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化解收费信访矛盾 全力打造和谐教育环境
积极化解收费信访矛盾 全力打造和谐教育环境
驻南通市教育局纪检组、监察室
近年来,教育收费信访举报成为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之一,占到教育系统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的90%以上,不仅损害了教育形象,而且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为此,我们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信访网络,以化解收费信访矛盾为重点,大力弘扬心系群众、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创新举措、标本兼治,全市收费信访举报逐年大幅下降,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全面掌握信访形势,为信访处理提供准确依据
教育收费信访举报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信息,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民情民意。对群众收费信访举报进行归纳整理,深入分析成因,这是有效解决信访问题的重要依据。
多渠道倾听群众反映。我们除了公布举报电话、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群众来信以外,还走进“政风行风热线”、开通电子网络举报信箱、深入基层“下访”,多种渠道收集信访信息,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多角度分析信访信息。我们汇总全市收费信访举报,借助信访管理软件,认真进行分析,同时绘制收费信访举报的“晴雨表”,使得全市收费信访举报的形势一目了然。一是分析信访来源,按地区分布进行统计,绘制信访来源柱型图;二是分析信访举报量,绘制一段时间里信访量发生变化的曲线图;三是分析信访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同时绘制饼型图,形象化地反映各类问题的占比。
多形式通报信访问题。一是定期(指每个月、半年和全年)分析全市收费信访举报的形势、特点和反映问题,同时提出处理意见,并以信访通报的形式向各地进行反馈。二是针对一个地区,在一段时间里群众收费信访举报集中反映的问题,编发信访专报,向当地党委、政府、纪委主要领导通报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充分发挥了信访专报对领导决策的参考作用。去年中考前夕,某县属部分学校的学生家长向我们强烈反映,学校强制收取职校录取押金,否则不允许学生参加中考。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编发信访专报,传真至某县。某县县委主要领导亲自作出指示,有关学校认真进行整改,不仅即刻停止这一做法,退还违规收取的费用,而且保证了每位学生参加中考的权利。去年以来,我们先后编发9期信访专报,地方党委的主要领导非常重视,亲自作出“要认真研究对策”、“逐一调查”、“严惩不怠”等批示。各地及时研究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迅速将问题处理到位。
二、紧扣信访问题处理,为广大学生家长排忧解难
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尽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群众收费信访反映的问题,为广大学生家长排忧解难,切实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第一,坚持第一时间处理,增强解决信访问题的及时性
我们感到,要想减控收费信访,其前提是在第一时间处理好信访反映的问题,将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为此,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和省教育厅《教育收费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收费举报处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查处、第一时间整改”。我们在接到群众举报的第一时间里,以电话和信函这两种形式,将信访反映问题及处理要求向有关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交办;接到交办任务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在第一时间内开展调查核实,了解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处理意见;被举报的学校根据处理意见在第一时间内停止违规收费行为,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清退违规收取的费用。近年来,我们坚持第一时间处理的原则,有效地将信访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从而使得全市教育收费信访举报,尤其是越级举报、重复举报有了明显下降。
第二,创新信访处理机制,增强解决信访问题的实效性
信访工作机制是否科学、健全,影响着信访处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信访量的多与少。针对新形势下群众收费信访举报的特点,我们积极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有效地解决了收费信访反映的问题。
一是建立收费问责制。有的学校因乱收费导致短期内收费信访举报迅速激增,如果处理不到位,就有可能大幅增加群众信访举报量,尤其是重复、越级信访举报量。对此,我们建立收费问责制,即时把信访问题处理到位。例如,接到部分乡镇政府通过学校强行代办保险的举报后,我们连夜对相关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谈话,第二天就将代办保险费全部清退到位。去年以来,我们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集中的22所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谈话。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出台《南通市教育收费问责办法》,明确实行教育收费问责的对象、原则、方式、主体、条件和结果运用等方面的内容,并在全市中小学推行,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是创新重点监控制。有的学校乱收费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屡纠屡犯”、长期整改不到位,收费信访举报长年不断,个别学校在一年里的收费信访举报甚至多达二、三十件。对于这样的“信访大户”,我们创新教育收费重点监控制度,将治理压力传递到位、治理责任分解到位,从而全面减少、直至消除学校的违规收费行为。先后对14所学校实行重点监控,监控期间群众收费信访举报都为零。如皋市某初中成为首批重点监控学校后,不仅主动清退违规收取的赞助费,而且坚决抵制镇政府摊派的党报党刊费。
三是实行直查快办制。针对事态发展严重或者久拖不决的收费信访问题,我们实行直查快办,提高信访处理效能,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去年,我们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举报,反映其女儿就读的学校为了乱收费分快慢班,他的女儿分到慢班后变得消沉起来,失去学习信心,呆在家里不吃不喝,还有了轻生的念头。我们迅速赶到学校查清问题,严肃批评了校领导。学校立即拆分快班,并如数退还收取的费用。此举彻底打消了举报人女儿轻生的念头,避免了一场恶性事件的发生。
第三,化解信访主要矛盾,增强解决信访问题的针对性
