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市党建研究会换届会议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
同志们: 刚才,市党建研究会新任会长##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得很好,也很全面,我完全赞成,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如何围绕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开展好新时期的党建研究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党建理论研究是党的生命工程、战略工程和基础工程 列宁同志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个经典论断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即来源于实践的理论总结,在一定条件下对实践具有决定和指导作用。党的历史和现实也告诉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来都是同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党建研究的深化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党建研究,一刻也不能停滞理论创新。第一,加强党建研究工作,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生命工程。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的党。回顾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各种困难挫折面前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党建研究和理论创新,始终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mzd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理论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dxp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认识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jzm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hjt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多次强调并深刻论述了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全面的人才观、亲民的群众观,把全党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无不得益于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反观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上的停滞和思想上的僵化。前苏联在斯大林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论创新,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实质上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瓦解了政党,丢失了政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只有理论研究的与时俱进,才有党的事业的长盛不衰。第二,加强党建研究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工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如何,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进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执政是受执政理论指导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对执政理论的研究,准确把握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特点和规律。hjt同志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目前才刚刚起步,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不够系统,还有大量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要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研究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的基础之上,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第三,加强党建研究工作,是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进程全面推向前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成绩。但是也要看到,党的建设同新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还有不少,党内还存在着不符合甚至违背党的先进性和人民利益的问题。比如,一些党员政治信念、价值观念动摇,用等价交换的态度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在一些党员和党的组织中,产生了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妨碍政令畅通,损害党和政府的权威;在一些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漫延,等等。在党建理论研究领域,脱离实际、断章取义,对马克思
主义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针对性、时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不强等问题也仍然存在。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推进党的自身建设,是必须花大气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所有从事党建研究的同志,都要从事关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建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振奋精神,努力工作,把党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积极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工作的创新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积极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工作的创新。要以宽广的眼界、敏锐的目光,及时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以前瞻的思考、战略的思维,及时发现和分析新情况,探索规律性的东西;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设,努力在党建理论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性决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为我们做好党建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党建研究工作中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旋涡和逆流所迷惑;才能登高望远,深刻认识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保证党建理论研究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好党建研究,一方面,要了解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正确判断世界发展的基本走向,了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趋势对党的建设产生的重大影响,善于把党的建设和党建理论研究工作放在国际大背景中去认识、去思考。另一方面,还要深入研究国内大变革对党的建设产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善于把党建理论研究放在大局中来分析,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紧密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新变化来进行。不仅要从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方面进行研究,而且要放到党所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相统一的伟大实践中去研究;不仅要对党建实践的成功经验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对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要克服那种就党建谈党建、就理论谈理论的研究方法,用新的思路、新的视野、新的方法,开辟党建理论研究工作的新境界。第二,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党建理论研究决不是无中生有、割断历史,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更谈不上什么创新。我们党之所以能永葆先进性,就在于它是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最科学、最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起来的党;党之所以能永葆先进性,就在于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要认真继承长期以来特别是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党建理论研究的好传统、好做法,同时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开拓创新。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努力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符合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以新视野认识新事物,以新观念研究新情况,以新理论回答新问题,努力在党建理论研究领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在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方面,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方面,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不能离开实践闭门造车,构建空中楼阁;理论的正确与否又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不能在理论研究中搞“空对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研究必须联系的最大实际。