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假治劣与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各级政府都在各自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自治州结合实际提出要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水平,营造和谐的经济环境,把“环境建设也是生产力”的理念贯彻到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商务环境、人才基础、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各方面,以此推动“三大支柱产业建设”,实现和谐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此深感责任重大,应认真思考质量技术监督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质量技术监督包涵的职能较多,内容丰富,有综合管理质量、计量、标准化和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这都牵扯到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国计民生的和谐进步;更重要的是还肩负着打假治劣职能,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发展运行环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国人福祉,关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假冒伪劣,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更是深远地影响着边贫地区的和谐发展
有人指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政府通过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公平交易和消费者利益,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以假冒伪劣为首的信用缺失行为每年都使我国付出数千亿元损失的巨大代价,已经成为扰乱经济秩序的“毒瘤”,人们常说的社会“三大毒害”,假冒伪劣位列其中。目前,世界海关组织统计全球假冒商品交易额高达5120亿美元,占了全球交易总额的5%—7%。令人触目惊心数字背后反映出假冒伪劣产品的严重危害性。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不但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违反法律法规,给人们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有的甚至危及到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阜阳劣质奶粉导致了130多位儿童成了大头娃娃,齐齐哈尔的假药酿成100余人中毒近10死亡,浙江假农药造成5617户农户遭受910万元巨大损失,无不诠释着假冒伪劣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性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性。另一方面,不法生产厂商无信无行地造假制劣,其结果是因猜忌货物真伪而离间人际关系,诚信缺失,友爱无存,从而导致人类之间的精神不和谐。可以看出假冒伪劣的存在不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障碍,也还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障碍。
自治州本身是一个老少边穷、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法制观念相对淡薄,消费理念相对滞后,掌握识别假冒伪劣的知识较少,导致人们抵制假冒伪劣的能力不强,有的甚至产生对假冒伪劣的包容,使得假冒伪劣有了滋长的土壤。湘西的农村更是假冒伪劣产品流向的集中营,假冒伪劣甚是猖獗。据了解:我州的**%假冒伪劣产品集中在农村。从质监部门近年工作情况看,我们都把食品、农资、建材、日用化工品列为重点产品、把打击重点区域定在县级乡镇农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假冒伪劣还是是履禁不止,履打不死。另外,制假造假的技能、手段和隐蔽程度也不断提高,导致打击假冒伪劣的难度也不断加大。这都说明假冒伪劣这颗“毒瘤”,潜在的威胁极大,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的障碍巨大。
二、结合职能,积极探索打假治劣的有效手段,提高制约和防范假冒伪劣的能力
日益突出的假冒伪劣问题,已成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近几年来,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两项主要任务,也是打假治劣有效手段。《产品质量法》颁布实施以前,质量监督的传统做法是依据产品标准来检验产品质量,在《标准化法》颁布实施以前,更多的做法是用同一的产品标准来检验同一种产品的质量。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质量监督检验的做法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不同的消费层次对产品有不同的需求,不同地区的群体由于生活习惯、各方面条件的差异,对产品也有不同的需求,用同一标准强求一律的做法显然是不利于提高产品的适应性的。《标准化法》规定将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是增强产品适应性的明智之举。《产品质量法》规定判定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依据除了产品标准之外,还可以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作为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依据。这里同样是考核产品的符合性,但已经融进了适应性的成分。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质量监督工作的侧重点应当放在规范市场、打假治劣上,应当通过对产品符合性的监督检查,发现并惩处那些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努力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满意放心的购物环境;同时,还要通过质量监督,对那些质量意识差、忽视质量管理、产品不具备符合性的企业提出警告批评,督促其提高产品质量,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尽量减少伪劣产品。在规范市场过程中,质量技术
三、打假治劣要突出重点,寻找突破口,有效地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去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和委员痛心地说,有些人将重诚信、守规则、讲法律的要义弃之脑后,一种是借着别人品牌产品之誉,不择手段,弄虚作假,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以图瞒天过海、牟取暴利,结果常常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弄得真正的名牌产品招牌蒙羞、一蹶不振,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另一种是对历尽艰辛经营起来的知名品牌不予珍惜,为了扩大产量,争夺更多市场份额,可以不顾质量,以次充好,结果欲速则不达,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大量事实说明,假冒伪劣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危及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带来了诚信危机,影响了品牌建设,践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相悖。
