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等教育学习心得
初等教育学习心得
吕灵
初等教育是教小学的教育专业,而小学教育,在我认为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小学教育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一部分,可见其重要性。若没有小学的良好基础,如何才能学好以后的课程呢?作为一个小学教育的工作者而言,责任非常重大,不仅要教授他们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在儿童时期的他们,还是“白纸”一张,一定要接受正确的教育,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要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那么我们所学习的课程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大一,我们的课程有:大学数学、大学英语、书法、小学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现代汉语、教师口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计算机基础、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体育、军事理论;选修课:当代艺术欣赏、文化名人与苏州。
只有了解了儿童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教育他们。所以,我觉得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这门课程,学习它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里面每一门课程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有它的作用。例如,数学可以训练我们的逻辑性,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作为现代的教育者是一定要掌握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是正确的理论,方向对了,才能教导孩子走正确的道路等等。
然而,在初等教育的专业必修课中,儿童卫生学这门课,在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作为一个小学教育的工作者而言,关心儿童的卫生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精力来学习,才能更好的学习。然而,我们的课表中却忽略了这一门课程,这个课表安排的似乎并不是太合理,我想,也许要到下一个学期才有吧。关心儿童,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也是作为一个有责任的教师的表现。
我觉得教师首先是要正义的,要有崇高的品德。
如果真的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要学习的太多太多,然而单单是在课堂上学习的这些东西似乎还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一直谨记在我的心中。理论永远只是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通过实践发现并改正。真正的与孩子们相处,才能了解孩子们的心理。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并变通。
做好一位人民教师是我最大的梦想,教育好我以后的每一位学生,是我最想做的事,希望这个理想在未来能够实现。
第二篇:比较初等教育
1、“比较教育”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十九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朱利安)提出来的。
2、朱利安于1817年撰写出版了(《比较教育研究的计划和初步建议》),为人类构建起第一个比较教育的发展框架。
3、(色诺芬)在他撰写的《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中,比较系统地记述和评论了古波斯的教育见闻。
4、西赛罗是古罗马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他在《演说家》和《共和政体》等著作中,比较研究(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教育训练的方法。
5、唐朝高僧玄奘旅行取经20余年,完成巨著(《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印度的西域国家的民族历史、社会宗教和文化教育,详细介绍了印度等国的教育制度、学校课程和教师教学。
6、193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比较教育研究》)。
7、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汉斯认为,“(民族性)”是比较研究各国教育中,必须特别重视的因素。
8、由于康德尔、汉斯、施耐德等同辈学者的大力倡导,用(历史学)的方法去探询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成为20世纪上半期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9、1886年《小学校令》的颁布,大大促进了近代日本初等教育的普及,但此时的4年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是征收学费的,但直到1900年,当日本政府获得中国清政府的(2.3亿)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后,遂开始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10、20世纪的前半期,法国初等教育的改革主要是围绕建立“(统一学校)”而进行的。
11、美国教育行政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高度的(地方分权)。
12、目前,英国实行(11)年义务教育。
13、法国是个政教分离主义的国家,国立学校都是(世俗)学校,不允许进行任何宗教教育。
14、到了1900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不平等《马关条约》,日本得到中国的赔款共计2.3亿两白银。
15、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以杜威为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一度成为美国众多初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依据,许多美国初等学校按照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来编制和安排初等学校的课程、编制课程计划。
16、1944年,英国设立了(11岁)考试来控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衔接,这使得英国各地区的初等学校课程标准大体上一致。
17、现行的法国初等学校课程主要是1985年所颁布的全国小学教育计划所规定的,共7门:法语、数学、科学与技术、历史与地理、(公民教育)、艺术、体育。
18、日本初等学校课程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由文部省制定和颁布初等学校的课程标准。
19、在美国初等学校的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5W-H)”。
20、日本1998年颁布的《小学学习指导纲要》的第一章中明确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根据《教育基本法》及《学校教育法》所确定的教育根本精神,为了培养将尊重人类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念)发挥于家庭、学校、其他社会的具体生活之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致力于创造个性丰富的文化和发展民主的社会及国家,进而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开拓未来的有主体性的日本人,而培养作为其基础的道德性。”
