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备党员考试复习知识点
(一)党性的含义: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党性是党的性质的本质体现(包括政党的党性和党员的党性两层含义)。是工人阶级政党阶级性、先进性、群众性最高而集中的体现。
(二)党性原则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1、内容: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b.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为之而奋斗终身 c.一切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建立起铁的纪律。
e.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f.严肃而不敷衍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承认并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2、特征:a政治性 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纲领、坚持真理,反对错误、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念 b.集体性 集体主义原则、奉献精神、协作精神 c.创造性 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学习精神 d.实践性 实事求是的原则、脚踏实地的作风、讲求实效的精神 e.纪律性 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法制观念
(三)党性修养的概念:按照党性原则的要求,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不断增强党性和提高修养水平的过程
(四)党性修养的意义:a是做合格党员的需要b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c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d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e是经受长期复杂形势考验的需要 f是永葆先进性的基本条件g是克服党员队伍中不良现象的需要
(五)党性修养的目的:增强党的党性、加强本质改造
党性修养评价方式:群众评价、自我评价、组织评价
(六)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1)强调内因,重在自觉修养(2)要全方位地进行自我改造(3)必须注重党性的具体实践
(七)党性修养的具体内容:
a科学文化修养(才学之本):(1)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尤其是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2)努力学习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武装自己(3)努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b道德品质修养(做人之本):(1)要有正确的利益观(2)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3)要有优良的职业道德 c思想政治修养(方向之本):(1)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2)讲学习(3)讲政治d党的作风修养(作用之本):(1)加强党的政治纪律修养(2)加强党的组织纪律修养(3)加强党的群众纪律修养 e党的纪律修养(做事之本):(1)加强思想作风修养(2)加强学风修养
(3)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4)改进党的领导作风
(八)党性修养的途径、方法:
1、途径:a.读书学习学马列、学知识、学法律、学历史 b.社会实践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正确处理实践活动范围大小的问题 c.党内生活 直观学习相互学习增强意识
2、方法:第一步:收集信息,第二步,认真思考,第三步,付诸行动
(九)党性修养的时代要求a做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统一论者b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二、发展党员工作
1.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a坚持标准。前提条件、基本条件、具体条件b保证质量。既反对片面追求数量,又反对“关门主义”。c改善结构。年龄、文化、分布更加合理、科学。
d慎重发展。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1.发展党员工作的原则:a、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反对派性。b、入党自愿原则。c、重在政治表现的原则。就是要讲政治。d、个别吸收的原则。严格程序,反对成批发展、突击发展。
3.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a、本人自愿提出入党申请;(1)加强教育引导,使申请人自愿递交书面入党申请。材料一:入党申请书(2)对申请书及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及时登记在册,并指派专人找其谈话。b、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及教育培养考察;(1)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经支部大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材料二: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
(2)党支部指定1-2名正式党员做培养联系人,定期进行谈话。(3)入党积极分子定期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汇报思想。材料三:思想汇报(4)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举办的培训班,并取得合格证书。材料四:入党积极培训班合格证书。
(5)团组织“推优”。材料五:推优表(6)培养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考察,把考察情况填写到《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c、确定发展对象;(1)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经支部大会)讨论确定支部发展对象。
(2)发展对象撰写个人自传,党支部对发展对象进行政审。政审的对象、政审的内容、政审的方法。凡未经政审或政审不合格者,不能发展入党。材料六:政审材料。材料七:自传。(3)党支部将发展对象列入年度发展计划,基层党委(党工委、党总支)汇总、审核各支部发展计划后,报党委组织部审批。d、接收预备党员 ;(1)党支部召开群众座谈会,对发展对象进行公示。材料八:群众座谈会材料(2)基层党委(党工委、党总支)预审发展对象的发展材料,预审通过后凭《入党志愿书领用表》到党委组织部领取《入党志愿书》并填写。材料九:入党志愿书。(3)党支部确定两名正式党员做发展对象的入党介绍人,指导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4)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党员大会。(5)党组织指派专人与发展对象进行谈话。(6)基层党委(党工委、党总支)审批(审查)。e、预备党员教育、培养、考察;1.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对预备党员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按季度将考察情况填入《预备党员登记表》。材料十:预备党员登记表2.组织预备党员面向党旗宣誓。3.预备党员参加学校预备党员培训班,并取得合格证书。材料十一:预备党员培训合格证书4.预备党员定期向所在党支部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5.党支部每半年至少对预备党员的表现情况讨论一次,将支部的综合考察意见填入《预备党员登记表》。f、预备党员转正。(1)本人提出书面转正申请。材料十二:转正申请书(2)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对预备党员进行公示。(3)党支部组织对该预备党员的转正答辩。(4)支委会提出能否转为正式党员的意见。(5)支部大会讨论,并投票表决。(6)基层党委(党工委、党总支)讨论、审批(审查)支部决议,在本党组织内宣布并通知党员本人审批(审查)结果,并报党委组织部。(7)将《人党志愿书》等发展党员材料及时归入人事档案。