近年来,针对群众收费信访举报反映的主要问题,我们“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项治理,解决了一个个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从而实现了收费信访举报的大幅下降。一是2004年重点清理学校以举办重点班、实验班、特色班等各种名义的乱收费,严禁举办各种名义的重点班,切实规范了教育内部的收费行为。二是2005年重点治理地方政府通过学校强行收取捐资助学款,针对群众收费举报十分强烈的严峻形势,我们向市政府报送《关于提请处理某市乡镇政府强行向学生家长收取捐资助学款的请示》,彻底纠正了地方政府强行捐资助学行为。三是2006年重点清理整顿民办学校,对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组织专家开展清理,全市停办了11所民办初中,撤销了28所民办小学,进一步规范了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受到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三、着眼信访长效管理,为源头化解信访矛盾提供保障
我们认为,要把收费信访矛盾化解在源头,彻底解决收费信访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收费的满意度,就必须从教育、政策、投入、查处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信访长效管理机制。
其一,加强收费纪律教育。加强收费纪律教育是源头化解收费信访问题的思想基础。去年,我们出台《关于严肃收费纪律、加强收费管理,进一步推进全市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通知》,及时转发六起教育乱收费案件情况的通报,不断加强收费纪律教育,切实增强领导干部、教职工依法收费、规范收费的意识性,始终不渝地抓好纠风治乱工作。
其二,实行统一收费政策。原先,教育收费政策政出多门,就连学校也有权力制定收费政策,必然导致群众信访举报居高不下。现在,收费政策的制定权上收国务院,我们实行统一的收费政策,有效扎住了收费口子,充分发挥了收费政策的制约、规范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政策;在公办高中,实行择校生“三限”政策;在民办学校,根据《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收取学费、代办费和住宿费。
其三,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收费信访源于教育乱收费,而教育乱收费的根源在于教育投入的不足。过去,有的学校经费运转非常困难,甚至连教师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到位。在这种情况下,个别校长向学生收点费用,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为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乱收费信访,我们实行教师工资以县为主体制,尽量足额发放教师工资;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公用经费纳入正常预算,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积极化解农村学校沉重债务,减轻学校的债务负担。同时,全部免除杂费,对特困生实行“一免一补”,给71294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11142名寄宿生补助生活费191万元。
其四,严肃追究纪律责任。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并按规定追究责任人的纪律责任,能够产生着强烈的震慑作用。查处乱收费信访举报,我们实行“三个一律”,即一律清退费用,一律追究责任,一律公开曝光。去年,全市严肃查处15所学校的乱收费问题,清退违规收费1778.1万元,并根据《江苏省教育乱收费党纪政纪处分的暂行规定》追究20人的纪律责任。同时,我们在教育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先后否决两所学校“模范学校”称号,撤消4所学校“二星级学校”称号。
第二篇:积极化解农村矛盾 努力构建和谐水寨
积极化解农村矛盾 努力构建和谐水寨
五华县从大常委会副主任、水寨镇党委书记戴庆文我镇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化解农村矛盾的有效机制,形成了以党政领导、综治牵头、部门参与、联合调处的化解农村矛盾的“大调解”工作格局,2005年我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45宗,及时调处解决239宗,调处成功率97.6%,今年1~10月我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61宗,调处解决155宗,调处成功率96.3%。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正确认识农村矛盾,把握化解矛盾的主动权 一是统一思想,增强化解农村矛盾的责任意识。在解决农村矛盾过程中,我们引导镇村干部坚决克服“只要经济发展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的片面认识,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发展是政绩;稳定是第一责任,社会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增强化解农村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牢牢把握化解农村矛盾的主动权。二是以人为本,确立化解农村矛盾的新思路。面对农村矛盾的多发高发态势,我镇始终坚持经济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协同推进,把握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可顺不可激、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的原则,树立“三心”(即决心、信心、耐心),敢于接触群众,敢于面对复杂问题,妥善处置复杂矛盾。三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调解组织。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调解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村(居)委会相应成立了由村(居)支部书记、村”(居)主任兼任组长的调解小组,同时健全了村民小组调解小组,形成了宏观上有人管、微观上有人抓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化解农村矛盾的长效机制 为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激,杜绝集体越级上访”的总体目标,我镇健全完善了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信息预警制度。对排查出来的重点案件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增强工作主动性。二是坚持实行领导坐岗和“四长”接访日制度。三是实行挂点领导负责制。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挂点领导负责制,由挂点领导组织镇村干部进行调处。四是实行镇领导包案责任制。对重点案件和重大矛盾纠纷,实行党政领导包案责任制,建立台帐,落实时效责任,明确办理期限,要求包案领导亲自做群众工作,亲自参与调处,并于每月底将调处情况上报镇党委。五是建立党政领导下访制度。规定每月25日—30日为领导下访时间,包案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到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做好解释、说服、教育、疏导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六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我们建立健全了村级信访网络,及时掌握信访动态,及时调处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七是建立部门协调制度。镇协调小组根据工作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矛盾纠纷,研究解决办法,落实责任单位,加强沟通与协作。八是健全回访制度。对调结的案件我们都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回访,进一步分解矛盾纠纷当事人的积怨,从而有效地巩固了调处成果。
