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校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15:4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我校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我校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

第一篇:关于加强我校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

关于加强新丰一中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

【摘要】 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总书记指出,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党员干部队伍工作效能的必须方式,特别是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教师党员队伍所存在的问题背后的客观因素主要在于学校党支部的制度漏洞和党员教育培训的缺失,针对这种情况,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把刚性的制度建设和温和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学校的党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党员队伍建设;问题;原因;制度建设;文化建设

一、当前我校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1、党支部概况

本支部目前共有4个党小组,159名党员。在职党员143人,离退休党员16人;平均年龄28岁,35岁以下党员占总人数的80%,100%为大学本科学率。

2、党员个人存在问题

(1)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漠视党内工作。

个别党员认为共产主义思想虚无缥缈,对共产主义信念动摇,对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怀疑,缺乏对党的高度忠诚。具体表现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和淡漠党内工作。有的对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态度含混、立场模糊,正确的不敢坚持,错误的不敢批驳,听之任之。一些党员只重业务,淡漠政治,不愿意干与业务工作关系不大的事,不愿做社会工作,更不愿承担党务工作,甚至认为党内学习、开会是额外的负担。

(2)有个别党员工作能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

部分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其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不相适应,只想做“官”,不肯做“事”,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自我要求不严,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自己本身教育教学水平比较差,还不愿意学习,上班常常迟到,改作业不及时,对教育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对学生敷衍了事,对党务工作冷淡,(3)有个别党员道德素养不高,缺乏奉献精神。

有些党员受拜金主义影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只能偶尔兼顾,不愿吃亏,讲有条件付出,没有了共产党员的正气,尤其缺乏教师应有的奉献精神。总是抱怨学校,抱怨社会,不利于党员队伍内部的团结,也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重要的是这种消极现象破坏了党员的形象,也破坏了学校的形象。

(4)有些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一是有的丧失党员责任感。表现为有的党性观念淡化,缺乏党员意识,把自己混同普通群众,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甚至对组织分配的任务推三拖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应有作用。二是个别党员不能正确对待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埋怨情绪重,口无遮拦、随心所欲,经常发牢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三是有的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表现为思想不够解放,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有的年纪较大的党员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精神萎靡不振、暮气沉沉,无法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3、党员队伍存在问题

(1)党员队伍过于年轻,工作经验不足。

我校党员队伍虽然庞大,但年轻党员较多,平均年龄为28岁,35岁以下党员占总人数的80%,这是一支相对比较年轻的队伍。作为年轻的教师党员队伍,绝大多数党员在从事

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较高的积极性,课堂上富有激情,与学生能够融成一片,对工作认真负责。但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广大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校的发展。

(2)外地教师党员缺乏存在感,影响团队凝聚力。

由于我校近五年来,大量招聘外地老师入职,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人际圈子,他们在学校缺乏存在感,外聘教师流动性大,也造成许多优秀人才的流失。这些都影响到一中党支部的团队合力。

二、问题背后的原因

(一)党员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中国共产党是由众多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建成的组织系统,党的整体素质如何不仅取决于广大党员个体素质的高低,同时与党员队伍结构是否合理也有紧密联系。因为合理科学的党员队伍结构能够实现组织内部各成员效能的最大化,能够形成超过个体总和的更大战斗力。

我校党员教师队伍党员队伍多达159人,是整个新丰县最大的党支部。这个组织结构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学历、不同区域(外地教师与本地教师的不同文化风俗)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要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作为保障。组织内部成员自身所表现出的消极涣散的现象,其原因除了某些党员个人政治素养欠缺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支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乏力,监督不到位。党支部对党员管理不严格,对问题较多的党员教育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学校党委缺乏党建新形式,使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不够。对于党员自身所存在的消极涣散、党性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我们都可以通过制度进行约束,我们需要更多的反思我们党支部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

(二)党员教育培训不足。

党员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道德素养、工作能力等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培养加以提升,但一直以来,我校比较重视教育教学培训而轻视党员教育培训,所以党员成长相对比较缓慢,个别党员的修养与能力跟他本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不相符合。

2013年5月9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我们应当借此时机,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培训,要牢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切实改善存在的“四风”问题,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具体要求等进行学习研讨,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问题,深化认识,查找差距,明确方向,实现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信仰是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持有。相信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观念和信仰问题都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得到更好的解决。