4.发展党员票决制的有关内涵和要求;
(什么是票决制,票决的对象)发展党员票决制,是指支部党员大会在接收预备党员或讨论预备党员转正时,对申请人能否入党或能否转为正式党员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的制度。票决的对象为拟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和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预备党员。
5、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一)党员的教育
(1)党员教育的指导思想: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当前,党员教育工作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体党员,使党员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2)党员教育的内容:围绕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教育,提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加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进行党的历史等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争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进行党性、党风和党纪教育,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党员教育的形式:
1、上党课。党课教育是党员教育最常用的形式。这种方式能使广大党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系统的知 识,而且有利于广泛地培训员。党课,可以学校或学院党校来组织,也可以由党支部来组织。
2、座谈讨论。座谈讨论是指党员之间围绕一个或某个方面的问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进而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党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党员在自我教育中提高自己。
3、报告演讲。报告演讲是向党员传播信息、同党员交流思想感情,进而提高党员思想认识和党性觉悟的一种教育形式。
4、参观访问。参观考察是通过党员的视听器官,直接接触研究对象,通过直接感知和直接记录来获得正确认知的一种
教育形式。要使参观考察的教育效果更为明显,应在参观考察后组织座谈讨论,请大家抒发参观考察的感受,或者写出考察报告,提出指导、改进本单位改组的建议,这样可以使教育形式更加有意义。
5、知识竞赛。知识竞赛是将学习和竞争融合在一起,将激励机制引入党员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对党员进行教育,有助于加深党员对竞赛内容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提高觉悟、增长知识。
(二)党员管理
1、内容:党员教育工作,对党员实施监督,对党员的纪律检查工作,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工作,党费的收缴及使用管理工作,党员档案管理工作,党员评议鉴定工作,党员统计工作,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工作等。也就是说,凡是组织、监督党员参加党的生活或活动,促使党员履行义务和正确行使权利的工作,都属于党员管理工作的范围。
2、形式:(1)严格组织生活,《南京工业大学关于完善党员组织生活制度的暂行办法》;(2)党员定期汇报;(3)实施目标管理,《南京工业大学学生党员目标管理办法和纪律管理办法》;
(4)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示范宿舍”、“党员示范岗”;(5)建立联系帮扶关系,“党员一帮一”;(6)开展党员实践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南京工业大学关于以方案立项形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意见》;(7)实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三、党的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
(一)十八大历史定位: 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
(二)十八大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第二,把
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第四,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
(四)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和相互联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领导核心),立足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第一要务),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位一体的奋斗目标)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五位一体”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吴仁宝(别抄一样的)
在吴仁宝同志身上,体现了共产党员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体现了共产党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体现了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归根到底,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吴仁宝同志有两个朴实而鲜明的特点,一是始终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谋利益,二是始终自觉地走在发展进步的前列。正由于这两大特点,他经受了人民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检验,始终成为华西农民走向富裕进步的带头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褪色的一面旗帜
简答
1.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是什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
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2、发展党员工作中,入党介绍人的责任是什么?
