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庙滩镇中心学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情况汇报范文
庙滩镇中心学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情况汇报 庙滩镇中心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近621人。现有教职工152余人,在69名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率100%,尚有本科以上学历52人。有高级教师13人,中级教师42人。襄阳市骨干教师6人,谷城县学科带头人4人,谷城县骨干教师9人。
在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必须将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办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校永葆青春,长盛不衰。学校分别于2004年、2005年创建为谷城县电教示范学校,2009年创建为谷城县信息技术示范学校。现将我校创建为襄阳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以后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几点体会作如下汇报: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培训 提高技能
有了先进的设备、设施,有了丰富的软件资源;如果没有使用者,就如同有了车、有了路,无驾驭员一样。所以我校在加大电化教学设备、软件资源投入的同时,非常重视对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继续培训工作。为此,学校制定了《涪陵十五中教职工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做到了内容落实、师资落实、经费落实。
1、内容落实。我校在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教师培训内容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5个主要方面:(1)关于各种技术工具的应用技能;(2)将技术整合于现有课程;(3)信息通讯技术应用与课程教学改革;(4)教师角色的转变;(5)有关的教育基本理论。在教师培训的组织方式上我校主要采用两种不同的模式,即核心培训和全员培训。核心培训适用于较高层次的培训,比如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培训、基于研究的培训。即首先培训一批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尝试,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影响更多的教师,使他们也能更多地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如刘学军、高波参加襄阳市电教馆组织的实达网络管理工程师认证培训;赵德才、杨泽贵参加重庆市电教馆组织的“远程合作学习”活动;刘学军市电教馆组织的华为认证的网络工程师培训,并取得了“襄阳教育网络技术培训讲师”资格(谷城县仅两名)。全员培训指的是对全体教师实施信息技术的整体培训,主要是用于基础内容的培训,比如“初学者”的“扫盲”培训、基于应用的培训。要求分工不同的人员掌握的技能各不相同,如:行政后勤人员主要培训内容是办公系统软件,网络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室各种设施设备如投影仪、实物展示平台的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网络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课件制作(powerprint),网页制作,图像处理(photoshop),简单动画制作(Flash),几何画板、物理画板的使用,photoshop图像处理,电子表格(Excel)等。
2、师资落实。培训教师由我校信息中心刘学军、高波、陈尚竹同志组成,他们将培训内容进行分工,每次培训均制作了课件,并由一人主讲,其余二位教师辅导,以确保培训效果。
3、经费落实。学校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万元左右,主要用于职工培训、添置软件、设备维护等。
通过培训,教师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更可喜的是原来有畏难情绪,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手段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上尝到了甜头,激发了应用的积极性,不管是上课期间,还是平时休息,教师一有空就玩计算机,特别是各班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和各办公室实现了计算机联网,教师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已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用”为“我要用”,为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打下了基础。
(二)整合资源 重视应用
1、加强资源建设,提供素材保障。学校先后购买和链接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教师进修资源(初中版)、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炎黄新星数字图书馆、清华同方资源库、K12资源库、科利华在线备课系统、科利华智能组卷系统等资源库,同时,学校自建了FTP下载、在线考试、课件上传、试卷管理等系统,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素材保障。
2、开展网上交流,丰富交流形式。当前,博客相当流行,我校看到了博客提供的交流形式对教师教育教学的交流作用,为了更好地向老师们提供交流平台,我校于今年春期开通了“庙滩镇中心学校教师博客网站”,老师们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自己对教育教学的分析、理解、观点等,供大家思考讨论。这种新观念不但让我们解决了教师个人网页的问题,还让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信息素养。
3、深化课题研究,培育“科研型”教师。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8个信息技术科研课题,其中区级课题两个,即:“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乐学环境,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运用多媒体提高初中学生英语读写能力”课题实验,并于2003年5月结题。为了进一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我校于2003年6月承担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重点科研项目学科“四结合”子课题的研究,学校成立了总课题组,拟订了“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初中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实验方案,并通过各个教研组的申报,全校40多位教师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并根据初中学科特点建立了6个信息技术子课题,即,语文组: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拓展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英语组: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丰富初中英语教学资源;物理组: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初中物理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化学组: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政治组:运用电教媒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知行统一能力的实验;生物组:在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开展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研究。通过近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实验教师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得以提高,熟练地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能力得以增强。
4、抓好电教公开课活动,带动全校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我校坚持每期开展一次“电教活动月”,每组推荐出3—5名教师,利用多媒体上公开课,全校教师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率达到96%。同时相继开展了新进教师、中高级教师以及分年级教师献课活动。学校规定只要是公开课都要求使用电教设备,每年的青年教师献课活动不仅要求青年教师使用电教设备还要求他们自己制作课件。学校鼓励教师收集各种优秀课件和教案,并要求每期每个教研组要上交相应数量下载的优秀课件和教案。通过近几年的大量实践,80%的教师能制作较高质量的学科课件,教师使用课件率达100%。
5、抓好教师平时的电教常规课。要求每位教师平时使用多媒体上课达到总课时的60%左右。每个年级备课组必须通过集体备课分章节或课文自制课件或下载课件,并要求提前3-5天将课件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备课组教师实现了资源共享,期末要求备课组将全学期的课件刻录在光盘上交学校教科室存档。