三、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注重党支部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

1、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天然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教育出来的。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持之以恒的党员教育机制,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客观要求。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最主要的就是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进一步探索建立能调动党员积极性、激发党员学习内动力的制度。比如年终述职、述学、学习考核等制度以及一些党员喜

闻乐见的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外出参观学习等学习形式,把集中教育、典型教育与互动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以形成党员人人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

2、建立健全党员评价机制。学校要把学生和家长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认同不认同作为评价教师党员的重要标准,真正把群众的认可落到实处。还要把教师党员先进性的评价标准落实在实际行动、教学实绩、综合素质发展、帮助带动广大群众等各个方面,做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

3、建立健全党员激励机制。学校要充分运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典型激励、荣誉激励等多种手段,激发、引导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向更高境界发展。为了避免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负向激励,在学校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特别在定薪、奖金、晋升、评优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做到公平、公正,讲诚信。要使激励的条件公开、激励的时间确定、激励的方向明确。如学校在师德建设激励机制的形成中,应设立师德监督员,让社会、家长和学生参与师德建设过程。逐步推进师德评价由领导评价为主,向学生和社会评价为主转变,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为主转变。并把师德评价结果与教师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在名师、学科带头人、市级以上先进的评比中,对违规外出兼课、过了头的有偿家教等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从而有效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另外,还要创新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竞争上岗制度、党员干部考核、评议制度和引咎辞职、罢免制度等,以使更多优秀党员教师能脱颖而出,得到提拔重用,有机会、有舞台参与党内事务和学校事务。

4、建立健全党员监督约束机制。严格的监督约束是搞好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失去监督约束的党员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加强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必须注重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吐故纳新、自我纯洁的机制:严把党员“入口”关;疏通党员“出口”关;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对党员的党内监督约束;通过建立完善群众评议党员、党员先锋岗、党员挂牌等制度,使党员处于严格的外部监督之中。

5、进一步完善关爱党员制度。通过建立谈心谈话、定期走访、党内帮扶、患病探望等制度,确保每位党员“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探”,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还可通过在党员的入党纪念日,由党组织向党员祝贺“政治生日”,赠送“生日贺卡”,找党员谈一次话,交换意见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给党员送去关爱,聚集人心,激发生机。

(二)注重学校教师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

1、用党的理论指导学校教师文化建设。

党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就是要老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大型教育专家的讲座,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

学校的教师文化建设必须在党的教育理论引导下,认真贯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法令法规,以“关注学生,聚焦课堂,提高效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重点,以优化管理为手段,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不断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在务实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努力实践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师文化建设要突出“师德”培养为核心,以教师党员的“德”,引领校园的德行建设。“为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以责为重、以生为本,做学生人生的导师、生活的向导、技

能的教练、学习的楷模、心灵的挚友”。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先进的品格、先进的思想、先进的能力、先进的学习、先进的行为感染人,影响人,真正做一名靠得住、站得出、看得见、干得好、行得正、吃得亏的优秀教师党员,成为教育改革的急先锋,广大教师中的一面旗帜。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排除“困惑”,打造一支睿智、高德的党员教师队伍,这是学校发展之根本,更是国泰民安之保证。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注重三种品德的培养,首先是政治品德的培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作风。其次是伦理道德的培养,要善于正确处理和把握社会关系中的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操。再次是品质的培养,干事创业有强烈的事业心,有坚忍不拔和锲而不舍的意志,有持之以恒的专注力以及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总之,作为共产党员,时刻都要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摆在首位,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得到陶冶、熔融、提炼和升华。

(3)教师文化建设,要力求增强教师党员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学校是一个弥漫人文气息的社会,是一个微型的社会,也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这样一个环境,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是个性的也是共性的。学校的教师文化建设必须力求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尤其是教师党员的归属感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广泛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灵活丰富的课外活动,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尤其是要培养外地教师的归属感。要切实关心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增进健康,活跃身心,激发教师党员荣誉感和进取精神。

第二篇:关于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关于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1.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应提高教师在职工中的比例; 2.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是否完善?在学校层面还需要制定或者修订哪些方面的规章 制度? 答:不完善,最重要是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年轻教师付出的劳动,考虑年轻老 师分享学校成果的比例,不能总在经济上压抑年轻老师;提高教师的主人翁地位。3.我们系是否制订了本单位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落实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不太清楚。4.在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遴选与培养方面有何建议? 答:不拘一格降人才!5.在教师学历进修、在职培训、团队建设、职称评审、资格考试及学术交流等方面有 何建议? 答:大力开展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6.其他有关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没有。