三、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化解农村矛盾能力
一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墙报、标语、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召开党员干部学习会和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信访条例、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使群众知法、守法、用法,提高了广大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镇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我镇坚持每月两次的集体学习制度,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时事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并通过定期组织镇村干部举办法制讲座、上法制课等形式,抓好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我们每年还组织村、组两级信访调解员和信息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有效地提高了镇村干部化解矛盾的能力。
第三篇:xxx镇化解信访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化解信访矛盾 落实稳控措施 全力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局面
——xxx镇全国两会期间信访维稳工作情况汇报
xxx镇地处xx和xx市东北角,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辖70个村,4.3万人口。为迎接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根据中央、省、xx市和xx市各级领导要求,我镇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原则,提前组织开展信访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对上级交办和自排的重点案件,分别制定稳控方案和应急方案,逐案落实“四个到位”、“五个一”和“十包一”措施,确保不使一人失控漏管,现将具体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构建“一岗双责”责任制。
一是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党政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余领导“一岗双责”的工作体系,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机制。党委书记每周开会部署信访维稳工作,亲自过问重点案件调处情况,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提出工作要求,结合工作进展情况,约谈当事人,对重点案件牵头协调、督促解决。镇长坚持3天组织召开一次信访工作例会,听取工作情况汇报,了解案件进展情况、存在的实际困难,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分管领导每天对信访案件进行调度,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编写工作通报,督促案件化解。二是层层落实维稳责任,明确管区书记和村庄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将维稳责任分解落实到管区和村庄。三是严格落实初信初访工作机制,规范信访登记受理、调查核实、办结答复等程序,细化信访办理标准,将初信初访作为民心民意的“第一信号”、化解矛盾的“第一地点”,对群众合法的诉求及时解决到位,对部分合理的诉求相应解决,对合情不合法的诉求创造条件缓解矛盾,对无理的诉求进行教育疏导,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四是落实领导大接访制度,排定值日表,每天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到信访大厅公开接访,对上访群众,党政领导亲自接待,落实答复意见和具体责任人,确保群众上访有人接待,有人答复、有人处理,着力化解初信初访,从而有效地避免和减少重信重访、缠诉缠访、过激上访。接访工作中坚持不回避矛盾,不避重就轻,将突出问题作为接待重点,从源头上探究问题形成本质原因,制定切合实际的调处方案,以有效化解矛盾。
二、加强教育培训,构建量化考核机制。
一是年初制定完善了《农村工作五项制度》和《机关工作制度》,规范干部行为,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信访矛盾发生。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实行考核奖惩制度,量化考核指标,责任具体到个人。利用全镇机关干部会议、党支部书记会议及下乡走访调研等时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一些村庄和个别干部对初次信访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够及时、工作上不够配合的现象,由党政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对解决信访于初次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增强镇村干部维稳工作责任意识和为民服务思想,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强化维稳工作“第一责任”的落实。
三、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构建走访预防机制。针对近年来土地纠纷、干群矛盾等问题多发,且重大活动期 间易集中发生的情况,我镇组织班子成员、管区干部、信访办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开展走访调研,采取地毯式排摸,平常每周组织一次信访矛盾纠纷排查,重大活动期间每天进行一次排查,逐一落实案件责任人和化解方案,努力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对已发现的苗子性问题及时析原因、找根源、拟对策,确保矛盾及时化解。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和重大信访案件工作措施落实及矛盾化解调处情况进行调度,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制定下步相应工作措施。对长期上访的重点人员,我镇采取主动约访,与当事人面对面交谈,并根据实际采取“一对一”的化解和稳控措施;对煽动滋事和缠访闹访人员,进行24小时专人重点监控,及时收集证据,依法给予严厉打击,必要时对重点人员收容教育,开展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通过前期工作情况来看,被收容人员教育成效显著,发生明显思想转变。