6、加强学习交流,促进教师提高科研水平。学校一是先后派出50多名教师到襄阳市及市以外的名校进行多媒体课的观摩学习,回校后利用多媒体在全校或教研组上示范课。二是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在比赛中学习、交流、提高。近几年来,我校部分中青年教师参加了市、县级电子说课、讲课大赛,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三是抓好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的课堂实录工作。学校教科室要求每个课题组每一学期必须录制一堂网络课,通过该项活动促进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进一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是学校规定每期每位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上一堂公开课。
7、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一是多次承担县级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二是我校信息中心教师多次为全县教师讲课;三是有关兄弟学校多次到我校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四是我校多次送课下乡。
8、重视学生应用工作。坚持每周一节信息技术教育课,上课内容主要有:初一,硬件的认识、了解;学会初步装机;office系列软件的巩固。初二,网络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网页制作;学科整合。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网页制作等专题培训。
我校于今年3月举办以“网络、学习、生活”为主题的首届“校园网络文化节”。本次“网络文化节”的宗旨是重在参与,陶冶情操,提高技能。就是要通过活动让全校师生感受到网络带给我们的文化影响,共同思考网络的文化内涵和我校的校园文化的结合。“网络文化节”通过网上开幕、网上报名、网上竞技、网上讨论等等,较大地提升了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同时也提出并倡导网络文明。据了解,我校开展的“校园网络文化节”目前在涪陵范围各类学校还没有开展过类似的活动,这种新做法不仅仅只是提高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还活跃了校园,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校园网络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结合之路。
二、几点体会
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一手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手抓信息技术普及工作,始终使学校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统一认识,树立信心,抓好思想到位,是搞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关键。领导班子的思想统一,是抓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大家一致认识到: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抓好信息技术教育是抢占教育制高点的重要标志,是师生员工的迫切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学校领导在全校师生员工中集中动员,各部门又按照学校要求层层动员,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人人皆知,深入人心,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突出实际,注重质量,抓好效果到位,是搞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目的。“重声势,更重效果”,这是我们在抓创建工作中坚持的一条原则。我们一方面加大宣传鼓动的力度,大造声势;另一方面,我们不断地去关心落实情况,注重效果和影响。抓好效果到位就是有意识地去避免工作中的消极应付和虚假现象,抓好效果到位也就是从根本上体现了创建重庆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的实质。
以上是我们在创建重庆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以后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几点体会,离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学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牢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针,遵循“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再攀新高峰”的工作原则,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埋头奋进,扎实工作,为把我校办成校园优美、管理科学、师资精良、设施先进、质量一流、富有特色的一流初级中学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庙滩镇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庙滩镇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教育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呼唤教育公平,即“教育均衡”,“教育均衡”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实现教育公平是我国甚至全世界梦寐以求的一件大事,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就必须全力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次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校,对有关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是关心民生、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广大群众对教育的期望,对推进我校的教育均衡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各位督导组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汇报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庙滩镇中心学校始建于1956年,原名谷城县第四中学,1986年撤并高中后成立庙滩镇初级中学,1995年更名为庙滩镇第一初级中学,2002年更名为庙滩镇中心学校,现为一所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现位于庙滩镇夕照街南端,303省道东侧,校园占地面积41879m2,校舍建筑面积19361 m2。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537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学历合格率100%,高层学历的61人,占专任教师的80.2%。学校建有校园局域网,安装有班班通,各功能室配备齐全,新建有3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让师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向善、崇美”的校训,形成了以“杉善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注重教师敬业精神的培植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办学效益日益提高。近三年先后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绿色学校”、“湖北省后勤四个创建先进单位”;被襄阳市教育局授予“实验室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课程改革示范学校”“模范教职工之家”;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县教育局授予“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群众最满意学校”、“基本无辍学学校”、“快乐校园工程示范学校”、“校本培训先进单位”、“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学校”和“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称号。
我们将抓住均衡发展的机遇,师生协力,使学校跻身于襄阳市现代化学校行列。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发展规划及保障,应得25分,实得25分。