党建理论研究的课题应该围绕这个实际来提出,党建理论的发展应该由这个实际来推动,党建理论研究的成效应该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实践来衡量。离开实际问题和时代发展来研究党建理论,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来研究党建理论,没有出路;不敢或不善于抓住社会变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来研究党建理论,没有作为。党建研究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即使是洋洋万言、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用处。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轻薄学风,反对寻章摘句、虚浮空疏的经院式学风,反对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学风,真正树立起一种以应用为根本目的和归宿的老实、务实、扎实的学风。要敢于抓住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解疑释惑,为各级党委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为推进党建理论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第四,坚持充分发扬民主,着力营造有利于理论研究的良好氛围。在党内形成浓厚的民主讨论的空气,是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学习和研究问题,鼓励敞开思想,各抒己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开展讨论。”要求“努力在全党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这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在党建研究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发扬学术民主,贯彻“双百”方针,是我们党发展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理论研究的一贯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理论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坚持真理、克服谬误的历史。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有利于人们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才能促进新观点、新理论的产生和完善;才能使真理越辩越明,越辩越有说服力和战斗力。要坚持“三不主义”,即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提倡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在碰撞中产生出真理的火花。在强调发扬民主、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的同时,还要严格把握内部研究与对外宣传的界限,注意理论研究与理论宣传的区别。在党建理论研究中,有的课题涉及现实经济、社会生活和党内生活中比较敏感的问题,如果掌握和处理不好,将会带来不良影响。要做到内外有别,坚持内部研究无禁区,对外宣传守纪律。对于尚处于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有可能带来不良社会影响的观点,不能随意对外发展和扩散。
三、加强党建研究会自身建设,努力开创党建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党建研究会是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群众性团体。今天在座的党建研究会成员,都是党建工作的实践者和党建研究方面的行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这是我们研究会的突出优势和有利条件,必须加以充分运用和发挥。对于我们来说,党建理论研究不仅是一项职责、一项任务,更应该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党建研究工作的水平。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党建理论研究的质量取决于党建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素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功底。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掌握丰富、广博、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夯实理论功底,提高运用理论武器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党建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看,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将越来越明显。为此,还要学习和掌握市场经济、法律、科技、管理、文史等方面的知识,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丰富自己,不断开阔视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二要深入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调查研究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多出成果的源泉。如果我们不深入调查研究,仅靠拼凑现成的、零碎的材料,靠一些套话或“时髦”的语言来装饰文章,这样的研究成果是靠不住的。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发现、挖掘、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要处理好调查与研究的关系,调查过程中有研究,研究过程中也有调查,正如毛主席所说的,调查阶段主要是大量掌握材料,弄清楚什么是“实事”的问题,研究阶段则主要是“求是”,回答什么是“是”的问题。整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是综合地、系统地掌握情况,由浅入深地分析和认识事物,力求从规律上寻找答案的过程。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求实求新求精上狠下功夫。三要注重队伍建设。党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关键在人;党建理论研究能否取得积极的成果,关键也在人。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党建研究人才队伍,是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发展和理论创新必不可少的组织保证。要注意发现、培养党建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把各方面的党建研究人才汇聚起来。既要发挥党建研究会理事、会员的主导作用,还要欢迎和组织其他方面热心党建研究的同志一起工作,真正形成一支研究大军;既要发挥好长期从事党建研究的老同志的作用,又要注重团结年轻的后起之秀,增强党建研究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要根据党建人才队伍状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理论研讨和成果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还要认真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充分调动党建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党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同志们,党建理论研究是一项非常光荣又十分艰辛的工作。时代呼唤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富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的党建研究工作者。希望同志们认清形势要求,肩负时代重任,抓住大好时机,务求有所作为,为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在市党建研究会换届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党建研究会换届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党建研究会换届会议上的讲话2007-02-08 08:04:0
4同志们:
刚才,市党建研究会新任会长##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得很好,也很全面,我完全赞成,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如何围绕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开展好新时期的党建研究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党建理论研究是党的生命工程、战略工程和基础工程
列宁同志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个经典论断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即来源于实践的理论总结,在一定条件下对实践具有决定和指导作用。党 的历史和现实也告诉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来都是同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党建研究的深化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党建研究,一刻也不能停滞理论创新。
第一,加强党建研究工作,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生命工程。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的党。回顾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各种困难挫折面前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党建研究和理论创新,始终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理论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认识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多次强调并深刻论述了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全面的人才观、亲民的群众观,把全党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取得的每一个