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正视一切有碍形成诚信友爱、良好社会氛围的假冒伪劣行为。事实上,假冒伪劣产品目前无所不在,涉及产品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可谓前所未有。食品、农资与建材产品是假冒伪劣产品中牵涉面广、问题比较突出的几个类型,因其典型,近年来成为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为此,质量技术监督打假治劣要突出以下重点。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一)食品打假安民生
“阜阳劣质奶粉”、“广州散装假酒”、“四川泡菜”……,接二连三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令老百姓人心惶惶。虽然2005年的食品打假工作卓有成效,但是时有发生的因假冒伪劣而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依然在老百姓心头积压了一片阴影。正因如此,食品质量安全成为群众共同关注的话题。对此我认为,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而假冒伪劣不除,特别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对建立全社会诚信友爱的氛围构成极大危害。全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今年的工作方案中就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管和食品安全预警、紧急预案制度。选择群众比较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定期向社会进行公布,使群众对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有所了解,便于购买,并且把这种制度坚持下去。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和预警体系,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做,才能使老百姓充分享受和谐社会的温馨美好。令人感到满意的是,在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中,我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要求,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同时,开展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面对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同时不得不承认,离建立和谐社会对我们所提出的要求相比,我们还有更多的、更复杂的、更艰巨的工作要去做,食品打假,是一场任重而道远的持久战。
(二)建材打假关系百年大计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以人为本,要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建设工程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的场所。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工程质量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材料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离不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离开建材质量谈工程质量,工程将失去核心和支撑。谈工程不谈质量,工程将无所依附。
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水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建设工程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其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也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建设工程是人们赖以生活和生存的基本空间,工程质量是人民生命健康权的基本保证,是健康生活的基础和前提。建设工程质量涉及到结构工程、安装工程、水电工程等众多方面,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留下安全隐患,将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大家还记得重庆“虹桥”事件,那些令人发指的“豆腐渣”工程,或导致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下降,或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创伤,使人们长期生活在烦恼之中,甚至于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样又何来健康,何来文化,何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何谈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责任主体应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正确认识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全面履行各自的质量职责,为社会提供精品工
程,为群众建造满意工程。(三)农资打假护“三农”
农资产品事涉“三农”,假冒伪劣农资直接损害到了农民兄弟的利益,他们对此有切肤之痛。我曾经做过农资农贸市场投资调查研究,并对农资质量问题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对于农资市场的质量现状,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多年的我深有感触。农用肥料中,复合肥假冒伪劣最多,加工工序简单,非法弁利也多,通过成本测算,每吨产品中n、p、k的含量减低1个百分点,通过成本测算,可节约成本**元左右,成千上万吨的生产需求,真是让有的生产老板利欲熏心,下定睹注。
在调查研究中农民也还告诉我们,农业税的免除让农民十分开心,但是农资市场的鱼龙混杂却让农民们笑不出来。在我看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非常及时,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农民的收成和收入,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农资质量管理,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要创建自治州的和谐发展,首先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并让他们逐步富足起来,因为“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有资料显示,中国消费者协会去年组织开展的21省市农资质量和售后服务情况调查结果也表明,农村消费者对农资的质量最不放心,农资质量问题成为当前广大农村消费者最为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正因如此,全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已经将农资打假工作列入重点日程。去年,以化肥、农药、农机和农机配件为重点,结合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下基层查农资保春耕活动,全州系统共出动人员****人次,车辆***台次,检查化肥生产企业**家,经销企业(店)***个,共检查农资产品**种,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案件**起,涉及农肥****多吨,查获假冒伪劣农资货值***多万元,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多万元,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质监部门深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离不开农村中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特别是农资的打假,我州的质监部门要正确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不能仅投便宜,要树立自觉抵制劣质农资产品的消费意识。
