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4:3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阐述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阐述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篇:阐述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阐述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朱元浩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大力推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化有了长足进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定基础,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已经启动并初见成效,社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与国外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相比,与实现建成经济强市目标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从 全市改革和建设的全局出发,把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带动全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化优化升级和实 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推进信息化是国家、企业及产品走向世界的需要。推进信息化是我们加入WTO的挑战,尽快和国际接轨的需要。推进信息化是我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争创新优势的捷径。推进信息化是整体提高我国管理水平的需要。推进信息化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二篇:浅析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

浅析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

[论文摘要]为了适应环境的更化,满足自身发展和参与竞争的需要,审计必须实现信息化。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从计算辅助审计、审计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审计三个层次来推进,要从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等几方面入手,断提高我国审计信息化水平。

[论文关键词]审计信息化计算机审计

一、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信息化是审计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企业管理正由”实物流”价值流向信息流转变,很多企业实现了管理自动化和网络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电算化正在普及。另外.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网络进行实现了贸易无纸化。这些变化对审计的对象范围.线索以及审计程序造成很大影响.迫使审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

2信息化是加入WTO后审计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加入WTO后,我国的审计行业,尤其是社会审计机构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审计市场竞争的关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业务范围二是执业成本。目前,发达国家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信息化方面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如AICPA和CtCA在1997年就将业务范围拓展到电子交易网站的审计.香港会计师公会也推出了“网誉认证”服务。与之相比.我国还有一定差距.如对信息系统的审计还鲜有触及。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实现审计信息化。

3信息化是审计自身发展变革的需要

从审计自身的发展来看,也涌动着变革的动力,主要表现在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的矛盾;中突上。传统手工审计条件下.审计人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常采用抽样审计方法.而抽样审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审计信息化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因为利用计算机不仅使抽样技术更科学.还能对某些重要项目进行详细审计,这就在大大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审计风险。

二、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审计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仍处于较低层次

审计不实现信息化就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观点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审计界的高度重视。2002年审计署启动了审计信息化项目金审工程的建设。两年多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审计工作急需的被审计单位资料库、审计专家经验库、审计文献资料库三大数据库业已建成。可以预计,”金审工程”的建设必将使我国的审计工作发生历史性变革.必将极大地推进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审计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在审计实践中.许多审计人员还是绕过计算机系统.采用手工方法进行审计.因而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2审计软件开发取得显著成果但还不够完善

我国的审计软件开发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审计法规检索系统.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银行审计、海关审计等多个行业审计软件得到成功开发和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审计软件市场不够完善,审计软件的开发模型不像财务软件那样清晰,使得审计软件的开发难度远远大于财务软件众多的软件开发商热衷于通用性高、维护成本低的财务软件.而不轻易涉足审计软件。3培养了一批审计人才,但整体上利用计算机审计的能力不足

随着审计信息化的多年准备和逐步发展,我国审计行业已经培养了一大批计算机审计人员.但总体上还达不到审计信息化的要求。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审计软件的操作技能.但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编写相应的审计程序模块等较高层次的应用方面还很欠缺还离不开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协助。

三、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我国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应该遵循“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分三个层次来逐步推进。首先是要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其次是构建审计信息系统.第三层次是达到信息系统审计。

1计算机辅助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设备和软件来辅助审计工作。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具体来说.计算机技术可以辅助审计人员完成以下工作:

(1)数据采集与转换。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识别不同会计软件的数据格式并将其转化为通用的数据格式。(2)审计抽样。在手工条件下需要人工计算的总体容量.抽样容量及标准估计值等工作均由审计软件自动完成.因而方法更科学.结果更客观。(3)数据分析与计算。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分析性审计程序.可以非常快捷、方便地得到分析结果。(4)项目管理。计算机软件可以辅助审计人员完成编制审计计划.记录审计日志、生成审计底稿、撰写审计报告、管理审计档案等工作。2审计信息系统

审计信息系统(AIS)是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将多种审计模块集成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中构成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对企业的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等进行全过程动态审计.也可用于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充当企业经营管理.辅助决策的工具。

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是审计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其主要作用是:(1)将审计模块集成到企业MIS中.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变事后审计为事中或事前审计。(2)对审计对象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变静态审计为动态审计。(3)变监督为服务.审计不再局限于监督.而是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4)AIS与MIS的紧密结合,使审计突破了对单个对象审计的局限,实现由战术审计向战略审计转变。

3.信息系统审计

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人们对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有效性更加关注。这就要求审计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系统处理的结果,而要延伸到系统本身,即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建立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已是大势所趋。