成就,无不得益于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反观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上的停滞和思想上的僵化。前苏联在斯大林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论创新,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实质上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瓦解了政党,丢失了政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只有理论研究的与时俱进,才有党的事业的长盛不衰。
第二,加强党建研究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工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如何,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
论、进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执政是受执政理论指导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对执政理论的研究,准确把握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特点和规律。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目前才刚刚起步,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不够系统,还有大量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要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研究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的基础之上,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第三,加强党建研究工作,是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党的建设新的
伟大进程全面推向前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成绩。但是也要看到,党的建设同新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还有不少,党内还存在着不符合甚至违背党的先进性和人民利益的问题。比如,一些党员政治信念、价值观念动摇,用等价交换的态度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在一些党员和党的组织中,产生了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妨碍政令畅通,损害党和政府的权威;在一些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漫延,等等。在党建理论研究领域,脱离实际、断章取义,对马克思主义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针对性、时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不强等问题也仍然存在。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推进党的自身建设,是必须花大气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所有从事党建研究的同志,都要从
事关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建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振奋精神,努力工作,把党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积极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工作的创新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积极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工作的创新。要以宽广的眼界、敏锐的目光,及时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以前瞻的思考、战略的思维,及时发现和分析新情况,探索规律性的东西;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设,努力在党建理论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
推向前进。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性决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为我们做好党建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党建研究工作中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旋涡和逆流所迷惑;才能登高望远,深刻认识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保证党建理论研究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好党建研究,一方面,要了解
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正确判断世界发展的基本走向,了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趋势对党的建设产生的重大影响,善于把党的建设和党建理论研究工作放在国际大背景中去认识、去思考。另一方面,还要深入研究国内大变革对党的建设产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善于把党建理论研究放在大局中来分析,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紧密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新变化来进行。不仅要从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方面进行研究,而且要放到党所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相统一的伟大实践中去研究;不仅要对党建实践的成功经验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对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要克服那种就党建谈党建、就理论谈理论的研究方法,用新的思路、新的视野、新的方法,开辟党建理论研究工作的新境界。
第二,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
础上不断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党建理论研究决不是无中生有、割断历史,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更谈不上什么创新。我们党之所以能永葆先进性,就在于它是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最科学、最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起来的党;党之所以能永葆先进性,就在于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要认真继承长期以来特别是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党建理论研究的好传统、好做法,同时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开拓创新。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努力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符合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以新视野认识新事物,以新观念研究新情况,以新理论回答新问题,努力在党建理论研究领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在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方面,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方面,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不能离开实践闭门造车,构建空中楼阁;理论的正确与否又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不能在理论研究中搞“空对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研究必须联系的最大实际。党建理论研究的课题应该围绕这个实际来提出,党建理论的发展应该由这个实际来推动,党建理论研究的成效应该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实践来衡量。离开实际问题和时代发展来研究党建理论,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来研究党建理论,没有出路;不敢或不善于抓住
社会变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来研究党建理论,没有作为。党建研究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即使是洋洋万言、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用处。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轻薄学风,反对寻章摘句、虚浮空疏的经院式学风,反对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学风,真正树立起一种以应用为根本目的和归宿的老实、务实、扎实的学风。要敢于抓住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解疑释惑,为各级党委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为推进党建理论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四,坚持充分发扬民主,着力营造有利于理论研究的良好氛围。在党内形成浓厚的民主讨论的空气,是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学习和研究问题,鼓励敞开思想,各抒己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开展讨论。”要求
