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足球产业如何度过经济危机(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4:5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欧洲足球产业如何度过经济危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欧洲足球产业如何度过经济危机》。

第一篇:欧洲足球产业如何度过经济危机

欧洲足球产业如何度过经济危机

去年夏天,美国的花旗银行和AIG都特别发布安民告示,说不会终止对体育的赞助,但是,今年1月,四面楚歌的AIG宣布在2010年合同期满后将不再继续对曼联球衣的赞助。也就是说,到了明年,曼联队员胸前AIG三个字母将消失。为了这三个字母,AIG在四年内每年向曼联支付1400万英镑(大约2700万美元)!停止赞助的原因不外是AIG从美国联邦政府接受了1500亿美元纳税人的血汗来逃脱破产的命运,再不敢在体育赞助上大手大脚。这一案例,直截了当地反映了经济危机对足球产业的威胁。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赞助商自顾不暇,哪里还有那么多闲钱烧在体育上?另外,许多球迷已经失业,囊中羞涩,是否买得起门票也难说。比如英国目前有300万人失业,这对一个人口不足6000万的国家来,构成了普遍性的失业。这也难怪,许多俱乐部决定降低票价。以曼城为例,二月份就宣布成人季票降价7%,这样,成人季票价格降到388英镑至538英镑之间;16至21岁球迷的学生票,则降价17%。除此而外,季票还宽限三个月的时间付清,旨在“帮助那些受到经济打击的球迷渡过难关。”另外,欧洲顶尖俱乐部40%左右的门票收入是来自贵宾席(占足球看台坐席的10%-15%)。一张贵宾席的季票可高到6000欧元上下。在金融风暴的时代,大款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所以一些俱乐部准备降低贵宾席的价格。还有,经济危机可能影响一些俱乐部收购者的实力,特别是油价下跌,直接影响中东和俄罗斯大亨的财力,而这些人是最近几年最积极的收购者。这一局面,将使许多俱乐部的市场价值缩水。如今曼联市场价值将近9亿英镑(18亿多美元),是世界最贵的队。但是,除了这样的巨无霸外,日后收购俱乐部也许会便宜不少。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足球虽然属于人们的娱乐生活而非生活之必需,但是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可能比一般的产业还小。欧洲73%的人口是足球迷。到2006/07赛季,欧洲足球的市场规模扩张到了136亿欧元,比头一个赛季上涨了10亿欧元。能打出这一局面,靠的是俱乐部长期扎根球迷,塑造了长久的品牌忠诚,大家有饭吃就会去看球,加上俱乐部主动作出姿态,降票价帮助球迷渡过难关,上座率不至于明显下降。更重要的是,如今俱乐部的主要收入还是靠电视转播权。这种转播权都是几年为期,早已事先售出。这一大头稳住,则俱乐部不会有存亡之忧。所以一些市场人士估计,今年欧洲俱乐部的收入大致能保平。这比起其他产业来,可以说是显赫的战绩了。

欧洲足球作为“末业”在经济危机中仍然坚挺,实在大有可学之处。最近二十年,足球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依靠企业赞助,但是,足球真正的生命还是在于球迷,在于观赏水平。欧洲俱乐部能保持球迷的忠诚,就保持了上座率;能保持比赛的水平,就保证了其观赏价值,也就使转播权成为一笔好买卖。至于赞助商们朝不保夕,不过是让俱乐部的“外快”少一些而已,伤不了筋骨。而中国的职业足球的发展,过度依赖外来赞助,不注意开发自身价值。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国经济飞速起飞,足球的赞助来源不用太愁,但是,如果养成靠赞助而不是靠自己吃饭的毛病,日后在真正的经济危机中则会显得不堪一击。

第二篇:欧洲经济危机的深层原因

欧洲经济危机的深层原因 当前,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不少欧洲国家都出现了债务和赤字危机,深层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于沉重的社保负担。

欧洲国家长期受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影响,形成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依托的福利国家模式。欧盟目前平均社会福利开支已近GDP的30%,远高于美国的16%和日本的19%。高昂的福利费用扩大了公共支出,推高了公共债务水平,造成高税收和高成本,使其在全球化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同时,挤占了科研、教育等投入,造成创新乏力、经济增长缓慢,还消磨了企业和社会的创新进取精神。