21、为了促进中小学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的平衡,加强校际之间的人事交流,日本实行中小学教师(转任)制度。一个教师在某一学校工作年限一般为5年,最多不超过10年,就要调动到同一地区其他学校任教。
22、英国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的“教育学士学位”课程主要由“教育理论”、“教学技能”、“主要课程”和“(学校教育工作体验)”。
23、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关键阶段末的统考,二是(校内教师的评价)。
24、日本初等学校国语中的写作教学主要包括语汇教学、作文教学和(书法指导)三方面。
25、英国于1990年发表的《公民教育》文件中指出,公民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四方面。
26、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成立了《好公民》教材组,负责修订新的小学公民教育教材。
27、韩国“第六次道德教育大纲”规定,《道德》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各年级的道德课内容都由“个人生活”、“家庭近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国家民主生活)”四部分组成。
28、法国学校的公民教育除了通过专设的公民科实施外,还融合了历史、地理、(经济)等社会科中进行。
29、美国小学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首长,向(学监)负责,执行学区理事会(教育委员会)的有关决议及管理学校日常行政事务。
30、美国小学一般不大重视(天才儿童)的教育,认为初等教育是公民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
31、英国的小学教师,因学校性质不同大致可分为地方公务员的教师以及(民办教师)。
32、英国政府规定小学教师每任教5年可脱产进修一学期,在职进修是教师的义务,更是教师的一种(权利)。
33、在一般情况下,德国基础学校教师的工作量是每周任课(28)节,并兼一项学校管理工作,大约相当于5课时的工作量,例如图书、体育用具管理、电化教室等等。在所任课程中,每人几乎都要教(三四)种教材,如教物理的兼教化学,教数学的兼教德语等等。
34、为了促进中小学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的平衡,加强校际之间的人事交流,日本实行中小学教师(转任)制度。一个教师在某一学校工作年限一般为5年,最多不超过10年,就要调动到同一地区其他学校任教。
35、在美国还出现了一种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进修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也就是所谓的(专业发展学校)。
36、美国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体现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入学标准、(学历标准)、以及资格证书三方面。
1、简述比较教育的特点
第一,比较教育以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其他方法。第二,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问题为中心。第三,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第四,比较教育以整个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
2、简述比较教育的使命和任务
比较教育的三大使命是:科学的使命、人文的使命和决策的使命。五大任务是:(1)了解别国的教育(2)认识本国的教育(3)认识教育的规律(4)推动教育改革(5)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
3、学习比较教育有什么意义?
(1)增长教育知识(2)学习别国经验(3)形成教育观念
比较教育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哪些特点?
研究规模迅速扩大,地方和国际性比较教育团体涌现,研究成果影响巨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4、“比较教育”至今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
比较教育的“史前期”。(2)比较教育领域的创建时期。(3)比较教育的学科建制时期。(4)比较教育的蓬勃发展时期。(5)教育的泛化发展时期。
5、简述英国幼儿学校的教育目标
锻炼幼儿的体格; 培养良好的习惯; 发展幼儿的个性; 训练幼儿说话和听话的能力;提供活动和游戏的机会,认识较多的事物,以增进其生活知能;
6、简述英国小学教育目标
发展儿童身心健康; 陶冶儿童优良行为; 增进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与兴趣; 培养儿童正确的观
察能力; 指导儿童正当的课余活动;激发儿童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
7、简述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
这种编制课程的方式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与个性。虽然在所设的课程上与学科中心课程相似,但它的教学目标更为广泛、教学组织方式不同。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由教师自己创造,书本教材和教具的使用也都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一般采用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因此,又称为“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8、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因素有那些?
社会发展; 文化、教育传统; 教师;课程改革政策。
9、比较教育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哪些特点?
研究规模迅速扩大,地方和国际性比较教育团体涌现,研究成果影响巨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10、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因素有那些?
(1)社会发展(2)文化、教育传统(3)教师(4)课程改革政策
11、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评定中的课程作业有那些类型?
(1)实践作业(2)书面作业(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
12、简述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
(1)注重社会性道德教育(2)内容安排强调阶段性和现实性(3)多渠道、多途径实施公民教育。
13、美国教育家舒尔曼认为,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具备那些基础知识?
(1)学科知识;(2)一般教学知识即原则性的教学策略,如课堂管理及组织等;(3)课程知识,即对教材与教案的了解;(4)科学教学知识,即因不同学科而异的教学方法;(5)对学生及其特点的认识;(6)对教学环境的认识,如对教学经费、视导单位、社区资源等方面的认识;(7)对教育目的、价值和教育哲学、教育的认识。
14、法国初等学校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师应遵守的科学教育的三条原则是什么?