四、加强维稳措施,构建信访维稳应急工作机制。一是对所有重点人员落实稳控措施,做到重大活动期间24小时有人监控,随时掌握重点人员动态。管区和村庄每天两次上报重点案件化解情况和重点人员稳控情况,信访办汇总后以短信形式通报党政主要负责人,根据掌握的信息和变化情况及时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二是为加强信访应急事件处理能力,我镇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防范处理群众越级及群体性上访的应急预案》,各村均成立了7-10人组成的应急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点人员脱管现象,能够在第一时间人员拉得出、用得上、稳得住,增强了信访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确保局面不失控。三是建立信访维稳信息联络制度,加强与xx火车站和xx动车站派出所的联系,向他们提供重点稳控人员名单和信息,及时进行交流 共同,确保重点人员一旦外出,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并赶赴现场进行处置,防止重点人员外流现象发生。
五、变“堵”为“疏”,清理化解信访“旧帐”
按照超前预防的原则,我镇积极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民事矛盾化解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镇村调解中心建设,落实综治工作各项具体措施,特别是针对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及缠访闹访,客观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化解积案,扭转工作被动局面。在认真分析全镇信访稳定工作形式的基础上,我镇把信访积案、老案清理化解作为信访维稳工作重点,以“案结事了”为信访工作核心,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逐案成立了化解小组,对市、镇、村三级排查出来的重点信访案件逐一分析,落实“三定五包责任制”,一起案件一套班子,一套具体的工作方案,依据政策和法律法规限时结案,对暂时不能解决或不合理要求的案件,给予信访人明确答复并将信访人稳控在当地。对重点案件,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靠上去做工作,制定矛盾纠纷化解方案。经过不懈努力,原来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多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部分信访老案、积案得到全面化解。两年来,共有效化解信访积案21起。
二是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我镇把村庄稳定作为支部书记第一责任,通过召开机关干部和支部书记会议及组织谈话,对镇村干部进行思想动员、教育培训并严格兑现奖惩政策,充分调动起镇村干部抓稳定、谋发展的工作热情。为实现和谐稳定的工作局面,我们将责任落实到管区和村庄,要求 管区和镇村干部将工作开展到基层一线,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和为群众服务思想,深入到家中、田间地头了解群众需求,积极宣讲上级有关政策,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构建起镇村两级综治信访防控网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从干部队伍建设入手,进一步改善机关工作作风。为强化质量和效率意识,方便群众办事,我们对机关每项工作都做到明确工作内容、完成时限和质量要求,要求机关干部立足本职,尽心尽责,真抓实干。在落实各项工作过程中必须做到“五办”:对基层、企业反映的问题,要高效快捷“立即办”;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要迎难而上“主动办”;对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深入实际“上门办”;对一些条件暂不具备,但对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要创新思维“变通办”;对一些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的问题,要不遮不掩“公开办”,党政领导干部亲自参与重点和疑难案件调处化解,组织带领包案干部定期深入基层下访,多方听取意见,摸清具体情况。对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一次性给予答复办结;对一时办不到或不合理的要求,耐心细致地对群众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对所有信访案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提高初信初访的处结率,有效减少了重复访,控制了越级访,降低了信访总量,进而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014
年3月5日
第四篇:积极创建绿色社区,全力打造和谐都府
积极创建绿色社区,全力打造和谐都府
——广卫街都府社区创建绿色社区的做法和体会
2006年9月6日
都府社区曾是历代官府所在地,历史上因邻近“唐岭南道署”而得名都府街。辖内有著名的“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越华书院、清真寺等历史文化古迹。社区占地55500平方米,常住居民2530户,人口6476人。都府社区是典型的老城区,2001年以前,社区楼宇比较旧,辖内环境比较差,治安状况比较乱,群众意见比较多,一些居民宁可把房屋出租也不愿意在都府居住。为了创建“两个适宜”环境,全力打造平安和谐都府,2001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市的有关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广卫街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造都府绿色社区、打造都府绿色品牌为目标,从培养居民爱环境、护家园的良好意识,营造现代文化社区形象和健康、平安、和谐、舒适、优美的社区环境出发,大力推进都府“绿色社区”建设。通过不断创建和整治,都府社区成为远近闻名的“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治安良好、服务配套、文化底蕴浓厚”的省级绿色文明社区。近5年来,都府社区先后荣获“广东省文明社区”、“广东省优秀安全社区”、“广东省绿色社区”、“广东省星光老年之家先进单位”、“广州市安全社区标兵”、“广州市2002-2003文明社区标兵”、“广州市绿色社区”、广州市羊城公德公益百星“环保惜物之星”等称号。下面,我就创建都府绿色社区的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个简 单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创建绿色社区,必须注重在落实“三个到位”上下功夫 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创建绿色社区必须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资金筹措到位,只有做到“三个到位”,才能确保“创绿”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创绿”工作。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领导机构,落实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是顺利推进“创绿”工作的组织保障。创建都府绿色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思想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创建绿色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分工一名副主任具体负责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发动小组、整治建设小组和资料整理小组等日常工作机构,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绿”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坚持每周召开一次会议,认真听取“创绿”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创绿”工作任务,解决“创绿”工作主要问题。日常工作小组坚持按照具体分工,认真抓好“创绿”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了“创绿”工作顺利推进。