第二,病源在于残缺的欧盟机制。

欧洲联盟有个软肋,货币主权和财政主权分属欧洲央行和各成员国,财政和货币政策会冲突和错配,执行效率低下。欧元区各成员国在向欧洲央行让渡了货币主权后,无法独立使用利率、汇率等货币政策来应对,只能更加倚重财政政策,容易造成赤字和债务负担普遍超标。欧洲央行的目标是平抑通胀,维持欧元对内币值稳定而非各成员国的经济景气,而欧盟各国经济差异性较大,景气状况不一致,这让实施单一货币政策的欧洲央行常常首尾难顾。欧元区财政赤字问题凸显了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的矛盾。从此次希腊债务危机后的财政改革来看,欧元区似乎决心改变这一局面,最大限度统一财政政策。

第三,在于人口结构老龄化。

工业化以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延长了人类的寿命;与此同时,因为抚养成本越来越高,人们生育孩子的愿望日益降低,使生育率迅速下滑;两者相加,使欧洲诸国在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出生率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二战以来人口结构变化更加剧烈,从20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人口结构都进入了快速老龄化的阶段。老龄化使生产人口下降,消费人口增加,慢慢入不敷出,最终出现了危机。

第四,在于房地产等资源泡沫导致的金融内战。

其实,社保负担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由科技进步带来的正面效应抵消,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不统一也只是外部因素,都不足以造成危及国本的债务危机,根本原因是实业衰落和土地等资源泡沫膨胀的同步到来。

美国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在其著作《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中写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生产性。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性到非生产性的转变,这就使得霸权国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质,从而无法逃脱由盛到衰的宿命。

生产性大致等同于实业竞争力,生产性下降自然实业竞争力下降。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报告,德国是欧元区几个大国中唯一实业竞争力出现上升的国家。与之相比,西班牙、希腊、葡萄牙甚至法国、意大利、英国等都出现了竞争力大幅下降和贸易赤字严重恶化的历史性难题。更可怕的是,这些国家在失去了生产性,也就是失去实业的同时,明显增加了炒作性,开始大肆炒作房地产等土地资源。炒作性胜过甚至取代生产性,是资源金融危机和金融内战的根本原因。

从美国金融内战到欧洲金融内战,从奥巴马到卡梅伦,欧美发达工业国家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或许,奥巴马、卡梅伦将结束自里根、撒切尔以来的新自由主义以及由新自由主义带来的资源金融泡沫,反击由资源金融泡沫导致的金融内战。虽然,他们只是刚刚开始,但是,无论如何,历史将继续前进,虽然少不了曲折和坎坷。

第三篇:欧洲新媒体产业发展

欧洲新媒体产业发展

在新媒体产业发展过程中,欧洲作为一个整体面临来自美国媒介资本和产业的竞争。同时,新媒体发展呈现地区差别,但在各国和欧盟的推动下,新媒体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在政策和规制方面,一方面试图以普遍化的政策融合来推动技术融合,另一方面,也有反对的声音认为,欧盟的政策势必带来国家间的不平等、商业利益的垄断和公共服务的丧失。

欧洲新媒体发展的不平衡

新媒体在欧洲内部发展并不均衡。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约有一半的欧洲家庭不使用互联网。年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都是限制用户使用互联网的因素,另外,虽然欧洲宽带市场的增长一直非常快,已经拥有超过6000万宽带用户,但是,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在同一国家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仍存在宽带鸿沟。在城市,超过90%以上的人使用宽带,而在农村这一比率则是60%。

在宽带发展方面,因发展速度不同,欧洲存在不同宽带市场收入。目前,英国保持最高营业额收入,德国则是增长最快的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在 2012年将达到120亿欧元,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南欧国家将从8.73亿欧元达到20亿欧元,北欧瑞典、芬兰、挪威和丹麦在未来五年中的宽带收入将超过8亿欧元,目前则是3.77亿欧元,北欧宽带增长已经吸引大量眼球,虽然与西欧相比新媒体消费者的绝对数量还较少。

欧洲互联网的发展,涉及到“i2010战略计划”的支柱内容之一—包容(inclusion)问题。以新媒体和广播电视为核心的信息与传播技术是欧盟整体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进入21世纪,欧盟将信息产业列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制定了以“i2010战略计划”(The i2010 Strategy)为主的信息化战略。根据“i2010战略计划”的目标,欧洲信息社会应当能够为每个人提供更多的网上公共服务,应当为所有公民提供服务。在2006年9月的北约里加峰会上,欧盟成员国就发表了一个宣言,各成员国承诺要在2010年以前实现以下具体目标:使互联网鸿沟缩小一半;使所有公共网站可以允许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任何人使用;2010年前使90%的欧洲人口能够用上宽带。根据欧盟委员会《i2010—信息社会报告(2007 年)》,信息与传播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高于欧洲经济的总体发展速度,在2000年到2004年间,信息与传播技术领域的生产率增长占欧盟总体增长的近一半。

