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如何驾驭经济工作
领导干部如何驾驭经济工作
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王东京
我在基层调研,时常听到人们发议论:某某领导懂经济,某某领导不懂经济。那么怎样才算懂经济呢?老百姓看的当然是实惠,如果我们的领导同志,你为官一任,却不能造福一方,大家肯定认为你不懂经济。但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懂不懂经济,就是要看你是否了解基本的经济理论,能不能运用这些理论驾驭经济工作,按经济规律办事。
驾驭经济要懂理论
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就能转动地球。如果我们把经济活动比作地球,经济政策比作杠杆,那么经济理论就是那个撬动“地球的支点。对于我们主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来讲,天天与政策打交道,或是制定政策,或是执行政策,但如果没有掌握必要经济理论,难免会打乱仗,事倍功半不说,很多时候还会弄巧成拙。
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同志都知道,经济学中有一个资本收益递减规律。其实,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它的效应也是递减的。经济生活不像物理实验,它的变数太多,几乎无法控制。1998年以前,物价居高不下,治理通胀是主要任务。哪承想我们这边“着陆未稳,就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接着是一场大洪水。原来的经济过热,一下子变成了需求不足。问题变了,政策当然得跟着掉头;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任何一项政策,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比如股市,政府放出一条利好的消息,当时也许会立竿见影,大盘猛涨,可待以时日,便又会风平浪静,说不定还会止涨反跌。政策还是原来的政策,可这一前一后,效果却截然不同。20世纪80年代初,“联产承包刚出台,一时间,可谓是呼风唤雨,威力无穷。只要上缴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就是自己的。这对农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所以生产热情空前高涨,粮食产量连上台阶。可到了1984年,这项政策就走到了它的拐点。现如今,我们要搞规模经营,如果不配上“土地流转政策,原来的家庭承包,反而就成了负面因素。国家制定政策,算的都是大账,考虑的是整体利益。但政策到了基层,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本小账。两笔账能算到一起固然很好,但很多时候,根本就算不拢,这就难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经济学上管这叫博弈,说白了就是下棋。面对这种情况,国家要想实现自己的意图,就得出新招、出奇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能让对手摸到路数。像程咬金那样老是那三板斧,来回使,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如何让经济政策随机应变,趋利除弊,扬长避短呢?学习一些必要的经济理论,肯定能助你一臂之力。
经济政策既然要适时调整,常变常新。那么,我们怎么评价政策?从根本上说,还得靠实践。一项政策好不好,有没有效,必须让实践说话。但单纯由实践来判断,难免会成“马后炮。好比一个人臵身在沙漠中,沿哪个方向可以找到绿洲,哪个方向是死路一条,他必须事先就作出定夺,绝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走下去,走对了是万幸;可一旦搞错了,等到将死的那一刻,实践出了结果,而他自己,也要埋尸黄沙了。果真如此,岂不是代价太大了吗?!评价政策也是这样,如果一项政策刚刚出台,效果还没出来,或者在不同的决策之间,需要我们作出选择,怎样才能多一点理性,少一些盲目呢?这就需要经济理论、经济分析。
经济工作需要理论指导,可是有人会说,经济学如此复杂,各种学派多如牛
毛,对同一个问题,3个经济学家可能拿出4种答案,你让我听谁的?的确,今天的经济学,千头万绪,着实令人生畏。一不小心,你就可能迷失在这片丛林里,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别说用它来分析问题,就是弄清原委,都可能茫然失措,大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但这绝不是说,经济学是屠龙术,如果我们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它最本原的东西梳理出来,你就会发现,基本的、管用的理论其实并不多。我这里讲的基本的、管用的理论,是基于这样两个原则:道理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经得住实践验证,能得到普遍的接受。现在的经济学教课书,越编越厚,经济理论,也似乎变得越来越湛深,但依我看,不论经济学多么庞大,假如用以上两个原则去过滤一番,能剩下的东西,充其量不过一掌之数。不信你可以随意打开一本西方权威的教科书,其中很多理论,不仅不能用实证的办法检验,而且理论与理论之间也相互矛盾。就连美国经济学家艾克纳也承认,“经济学的某些重要命题,还不能用事实证实。(参见《为什么经济学还不是科学》,第8页,纽约夏普共识1983年版);而1995年卢卡斯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时,诺奖主席魏林又说:“卢卡斯已经使得直到70年代为止所发表的大部分经济理论站不住脚。既是如此,未经实践检验的理论,当然不能说它一定正确,站不住脚的理论,更不能说它管用。
基本理论是三个假定、三个原理
现代经济学里,真正基本的、管用的理论,我认为就是3个假定、3个原理。这3个假定是:经济人假定、资源稀缺假定和保护个人产权假定;与此大致对应,便是3个原理:利润最大化原理、供求原理和等价交换原理。这6条,简单得令人吃惊,但却是经济学智慧的结晶,用个时髦词语,是精髓。一般人和经济学大师的差别,说到底,就在于会不会使用这些假定和原理?熟练程度如何?推断功力怎样?经济生活千变万化,而经济理论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了它,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就都具有了看家的本领。