第三篇:教师队伍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新时期对高校教师个人的素质及整个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要适应经济时代的瞬息万变,接受新时期的挑战,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把我们的教师培养成为具有时代特色,成为教学、科研复合型人才,集学者、专家、创造型教师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要建设好教师队伍,首先要选聘好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带头人不能有名无实,要真正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包括加强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科研等研究与建设,是他们真正起到把关的作用。作为民办高校的带头人不仅要带领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而且还要带领教师研究和解决如何把本专业办出特色的问题,如何把本分院办出特色,才能更具有吸引力,既而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建立起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质量与数量相适应的专职教师队伍,民办高校不仅要从退休教师中选聘条件好的教师,也应从社会上招聘教学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中青年教师,进而培养新生力量。在这支队伍中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要适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与筛选,逐步建立起老、中、青、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二、尊师重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礼记文王世学》:“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褚德者也。”作为能够担当此重任的“师者”,不仅拥有渊博的只是,还要懂得传授知识的技能与才干。尊师重道是师德教育的中心,之所以要尊师,从“性恶论”中看出端倪。荀子认为“人之恶性,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篇》),也就是说,善恶在人的天性中并不存在,人的本性以恶为主导,人性中的仁义品格依赖于后天的培养,而这种培养来源于师长的悉心教诲。如果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有师长不悔的教育和培养,人性中恶的成分就会大大减少,表现出积极向善的一面;如果没有师长任劳任怨的培养,人性中恶的成分便会占绝大多数,这样表现出来的人性是自私、贪婪、委琐甚至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人性的善恶表现与师道有直接关系。

尊师重道在中国传统教育规范中颇受人们重视,它反映了社会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社会文明的程度,在与现代教育体制相结合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受到瞩目。

“尊师重教”是我国的光荣传统美德。建设与管理教师队伍,必须尊重教师,使“尊师重教”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并贯穿在建设和管理教师队伍的每一个环节之内。尊师的重要内容是尊重教师的劳动,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使教师在学校中有用武之地,有成就感,只有尊重和合理地指导教师,才能有效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教好学生。

三、建立学生反馈调查和对教师评教制度

民办高校教师的考核,坚持工作的动态性、评价的综合性和结果处理的及时性原则,深入研究和不断优化考核方法,执行多样性和针对性的考核标准,力求使考核结论相对客观公正。坚持教师各类考核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教师评价体系。

一般来说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的教学好坏从学生那里可以找到答案,学生的反馈调查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客观性的一面,虽然从学生那里反映的问题,参差不齐,但一般来讲是真实可靠的。对调查情况要透过现象分析其本质,经过分析,采纳吸收其合理成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要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填表、座谈,抽查学生作业,试卷等多种方式进行反馈调查,并形成制度,坚持做下去,并讲求实效。

在对学生反馈调查和对教师评教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对毕业生的调查。把对毕业生走入社会后的调查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列入学校的工作日程。通过建立校友联络网、通讯录、联席会、返校日、校庆等活动把毕业生组织起来,请回学校。学校要由有关部门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搜集毕业生中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通过调查表、座谈将毕业的反馈集中整理写出报告的意见,校长应亲自主持会议向教师及有关人员进行报告,总结研究教师改革中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对教师执行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管理

学校各专业教学大纲和各学科的教学计划是学校具有法规性的文件,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依据。

学校应要求专兼职教师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不允许教师脱离大纲

和计划进行教学。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和各分院要有健全的制度保证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定执行,通过对教学执行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和课时情况的调查和统计,以及对教学教学日历和教研活动,听课等活动的调查了解,对教师执行学校规定的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不允许教师自行压缩教材和减少课时,但应允许教师在执行学校规定,完成教学计划和课时的前提下,针对学生情况,突出教材重点部分进行讲授,以达到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点带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也应防止为应对考试划重点,以偏概全,影响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的做法。