“努力在全党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这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在党建研究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发扬学术民主,贯彻“双百”方针,是我们党发展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理论研究的一贯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理论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坚持真理、克服谬误的历史。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有利于人们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才能促进新观点、新理论的产生和完善;才能使真理越辩越明,越辩越有说服力和战斗力。要坚持“三不主义”,即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提倡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在碰撞中产生出真理的火花。
在强调发扬民主、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的同时,还要严格把握内部研究与对外宣传的界限,注意理论研究与理论宣传的区别。在党建理论研究中,有的课题涉及现实经济、社会生活和党内生活中比较敏感的问题,如果掌握和处理
不好,将会带来不良影响。要做到内外有别,坚持内部研究无禁区,对外宣传守纪律。对于尚处于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有可能带来不良社会影响的观点,不能随意对外发展和扩散。
三、加强党建研究会自身建设,努力开创党建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党建研究会是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群众性团体。今天在座的党建研究会成员,都是党建工作的实践者和党建研究方面的行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这是我们研究会的突出优势和有利条件,必须加以充分运用和发挥。对于我们来说,党建理论研究不仅是一项职责、一项任务,更应该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党建研究工作的水平。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党建理论研究的质量取决于党建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素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业务知
识功底。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掌握丰富、广博、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夯实理论功底,提高运用理论武器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党建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看,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将越来越明显。为此,还要学习和掌握市场经济、法律、科技、管理、文史等方面的知识,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丰富自己,不断开阔视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二要深入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调查研究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多出成果的源泉。如果我们不深入调查研究,仅靠拼凑现成的、零碎的材料,靠一些套话或“时髦”的语言来装饰文章,这样的研究成果是靠不住的。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开展
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发现、挖掘、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要处理好调查与研究的关系,调查过程中有研究,研究过程中也有调查,正如毛主席所说的,调查阶段主要是大量掌握材料,弄清楚什么是“实事”的问题,研究阶段则主要是“求是”,回答什么是“是”的问题。整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是综合地、系统地掌握情况,由浅入深地分析和认识事物,力求从规律上寻找答案的过程。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求实求新求精上狠下功夫。
三要注重队伍建设。党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关键在人;党建理论研究能否取得积极的成果,关键也在人。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党建研究人才队伍,是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发展和理论创新必不可少的组织保证。要注意发现、培养党建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把各方面的党建研究人才汇聚起来。既要
发挥党建研究会理事、会员的主导作用,还要欢迎和组织其他方面热心党建研究的同志一起工作,真正形成一支研究大军;既要发挥好长期从事党建研究的老同志的作用,又要注重团结年轻的后起之秀,增强党建研究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要根据党建人才队伍状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理论研讨和成果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还要认真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充分调动党建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党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志们,党建理论研究是一项非常光荣又十分艰辛的工作。时代呼唤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富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的党建研究工作者。希望同志们认清形势要求,肩负时代重任,抓住大好时机,务求有所作为,为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在市党建研究会换届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党建研究会换届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市党建研究会新任会长##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得很好,也很全面,我完全赞成,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如何围绕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开展好新时期的党建研究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党建理论研究是党的生命工程、战略工程和基础工程
列宁同志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个经典论断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即来源于实践的理论总结,在一定条件下对实践具有决定和指导作用。党的历史和现实也告诉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来都是同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党建研究的深化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党建研究,一刻也不能停滞理论创新。
第一,加强党建研究工作,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生命工程。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的党。回顾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各种困难挫折面前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党建研究和理论创新,始终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理论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认识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多次强调并深刻论述了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全面的人才观、亲民的群众观,把全党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无不得益于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反观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上的停滞和思想上的僵化。前苏联在斯大林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论创新,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实质上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瓦解了政党,丢失了政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只有理论研究的与时俱进,才有党的事业的长盛不衰。