为什么说这3个假定、3个原理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呢?因为200多年来,它反复经过实践检验,颠扑不破。比如经济人假定,把人看作是理性的利己主义者。为什么要这样假定呢?因为事实即是如此。人们如果不自私,就不会有劳动的积极性,政府也无法通过政策调节经济。举个例子,近几年我们银行接连降息,目的是为了减少居民存款,扩大内需,但如果中国的老百姓不自私,任你银行利率如何降,人们都无动于衷;国债利率如何高,大家也不稀罕,那么政府刺激消费与投资,不就落空了吗?事实上,我们这几年降息对扩大内需,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正好说明,人是理性利己的。再说,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无私奉献?因为人们客观上都是自私的,能做到无私不容易,所以对能做到无私的先进人物,理所当然要予以鼓励。但鼓励是一回事,客观存在又是另一回事,假如我们把要鼓励的东西,当作已经存在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最典型的就是把政府官员都当作无私奉献的圣人,所以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度,结果如何呢?一是政府效率低,二是腐败屡禁不止。各国经验表明,高薪未必一定养廉,但低薪肯定导致腐败。
关于资源稀缺假定和保护个人产权的假定,我想争议不大。市场经济所以强调要合理配臵资源,就是因为资源稀缺,资源如若不稀缺,能敞开供应,需要多少有多少,那么还要我们研究资源配臵做什么?现在有一种观点,说随着科技进步,资源将不再稀缺。比如煤烧完了可以烧油,油烧完了,还会有新的能源出现。而我要问的是,既然有煤烧,当初何必去勘探石油,现在有了石油,人们还何苦劳神费力地去开发新能源呢?答案不言自明,因为每一种资源都是有限的。科技
再发达,恐怕也改变了这个事实。至少资源无限的说法,至今尚未得到实践的检验与支持。保护个人产权的假定,主要是基于效率的原因。假如我所有的财产得不到法律保护,你可以随便拿,那我也不是傻瓜,也不会努力工作,更不会积累财富,需要时到别人家里去拿好了。可是大家都这么想,谁会积攒财富呢?若如此,社会怎么进步?经济怎么发展?所以保护个人产权,实在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
有了上面的3个假定,再作进一步的推理,就有了3个原理:第一个原理,利益最大化原理。既然人是自私的,必然就会谋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中国老百姓有一句俗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别看这只是一句俗语,却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自身经济行为的总结,揭示的是一个浅白而又深刻的经济学原理。资本主义生产为什么会过剩?马克思的解释是,资本家有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倾向,故而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日益缩小,所以产品就会卖不出去。我们现在为什么也出现了生产过剩?,因为市场经济下我们的企业也是经济人,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规模也要不断扩大,人们的收入跟不上这种增长,所以就形成了今天的买方市场。第二个原理即供求原理,这是由经济人假定和资源稀缺假定导出的,既然资源有限,人们又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就出现了供求问题。当某种资源一定时,需求越大,价格就越高;反之,供给大于需求,价格就会下降。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自左上方沿右下方倾斜,就是这个道理。这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价值规律。第三个原理,等价交换原理。自从产生了社会分工,人们就难以自给自足了。我生产粮食,你生产布匹,可我需要穿衣服,你也需要吃粮食。粮食和布匹的产权又是受法律保护的,就是说,我不能去你们家随便拿布匹,你也不能上我们家随便取粮食,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交换。并且这种交换还必须等价,交换双方都要感到合算。否则,倘若有一方觉得吃亏,交易就会达不成。所以,是社会分工与个人产权的保护,导致了等价交换。
运用上述假定和原理分析经济问题,还需要3个方法:即成本收益分析法(静态与动态)、均衡分析法(静态与动态)以及帕累托标准。前两个方法,大家都很熟悉,而帕累托标准,需要略作解释。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在研究资源配臵时,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人们简称为帕累托标准,意思是说: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臵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否则,就是帕累托改进,而不是帕累托标准。举个例子,现在有20人要过河,但一只小船只能载19人,假如我们已经让19人上了船,船已满载,此时,我们就称之为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如果再多让一人上船,就会因超载而给另外19人带来危险,损害别人的福利。反之,如果本可以载19人的船,我们只让上18人,也不符合帕累托标准,因为此时还可以增加一个人的福利,而不会损害到他人。
上面这3个方法,是作经济分析最常规的方法。现代经济学的体系,其实就是根据3个假定、3个原理、3个方法构造起来的。比如,从经济人假定出发,根据利益最大化原理,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就形成了厂商(生产规模)理论;从资源有限的假定出发,根据供求原理,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就形成了市场价格理论;从保护个人产权出发,根据等价交换原理,运用帕累托标准,就形成了按要素分配理论。这些假定、原理、方法,不仅适应微观经济分析,而且适应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不过是微观经济的放大,它也得服从基本的经济规律。现在经济学界,尽管流派纷呈,学说五花八门,其实只是经济学家在运用这些假定、原理、方法时,加进了一些新的约束条件;或者是作逻辑推理时,各人的功力不
一样,而基本的理论,却万变不离其宗。萨伊提出“萨伊定律“,是因为他认为货币只起交换媒介的作用,所以供给能够自动创造需求;凯恩斯推翻萨伊定律,是因为他发现货币还会被人们储藏起来,导致供求失衡、生产过剩,所以他提出国家应干预经济;弗里德曼又革了凯恩斯的“命”,是因为他发现了人们的消费,不仅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更主要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所以他认为从长期看,市场能够只求平衡,无需政府干预。这3位经济学家的观点虽然不同,但运用的基本理论,却并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他们立论的条件与背景。
