反射、导电性能研究 12)4-O-杨冬芝:北京化工大学(15:05-15:25)

壳聚糖的电纺丝研究

茶歇(10min)

时间:10月31日 15:35-18:00 主席:张宝砚

13)4-IL-张秋禹:西北工业大学(15:35-16:00)

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的研究进展

14)4-O-王海侨:北京化工大学(16:00-16:20)

新型超支化电致发光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5)4-O-杨 程:扬州大学(16:20-16:40)

稀土农用转光膜Eu,Pr(Sal)3Phen/LLDPE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16)4-0-李程鹏:广东海洋大学(16:40-17:00)

淀粉加速自然微生物凝固的天然橡胶的热分析研究 17)4-0-黄宏海:北京化工大学(17:00-17:20)

无卤阻燃电缆料的研究及产业化

★。。。。。★。。。。。★。。。。。★。。。。。。★。。。。。★。。。。。★

第五分会场:生物材料、涂饰材料与黏合材料 地址:北京化工大学逸夫楼小会议室 时间:10月31日 8:30-10:00 主席:王献红

1)5-IL-谭天伟:北京化工大学(8:30-8:55)

生物法生产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

2)5-IL-季君晖:中科院理化所(8:55-9:20)

生物质基降解塑料PBS的研制及其应用 3)5-O-陈晓农:北京化工大学(9:20-9:40)

预吸附法阻抗材料表面蛋白吸附的研究进展

4)5-O-丁 涛:河南大学(9:40-10:00)

一种新型可降解生物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茶歇(10min)

时间:10月31日 10:10-12:00 主席:闫永江

5)5-IL-洪啸吟:清华大学(10:10-10:35)

涂料的发展方向6)5-O-武利民:复旦大学(10:35-10:55)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杂化)涂层的研究 7)5-O-王 灿: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10:55-11:15)

以有机硼脘为引发剂胶接低表面能材料的机理研究

8)5-O-张军营:北京化工大学(11:15-11:35)

耐超耐温聚硅氧烷密封剂的固化特性及性能的研究

时间:10月31日 14:00-15:30 主席:谭天伟

9)5-IL-王献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4:00-14:25)

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的结构改性

10)5-IL-张先炳: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4:25-14:50)

PSM热塑淀粉环境降解材料的加工及应用

11)5-O-王秀芬:北京化工大学(14:50-15:10)

NH3等离子体处理PET表面接枝氨基酸的研究

12)5-O-李思东:广东海洋大学(15:10-15:30)

壳聚糖的远红外干燥特性研究

茶歇(10min)

时间:10月31日 15:40-18:00 主席:洪啸吟

13)5-IL-闫永江:海洋化工研究院(15:40-16:05)

发展迅速的特种功能涂料

14)5-IL-陈建峰:北京化工大学(16:05-16:30)

新型多孔纳米空心SiO2的合成及其药物控释应用研究

15)5-O-瞿雄伟:河北工业大学(16:30-16:50)

纳米二氧化硅对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16)5-O-蔡 晴:北京化工大学(16:50-17:10)

侧基带有氨基的可交联聚膦腈的合成和表征

17)5-O-宋海珠: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四方院工业区商丘市博大化工有限公司

(17:10-17:30)浅谈弹性漆配方设计

中国化工学会2006年年会

暨全国第二届化工新材料学术技术报告会

论文清单(墙报)

序号 作者姓名 1.吴刚强[2],史素青[2],肖浦[2],聂俊[1,2]

2.史素青2,吴刚强2,肖浦2,聂俊1,2

3.牛国臣,韩丙勇*,吴友平,张兴英 4.黄增彪、韩丙勇、杨万泰

5.曹宏伟 徐日炜 余鼎声* 6.史丰田 韩丙勇 杨万泰

7.钟杰平,杨磊,李程鹏,李思东,侯婷婷 8.杨磊[1], 钟杰平[1], 李思东[1] 陈静[2] 9.路建美[1,2],丁春花[1],徐庆峰[1],王丽华[1],夏雪伟[1] 10.路建美[1,2],周秋璇[1],徐庆锋[1],王丽华[1],夏雪伟[1] 11.路建美[1,2],袁欣[1],徐庆峰[1],王丽华[1],夏雪伟[1] 12.路建美[1,2],文小伟[1],徐庆锋[1],王丽华[1],夏雪伟[1] 13.路建美[1,2],金正能[1],徐庆锋[1],王