第二,加强党建研究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工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如何,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进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执政是受执政理论指导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对执政理论的研究,准确把握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特点和规律。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目前才刚刚起步,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不够系统,还有大量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要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研究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的基础之上,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第三,加强党建研究工作,是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进程全面推向前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成绩。但是也要看到,党的建设同新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还有不少,党内还存在着不符合甚至违背党的先进性和人民利益的问题。比如,一些党员政治信念、价值观念动摇,用等价交换的态度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在一些党员和党的组织中,产生了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妨碍政令畅通,损害党和政府的权威;在一些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漫延,等等。在党建理论研究领域,脱离实际、断章取义,对马克思主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在市党建研究会换届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党建研究会换届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市党建研究会新任会长##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得很好,也很全面,我完全赞成,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如何围绕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开展好新时期的党建研究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党建理论研究是党的生命工程、战略工程和基础工程
列宁同志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个经典论断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即来源于实践的理论总结,在一定条件下对实践具有决定和指导作用。党的历史和现实也告诉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来都是同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党建研究的深化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党建研究,一刻也不能停滞理论创新。
第一,加强党建研究工作,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生命工程。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的党。回顾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各种困难挫折面前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党建研究和理论创新,始终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理论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认识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多次强调并深刻论述了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全面的人才观、亲民的群众观,把全党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无不得益于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反观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上的停滞和思想上的僵化。前苏联在斯大林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论创新,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实质上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瓦解了政党,丢失了政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只有理论研究的与时俱进,才有党的事业的长盛不衰。
第二,加强党建研究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工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如何,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进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执政是受执政理论指导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对执政理论的研究,准确把握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特点和规律。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目前才刚刚起步,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不够系统,还有大量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要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研究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的基础之上,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第三,加强党建研究工作,是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进程全面推向前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成绩。但是也要看到,党的建设同新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还有不少,党内还存在着不符合甚至违背党的先进性和人民利益的问题。比如,一些党员政治信念、价值观念动摇,用等价交换的态度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在一些党员和党的组织中,产生了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妨碍政令畅通,损害党和政府的权威;在一些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漫延,等等。在党建理论研究领域,脱离实际、断章取义,对马克思主义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针对性、时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不强等问题也仍然存在。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推进党的自身建设,是必须花大气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所有从事党建研究的同志,都要从事关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建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振奋精神,努力工作,把党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积极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工作的创新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积极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工作的创新。要以宽广的眼界、敏锐的目光,及时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以前瞻的思考、战略的思维,及时发现和分析新情况,探索规律性的东西;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设,努力在党建理论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性决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为我们做好党建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党建研究工作中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旋涡和逆流所迷惑;才能登高望远,深刻认识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保证党建理论研究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好党建研究,一方面,要了解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正确判断世界发展的基本走向,了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趋势对党的建设产生的重大影响,善于把党的建设和党建理论研究工作放在国际大背景中去认识、去思考。另一方面,还要深入研究国内大变革对党的建设产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善于把党建理论研究放在大局中来分析,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紧密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新变化来进行。不仅要从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方面进行研究,而且要放到党所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相统一的伟大实践中去研究;不仅要对党建实践的成功经验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对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要克服那种就党建谈党建、就理论谈理论的研究方法,用新的思路、新的视野、新的方法,开辟党建理论研究工作的新境界。