1、在发展规划方面,学校制定有《庙滩镇中心学校“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将均衡发展纳入其中作为重要内容。每年初制定有《庙滩镇中心学校工作计划》,年底进行全面工作总结,学校计划、总结均有均衡发展工作内容。按照全县安排部署,学校积极做好迎接省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学校成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迎检工作专班,制定了《庙滩镇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与镇中心学校签订了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书,并建立了校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校长、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2、在安全工作方面,学校建立有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有安全工作管理台账与档案,坚持上好安全教育课,组织好安全演练,做到了有安全教育资料、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安全演练方案、有安全隐患排查登记、有传染病防控记录等,近几年学校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良好,学校师生安全意识较强,校园秩序良好、安全稳定,未发生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3、在经费与财务管理方面,一是学校做到了校财局管。上拨经费逐年增加,各项经费都能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二是学校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政策,并按照国家规定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等所需的合理支出从公用经费中开支,除教育、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外,没有收取其它费用。多年来,我校在收费问题上始终坚持实行“三公开,五不准”管理制度。“三公开”即:收费依据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收费项目公开;“五不准”即:不准以任何名目向学生进行经济处罚,不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不准提高收费标准,不准搞帐外帐,不准公款私存。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学校经费收支、资金管理制度,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同时加强财务控制与监督,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积极做好校务公开工作。
(二)学校标准化建设,应得20分,实得20分。
1、学校规模,现有在校学537人;
2、有12教学班,班额45人;
3、学校用地面积41879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78平方米
4、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9361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2795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36平方米,其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5.2平方米,无d级危房,新建或改、扩建校舍均达到国家抗震设防标准;
5、学校绿化用地面积15000平方米,占学校用地面积36%;
6、建有100米的直跑道;
7、建有300米跑道的田径场;
8、建有篮球场3个,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共计6610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2.3平方米;
9、建有理、化、生实验室3个,教学仪器设备达到教育部《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共计1176551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2191元;
10、建有体音美教室3间,基本配齐了必配的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
11、建有计算机教室1间,计算机73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为14台。
12、建有多媒体教室13间,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13、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各1间,学校拥有藏书22603册,生均图书42.1册。
14、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6人,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合格及以上学历,合格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100%;
15、学校按照省定编制标准配齐了学科专任教师,师生比为1:7.1。
此外,学校还建有标准、够用的普通教室,为每名学生配备了舒适、标准的课桌椅;建有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学生宿舍达到了一生一铺。
(三)教师队伍建设,应得25分,实得23分,扣2分,扣分原因:
1、教师学科性缺编;
2、教师城乡交流工作不够;
3、教师参加“课内比教学”工作所获最高奖励为市级。
1、在教师队伍配置与结构方面,按省定编制标准应配备教师28人,实有教师76人,学校按规定配齐了专任教师;专任教师中,初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61人,高于规定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80.2%,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为0.11;学校教师中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51人,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为0.09;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等基本合理,能够满足开足开齐课程的需要。学校现有校级干部7名,都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和资格,现任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蒋德成同志取得有“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做到了持证上岗。副校长鲍家元、陈尚竹参加了襄樊学院的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副校长张立超参加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岗位培训。合格率100%。
2、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建立谷城县中小学教师交流援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做好教师交流工作,向本乡镇内的黄畈中心小学等交流教师。同时,积极做好校长交流工作,副校长张立超同志交流到黄石市8中任副校长,交流期间,工作业绩突出,口碑很好。学校认真开展了教师“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做到有考核评价方案、有教师家访手记,“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了三个100%的目标;加强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师培训制度,落实了教师培训经费,制定有教师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规划,确保培训率达到100%;能够较好地落实教师工资及和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工资福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和乡镇以下教师补贴,教师工作绩效工资做到按科学合理考核发放,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得到落实,教师人人有住房。
(四)教育教学质量,应得30分,实得29分,扣1分,扣分原因:
1、学生体质合格率为75%,未达到规定要求;
2、个别老教师不能自觉使用普通话教学。
1、在办学行为方面,学校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办学行为与教学管理规范,没有举办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没有利用节假日、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有偿补课,没有乱订滥印教辅资料现象。
2、在教学质量方面,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学校德育活动丰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8%,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达到100%;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了国家课程,落实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保证了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坚持开展了“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测试合格率达到75%;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率95%,绝大部分教职员工能在教学、会议和集体活动中均能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学校的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公文、印章、标语、电子屏幕、墙报、橱窗、校刊、试卷、自编教材、教辅读物、教学软件以及教师教案、板书等用字规范;建立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均衡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将教师教学质量纳入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每学期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一次;建立和落实了教师常规教学监控管理制度,在学校推行“三五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逐步提升,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整洁美观,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得到体现。