论文题目

不同链长脂肪胺助引发剂的合成及光固化性能研究

甲基丙烯酸-3,4-亚甲基二氧基苯

甲酯的合成及其用作齿科修复树

脂助引发剂的研究

二乙烯基苯偶联星型杂臂聚合物的合成

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嵌段共聚

物合成

2-噁唑啉-苯并噁嗪型化合物的制备及其POSS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研

聚丁二烯中反式结构控制的研究

氯化钙凝固天然橡胶的热分析研

天然橡胶和低蛋白橡胶的热氧降

聚邻甲基丙烯酰胺基苯甲酸-ZnS

纳米复合物的荧光性能

具有催化性能的Cu(Ⅱ)/4,4’-bpy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表征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含苯并噁唑基团和蒽环的AB型嵌段共聚

物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可聚合六氢喹啉单体与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及荧光性能

研究

含1,8-萘酰亚胺基团的荧光聚苯

乙烯的合成及其性能表征

单位名称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化工大学

006信箱,北京,100029;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武汉大学,武

汉,430072

1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化工大学006信箱,北京,100029;2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武汉大学,武汉,430072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

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

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新型高分子制备与加工重点实

验室,北京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湛江,524088

1.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广东湛江,524088;

2.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系,广东湛江,524036

1.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苏州,215123;2.江苏工业学院,江苏, 常州,213016 1.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苏州,215123;

2.江苏工业学院,江苏, 常

州,213016

1.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苏州,215123;2.江苏工业学院,江苏, 常州,213016 1.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苏州,215123;2.江苏工业学院,江苏, 常州,213016 1.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苏州,215123;丽华[1],夏雪伟[1]

14.路建美[1,2],徐元清

丙烯酸-2-(咔唑-9-基)乙酯的原[1],金正能[1],徐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荧光性能研庆锋[1],夏雪伟究

[1],王丽华[1]

15.谢建军1,梁吉福2,pH值对高吸水树脂聚(丙烯酸盐-刘新容2

丙烯酰胺)吸液吸附性能影响

16.盛亚平, 黄启谷*, sPS/iPP/B30共混体系的形态结吴一弦,杨万泰

构、热性能与力学性能

17.齐胜利,武德珍,吴

直接离子交换法制备双面银金属战鹏,王文才,金日

化的聚酰亚胺薄膜

18.王丽娜,魏杰

UV固化皮革涂饰剂的组成与表观

性能研究

19.李思东[1],黄甫[1],壳聚糖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李程鹏[1],章超桦 [2],钟杰平[1]

20.罗宁,姜立忠,武德

紫外光还原制备SiO2@Ag核壳纳米珍**,王文才,吴战鹏,复合粒子

战佳宇

21.姜立忠,王文才,武

自由基共聚法制备表面接枝PAAc德珍**,战佳宇,罗宁

刷纳米二氧化硅粒子*

22.刘丙学,许桂连,何伟

CPVC树脂对其加工性能的影响

锋,武德珍**

23.洪凤宏,刘武,武德

聚氨酯/天然石墨/银导电复合材珍 料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24.张倩,武德珍**,齐胜

原位法制备聚酰亚胺/纳米银超细利,吴战鹏

复合纤维

2.江苏工业学院,江苏, 常州,213016 1.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苏州,215123;2.江苏工业学院,江苏, 常州,213016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业学院,长

沙,410004;

2---湘潭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湘潭,411105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资源工程国家重

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成型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1.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湛江,524088;

2.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湛

江,524088

北京化工大学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

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

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

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29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资源工程国家重