第二篇:打假治劣与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打假治劣与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各级政府都在各自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自治州结合实际提出要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水平,营造和谐的经济环境,把“环境建设也是生产力”的理念贯彻到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商务环境、人才基础、基础设施、服
务体系等各方面,以此推动“三大支柱产业建设”,实现和谐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此深感责任重大,应认真思考质量技术监督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质量技术监督包涵的职能较多,内容丰富,有综合管理质量、计量、标准化和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这都牵扯到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国计民生的和谐进步;更重要的是还肩负着打假治劣职能,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发展运行环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国人福祉,关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假冒伪劣,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更是深远地影响着边贫地区的和谐发展
有人指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政府通过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公平交易和消费者利益,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以假冒伪劣为首的信用缺失行为每年都使我国付出数千亿元损失的巨大代价,已经成为扰乱经济秩序的“毒瘤”,人们常说的社会“三大毒害”,假冒伪劣位列其中。目前,世界海关组织统计全球假冒商品交易额高达5120亿美元,占了全球交易总额的5—7。令人触目惊心数字背后反映出假冒伪劣产品的严重危害性。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不但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违反法律法规,给人们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有的甚至危及到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阜阳劣质奶粉导致了130多位儿童成了大头娃娃,齐齐哈尔的假药酿成100余人中毒近10死亡,浙江假农药造成5617户农户遭受910万元巨大损失,无不诠释着假冒伪劣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性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性。另一方面,不法生产厂商无信无行地造假制劣,其结果是因猜忌货物真伪而离间人际关系,诚信缺失,友爱无存,从而导致人类之间的精神不和谐。可以看出假冒伪劣的存在不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障碍,也还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障碍。
自治州本身是一个老少边穷、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法制观念相对淡薄,消费理念相对滞后,掌握识别假冒伪劣的知识较少,导致人们抵制假冒伪劣的能力不强,有的甚至产生对假冒伪劣的包容,使得假冒伪劣有了滋长的土壤。湘西的农村更是假冒伪劣产品流向的集中营,假冒伪劣甚是猖獗。据了解:我州的**假冒伪劣产品集中在农村。从质监部门近年工作情况看,我们都把食品、农资、建材、日用化工品列为重点产品、把打击重点区域定在县级乡镇农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假冒伪劣还是是履禁不止,履打不死。另外,制假造假的技能、手段和隐蔽程度也不断提高,导致打击假冒伪劣的难度也不断加大。这都说明假冒伪劣这颗“毒瘤”,潜在的威胁极大,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的障碍巨大。
二、结合职能,积极探索打假治劣的有效手段,提高制约和防范假冒伪劣的能力
日益突出的假冒伪劣问题,已成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近几年来,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两项主要任务,也是打假治劣有效手段。《产品质量法》颁布实施以前,质量监督的传统做法是依据产品标准来检验产品质量,在《标准化法》颁布实施以前,更多的做法是用同一的产品标准来检验同一种产品的质量。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质量监督检验的做法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不同的消费层次对产品有不同的需求,不同地区的群体由于生活习惯、各方面条件的差异,对产品也有不同的需求,用同一标准强求一律的做法显然是不利于提高产品的适应性的。《标准化法》规定将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是增强产品适应性的明智之举。《产品质量法》规定判定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依据除了产品标准之外,还可以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作为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依据。这里同样是考核产品的符合性,但已经融进了适应性的成分。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质量监督工作的侧重点应当放在规范市场、打假治劣上,应当通过对产品符合性的监督检查,发现并惩处那些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努力为企业创造一个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满意放心的购物环境;同时,还要通过质量监督,对那些质量意识差、忽视质量管理、产品不具备符合性的企业提出警告批评,督促其提高产品质量,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尽量减少伪劣产品。在规范市场过程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则应放在扶优扶强、引导消费、服务企业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督促其提高产