答:了解被介绍人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了解其政治觉悟、思想品德、现实表现、经历、家庭成员和联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等情况;对被介绍人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党的纲领等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实事求是地指出被介绍人的缺点和不足,帮助被介绍人提高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及时改进不足;指导被介绍人填写《入党志愿书》,并在志愿书中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地填写介绍人意见。在讨论接收新党员的支部大会上,如实向支部大会说明被介绍人的培养情况,提出被介绍人能否入党的具体意见;被介绍人被党组织批准为预备党员后,介绍人有继续对其进行教育和考察的责任,帮助其克服缺点,不断提高觉悟。
3、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内容有哪些?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学习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2)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4)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5)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党员?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二要树立全方位学习的理念要树立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的理念。其次要勤于学习,善于创新。一是要在勤于学习上下工夫二是要在善于创新上动脑筋
2、请结合你所在党支部的实际,谈谈该如何加强对支部党员的教育管理?1.对本支部党员教育管理现状的分析。(5分)2.对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形式和要求概述,如定期的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活动、党员评议、上党课等。(5分)3.本支部的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措施。(5分)
第二篇:教育学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代表性人物、著作 中国:《论语》《学记》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英国:洛克《教育漫话》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教育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形态:
1、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 正规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非正规教育: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以外从事的教育活动。
2、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起源的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教育对经济的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政治人才、社会公民)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促进政治民主化)
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变化过程。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教育
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哪些基本规律:统一性、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差异性
.教育目的的概念: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的构成: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对受教育者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斯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2)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3)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4)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我国学制的构成:学前教育(或启蒙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近代历史几个有名的学制癸卯学制(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颁布,并在全国付诸实施,又称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正式建立。)壬寅学制(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8.15)颁布,又称壬寅学制,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学制。)
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体现在教师劳动任务目的的全面上;劳动对象的复杂性上;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上)2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上;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整理上;教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教育机智上)(3)示范性(4)长期性和劳动成果的滞后性(5)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6)劳动量的隐含性
课程的概念广义: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各门学科及环境影响的总和。(课程指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狭义:课程,仅指某一门教学科目。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学科课程由一系列的学科组成,每门学科都同一门科学相对应。学科是将该门科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起来,供学生学习。
教学的基本任务: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教学规律:教与学辨证统一规律(教学相长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辨证统一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培养个性辨证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教书育人规律)
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根据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2)根据教学原则来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4)根据学科性质来选择教学方法(5)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6)依据教师自身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我国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恰当4)教学结构紧凑5)教学基本功坚实全面6)教学效果好
德育规律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的统一性2)德育过程是激发和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具有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性3)德育过程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4)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长期反复性
德育原则:1)现实性和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2)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4)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知行统一原则8)因材施教的原则
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2)榜样示范3)实践锻炼4)陶冶5)指导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表扬奖励和批评惩罚)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代表性人物、著作 中国:《论语》《学记》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英国:洛克《教育漫话》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教育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形态:
1、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 正规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非正规教育: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以外从事的教育活动。
2、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起源的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教育对经济的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政治人才、社会公民)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促进政治民主化)
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变化过程。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教育
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哪些基本规律:统一性、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差异性
.教育目的的概念: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的构成: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对受教育者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斯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2)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3)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4)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我国学制的构成:学前教育(或启蒙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近代历史几个有名的学制癸卯学制(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颁布,并在全国付诸实施,又称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正式建立。)壬寅学制(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8.15)颁布,又称壬寅学制,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学制。)
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体现在教师劳动任务目的的全面上;劳动对象的复杂性上;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上)2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上;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整理上;教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教育机智上)(3)示范性(4)长期性和劳动成果的滞后性(5)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6)劳动量的隐含性
课程的概念广义: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各门学科及环境影响的总和。(课程指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狭义:课程,仅指某一门教学科目。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学科课程由一系列的学科组成,每门学科都同一门科学相对应。学科是将该门科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起来,供学生学习。
教学的基本任务: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教学规律:教与学辨证统一规律(教学相长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辨证统一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培养个性辨证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教书育人规律)
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根据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2)根据教学原则来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4)根据学科性质来选择教学方法(5)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6)依据教师自身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我国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恰当4)教学结构紧凑5)教学基本功坚实全面6)教学效果好
德育规律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的统一性2)德育过程是激发和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具有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性3)德育过程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4)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长期反复性
德育原则:1)现实性和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2)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4)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知行统一原则8)因材施教的原则
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2)榜样示范3)实践锻炼4)陶冶5)指导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表扬奖励和批评惩罚)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代表性人物、著作 中国:《论语》《学记》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英国:洛克《教育漫话》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教育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形态:
1、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 正规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非正规教育: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以外从事的教育活动。
2、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起源的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教育对经济的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政治人才、社会公民)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促进政治民主化)
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变化过程。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教育
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哪些基本规律:统一性、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差异性
.教育目的的概念: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的构成: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对受教育者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斯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2)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3)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4)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我国学制的构成:学前教育(或启蒙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近代历史几个有名的学制癸卯学制(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颁布,并在全国付诸实施,又称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正式建立。)壬寅学制(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8.15)颁布,又称壬寅学制,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学制。)