一是凡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进行;二是凡能通过自然界可以掌握到手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知识上;三是凡能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研究停止不动的静物。强调教师应在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教学活动。
15、在写作教学上,联邦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师往往会通过哪四个途径来指导学生们编写故事? 在写作教学上,联邦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师往往会通过四个途径来指导学生们编写故事,一是先说个笑话,让学生把笑话编写成故事;二是看图编写故事;三是提供几个词汇,让学生利用这几个词来编写故事;四是阅读报刊上的某一新闻或消息,让学生围绕此消息来编写故事。
16、简述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
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具有以下素质的好公民: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维护组成社会的家庭;提倡种族和宗教间的宽宏大量和相互体谅;培养协商解决问题的美德。
17、目前在英国要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目前在英国,要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1)必须经过教育专业训练,取得教育学士学位。(2)必须通过英语和数学考试,获得证书。(3)必须经过为期一年的试用,而且试用考试必须合格。
18、目前在法国的幼儿学校和小学中,除校长外,还设有那三个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1)教师委员会(2)家长委员会(3)学校理事会
19、简述英国对初等学校初任教师的初任培训的监督和帮助的具体做法。
第一,明确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第二,设定专业成长目标和行动计划。第三,对新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主要是听课。第四,召开专业考察会议。
20、简述法国初等学校教师的资格竞争考试的初试和复试的内容。
初试为语文、数学两项笔试,各3小时。既检查知识,也检查能力,还检查对初等教育的理解及知识和能力在其中的应用。复试包括4项:一项口试为对教育及教师职业的理解,一项口试
为考生从外语、音乐、美术中选择的一项,笔试由考生从生物—地质、历史—地理、物理—技术中选择一项,体育包括游泳、自选项目和回答问题。
21、简述世界初等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
(1)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2)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3)不断改善学校内部管理
1、举例说明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趋势
在初等学校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改革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出不断现代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注重科学技术启蒙教育和更新课程的内容、注重信息技术的教育以及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
一、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例1985年法国教育改革中把“科学与技术”课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课程。英国初等学校科学教育所要完成的目标包括: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科学能力和科学的态度。其中科学能包括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预测的能力、计划和执行调查的能力、说明解释的能力、交际的能力。日本政府同样重视初等学校在培养儿童科学和能力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在历次的课程改革中,理科内容不断地得到修订。
二、重视计算机教育的普及。1986年11月,法国教育部对全国基础教育计算机教学的标准做出新的规定:要求小学计算机教学应完成两个目标,一是模拟,即让学生通过游戏领会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二是获取知识,即学会利用计算机的功能来获得信息和知识,由于计算机可以使寻找相关资料和信息的工作变得简单而快捷,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英国在1988年的教育改革中就将“信息技术”列入全国统一课程中,为全面提高英国学生的信息和传播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英国政府将原来“信息技术”课程改为“信息和传播技术”。
三、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英国政府从1995年起开始实施《提高中小学水平计划》,到2000年新实施的国家课程中,提高基础学力仍然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方针。法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中也非常重视法语等基础课程.国语等基础课程在日本初等学校教育课程改革中也受到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初等学校的国语课程不断的进行着改革,其在整个初等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仅仅就其课时量来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例如在1947年,1958年、1989年日本都颁布了新的课程计划,在这些新课程计划中,国语课的年(周)课时数不断增加,直到1989年以后,才没有递增,保持一定的课时数。
2、谈谈如何理解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
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是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对各国包括初等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系统都产生着影响。终生教育是从时间的纬度出发,强调一个人连续不断地学习;学习化社会强调的是横向空间的拓展,要求整个社会的各个场所都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场所。终生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是紧密相联的,终生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3、简述美国全国教育学会对小学教育目的的概括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曾将小学教育目的概括为: 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发展儿童有效的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发展儿童民主的生活价值;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
4、谈谈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教师培养的内容的共同特征
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普通教育课程、专业学科课程、教育学科课程。在课程组成的三部分中,突出教育学科课程的设置。普通教育课程强调“博”,内容覆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加强其完整性、连贯性和成熟性,为学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专业学科课程的设置与小学课程的设置基本对应。既顾及小学各门学科,又重点突出l-3门学科,核心是语文和数学,并至少有一门学科达到精深程度。教育学科课程设有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实习、见习)。各国对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尤为重视。并且都力图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建立了功能性的联系。二者有机结合,交替进行,共同服务于小学教师的培养。
