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答案

时间:2019-05-12 15:2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备战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备战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答案》。

第一篇:备战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答案

备战中考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出师表》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该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刘禅(姓名)的一篇表文。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他写这篇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全文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cú)疲弊()不懈()陛下()恢弘(hóng)忠谏()菲薄(fěi)(bó)

陟(zhì)臧否(zāng)(pǐ)攸(yōu)费祎()以遗(wèi)陛下裨补(bì)猥(wěi)自枉(wǎng)屈

夙(sù)庶(shù)竭驽(nǔ)钝咎(jiù)咨诹(zī)(zōu)昭(zhāo)遗诏(zhào)

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2、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3、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4、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5、涕:眼泪。今:鼻涕。

6、布衣:平民。今:布做的衣服。

7、秋:时。今: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四.一词多义:

1、益:有所广益(好处)斟酌损益(增加)

2、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3、效: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

4、行:性行淑均(品行)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军队)

5、为:俱为一体(判断动词,是)举宠为督(动词,做、当)

6、能: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能力)必能使行阵和睦(能够)

7、道:中道崩殂(道路)咨诹善道(方法)

8、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判定)每与臣论此事(议论,谈论)

五.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必得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疏漏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

六.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动用,意思是发扬扩大

2、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3、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4、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5、深入不毛毛:名词用作动词,长苗,长庄稼。

七.理解性默写

1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

法也”一致。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

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1、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2、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4、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5、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6、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7、“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18、作者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

19、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竟的统一大业。”

八.课文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1-5)分析当前形势,指明危机,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时刻,希望刘禅“思危”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即“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由此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第三、四、五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第三、四段举荐贤臣,五段首句从正反两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

教训;次句引先帝故事,说明“亲小人”必将导致亡国;末句举荐贤臣,说明“亲贤臣”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六段: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先自叙本志(淡泊名利,无意功名),次叙先帝“三顾茅庐”

一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并表明兴复汉室的决心。首句述白帝城托孤事;接着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和

行动;再转说目前情况,提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末句补说出师手国内政事的安排,启发后主亲贤纳谏。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点明全篇主旨。

第八段:归纳各方面的责任。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也向后主提出“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的希望。

第九段:表文结束语。

九.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卦阵、三气周瑜

㈢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

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 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

(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

(5)收二川:诸葛亮收复的蜀国两处根据地:东川、西川

(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⑺五丈原:诸葛亮出征时病死的地方

⑻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死时,点燃了四十九盏长明灯,祭神灵以求延续阳寿

㈣诸葛亮名言: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十、课外拓展

1、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要点:(答任意一点)

(1)、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 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2)、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

2、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1)、为了解除后顾之忧(2)为了汉室之隆

3、你觉得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这条“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

答案要点: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为贤,才能使国家强盛,公司持续发展。“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6、诸葛亮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要点: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更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领导干部要善于听

取群众意见(广开言路),激励先进,惩治腐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中考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出师表

中考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

《出师表>》阅览题

命题人:袁秀斌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者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字孔明,政治家、军事家。这篇表文是他写给后主刘禅的。

二、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2)以光先帝遗德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悉以咨之

(5)以遗陛下(6)攘除奸凶

(7)以彰其咎(8)深入不毛

(9)中道崩殂(10)引喻失义

(11)陟罚臧否(12)志虑忠纯

(13)悉以咨之(14)性行淑均

(15)猥自枉屈(16)庶竭驽钝

(17)斟酌损益(18)等之慢

(19)咨诹善道(20)卑鄙

(21)三顾(22)损

(23)陟(24)臧

(25)良实(26)平明

(27)毛(28)阙

(29)恢宏(30)裨

三、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两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第四部分(9段)表文的结束语。

回答问题

1.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

什么意图?

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希望后主效仿先帝,(以先帝为榜样)亲贤远佞。

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是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1)积极献言,提出三点建议。(2)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3)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4))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的心血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这、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4.作者提出的三项建议是什么?反复陈说的是那一条?为什么?

(1)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2)是亲贤远佞

(3)因为刘禅平日宠信宦官一类的小人,如果任其发展,在诸葛亮远离国都的情况下,忠谏之路可能被堵塞,内外可能异法。所以能否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关键在于刘禅能否亲贤远佞。只有亲贤远佞,才能使国内政治修明,诸葛亮安心的北上伐魏,完成先帝遗愿。

5.作者写此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清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的出师伐魏的计划得以实现,为什么还要追述当年刘备礼贤下三顾茅庐的一段经历呢?