(五)义务教育关爱,应得10分,实得10分。
学校建立了义务教育关爱机制,一是能够较好地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建立有留守儿童档案,现有留守儿童236人,占在校学生数的43.9%。建立有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本校被确立为县级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建立和落实了结对帮扶制度,组织社会力量捐助留守儿童家园建设,为广大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二是建立和落实了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帮扶制度;三是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政策得到落实,近三年来,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78人次,发给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资金共计612877元;四是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三、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积极筹措资金 努力创建标准化学校。近年来,我校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资金,二是压缩学校开支,筹措资金。新建了教师周转宿舍40套、男、女生澡堂,标准化实验室3个,添置了配套的实验仪器,新建了标准化图书室、阅览室各一间,添置了所需的图书及体音美卫各种教具和用品,安装了13套电子白板,新建了标准化计算机室1个,添置电脑50台,改建了3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更换了教室及学生寝室门窗,铺设了学生教室、寝室、食堂的地面砖,粘贴了学生教室、寝室、食堂、厕所四周的墙面砖,添置了学生餐厅标准桌椅及700套教室课桌凳,粉刷了学校围墙、教室、寝室、餐厅的外内墙墙面。配套了学校各项文化建设。
2、教学装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我校按国家标准建有够用的普通教室,建有音乐室、美术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综合档案室、传达值班室等教学辅助用房。有足够的教师办公用房和满足师生需求的食堂、开水房、厕所等生活服务用房。我校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建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教学仪器设备达到教育部《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规定的要求。我校根据湖北省《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及《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目录》的要求配备了体育卫生器材。
3、经费到位,确保师生合法权益。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政策保障义务教育学校经费预算编制落实到位。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按照义务教育管理新机制的要求,我校每年将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对领导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城乡教师交流待遇、优秀教师奖励政策、学科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等全部落实,经费得到了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及质量考核投入不断增加,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4、落实资金,促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按规划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努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确保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配备到位。目前,我校有计算机教室1间;建有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学校图书室现有藏书22603册,达到了生均42册以上。
(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均衡发展添活力
1、我校教师做到了基本合理配置,现在岗教师数额按核定的编制配置,实行了教师交流,我校在全镇内建立了支教、交流教师的工作制度。定期互动交流,打磨教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艺的提升。近几年,我校先后培养出了1名省级骨干教师:蒋正负;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毛德勇、黄玉琴;15名市级骨干教师:马建军、黄万玲、赵双全、汪文江等;17名教师为县级骨干教师:孙玲玲、徐修刚等; 2名县百佳佳班主任:张帅勇、樊伟。
2、教师实行聘用制,对教职工师德修养、工作量、考勤、教育教学工作、业务研修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续聘的重要依据。
3、优化教学导向。利用职称政策导向。对申报职称人员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考评,作为教师职称晋级考核的重要依据,成为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有力抓手。以教研促技能,通过组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夯实内功,提高教学技能,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4、强化校本培训。对培训的内容、方法、考核评价、责任落实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管理。
5、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教师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月直达教师个人工资账户。每年预算教师医保经费人均 元、住房公积金每年人均 元,全部到位,足额上缴。
(三)优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抓常规,促进管理更加规范。我校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制定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并按要求控制好学生每天的活动总量和课外作业量,保证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严格按市教育局关于教学用书征订目录通知,征订教学用书,未出现乱征订学习资料等现象。学校有教学总体目标,教务处,各教研组,科任教师有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重视过程管理,定期组织检查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教学监控得力,教学秩序良好。
抓课堂,促进课改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了质量兴校意识,继续强化三个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实行为,用质量这把尺子衡量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抓质量调研,积极探寻“357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通过检查作业、随堂听课与定期考核,进一步把握各位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认真组织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全体老师以“高目标、高定位、高质量、高效率”做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教学,稳扎稳打,学生的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期期末一次性考试,我校学生参考率100%,优秀率达 95 %以上,体育锻炼达标施行面100%,学生体检合格率100%。
抓好体艺类教学,为每个学生制定了“体艺2+1”六年规划。我校组织了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毽球队,坚持日运动时间一小时,坚持两操一课外活动,确保学生的运动量的达标;组织了合唱队、舞蹈队、美术组,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落实综合实践、地方课程、专题教育、校本课程。继续加强六个主题的教学: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课题;开设了“我与历史人物交朋友”、“关注健康”、“关注饮食文化”、“美丽的家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程;发展了我校的本土课程:“走进诗词,陶冶情操”。各科课程有教材有教案有考核制度有评价措施,做到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把工作做实。