品质量、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上,通过帮助企业增强产品的适应性,即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综上所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两项职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个方面,两项职能的目标是一致的: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强企业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确保“入世”后我国的经济能够更加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管理体制改革中质量管理的职能划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后,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的整体职能远不止“1 1=2”的功效,而应当是乘法甚至是倍数的整体功效。
三、打假治劣要突出重点,寻找突破口,有效地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去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和委员痛心地说,有些人将重诚信、守规则、讲法律的要义弃之脑后,一种是借着别人品牌产品之誉,不择手段,弄虚作假,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以图瞒天过海、牟取暴利,结果常常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弄得真正的名牌产品招牌蒙羞、一蹶不振,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另一种是对历尽艰辛经营起来的知名品牌不予珍惜,为了扩大产量,争夺更多市场份额,可以不顾质量,以次充好,结果欲速则不达,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大量事实说明,假冒伪劣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危及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带来了诚信危机,影响了品牌建设,践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相悖。
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正视一切有碍形成诚信友爱、良好社会氛围的假冒伪劣行为。事实上,假冒伪劣产品目前无所不在,涉及产品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可谓前所未有。食品、农资与建材产品是假冒伪劣产品中牵涉面广、问题比较突出的几个类型,因其典型,近年来成为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为此,质量技术监督打假治劣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食品打假安民生
“阜阳劣质奶粉”、“广州散装假酒”、“四川泡菜”……,接二连三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令老百姓人心惶惶。虽然2005年的食品打假工作卓有成效,但是时有发生的因假冒伪劣而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依然在老百姓心头积压了一片阴影。正因如此,食品质量安全成为群众共同关注的话题。对此我认为,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而假冒伪劣不除,特别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对建立全社会诚信友爱的氛围构成极大危害。
全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今年的工作方案中就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管和食品安全预警、紧急预案制度。选择群众比较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定期向社会进行公布,使群众对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有所了解,便于购买,并且把这种制度坚持下去。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和预警体系,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做,才能使老百姓充分享受和谐社会的温馨美好。令人感到满意的是,在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中,我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要求,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同时,开展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面对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同时不得不承认,离建立和谐社会对我们所提出的要求相比,我们还有更多的、更复杂的、更艰巨的工作要去做,食品打假,是一场任重而道远的持久战。
(二)建材打假关系百年大计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以人为本,要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建设工程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的场所。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工程质量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材料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离不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离开建材质量谈工程质量,工程将失去核心和支撑。谈工程不谈质量,工程将无所依附。
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水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建设工程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其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也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建设工程是人们赖以生活和生存的基本空间,工程质量是人民生命健康权的基本保证,是健康生活的基础和前提。建设工程质量涉及到结构工程、安装工程、水电工程等众多方面,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留下安全隐患,将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大家还记得重庆“虹桥”事件,那些令人发指的“豆腐渣”工程,或导致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下降,或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创伤,使人们长期生活在烦恼之中,甚至于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样又何来健康,何来文化,何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何谈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责任主体应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正确认识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全面履行各自的质量职责,为社会提供精品工程,为群众建造满意工程。