信息系统审计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一般包括系统开发审计.系统运行审计和系统控制审计。主要作用是(1)评价系统处理流程的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2)验证系统信息的正确性、适当性和数据的完整性。(3)促进企业充分利用系统的各项资源提高系统运行效率。(4)提高系统的合法性,确保系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项措施

1提高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

要加强对审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审计信息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同时也应认识到我国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时间还不长,无论是审计人员还是被审单位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不能盲从或过分依赖计算机,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审计中来。2完善计算机审计规范

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制度规范还不完善,尤其是多数财务软件在设计时不考虑审计的需求,导致审计软件与财务软件难以对接这对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加强计

算机审计的立法,进一步制定并完善计算机审计的制度规范显得尤为迫切。

3注重应用,在实践中提高

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审计实践,增加审计的技术含量,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是审计信息化的根本任务,但是审计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实践,逐步提高。因此审计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应用,讲求实效。在组织力量对审计软件进行攻关的同时,也要根据审计的实际需要开发一些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小软件、小模块,从一个个小闪光点做起.积少成多。

4.加快培养高素质计算机审计人才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如何,关键还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要在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并深化培训内容,注意将计算机技能与审计思路相结合。同时,要注意吸引高水平的计算机人才加入审计队伍。

第三篇:浅析我国海防建设的重要性

浅析我国海防建设的重要性

程思凡

0132592

13注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近乎腾飞的发展。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居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国对外贸易也不断发展,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7年的21766亿美元升至2012年的38668亿美元;从2009年起,我国连续4年稳居全球对外贸易第二大国的位置,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科技创新也逐步提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

然而我国绝大多数对外贸易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可以说海洋掌握了我国经济的命脉。海防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方面:

1、保障我国海上贸易安全,维护本国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确保我我国领海权利,解决领土争端。

3、彰显我国大国形象,确保我国渔民打捞安全。

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大米20%由东南亚国家进口,玉米50%由美洲进口,木材绝大多数在巴西进口。同时在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我国进行工业生产的原料铁矿、钨矿、锌矿、铜矿大部分也由国外进口。在贸易过程中海上运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海防,其重要性不必多说。假使,中国没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那么要保证我国如此大的贸易安全从何谈起?一旦战争出现,航道被封锁,国民粮食尚且不够,经济发展又从何谈起!那么我国真正就回到了晚清的那段时光,成为人人觊觎的肥羊。从这点来看海防建设,不可谓不重要,甚至将其提升为基本国策也不为过。海防保经济。

在由近几年我国海域的安全问题来看。

中日钓鱼岛问题

东海海域最主要的是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的争议。由此涉及到东海大片海域和大陆架的归属和划分。钓鱼岛及其周围的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它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其西面是中国大陆架, 东面是冲绳海槽。我国东海大陆架到此为止, 而且其海床上沉积物与我国长江黄河下游沉积物具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因此无论从历史上,还是自然上都与海槽东侧的日本硫球毫无关系。但是日本当局无视历史, 违背《公约》的规定, 一次次挑起事端。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中韩黄海划界问题

黄海海域面临着同朝鲜和韩国的划界问题。在这一带海域, 中朝、中韩之间的海洋距离均小于400 海里, 因此各方都不能单方依照 《公约》划定“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而是要依照《公约》的其它规定划界。在这片海域的底部有一条明显的由北向南的海底谷线。这条谷线是中国大陆架与朝鲜半岛(包括朝鲜和韩国)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外部天然接壤线,依照“沿海国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并不限于二百海里。大陆架的自然延伸扩展到二百海里以外时, 应当从大陆边的外部界线或大陆基的外部界线为界, 实际上就是以地形终止的地点, 到深海开始而言。”的规定, 这条接壤线以西的海域理所当然地属于中国, 以东的海域才分属朝鲜和韩国。但是朝鲜和韩国却多次宣称在这片海域内应以中间线为界。这不仅违反《公约》的规定, 而且侵占了本应属于我国管辖的若干黄海海域。尤其令人不能接受的是韩国与中国之间海域采用所谓的“中间线原则”, 而在与日本之间海域又承认“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不答应的。

南沙群岛问题

南海海域面临着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等国的侵占。截止1995 年初,越南侵占我南沙群岛中的岛洲21 座, 并大部分建有军事设施;菲律宾侵占我岛屿8座,其中7座上面建有军事设施;马来西亚侵占我岛礁3 处。印尼和文莱虽未对我南沙群岛及海域提出具体领土要求, 但是按照两国政府公布的“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和“200海里专属渔区”文告中提出的划界主张, 我国将失去相当数量的本应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上述各国对我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岛屿的侵占是采取一岛、一洲、一礁逐步蚕食的手段,一旦得手, 就联合美、英、日等国, 疯狂地开采被侵占岛洲及周围海域的海洋资源。尤其是对石油的掠夺开采。这是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的。