5、谈谈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
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1)目标: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社会“好公民”(2)价值: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3)内容:凸显道德、心理一体的健全人格教育(4)模式:突出道德实践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
第三篇:中法比较初等教育
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法国是历史悠久且经济发达的国家,法国的教育体制沿袭了拿破仑时代的典型的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法国是世界上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最早的国家之一,全国采取统一的教育制度,学制为“5-4-3”制,即小学5年、初中4年、高中3年。1959年颁布的《教育改革法》规定实行10年义务教育(由原来的6-14岁,延长到16岁),称为基础教育阶段。
一、旧制时期的中小学课程(1780年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前)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以前,法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君主专政国家,天主教会的高级僧侣和封建贵族居于统治地位,学校教育基本上由天主教会控制。直到现在,法国绝大多数私立学校仍是以天主教为主的教会学校。当时的初等教育由城乡文法学校实施,由专门的神职人员进行读、写、算、历法等方面的基础教学,贵族子弟进入大寺院开办的学校。中世纪大学的文学院承担着今天的中等教育,教学内容以“七艺”为主,学生来自城乡的文法学校。当时法国的课程内容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近代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大革命时期至19世纪末)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也促使法国教育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向世俗化过渡。拿破仑执政后,采纳了孔多塞提出的关于由国家举办世俗性学校的教育计划,由此,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1833年,法国颁布了《基佐教育法》,决定发展初等教育,规定每市镇设立1所小学,在600人以上的市镇设立1所高等小学。这是法国初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步骤。1881-1882年,两个《费里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到19世纪末,法国教育实现了世俗化。《基佐教育法》将小学分为两级,即基础小学和高级小学。开设的课程包括道德、阅读、书写、法语语言(朗读、拼写法、语法)、算术、直观课、图画、手工劳动、唱歌及体育。
三、现代时期的中小学课程(20世纪以后)
进入20世纪以后,法国教育开始了它的现代阶段,自1912年起,法国规定禁止教士在公立学校任教。在20世纪初确立了中等教育初中4年、高中3年的学制。1925年开始实行小学阶段的统一教育,1931年开始实行中学免收学费,1936年将义务教育延长1年到14岁,入学人数特别是女生人数显著增加。1947年,“朗之万教育改革计划”提出建立单一的前后连贯的学校教育制度,并规定6-18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各级教育实行免费,这一改革计划奠定了法国以后历次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继而,逐步取消了双轨制,同时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二战以后,法国中小学课程基于时代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课程改革
二战后,法国教育始终面临着技术知识迅速更新的挑战,因此,不断地革新陈旧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使整个教育体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成了最为迫切的任务。
1969年,法国进行了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小学课程改革,设立了“三分制”课程,即在小学各年级,打破传统的分科教学法,将小学各年级设置的27个学时分为三大板块:1)15学时的基础教育,包括法语和数学;2)6学时的启蒙教育,包括历史、地理、手工劳动、公民教育、艺术教育;3)6学时的体育教育。其目的在于改变以往过于刻板、分割的传统教学法,改变过去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试图通过综合性的启蒙活动实现学科间的融合,帮助学生自觉地了解周围事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智力和情感。同时,改革也削弱了某些学科的教学,打乱了学科内部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反而导致小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下降。“三分制课程”是法国小学课程结构的根本变革,也是法国课程现代化的标志。然而,这种课程的实施更多关注的是课程结构表层的变革和各学科之间的分配与协调,并没有对学科内容的结构和安排加以理解和关注。
1975年,法国国民教育部部长哈比,提出了“教育体制现代化”为主旨的教育改革。主要内容为:1)增加数学、启蒙学科的课时,减少法语和体育的课时;2)各年级课程各具特色,加强了从小学到中学各学段的衔接;3)突出个体概念,实施“支援教学法”;4)将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育领域,加强综合性,使
启蒙学科更为丰富;5)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次课程改革可以说是1969年小学课程改革的继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三分制课程”的弊端,使小学课程更为制度化、合理化、灵活化。
(二)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
法国自二战后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其教育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使得学校依然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机械、僵化和责任心不强,重学术、脱离实际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毕业生的适应性较差。淘汰率高,导致教育浪费。法国教育的淘汰率、留级率之高是举世闻名的。据调查,法国中小学目前面临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法国初等教育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地区和家庭背景上。
鉴于此,法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组织了由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全国性的专门委员会,对全国的教育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就改革措施向政府或总统提交了研究报告或方案。在此期间,国民教育部还多次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教育改革的广泛讨论。在初等教育领域,此次改革的目标是使法国“拥有强有力的和高质量的小学,而且使完成小学学业者可以被认为已具备初步知识”,改革废止了自1969年开始实行的“三分制课程”教学计划,重新恢复传统的分科教学,以便加强基础学科教学。1985年秋季开学,小学的五个年级被划分为3个阶段:第1年为第一阶段,称为预备班;第2、第3年为
第二阶段,称为初级班;第4、第5年为第三阶段,称为中级班。同时,国民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新的教学计划,将原来小学的5门课程增加到7门课程,即法语、数学、科学与技术、历史与地理、公民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活动。此次课程改革的特点是课程的综合化和课程安排的灵活化。