(二)搞好宣传发动,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创绿”活动的认知度,使广大居民群众积极支持、配合和参与,是“创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创建绿色社区不是一帆风顺,在创建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府社区“创绿”之初,部分居民对创建工作不理解,认为创建绿色社区就是搞花架子,搞面子工程,特别是个别群众在拆违、拆网、拆迁等问题上,抵触情绪比较大,不支持、不配合,给“创绿”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确保“创绿”工作平稳健康发展,街党工委、办事处注重从宣传发动入手,认真制定了宣传发动计划,并采取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向社区居民发出“创绿”行动倡议书、《致都府社区居民一封信》、街道领导与居民群众对话、出宣传墙报、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口号等方法,大力宣传“创绿”活动的目的意义,对拆违、拆网、拆迁户,街道主要领导亲自上门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按政策规定,解决好拆迁户的补偿问题。对个别“钉子户”,我们则反复做工作,耐心说服教育,直到做通思想工作为止。由于宣传发动广泛深入,思想工作认真细致,居民支持创建绿色社区、参与创建绿色社区的认识不断提高,为“创绿”献一策、出一份力、做一件好事,成为都府社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据统计,“创绿”期间,社区居民提合理化建议12条,参加义务劳动300多人次,拆违和拆不规则防盗网28500平方米,拆旧房27栋2440平方米。
(三)整合社区资源,破解创建经费难题。创建绿色社区要取得明显成效,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而资金不足是影响“创绿”工作的主要因素。创建都府绿色社区,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面对这一难题怎么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就是不等不靠,资金充足要创,资金不足想办法创造条件也要创。对此,按照上级政府、街道、机关团体共同解决的原则,我们十分注重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倡导社区共建上做文章。一是召开动员会。动员社区机团 单位、企业经理、个体老板积极关心和支持社区建设,以实际行动为社区创建工作做贡献,经过多方努力,共筹集资金近400万元。二是主动上门协调。为了解决整治“三线”、体育路径、健身器材等经费问题,街道主要领导亲自登门,主动与区供电局和体育局领导沟通协调,供电局无偿为都府社区整治“三线”15020米,体育局为都府社区无偿提供健身器材10件。三是合理使用经费。按照科学安排、重点投入、注意节约的原则,在经费使用上注意突出旧房改造、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三个重点,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新建绿色休闲广场1600平方米,绿色景点21处,增加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整饰楼房外墙立面63000平方米,新铺路面4500平方米。同时,我们还按照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始终坚持做到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动手,动员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先后投入人力600多人次,节约整治经费近4万元。通过创建,都府社区发生了重大变化,绿色社区给都府居民带来了很多实惠,近几年来,都府社区房价逐年上涨,房屋租金逐年提高,搬出都府社区的居民也纷纷回搬。实践证明,创建绿色社区是一项造福居民群众的伟大工程。
二、管好绿色社区,必须注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上做文章 建好绿色社区易,管好绿色社区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的现象,切实巩固和提高“创绿”工作成果,创建工作完成后,我们十分重视加强管理,推行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确保社区环境质量逐步提高。
(一)推进综合物业管理,创新社区管理模式。都府社区是一个 典型的老居民区,辖内单位房改住房比较多,管理难度比较大,绿色社区建成后,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也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些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街道党工委作出了大胆引进物业管理公司的决定,2001年9月,都府社区正式实施物业管理,成为了广州市第一个引进开放式小区物业管理的老居民区。物业公司一方面严格按照合同履行社区物管,另一方面注重把物业管理和社区环境治理工作结合起来,包括定期保养环保设施、垃圾实行分类处理、资源回收再用,经常开展除害防病等,确保了社区环境治理工作的落实。此外,为进一步对物业公司实施有效监管,2005年10月,又专门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曾多次报道了都府社区推进物业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实施物业管理后,社区环境逐年提升,治安状况逐年好转,群众满意率逐年提高。
(二)发挥社区自治作用,建立共建共管机制。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发挥社区自治作用,调动各方共建共管,是加强绿色社区建设的有效方法。对此,街道、居委会始终牢固树立“社区事情社区办”的社区自治观念,积极主动发挥牵头组织、协调引导作用,加强宣传发动,努力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了“同居一地,共建共管”的良好局面。为了充分发挥社区自治作用,建立共建共管机制,都府社区先后建立了绿色社区管理制度,公众环境参与机制等,成立了党员志愿者队伍、居民义务监督员队伍、治安联防队、小学生绿色近卫军等组织,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社区环保活动,监督社区环保工作。据统计,都府社区现有党员志愿者30人,义务监督员15 人,治安联防队员32人,绿色近卫军和护绿志愿者228人。