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5.战佳宇,姜立忠,武

超顺磁性聚酰亚胺/铁氧化物磁性德珍*,吴战鹏,王文

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

26.陈宁、王琪、李莉

改性聚乙烯醇熔体流变性能的研

27.王章郁、刘渊、王琪 溶剂法合成三聚氰胺聚磷酸盐及其阻燃玻纤增强尼龙66的研究

28.刘赛1,谢建军2*,许

溶液聚合法制备PAMPS高吸轶1,刘新容1,梁吉

水性树脂及其性能研究

福1

29.沈飞,吴驰飞,李仙

纳米炭黑的制备及其在聚合物材会,黄剑峰,于娜,料中的应用

钱圣盈

30.高晓慧 杨 儒*

萤石型层状介孔CeO2的合成

31.李慧琴1,杨儒1,徐

水蒸气活化法制备麻炭及其微观新花1,李敏1,郝结构研究

新敏2,张华2,张建

春1,2 32.徐新花1,杨儒1*,李慧琴1,李敏1,大麻韧皮基活性炭纤维表面织构郝新敏2,张华2,张

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建春1,2

33.刘国强,杨儒,李敏 CO2超临界干燥制备SiO2气凝胶

34.孟波,李效玉

单分散多孔球的制备与组装

35.马利福,盛亚萍,邓坤学,赵杨锋,李俊纳米碳管侧壁功能化及其进展

拢,黄启谷*,吴一弦, 杨万泰

36.赵杨锋, 盛亚平, 邓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坤学, 马利福, 李俊拢, 黄启谷*, 吴一弦, 杨万泰

37.邓坤学,盛亚平,马活性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

利福,赵扬锋,李俊 拢,黄启谷*,吴一弦,杨万泰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 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 1 湘潭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湖南 湘潭 411105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华东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合金研究室,上海 200237

北京化工大学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29(1.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总后勤部军需研究所士兵系统中

心,北京 100088)

(1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总后勤部军需研究所士兵系统

中心(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院,北京 100029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29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29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

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化工

大学,北京 100029

38.王基伟,孟凡宝,杨

聚合物蓝相

璐,马骥,林达,张

宝砚* 39.范雪辉1 刘钦甫纳米高岭土表面改性及其在PP中陆银萍2 的应用

40.郭亚昆,沈涵孜,尤

乳胶粒粒径对丙烯酸酯压敏胶粘伟,刘玉玲,瞿雄伟

剂性能的影响

41.任芳,陈晓农*,夏宇

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正,石淑先 的影响

乙酯)的温度和pH敏感性

及其对乳液稳定性

42.涛蕊,马桓,陈晓农*,PNIPAM-PVP与PNIPAM-PEO梳状嵌夏宇正,石淑先 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对纳米

颗粒阻抗蛋白吸附作用的研究

43.任芳,陈晓农*,夏宇正,石淑先

室温自交联乳液交联反应类型研

发进展

44.杨建,田明,贾清秀,丁腈橡胶/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史俊红,张立群

备、结构及性能

45.葛会勤 赵素合 王焰 反应共混改性SiO2/N234填充胶料吴友平的结构与性能

46.贾清秀,徐艳丽,毛

原位有机改性法制备粘土/SBR纳辉麾,吴友平,张立

米复合材料

47.刘全勇1,石锐1,雷丽娟

可生物降解聚酯弹性体的研吴珺玥1,张子政1,毕经亮

究进展

张立群1, 陈大福2

48.向平,赵秀英,张立

受阻酚/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群 及动态性能研究

49.王珊,何亚东,信春

发泡方法对微孔发泡的影响

50.李洪波 薛海蛟 吴

ANSYS在材料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东北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中心,沈阳

110004)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安

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2.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河北工业大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

究所,天津 300130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CAEM),北京化工大学,100029 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CAEM),北京化工大学,100029 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CAEM),北京化工大学,100029 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100029(1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CAEM),北京化工大学,100029 2 积水潭医院,北京创伤骨科研究所,京100035)

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CAEM),北京化工大学,100029 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

恒澜 唐斌 丁雪佳* 51.薛海蛟 李洪波 吴恒澜 唐斌 丁雪佳*

环氧树脂冲击改性性能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 浙江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

52.唐斌 吴恒澜 李洪波 聚苯乙烯/尼龙合金的研究进展

薛海蛟 丁雪佳* 53 54 陈甘棠 杨小平

卤化丁基橡胶的研发与生产 脂基复合材料固化动力学的影响 周南,于运花,李鹏,上胶剂对碳纤维/双马来酰亚胺树55 周赟,杨小平,于运花,李鹏 56 沈翔,于运花,杨小平,李鹏 57 左璞晶1,黄雅钦1,张慎1,邓旭亮2,杨小平1*