诸葛亮本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但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使其备受感动,为了报答献帝的深恩,才效忠陛下,为了完成先帝遗愿才兴兵北伐。同时,也借此让后主意识到创业艰难维艰,希望后主能够振作,有所作为。

6.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什么?(在表文中,作者向后主提出了怎样得请求和愿望?)请求出师伐魏,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点建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上伐魏的计划得以实现。表达对蜀汉的忠诚和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定意志。

7.文章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个有利的主观的目的是什么?

让刘禅意识到创业艰难,形势危急,不要贪图安逸享乐,要居安思危,励精图治,治理好国家。给刘禅增添信心,也为后文提出三项建议做铺垫。

8.本文既是为出师而写的表文,为什么要把重点放在向后主提出建议和举荐贤臣上?(本文既是为出师而写的表文,可内容却是谈论大政方针,是否脱离主题?)(文题是出师,但文中却一句军事方略都未提及,那么作者把重点放在了哪里,为什么?)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修明政治,却与出师密切相关。因为诸葛亮北上伐魏,必须得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而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所以作者反复陈述说就是希望刘禅能励精图治,治好国家,使国内政治修明,免除他北伐的后顾之忧。

9.作者在文中回顾三顾茅庐,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及白帝托孤等往事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回忆追随先帝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称颂先帝的品德,为刘禅树立效仿的榜样。表明自己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无比信任的感激,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表明创业艰难,出师是为了实现先帝遗愿,以此阐明出师的理由,这样既能打动君主,有能说服对出师持不同意见的人。

10.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表示我国古代一种特殊文体,动之以情是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此篇表文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情感?)

有对先帝大业未成而不幸去世的惋惜遗憾;有对先帝恢弘的气度和知遇之恩的称颂与感激,有对刘氏父子的忠诚和兴复汉室的决心;也有殷切的希望,希望刘禅能以先帝为榜样,接受自己的建议,亲贤远佞,治好国家。

11.本文是表中名篇,你认为此文千百年来受人称赞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表现出诸葛亮的忠心耿耿,知恩图报的美德,他高尚的人格,恳切的心情,良苦的用心,在文中都有鲜明的体现,令人钦佩敬仰。加上文章的形式优美,散结合,语言纯朴,感情真挚,读来朗朗上口,催人泪下。

12.诸葛亮在文中自序本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后来还是“受任于败军之际”,这是否矛盾?(作者自叙本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却出山做官并成为一代名相,对此你怎么看?)(作者在向后主进言之际,转而自叙本志,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不矛盾,诸葛亮自序本志,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利禄,但为了报答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才一生追随刘备,并不是为了贪图富贵,而是为了帮助刘备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他后来出师北上伐魏也是如此。

诸葛亮是怎样阐述出师的理由?

诸葛亮自叙自己的身份,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

次北伐的决心,其问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1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两句话是体现了作者的宁静淡泊之志,体现了他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也是他自谦之词。后者是诸葛亮追随先帝,尽忠职守,鞠躬尽瘁的写照,表达了他效忠先帝的一片赤诚。

15.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报先帝,忠陛下” 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报先帝,忠陛下”具体说

一、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式,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备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二、第二部分寓情于事,在叙述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三、第三部分,“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言辞恳切,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的集中体现。

16.诸葛亮在文中提出的三项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意义?

他提出的三项建议在当时对内政的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重要意义,尤其能够使国内政治清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上伐魏的计划得以实现。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现在的领导人只有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执法公正、公平,任人唯贤,这样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17.学习了这篇表文,你能从作者身上学习到什么品质?

从诸葛亮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他知恩图报,忠心耿耿的高尚情操,敢于担当大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18.“表以陈情”举例说明本文情辞恳切的语言特点。

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议论,叙事中又带有强烈抒情色彩,例如,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感激与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又回顾了“三顾茅庐”和“托孤”的往事,称颂与忠诚之心,跃然之上。尤其是向刘禅提出建议和举荐时,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怀,爱护之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的开导,希望以情理打动后主,都体现了言辞恳切的特点。

19.作者在谈论形式,任务你,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中蕴涵着对后主怎样得期望?

希望后主居安思危,亲贤远佞,治理好国家。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意志,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

20.文中所写的“不效则治臣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质和愿望?