(三)建立监管防控体系,加大社区管理力度。搞好监督管圃理,提高环境质量,建立防控体系,对于强化社区管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在监管和防控上下功夫,首先,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从街道到社区,从机关团体到居民群众,都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机构,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监管机构涵盖了街道、社区、物业管理公司、机团单位、居民群众、志愿者队伍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社区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监督体系。其次,打造群防群治防控管理体系。街道综治办与物管公司共同制订了《安全社区值班制度》、《治安守望岗执勤员职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建立了一支32人的治安防联队,治安防联队在社区实行24小时巡逻,并在7个出入口设置治安岗亭,形成守点与机动相结合的防控体系。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和建立了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建立了以社区治保会为核心,以社区保安队为骨干,以义务巡逻队为补充和居民自我防范相结合的群防群治体系。实行群防群治工作以来,都府社区发案率逐年减少,群众满意率逐年提高。第三,实行了卫生保洁公示制度。为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提高社区环境卫生工作水平,2006年1月,卫生保洁工作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并推行卫生保洁公示制度,采取划分区域,责任到人,标准量化,定期考核,公开公示,群众监督的办法,充分调动了保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了社区清洁、卫生。
三、提升绿色社区,必须注重在打牢绿色品牌上求发展 建设绿色社区,管好绿色社区固然重要,但提升绿色社区水平,打造绿色社区品牌,使绿色社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显得更为重要。为了不断提升绿色社区档次和水平,2003年,都府社区被广州市评为绿色社区后,我们紧紧咬住“三个结合”不放松,注重在打造提升上下功夫,见成效,2004年,都府社区又被评为省级绿色社区。
(一)注重绿在心中衍生,坚持宣传教育与提高意识相结合。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建成绿色社区,必须有健全的环境监管体系,有污染防治措施,有健康优良的生态环境,有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居民整体环境意识较高,这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硬件和软件建设缺一不可。其中,逐步提高千家万户的环境保护意识,让环保走进每一户家庭的生活,是提升绿色社区的前提条件。对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从环境保护,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出发,从培养良好的环境伦理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区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环保宣传工作。首先,建立了环保宣传阵地。在都府社区辖内设置了宣传栏、宣传墙、环保警示牌等,定期宣传环保知识。其次,形成了立体宣传氛围。如定期举办社区环保论坛,创绿宣传咨询、环保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专题环保宣传系列活动等,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使社区形成了浓厚的环境宣传氛围。第三,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社区学校环境教育开展率达到100%,居民环境教育率达到80%以上。通过宣传教育,环境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居民群众对绿色社区的共知、共识、共参,形成了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发展的强大力量,共同维护好绿色家园,打造好绿色品牌,已成为都府社区居 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注重绿与文化相交融,坚持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社区文化活动搞得好不好,直接反映了社区文化品位,反映了社区人文环境质量。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但能使之与环境文化相互交融,而且对提升绿色社区质量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建设。一是完善社区文化教育设施。先后建立了都府社区文化广场、都府社区万册图书馆、休闲广场等文化设施,建设了文化长廊,组成了都府社区文化教育阵地。二是建立社区文化教育机制。坚持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从提高居民综合素质着眼,形成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以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进”社区为重点,以广场文化活动及宣传展览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文化教育机制,经常组织居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居民在文化熏陶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开展文化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把环保文化渗透到居民生活中去,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环保素养,进一步调动了居民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注重绿在社区延伸,坚持立体发展与经常整治相结合。都府社区被评为省级绿色社区给我们的启示是,创建绿色社区必须坚持在创建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提高。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几年来,我们始终按照发展、创新、提高这个工作思路,不断深化“创绿”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首先,拓展绿色空间,打 造天台绿化。都府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地面绿化空间小,绿化覆盖率一直比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2004年开始,在区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60万元,绿化天台15栋,增加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从原来的35%提高到了45%。其次,不断整治提升,打造都府品牌。都府社区不断具有浓厚的岭南建设风格,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凸现都府特色和社区现代文明,我们在都府街和锦荣街分别兴建了社区标志的浮雕。2006年,为了配合“三·二九”起义指挥部修缮,在小东营新建了门楼,辛亥革命元勋黄兴、朱执信头像浮雕、起义路线图等,结合创建环境管理达标社区活动,对社区内绿色景点、广场进行整治,使都府绿色社区得到发展和延伸,充分发挥了绿色社区的整体辐射效应,为创建国家级绿色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打造金牌收费站 建和谐收费环境
打造金牌收费站 建和谐收费环境
当今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谐社会建设,高速公路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稳定的收费环境是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必要条件。具体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千方百计强化服务意识,结合“金牌”收费站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升文明服务水平,不断推进高速公路行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积极构建和谐收费环境。
