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彦平:欧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时间:2019-05-14 09:1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薛彦平:欧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薛彦平:欧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一篇:薛彦平:欧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薛彦平:欧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摘 要:最近10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欧盟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以风能、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对欧盟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欧盟能源发展路线图预期,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欧盟将继续在某些新能源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关键词: 欧盟 新能源 产业政策

新能源产业是指那些从事新能源研发、生产、销售和投资活动,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最近20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具有清洁性、可持续性的特点。欧盟境内的新能源产业主要指太阳能光伏、陆海风能、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潮汐能、地热能和氢能也属于新能源范畴,但目前开发和利用规模有限,尚未形成能替代传统能源的产业集群。另外,新能源技术也可归入该范畴,目前采用新能源技术且较有前途的产业部门有新能源汽车制造和新能源建筑业。[2] 一 欧盟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动因

近20年来,欧盟境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政策的支持固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欧盟传统能源结构的弊端、传统能源消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成为欧盟国家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更为重要的原因。

(一)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欧洲传统能源储量有限且分布不均衡,煤炭主要分布在德国、英国、波兰等国,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英国北海、挪威和荷兰,其他国家不仅煤炭资源很少,石油和天然气更是需要进口。20世纪70年代爆发过两次全球性能源危机,欧洲国家受到的影响最深。由于欧洲国家的石油主要依靠进口,国际石油价格的攀升导致欧洲国家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转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而且,欧洲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来自俄罗斯和海湾地区,上述地区形势的持续动荡严重威胁到欧洲国家的能源安全。这种困局时至今日仍未完全摆脱。例如,2011年,欧盟28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仍达到53.8%,其中对煤炭的依存度为62.3%、对石油的依存度为66.7%、对天然气的依存度为66.7%。[3]因此,欧盟国家仍未完全打破传统能源短缺的困局,发展新能源可能是最重要的选择。

(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欧盟国家向来重视环境保护,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台过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80年代出台的能源政策与环境政策首次提出:必须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进行限制。执行这一政策与欧洲国家传统产业结构比重过高有关。作为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故乡,欧洲国家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工业部门(包括能源工业)消耗了50%的能源和排放出30%的二氧化碳,以传统能源为动力的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始终在增长,成为欧盟大气环境治理的

重点。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欧盟明确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指标。“2020能源战略”明确指出,2020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将减少20%。2012年多哈会议上,欧盟表示,如果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减排条约,它愿意把2020年的减排目标从20%提高到30%。因此,从履行承诺方面讲,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发展新能源是欧盟必然的政策选择。

(三)减少对核能的依赖

20世纪70年代,欧洲许多国家开始转向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核能成为使欧洲摆脱传统能源困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法国的核电比重已经超过80%,其他主要国家的核电比重也在15%~20%之间。核能的效率和清洁性高于传统能源,成为取代传统能源的重要选择。但是,欧洲国家目前运行的核电站多属于“第二代”核电技术,许多已经接近运行寿命,面临淘汰或升级的选择。况且,第二代核电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事件,核污染影响到中东欧国家。2011年日本福岛再次发生核泄漏。这两起事件给欧盟民众心理上造成巨大的灾难阴影,导致反核电运动在某些国家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成员国在是否继续发展核能上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有些国家甚至坚决放弃核电。拿什么取代核能呢?更加清洁和安全的能源自然受到青睐。

(四)加速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

欧盟国家传统产业结构比重高,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整体经济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盟在某些关键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就落后于美国和日本,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欧盟国家在积极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新的产业集群,考虑到欧洲在能源技术上的优势,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从欧盟统计数据看,新能源产业目前在GDP中的比重还较低,但对GDP增长的净贡献率却高于传统能源产业。因此,新能源产业不仅能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而且能够保持欧盟国家能源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

二 欧盟新能源产业特点

(一)新能源产业的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盟的新能源产业已经初具规模。2011年底,新能源产值达到1370亿欧元,创造了118.6万个工作岗位。2001年以来,欧盟新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上升了63%,同期石油和煤炭比重大幅下降,新能源的平均增长率为69%,高于其他能源的增长速度,这表明:新能源正在逐步取代传统能源。[4]在全部新能源中,光伏的贡献率最高,约为54%;其次是风能,约为38%;生物质能贡献率为4%;太阳热能贡献率为3%;潮汐、地热等其他能源贡献率为1%。

(1)风能与风力发电

欧洲的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陆地风能资源丰富,英国、丹麦、荷兰近海风能丰富,因此,风能成为欧盟新能源产业的第一个重要