表现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定信心,也希望后主能从严治国。

21.联系全文中情节评价刘备的为人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危难之际委诸葛亮以重任等,可以看出刘备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质。

22.如何理解第6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出师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

23.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今天,我们仍要以德服人,对生活中的缺点要防微杜渐,及时的改正,要不断的积累善行,形成高尚的人格。

24.透过文章记叙的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勾勒出作者人生的几次重要经历。

作者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三件大事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25.冯玉祥将军曾写下著名的句子“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读完文章后,清谈一谈“成大事”指的是什么、小心谨慎在文章中是怎样体现的?

成大事指的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6.27.本文最打动你的是怎样一种情感?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28.“三顾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什么,白居易曾说“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你是如何理解诸葛亮的忠义之心的?

29.“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在治国方面的什么思想?

严明赏罚、不徇私情的思想

30.作者反复陈说“亲贤臣,远小人”这项建议,殷切地希望后主能做到这一点,他是怎样启发后主认识此项建议的重要性的?(作者回忆先帝对两汉历史的评价,有何用意?)从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出发,通过回忆先帝对两汉历史的评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启发后主刘禅,只有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31.后主昏庸,“正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为免后顾之忧,诸葛亮就纳谏,法制和用人这三方面提出建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方面的建议,并结合文章分析,其中诸葛亮用心最多的内容是什么。

(1)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2)诸葛亮特别强调了第三条,不仅分军政两方面举荐忠臣良将,而且以先汉兴隆的经验和后主的颓唐教训为证,强调亲贤远佞是兴国之本。

32.水镜先生曾叹:“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诸葛亮写就出师前的表文也不免感慨万千。文章结尾“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中蕴含作者那些复杂的情感?

如:回顾先帝的知遇之恩,无限感激;想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非常思念;忆及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程,更添伤感;思量先帝所托之事,尤感艰辛;刘禅暗弱,忧心忡忡等。

第三篇:中考文言文《出师表》复习教案

《出师表》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掌握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

3、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

4、了解诸葛亮及《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

二、重点难点:

1、实词的准确翻译和虚词的用法

2、重点句子的熟练翻译

3、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理解及现实意义。

三、复习时间:

四、复习方法:

自主、合作、点拨、训练

五、复习过程:

(一)教师明确本课复习重点

(二)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

(三)学生合作复习,解决疑问,教师点拨。

(四)检测重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教师点拨:

(一)、解题: 1.“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的文体。《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2.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一生主要着作有:《三国志》、《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于公元234年 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二)学生背诵课文(三识记重点字词

1、中道崩殂(帝王之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时候)

3、追先帝之殊遇(追念)(特别的知遇,指刘备的信任)

4、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菲薄,轻视)

5、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比喻。义,适宜恰当)6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7、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

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彰显、显示)

9、简拔以遗陛下(选拔)

10、性行淑均(淑,善)(均,公平、平均)

11、晓畅军事(明晓、精通)

12、躬耕于南阳(亲自)

1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14、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15、寄臣以大事(托付)

16、夙夜忧叹(早,早晨)

17、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

18、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19、以彰其咎(表明)(过失)20、察纳雅言(接收)(正确)

(四)辨别古今词义

例句 古 义 今 义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店铺开业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极为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陋 言行恶劣 由是感激 感动奋发 深刻的谢 晓畅军事 通晓,熟悉 明白通达 临表涕零 眼泪 鼻涕

(五)一词多义

益:有所广益(好处)斟酌损益(增加)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效:恐托付不效(奏效)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 则治臣之罪(实现)道:中道崩殂(途)得道多助(施行仁政)咨诹善道(方法)鄙:肉食者鄙(目光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蜀之鄙有二(边 境)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举:众举宠为督(推选)孙叔敖举于海(选拔)举大计(实行)死则举大名(显示)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董允等)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于: 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⑵欲报之于陛下(到)⑶试用于昔日(在)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⑸躬耕于南阳(在)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在)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

⑼还于旧都(到)(六)翻译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5)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0)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1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13)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七)理解与问答填空:

1、文中回顾了 三顾茅庐 和 临崩托孤 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2、《出师表》中的成语有: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 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6、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9、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0、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也。

11、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臣以当世之事。

12、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4、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5、《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 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阵图、三气周瑜。

1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7、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 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1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喻后主刘禅要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同时也表达了他 报先帝、忠陛下、兴复汉室的决心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八)课文拓展

1、诸葛亮这位着名的历史人物,大 家比较熟悉。你知道的有关诸葛亮的哪些歇后语?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作事--------干干净净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娶丑妻----------为事业着想