如何用理论驾驭经济工作
学习经济理论,就是为了驾驭经济工作。那么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实际经济工作呢?这个问题很大,也很难一下子说清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虽然只有3个假定、3个原理、3个方法,但它就像中国的八卦,一旦把他们组合起来,却博大精深、变化无穷。孙子兵法,说起来只有三十六计,但要运用得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兵家审时度势、用计准确,方可得胜。作经济分析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先弄清经济问题产生的背景与条件,选择恰当的理论与方法,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与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让我们先来看看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因为国有企业效益不好。国有企业效益为什么不好?因为它只追求产值最大化,不讲求利润最大化。企业为什么不追求利润最大化?因为企业只是政府的行政附属物,经营者是国家干部,企业盈利要全额上缴,而产值可以出政绩、政绩出干部。所以国企改革最根本的问题,是要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经济人)地位,承认经营者和员工是经济人。承包制也好,股份制也罢,其实都是为了把企业变成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迫使它追求利润最大化。中央提出要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的也在于此。可是现在许多国有企业已经改造成股份制了,为什么效益还不见明显好转?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还没有明显提高?因为经营者还是国家干部,职工还是国家职工,他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人”。所以下一步的改革,就得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取消经营者的干部身份,取消职工的国家身份。经营者和职工一旦成为经济人,必然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么怎样把个人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转变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力呢?这里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恐怕是我们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路子,对不对,还需要实践检验,但理论分析就是如此。
再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国的价格机制问题。过去我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实行的又是计划经济,不太重视供求原理,价格不反映供求关系。所以尽管经济短缺,可价格由政府确定,以不变应万变,结果市场信号失真,资源配臵效率自然很低。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人多地少,如果不珍惜土地资源,迟早有饿肚子的一天,人们有了切肤之感,于是开始重视供求原理,提高土地使用价格。由此及彼,商品市场的价格也逐渐放开,让价格来引导资源的配臵。可是价格引导资源配臵,要求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所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开放生产要素(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市场,完善市场体系。记得当时人们对开放劳动力市场颇有疑虑,认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是主人,劳动力怎么能进入市场交换。尽管很多人感情上接受不了,可经济规律如此,我们只能去慢慢适应它。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到现在,9年过去了,人们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早已司空见惯。可是至今大家对“利率“放开问题,还多有争议。其实,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它也要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供过于求,利率下降,这样,才能有效地配臵资金。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资源的配臵效率,不然商品市场的价格放开了,资金市场的价格不放开,就好比骑自行车,前闸松开了,后闸还捏着,能跑得快吗?所以放开利率,是大势所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除非我们不搞市场经济。