刘玲,周铮 张立群*

PLLA/β-TCP杂化纳米纤维的制备

与性能研究

聚丙烯腈/二氧化钛杂化纳米纤维预氧化工艺与结构相关性研究 以水为溶剂的明胶电纺丝纳米纤

维的制备研究

POSS/硅橡胶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

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 100081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

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

第三篇:关于召开山东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的通知

鲁教研室[2007] 号

关于召开山东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业

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的通知

各市教研室(教科院、教研中心):

经研究,定于2007年12月21日至24日在泰安市召开山东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宗旨

贯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会议精神;交流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经验;增强课题研究意识,以及教学、研究、专业发展一体化的能力,推动我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会议内容

(一)观摩课堂教学

华应龙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 特级教师 柏继明 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校长 特级教师 崔 蕾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

全国第八届观摩研讨会一等奖获得者

强震球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

全国第八届观摩研讨会一等奖获得者 姜 泽 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

全国第八届观摩研讨会一等奖获得者 麻明家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官庄小学 全国第八届观摩研讨会一等奖获得者 于 滢 泰安市实验学校

(二)学术报告

1.《关于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思考与实践》

报告人:吴正宪 特级教师

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数室主任

2.《开展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报告人:刘黎明 北京市昌平区教委教研室主任

(三)论文交流

三、会议代表

1.各市教研员。

2.各县区可选派3~5名代表参加会议。

四、费用

会议代表每人收取听课费资料费150元,交通、食宿费自理。

五、报到时间和地点

1.报到时间:12月21日报到,24日离会。

2.报到地点:各地市教研员到泰山饭店(岱宗大街123号)报到。其他代表的报到地点将根据各地市参会人数另行通知各市教研员。

第四篇: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

斯密的“两个人”假设与司马迁的“两者”描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严清华 何 芳

[摘要] 根据斯密的理论假设,市场经济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其本质特征是理性“经济人”;另一个是管制市场的政府,其角色定位有如“守夜人”。无独有偶,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也将社会上活动的人描述为“两者”:一是社会经济的活动者,他们都是忙碌奔波的“利者”;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即政府,其理想角色是充当一个顺应社会经济自发发展的“善者”。斯密的“两个人”假设与司马迁的“两者”描述既有同工异曲之妙,又有交相辉映之趣,比较二者,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经济人 守夜人 利者 善者

一、斯密假设和司马迁描述的理论基础

(一)斯密假设的理论基础:自然秩序论

“自然秩序”本是法国重农学派的理论概念,斯密吸取了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理论,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天然的秩序,“坚信自然规律一直是古典学派的信条”,并认为“这些规律不但不与个人自由相悖,而且是它的直接结果之一。它们是使一切自由人紧密结合起来的自发性纽带”①。在斯密等人眼里,自然界、自然物、自然状态等等一切最初存在于人类的纯天然的东西的变化都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的,这些规律的存在是客观的,有其必然性。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频繁使用“自然”一词,其内涵首先指的是“物”,“物”是天然的、物质世界或自然物本身所拥有的东西;但它并不排斥“人”,“人”被置于人类社会活动之中,其活动顺应市场的内在规律而不相违背,它们的共同特性是二者都具有客观性。

自然世界如此,经济世界也是如此。经济发展也同自然发展一样存在着一种天然的秩序,也有其客观规律。斯密认为,在社会分工和交换中存在着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法则,这 ① 夏尔·季德、夏尔·利斯特著,徐卓英等译:《经济学说史》(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12页。种行为法则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力量。在这种客观力量指导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由放任的社会就是最符合人的利己本性的“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秩序,它通过每一个当事人按照其对这一秩序的认识而在自由行事时表现出来,是每个人的自由活动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他把自然秩序作为社会经济秩序的依托,把经济规律所产生的经济秩序等同于自然规律所形成的自然秩序,认为这种秩序的形成也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斯密的“两个人”假设正是以这种自然秩序论为理论基础的。

(二)司马迁描述的理论基础:自然之验论

“自然之验”是指得到自然规律验证的活动与现象,其本质在于强调遵循客观规律。司马迁认为经济活动有其客观规律可循,“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①。在司马迁看来,人类的经济活动就像流水一样有其自然规律,统治者不必对之进行干预,只要让人们各安其业、各从其事、各尽其能,物质利益规律就能自发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促进生产流通事业顺利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和利益协调自发达到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