第二,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党建理论研究决不是无中生有、割断历史,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更谈不上什么创新。我们党之所以能永葆先进性,就在于它是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最科学、最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起来的党;党之所以能永葆先进性,就在于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要认真继承长期以来特别是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党建理论研究的好传统、好做法,同时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开拓创新。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努力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符合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以新视野认识新事物,以新观念研究新情况,以新理论回答新问题,努力在党建理论研究领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在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方面,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方面,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不能离开实践闭门造车,构建空中楼阁;理论的正确与否又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不能在理论研究中搞“空对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研究必须联系的最大实际。党建理论研究的课题应该围绕这个实际来提出,党建理论的发展应该由这个实际来推动,党建理论研究的成效应该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实践来衡量。离开实际问题和时代发展来研究党建理论,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来研究党建理论,没有出路;不敢或不善于抓住社会变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来研究党建理论,没有作为。党建研究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即使是洋洋万言、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用处。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轻薄学风,反对寻章摘句、虚浮空疏的经院式学风,反对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学风,真正树立起一种以应用为根本目的和归宿的老实、务实、扎实的学风。要敢于抓住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解疑释惑,为各级党委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为推进党建理论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四,坚持充分发扬民主,着力营造有利于理论研究的良好氛围。在党内形成浓厚的民主讨论的空气,是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学习和研究问题,鼓励敞开思想,各抒己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开展讨论。”要求“努力在全党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这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在党建研究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发扬学术民主,贯彻“双百”方针,是我们党发展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理论研究的一贯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理论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坚持真理、克服谬误的历史。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有利于人们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才能促进新观点、新理论的产生和完善;才能使真理越辩越明,越辩越有说服力和战斗力。要坚持“三不主义”,即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提倡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在碰撞中产生出真理的火花。
在强调发扬民主、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的同时,还要严格把握内部研究与对外宣传的界限,注意理论研究与理论宣传的区别。在党建理论研究中,有的课题涉及现实经济、社会生活和党内生活中比较敏感的问题,如果掌握和处理不好,将会带来不良影响。要做到内外有别,坚持内部研究无禁区,对外宣传守纪律。对于尚处于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有可能带来不良社会影响的观点,不能随意对外发展和扩散。
三、加强党建研究会自身建设,努力开创党建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党建研究会是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群众性团体。今天在座的党建研究会成员,都是党建工作的实践者和党建研究方面的行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这是我们研究会的突出优势和有利条件,必须加以充分运用和发挥。对于我们来说,党建理论研究不仅是一项职责、一项任务,更应该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党建研究工作的水平。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党建理论研究的质量取决于党建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素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功底。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掌握丰富、广博、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夯实理论功底,提高运用理论武器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党建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看,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将越来越明显。为此,还要学习和掌握市场经济、法律、科技、管理、文史等方面的知识,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丰富自己,不断开阔视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二要深入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调查研究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多出成果的源泉。如果我们不深入调查研究,仅靠拼凑现成的、零碎的材料,靠一些套话或“时髦”的语言来装饰文章,这样的研究成果是靠不住的。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发现、挖掘、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要处理好调查与研究的关系,调查过程中有研究,研究过程中也有调查,正如毛主席所说的,调查阶段主要是大量掌握材料,弄清楚什么是“实事”的问题,研究阶段则主要是“求是”,回答什么是“是”的问题。整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是综合地、系统地掌握情况,由浅入深地分析和认识事物,力求从规律上寻找答案的过程。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求实求新求精上狠下功夫。
三要注重队伍建设。党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关键在人;党建理论研究能否取得积极的成果,关键也在人。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党建研究人才队伍,是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发展和理论创新必不可少的组织保证。要注意发现、培养党建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把各方面的党建研究人才汇聚起来。既要发挥党建研究会理事、会员的主导作用,还要欢迎和组织其他方面热心党建研究的同志一起工作,真正形成一支研究大军;既要发挥好长期从事党建研究的老同志的作用,又要注重团结年轻的后起之秀,增强党建研究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要根据党建人才队伍状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理论研讨和成果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还要认真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充分调动党建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党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志们,党建理论研究是一项非常光荣又十分艰辛的工作。时代呼唤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富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的党建研究工作者。希望同志们认清形势要求,肩负时代重任,抓住大好时机,务求有所作为,为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在市党建研究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党建研究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党建研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研究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学术体系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继续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其中,学术体系作为党的建设学科的核心,是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础,不断完善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党的建设学术体系,对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党建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完善党的建设学术体系的重大意义