(三)世纪之交的课程改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继续坚持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强调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获得现代社会的自主公民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和能力。此外,其教学大纲结构混乱,难以给教师以清晰的整体目标,缺乏指导性,使得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出现负担和困难。
1990年2月,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了“小学新政策”,阐述了小学学科教学、教学组织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小学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为培养未来能适应21世纪生活的成人,教授现代化知识与技能、社会与职业所需的基本常识和工作方法;培养儿童继续接受更多教育的意愿和探索精神,奠定从事高深研究的基础。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法国小学课程开始向减轻化、集中化方向发展,突出重要知识,实现各个学习阶段的和谐发展。
四、法国中小学课程发展的趋势
1.为保证教育质量,法国中小学课程将更加注重各学段的衔接,按学习水平分组,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加强个别化教学,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政策以及课程理念上追求基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2.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中小学高中生将压缩必修课时间,增加选修课、活动课的比例,且每一年级都规定了每周最大课时数,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3.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中小学课程将加强探究性学习,强调科技实践,积极开展“动手做”的实验改革,这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能够有效调动科技界和社会的力量,提高了教学质量。
4.为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给地方和学校更多的自主权,课程政策将更趋弹性化,逐步扩大学校和地方的权力。
5.为适应国际化、现代化需要,课程内容上将更注重加强信息技术、外国语以及“公民、经济、政治、法律”综合课等方面的教学,同时将开设更多的实验课,以及通过“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引导更多的学生学习现代科学。
五、借鉴
二战以后,法国的课程改革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从深度和广度来说都是空前的,这也可以为我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1.课程观念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前提。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与课程思想、课程政策、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等多方面因素紧密相关。当我国面临21世纪的挑战,力图建立中小学新的课程体
系时,必须变革传统观念,通过培训学习,使广大教师具备创新意识、课程改革意识,以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使之积极地投身到课程改革之中。
2.课程改革要使教育质量和教育数量协调发展。二战后,法国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措施,使得法国教育在数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法国进行课程改革时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它的一个优先目标,90年代又继续将其作为首要关注的重点。,我国在教育改革中,要注重兼顾数量与质量的发展,把握好度,特别是处在当前我国高校扩招、高中也在扩大发展的阶段。
3.课程管理要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统一。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200年来一直奉行中央集权制,是西方国家中集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种管理体制在法国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结构上僵硬刻板,机制上缺乏活力和快速应变能力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因此,法国于20世纪80年代颁布了分权法,把中央掌握的一部分管理权下放到地方,使得法国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既保持了国家权力的统一性,又给予了地方较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国课程管理体制长期以来给予地方和学校的权限太小,这样既不利于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差异,又不利于发挥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因此,结合法国的经验,应对中小学课程实行三级管理,即中央、地方、学校对课程的管理各有一定的权限,以加强课程管理的弹性,这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必要保证。
第四篇:小学班主任浅谈初等教育
浅 谈 初 等 教 育
在我看来,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为一名刚毕业走上讲台的小学教师,结合自己短暂的教学经历,我简单谈谈我自己所认知和理解的教育。我认为教育根据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但是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并不是完全的隔离开的,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会同时或者交叉进行。
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中,主要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这些教育包括很多方面,从出生开始引导子女学会走路、说话以及进行一些其他基本活动,再到将自己的一些经验经历教授给子女等等。家庭教育要坚持几大原则不动摇,即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要求一致以及寓教于行。这几个原则的提出也说明了了家长在孩子家庭教育中需要做的几个方面,即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从而采用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教育方法,另外通过自身良好的行为引导,促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朝着一条积极健康的道路发展。这是一个孩子在人生旅途中是否能够发挥出自身最大价值的基础。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也是一个人人生阶段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因为通过这段系统的教育经历,基本上确定了一个人未来的职业走向,以及如何为社会创造自身的价值。初等教育主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中等教育承上启下,他通过教授比较深层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来对接受过初等教育的学生进行选拔,为高等教育输送后备力量。高等教育既是建立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之上,对学生进行的各种专业教育,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想重点谈谈我理解的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是学生从家庭走向学校的一个阶段,首先起着一个过渡的作用,这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方面就开始有了突破。其次,初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他为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初等教育为国家能够把相关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以及能够有更多创新的东西产生从而提升国家在世界的竞争力提供了前提。所以我认为,初等教育的老师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能够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首先,初等教育开始,由于学生在家里被父母周密呵护,自然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外由于刚踏入学校,需要与其他同学分摊关注,从而心理产生落差。老师便要对症下药,在学生刚进来时,通过访谈等其他方式,对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地了解,然后再通过奖励的方式,为学校安排一些他们发挥优势能很好完成的任务,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就会自己要求去做一些类似的事情,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够比较好的主动去做事情,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同时也会感到自己被老师关注,更好的表现自己,融入班级学校。