司马迁相当重视市场力量或价格机能的作用,把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交换活动看作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行为。在他看来,“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就是一种完成符合自然规律的现象。当一种商品价格贱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就会使之价格上涨;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贵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就会使之价格下跌。商品价格上涨或下跌的中间因素是物品的供求状况,而根本诱因则是人们的利益驱动。当物品价格比较低廉时,人们从追求利益的需要出发,大部分都会去选购廉价物品并使其需求量上升,此时供应商就会提高物品价格以获取更高的利益,这就必然导致这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反之亦然。司马迁认为这种现象出于人们的利己之心,会对经济起到自发的调节作用,符合“自然之验”。司马迁是把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物质生产的历史当作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史去看待的,强调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这是司马迁“两者”描述的理论基础。

二、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与司马迁的“利者”描述

(一)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市场经济中利益的理性追求者 ① 《史记·货殖列传》;以下凡引司马迁语而未另注出处的均见《史记·货殖列传》。“经济人”是指置身于市场经济中的利益的理性追求者。在《国富论》中,斯密并没有明确提出“经济人”这一范畴,但他认为每个人都以自利为追求目标,自利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一切商品交换都由每个参与者的自利动机所推动,每个人对职业的选择形成了自然分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由每个人的自利所造成的等等,诸如此类的描述已透露出明显的“经济人”理论气息,这正是后人将“经济人”假设的功绩归之于斯密的重要原因所在。

斯密的“经济人”假设蕴含了如下基本内容:

1.“经济人”从利己本性出发。斯密认为人性的本质是自利,人所追求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从人的本性中产生出的自利追求是合符规律的行为。他指出:“任何一个想同他人做交易的人,都是这样提议的。给我那个我想要的东西,你就能得到这个你想要的东西,„„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我们不是向他们乞求仁慈,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心;我们从来不向他们谈论自己的需要,而只①是谈论对他们的好处。”在他看来,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和相互之间的交换都是出于自利心的驱使,他们不仅要明确自己的求利倾向,而且要承认他人自利心的合理性并利用他人的自利倾向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以说,求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不能予以否定。

2.“经济人”会促成社会利益的实现。在斯密看来,虽然每个人都有利己心,但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又都会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达到一个并非它本意所要达到的目的,这种目的就是指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最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的确,通常他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在此种情况之下,与在其他许多情况之下一样„„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②这样,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所考虑的虽然并不是整个社会的利益,然而他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途径并进而促成整个社会利益的实现。

3.“经济人”应该是理性的。“经济人”具有理性的性质是指一个正常的为自己谋生的人,他们正常的甘愿节省,正常的甘愿为某种金钱报酬而努力,或者是为自己买卖寻找最好的市场等。在交换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利益能达到最大,这种趋势就是一种理性行为。每个人都是各自利益最好的判断者,对所面临的一切目标和机会都会选择一种趋利避害的手 ①②亚当·斯密:《国富论》,唐日松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4页。亚当·斯密:《国富论》,唐日松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327页。段,以求取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值。除此以外,“经济人”的理性行为不能与道德、法律背道而驰,亦即“经济人”的自利不能采用违背社会道德的卑鄙手段来实现。

(二)司马迁的“利者”描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忙碌求利者

在司马迁的描述中,“利者”是指与生俱来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忙碌奔波的求利者。司马迁认为逐利求富是所有人的共性,他描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社会上各类人的“逐利图”:农、工、商等人的活动自然是为了“求富益货”;就是“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的达官显贵,“守信死节,隐居岩穴”的清雅之士,也为的是“归于富厚”;至于“陷阵却敌”的军士,“攻剽椎埋”的少年,“走死如鹜”的侠士,“不择老少”的歌伎,“饰冠剑,连车骑”的游闲公子,“不避猛兽”的猎者,“博戏驰逐”的赌徒,“舞文弄法”的吏士等等,也无一不是“为财用”、“奔富厚”。在司马迁笔下,凡社会人士,不分贵贱,不分老少,无一不是在为逐利求富而忙碌奔波着,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司马迁的“利者”描述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求利是人与生俱有的本能要求。司马迁认为,求富之心人皆有之,它是人天生就具有并不经过后天学习的本能要求,即所谓“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在他看来,人们求利的本能要求是天经地义的,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生存,追求利益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故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破天荒地专门为春秋末至汉初以经营手工业和商业而致富的人做传,记述他们的言论、事迹和经验,富者被视为一代楷模。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因而他揭露那些为了求利而挺而走险的行为,包括“不避汤火之灾”,“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鹜”,“不避猛兽之害”,“不避刀锯之诛”等,认为人们的这些行为也是出于对利益的追求。