一、构建和谐收费环境,必须准确理解和谐高速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和谐高速,就是充满活力、法治有序、各尽其能的高速公路交通。具体到行业要求上,就是能够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需求得到满足,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运输服务感到满意的交通。
明确了和谐高速的丰富内涵和本质特征,我们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途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全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使所有高速公路职工遵纪守法,保证高速公路有序畅通;通过加强安全监管,提高高速公路产品的安全使用性能,切实 减少交通伤亡,增进公众安全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提供让社会公众满意的服务,使各个群体都能充分享受到交通发展与改革的丰硕成果,取得社会各界对交通发展的认同和支持,保障货畅其流、人便于行。
围绕这一内涵特征,我们只有大力加强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才能牢固树立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打响我们的服务品牌,实现构建起和谐的收费环境的目标。
二、构建和谐收费环境,必须以创优质服务品牌为主线,加强高速公路的正规化建设
优质服务品牌是高速公路的灵魂和生命,只有把加强高速公路的正规化建设贯穿于高速公路各项管理工作中,才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创新推动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以文化孕育和谐,实现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要和促进高速公路全面发展的“双赢”。
(一)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的人才环境。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高速公路发展的先决条件,构建和谐高速的重要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职工的自身价值,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一是要加强学习,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建设一支思想正,作风硬,业务精的收费员队伍,加强教育与培训努力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经常性的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培训,全面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开展好党员“三会一课”教育,使全体党员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二是要积极推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酬显其绩”的人才观,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积极打造“学习型”高速公路运营环境,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环境,努力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注重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把培养干部职工坚定的政治信念、高超的业务水平、健全的人格品质作为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四是要改革用人机制,推行“末位淘汰制”、“竞争上岗制”,使得一线的具有真才实学的收费员脱颖而出,提高和影响一线队员的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民主管理,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在构建和谐高速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一言堂”,定期召开领 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剖析民主管理的薄弱环节,切实增强班子整体的工作合力。要充分重视党组织的领导协调作用,坚持抓党建促和谐,全面履行领导、监督、维护、参与、建设、教育的六项职能。同时,还要积极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舆论导向,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全员做到侍上要敬,待下以宽,对已应严,自觉服从,建立起一个融洽、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而努力,形成一个“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创业氛围。
(三)加强机制建设,构建和谐的法制环境。构建和谐高速离不开法治,也离不开各项规章制度,制度不健全就不会实现和谐。要坚持以“五五”普法工作为主线,始终把制度建设、制度创新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形成有效的构建和谐企业的工作机制。在内部管理上,对领导层可以建立领导干部约法三章,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廉洁勤政等规章制度;对员工要继续推行承诺服务、首问负责制、温馨提示、便民服务,争做“微笑服务明星”等优质服务活动,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规范收费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创新动 力、创造活力,积极营造和谐有序的管理环境。在外部管理上,要严格规范执行国家有关高速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收费工作考核办法,加大稽查力度,切实加强通行费征收监管,保证通行费征收“应征不漏,应免不征”,为高速公路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加强安全生产,构建和谐的安全环境。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与否,是高速公路作为社会公共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判断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也考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指针。加强安全生产,构建和谐的安全环境,对内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从严管理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把确保人身安全,防止人身伤害事故放在安全工作的首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措施,改善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条件,切实维护职工的健康权益;对外就是要切实保障高速公路运行畅通,提高对恶劣天气等特殊条件下突发交通安全事故的处理的速度,增强路网车情的预见能力和调度能力,清除道路病害,提高管养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道路出行环境。此外,还要加大高速公路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打造平安文明高速。