五、重视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

教学经验是教师辛勤劳动的总结和结晶,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资料。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十分重视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交流。对于好的教学经验,应该在学校内进行交流和推广。对具有共性的,符合教学规律的,适合民办高校教学的好经验,尤其应该重视为其创造条件公开发表,积极推广并给与表彰与奖励,在学校中形成学习的先进,改革创新,积极进取,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六、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自身科研水平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办一流大学的关键,换一个角度来说,有了一流教师队伍就有了一流的大学。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教学研究水平是各所高校改革的新课题。

教师业务上的成长与进步,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学习、交流、指导、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高校教师队伍的人数逐年递增,对于那些想提升自己的老师,以积极的态度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节约科研投入成本,转而加强提升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对于已有一些教学经验的教师,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可以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加快专业发展。运用这些潜在的智力资源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使中青年教师相互合作组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

七、搞好硬环境与软环境建设

教师的工作、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持。硬环境指教师办公条件、教学条件、实验条件、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条件、居住条件、收入报酬等。对高校而言,尤其应把有限的财力用到改善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职工生活待遇方面。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较高的收入预期,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可以使他们减少心理落差,在心理上找到自己的平衡。

要说硬环境是满足教师工作生活的基本需要,那么良好的软环境则是辅助教师成就事业的必然要求。相对于硬环境建设,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管理中,要创造一种以人为本、知人善任的管理文化,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应从提高院校管理者素质入手,从院校到分院以及各职能部门都应配备能干的负责人。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让“庸才”管理“人才”,是对人才的最大亵渎,是导致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管理者的“能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专业知识素质、业务能力水平应该是相对优秀的;二是有理想、有开拓精神,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讲究诚信、以身作则。各级管理者是学校管理文化的主要营造者,不言而喻,如果一所学校、一个部门其文化是和谐的、上进的,管理是任人唯贤、高校的管理,那就会增强对人才的凝聚力,就能使人才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反之,如果这个学校其文化是个嫉贤妒能的文化,其管理讲话、低效的管理,那么即使有才智出众的人才,也是难以发挥能量的,久而久之,人才也会流失。

“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是促进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两大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八、规范管理与人性管理的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不可回避教师的管理。规范管理和人性管理是体现大学管理特征的两翼。所谓规范管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制度管理、规章管理,也就是将管理的要求和目标通过制度、机制来表达;其二,是把目标和要求标准化和量化。例如教师职称的评审、教师的进修管理、教师工作量的确定,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等常规管理,都需要通过制定一定的规范的要求,并通过制度和机制来规范引导教师的工作行为。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在某些情况下,规范管理能够更好地保护学校的利益,稳定教师队伍。

所谓人性管理,主要是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理解管理。尤其对高校教师群体而言,在人性需求上,内在的精神的需求占有重要的地位,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管理者应该根据具体对象、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这种人性管理表现出来的形式常常是围

观的、具体的、差异性的,也可以说人性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在教师管理中更能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尊重,更能激发教师自律性、自觉性,更能通过教师主体的内心信念来激发教师的潜能和工作动力。

规范管理和人性管理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规范管理是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但我们更需要关注人性管理的层次,并且要将其变成全校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共识,变成一种管理文化和价值观。

王树文

人文分院

第四篇: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研究

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研究

中共平阳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要注重选好配强县乡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这些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乡镇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组织了专题调研组,紧紧围绕“解决乡镇干部机关化”等问题,召开了县级领导干部、乡科级领导干部、乡镇和机关中层干部、干部工作监督员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等五个层面9个座谈会,个别访谈69人次,召开调研情况分析会12个,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现状分析

乡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乡镇干部是推动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县的乡镇干部队伍,总体来看是团结务实有战斗力的,他们工作在一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有的兢兢业业工作,有的默默无闻奉献,为我县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从我们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当前乡镇干部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人“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安心基层工作,情绪低落,工作应付,山区的干部想到平原工作,办事处干部想到镇机关工作,小乡镇的干部想到大乡镇工作,或者,有的一心想调往县级机关,缺乏一种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念和奉献的精神。有的人“这山望着那山高”,少部分乡镇中层干部认为自己工作认真负责,也没有什么 差错,但同一批的很多干部都已提拔使用了,自己还是中层干部,产生心理不平衡,有的是提了副职没多久就想要提正职,一时得不到提拔就心理失衡,怨天尤人。有的人“在其位不谋其政”,事业心不强,满足于混日子,工作不思进取、作风漂浮,得过且过,不能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有的人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乡镇干部自身所具有的知识、专业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在解决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时,往往方法简单,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特别是一些干部独挡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等等。