支柱。2012年,按正常风速计算,欧盟境内的风电能力可达231TWh,[5]能够满足欧盟境内7%的电力消费,其中丹麦的风电穿透率[6]达27%、葡萄牙和西班牙超过16%、德国达到10.8%。2012年,欧盟各国风能发电装机容量为106GW,[7]德国占31.3GW,西班牙占22.8GW,英国占8.1GW,意大利占8.1GW,法国占7.5GW,其他国家依次为丹麦、瑞典、波兰、荷兰。2012年,欧盟国家仍以发展陆地风能为主,新增装机容量中陆地风能为10.7GW,近海风能为1.16GW,73%的资金流入陆地风能产业。[8]在整个风能产业链条中,对GDP贡献率最高的依次为风电场开发、风能设备制造(含整机和零件)、风电产业融资服务,风电设备(整机和零件)制造部门对就业的贡献率达到60%。欧洲风能协会(EWEA)数据显示:到2020年,欧盟境内风能产业产值将会达到945亿欧元,对GDP的贡献率将达到0.59%,到2030年产值将达到1740亿欧元,对GDP的贡献率将达到1%,2020年,欧盟的风能产业将提供52万份工作,2030年再增加到79万个。在未来20年中,欧盟的风能产业将保持30%的年平均增长率。[9](2)太阳能与光伏发电

欧洲的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希腊等国。另外,欧盟未来的光伏发电还可以充分利用地中海南岸国家的太阳能和光伏资源。2012年,欧盟光伏装机容量超过70GW,远远超过中国的8.9GW和美国的7.8GW。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继续引领欧盟国家光伏产业。2012年,德国装机容量32GW, 并网7.6GW,意大利装机容量16GW,并网3.4GW,同期欧盟境内光伏发电并网总计为16.7GW,满足境内电力需求的2.6%,峰值发电量可满足欧盟境内电力需求的5.6%。德国光伏发电比重达到11%,意大利达到13%。同时,欧盟也是世界重要的光伏设备产地。2012年欧盟国家多晶硅产量占全球市场20%、硅片产量占8%、单晶硅电池产量占5%、组件产量占14%,TF薄膜电池组件产量占20%。[10] 2011~2013年期间,欧盟国家光伏产业发展经历了剧烈波动,新装光伏设备占全球比重从74%一路下滑至37%。但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预期,2014年欧盟光伏产业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到2020年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130~390GW,可满足欧盟境内4%~12%的电力需求。

(3)生物质能和生物燃料

生物质能源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生物质能源,包括木材加工废料和农作物秸秆,经过压缩和加工成为可供燃烧的高密度颗粒物;二是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主要用于发电和采暖;三是通过特殊工业流程萃取的生物燃料,主要是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目前欧洲产量最大的是第一代生物燃料,原料是油菜籽。[11]欧洲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由于坚持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政策,2012年欧洲境内的林木蓄积量达到257亿立方米。北欧国家是传统木质燃料的生产和消费国,近年来,德国和其他中东欧国家也大力发展木质燃料热电产业。2011年,欧盟国家生物质能源在最终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8.4%,其中北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

家甚至达到25%。2010~2012年,欧盟国家木屑燃料消费从100万吨增加到800万吨,减少了对煤炭和燃油的需求。2011年,欧盟生物燃料产能达到2749.5万吨,其中生物乙醇393.8万吨,生物柴油2021.7万吨,其他燃料334万吨,德国产能最高,为874.2万吨,西班牙479万吨,法国427万吨,意大利254万吨。2011年欧盟生物燃料实际产量达到1365.8万吨,其中生物乙醇274.6万吨,生物柴油909万吨,其他182万吨。同年,欧盟生物质能源产值超过470亿欧元,其中生物气体51.75亿欧元、生物燃料146.8亿欧元、固体生物燃料275亿欧元。欧盟的生物质能源还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2011年提供38.3万多个就业岗位,其中仅生物燃料部门就雇佣了10万多人,固体生物燃料就业人数超过27万。此外,欧盟国家利用沼气发电的历史很长,2011年沼气发电量达到385.8亿度,同年城市垃圾燃烧节省的能源折合1635亿顿标准油,欧盟境内有2800万居民用电和采暖依靠垃圾发电厂。