(三)农资打假护“三农”
农资产品事涉“三农”,假冒伪劣农资直接损害到了农民兄弟的利益,他们对此有切肤之痛。我曾经做过农资农贸市场投资调查研究,并对农资质量问题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对于农资市场的质量现状,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多年的我深有感触。农用肥料中,复合肥假冒伪劣最多,加工工序简单,非法弁利也多,通过成本测算,每吨产品中N、P、K的含量减低1个百分点,通过成本测算,可节约成本**元左右,成千上万吨的生产需求,真是让有的生产老板利欲熏心,下定睹注。
在调查研究中农民也还告诉我们,农业税的免除让农民十分开心,但是农资市场的鱼龙混杂却让农民们笑不出来。在我看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非常及时,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农民的收成和收入,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农资质量管理,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要创建自治州的和谐发展,首先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并让他们逐步富足起来,因为“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有资料显示,中国消费者协会去年组织开展的21省市农资质量和售后服务情况调查结果也表明,农村消费者对农资的质量最不放心,农资质量问题成为当前广大农村消费者最为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正因如此,全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已经将农资打假工作列入重点日程。去年,以化肥、农药、农机和农机配件为重点,结合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下基层查农资保春耕活动,全州系统共出动人员****人次,车辆***台次,检查化肥生产企业**家,经销企业(店)***个,共检查农资产品**种,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案件**起,涉及农肥****多吨,查获假冒伪劣农资货值***多万元,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多万元,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质监部门深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离不开农村中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特别是农资的打假,我州的质监部门要正确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不能仅投便宜,要树立自觉抵制劣质农资产品的消费意识。
打假治劣,整顿市场秩序,重在维护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查据资料,这一概念是从1992年提出,这些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得到了极大程度地遏制。现在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打击假冒伪劣的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艰巨,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为了促进我州经济的发展,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打假治劣方面丝毫不能含糊和马虎,相反地要将打假治劣作为“一号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打假治劣与构建和谐社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打假治劣与构建和谐社会。
第三篇:打假治劣工作情况汇报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主要职责。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省的打假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省制假售劣问题突出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打假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相当繁重而艰巨。面对这一形势和任务,今年初,张德江书记曾批示,打假工作“一定要统一认识,一定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一定要常抓不懈”。柴松岳省长对打假工作也非常重视,多次指示要“结合浙江实际,组织好打假工作”,要“加强技术监督、服务经济建设”。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突出重点,全面展开,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
一是突出抓好涉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产品的检测检验与查处工作。包括食品、肉类、种子、化肥、农药、一次性医疗器械、摩托车汽车配件、电气电器等重点商品,对于制售上述假冒伪劣产品的,都要抓住不放,依法从严、从重、从快进行处理;二是加大对大案、要案、重案的查处力度。对那些已经查过的、但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重点商品、重点市场、重点地区的制假售假现象,要加重打击力度,从源头上解决假冒伪劣问题。对群众举报的案值在30万元以上的案件要有专人负责,进行重点查处。三是加强对假冒伪劣建设材料的查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加强对假冒国内外知名品牌产权案件的查处。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手,充分利用名优企业协作网、打假公司协作网和省际打假职能部门协作网的优势,推动我省打假工作的不断深入。五是坚决取缔一批制假售假违法企业,严厉制裁一批制假售假违法分子,严肃处理一批包庇、纵容制假售假的国家公务人员,公开曝光一批重大典型案件。
二、继续抓好区域性质量问题整治工作,促进浙江产品质量实现整体性提高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区域性质量问题整治作为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998-1999年,省市县局连续两次组成联合工作组到永康、乐清、温岭、慈溪、缙云等地进行整治,2000年又多次组织回访、督查、验收,使我省区域性质量整治不搞形式,不走过场。通过整治,永康的电动工具和衡器,温岭的潜水泵,乐清的小型断路器、互感器、漏电断路器和防爆电器,慈溪的减压阀和室内取暖器,瑞安的机械压力机,缙云的螺纹钢筋,玉环的汽摩配,路桥的喷雾器等通过了质量整治达标验收,摘掉了区域性质量问题的帽子。其中,永康的电动工具、乐清的低压电器、温岭的潜水泵、慈溪的液化气减压阀等的实物质量明显改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大大提高。永康电动工具,从整治初期产品的抽检合格率为零,已经上升到80%以上。乐清低压电器,经过10多年的整治,从一个以无证生产、粗制滥造闻名的假冒伪劣产品集散地,转变成为全国著名的低压电器制造基地。温岭潜水泵,经过整治,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稳步增加,2000年产品的销售额比1999年增加了3.9亿元,出口增加4000万元,税收增加2200万元。