二、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其自身主观上的原因,但也有客观上的原因,我们把原因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心态不稳定,主观能动性趋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遏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求利性,使少数乡镇干部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在乡镇干部中表现明显;它的竞争性,诱发少数乡镇干部极端个人主义行为,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的自主性,导致少数乡镇干部组织纪律涣散。同时,部分乡镇干部忙于事务、累于应酬、疏于学习,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宗旨观念淡化,不以“公仆”自律,而以“父母官”自居,被动接受任务的多,主动找事干的少;遇事推诿扯皮的多,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的少;行动滞后的多,超前行动的少。

2、权责不对称,工作环境较差

权责严重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执法在部门,责任在乡镇。如林业执法主体在林业局,森林防火的责任在乡镇;消防安全等审批权在公安部门,但是乡镇出了安全问题要由乡镇负责;土地违法买卖、拆除违章建筑等责任在乡镇,执法权却在国土、规划、2 房管等部门。二是投入靠乡镇,收益归部门。如按照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税费改革以后学校基础设施投入主要依靠县级教育部门,但是实际上教育负债还是依靠乡镇政府,而教师的调配权完全在县级教育部门。三是管理靠乡镇,罚没归部门。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乡镇负责制,但有关罚没款收入都归公安部门。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权力收归部门,责任留在乡镇”,乡镇是“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导致许多问题“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管不好”,乡镇干部在工作上常常是上下为难、两头受气。

3、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较大

乡镇基层工作面广、量大、事杂,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既要改造旧环境求发展,还要维护稳定保平安等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别是一些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比较多,乡镇干部经常是“跑断腿,磨破嘴”。凡事有考核,轻则受批评处罚,重则“一票否决”。众多的责任状和“一票否决”让乡镇干部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因此,有许多乡镇领导干部都改驻村为联系村,许多乡镇干部都想往县机关或镇机关调动,不愿在一线工作,不愿驻村。比如,萧江镇总共有干部130名,其中有92人在镇机关工作,均不用驻村,只有38人在五个办事处工作,负责驻全镇48个行政村,其中办事处书记还不安排驻村,平均每位办事处干部驻1.5个村。

4、财权不配套,乡镇“无力行政”

乡镇的工作都是由上级党委政府及所属部门下达和布臵的,上级在下达和布臵工作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下拨相配套的业务经费,或只是少量地、象征性给予。具体来说,乡镇财政缺少固定的、稳定财政收入税种。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县级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地方税种收入分成和地方收费收入,而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地方收入税种中没有与其行政经费支出相匹配分成,只是在县级政府财政中按照乡镇 3 行政人员人头费加少量业务费拨给,与乡镇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不挂钩,而人头费的标准核定又很低。乡镇财政只有靠出让土地的预算外收入来补充。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后,乡镇的预算外收入骤减,乡镇领导要突出政绩,又必须在任期内争取项目和资金来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由于项目资金的审批程序繁琐,使用管理严格,运转周期较长,很多工程就只有靠借、贷、要,这样虽然政绩出来了,但给乡镇遗留下了许多隐形债务。目前,几乎绝大部分的乡镇都是“负债经营”。

5、管理方式不适应,乡村“体制性紧张”问题比较突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农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乡镇的管理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在,乡镇手中的执政资源比计划经济时代少了,对农民的控制力、影响力都减弱了。特别是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村委会不再是隶属于乡镇政权的下级组织,而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律还明确规定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由于乡镇政府的权力来源、权力结构和管理体制并没有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行、发展而进行适应性改革,从而使乡镇政府与村之间关系处于一种体制性紧张状态。此外,村级组织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村级党组织是乡镇加强对农村工作领导的一个重要环节,乡镇的许多工作要落实到村级组织,由村级组织实施。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村级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从而导致乡镇对乡村的组织、动员能力大大削弱。

三、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对策思路

根据《浙江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试行)》、4 《关于按“三真”的要求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明晰乡镇的功能定位

要进一步明晰乡镇的功能定位,赋予乡镇一定的处事权、人事权和财政权,使得责、权、利三者相一致,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1、准确定位乡镇职能