第四篇:关于经济危机下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几点思考

经济危机下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思考

摘 要:珠三角洲产业升级兼具可能性和紧迫性,产业发展轨迹已至升级拐点。珠三角产业升级要厘清两个认识误区,区内九市要结合市情进行非均衡产业升级,不能齐步并进;珠三角要统筹兼顾三大产业的升级,不能顾此失彼。珠三角产业升级应在《纲要》的指导下,加快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科学规划,做好产业迁移工作;加强与发达经济地区的产业合作,做好产业引进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升级的内生能力。

关键词:珠三角,产业升级,经济危机,路径

背景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珠三角跻身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世界瞩目的经济热点区域,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样板区域。2008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纲要),并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框架,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同时也是珠三角面临的一个重大发展机遇。产业升级既是珠三角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贯彻落实《纲要》的必要措施。当前,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危机和《纲要》对珠三角产业升级做出了几点思考。

1.经济危机下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调整,珠三角的劳动力、原材料、土地和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珠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取得了30余年的超高速发展,这种超常规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港澳台和其它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有效承接。目前,珠三角的产业已经发展到了工业化的后期,但原来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基于以下分析,珠三角的产业发展轨迹已经到了升级拐点。1.1珠三角产业的紧迫性

珠三角产业发展受到经济环境和资源匮乏的双重硬约束,原来的产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珠三角产业升级具有紧迫性。

1)珠三角产业的紧迫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1-2月,广东省省实现进出口贸易总值同比下降25.8%,其中出口下降20.7%,珠三角许多出口加工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危机中纷纷倒闭。2008年,珠三角仅关闭的鞋企就超过1000家。相反,少数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却在经济危机中逆势增长,例如中兴通讯2008年的营业收入约442.93亿元,同比增长了27.37%,预期2009年将增长30%。经济危机让珠三角强烈地意识到产业升级的紧迫性。

2)成本上升加大了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内部压力。高消耗低成本的数量扩张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环境压力很大。早在2002年,珠三角的废水排放量占到广东省的46.9%。同时,由于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施行、环保安全生产要求的提三角原有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产业发展的内部环境恶化。

3)珠三角面临国内外其它经济区域的竞争压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环北部湾地区、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成都一重庆城市群等经济区在国内形成了多级竞争的局面。一些高端人才和大批农民工“用脚投票”,各种经济资源在各地区流动。此外,东南亚一些国家,如越南、印度等国家也在利用低成本优势与珠三角展开区域竞争。目前,珠三角各地的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附加值低,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来增强珠三角的区域竞争力。

2.珠三角产业升级应厘清的两个误区

珠三角三十余年来的产业发展轨迹是一条上升曲线,且斜率大于国内其它经济区域,目前既具有产业升级的可能性,也具有产业升级的紧迫性。然而,在一些有关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文献中,明显存在两个认识误区,这必须在探讨产业升级路径之前予以厘清。2.1 齐步并进

从横向来看,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不能盲目地齐步并进,应结合各市的实际情况进行非均衡产业升级。

第一、珠三角内部发展不平衡。在珠三角内部,由于历史、地理、资源、开放时间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各地发展步伐不一,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相差悬殊,产业层次高低不同。第二、珠三角必须进行非均衡产业升级。

2.2 忽视第二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农业现代化

从纵向来看,珠三角的产业升级要统筹兼顾,在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不能忽视第二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农业现代化。

第一,珠三角处于工业化后期,应优先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从整体上看,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珠三角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第二,不能忽视第二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农业现代化,必须统筹兼顾。从理论上说,产业升级内含着农业现代化、工业结构高度化和第三产业比例增大三层意思,三者不可偏废。经济危机下珠三角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纲要》提出,珠三角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 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对珠三角的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1 加快珠三角一体化进程

1)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做好珠三角产业的内部迁移工作。珠三角被分割为九个行政区,九大主体城市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产业同构性严重。珠三角应尽快建立统一的产业管理机构,根据各地的比较优势做好产业的内部转移,使产业的地区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一方面,引导深圳和广州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迁移到肇庆、惠州、江门等成本相对较低的地方,引导其他地方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向深圳和广州集中。另一方面,通过引导产业在各市之间的合理迁移,增大集群规模,增强集群效益,实现错位发展。例如,灯饰产业向中山集聚,服装产业向东莞聚集,陶瓷产业向佛山聚集。