(4)新能源汽车和新型车用燃料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较有发展前途的产业部门。欧洲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主要有电动汽车、混合能源汽车、新型轻质材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传统汽车产业有密切关系,因此,欧洲的汽车制造业大国——德国、法国、英国成为开发新能源车辆的先驱。2012年,法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4451辆,同比增长210%;德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1844辆,同比增长3.2%;英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145辆,同比增长25%。但欧洲新能源汽车在整个汽车销售中的比重尚微。例如,2012年法国、德国、英国汽车销量分别达到201万、308万和200万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被列入许多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例如,德国和法国都制定了202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到2020年,德国电动汽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德国政府还向奔驰等三家公司提供5亿欧元,用于研发锂电池和生产链;法国政府为本国新能源汽车研发提供了4亿欧元。[12]如前所述,欧洲国家积极开发车辆专用的生物乙醇、费托柴油(Fischer-Tropsch diesel)、生物二甲醚等燃料。此外,近年来在开发氢燃料电池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到2020年,欧盟境内2%的客车将使用氢燃料电池。

(5)新能源建筑业

欧盟境内建筑物总量超过1.5亿座,建筑物消耗了40%的能源,其中商业和公共建筑占33%,居民建筑占67%,居民建筑能耗的90%是制冷和采暖,10%是照明和家电。由于欧盟国家地域跨度较大,气候条件差异加大,北欧国家建筑物采暖时间比南欧国家更长,而南欧国家制冷时间则更长。2006年,欧盟制定了建筑物能效指令(The 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 EPBD),明确提出了对欧盟境内建筑物能源消耗的最低要求。2012年又修订了该指令,提出了更高的能耗要求,同时考虑到不同成员国的具体情况。此外,欧盟还制定了能效计划和智能电网计划,要求每年改造3%的公共建筑物面积,节约10%的能源,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境内建筑物总能耗减少10%,到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

因此,建筑物节能材料和技术成为一个前景非常广阔的新兴产业。目前,欧盟新能源建筑业主要依托新型墙体保温材料和建筑材料(wall insulation/roof insulation),可以使建筑物热能损失减少30%,单此项新技术就足以使欧盟境内所有建筑物采暖能耗减少20%,新型冷凝式锅炉技术(condensing boiler),可以提高热效率25%,新型热泵技术(heat pump)可以减少排放20%。[13]

(二)新能源产业的基本特点

第一,政策导向作用突出。欧盟国家风能、光伏能和生物质能产业都是在明确的政策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近几年,欧盟境内光伏制造业的剧烈波动印证了这种政策支持的重要性。由于政策的支持,欧洲境内光伏制造业一窝蜂上马,形成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例如,2011年欧盟新安装光伏设备一度占全球74%,2012年降到55%,2013年继续降至37%,大量中小企业破产。目前,欧盟有一种观点,认为调整和减少政策的过度支持、加速市场竞争是未来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二,产业分布集中。欧盟的风能、太阳能光伏、生物能产业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例如,2012年欧盟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近80%分布在德、意、西三国,英国和丹麦两国垄断了欧盟78%的近海风电装机容量,法国生物燃料产值占欧盟生物燃料总产值的66%,2012年的生物汽油产量达到12亿升。此外,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主要集中在英国、法、德三国,氢能电池的研究主要是德国和法国。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新能源发展缓慢。

第三,研发先行。新能源产业技术含量高,研发投资巨大,欧盟新《地平线2020》计划内直接或间接用于新能源和能源技术研究的投入超过整个预算的40%。在风能产业,5%的营业收入被用于研究开发(欧盟整体水平为3%),其中风电机制造业10%的收入被用于研究开发。2011~2015年,英国为主要的风电技术试验项目提供的资助均在2500~3000万英镑之间,而德国和法国在2020年前为新能源汽车项目提供的单项支持超过9亿欧元。欧盟还积极开展第三代生物燃料萃取技术的研究,2011年拿出1400万欧元用于微藻类生物能源萃取技术的研究。[14] 第四,控制高端市场。欧盟新能源产业之所以具有竞争力,一个重要原因是走高端路线。以风力发电机组来例,欧盟国家是全球大型风电机组的主要供货方,世界10家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制造商中,欧盟国家占据4家,出口产品主要是大型风电机组,2012年欧盟太阳能光伏制造业中的TF薄膜电池组件产能和产量分别占全球比例的18%和20%。[15] 第五,培育新的增长点。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盟国家传统产业在痛苦中挣扎,新能源产业则一枝独秀。2009~2012年期间,欧盟风能、光伏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势头不仅未减缓,反而有加速的态势。至于光伏产品制造业的萎缩,主要是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和市场调整的后果,预计2014年开始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16]目前,新能源产业对GDP的绝对值贡献率不高,但对GDP增长率的