正确定位乡镇功能是提高乡镇调控能力的关键是乡镇的职能应该从如何实现“国家”对基层的调控和善治,从而更好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更好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考量乡镇什么权力可以“强”,什么权力可以“弱”。我们认为乡镇应该在巩固基层政权基础上,重点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转变职能。主要职能有:

①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②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指导村居(社区)委员会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③执行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信访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明晰乡镇处事权

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合理划分县乡两级的事权。

①对法律明确规定其执法权、管理权属县一级的行政事务管理职 5 能,由县级职能部门负责承担,乡镇承担配合、监督和信息通报职责。

②对矛盾发生频繁、影响社会稳定且县级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容易滞后的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计生、水政水务、村镇规划与建设等职能,将其管理权、执法权一并下放,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以保证工作的贯彻落实。

③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布局、重点工程建设等全局性事务和动用大量资源的工作,以县为主。

3、强化乡镇人事权

优化乡镇党委对在基层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权,提高乡镇党委对本地工作人员的调控和管理能力。

①决定权。乡镇内设机构、下属事业单位人员由乡镇党委管理。②协管权。乡镇党委对县机关部门派驻乡镇的站(所、分局、院、学区)的股级干部以及乡镇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具有人事协管权,其人事调整主管方应当事先征求派驻地乡镇党委意见(中央、省、市委另有规定的除外);征求意见一般采用书面形式进行;双方意见不一致时,由主管方报县委组织部协调。

③建议权。乡镇党委或党委主要负责人对班子成员的职务任免以及优秀干部提拔使用具有建议权。

4、理顺乡镇财政权

按照公共财政管理新框架的要求,建立符合乡镇实际的财政管理体制。乡镇财政体制必须在确保乡镇工资正常发放和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调动乡镇聚财、理财积极性,提高乡镇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

①分类确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经济发达、财政规模较大的一类中心镇,按照“划分税种、稳定收支、比例分成”的原则,实行以“分税制”为主导型的财政管理体制;经济和财政规模中等的二类中等乡镇,主要实行“稳定收支基数、超收分成、超支不补”的原则,人员 6 经费按编制由县财政核定,建设经费根据乡镇财力状况自行安排并由县计划财政部门审核把关;经济欠发达、财政规模较小的乡镇,可实行“乡财乡用县管”,由县级财政进行规范管理。

②科学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通过建立乡镇建设发展项目库,规范工程项目的财政投入。乡镇根据自身实际,认真进行前期论证,梳理迫切需要的建设项目,形成项目库,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财政逐步加以安排。

③增加部门财政资金分配透明度。各部门计划安排给各乡镇的专项资金,应当预先公布,减少暗箱操作。改变部分涉农资金支配途径,对于那些直接向农民和农村服务的资金,在县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严格监督下,交由乡镇管理和支配,从而加强乡镇和农民的密切联系,增强乡镇对农民的影响力。

(二)增强乡镇领导班子执政能力

从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乡镇干部的执政能力和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1、选好配强班子

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充分考虑到班子成员的年龄、专业、智力、经验、性格等诸要素的差异,注重年龄互补、智能互补、气质互补,实现班子成员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备。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乡镇党政正职,一般从经过多岗位锻炼、能总揽全局、作风民主、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的优秀干部中选拔,并注意把在本人成长地群众中威信高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其成长地担任党政正职。对那些只做“太平官”,不做创业者,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乡镇干部该降免职的要坚决予以降免职。同时,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增进班子团结。要充分发挥好一把手 7 的作用,坚持“群言堂”,不搞“一言堂”,使一班人真正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

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乡镇工作复杂性的要求,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应坚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加强学习政治理论。要切切实实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强化乡镇干部执政为民的理念;二是加强学习有关政策,学会运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惠农政策,为农村建设争取项目、资金,强化乡镇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三是加强学习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农村常用的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手段调解农村矛盾,化解纠纷,强化乡镇干部民主法制意识;四是加强学习业务知识,认真学习各自所负责工作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强化乡镇干部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五是加强学习实用技术,结合本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认真学习相关的实用技术,确保每个干部都有一技之长,强化乡镇干部指导群众致富的技能水平。要完善组织调训制度,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健全培训学分制度和考学督学制度。充分发挥平阳县委党校(行政学校)、平阳干部学校等培训基地的作用,确保乡镇党政正职、班子其他成员和一般干部每五年脱产培训累计分别不少于2个月、1个月和15天;驻村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每两年轮训1次。