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体现在教师劳动任务目的的全面上;劳动对象的复杂性上;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上)2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上;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整理上;教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教育机智上)(3)示范性(4)长期性和劳动成果的滞后性(5)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6)劳动量的隐含性
课程的概念广义: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各门学科及环境影响的总和。(课程指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狭义:课程,仅指某一门教学科目。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学科课程由一系列的学科组成,每门学科都同一门科学相对应。学科是将该门科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起来,供学生学习。
教学的基本任务: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教学规律:教与学辨证统一规律(教学相长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辨证统一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培养个性辨证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教书育人规律)
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根据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2)根据教学原则来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4)根据学科性质来选择教学方法(5)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6)依据教师自身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我国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恰当4)教学结构紧凑5)教学基本功坚实全面6)教学效果好
德育规律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的统一性2)德育过程是激发和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具有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性3)德育过程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4)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长期反复性
德育原则:1)现实性和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2)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4)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知行统一原则8)因材施教的原则
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2)榜样示范3)实践锻炼4)陶冶5)指导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表扬奖励和批评惩罚)
第三篇:《桥梁工程》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
1.2.3.4.5.桥梁四个基本组成: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设施 下部结构:桥墩,桥台,基础
基本附属设施:桥面系,伸缩缝,桥梁与路堤衔接处的桥头搭版和锥形护坡 桥梁有梁,拱,索三大基本体系。
桥梁分类:1)桥梁按受力体系分类:1)梁式桥2)拱式桥3)刚构桥4)斜拉桥5)悬索桥
6.拱式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拱圈或拱肋;刚构桥主要承重结构:梁(或板)与立柱;悬索桥的承载系统:缆索,塔柱和锚定;斜拉桥由:柱,主梁,斜拉索组成 7.悬索桥形式:地锚式悬索桥,自锚式悬索桥
8.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
9.桥梁的纵断面设计包括:总跨径,桥梁的分孔,桥梁的高程,桥上桥头引道的纵坡以及基础埋置深度
10.桥梁设计与建设的程序:1)前期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2)正式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11.“作用”的定义:引起桥涵结构反应的各种原因的统称
12.作用的分类:一类是直接施加于结构上的外力,另一类是以间接地形式作用于结构上 13.永久作用:结构重力,预加应力,土的重力,土侧压力,混凝土收缩及徐变,水的浮力,基础变位;可变作用:汽车,人群,风,冰,流水,温度;偶然作用:地震,撞击 14.汽车荷载组成:车道荷载(均布荷载,集中荷载),车辆荷载
15.当桥涵设计车道数大于2时,汽车荷载应考虑多车道折减;当桥梁计算跨径大于150m时,应考虑计算荷载效应的纵向折减。16.计入汽车冲击作用:钢桥,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圬工拱桥等上部结构和钢支座、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及钢筋混凝土柱式墩台;不计冲击力:重力式墩台,填料厚度(包括路面厚度)等于或大于0.5m的拱桥、涵洞以及重力式墩台
17.汽车制动力的规定:一个设计车道上的汽车制动力标准值,为布置在加载长度上计算的总重力的10%,但公路-I级汽车制动力标准值不得小于165KN;公路—II级不得小于90KN。多车道时要考虑横向折减,同向行驶双车道的汽车制动力标准值为一个设计车道制动力标准值的2倍;同向行驶三车道为一个设计车道的2.34倍,同向行驶四车道为一个设计车道的2.68倍。
18.两种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安全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适用性,耐久性)19.永久作用在各类组合下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可变作用根据不同极限状态分别采用标准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偶然荷载在组合时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20.桥面部分包括:桥面铺装,排水和防水设施,伸缩装置,人行道,缘石,栏杆,灯柱。21.桥面布置三种形式:1)双向车道布置2)分车道布置3)双层桥面布置
22.桥面铺装的作用:保护桥面板不受车辆轮胎的直接磨耗,防止主梁遭受雨水侵蚀,并能对车辆轮重的集中荷载起一定的分布作用。
23.桥面横坡设置的三种方法:1)对于板桥或就地浇筑的肋板式梁桥,将墩台顶部做成倾斜的再在其上盖桥面板,课节省铺装材料并减轻恒载2)对于装配式肋板式桥梁,课采用不等厚的铺装层,包括混凝土的三角垫层和等厚的路面铺装层,方便施工。3)桥宽较大时,直接将行车道板做成双向倾斜,可减轻恒载,但主梁构造、制作均较复杂。24.桥梁伸缩装置的主要作用:适应桥梁上部结构在气温变化、活载作用、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的影响下变形的需求,并保证车辆通过桥面时平稳。
第二篇 混凝土梁桥和刚架桥
1.混凝土梁桥分类:1)从承重结构横截面形式:板桥,肋梁桥,箱形梁桥2)从受力特点:简支梁桥,连续梁桥,悬臂梁桥3)按施工方法分类:整体浇筑式,预制装配式 2.板桥从结构静定体系上看,可分为简支板桥,连续板桥,悬臂板桥 3.装配式板桥横向连接方式:企口混凝土铰连接,钢板焊接连接 4.简支肋梁桥的上部结构:主梁,横隔梁,桥面板,桥面构造
5.对于预应力主梁梁肋,一般做成马蹄形,端部宽度尚应满足预应力锚具布置要求 6.常用桥面板横向连接有:焊接接头,湿接接头 7.横隔梁横向连接有:钢板焊接连接,扣环连接
8.悬臂梁桥受力特点:属于静定体系,它的内力不受基础不均匀沉降等附加变形的影响。悬臂梁桥由于支点负弯矩的存在,使跨中正弯矩显著减少,故可以减少跨度内主梁高度,从而可降低钢筋混凝土数量和结构自重,而这本身又促进了恒载内力的减少。
9.连续梁桥受力特点:超静定体系,支点截面负弯矩一般比跨中截面正弯矩大,但跨径不大时这一差距不是很大。
10.桥梁挠度产生的原因:永久作用挠度和可变荷载挠度
11.桥梁预拱度:通常按结构自重和1/2可变荷载频遇值计算的长期挠度值二者之和采用;当结构自重和汽车荷载所计算的长期挠度不超过1/1600时,可不设预拱度。12.刚架桥类型:门式刚架桥,斜腿刚架桥,全无缝式连接刚构桥
13.刚架桥受力特点:1)薄壁台身除承受轴向压力外,还承受横向弯矩,并且在基础腿脚处还产生水平推力。2)基脚无论采,用固结或者铰结构造,都会因预应力、徐变、收缩、温度变化以及基础变位等因素,而产生较大的次内力3)铰的构造复杂,特别是当铰支承修建在河水中或被接线路堤掩埋时,不仅施工困难,而且易于腐蚀,难以维护和维修。4)角隅节点的界面承受较大负弯矩,因此节点内缘的混凝土会产生很高的压应力,而节点外缘的拉应力虽然由钢筋来承担,但此处的主拉应力常常也会使角隅截面产生劈裂的裂缝。5)这种桥型适于采用支架的整体浇筑法施工,施工工期相对会拖长。14.支座的主要作用:将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传递到桥梁墩台,同时保证结构在汽车荷载、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等因素作用下能自由变形,以使上下部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符合结构的静力图式。