最近一个时期,收入分配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过去实行计划经济时,我们实行的是单一的按劳分配。因为那时候公有制一统天下,个人不拥有生产资料,也没有资本、人力资本这些概念,所以个人收入只能按劳分配。公有制下实行按劳分配,这是合乎逻辑的,马克思当年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按劳分配原则,正是基于未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消灭了私有制这样一个前提。可是,我们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如果我们承认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那么就得保护土地、技术、管理以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个人产权,对这些生产要素的使用,不能搞无偿调拨,而要实行等价交换,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的原因。在市场经济下,既然生产要素与劳动一起创造了社会财富,那么,在分配收入时,就要体现生产要素的贡献。否则,如果我们只承认按劳分配,不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样虽然是增加了劳动者的福利,但却损害了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福利,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而且也不符合帕累托标准。所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以上我们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中国的企业、价格、分配等体制性问题,其实,我们也可以同样用这些理论原理,来指导制定或评价经济政策。比如以“粮改“为例,国家为什么要出台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原因是中国的粮食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没有保护价,粮价走低,农民就会减收。可是从国家的角度看,按保护价收进来的粮食,如果不能以高于收购价的价格卖出去,财政就会不堪重负,所以国务院提出要“顺价销售”。如何才能顺价销售呢?按照供求原理,要让粮价上升,必须由政府营造一种粮食“供不应求“的小气候,否则,粮食就无法顺出去。而要营造“供不应求”的小气候,国家就得控制粮源。不然,让私人粮贩插手收购,然后千家万户一起卖粮食,供不应求的小气候无论如何形不成,所以政府要严令禁止私人粮商进入收购市场。可见,粮改的思路,从经济学的方面看,是对的,现在的难题在于,我们能不能控制粮源。粮源控制得住,肯定是一项好政策;控制不住,那就要另当别论了。关于重复建设问题,中央近些年是三令五申,可为什么地方政府还是对重复建设乐此不疲?原因是地方政府也是经济人,要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事情明摆着,上项目对地方有好处,比如增值税作为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至少有25%留给了地方。所以赚钱的项目,大家是一哄而起。如果我们把利益机制变一变,把从生产地征收增值税,改为从消费地征收消费税,然后将消费税由中央与地方分成,地方肯定就没有搞重复建设的积极性了;相反,原来封锁市场的“土围子”也会自动拆除。所以解决重复建设问题,关键不是要反对地方利益与地方保护主义,而是要运用经济规律,摆平地方利益。如果地方政府都不追求地方利益、保护地方利益,全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这样的地方政府,老百姓会拥护吗?
(中国管理科学院经济管理学部资深院士)
第二篇:如何驾驭课堂
如何驾驭课堂
西乡塘区大塘小学 黄云霏 当我们备完课、写完教案之后,无论我们教什么课,我们都要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实施我们的备课方案、落实我们的教学目标。这个过程与我们备课、写教案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一样的,因为写教案的时候,我们的眼睛看的是书本,而心里备的是学生,我们在课堂上落实教学目标的时候,眼睛看的是学生,而心里想的却是我们拟定的教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驾驭课堂,使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得以落实,使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课堂预定的目标呢?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专题:如何驾驭课堂。
一、把握学生情绪,驾驭课堂教学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搞好课堂教学工作的根本。
列·尼·托尔斯泰在这方面有过著名的论述,他说:“如果教师只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父母一样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不爱教育事业、又不爱儿童的教师好。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所以,只要我们有充满对教育事业之爱,充满对我们所教的学生之爱,那么,在课堂上才会有充满爱的语言,才会表现对学生充满爱的行为。而一句充满爱的语言,一个充满爱的行为,就会产生一个充满爱的课堂。第二、要善于用自身高涨的情绪感染学生
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当我们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从早晨一起床就不高兴,进入教室还高兴不起来,于是,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表情呆板,语调低沉。我想,这节课学生的情绪恐怕也很难调动。即使这节课没有学生违反纪律,课堂也可能是安静的。但我们也不能说你驾驭了课堂。因为,驾驭课堂的标志,应该是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如果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我们要努力调节自己的心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使自己在进入教室之前,有一个良好的心境,有一个高涨的热情。我记得在上三年级乙班的《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曲时,我上得特别投入,我忘了很多影响我发挥的因素,尽情的演示,尽情的做师范给学生看,边唱边舞,接着学生会在我情绪的感染下,自己创编舞蹈,那时学生根本也来不及在乎男女界限了,都在忙着自娱自乐.大家都不亦乐乎。验证了罗马诗人贺拉斯说的话:“只有唯一的方式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被打动,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而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个双向交流活动,它是知识与情感的交流传递过程。充满激情的教学(如饱满的精神和和蔼可亲的表情,慈祥的眼神,或赋予感情的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渲染,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为教师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个国外学者总结了这么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有声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人在交流谈话的过程中,音调占重要地位,面部表情占主要地位。而面部表情又是受人的情绪制约的。因此,调整好自身的情绪,也会使课堂气氛得到调制,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第三、课堂上要善于使用激励理论。