贡献率很高。由此可见,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推动欧盟未来经济和就业增长的关键。

三 欧盟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挑战政策

2005年以来,欧盟密集出台了多个重要的新能源发展战略。2006年制定的《欧盟能源绿皮书》强调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2008年,欧盟通过了战略能源技术计划,提出发展风能、光伏能和生物能技术,将欧盟经济发展建立在“低碳能源”基础上。2010~2011年,欧盟先后推出欧盟“2020能源战略”和欧盟“2050能源路线图”,将欧盟发展新能源产业政策目标化,到2020年,欧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20%,生物燃料在交通燃料中的比重将达到10%。另外,2009~2013年期间,欧盟还将筹集1050亿欧元,用于发展环保产业,其中40%的资金用于开发新能源和新能源有关的产业。欧盟“2050能源路线图”要求,到2050年,在全部能源消费中,新能源比例最高将达到75%,电力能源中的97%将来自新能源,其中还不包括已经占电力能源1/3的核能发电。[17] 欧盟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在立法方面,2009年欧盟通过新的可再生能源法,2011年通过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法,要求各国按照法律要求支持本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财政方面,欧盟国家给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大量补贴,尽管欧盟没有统一的补贴标准,但大部分成员国都通过“上网电价补贴”政策来支持本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在税收和贷款方面,欧盟国家为本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税收减免和贷款优惠,例如,欧洲议会立法免除了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90%的税收,生物柴油主要原料油菜籽的生产过程还可享受差别税的待遇。

然而,欧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对财政补贴的依赖性很难具有可持续性,以及这种补贴是否影响新能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这个问题,欧盟成员国的立场并不一致。欧盟没有制定统一的补贴标准,而是把制定补贴的权利交给各成员国,这就使对新能源产业的补贴“政出多门”,增加了协调难度。此外,过高的补贴还造成某些新能源产业的盲目扩张和恶性竞争,甚至造成国际贸易纠纷,例如,欧盟每年还为生物燃料提供的补贴高达40亿欧元,引发国际社会对欧洲“绿色保护主义”的抨击。

其次,欧盟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可能受到某些国家核能战略调整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核能成为欧洲最有前途的清洁能源。由于全球核电站事故频发,欧盟成员国在发展核能的战略上产生了严重分歧。例如,德国已经决定提前在2022年关闭境内所有核电站,法国为了表示坚挺核电政策的立场,于2013年启动了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欧委会虽然对成员国核能分歧持中立立场,但部分成员国放弃核电的政策毕竟会给欧盟整体的能源转型带来重要影响。由于德国等欧盟成员国放弃核能,这些国家必须更多地开发核能以外的清洁能源,其中最具发展前途的是风能和太阳能,其他新能源的开发力度也会相应加大,这将会改变欧盟目前的新能源地图。

最后,一些技术难关很难突破。欧盟在新能源技术开发的过程中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但有些技术难关尚待突破。尤其在新能源车辆、第2代和第3代生物燃料技术的商业推广等方面,技术方面的制约不容低估。而这些技术的突破和商业化需要大量的投资,这无疑是欧盟新能源产业近期发展的一个瓶颈。

第二篇:新能源产业发展

(1)新能源产业

【产业发展前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能源需求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为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同时也为了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政府正研究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能源规划,到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1亿吨标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在2008年被提升到战略新兴产业的地位;“十二五”期间,中国把新能源产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之一;国务院2013年初发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各地方也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湘潭高新区新能源装备基地是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风电装备、生物质能装备、太阳能装备、机电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到2013年,园区集聚相关企业27家,实现工业产值111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20.1%,成为长株潭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产业。高新区在新能源产业的科技研发方面,有着深厚的实力。科技部确立的“兆瓦级风电产业化基地”、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科技部“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中心,近几年来先后落户湘潭高新区。以湘电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成为湖南发展速度快、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

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的主导产品是风电装备,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湘电风能为代表的风电整机企业和以湘潭电机、铁姆肯、世通电气等为代表的风电装备关键零部件企业。风电装备制造在国内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湘电风能在行业里排名第四,2014年有望上升为行业第三。