区域性产品质量整治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巩固原有整治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新的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又有冒出来的苗头。如开化荧光灯的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整治尚未通过检收。一些地方的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虽然已经摘帽,但因质量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仍有反复、回潮的可能。宁波市的不锈钢材料和洗衣机、缙云的荧光灯管、海盐的室内取暖器、武义的文化用品、台州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因质量投诉和反映增多,已受到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因此,对整治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这项工作,绝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要继续化大力气,抓紧抓好,抓出实效。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2000年底前已经通过验收摘帽的原区域性质量问题,组织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果,严防回潮。
(二)坚持“疏导、扶持、帮助、规范”的整治方针。立足于标本兼治,一手抓打击假冒伪劣,一手抓扶优扶强。通过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综合管理,会同行业协会在区域性质量问题比较严重的乡镇设立质检所(站),开展技术服务,实施名牌战略,培育龙头优势企业,规范中小企业,使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真正转化为区域性产业优势。
(三)对开化荧光灯这一区域性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大整治的力度,实现年内摘帽。
(四)高度重视新出现的区域性质量问题苗头,采取坚决措施,分类整治,防患于未然。
三、强化锅容管特安全监察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做好锅容管特安全监督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至2000年底,我省锅炉压力容器数量已超过11万台,各类气瓶约400万只,载客电梯1.5万台,还有量多面广的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游乐设施、防爆电气等特种设备。这些设备不仅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进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必须把强化锅容管特安全监察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时刻绷紧安全监察这根弦。当前,锅容管特安全监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一个目的,即有效遏制事故;巩固一个制度,即全过程安全监察;增强两种意识,即改革创新和服务;提高四个率,即设备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落实五个强化,即强化法制建设、强化队伍建设、强化信息化管理、强化宣传教育、强化科技进步。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nextpage]一是按市场经济要求和多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紧紧抓住锅容管特设备安全使用这一中心环节,提高使用管理水平,进一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尤其要重点做好事故频率高、社会影响大及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重点设备与重点场所的安全监察工作。同时,依法建立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完善执法手段,强化行政执法。以查禁伪劣锅炉、压力容器和液化石油气钢瓶等各种气瓶超期使用为重点,严肃处查锅容管特的违法制造、销售、安装和使用行为,提高安全监察水平,保障锅容管特的安全运行。
三是抓好普查登记,摸清底数,强化安全监察管理基础。当前,我们对锅容管特设备底数不是很清,情况不是很明。不少在用设备没有登记,未在监察管理之中。我们要在原工作的基础上,查深、查细、查到底,彻底查清锅容管特设备的底数。今年务必完成危险性较大的游乐设施的普查建档工作,基本完成电梯的注册挂牌工作,全面展开在用压力容器的检查、登记工作。
四是积极探索安全监察工作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技术创新做好服务工作。
四、加强对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安全的监管,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当前,我省农产品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在一些地区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生猪中β兴奋剂残留情况严重。在我局会同农业部门对全省11个生猪主产区的169个样品的检查中,有33个样品呈阳性,样品不合格率高达19.5%,超过全国生猪中β兴奋剂残留9%的平均检出率一倍以上。这些不合格样品主要集中在嘉兴、杭州、龙游、诸暨等地。二是蔬菜农药残留情况不容乐观。在对10个省辖市市场上销售的16种当令蔬菜104个样品的检测中,有21个样品的甲胺磷、呋喃丹、氧化乐果等三种剧毒农药残留不合格,不合格率达20.2%。不合格样品主要集中在嘉兴市和湖州市。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将加大对重点地区和重点农副产品的监督管理力度,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强对有毒有害猪肉的查处,从源头抓起,对生产经销饲料企业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二是在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设立固定质检站(所),建立对蔬菜农药残留实施快速检测的服务体系和网络,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挂红牌亮红灯。三是对年交易额达10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设立检测站,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进行质量监测。四是加强市场巡查,对市场经营户进行依法监督管理。
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所担负的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卫生局2006年打假治劣工作总结