校内研训为阵地,教师学习求实效。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各学科要根据本学科的实际,组织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到及时研究解决,为课改工作积累经验。同时我们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切实抓好知识培训、学科培训、业务培训,以提高教师领悟新课标以及驾驭教材的能力。围绕“新理念,新标准,新行为”这一研究专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和各级各类的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带回了不少宝贵的经验,给各科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活力。
加强教研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以教研组为单位,扎实有序的开展校内研训。教研组建设注重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研活动与培养新教师相结合,努力做到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组建设上一个台阶。依托农远工程,着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促进研训一体化建设。抓好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各班使用多媒体安排到具体节次,确保80%的教师能使用远教设备和资源,学科覆盖率达到60%,周课时20节以上。加强档案管理,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确保实验的开课率和电教手段的使用率。做好继续教育工作和校本研训。执行“谷城县教师继续教育五年规划”,“庙滩镇中心学校继续教育工作责任制”,“外出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参加公需科目培训和校本培训。
(四)扎实开展关爱工程,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1、学校坚持对学困生、贫困生、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自主移民等特殊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学校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对贫困生实行“一对一帮扶”,并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对特别困难学生进行捐赠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每学期至少到每名学生家庭走访1次。各班班主任在计划中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特别关心这部分学生,让学困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关爱、贫困学生感到了温暖。
2、建立完善的助学帮扶机制。学校认真落实了帮扶计划,让每位党员、干部、教师实行“一帮一”,我校基本实现了贫困学生帮扶的全覆盖;学生的资助工作也开展的扎实有效。
3、加强德育管理注重家校联系。为落实德育为首,我们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工程,同时抓好特殊学生的关爱教育,我们始终把重点放在对“留守学生”的帮扶上,把难点放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上。我校认真开展了“如何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理论研讨会,教师人人撰写论文,并进行论文评比。我校“家长学校”办得有特色,被评为市级“示范家长学校”。
4、我校德育组织机构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学校有德育工作计划;班主任有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科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德育目标,渗透德育教育。各种计划有具体措施,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开展了主题班团会、国旗下讲话等多方面的德育工作。定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情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自我保护教育、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了以“首义精神耀千秋”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植树节开展了“我与小树共成长”系列教育活动,并通过黑板报、班会进行环保知识教育;清明节组织学生到张宇烈士墓进行扫墓和祭奠英烈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开展了“大家唱、大家跳”活动。总之,学校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对他们实行多元化的关爱教育。(五)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均衡发展
1、规范招生行为,确保入学率和巩固率。我校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按统一规定划片实行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确保服务区小学毕业生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我校保障了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巩固率达到98%。
2、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3、我校每周上课5天,学生每天在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5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学生在校时间上午为早7:50时至11:30分,下午为14时30至17时10分(住宿生安排了35分钟的课外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同时要求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
4、严格控制作业量。书面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作业量基本上适中。
5、严格规范日常考试。我校没有组织参加过各种选拔考试、竞赛、考级等活动,对平时的检测也予以规范,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按成绩排列名次,更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等。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6、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争取资金改造,更新画室、多媒体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和实验室。切实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和健康教育,举行安全演练,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逃生能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今后的打算。
我们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物理、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课教师缺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按照新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我校校舍依然紧张。特别是教辅行政用房,一是布局不合理,二是面积较小,三是数量紧张。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山里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让全体住宿学生能吃得饱、睡得香、留得住,能安心生活,专心学习;能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二o一三年九月
第三篇:庙滩镇中心学校健康教育制度
健 康 教 育 制 度
一、学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并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关于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要求。并结合学校师生健康状况及各时期防病工作重点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由健康教育小组主管;学校全体师生、其他员工有参与和配合执行各项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的责任和义务。配备1名以上兼职健康教育人员
三、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包括健康体检和随访制度、健康信息传播制度、健康环境促进制度等。
四、学校实行健康体检和随访制度。至少每年对全体学生、教职工进行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档案并科学管理。对存在健康缺陷或疾病的学生、教职工进行跟踪随访,督促他们尽早矫正和诊治。主要由后勤处负责。