技术发展方面。2013年湘潭高新区风能产业重点发展了直驱风力发电机、变流器、复合材料、轴承、变桨偏航系统等5大领域的新技术。兆瓦级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整机、直驱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异步双馈风力发电机等初具规模,特别是2兆瓦以上风机产能及配套能力全国第一,整机设备国产化已达到85%。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风电装备制造虽然初步形成了以湘电风能为龙头的产业链,但与国内外龙头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人才流失率高、融资难、本地配套率低、物流成本较高、政企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要加大力度解决。同时要通过协同创新,实现风电装备产业的更大技术突破,在风电装备技术前沿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支持发展光热、光伏、生物质能以及核电配套产业。太阳能方面,支持建设太阳能多晶硅光伏产品生产线;生物质能产业方面,推进秸秆、稻壳、玉米棒、木屑等转化成生物质燃气后本土利用;核电配套产业方面,支持核电配套产业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的突破,支持研发核电站主泵轴承与推广应用。做强优化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并促进新能源产业间融合发展。

第三篇:欧洲新媒体产业发展

欧洲新媒体产业发展

在新媒体产业发展过程中,欧洲作为一个整体面临来自美国媒介资本和产业的竞争。同时,新媒体发展呈现地区差别,但在各国和欧盟的推动下,新媒体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在政策和规制方面,一方面试图以普遍化的政策融合来推动技术融合,另一方面,也有反对的声音认为,欧盟的政策势必带来国家间的不平等、商业利益的垄断和公共服务的丧失。

欧洲新媒体发展的不平衡

新媒体在欧洲内部发展并不均衡。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约有一半的欧洲家庭不使用互联网。年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都是限制用户使用互联网的因素,另外,虽然欧洲宽带市场的增长一直非常快,已经拥有超过6000万宽带用户,但是,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在同一国家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仍存在宽带鸿沟。在城市,超过90%以上的人使用宽带,而在农村这一比率则是60%。

在宽带发展方面,因发展速度不同,欧洲存在不同宽带市场收入。目前,英国保持最高营业额收入,德国则是增长最快的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在 2012年将达到120亿欧元,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南欧国家将从8.73亿欧元达到20亿欧元,北欧瑞典、芬兰、挪威和丹麦在未来五年中的宽带收入将超过8亿欧元,目前则是3.77亿欧元,北欧宽带增长已经吸引大量眼球,虽然与西欧相比新媒体消费者的绝对数量还较少。

欧洲互联网的发展,涉及到“i2010战略计划”的支柱内容之一—包容(inclusion)问题。以新媒体和广播电视为核心的信息与传播技术是欧盟整体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进入21世纪,欧盟将信息产业列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制定了以“i2010战略计划”(The i2010 Strategy)为主的信息化战略。根据“i2010战略计划”的目标,欧洲信息社会应当能够为每个人提供更多的网上公共服务,应当为所有公民提供服务。在2006年9月的北约里加峰会上,欧盟成员国就发表了一个宣言,各成员国承诺要在2010年以前实现以下具体目标:使互联网鸿沟缩小一半;使所有公共网站可以允许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任何人使用;2010年前使90%的欧洲人口能够用上宽带。根据欧盟委员会《i2010—信息社会报告(2007 年)》,信息与传播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高于欧洲经济的总体发展速度,在2000年到2004年间,信息与传播技术领域的生产率增长占欧盟总体增长的近一半。

第四篇:武汉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

武汉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

新能源是指新发现的一次能源以及通过新型能源转换技术获得的二次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本规划统称为“新能源”。我市新能源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太阳能光伏具备较好发展基础,生物质能初具特色,半导体照明和能源动力电池得到较好培育,氢能产业蓄势待发,风力发电和核电设备制造初具规模,新能源产业集聚了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掌握了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增强,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是我市加快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2009年全市新能源集聚企业近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70亿元。

(一)光伏发电形成市场优势

我市光伏产业在全国具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在应用系统方面的研发走在全国前列。日新科技、珈伟科技、迪源光电、华灿光电、兴隆源等企业从事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具有国内领先的研发实力和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日新科技主要从事太阳能光电产品研发,其生产的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系统,居全国市场占有率前三位,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市场太阳能户用系统电池组件的最大供应商之一,公司研发的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先后在部分北京奥运场馆、武汉植物园等工程得 1

到成功应用。珈伟太阳能(武汉)公司是珈伟集团在武汉设立的生产及运营中心,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自动生产线,生产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电池、1W到200W的系列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应用产品,已成为中国知名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的供应商之一,产品95%销往美国、欧洲和澳洲等地。