所谓激励理论,就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某一目标的手段。激励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此外还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验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还有进步需要,兴趣需要。在这些需要当中,学生更需要是:尊重需要,进步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激励学生,表扬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及时的说一声“不错”、“真棒”、“不简单”、“很聪明”之类的激励语言。平时在课堂上,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我会这么来一句英语方式的表扬:oh,you are good girl,或you are good boy,或者you are clever girl;you are clever boy,往往这个时候高年级同学会问我“老师你也会说英语啊?”我说“是呀,有什么奇怪?谁说教音乐只懂音乐?教数学就只懂数学呢?我希望你们每个人尽可能都要让自己全面发展,多学习,让自己各方面不断提高。”这个时候我感到他们是用那种意味深长的眼光注视着我,敬佩也好,感激也好,满足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注意力突然一下子集中了。而低年级听到我用英语表扬他们时,会问我是什么意思,我就翻译给他们听:这就是赞扬你们是个聪明的男孩,聪明的女孩。听后,他们唱歌特别起劲,大声得有时候你自己都忍不住想笑,其实一句很平常的表扬,我们是感到没什么,而学生当众受到教师的表扬后,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因为有时,教师的一句表扬,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驾驭课堂重在讲究教学艺术
(一)教学艺术的特征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就是一种“说来使人愉快的艺术”。我们之所以要讲究教学艺术,是因为教学艺术具有以下五个性质: 第一、教学艺术具有吸引性
可以说,凡是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总能给人愉悦的美的享受。教学艺术也是一样,它经过教师的攻璞琢玉,形成一种教学美,从而吸引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当我们形成了一种教学美的教学风格之后,学生也会越学越美,如坐春风,乐此不疲。此时,知识就会象涓涓流水,进入学生的心田。第二、教学艺术具有诱导性
教学艺术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施展的。如果教师具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本领,就是教学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本身就体现了教学艺术的诱导性。第三、教学艺术具有综合性
教师如果能够合理使用课堂45分钟,这是时间艺术;教师讲课时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幽默诙谐、有张有弛、抑扬顿挫、深入浅出,把无声无息的书本知识讲的有纲有目、有条有理、有声有色。这是教师的语言艺术。也是学生的听觉艺术。而条理明快,正整规范、布局合理、娴熟形象的板书或既有“观赏性、提要性、美观性”的多媒体教学设计,也会给学生带来视觉艺术的享受,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启发思考的哲理美都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在课堂上,如果没有这些艺术完美的综合就没有教学艺术,而没有教学艺术的课堂就一定不是好的课堂。第四、教学艺术具有独特性
教学艺术隶属于教学造诣独特的教师,教学本身是一种神圣的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只能由教师个体去自由创造,可以说一百个教师应该有一百种教学艺术。那么教师就得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不断摸索教学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第五、教学艺术具有效果性
上课具有教学艺术,必然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是正比例关系。教学运用了精湛的教学艺术,学生就会乐学、上进,因此说,教学艺术具有效果性。
(二)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
古人写文章讲究的是“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而无波无澜,是文学艺术创作之大忌。教师要设计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时,如果能做到:既绵绵有序,又起伏有致,课堂教学就会良性运行。心理学家认为:“一堂课中,学生的思维状态呈现三个阶段变化:即思维水平逐渐集中阶段,最佳思维水平阶段和思维水平逐渐下降阶段。”我们在设计教学结构时务必考虑学生思维的这一特点,由此而论,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成“凤头—驼峰—豹尾”的形式,也就是,一节课应该是由精彩夺人的导课,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尾三部分构成的“抛物线式”的课堂结构。