2、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着名的政治家,如何衡量他们?你认为一个比较完美的政治家,应该具备那些条件?请结合本文所学说一说现实社会的政治官员应该是怎样的。(同桌课堂讨论)? ·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

请结合本文所学议一议现实社会官员应该是怎样的!(同桌课堂讨论)

3、诸葛亮提出的“开张圣听”的主张,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第四篇:2007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出师表》

2007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出师表》

一、文章内容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二、文学常识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三、语音

四、通假字

1、必得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疏漏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检,选拔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

五、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2、由是感激 感激: 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4、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六、词类活用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时,时期(时候,时刻)。

2、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3、猥自枉屈 猥 这里指:降低身份

4、此皆良实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5、庶竭驽钝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七、一词多义

1、遗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2)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2、效

(1)恐托付不效。(成效)。

(2)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八、重点词语解释

1、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2、当奖帅三军(激励)

3、臣本布衣:平民。

4、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5、后值倾覆 值:遇,遇到。(恰逢,适逢,碰到)倾覆:兵败。

6、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7、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大。

8、引喻失义 义:适当,恰当。

9、宫中府中 宫中:皇宫中。府中:朝廷中。

10、陟(奖)罚(惩罚)臧(善)否(恶)。

11、论其刑赏 刑:罚。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给予。

14、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

14、庶竭驽钝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15、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16、以彰其咎 彰:表明。

17、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18、以咨诹善道 咨诹:询问

19、察纳雅言 雅言:正言

2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治。

九、特殊句式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创业末半/而中道崩殂。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内,“外”指相府;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和府中。

2、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3、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4分)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意思对即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十四、开放性试题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写出文中任一名句,得2分。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对人物的把握能从文中章中找到依据,可得2分。如:忠君报国,深谋远虑。

2、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到横线上。(2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

(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5、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除此四点外,有新的感悟也可。)

第五篇: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考纲分析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绍兴中考卷已经连续几年考查这一知识点了。

1用“/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3 分)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2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3分)

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3分)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二)解释什么叫句读

因为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三)句读的重要性

断句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语义也不同。

(1)趣味断句

据说从前有个老头子,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儿子,老头子于是就立下这样的遗嘱:“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来老头儿一死,家里就像炸开锅了,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请县老爷给判判。(请学生思考)

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总结,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同时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具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2)

《吝啬的财主》: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萝卜不可少(3)《机智的客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四)经典例题,感悟断句,总结方法。例1: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例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例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参考答案: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名词、对话、对称、虚词)

例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总分)

例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顶真)

请学生总结刚才面对断句时是如何抽丝剥茧,使自己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 让学生把方法讨论一下。

(五)断句妙计: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归纳。文言文断句方法: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3、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2)、找虚词,定句读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也可以做为断句的依据。

①发语词和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句。②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久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③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而已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

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④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或、况、而况、且、于是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⑤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4)、看句式,定句读

古文中还有很多特殊句式,也成为我们断句的好帮手。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唯、、、是、、、”(唯余马首是瞻)宾语前置句。

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等。此外还有“无所”“有以”“无以”“以为”“孰若”“足以”“何以”“然则”这些复音虚词,记住这些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6)、依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

(六)牛刀小试:

1、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2、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3、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 兄不可常依

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4、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

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经过5分钟的练习后,再校对答案。

1、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

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2、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3、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4、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

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作业:

完成课堂资料中的句读练习。

下载备战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备战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出师表》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汇编《出师表》 (2012年广西桂林) 文言文阅读。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题。(共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2014年中考文言文精读《出师表》

    2014年文言文精细阅读之 二、文学常识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三、语音 四、通假字 1、必得裨补......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出师表》

    2010年中考语文汇编《出师表》2010年贵州安顺 (一)阅读《出师表》,完成10 一14 题。(16 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Ⅱ2008 年浙江省奉化市 文言文阅读 (一)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

    最后复习必备【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学习目标搜索 1.掌握语句朗读的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 3.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4.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5.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 6.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出师表》比较阅读题练习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出师表》比较阅读题练习 一、(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一:看中考试题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注意保存 枝江市七星台二中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 文言文专题 写在前面的话: 2012年中考离我们越来越近,未雨绸缪,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中考复习......

    备战高考:关于文言文复习的几点建议

    备战高考:关于文言文复习的几点建议.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教材改版,高考改革,文言文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