2)向内地和欠发达国家转移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产业,做好产业外迁工作。珠三角的资源和环境承受力已经不堪承受之重,产业的生产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逐渐丧失。产业生态里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迫使珠三角进行产业“新陈代谢”。一方面,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可以向广东珠三角以外的地方或内陆省份转移;另一方面,可以向尼日利亚、越南、老挝等成本相对较低的落后国家转移。在产业外迁的过程中,政府应为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牵线搭桥,提供优质服务,尤其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办好“产业转移园”。

3.2 加强与发达经济地区的产业合作

1)加强与港澳台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合作。珠三角的产业发展得益于承接港澳台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迅速进入了后工业时期。发展至今,珠三角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当前,香港的服务业正在向外转移,而珠三角占尽“地利”优势,应提升与香港的合作水平,加强深港创新圈的建设。同时,珠三角还面临美、德、日等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外转移金融、保险、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和汽车制造、钢铁、通讯器材等先进制造业的机遇。珠三角要进一步增强开放度,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合作,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引进创造良好的条件。

2)重点引进企业总部、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首先,深圳和广州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前来设立区域总部、职能总部、研发机构、采购中心和销售中心,发展总部经济。其次,要重点引进金融业、会展业、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等高科技产业。

3.3 增强产业升级的内生能力

1)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珠三角产业升级内生能力的源泉。长期以来,珠三角产业升级主要靠承接产业转移,因而产业发展总是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后面亦步亦趋,很难与之 在同一水平上进行产业竞争。珠三角以往大多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处于价值链低端,消耗的资源多,而创造的附加值低。

2)建立产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首先,要大力引进创新性人才。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而一项创新可能带活做大一个产业。目前,高级人才尤其是海归高级人才,大多选择在北京和上海发展,因此珠三角要想方设法提高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千方百计招揽和留住人才。同时,珠三角高级技能型人才也很缺乏,而缺乏高级技能型人才,创新成果很难转化成经济效益,因此珠三角要探讨造就和吸引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我国足球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我国足球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沉寂多年之后,中国足球产业终于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对外公布,体现出中国政府高层对“重振中国足球”的高度关注。该方案是在习近平主席参与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所召开的第十次会议上讨论通过的。

而在国家的政策“红利”出台之前,一些嗅觉敏锐的商界大佬已经提前意识到中国足球市场回暖的迹象而做出布局,马云2014年入股了地产大亨许家印掌控的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绿地接盘上海申花。而像王健林这位最早“触球”的企业家,现在已经放眼全球,2015年初入股西班牙绿茵豪门马德里竞技队,并宣称投资核心目的是借助马竞的体系来帮助培养中国青少年球员。

除此之外,万达、海航、娃哈哈、苏宁等一大批中国企业都曾与欧洲足球俱乐部传出“绯闻”,就连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掌控的AC米兰,近期也曾与中国投资人进行过接触。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足球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首次晋级资本净输出国,中资出海正在不断加速,那些已经“触球”的中国商业资本,在2015年将有更多机会通过收购海外优势足球资产,汇聚全球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经验,来实现中国足球产业与足球经济的快速增长。

足球市场潜力大

“***”自中学时期就与足球结缘,他在德国访问期间接受了拜耳公司赠送的一件勒沃库森队10号球衣之后,更是被网友称为“药厂10号”。

这位“球迷”参与制定的《方案》,就提出要把发展足球运动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实行“三步走”战略,改善足球发展环境和氛围,理顺足球管理体制,创新中国特色足球管理模式,形成足球事业与足球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制度红利推动下,赛事审批及转播权市场化将最终提升整条赛事产业链价值。

此外,2014年中国4000亿元的体育产业增加值所对应的人均体育消费仅27美元,仅占全球平均水平217美元一年的12.44%,且其中近80%用于鞋服等商品。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人均体育消费势必会得到大幅提升。

在“政策红利”和“消费升级”的双重红利下,中国足球产业必将迎来大的飞跃。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行业,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超过5万亿元。以占整个体育总产值40%来计算,2025年中国足球产业总产值将超过2万亿元。

商业资本加速布局

许多国内企业早已在足球产业中有所布局。2010年3月1日,许家印所掌管的恒大集团买断广州市足球运动队全部股权,并将俱乐部更名为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2013年,广州恒大获得亚洲足球俱乐部冠军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联赛冠军,这也是中国俱乐部第一次问鼎该项赛事的冠军。2014年6月5日,阿里巴巴入股恒大俱乐部50%的股权并将球队更名为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