卫生局2006年打假治劣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07-4-25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我县巩固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淳安县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推进我县社会文明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务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县打假治劣领导小组的要求,按照县打假治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县卫生局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坚持“思路就是出路,创新就是发展”的理念,积极应对职能调整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健全打假治劣网络,强化责任,规范执法,探索打假新思路,向法律要案源,靠规范树形象,以创新求发展,奋力开创执法打假工作的新局面。我局2005年打假治劣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强化责任
为加强打假治劣工作的领导,县卫生局 2191.cn 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防保科、医政科和县卫生监督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指挥、调度、部署打假治劣工作,并制定了《县卫生局打假治劣工作计划》,确保按时完成。自2004年七月我县实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以来,我局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打假网络,县卫生局领导及科室人员分片负责对全县各个区域的打假治劣工作的督导,县卫生监督所的监督人员按区域责任管理模式,监管任务分片包干,实施定责、定人、定区域的监管模式。特别是在各个行政村由乡镇卫生院的责任医生对各自辖区内的打假治劣工作进行监管,形成了立体交叉的有效监管。
二、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举报案的查处
随着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各类卫生举报案件逐年上升。及时有效、依法公正的查处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我局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查处工作,24小时畅通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截止10月底,共受理各类卫生投诉举报31起,做到有调查,有结果,有反馈。举报人满意率92.5%,查处率100%,未发生一起因投诉查处不及时,处理不当引起的纠纷。通过社会举报,取缔了2家地下加工场,7家非法行医窝点。
三、以食品打假治劣及打击非法行医为主线,加强专项整治
根据县打假办的要求,制定打假治劣实施方案,对社会公共卫生、与健康相关产品和医疗市场等三大领域进行专项整治:
1.“五小行业”专项整治。结合今年创建示范文明县城,县卫生局开展了对小餐饮、小副食品店、小理发店、小旅馆及小浴室的专项整治工作。我们采取“先告知后整顿”,“先教育后处罚”的方法,对各类经营户的卫生许可证亮证经营、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食品销售的标识标签等方面进行了专项卫生执法检查,对情节严重及屡教不改的实施行政处罚。
2.对卫生状况较差、卫生安全隐患较高的行业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如:熟肉制品、桶装饮用水、农特产品、糕点蛋糕加工企业、快餐小吃店、学校食堂等行业。发现违法情节较重的,依法进行处罚。全年共对141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行政处罚,罚款金额为137136元。
3.对产品质量不稳、合格率偏低的食品及重要场所进行监督抽检。今年共抽检各类食品667件,合格626件,合格率93.85%;餐(饮)具608份,合格530份,合格率87.17%;公共场所监测2010项次,合格1929项次,合格率95.97%。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依法责令停止经营、公告收回不合格产品,依法作出罚款等行政处罚。从抽检结果来看,产品合格率逐年提高。通过整顿,有效的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了群众健康,促进淳安经济发展。在”五.一”、“十.一”和”“秀水节”前,还对千岛湖镇副食品批发部、食品超市、土特产商店和农贸市场进行专项食品打假治劣活动,保障节假日食品的卫生安全。
4.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查处添加苏丹红的食品。对全县所有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检查,查到一家酒店使用含苏丹红的调味品12瓶,并及时进行了处理。
5.保健食品的专项整治。根据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我县于2005年5月开展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专项整治,对一起经销无卫生部批号保健食品进行了查处,并举办了两期保健食品从业人员及负责人的培训班。
6.化妆品专项整治。2005年8月,县卫生局组织监督员对全县化妆品生产企业、批发经营化妆品的商店和美容店进行了化妆品专项检查,共检查了生产企业5家,美容院28家,超市4家,药店5家,批发部3家,化妆品零售店12家。查到超保质期限的化妆品60余盒,一家美容院经销未取得卫生部批号的进口化妆品,价值4000元,对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理。
7.严历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医疗市场秩序。2005年是打击非法行医年,国家、省、市都高度重视,本县也成立了打击非法行医领导小组,由县卫生局牵头,领导小组专门下发了《淳安县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为加大打击力度,县卫生局与县公安局积极沟通,并成立了淳安县公安局驻淳安县卫生局联络室。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对全县358家医疗机构进行了专项整治。对7家医疗机构进行了立案查处,依法取缔12家,罚款63100元,没收医疗器械价值20000元,移送县公安局1起,现当事人已被法院一审判决10年有期徒刑。
四、提高执法打假的有效性,增强执法人员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增强打假工作有效性,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造性地贯彻上级执法打假工作部署。实行责任区域分片负责制,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执法创新。在打假治劣过程中也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及先进事迹。如县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科长童勇军,对一起地下加工场(专门供应福建沙县小吃店面条及饺子皮等)取缔后,发现市面上仍有人在偷偷供应,立即进行跟踪调查,经过数日的辛苦调查,终于查到了制作窝点,并带领科室监督员再次予以取缔。在此期间还遇到了不少的阻力和威胁,但他没有被吓倒,仍秉公执法,受到了局领导及所领导的高度评价。又如县卫生监督所监督二科监督员姚红彪,在处理梓桐镇常宁村一非法行医窝点时,受到了不明真相群众的围攻及行医者的无理阻挠,做为一名执法者,他没有惧怕,而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协助下,最终对这一非法行医窝点进行了取缔,充分体现了一名执法人员的良好风范。
五、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针对新形势下的新的特点,卫生局要在县打假治劣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及其办公室的精心组织下,在认真总结以往打假治劣工作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自身建设,规范执法行为。自身建设是行政执法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执法队伍战斗力的保证。一是抓好执法人员素质教育,采取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二是完善执法管理制度本文来自文 秘 家 园 2191.cn。三是开展案件评查工作。四是强化装备建设,目前执法装备完全不能满足打假治劣工作的开展,要想更好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需要进一步强化执法装备。