15.支座的类型:1)简易垫层支座2)橡胶支座(板式橡胶支座,聚四氟乙烯滑板式橡胶支座,球冠圆板式橡胶支座)3)特殊功能的支座(球形钢支座,拉力支座,抗震支座)16.支座布置的基本规定:支座的布置应以有利于墩台传递纵向水平力、有利于梁体的自由变形为原则。1)对于陡坡,宜将固定支座布置在高程低的墩台上2)对于简支梁桥,每跨宜布置一个固定支座,一个活动支座;对于多跨简支梁,一般把固定支座布置在桥台上,每个桥墩上布置一个活动支座与一个固定支座。若各别墩铰高,也可在高墩上布置两个活动支座。3)对于连续梁桥及桥面连续的简支梁桥,一般在每一联设置一个固定支座,并宜将固定支座设置在靠近温度中心,以使全梁的纵向变形分散在梁的两端,其余墩台上均设置活动支座。4)对于悬臂梁桥,锚固孔一侧布置固定支座,一侧布置活动支座;挂孔支座布置与简支梁相同。
17.斜板桥的受力特点:1)支承边反力
支承边的反力是呈不均匀分布的,以钝角处的反力最大,以锐角处的反力最小,甚至出现负反力,使锐角上翘。2)跨中主弯矩
对于宽跨比较大的斜板,其中心处的主弯矩方向接近与支承边正交。但在斜板的两侧,则无论斜板宽跨比的大小,其主弯矩方向接近平行自由边;并且弯矩值沿板宽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对于均布荷载,中部弯矩值大于两侧,对于集中荷载,则以荷载点处的最大。3)在钝角处产生负弯矩,有时它的绝对值比跨中主弯矩还要大,其负主弯矩的方向接近与钝角的二等分线相正交。4)横向弯矩
斜板的最大纵向弯矩,虽比同等跨径的直桥要小,但横向弯矩却比同等跨径的直桥要大的多,并且沿自由边的横向弯距还出现反号,靠近锐角处为正,靠钝角处为负5)固定有翘起趋势的两点,那么将使斜板在两个方向产生扭矩。
18.混凝土梁桥两种主要施工方法:就地浇筑法和预制安装法。其施工工艺流程:支立模板——钢筋骨架成型-----浇筑及振捣混凝土-----养护及拆除模板
第四篇:大学生预备党员党课考试复习要点
党委党校20期预备党员培训班复习要点
仅供参考:
一、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题
(一)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四,坚持立党为公、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一,把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党章修正案总纲增写的关于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进程的内容之中。章修正案总纲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的论述之中。
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了党
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三,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具体部署。
1、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2、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4、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5、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三)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有何新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党章专题
(一)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章修正案
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修正案总纲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之中。
第四,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写入了党章修案总纲正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之中。第五,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易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写入了党章修正案总纲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之中。
第六,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了党章修正案总纲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之中。
第七,把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写入了党章修正案总纲关于党和国家对外方针的内容之中。
第八,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写入党章修正案总纲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内容之中。
(二)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党员权利和义务等基础知识。(略)
(三)十七大党章的突出优点是什么。
十七大党章的突出优点是把十二大以来党章的成就加以继承、提升、发展和创新,从而达到了迄今为止的党章制度的最高成熟。(预备党员培训班学习资料P72)
三、《共产党宣言》专题
(一)《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1、19世纪30年代整个欧洲正向资本主义转化的过程,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已经确立。工人阶级经过三次斗争,已经从自在的阶级发展到自为的阶级。①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宪章运动,宪章派要求国会政治权利平等,不能由贵族垄断。③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提出反对私有制、反对剥削。
2、此时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但缺乏理论指导。1847年,共产主义同盟者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参与,第二次会议后任马、恩起草共产主义同盟者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二)《共产党宣言》的各章基本内容。引言:开宗明义,说明写作的意图、缘由、目的。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分析了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和资本主义社会阶段斗争的特点;分析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原因。
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实现目的的措施及最终目标。第三部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批判的对象,不是现在的社会主义。第四部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三)《共产党宣言》的意义。
第一,为共产党人提供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指导;
第二,为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四、学生党员与和谐校园的构建专题
(一)影响校园和谐的主要因素。
1、金融危机的重要影响;
2、敌对势力的渗透影响;
3、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
4、互联网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5、高校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6、校园周边的自然问题。
面临的情况:传销、宗教、交通安全、非自然死亡、失窃原因:法制意识不强、防范意识不强、干部责任意识不强。
(二)学生党员如何成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表率。(略)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预备党员培训班学习资料P81-9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意义。
六、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专题
(一)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内容及含义。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要求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作风纪律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内容:
1、理论修养。坚持学习马列、毛、邓思想,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政治修养。坚定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3、思想修养。明确人生坐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讲究诚信、责任,坚持身心健康;