3、加强干部岗位交流锻炼

有计划的推进乡镇领导干部交流,加强乡镇与县机关部门之间、经济欠发达乡镇与发达乡镇之间的干部交流工作,一届内乡镇与县机关部门之间的领导干部交流面保持在20%左右。有序推进一般干部跨乡镇、县机关部门交流(新录用的乡镇干部一般应在乡镇工作两年以上)。加大干部挂职锻炼力度,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乡镇领导干部到市直机关、经济发达地区以及重点工程挂职锻炼;从县机关部门选派 8 一定数量的副科级后备干部到乡镇或县重点工程挂职锻炼,从乡镇选派一定数量的副科级后备干部到县机关部门或县重点工程挂职锻炼;鼓励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到村(居)、企业担任工作指导员。

(三)激发乡镇干部工作活力

乡镇干部任务重、责任大、工作条件艰苦,但待遇却不高。因此,要出台优惠政策,将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向乡镇干部倾斜,使乡镇干部“留得住、安下心,想干事”。

1、给予乡镇干部更多支持关爱

要正确对待乡镇干部的苦与难。这是理解的基础,在当今主客观情况都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作为乡镇干部,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压力、阻力和困难是很大的,生活也是十分清苦的。对于他们这种在农村工作的艰难程度和辛苦程度,各级领导一定要了解,要同情。对他们在历经千辛万苦以后所做出的工作成绩一定要倍加关注,倍加赞赏,倍加鼓励。对他们在工作中的某些不足,既要严格要求,但同时也要能有足够的支持和帮助。要正确对待乡镇干部的功与过。广大的乡镇干部在艰苦的农村“第一线”工作,贡献不小,但同时限于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社会条件,具体工作中的失误在所难免,作为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等应该要正确地评价乡镇干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避免求全责备。

2、切实提高乡镇干部政治地位

坚持“凭实绩用干部、为发展配干部”的用人导向,注重从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激发乡镇干部创业热情,让干部在基层锻炼成长,使人才向基层流动。县党政机关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选拔,优先考虑在基层工作、经过基层锻炼的干部。担任县党政机关部门正职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乡镇领导岗位工作经历;担任乡科级副职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乡镇工作经历;担任乡镇股级干部一般应当具有驻村工作经历。注重从县级以上优秀驻村干部(农村工作 9 指导员)中选拔乡镇党政副职。注重选拔使用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中取得突出成绩,以及长期在乡镇尤其在山区、海岛等条件艰苦地方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乡镇工作经历列入公开选拔加分条件。

3、不断提高乡镇干部待遇

认真贯彻“三真”要求,进一步关心爱护乡镇干部,改善乡镇干部的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使干部在基层安心,激励他们在乡镇干事。工作津贴补贴发放要向乡镇倾斜,在政策条件许可范围内适当照顾在山区、海岛等工作条件艰苦的人员,乡镇安排工作性津贴补贴时要向一线工作人员倾斜。重视乡镇干部生活福利保障,对生活有困难的乡镇干部家庭给予适当补助;每两年县和乡镇分别对县管领导干部和乡镇管干部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对生病的干部给予一定的慰问金;关心乡镇干部子女入学问题。重视强镇办事处工作,在昆阳、鳌江两镇试行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按副科级配备,其人员配备一般由当地乡镇党委提出建议。

(四)健全联村驻村帮户制度

乡镇干部要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克难攻坚,破难而进。

1、健全乡镇领导干部下村联村制度

乡镇领导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每月下村一般要在10天以上。乡镇每位领导干部至少要联系1个行政村,每月至少2次到所联系的行政村进行调研和工作。

2、健全乡镇干部驻村制度

择优确定驻村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每个行政村至少要有1名干部驻村。乡镇驻村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中,既要有县管后备干部和需要村级工作锻炼的年轻干部,也要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和处 10 臵复杂问题能力的干部。驻村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切实履行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富民强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等职责,每月要到村里10天以上、走访群众20户以上。

3、建立乡镇干部帮户制度

没有驻村的乡镇机关干部,每人至少要联系1—2户群众作为帮扶对象,每月至少走访联系户2次以上,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五)完善乡镇干部实绩考核机制