2.加强横向联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与工商、质监及公安等部门的横向联系,打假治劣信息互相通报,根据分工不同案件互相移送。
3.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扩大监督打假广度。目前由于执法人员不足及执法装备的缺乏,主要的工作侧重于县城及邻近地区,借助监督分支机构的建设将打假治劣工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
我们相信我县的打假治劣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打假治劣办公室的精心组织下,县卫生局会进一步加强打假治劣工作的力度,为净化我县的市场,确保人民群众放心消费作出我们应尽的努力
第五篇:永康市林业局打假治劣工作总结
永康市林业局打假治劣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有关会议精神,根据《永康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要求,我局开展了一系列打击侵犯专利权和假冒专利行为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自开展专项行动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了工作的集成,从人力、物力及时间安排上为专项行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成立了打击侵犯林业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小组,在领导分工上,应加兴局长亲自过问负总责;徐龙飞具体抓,承担直接责任。12月份,制定并印发了《关于打击侵犯林业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对此次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责任分工、实施步骤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周密部署,并将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有关科室,保障了专项行动工作的切实展开。
二、密切配合,各部门形成合力。
按照《方案》的要求,种苗站、市森林公安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及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全面推动了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在此次专项行动中,种苗站牵头组织了关于林木种子、苗木等生产源的治理活动,对城区农贸市场、全市各苗圃进行周期性突击行动,重点打击了无证和“套牌”生产、销售授权品种行为;市森林公安局将打击侵犯林业知识产权作为了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配合查处了滥用、冒用、伪造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行为,监管了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共查办了害农、坑农案件?起,并依法给予制裁。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在此次专项行动中,我局加强了宣传工作,设置了专职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定期上报工作信息,较好地执行了日报告、周汇报的信息报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专利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利用各种媒体曝光了一批生产无证种苗、侵犯他人商标以及严重坑农、害农的违规企业,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了高压势态,从而达到了威慑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分子、教育群众的目的。
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共印发了2000余份宣传材料和林业专利知识问答卷。着重宣传了我局本次专项行动重点查处领域、重点查处的内容、重点查处的地域、重点查处的产品,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本次专项行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形成强大社会舆论氛围。
四、积极行动,落实方案
(一)2010年12月中旬到2011年1月上旬,对全市主要苗木产区、农贸市场、农资市场的相关生产企业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确定重点检查企业。
(二)1月中旬至3月中旬,按照方案,对确定的重点检查的苗圃及农资企业进行暗访抽查,坚持加强日常执法检查和开展集中检查整治行动相结合,并会同有关部门分别对华丰菜场、市农贸市场开展了2次大规模的集中检查整治行动,并沿途发放了宣传资料和知识问答卷。苗木方面,专项小组对重点检查的苗圃分别抽查了6个批次的林木种苗,对苗木、花卉、种子有无标签、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进行了全面检查。农产品方面,针对新楼方山柿等知名农产品地理标志,重点检查了相关企业是否侵犯专利权。
(三)3下旬月至4月,局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对此次专项活动进行检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企业单位进行了通报表彰,对具有侵权行为的,生产经营信誉不好的,常有坑农害农行为的,进行了指导和教育,经教育不改的依法给予了制裁。
五、工作打算
针对打击侵犯林业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目标还存在差距的事实和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后我们将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执法宣传活动,及时报道专项行动的措施、成效和典型案例,营造声势,扩大影响,震慑违法犯罪行为,提升权利人、创新主体与广大消费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信心,积极营造和谐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2、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于执法检查中发现的涉嫌侵犯其他类型知识产权的违法线索,要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移送。
3、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定期组织林业企业进行林业知识产权专利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自我保护意识。
4、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坚持把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把依法查办违法案件与引导经营者规范自律相结合,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树立我局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