其次、学生在踏入学校,并且比较适应以后,老师需要教授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比较考验老师能力的,也是老师必须要做好的,因为学生如果不掌握好这些知识和技能,那么他们来接受系统教育的意义便会大打折扣,那么怎样能够让学生最好的学习到知识呢?由于自身天赋的原因,每个学生的能力都不尽相同。作为老师,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首先,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记录,了解那些接受的比较快的和比较慢的学生同样的学习但结果会有差别的原因。这些原因有很多,有家庭因素影响,孩子自身天赋影响以及孩子性格方面影响等等。老师要想做好,就必须针对这些原因,对不同的孩子相出不同的处理方法,切记不能歧视,而要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受到尊重和被需要,从而才能激发他改进。也许自己的努力无法完全对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起到促进作用,但至少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是有意愿去学习,都会取得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够算是对每个学生负责,对提高国家整体劳动者素质负责。
最后,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意识。在我国,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升学等因素的固有影响,素质教育的推广迟迟迈不上新的台阶。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在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这咋看起来很难,但是却并非不能达到。老师一般都知道自己的教学任务,并且通过备课等一系列方法对所教授的内容和知识都非常熟悉,这时是照本宣科,还是采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法能带来更大意义,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举例而言,如果老师要教授学生一首诗歌,那么便可以通过课外找到关于这首诗歌的趣味故事以及典故等等,以课件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且通过引导的方式,生动幽默的语言为学生讲解这首诗歌,并且让学生自己提出对这首诗歌的见解,并且自己模仿创造类似的诗歌。永远不要嘲笑,只能给予鼓励。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是很有意义的。
社会教育是指影响和促进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这方面的教育一生都在进行。因为人具有社会属性,便不可避免的在社会中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经验教育,这些归根结底都能归属到社会教育的范畴。社会教育比较宽泛,涉及面比较广,对个人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补充的作用,也是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的必要因素。社会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并且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与我从事的小学教育关系还不算很大,在此便不作赘述。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将牢记邓小平爷爷的这句话,将自己的所学、所感都运用到工作岗位中,与学生共成长,共学习,为祖国培养未来栋梁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第五篇:初等教育论文题目
初教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浅谈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个性养成的影响
3、离异家庭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浅谈大学生寝室和谐文化建设
8、高职大学生抗压能力的自我培养
9、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0、谈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学习迁移
11、浅谈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
12、谈后进生的转化措施与体会
13、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研究
14、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5、对农村语文教学现状的研究
16、谈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17、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8、浅谈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19.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20、小学数学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21、青少年学生早恋现象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引导
22、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2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24、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25、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26、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27、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8、小学低年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9、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
31、小学生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32、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33、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研究
34、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生学习负担研究
35、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
36、关于***地区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37、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9、高职院校师范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40、中小学校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