五、学校要结合师生健康状况及各时期防病工作重点,通过课内外教育活动,利用网站、宣传栏、广播、读物、报刊、杂志等载体,定期向师生传授身心发育发展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传染病、学生常见病、食品卫生与营养、慢性疾病预防、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并做好健康教育档案工作。同时,要通过参与式、体验式的各种活动,让师生掌握各种维护自身健康的生活技能。
六、每学期要对学校环境噪声,室内空气质量、采光、照明,黑板、课桌椅的设置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定期检查监测。要按能满足师生需要的原则设置足够的厕所和洗手设施,并定期清洁消毒。健康教育课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里面。
七、学校年工作计划、年工作总结中要有一定篇幅的健康教育工作内容,要详细、具体,能反映开课率及学生知行情况。学校要有专、兼职教师授课,有教案,教案内容与教材同步,教导处定期检查教师教案。
八、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利用班、队会学习和巩固健康知识。各班级能认真积极配合卫生室开展活动者,期末给予奖励。未按要求开展活动的班级,在期末评估时视程度不同而降等。
公 共 场 所 卫 生 制 度
为搞好公共场所、公共环境的安全和卫生管理,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特制定本公共场所、公共环境安全卫生管理细则。
第一条 本规定适用范围:办公室、教室、会议室,多媒体室、阅览室、实验室、运动场、活动室、食堂、厕所等。
第二条 教室、阅览室内采光、照明必须符合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要求。
第三条 必须并保持教室、阅览室等的空气流通,做好通风设备设施的管理。
第四条 做好周边环境、场所的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减少或禁止噪音,保证教学、工作、生活的正常开展。
第五条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实验室的废弃物,随时清除生活垃圾,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第六条 体育场地要经常检查场地设施,发现设施损坏,应及时维修,保证使用安全。严禁一切车辆进入体育场地内。体育场地只提供校内学生及教职工活动,校外人员必须办理租借手续,方准提供使用。学校举行各种比赛,要经常打扫体育场地内外以及周边环境卫生。
第七条 学校的校舍维修、改造以及设计必须符合有关管理部门的安全卫生要求。
第八条 公共场所的使用部门应当建立安全卫生管理责任制度,并配合学校安全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卫生检查与监督管理。
第九条 学校按有关规定对公共场所、公共环境的从业人员随时进行安全卫生培训并做好考核工作。学校安全后勤处对公共场所做好安全监督、检查。
第十条 为保证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共场所、公共环境的卫生工作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或健康合格证,才能从事本项工作。
第十一条 公共场所、公共环境工作人员应该按规程操作。
第十二条 凡不按本规定操作的单位或个人,如发生事故,学校将按有关法规进行人员调整,情节严重者,并进行经济处罚,追究法律责任。
预 防 传 染 病 制 度
一、班主任要每天关注和检查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学生身体不适及时同卫生保健教师联系处理并通知学生家长领回孩子。(每天一次,遇传染、流行病一天要检查二次,上午8:30以前,下午2:50以前。)
二、班主任对缺课的学生要及时做好缺课情况了解。
三、卫生保健教师要到各班班主任老师处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一般每天一次,遇传染、流行病一天要检查二次,上午8:50以前,下午1:50以前。)
消毒制度
1、遇传染、流行病,对有疫情的班级及公共场所按有关的消毒要求每天做好消毒工作。
2、消毒工作一般在学生晚学后进行。
通风制度
1、遇传染、流行病,各班要按规定做好开窗通风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畅。
2、开窗通风,要求教室的左右窗同时开通,尽量做到让室内空气对流。
3、如在恶劣天气,一般在课间通风。
隔离制度
1、遇传染、流行病,各班教师要及时做好患病学生的隔离工作,防止疾病蔓延。
2、各班主任要对患病学生做好住院治疗、门诊治疗及在家观察数的统计工作。
3各班教师要按不同疾病的隔离天数,严格执行,不得松懈。
联系制度
1、学校发现流行病、传染病及时同教育局联系,争取教育局对控制疫情工作的指导。
2、学校发现流行病、传染病及时同当地政府、教委联系,争取他们对控制疫情的支持和帮助。
3、学校发现流行病、传染病及时同当地卫生院防疫组联系,争取他们对控制疫情的技术指导。
4、学校发现流行病、传染病及时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同学生家长联系,让家长知道流行病、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隔离措施、治疗的方法等,争取他们对控制疫情的配合。
跟踪追查制度
1各班级教师要对患病学生进行跟踪了解。2跟踪了解可以家访和电话访两种形式进行。
3在家访和电话访过程中,要对学生做好安慰工作,并做好跟踪追查记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更好地预防传染病在校园内扩散,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实行传染病报告制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上级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报告制度。
一各种传染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二班主任是本班学生传染病报告和登记的第一责任人。如在晨检中发现异常情况就应作好登记,并及时上报。
三上报时间要及时,不能拖延上报时间。
四如有学生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并采取一定措施,联系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确诊是否为传染类疾病。
五如在学生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除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外,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同时与上级传染病防治中心联系对学生进行医治。
六如发生突发性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七报告第一责任,指在第一时间内第一发现传染病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人,应按以下病情疫情事件传报要求,在第一时间内向处置办人员乃至信息传报责任人报告信息。信息最终要以最快速度直接或向接传速到信息传报责任人。
八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后勤处)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九书面报告发映事故全过程,事故发生等既况,人数病情状况、涉及人员范围等,并经学校责任签名或学校盖章。
第四篇:庙滩镇中心学校实验室自查报告
庙滩镇中心学校
实验室自查报告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和具体指导下,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加强学校的实验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创建于1956年,位于汉江西岸,303省道旁。现有16个教学班,1100余名在校学生,104名教职工;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38人,占任课教师总数的 36.5%。
我校坚持把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相融合,以办学质量为核心,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办学方针,以“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为校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管理育人理念,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全县初中综合考核获谷城县一类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和“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单位。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 “谷城县示范学校” “谷城县文明单位”“市级家长学校”。
近年来,我校加大实验室工作的力度,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标准要求,切实加强了对实验室工作的领导,增加投入,不断改善教学装备条件,认真负责又扎扎实实地开展实验室工作,基本做到建设符合标准,装备综合配套,管理规范严密,使用注重实效。
二、实验教学普及达标程度
(一)人员配备:
我校属于谷城县一类初中,有专职实验员1人,为大学本科,能
胜任本职工作。
(二)配套设施:
我校有仪器室5间,面积100平方米;仪器柜29个;总面积260
平方米实验室2个,实验桌凳30套。实验室虽然是旧房,但采光通
风良好。做到危险品专柜保管。
(三)教学仪器的配备:
1、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仪器配备:能按标准配备,配齐率达85%以上。
2、自制教具:自制教具共10件。这些教具全部用于教学。
(四)实验教学情况:
实验开出率:2004-2005学年,教师演示完成率达95%,学生分
组完成率 100%;2005-2006学年,教师演示完成率达95%,学生分