党的建设学术体系是根据新增中共党史党建的学科体系的划分和具体研究问题领域,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学术研究时所形成的相关体系,包括党的建设的学术原理、学术观点、学术研究方法、学术成果、学术人才、学术环境、学术道德与风气、学术评价体系等。总的来讲,党的建设学术体系必须始终围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形成的相关体系。
首先,有利于加强对党建理论最新成果的研究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的伟大实践,对关系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坚持理论创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管党治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建理论最新成果迫切需要完善党的建设学术体系,加强对党建理论最新成果的研究阐释,努力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其次,有利于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研究阐释。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需要我们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体系加以深入研究,持续为我们党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可以说,完善党的建设学术体系就是更好发挥其学术阐释研究作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上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最后,有利于加深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扬以往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并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和实践要求不断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党的建设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新鲜经验。同时应当看到,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相当一些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理解和阐释的。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完善党的建设学术体系,运用新理念新思想新办法进行抽象总结,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否则,党的建设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党的建设实践就会因为失去理论支撑而迷失方向。
二、坚定正确方向,进一步把握党的建设学术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党的建设的学术基本原理。
党的建设的学术基本原理有两个方面来源:一是从学科的渊源和学科之间的关联来看,党的建设的学术基本原理来自于法学门类中与其紧密关联的成熟学科的一些原理,主要是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二是从学科的属性和特征来看,党的建设是一门在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其学术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相关,还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具有高度实践色彩、中国特色的学说和思想。前者来源相对成熟规范,后者来源本土化、契合度高,两种学术基本原理的来源各有优势,应相互补充、互为发展。(二)党的建设的学术核心命题。
基于狭义党的建设来讲,学术核心命题主要是解决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的建设问题,正确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党的建设的学术核心命题的总纲领,包括党的建设的目的、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党的建设的主线、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建设的目标等方面,为党的建设学术体系设定了研究命题,指明了研究方向。(三)党的建设的学术主要思想。
党的建设的学术主要思想有两个方面:一是集中体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建党的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揭示了政党运动的规律,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党的建设学术思想中占有指导性地位,是其他学术思想的基础和发端。二是集中体现在党的历代领导人的党建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层面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同时在理论层面上也是党的建设的学术主要思想的来源。这些思想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在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在内容上体现传承性。(四)党的建设的学术研究方法。
党的建设学术体系离不开方法论的建设。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专业性和丰富性是影响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党的建设的学术研究方法大致分为5类,即经典文献研究,以调查分析为特点的实证研究,以试点探索为特点的实验研究,以及国内外经验比较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同时,随着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统计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积极参与,各学科的交叉促进了党的建设研究方法的创新,愈发表现出多学科融合、高度开放的趋势,不断拓展党的建设新的研究领域。(五)党的建设的学术研究平台。
近年来,党建学术研究平台建设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从类型上看,党的建设研究首先是高校系统、社科院系统等“五路大军”,各类新型智库机构也成为党建学术研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功能上看,党建研究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党的建设特定研究领域的研究平台也逐步建立起来,比如“廉政研究中心”等。从建设机制上看,党建学术研究平台的建设机制日益呈现出由单一主体走向多元合作的趋势,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军队机关、档案馆、博物馆等日益重视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了许多学术研究共建平台。
(六)党的建设的学术评价体系。
党的建设的学术研究既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又具有政治性、应用性。目前,总的来看,党的建设学术评价体系主要还依托依附于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宏大评价体系,课题资助、论文、著作等传统评价指标被广泛运用于党的建设学术评价中。现有评价体系对党建学科政治性、应用性的兼容性不够,一些具有高度实践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难以在现有体系中获得更高评价,一些党建领域高端刊物被排斥在各类重要成果评价的学科化的学术期刊之外,这一问题应当尽早解决。(七)党的建设的学术研究队伍。
研究队伍的建设是学术研究体系建设的支撑和保障,队伍强大与否决定着学术研究的成果好不好,关乎学科发展的长远之计。目前,总的来看,党的建设学术研究队伍主要还是由“五路大军”构成,但不同研究队伍,以及同一系统内不同单位研究队伍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现象较为突出。同时,由于党的建设学科建设基础还比较薄弱,许多高校和党校尚未设置党的建设专业,专业对口的应届硕博士毕业生的供给远远小于实际需求,制约了党建学科学术研究队伍的建设。三、强化推进措施,推动党的建设学术体系不断完善
(一)完善党的建设的学术机制与评价标准。
党的建设的学术机制与评价标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要把党的建设学术体系纳入国家级现有评奖体系、指标排名体系、后续资助体系等,加大党的建设学术成果评价、资助的支持力度。要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党的建设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要加大党的建设研究投入,推进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党的建设新期刊新平台建设等。要加强中国特色党的建设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党的建设决策咨询制度。(二)大力推动形成党的建设标志性成果。
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党的建设学术体系,在学术体系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以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党的建设学术体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加强对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三)加大党的建设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党的建设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学术体系应有“跨学科”的特点。要借鉴其他学科知识,从多学科的视角对党的建设传统学术体系进行系统的反思与重新阐释,建构以“组织学、管理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为支撑的大党建学科体系。要紧跟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变化,努力构建新业态党建、互联网党建等新兴学科、前沿学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中国化成果为主轴,建立健全包括党建基础理论、党建研究方法、党建平台、党建核心命题等新时代党的建设学术体系。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