高尔基说过:“开头第一句话是最困难的,好象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课堂教学的引入也是一样。好的引入导课如高手对弈,第一招就为胜利铺垫了基础。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如果一堂课开始就教的索然无味,如同嚼蜡,那么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结尾的设计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封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高明的教师都很讲究结课的艺术技巧,显示出各自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结课的艺术有多种,如:精彩归纳,画龙点睛;释疑解惑,练中有结;留设悬念,含蓄深远等等。但我们不论采用何种技巧,都应给学生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感觉。有一位名人说过这么一句话:“美与不美,区别就在于原来零散的因素是否结合成统一体。”课堂的导课艺术;设计课堂高潮的艺术;结课艺术铸成浑然一体,才是一节臻于完美的课堂教学。而一节臻于完美的课堂教学,如同一首主题鲜明的诗,凝练隽永,回味悠长。也如同一首和谐明快的歌,旋律流畅,荡气回肠。还象一幅构思不凡的画,精彩纷呈,美不胜收。让我们追求完美,为尽快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教师而努力。
三、驾驭课堂,不疏管理
要驾驭好课堂,除了要精心备课,精彩讲课之外,课堂管理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管理又称组织教学,而组织教学仍然要靠教师的语言艺术。有句俗话说: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才磨一张嘴。意思是说,语言能力的提高比练硬胳膊腿更加困难。然而,教师就是吃语言饭的,有人把教师的职业比做“舌耕”,(舌头的舌,耕耘的耕)就是说教育教学工作就是教师用舌头在耕耘。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语言文学知识,多看书,勤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当然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只靠贴切的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讲究管理方面的技巧。当你讲课时,难免有个别同学定睛走神,这时你如果直接批评他,不但会影响他的情绪,也会影响大家的情绪,破坏讲课氛围。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说:有一位同学两眼发直,二目无神,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请问:你在想什么呢?如此的提醒,就是高明之举。还有的同学上课时,就象屁股上长了钉子,手上长了钩子,脚下踩着轮子,一点也不老实。遇到这种情况,你可边讲课边走到他跟前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提示,他会立即改正。此外,对那些严重违纪的学生,教师要学会适度发火,一来表示自己对他所犯错误的气愤,二来可以警示别人,让学生知道你敢发火、很厉害,以起到敲山震虎、杀鸡给猴看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管理之大忌是:当众讽刺挖苦学生,甚至口出脏话。这样做,不但有违师德,而且会遭到大多数同学的反感,降低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有时还会出现家长参与的现象,结果家长不依不饶,后患无穷。在批评学生时,我们要注意,动之以情,情在言先,晓之以理,理在言中。对某些犯错误的学生,有时春雨无声比夏雨发聩的效果好,而对某些犯错误的学生(如很调皮的学生)教师采用夏雨发聩的态度,又优于春雨无声的方法。
在管理课堂,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坚持“严”字当头,但要切记: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正所谓无严不成师,严师出高徒。但是,在严的侧面,我们还要注意对学生要严而有度,严而有理,严而有法。不该严的时候严,效果会适得其反,这个尺度有时候真的很难把握,以我自己为例吧,每次上课在进入教室之前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满面春风的,但是一看到吵哄哄的课堂,情绪就会不自主的低落,虽然自己还是在极度的掩饰,课后也进行了总结,可是下次出现此类情况的时候还是差不多这个样子,比较困难扭转这种局面。其实大多数教学上的道理很多时候很多教师也都懂,但是执行起来却比较困难,更别说持之以恒了,因为我觉得这样习惯的养成也是需要不断的历练以及教学过程中一步步慢慢的进行摸索进而形成的。驾驭课堂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教法可改,教学模式可变,而驾驭课堂的艺术水平是教学对我们永恒的要求。有人说:古人之所以写出好诗,功夫在诗外;演员之所以演出好戏,功夫在戏外;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当然功夫在课外。
教育是不分主副的,孩子们受教育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教育,改变我们自己的观点才是重要的。而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尽力做到的就是课外努力,课内成功。这样我想要达到学生和教师同时想要达到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也就不难了。所以在我们前行的一路上,我们不断努力吧。
第三篇:驾驭激情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18号选手,来自13级政法系历史2班。我的演讲题目是《驾驭激情》。
“大学究竟应该读什么呢?”在初赛中,我认为:想要读好大学,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培养知识、实践能力和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完成一次华丽的蜕变。大学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果想要在这四年里扎扎实实地学习这些东西,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时候的我们就需要一种东西,那就是——激情!