2.求利途径和手段有正当与不正当之分。虽然求利是人们的本能要求,但并非任何求利行为都是正当的。他把求利分为三等:“本富”、“末富”和“奸富”。“本富”是指从事农业而致富,“末富”是指从事工商业而致富,“奸富”是指“弄法犯奸而富”,他的基本看法是“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本富”和“末富”是通过农、工、商等经济活动来致富,是获取财富的正当手段,这类致富途径和手段是无可指责的;而“奸富”则不同,是应明确予以反对的,包括“劫人作奸,掘冢铸币”等,对于这种手段不能放任,应该严厉打击。

3.求利结果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出现。司马迁意识到人们的自发求富活动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有人成为巨富,有人又求而不得,仍然处于贫困状态,社会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差距。他认为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这种差距的出现具有客观必然性,是人们个人能力 的体现,即所谓“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在他看来,富者,不是因为有人送给他们财产;贫者,也不是因为有人剥夺了他们的财产,出现贫富差距只是在于人们巧拙的不同。正是基于这一认为,因而他明确反对对富人进行各方面的限制,尤其反对夺富予贫。他的基本主张是“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即不能够也不应该夺富予贫。因为富者是有能力的表现,贫者是无能力的结果,我们不能打击有能力的“巧者”而支持无能力的“拙者”;同时有能力的人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就会成为富者,而无能力的人即使赐给他财富他也会最终丧失,即所谓“不肖者瓦解”,因而统治者决不能实施打击富者的政策。

三、斯密的“守夜人”假设与司马迁的“善者”描述

(一)斯密“守夜人”假设: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

依据“守夜人”假设,国家的主要任务是营造一个发展生产、积累财富的和平环境,防止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治安,不必干预其他方面的发展。斯密是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来对政府角色进行定位的,他的基本思想是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在利己心的引导下,通过个体经济利益和动机的调整,经济活动就能够正常进行,社会总利益也能够得到实现,用不着政府直接干涉。

斯密的“守夜人”假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政府“守夜人”的基本职责。在《国富论》中,斯密描述了政府的“守夜人”职责,其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保卫本国社会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略与欺侮”;二是“尽可能保护社会所有成员不受其他成员的欺侮或压迫,即设立严正的司法机构”;三是“建立和维持某些对于一个大社会当然是有很大利益的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①。

2.政府应在如何“守夜”上恪尽职守。斯密思考的重点不在政府是否是“守夜人”,而在政府应如何“守夜”这一问题上。在斯密所处的时代,连大英银行都是私人经营的,因而政府所能管的主要是国防、司法和公共设施等。斯密提出了关于政府“守夜”的各种建议。以国防为例,斯密分析了狩猎和游牧民族的全民皆兵,以及农业文明的业余战士模式,认为当时情况下不需要政府专项财政开支来维持国防,但是随着制造业的进步和军事技术的复杂,就必须要由政府抽税来维持装备纪律严明的常规军了。再如,斯密分析政府怎么去维持运河、道路等公共工程才能花费最小、最经济。他认为,运河的通行税与其让委员会负责倒不如像其他国家一样交给私人负责,这样效果更好;而道路的通行税则不一样,因为运河如 ① 亚当·斯密:《国富论》,唐日松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507、508、516页。果修理不好是完全不能进行河上运输的,所以把道路交给委员会管理也并非下策。总之,斯密“守夜人”假设的重点是在国防、司法和公共设施等方面政府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3.“守夜”并不等于政府对经济活动撒手不管。实际上,政府仍需通过各种手段来干预社会经济发展。第一,实施管制。政府通过法规来干预市场,政府管制的出发点更多考虑的是社会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范围包括酒类管制、食品和药类管制、劳动合同鉴定等。第二,运用财政手段。针对某些特定商品和特殊人群实施财政补贴或限制政策,如公共交通工具的补贴,老年人的补贴,还有在环境遭到污染时限制交通工具的使用等。第三,政府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如医疗,教育(中小学),农村的道路、桥梁以及供电供水的设施等。第四,实行收入转移。一种是与特定的支出相联系,比如买房,购房者可以享受政府的住房补贴,又如教育,上大学者可以享受大学提供的好处;再一种是不与特定支出相联系,而是针对某些特定人群实施的政策,如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