4、科学文化修养。
5、组织纪律性修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二)学生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
1、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精神,用党性理论的新成果武装自己的思想;
2、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
3、把基本的政绩观作为衡量党员干部修养的重要指标;坚持学以致用的具体做法:
1、将党性修养与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紧密结合;
2、与提高自身素质结合,重视自身的人力资源开发;
3、与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
4、在党的组织生活中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七、《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专题
4、将党性修养与作风养成联系。
(一)《提纲》的地位和价值。地位:
1、恩格斯说:这个提纲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2、哲学观基本思想即从这个提纲开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价值:
1、它体现了一实践为取向的精神;
2、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所有成就归根到底在于我们贯彻实践了马克思的实践观。我们的事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继续坚持这
个实践观,它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二)《提纲》的中心思想与结构。中心思想:论述实践观,用实践的观点对费尔巴
哈哲学进行系统的批判。结构:共十一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提纲的总论,对旧哲学进行根本性的批判,在批判中阐述自己的实践观;第二部分(3—9段),总论的具体展开,用实践的观点批判
旧哲学关于人和环境的关系、宗教本质、人的本质及社会生活本质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提出新唯物主义的要点;第三部分(10—11段),结论,指向实践,揭示了新唯物主义的哲学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是改变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
八、社会调查方法与调研报告的撰写专题
(一)调查报告的作用。
1、可以让本单位、本部门的同志了解情况,改进工作;
2、有了先进的经验,并将其归纳推广,可以推进系统全局的工作;
3、可以为上级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报告的结构。一标题:
1、类似公文的写法,即发文单位+事项+文种;
2、正副标题的写法,正标题揭示主题,副标题包含研究对象、内容、文种。二正文:(包含前言和主
2、主体⑴写问题类的调研报告:①存在问
局势的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和能动反映;
2、对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突
3、是十六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
(四)如何贯彻落实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
战略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推向前进;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民主、科学、依法执政的能力;基本经验不动摇。
十、建国六十年专题
出矛盾和问题的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和能动反映;
体)
1、前言:包含调查目的、对象、范围、内容;
5、坚持党的基本理论方针、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题所带来的影响;②原因剖析; ③几点建议。⑵写经验的调查报告:①取得的成就; ②办法和途径;③几点启示。三结尾
(一)中国60年发展的六大变局。
1、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刻的经济形态转变,九、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专题彻底结束了延续几千年农业社会,阔步进入了工业
(一).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
化的中后期阶段;
2、实现了国家经济实力的重大
容。提升,彻底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的经济衰退,重新1.科学发展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建设创新型国家;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6.加强执政能力建设;7.坚持走和平友好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8.党的先进性建设;9.建设社会
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
3、实现民生状况前所未有的大改善,使穷苦落后的中国迅速进入小康社会,把几千年来的“大同梦想”开始变成现实;
4、对中国大地自然地理面貌进行了最深刻、最全面的改造,彻底打破了自然地理对经济的束缚;
5、实行
主义和谐文化;10.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竭力维护国家统一,使我国成(二)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特
1、这些思想同马列、毛、邓、三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
2、这些重大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统一战线,外交和睦战略、军队建设、党建等多方面领域展开,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3、贯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是
十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格局、现状与走向专题
(一)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格局的特点。
1、美国推进全球战略困难增多,国际干预能力下的迅速崛起,各国家、地区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3、为社会主义体制基础上的统一国家;
6、奉行对立国际地位的国家。
点、特征。自主的外交政策,使中国成为国家安全有保障、有
降,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开始力不从心;
2、中国新的阶段性成果。
(三)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的当今世界发生大变动,中国正处于大变化、大发展条件下产生的。
1、对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发展
大国的互动关系出现微妙变化,良性互动关系明历史条件。
显;
4、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第五篇:事业单位考试复习邓小平理论知识点(1-2)
邓小平理论知识点(1-2)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首先,邓小平理论是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产物。
近代,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精神批判,产生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开端;马恩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一般规律,找到了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力量。
其次,当代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时代特征,要求社会主义顺乎世界潮流,反映时代变化,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大背景。
2、邓小平理论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十二大以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及时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十二大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阐述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的成果,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任务、动力、条件、步骤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做了全面的概括和论述,并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至此,邓小平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