按照“平时与定期、定性与定量、领导与群众、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权责统一、目标明确、突出实绩、效能管理”有机结合的乡镇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办法。根据乡镇职责和工作目标确定考核内容。建立领导干部实绩定期公布制度,干部实绩每半年在平阳党建网和乡镇政务公开栏上公布一次,接受干部群众监督。规范县级部门对乡镇的“目标考核制”,取消各种脱离实际的达标评比考核活动。加强效能管理,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又取得突出实绩的干部,给予提拔使用,甚至破格提拔;对实绩平庸者,要实行降职、免职处理。在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20%,或者名次排在较后并确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要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给予职务调整。领导干部考核定为不称职的,原则上要进行调整;其他干部考核定为不称职或基本称职,以及工作实绩平平、不适应现任岗位,在双向选择中落聘的,给予待岗处理。待岗时间一般为6至12个月,由原单位安排适当具体工作或由上级组织安排参加培训、临时工作等,待岗期间只发基本工资。待岗结束后,经考核,表现好的干部可以按原职级或低于原职级安排职务,表现较差的干部,考核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连续两年考核为不称职(不合格)的,予以辞退。

(六)加强乡镇干部监督管理

县委办、县府办要加强对乡镇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的督查;县纪委要开展明察暗访,重点对劳动纪律、效能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县委组织部要加强乡镇干部日常管理和平时考察,同时还要做好协调工作,召集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互通督查情况。乡镇党委要加强乡镇干部岗位目标量化管理,狠抓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推行全程代理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课题主持人:林亦俊 课题协调人:方明晓

成 员:李明峰、陈正希、杨 赟

第五篇: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在新的形势下,党员队伍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它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样,既是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基础,也是党的建设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这一论

述,为今后我们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党员队伍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理念,着力构建党员队伍建设新机制

一要发展党员实行公示制。除党员标准和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方针以及发展工作程序必须向群众公开外,对发展党员的全过程必须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开。二要发展党员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党章》要求,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程序,明确组织委员或基层党务干部在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切实保证新党员质量,实现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转变。三要创新党员退出机制,保证党员队伍出口畅通。要改进民主评议党员的方式方法,积极尝试新路子。如实行“两票制”评议。即由党员评议票加上群众评议票来综合评定党员是否合格,这样可以提高评议工作的准确性。根据部门单位之间工作的关联性,还可以实行立体式评议。如机关党员由本单位支部党员和纵横向有关联的单位党员共同评议,综合评定党员,以提高评议党员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是分类管理,着力突出党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要创新活动的形式,提高管理成效。对于机关党员,可结合工作需要,适当组织外出参观考察,使党员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感。对于农村党员,适宜在农闲时间组织开展活动。可结合农村的中心工作、党员活动日和活动月,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结对帮扶、现场参观学习等活动,提高农村党员的科技素质,促进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对于非公企业的党员,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和党员的思想实际来开展党的活动,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二要创新活动内容,提高管理水平。根据新时期党员思想活跃化、活动范围扩大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党的活动内容要增强针对性,注重多样化,突出时代性和实效性。三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切实把流动党员底数摸清,从源头上掌握流动党员。要不断完善党员外出报告制度、党组织与外出党员联络制度、跟踪联系制度、定期评议等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齐抓共管的协作机制。

三是扩大党内民主,调动党员的积极性

一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集中全党的智慧,凝聚全党的意志和力量,使决策既体现多数人的意志和愿望,又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形成求真务实、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二要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在党内选举、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等工作中,要认真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三要强化民主监督管理。要认真落实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诫勉谈话等制度,做到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四要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制度,把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或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事项,通过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使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行使,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和社会工作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积极监督。

下载关于加强我校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我校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分析3篇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篇一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年来,嘉荫县虽然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同时也天地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柳格乡群众依靠勤劳致富,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全乡各类人才层出......

    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课题组近年来,我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5+1”文件和省里的5个配套文......

    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人才和技术的支撑。近年来,我县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事关*今后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高度,不断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

    为加强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

    为加强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在班主任队伍中树立典型,经学生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现对班主任进行“星级班主任”、 “优秀班主任”、 “无流失班主任”的选聘......

    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

    时村营中学教师工作考核方案 (试行稿) 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养师德、练师功、铸师魂、育新人”和“比思想、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比进步”的活动,较公平公正的......

    我校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我校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改变了教师,就改变了教育”,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思想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增强党建活力的决定性因素,党员队伍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为此,我就目前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