与日本、菲律宾划界问题

此外在台湾岛——黄岩岛以东海域还存在与日本、菲律宾的划界问题。菲律宾宣称黄岩岛是位于其“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内的“终年不能露出水面的沙滩和暗礁”。因此菲对其拥有“海洋管辖权”。事实上, 黄岩岛并非如菲律宾政府所说的那种海面之下的礁石,而是“四面环水, 高潮时仍能高出水面近10 个平方米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多有记载, 而且中国政府还多次更改黄岩岛的名称, 同时作为中国岛屿被美国业条无线联盟列入其呼号表, 可见黄岩岛属中国领土的法律地位早已确定。对此, 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世界各国一直未有异议。现在菲律宾公然宣称对我黄岩岛有“海洋管辖权”, 目的是将黄岩岛及其周围海域划入其“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内。这是对我国领土主权的公然侵犯, 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政府以及世界各国的遣责, 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这些问题没有强大的海军,就没有谈判的筹码。海防建设应当重视。

再者世界上基本以海军来判断一个国家的实力大小,从海空母舰的重要可以看出。建设我国强大的海军,才能与我国的经济相匹配。

第四篇:我国目前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

自然辩证法作业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姓名:朱学玲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农业工程

班级:自然辩证法2班

我国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并且有超过一半多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或者直接从事农业活动,但是目前我们的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和速度,还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我们应该分析者其中的原因,并找到改进的措施,加快我国的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这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农业机械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正文:通过这一个学期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老师的讲解、阅读有关文献和案例教程,让我学会了懂得了辩证的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提高了运用之前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我的专业是农业工程,设置在机电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根据科学问题的来源中,科学问题来源于社会需要同现有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中产生问题,现就我国的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问题做简单的分析,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搜集和整理材料给出相应的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各个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竞争。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因特网技术在全世界的推广,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前沿信息,已经成为各个领域迫切实现的目标之一。

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农机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农机化信息体系将在加强农机管理、科研、生产、农机化新技术、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农机销售和作业服务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到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加大力度开展农业机械科技信息工作,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大方向、大趋势。然而,信息化在农村还没有得到普及,通过信息化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类问题还没有被提上一些地区政府的议事日程,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自然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指出,科学具有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和继承发展性。理论要在实践中获得检验,自2010年去冬今春以来,我国华北、黄淮地区持续干旱少雨,如果旱情继续发展,将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虽然2月份北方地区有较大范围降雪,但并未根本缓解旱情。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各地区的农机灌溉、跨地区作业及其相应情况的及时交流和反馈,为抗旱工作的尽快和有效展开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机械信息化便显示出了它的巨大优越性。

一、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机信息化系统是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和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加强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是搞好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基础。因此,迫切需要

畅通信息通道,扩大信息来源,广泛应用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大力加强农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网的整体效能,以适应全国农机化管理的需要,提高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提供高品质、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连接、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化信息系统,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服务,为各级政府合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在信息传输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各个领域的今天,能否提高信息化和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全国农机未来的综合竞争能力。

加快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农机化条例的需要,如今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得到了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的支持,从而有法可依,体现了加快建设农机化信息网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农业生产者的需要,通过信息化服务,可以将致富信息及时的送到千家万户,为农民打开了解农机政策、信息的窗口,是农民朋友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几块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的生产决策,有效的回避市场风险,综合利用资金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是农机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1]。

二、农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的农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也进一步展开,但由于我国的农机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农机信息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尤其农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农机信息体系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认识不到位,部分地区的财政困难,资源投入不足。尽管多数地方领导已经认识到了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不够了解。有的地市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很原始的阶段,认为所谓信息化不外乎就是计算机打字、上网,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网页。还有的地市领导认为,虽然互联网、信息化很重要,但是实施还太早,对农业的发挥在那作用还很不明显,存在着等待和观望的态度。从而造成本地与信息化建设先进的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投入方面,不仅是资金投入不足,还存在政策、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的问题。

2、农民素质低,信息网络人才缺乏,不能满足当前当前信息工作的需要。到目前为止,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还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农机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农机化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机科技知识的专业人

才,能为农业机械的管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等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而由于对农机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使得农机化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差,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3、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缓慢,对开拓农机化信息服务市场缺乏研究,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正如我们在自然辨证法中学习到的,科技发挥在那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农业机械化信息系统由出现、开始运作到成熟也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