(二)生物质能等其他新能源形成特色

目前,武汉生物质能产业分为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生物柴油三个方面。在生物质发电领域,以凯迪为龙头的环保企业加大对生物质发电项目投入,先后和全国产粮大省中266个县市签订了生物质发电供热协议,其中,项目已进入可研阶段80个,已开工建设的22个,已并网发电1个。在武汉及武汉周边城市实施的有江夏、监利、荆州、随州、襄樊等20个生物质热电项目。在垃圾发电领域,武汉重点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加快汉阳锅顶山汉口府河、蔡甸千子山、江夏长山口、洪山群力村等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该项目的建成能有效的实现垃圾减量,也将较好的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在生物柴油领域,艾瑞公司、达瑞科技企业采用废弃油脂生物柴油转化技术、甲醇转酯化生产技术以及菜籽直接提取油脂转化生物柴油等技术在武汉开始得到应用,并已进行的产业化生产,生物质柴油的产业化应用也将为武汉生物质能源新的增长点。

(三)半导体照明得到较好培育

半导体照明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培育的新型光产业之一,湖北省将“LED半导体照明项目”列为“百项重点高新技术产品推广计划”首位,武汉市被列入科技部21个“十城万盏”试点城市,并获批成为新的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武汉迪源光电具备提供LED照明整体方案的技术实力,产业园一期形成了年产外延片12万片、大功率芯片1亿只、路灯3万盏的生产能力。

(四)氢能产业化加快推进

武汉氢能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依托武汉理工大学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核心组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的优势,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CCM技术的燃料电池核心组件MEA制备技术等,建成了一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线,产品全部面向海内外市场。该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供应商,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银泰科技公司是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电池生产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一直致力研究燃料电池系统优化和集成技术、水、热管理技术、模块化技术和燃料电池电源控制技术,开发适合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的燃料电池系统。银泰科技公司致力研究燃料电池系统优化和集成技术、水、热管理技术、模块化技术和燃料电池电源控制技术,开发适合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的燃料电池系统,在燃料电池领域确立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两公司力争做大做强燃料电池产业链,在国内确立领先地位。

(五)风力发电和核电设备制造初具规模

我市风力发电和核能以设备制造为主,同时建成了一批风电示范项目。国测诺德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技术从瑞典引进,现在是湖北省内唯一一家从事风力发电机组制造的高科技企业,产品类型横跨两叶片及三叶片风机,是中国风机市场唯一同时拥有两叶片和三叶片技术的风机生产商,我市形成以国测诺德系统总装集成为龙头、汽发、中船6803厂、461厂、471厂、3303厂、中科凌云、凌久高科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的风电产业链。国测诺德目前在东湖开发区拥有3.6万平方米厂房,在内蒙古拥有50万千瓦的风电厂。另外,武汉中科凌云新能源公司研发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为国际首创。

核能装备制造目前虽然规模较小,但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实力。武锅核电在江夏庙山开发区建成了14000平方米的全封闭式新厂房,并购臵了专用组合机床等大型关键设备,在建造厂房、设备搬迁的同时,从组织机构、人力资源配臵、基地建设及后续保障条件等方面全面铺开,根据专项产品封闭式生产的要求,新增的四大主要设备也先后完成了调试和验收。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成员单位,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从事核动力运行研究和技术服务的科研事业单位,现已建成保障国家核电运行安全的技术支持和后援体系,并构筑了核电无损检测技术、核电仿真技术、核蒸汽发生器设计试验与维修技术三大技术支柱,其技术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六)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增强

我市培育新能源产业具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南电力设计院、国家电网武汉高压研究所等及相关企业都具有相当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2009年,市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武汉能源研究院,以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的形式打造武汉高校、企业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聚集人才,支撑产业发展,引领前沿技术。包括太阳能热发电、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智能电网、新兴高效动力电池、碳减排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等研发平台及新能源政策研究。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新能源产业整体规模较小,虽然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一)新能源产业本身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以生物能源为例,前期以秸秆等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正陷入原料供应不足的困境,有的项目甚至暂时停产或半途而废。利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项目因为原料油的问题,也呈进退两难状态。从光伏发电和氢能的市场看,主要依赖海外市场,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缓慢,市场狭小,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从而使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

(二)资金短缺,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新能源的研发

技术从实验室到工程应用的转化,其资金投入较多,风险较大,如凯迪的太阳能柴油项目以投入前期研发资金10亿元。资金短缺和缺乏有效融资途径制约了新能源领域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得具有部分和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迅速扩大规模。