(二)司马迁的“善者”描述:政府履行职责的最佳选择

“善者”是司马迁对政府履行职责所做出的最佳选择的一种描述。他认为政府对于民间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做出五种优劣不同的政策选择,而其中最理想的是“善者”所选择的顺应民间经济自由发展,以保持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的放任政策。各种政策选择的顺序依次是:“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其中,“因之”就是顺应民间经济的自由发展;“利道之”是对之加以诱导;“教诲之”是对之进行教化;“整齐之”是对之进行约束或限制;“与之争”是政府直接经营经济事业与民争利,这是最差的政策选择。

司马迁的“善者”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善者”应采用“因之”的放任政策。“善者”就是要让民间经济自由发展,而“因之”政策就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主张放手商人活动,听凭人们追逐财富,发展生产,国家可以获得取之不尽的财富,他说:“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这就是汉初实行的“因之”政策,它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2.“善者因之”并非政府放弃管理和干预。司马迁将程度不同的干预用“利道”、“教诲”、“整齐”等概念加以概括,并不绝然反对政府对私人求富活动进行必要的管理和干预,相反,他认为国家正常的管理和干预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实际上,当国家面临自然灾害,社会经济不能正常运行时,政府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就成为必要,亦即需要通过政府干预使得社会经济得以尽快的恢复和有序的运行。3.“善者因之”只是一种理想的政策选择。汪锡鹏认为:“司马迁‘善者因之’的思想是对工商业不加限制、听其自然发展的一种政策措施”,“文景时期,封建统治者对工商业实行的也不是什么‘因之’政策”,“司马迁对于工商业的态度前后相互矛盾”①。也就是说,司马迁的“善者因之”思想只是一种理想境界。

四、斯密假设和司马迁描述的比较与启示

(一)“两个人”与“两者”的简要比较

1.二者的主要内容与精神实质大体一致,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二者均承认人类的利己本性,并认为其本性会影响社会的发展。人本自利,此为自然赋予,它的存在有其客观性与必然性。斯密认为,符合人们利己要求的一切措施都会适应自然的发展,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也会不自觉地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司马迁也认为求利不是一件坏事,它对个人和社会都会带来积极效果。

其次,二者均认为国家不应干涉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不能完全放任其发展。承认人的利己本性,必然在经济上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涉。尽管斯密被描述成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倡导者,但他从未否认过政府的作用。斯密把政府的基本职能视为经济自由的内在要求,在他看来,国防要比国富更重要,没有国家的独立和安宁,其经济的发展就失去了最为必要的保障。这点和司马迁的“国家无事”有相似之处。司马迁认为,汉初70年的经济迅速发展就是因为国家无事,无兵荒马乱,政治上也保持安定。所以他反对对商人的限制和打击。但他同时又认为经济过分自由发展会产生富豪兼并,竞相奢侈现象,出现“物盛而衰”的局面。因而,在《货殖列传》中,他对计然所讲的包括控制粮价以使“农末俱利”在内的各种干预措施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2.二者揭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与共同要求,有入木三分之奥。

二者均看到了在人们充分发挥个人的利己本性的前提下,自由市场的市场机制可以自发的调节利益关系,无需国家干预。斯密认为市场领域存在着一种自发力量,即“看不见的手”,它自发地调节和平衡经济主体在追求个人利益时的要求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利益的增进。司马迁也认为社会经济发展有其内在的动力,不需要谁去命令,自己就不停地运转。从其对价格机能的描述中既可看出,在他眼里物价变化与社会经济自动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努力追求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物价的变动起着调节作用,使整个社会经济有秩序的运行,实 ① 参见汪锡鹏:《评司马迁“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载《江西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质上就是看到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自发调节作用。