4、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比较落后,信息发布、传输滞后。一是信息传输网络不够畅通。由于大部分地区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来,绝大多数的乡镇、村还与互联网无缘,缺乏现代沟通手段。信息传输在县一级到最终用户之间形成了“梗塞”现象。二是在信息发布和传输方面缺乏网络、广播、电视、电话信息台、简报、报刊、集市、会议、讲座等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和搭配,因而无法解决“梗塞”现象。三是在各地农业主管部门与同级人民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级涉农机构、兄弟地市、网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稳定、快速、大容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渠道。此外还有处理手段落后,传输工具落后等。很多地方缺乏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手段,在信息处理方面有的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对搜集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运行效率,信息的使用价值。

三、农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对农机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决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管理事物搬上计算机网络,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府工作流程的整合与优化重组,打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农机信息化建设中要统一认识,工作到位,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并大力推广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使之应用于生产,变成现实生产力。

2、加强建设,推动农机信息化进程。任何体系的争产运转,离不开支持它的软、硬件设施。农业机械信息化网络的软件是指人力资源,建设的关键是人才。人是整个自然系统的主宰者,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认得思想和素质更是直觉决定了事情的进展速度和前景如何让。针对当前农机系统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要采取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式,加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以满足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应加强对现有农机化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农机化管理工作放入需要,从而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为农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业化信息系统。而农

业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就是尽快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多元投资机制。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力的推动农机经营管理方式和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但是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农机又是个弱质性行业,因此,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迫切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支持与合作,形成政府“搭台”,多方响应“唱戏”的格局,以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2]。

在加强领导和多渠道筹集资金方面,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应该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形成由上而下的组织体系,比如各地农机管理部门一把手作为组长形成领导小组,对农机信息服务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和监督。利用现有的通讯办公设备进行改造,可以节省很大一笔投资。而且可以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投资来筹集资金。

3、重视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为了提高信息质量,要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信息的采集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如何及时收集最基层、最真实的原始信息,并整理、加工为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各基层农机部门办公设备落后,信息人才缺乏,与农机用户、市场及厂家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了解基层农机动向,没有一定的信息交流途径,从而造成信息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才体系,是当前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应完善信息上报制度,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基层群众的信息反馈,同时与国内外农机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农机信息的加工是连接信息采集和发布的中枢,起着关键的桥梁纽带作用,信息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农机化信息处理质量的高低,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通信、多媒体、虚拟技术、GPS等信息技术手段,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信息资源。信息的发布时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快捷的信息发布系统是信息价值得以充分利用的保障,信息只有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手中,才能发挥其实效性,让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从中得到实惠[3]。

4、完善工作规范,保障农机化科技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农机化科技信息工作必须制定完整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以实现信息工作和信息网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发挥农机化信息网络的作用,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频次;实现信息收集渠道系列化、适时适用化;充分发挥电子信息网的作用,加强网络互联、提高资源共享程度;日常工作中要提高电子化办公的比重;省级要做好对上级部门的信息汇报、对下级工作的信息指导作用、市县级要做好对基层部门及农民的信息提供与反馈作用。

加强信息网络宣传,向农民宣传当地的或者是适合当地农业需求的农机化信息网站,让农民尽可能的登陆内容全新、信息可靠、质量高的农机化信息网站,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农机化信息工作进一步更深入地开展,有利于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以农业机械信息化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四、对未来的展望

目前,美国的农业是集机械化、自动化、遥感遥测及计算机网络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其形成了庞大、完善、健全的农业信息化制度和体系。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日趋完善,使农业信息化达到了科学、协调和效率高的新水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农业也可以利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机械化信息系统平台,优化农机管理事业,从人实现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利伟;张义俊;刘文艺;李保谦。农业机械信息化的现状和建议。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5年 10期。

[2] 李兴旺;张士明;李宗岭。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回顾与思考。农业装备技术2009年06期。

[3]张扬。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论自然辩证法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广西农学报,2007年03期。

第五篇:浅谈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

浅谈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也必然会受到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的洗礼,从而使农业信息化成为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方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国必须加快农业领域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来推动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此,结合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阐述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重点讨论了加速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一、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广义上是说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实现农业科技生产流通和消费信息在农业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之间有效传播的过程。农业信息化狭义上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科技成果、生产技术等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农业信息化在中国发展比较晚,在1993年农业与农村发展研讨会上提出可持续发展,随后,农业信息化浮出水面。我国属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我们既要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同时也要推进向信息社会的过渡。从农业农村发展来看,农业农村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因素,农业信息化关注的是产业化改造问题,农村信息化关注的是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技术装备有了长足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村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工农城乡关系不断改善。