(五)加强文明创建,构建和谐的精神环境。高速公 路要担当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公益使命,要以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加大文明单位的创建力度,不断提高职工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文明和谐的行业形象。要以“创建文明行业,构建和谐公路”为主线,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秀职工、优良业绩”的全面提升,从而为构建和谐的高速公路收费环境奠定基础。
(六)加强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要巩固好“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对班子成员而言,要大力倡导“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求真务实、团结协调”的工作理念,对职工而言,则要形成“爱岗敬业、诚信服务、业务熟练、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发展能力、引导能力、协调能力建设,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一线开展工作。构建一个政令畅通、运转协调、科学有序的工作机制,使单位各项工作出现蓬勃生机,让社会满意,让各级领导满意,这是构建和谐高速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创造良好、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建设高速公路事业管理与进步发展的内 外部环境,为建设和谐高速公路的管理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三、构建和谐收费环境,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
我们要结合构建和谐高速的实际,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收费员的服务意识,充实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手段。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构建和谐高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谐高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因此,在建设和谐高速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要在着力推进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企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要对职工在高速公路中的地位、作用、价值以及如何全面发展,重新进行评价和安排,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的创新,坚决摒弃那些过时的理念和做法,推动高速公路走上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之路。
(二)坚持究宣传和谐发展理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用科学发展观 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和谐发展、和谐理论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要把和谐发展理论的研究、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在当前构建和谐高速的征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和谐高速的各项工作。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推动和引领和谐高速公路的理论建设、思想建设,乃至职工文化建设。
(三)坚持将实现人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作为高速公路来讲,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执行公平合理、效率优先的薪酬分配机制,公正公平、能者为贤的选拔任用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职工培训机制,鼓励职工全面发展,要把对职工素质的培养、提高和完善,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成为具有健全人格、高尚道德、崇高追求,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具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公路人才。
(四)坚持用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员工投身和谐高速建设的实践。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充分认识到,高速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所担当的“牵引力”和“助推器”作用,构建和谐高速公路关系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质量,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二是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锋作用。本着从实、从细、从严的原则,坚持不懈的抓好党、团支部建设,开展系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发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使全体职工扎根于本职工作岗位,竭尽全力为司乘人员提供文明优质服务,而且将文明服务从窗口向社会延伸,扩大窗口的影响力,引导职工把构建和谐社会当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带头成为民主的表率、法治的表率、善治的表率、宽容的表率、诚信的表率、合作的表率。三是发挥沟通融合功能,树立以和为贵、以和为美、以和为善、以和为真的和谐思想,自觉调整人际关系交往中的消极心理和情感,形成积极、健康的性格和心态,从而发挥社会和谐理念在建设和谐高速中的规范约束和沟通融合的功能。
和谐的收费环境可以凝聚人心,可以团结力量,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构建和谐高速公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念为统领,才能全面提高道路服务品质,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道路服务水平。但构建和谐高速公路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美好态势依然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每一个高速公路人员孜孜不倦地去努力,去追求,为实现和谐共处、幸福安康的和谐社会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