3.二者基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特色各异、交相辉映之趣。

斯密假说产生于西欧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代,当时的英国已基本成为以工场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国家;而司马迁所处的时代,中国的封建经济制度还刚刚建立不久,商品经济还只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还远未孕育出资本主义的萌芽。因而,二者之间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背景还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反映到精神文化层面上,斯密时代已出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如牛顿力学揭示了宇宙万物在运动、引力、能量守恒的自然法则下达到均衡的机制,经济学说方面,在斯密之前不仅产生了西欧重商主义经济学说,而且出现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等一批经济学家;而司马迁所处的时代,中国尚未出现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家,在司马迁之前也没有一位像威廉·配第那样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出现。

基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二者自然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色。相比而言,从出发点上看,前者即斯密假设似乎更注重于揭示近代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内在驱动力,而后者即司马迁描述则在于谋求封建经济关系形成和确立时期的“商人地主的利益”①;从主要内容上看,前者似乎更注重于经济行为的利益性,而后者则更为关注经济行为的伦理性;从方法论上看,前者似乎更注重于理论推断与逻辑推演,而后者则更注重于事实陈述与实证分析。但二者却关注了同样的问题并做出了大体相同的阐述,呈现给世人一幅描绘市场经济内在关系与共同规律的亮丽图景,在今天看来,这幅图景堪称中西合璧,相映成趣!

(二)二者比较的现代启示 1.人之求利本性的启示

“经济人”与“利者”的核心在于“自利”和“理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遵循市场规则来追求各自的利益,能够保证社会利益的实现。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求利本性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的。而且,求利本性应该排斥道德意义上的“自私”。因为自利并非纯道德意义上的“自私”。斯密和司马迁都面临过经济与道德的困境,其实这两者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人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人的利己心与同情心作为一个相互对立的统一体存在于人的本性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代的理性求利者应该协调好当代利益与后代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人的求利本性的最长远、最根本的利益要求与目标取向。2.政府角色定位的启示 ① 参见赵靖:《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88页。斯密和司马迁都有认为在遵循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政府干预必不可少。事实上,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当代,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二相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只是从政府角色定位的角度来看,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政府干预的“度”。在我国转轨经济的条件下,相对于以前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而言,此时政府干预的范围应大大缩小,从“无所不管”转向“有限领域”,从“过度干预”转向“适度干预”,同时也要从公共服务方面的“缺少干预”转向“加强干预”,使之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有效政府。在目前情况下,我国政府需要重点从事的工作是:注重公共投资,加强基础性设施建设;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提高产业结构的效率;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保持区域稳定发展;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提高其质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使政府职责得到正确有效的履行。

主要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国富论》,唐日松等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2]《史记·货殖列传》,中国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严清华:《中国经济思想史论》,前进出版社2004年版 [4]石世奇:《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聂文军:《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胡宏斌、唐振宇、何继想:《“经济人”与现代社会》,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赵靖:《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王明信等:《司马迁思想研究》,华文出版社2005版

[9]雪里埋:《政府不能只当城市的“守夜人”》,载《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4月22日 [10]汪锡鹏:《评司马迁“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载《江西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11]吴俊培:《对斯密“廉价政府”的重新思考》,载《涉外财务》2005年第1 期

第五篇:参加2015上海市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年会

2015上海市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年会,已于2016年1月9日在上海市科学会堂胜利召开。

该会议主要总结2015上海市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附属手术装备与材料专业委员会成立的过程、2016年专委会工作目标和展望、2016年手术室专委会常规工作、提出2016年手术室专业委员会计划:①2016年2月积极组织上海手术室专委会投稿,参加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国际会议,争取大会发言或板报交流;②积极参与2016年5月美国加州AORN会议,学习与了解最先进手术室国际护理理念;③2016年3月开展普外组第五期培训班甲乳手术配合;④调整手术室护士适任证书培训班课程时间;⑤2016年3月、6月、7月配合上海护理学会完成三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手术室护士适任证书培训班及实训;⑥《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体位及电外科等内容巡讲;⑦完成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操作实践指南》的编写:外来器械的管理、移植手术的配合(肝、肾脏);⑧专业委员会成员需要完成2家二级医院的护士培训,人数不得小于100人等多项计划。

经过一天的参会学习,参会者收益匪浅,将加强手术室管理,加快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建立手术室护理工作规范,促进手术室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牢记于心。

下载第十二届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闭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二届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闭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