三、我国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意义

(一)农业信息化将大大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与应用。随着信息网络的健全与完善、信息技术的普及,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必将跨越时空的障碍,使身处每个角落的用户都能更及时更便捷地获取先进实用的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技术,大大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速度,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

(二)农业信息化将加快市场农业体系的发育。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向广大农业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户和其他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及时便捷的国内外市场信息服务,将加快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交换和流通速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流动,提高有限的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农业信息化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之所以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获取市场信息困难和信息的非对称性,导致进入市场的交易费用过高,市场风险太大。农业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加强农

业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有利于龙头企业和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的发育,以带动广大农民围绕市场抓调整,扩大规模净创效益。

(四)农业信息化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改造,农业生产效率将大幅度得以提高。粗放型的高消耗生产模式将被高度集约型优质低耗的“绿色”生产模式所替代。

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引进“农业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把农业信息化有关项目的研究列入863计划,并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我国自1995年农业部提出涉及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金农工程”以来,用了5年时间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级农业基本数据库,农业监测、预测与预警等宏观调控与决策服务应用系统,农业生产形势与农作物产销预测系统,对农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全国已有260个地(市)、1210个县(市、区)和7000多个乡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分别占其总数的78%,43%和18%。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有些已得到应用。

我国农业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业仍是弱势产业,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水平总体较低,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部分落后地区更是空白,广大农民对网络的应用还处于极低的水平。目前,农业和农村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信息化,整体基础较差,农业信息意识不强,重视不够,农业信息网络还不完善,存在着“有路无车”(投入不足,农业信息终端用户较少)、“有车无货”(农业信息资源匮乏)、“有货无销”(农业信息市场发育滞后)的现象。农业信息化还停留在为农业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国内外基础数据,为高层领导机关提供决策信息参考的阶段。作为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主体的农民、农产品交易市场和龙头企业以及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等,其信息的获取手段仍然较为落后。

五、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政府应在农业信息产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的信息产业政策,对发展农业信息产业的意义、目标和发展重点等做出明确规定来实现。通过制定优惠的农业信息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将农业信息产业作为开发的重点,根据农业自身的特点,予以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

(二)增强农业信息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态势,各级政府应该把农业信息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对信息是生产力、农业信息化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和农业发展必然趋势的认识。

(三)重视农业信息网络和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还不发达,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常常使信息失去其时效性。由于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而我国经济发展又存在着地区间不均衡,因此在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方针,建立和完善适合当地经济水平的信息网络。有了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就能提高农业信息的时效性,增强获取和发布农业信息的能力。农民增收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农业信息系

统,政府应积极组织进行农业信息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农业市场信息、生产信息、资源环境信息、科技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工程,为农民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指导和服务,使农民真正从中受益。

(四)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现阶段改变农民增收缓慢的现状,必须依靠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提高,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因此,农业和农民中计算机应用的水平必须要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农业信确保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不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即政府要积极支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财政支出力度。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实,(五)加快适应农业信息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实施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农业信息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我国目前农业信息人才相对缺乏,直接制约了现阶段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在积极发展农业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最为关键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省、市、县、乡、村(户)5级联动式培训机制。多培训些既懂农业知识又掌握科技信息的复合型人才,让这些“农村能人”带领广大农户共同致富。

六、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全球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信息化的全面实施将使农业生产的精细化、远程化、虚拟化和自动化成为可能,对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七、参考文献

(一)朱秀珍、陈新添、田笑含、尹传剑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农机化研究2007年8月第8期

(二)张金隆、帅传敏《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9月

(三)傅洪勋《中国农业信息化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1期

下载阐述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阐述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新世纪之初,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无与伦......

    阐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

    阐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

    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

    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 2009-05-08 07:00 国脉电子政务网 佚名 .. 关键字:发展战略 铁路信息化 综述 一、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为解决铁路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的......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1.前言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

    浅析我国经济型酒店管理信息化建设

    浅析我国经济型酒店管理信息化建设摘要:目前,经济型酒店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下去并创造更高......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从国家政策的重视与支持到各省市、地区的实践探索,学前教育信息化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初现......

    关于我国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 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

    浅议IT 审计对我国信息化建设促进作用

    浅议IT审计对我国信息化建设促进作用 肖燕娟1 ,杨俊峰2 ,唐俊3 (1. 2.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湘潭 411101; 3.湘潭易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湘潭 411101)摘要:信息系统集成、监理、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