(三)产业科技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武汉具有丰富的从事新能源产业的科技资源,拥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烦富有成效的参与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较少,如武大、华工在燃料电池,生物能源领域所具有的科技优势尚未进行有效整合,将科技资源转化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力还不够。

第五篇:新能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对XX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XX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立足全市、全省、全国实际,调整和完善了新能

源产业发展的思路,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定位,初步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布局,推进了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以工业园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突出主导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度,真正发挥了园区培育企业集群、打造工业增长极的平台作用。XX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XX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明显突破。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资源评价报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初步配套。已引进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企业15家,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XX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的优势,以打造新能源装备(光伏装备、光热装备、风能装备和绿色照明装备)为核心,重点构筑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发展光能、风电上下游关联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和产业资本,已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5项,总投资46亿元。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积极探索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集聚区承载吸纳能力,一批国字号能源巨头和制造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共引进项目20多项,总投资达XX亿元。

(二)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甘电投1MW示范电站项目、甘电投10MW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一期10MW光伏、中节能二期20MW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投产。甘肃昱源矿业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氟化氢一期2万吨生产线项目、中国风电集团武威9MW光伏发电项目、中电国际特许权招标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华电红沙岗1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红沙岗9MW光伏发电等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浙江正泰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常州天合红沙岗50MW光伏发电项目、华电三期40MW光伏发电项目、甘肃汇能红沙岗二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北京能源5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电力武威30MW光伏发电项目、中国国际能源50MW光伏发电项目、四川光量新能源有效公司50MW高倍聚光及光伏发电、100MW光伏制造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三)新能源装备制造、风电发展态势良好。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已签约的光伏组件项目规模达2050MW。规划到2015年,将形成年产1500MW光伏组件、1000MW逆变器的能力。引进的荣宝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只LED太阳能路灯生产线项目、武威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MW光伏组件项目、湘电风能(甘肃)有限公司年产200台套2.5MW及以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宁波百事德武威久源光伏构件发展有限公司年产300MW支架及100MW光伏组件生产线项目等20多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中广核一期49.5MW风力发电等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中广核二期49.5MW风电项目、大唐新能源49.5MW风电项目、武威洁源红沙岗58.5MW试验风光互补项目、常州天合49.5MW风电项目等正按计划进度抓紧建设。

(四)生物质能运用前景广阔。生物质能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新能源,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压力。目前,武威市的生物质能利用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农村沼气。农村沼气的应用,起步较早,技术较为成熟,采用集中或分散式的处理系统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今后开发生物质能燃料、利用生物质能发电前景广阔。

三、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规模不大,缺少行业旗舰企业。尽管有大唐武威新能源一期20MW光伏发电项目、特变电工9MW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三期13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甘肃59MW光伏发电项目、中广核50MW光伏发电项目等一批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仍然处于成长期,与国内同行业排头企业相比,规模不够大、整体带动力不够强。

(二)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配套能力较差。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且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

(三)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部分企业由于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资本积累缓慢,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影

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四)产业链条发展不完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LED节能照明等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但整体上仍处在产业链片段发展阶段,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

(五)电网建设相对滞后

。电网建设的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电网的通达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未能得到有效保障。随着金太阳新能源高新集中区、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园区的建设,急需建设新能源电力输入输出配套设施。

四、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对策建议

依据未来新能源发展趋势及武威实际情况,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必须充分利用国家重点扶持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实施规划带动、园区集聚、项目拉动、科技推动、政策驱动的战术举措,多方位推动新能源产业向纵深发展。

(一)科学谋划定位,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宏观引导,立足国家产业政策,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在分析产业现状、行业优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的优势,明确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确定集群发展的主攻方向;要科学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使之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适应,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打破城乡和行政区域界限,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集群布局,科学定位新能源产业园区功能,实行相对集中的开发建设,注重引导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新能源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园区建设,搭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的重要载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招商引资的战略平台。武威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吸引工业要素的空间集聚和产业提升,是加快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举。在园区建设上,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点线结合、横纵拉伸,合理调整产业内部分工,使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相互衔接;要完善提升园区基础设施,突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造良好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培育一批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园区,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要坚持主导产业引领关联产业、主导企业带动配套企业,以合理布局项目和完善产业体系为主线,鼓励新能源企业向园区集中;要改善和优化园区投资环境,规范简化各类审批手续,推行“一企一策”和“一站式服务”,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把园区打造成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高地、政策洼地、创业福地、投资宝地。当前要重点抓好四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金太阳新能源高新集中区建设。充分利用该区域连接东西的交通优势和33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的并网条件,在312国道、高速铁路及连霍高速公路两侧建设若干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为武威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建设树立样板和标杆。二是加快推进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重点构建“4+3+2”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以新能源装备(光伏装备、光热装备、风能装备和绿色照明装备)为核心,以常规装备(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为辅助的循环产业链,配套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房地产为主的消费性服务业。三是加快推进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引进发展风电产业和光伏发电产业,最终形成风光互补,全天候连续发电示范园区,力争形成民勤城东工业园区高载能产业的电源供应基地。四是规划建设天祝松山滩风电产业园。尽快开展该区域测风评估工作,以风电项目为依托,配套完善电网设施,力争在“十二五”末将松山滩建设成为百万千瓦级的风电产业园。