组完成率 100%;2006-2007学年上学期,教师演示完成率达95%,学生分组完成率 100%。
各种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均有记录,学生分组实验基本达到熟练、规范,完成率较高。
三、经费投入
近几年,实验室配套设施及仪器配备经费达80万元,其中近三年
来投资4万元。
四、基本做法和措施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学校成立实验室领导小
组。校长任组长,负责本校的实验室工作,指定实验室工作人员,落
实职责。学校实验室工作领导小组,对本校的实验室计划实施, 使实
验室工作有计划, 有步骤, 扎扎实实地进行,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坚
实后盾。
(二)确保经费投入,是实现实验室的基本保证
1、每学期都从有限的经费中提取一定量资金投入实验室设施。
2、从学校开展校产的收入中,提取一部分收入用于实验室教学
设备。
(三)抓好实验人员队伍建设
1、实验人员的配备,从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各方面表现较
好的教师担任。
2、由教导处副主任杨兴运具体抓好此项工作。
3、组织实验人员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工作职责。
4、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有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各
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规范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以及各种教学功能室明确管理规章制度、将制度公布上
墙,每个室有管理领导和管理人员。全部仪器设备均分类记账,做到
账物相符仪器摆放整齐有序,清洁无尘,取用方便。配备各种仪器维
修所需的基本工具,建立维修保养制度。学校领导每学期检查实验室
账务管理情况。
(五)开足实验课,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按照教学大纲开全、开好实验课,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学科的教师每期都有实验计划,学生做实验均有实验报告。经常开展实验
教学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以及实验员的操作技能规范管理的评比
竞赛活动,同时组织实验课教师。管理人员自觉坚持自制教具, 为实
验教学服务。
(六)制定奖惩制度
1.为了奖励在实验室工作中做出成绩突出的实验员和管理员,每个学年评先进、评优时与其他教学人员一视同仁。
2.对不履行工作职责的实验员或管理员,不发给岗位职责补贴,有失职行为的, 限期改正或书写整改意见。
3.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经常了解实
验室情况,掌握实验员和管理员的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加强实验室管理。
(七)自觉查找差距,认真自查整改,努力达到湖北省中学实
验室装备标准
按照实验室要求及工作进展认真对照验收标准条件,加快实验
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准备工作、认真制定实现实验室迎检工作方案,进
行自查整改,目前基本达到了《湖北省中学实验室装备标准》规定的要求。
五、存在问题是
实验室的硬件建设还不够,仍有少量仪器数量不够,教学挂图缺
少,尚需要资金32905.9元才能配到位。实验教学研究和自制教具工
作还比较薄弱,学生的操作技能熟练程度仍需加强。
目前,学校正在筹备建设综合实验大学,缓解因学校历史原因造
成实验室用房不足的矛盾,我们决心进一步强化管理,提高实验员和
仪器管理人员的素质,狠抓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全面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
庙滩镇中心学校
2007年3月2日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汇报材料
现代信息技术汇报材料
旧堡小学
2011年11月
现代信息技术汇报材料
我校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906人,教师58人,具有小高职称17人,中级职称35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几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和整合,进一步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构信息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设备,完善设施,加强运用,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我校近几年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强化学习,提高认识。
人的现代化在于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取决于教育思想与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而在教育技术与教育思想中,教育思想是灵魂,如果思想观念不到位,再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也是枉然,因此我们把教育思想现代化作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支撑点,强化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四大活动”:一是“全员电脑知识培训”,我校每年开办二次信息技术培训班,利用暑假,分二个学段开办了“internet”高级培训,全校教师人人参加,全部通过测试;二是“全校读书活动”,学校校本教研提出“六个一”的要求,即每个教师都要读一本专著,上一堂展示课,拟一份中考模拟试卷,制作一个课件,发表或交流一篇教研文章,开展一次读书比赛活动。三是“全员教学反思”,学校要求教师每篇教案后要写教学反思,一个学期结束后要写二篇1000字以上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讨,使教师真正认识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2、强化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成立了以柏素娟校长为首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机构,全面协调、督促和评估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建立了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1位专职教师与1名信息员组成技术小组,负责全校网络的维护、硬件维修,辅导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等工作。
我校制定了较为健全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将现代技术教育纳入常规教学管理范围内,每学年初,制定学年计划与学期计划,每期检查两次。逐步完善了现代教育技术管理规章、技术操作规程,明确了岗位责任目标。制订了《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条例》《教室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岗位职责》等多个制度。建立了评价、激励机制,推进实验进程,对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作出贡献和取得成果的教师给以奖励。
3、强化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学校依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学校制定了各类管理制度,对于各项制度做到学习宣传、落实职责,制度上墙、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共同遵守,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还制订了与教学有关的培训、奖励、考核制度,以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展示汇报会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收到较好效果。
4、强化经费保障。
上级教育部门对我校的建设与发展有比较大的经费支持,几年来,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经费逐年增加,为全校每位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每个班级配备大屏幕、电脑将要实现班班通,学校也积极筹措专用经费保证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正常运转和更新升级,对各种设备、器材建立明细账目,保证账物相符。
二、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
1、我校的硬件设施,基本上能满足实施现代教育的需要。学校现有微机室1间,电子备课室1间,学生计算机46台,基本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科整合的需要。
2、学校已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站,学校骨干教师还建立了自己的专用网站和个人博客。
3、学校全体教师每人一台电脑,达到任课教师每人一台电脑,学校管理人员每人配备办公电脑1台,打印设备4套、刻录系统1套;照相机、摄像机各1台。
4、硬件建设得到加强的同时,软件配套建设也逐步到位。投入大量资金,学校购买了windowsXP、windows 2003等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瑞星杀毒软件,装备了电子图书馆。为了满足教学所需,学校购买了课件制作素材库、新课程听课评课优秀案例、新课标优秀课件以及多部爱国主义影片、科普片、教学所需的各种音像资料等电教教材,满足了教学的基本要求。