沃尔纳戈曾经说过;“智慧的最大成就,也许要归功于激情。”没错!人在这种强烈情感的支配之下,往往能够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激情可以使我们对某种事物持续保持兴趣和热情,发挥更大的创造力。激情不仅愉悦了我们的身心,而且恰当的激情更有助于我们取得成功。然而,正如丹麦物理家玻尔所说:“ 人应当具有激情,但是也应当具有驾驭激情的本领。”何为驾驭?在我看来,有以下两点。
第一、看清激情,不让激情流于形式。简单地来说就是让自己辩别对某种事物有没有激情。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虽然有激情可以使我们持之以恒地做某一件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持之以恒都是激情。就拿我当例子,我虽然读了十几年的书,你们就能轻易判断我就是对读书、对知识充满渴望和激情吗?我想未必,这个答案估计只有我真正知道!所以,在大学里,我们想要做什么事情,都要判断自己对那些东西是否真正有激情,如果有,那好办。如果没有,我们还要做进一步打算,是要想办法激发你的激情是呢?还是重新寻找让你有激情的事去做。
第二,就是不盲目激情,要把激情用在有价值的地方。法国的拉罗什富科也曾说过:“激情常常使最精明的人变成疯子,使最愚蠢的傻瓜变得精明。”正如有口吃的德摩斯梯尼生活在对演说技能很重视的古希腊,因为他渴望能滔滔不绝地演说,他最终成为古希腊著名的雄辩家;也有曾经的高考状元沉迷网络游戏而断送前程的。激情确实拥有很大的力量,但用得稍有不甚,也有可能让你堕入阿鼻地狱。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就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把激情用在有价值的地方。
同学们,让我们成为激情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让我们驾驭激情创造美好的明天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
1、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指导教师采用恰当的开课技巧,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全班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主要做法和要求是:(1)组织好教学情境。上课准备铃响,要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上课铃响,教师立即登上讲台,此时要环视全班学生,检查有无缺席,情绪怎样,同时也以自己的饱满的精神状态为示范,暗示学生要振作精神,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之中;(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感的氛围。教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教学的情感中,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促使他们表现出与老师配合的积极性;(3)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开课技巧。
2、抓好课堂纪律的管理。管理好课堂秩序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有助于师生教学情绪的稳定,有助于师生双方信息的交流。课堂纪律管理的做法和要求是:(1)创设好合理的课堂情境;(2)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3)调节控制好学生的学习焦虑;(4)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
(5)采用适当的制止手段,排除各种干扰。课堂纪律管理需注意的是:(1)始终明确纪律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教育才是根本;(2)要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3)当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已出现或已干扰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要把学生看成教学的合作者。
3、运用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调控教学情绪,以平衡教学活动。这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利用反馈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表情、动作等)排除干扰,调节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以求得教学活动的平衡。教师运用语言信息控制教学情绪的做法和要求是:(1)教师输出的语言信息要准确、清晰,有启发性;
(2)要善于借用声调、音量、速度等辅助性语言信息吸引学生;
(3)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给予学生恰当的认可和鼓励;(4)控制好语言信息的量度;(5)借用语言信息的输出控制好教学节奏;(6)适当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7)对于外来干扰信息,可采用指令性或辅助性语言信息加以排除。
4、运用注意规律,把学生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有效地唤起和组织学生的“注意”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条件。运用注意规律驾驭课堂教学的做法和要求是:(1)掌握注意规律的分类,一般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类;(2)掌握唤起学生“不随意注意”的方法;(3)掌握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的方法;(4)掌握唤起“随意后注意”的方法,这是由随意注意发展而来的高级的注意形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学生学会学习;
(5)通过设计问题,控制与引导学生的注意。
5、运用教育机智,随时调节控制好课堂教学情境,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育机智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而是建立在观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教育经验的结果,属教师的一种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教师运用教育机智排除课堂干扰的做法和要求是:(1)树立教师必要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产生向老师模仿的意向。这种威信使教师在采取有效措施,排除课堂干扰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2)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观察学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透过学生外在的表现,找出其心理原因,以使自己具有正确估计情势的能力。(3)把握和控制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4)掌握排除课堂干扰的方法。