(三)实施项目带动,延伸新能源发展的产业链条。一是要以科学的方法精心谋划项目。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围绕壮大新能源主导产业,积极谋划、储备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大型光电、风电产业项目。二是要以创新的方法破解项目发展瓶颈。项目建设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土地和资金。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解决这两大难题。在土地方面,要积极研究政策,利用好政策,寻求增加建设用地途径,充分利用荒漠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确保用地供给。在融资方面,要按照BOO(即:建设—拥有—经营)、BOT(即:建设—经营—转让)、DBFO(即:设计—建设—融资—经营)等多种项目融资模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着力提高市场融资、提高资金运作水平,政银企三方要合力共为。三是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光电、风电重大项目,着力抓好一批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制气、生物液体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重点项目。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要注重科学运作,制订详细工作推进计划,设定时间节点,最大限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部门,一包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对各项目单位进行了责任捆绑,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签约项目,要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尽快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对已建成的项目要抓好投产运行工作,使其尽快建成发挥效益,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力争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取得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四是要大力培育引进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大力引进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装备项目,打造集高端装备及零部件与太阳电池及组件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电站输出于一体的太阳能产业链;大力引进风电整机制造项目,打造集关键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风电场开发与服务于一体的优势产业链,着力解决风电并网运行管理问题。

(四)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形成与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增强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研究中心的合作,引进和培养一批新能源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鼓励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建立高标准的技术开发中心,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生产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的产业科技创新梯次格局,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鼓励新能源产业积极培育区域产品综合品牌,提高区域品牌竞争能力,培育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五)抢抓政策机遇,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新能源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配套的政策支撑、优质的服务跟进和强有力的组织推动。一是政策上倾斜。要牢牢把握中部崛起、东部产业转移和国家扩大内需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落实国家在资源、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的特惠政策,制定出台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以优越的政策环境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特别是对引进的重、特大新能源项目、高科技项目、龙头型项目要给予特殊政策;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融资运作上的杠杆效应,拿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对标志性工程和新能源重点项目进行引导和扶持;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新能源项目,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二是服务上跟进。强化信息捕捉,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国家、省上有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项目申报信息;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建立政府、社会共同推进项目的开发模式,谋划、储备、引进一批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示范项目;早抢早抓快跑,第一时间向项目申报单位提供信息,第一时间组织申报项目,努力提供项目争取的命中率;加强项目跟踪落实,对已上报争取的新能源项目,指派专人负责盯办,积极衔接落实。三是组织上强化。要强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强新能源开发队伍力量,统筹协调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项目审批、技术指导、要素供给、协调服务、优惠政策落实等事项,合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下载薛彦平:欧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薛彦平:欧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应用示范项目资助计划申请指南 (第二批) 一、 审批内容 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资助。 支持领域: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及储能技术。 二、设......

    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总结2011(5篇)

    2011年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泰安市物价局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落实对新能源产业的价格扶持......

    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4(5篇)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4年 第三批扶持计划申请指南 目 录 1、新能源产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专项扶持计划 2、国家/省级项目配套扶持计划 1、新能源产业高技术产......

    安徽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研究分析

    安徽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分析 今年以来安徽省新能源产业增势强劲,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重点产品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均在80%以上,增速居我省六大工业主导......

    甘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汇报(范文模版)

    甘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汇报 当前,一场以新能源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立足于得天独厚的风能太阳能资源条件,甘肃近年来在利用清洁能源,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新闻日期:2001-10-10 浏览次数:967国经贸资源〔2001〕1020号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一、对XX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5年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5年 第二批扶持计划申报指南 目 录 Ⅰ、产业化项目扶持专项(贷款贴息)申报指南 Ⅱ、国家/省级项目配套扶持专项(直接补助) 申报指南 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