5、初步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共享。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经常地、大量地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制作课件、编制试卷、撰写电子教案和论文等,形成了以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教师为开发主体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建立了电子教案、各学科课件、试卷等教学资源库,利用外出学习、参观、校内活动等形式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形成了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管理人员和教师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用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建设现代化学校,只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拥有一大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当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发展方向明确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高,就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运用能力。
1.加强教师培训,打造信息化教师队伍
在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中,我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培训内容分别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IE浏览器,Powerpoint课件制作软件,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共培训教师100多人次。我们还采取教师自学、组织课件等多种形式,使教师们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为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奠定了基础。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一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2.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运用水准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期组织骨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公开课、研究课,安排“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汇报课、示范课。举办教学设计比赛、课堂教学评比、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逐步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考评力度。在我校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暨学校教学杯中,把能否娴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评估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没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不能评为优质课,还设立了“最佳课件制作奖”,以激励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目前,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主要学科达100%,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教师达90%以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70%以上。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3、改进教学模式,开展课题研究
作为致力于创建全市起示范作用的学校,我们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同时,大力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验。
①.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我们探索出了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三种教学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和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安排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检索信息资料,开展探究式学习,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我校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能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寻找素材,完成课题资料的收集。
②.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大力开展课题研究
我校的课题研究重点放在,一是变使用、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有机使用、合理使用,深入探究如何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二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
四、努力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1、我校在教学中基本普及了现代教育技术。
(1)按照教学计划从三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2)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等主要学科都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3)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教师达到90%以上,45岁以下的教师100%的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时所占总课时的比例逐年提高,现已经达到70%以上。
2、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在区、市级优质课评比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次获奖,信息技术论文多篇获奖。
3、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习成绩合格率达到100%;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和研究性学习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有声有色,认真组织参加上级组织的电脑制作活动并有多名同学在区、市评选中获奖。
五、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校在工作中取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绩同时,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一方面,教育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改进办学条件,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但苦于经费不足,有些想做也应该要做的事情一直未能实现,如构建供学生、家长和社会随时共享学校教育资源,了解学生成长状态的教育资讯平台;另一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目前我校全体教师虽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但少数教师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修养还不够,研究还不够深入。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等问题还有待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地努力探索。
回顾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校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融“学校发展、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全面育人”于一体的教育管理理念,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我们深感重任在肩,时代赋予了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学校将继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课程改革的新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教育谱写绚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