中国足球无论是在国家队成绩、足球俱乐部的运营还是在足球产业的发展程度上与欧洲那些老牌的足球强国相比,存在全方位的差距,采用海外并购的方式引入欧洲等传统足球强势地区经验,利用全球资源为发展中国足球产业添砖加瓦成为了中国足球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最好方式。

早在1994年就入主大连,打造出或许是中国最为成功的足球俱乐部——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的王健林早已将目光投向海外。2015年1月21日,万达集团宣布出资4500万欧元正式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此外,双方将各出资50%投资3000万欧元在马德里新建青训中心并将在中国开办三所足球学校,从万达赞助留学西班牙的青少年足球人才中选拔优秀球员进入马竞一、二线队。而万达将每年邀请马竞来中国比赛。

2015年4月,贵人鸟发布公告称,已经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拟2000万欧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投资足球经纪公司THE BEST OF YOU SPORTS,S.A.(以下简称“BOY”).BOY主要从事足球经纪业务,服务内容以及收入来源主要包含对球员服务和对俱乐部服务两部分,该公司创始人和高管均拥有皇家马德里俱乐部的背景,背靠西甲市场,并与欧洲其他俱乐部关系深厚。

三大金矿:俱乐部、赛事运营、体育传媒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足球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足球产业收入主要包括赛事门票及附加产品销售、转播权销售、足球赛事及俱乐部衍生品销售、赛事及俱乐部商业赞助和足球博彩等几个方面。足球产业的主体主要包括足球俱乐部、赛事运营公司、赛事转播机构、足球博彩机构等。足球俱乐部、赛事运营公司及运营足球赛事转播权的体育媒体公司。

足球俱乐部是足球产业的主要载体,中国企业对于海外足球俱乐部的收购投资由来已久。早在2009年,香港商人杨嘉诚斥资5000万英镑收购英超伯明翰俱乐部94%股权。到2014年后,中企收购足球俱乐部的热潮来袭。先是山东鲁能在已经买下巴西体育中心基地以及地面附着物后,250万欧元正式收购巴西体育足球俱乐部(Desportivo Brasil),是中国足球在海外的第一块青训基地;随后北京合力万盛国际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斥资800万欧元完成了对荷甲老牌劲旅海牙队的收购,一举成为海牙俱乐部的最大股东。

赛事运营公司是足球产业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以往引进国外赛事主要是由国外赛事运营公司与中国当地体育局等机构合作举办。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参与到国际足球赛事的中国运营之中。虎扑体育将AC米兰的传奇球星带来南京,而合力万盛则将意大利超级杯这一意大利当地传统季前赛事移师北京。万达集团则通过收购瑞士盈方集团以布局国际赛事运营——这也是中国企业通过海外收购进入赛事运营领域的第一单。

转播权历来是足球产业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英格兰超级联赛是最能“吸金”的职业足球联赛,以天空体育为首的转播联盟买下的英超2016-2019赛季本土转播权总价高达51.36亿英镑,如果算上海外收入,英超在这三个赛季中的转播权总收入或将突破80亿英镑。中国球迷对于世界足球的狂热不亚于欧美地区。以2014年巴西世界杯为例,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的数据显示,有1860万观众观看了央视直播的德国击败葡萄牙的比赛。相类似的是,大约有1100万美国观众观看了美国与加纳的小组赛,这创造了美国ESPN直播世界杯的收视纪录。另有1400万观众通过BBC电视台观看了意大利击败英格兰的比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赛,创造了2015年全英国所有电视节目的收视新高。

与观众火热程度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地区的足球转播权一直在低价徘徊。央视以1.1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2010、2014年两届世界杯的中国大陆地区转播权,这虽比2002及2006年两届世界杯的中国大陆转播权价格2400万美元要高出不少,但仅比香港TVB所竞得的2014年巴西世界杯香港转播权连同制作费在内的近4亿港元高出一线,要远低于欧美地区的转播权支出。

行政垄断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广电总局在2000年颁布的《关于加强体育比赛电视报道和转播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重大的国际体育比赛在我国境内的电视转播权统一由中央电视台负责谈判与购买。而国家政策中提出的放宽体育赛事转播权限制等在2015年6月底之前完成。因此,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政策的放开,重大赛事的转播权将会成为又一个值得中国投资者关注的领域。在这方面,王健林已经早有布局,万达以10.5亿欧元并购的盈方体育传媒集团就是一家著名的体育传媒公司,其拥有2018年和2022年两届世界杯的销售权并负责亚洲26个国家和地区的FIFA足球赛事转播独家销售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3页

下载欧洲足球产业如何度过经济危机(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欧洲足球产业如何度过经济危机(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