6、运用小结、布置作业等手段做好一堂课的结束工作。指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结束前,为继续维持好良好的教学气氛,以做好课的结束工作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一堂课的结束环节十分重要,一般做法与要求是:(1)小结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加以整理归纳,突出重点,理出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使之条理化;(2)做好课外作业的布置工作。结合学习的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且能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的作业布置给学生;(3)讲究课堂结束时的艺术。如结束前留下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思考,或给学生留下一个含蓄结尾,以“言尽而意未尽”的魅力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或在总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之后提出与下节课有关的新问题,造成悬念,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等等;(4)要按时结束一堂课,做到准时下课,不可提前,也不可拖堂。
7、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以保证学习气氛的轻松、和谐。
做法和要求是:(1)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2)在学生中享有威信;(3)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4)树立正确的学生观;(5)善于建立以教师高尚师德为主体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6)善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集体;(7)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并认可他们提出的不同意见,创设一种谅解、宽容的教学气氛;(8)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9)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10)对学生能作出客观而又公正的评价;(11)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12)要求教师具有人际交往的技巧,通晓青少年社会心理学;(13)要扮演好心理顾问或知心朋友的角色;(14)在教学中创设使学生畅所欲言的情境和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为荣的气氛。
第五篇:《驾驭人心》读后感
《驾驭人心》一书是我在良渚项目上有一次营销那边搞活动,兴业银行赠送的一本书,我简单看了一下目录,很不错,就拿来读,读这本书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也不是天天在看,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就拿来读读,读完之后,有些感慨,知道自己欠缺的太多了!
就在我写这篇日志的前不久,我刚刚走过一段弯路,就是因为我不懂得怎么去和我那些不喜欢的人沟通,导致我被人开了黑枪,为此我很是恼火,到现在也不是很确定到底是谁在背后开我的黑枪,现在想想,我真该谢谢这个这个人,因为他让我知道了现在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不能独断专行,完全按照自己的性子来,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性子来,那么你会吃很大亏的,人有时候就是犯贱,知道是不对的还要去做,等到吃了亏,才知道反省自己!
驾驭人心,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操控的一种策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细细观察某些人际交往的案例,你会从中很容易找到一些直接运用的、卓有成效的心理操控策略!对于那些有着成就的大人物而言,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大体都是由于:他们比平常人更仔细的观察他人、他们对于人性的洞悉更加深刻一些、并且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会自然的运用这一策略,即使他们对这一策略没有清洗的概念,但他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也会运用的非常娴熟,因为他们领悟到了有效运用驾驭人心的技巧和方法,《驾驭人心》读后感,读后感《《驾驭人心》读后感》。他们娴熟的驾驭人心,善于巧妙的说服别人、引导别人、控制别人、以致使对方心甘情愿的位置鞍前马后,他们可以将征服人心的艺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没一个细节。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那些成功者只不过更能借助他人之力为我所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关系网,而那些在人际关系网占主导地位的驾驭者则更能借助他人之力为我所用,从而造就自己的成功!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人,相逢是缘开头难,我们要想和他人真正的成为朋友,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喜欢你,给他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才能获得进一步交往的机会。有时机会也是通过我们自己去创造的,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当你对一个陌生人的所有一切都很了解的时候,那么你一定是一个胜利者。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对方不对你说一个“不”字,那么就要做到以心交心,彻底的打开对方的心扉。最终成为很好的朋友。
在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方圆处事,获得他人的支持,这是我的弱点,我不懂得方圆处事,才造成自己走了一段弯路,现在想想,方圆处事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这个我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努力去学习,让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年轻人,总是喜欢意气用事,不懂得理性思考,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心理情绪,乱发一通,造成无意间给他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最终会失去很多的机会。这也是我的真实写照吧!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总是喜欢快言快语,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话都说完了,才去思考,但有些话说出去了已经无法挽回了,即使后悔也没用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卖后悔药的,只能在今后注意了。
无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总会出现意见不相一致的时候,那么这时候我们不能去与对方争辩,而是以心攻心,处理对方的反对意见。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感慨,这本书真的不错,很好,建议大家有时间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