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基创新‘七一’工程
基建运修处“强基创新‘七一’工程”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这一中心任务,着力探索、创新、实践和强化单位党建工作的内容、形式、载体和机制,努力打造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新品牌,使我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职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激发新活力,创造新业绩,追求新卓越,依据林业局‚强基创新‘七一’工程‛方案要求,特制定基建运修处党建工作‚强基创新‘七一’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形成科学理论指导、科学方法推进、科学机制保障的党建新格局,打造新时期党建工作特色品牌,调动党员积极性,使党员成为服务科学发展大局、推动林业局中心任务完成的稳固基石和可靠力量,不断激发党员勇于探索创新,跟上时代步伐,发挥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先进性,开创我单位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具体内容
党建工作‚强基创新‘七一’工程‛的实施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奏响一曲主旋律——高举生态大旗,保护森林资源。毫不动摇保生态、全力以赴抓生态,是我们必须长期抓好、重点落实的主业。牢牢把握生态建设这条主线,突出保护森林资源、严管林地资源、抓好森林防火这三项重点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发展建设的主要方向,是毕拉河林业局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动员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积极地参与到生态建设上来,形成重视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良好氛围。
要进一步加强《毕拉河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办法》的学习和宣传,要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做到宣传教育与严格执法相结合,为实现‚守住边、确保林缘不后退‛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打造一个新阵地——建好网络党校,提升干部素质。根据‚一体两翼‛学习培训格局,提供系统的思想理论、党的建设和党员日常学习教育文献、资料;设立网上教室,提供丰富的在线党课、专家讲座和电子杂志;开辟工作论坛,发动党员职工参与热点话题广泛讨论;开通党员直通车,设置领导干部网络问政等专题栏目,畅通党员声音传递渠道。使数字化的网络党校成为宣传党的大政方针的阵地、优化整合党建资源的沃土、丰富活跃党内生活的殿堂。
(三)创建一种新模式——创学习型组织,构筑坚强堡垒。一是坚持把建设学习型组织作为党组织的追求目标。通过集中学习、自我学习、互动学习相结合等形式,精心组织和引导党员干部系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广泛学习林业建设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每年有重点地推荐一批优秀读物,确定一批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开展一次读书心得展评。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建立‚读书月‛活动、组织全员学习交流论坛、创建学习型特色品牌等活动,营造全员崇尚学习的生动局面。二是
注重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坚持通过学习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活力,创新研究成果,破解发展难题。紧紧围绕单位中心任务、阶段性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大力开展党建工作调研活动,力争推出一批党建优秀理论文章,努力实现党内学习成果与事业发展成果共享。三是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坚持把服务中心贯穿于党组织活动的始终。做到领导班子想什么,党组织就抓什么;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组织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广泛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推行党员承诺制,坚持党员亮身份,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增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的有效性和推动力。坚持把服务党员贯穿于党组织活动的始终。实行基层党组织党内重要事项票决制,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主动关心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进步,广泛开展为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坚持把服务职工贯穿于党组织活动的始终,当好职工思想的引领者、意见的倾听者、困难的帮助者、利益的维护者。深入开展党员扶贫救助活动,使每个党员都走进困难职工群众家庭,成为构建社会和谐的促进力量。
(四)深化一个新实践——推进分类指导,打造特色支部。要坚持活动主题分类定、活动目标分类提、活动载体分类选。以结合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程,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目标,紧扣着力点,使党建各项活动更加贴近基层实际,贴近党员实际。
(五)探索一种新格局——党政工团联动,协同快速发展。坚持党政工团齐头并进、共促单位发展、共享党建资源、共创社会和
谐,广泛开展联动共建活动。要认真落实好林业局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实施方案,形成联动共建长效机制。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基层党组织联动共建活动,每年召开一次联动共建联席会议,努力形成以党政工作为龙头、以党政工团联动为纽带、以促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快速发展为目标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六)塑造一种新形象——为双新做贡献,共建美好家园。党组织围绕‚我为新林区建设做贡献‛开展系列活动,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为新林区建设做一两件实事。开展活动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现党员的良好形象。
(七)形成一套新机制——建党建新机制,促党建上台阶。把年计划、季例会、月汇报、周安排作为党建工作长效运行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三、实施步骤
‚强基创新‘七一’工程‛按照动员部署、全面推进、总结提高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11年4月25日-5月15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主题实践活动,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二)第二阶段:全面推进(2011年5月16日—11月30日)。从5月16日开始,集中开展‚强基创新‘七一’工程‛主题实践各项活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强组织、夯基础,勤谋划、抓创新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
(三)第三阶段:总结提高(2011年12月1日-12月31日)。
开展‚七一工程‛主题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四、基建运修处党建工作‚强基创新‘七一’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孙秀芬
副组长:刘洪科
组员:孙长宏
刘绍荣
董俊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把党建工作‚强基创新‘七一’工程‛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日常工作。
(二)强化监督、分类指导。在开展党建工作‚强基创新‘七一’工程‛活动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开展活动,确保党建工作‚强基创新‘七一’工程‛活动切合实际。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和载体,确保党员全员全程参与。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积极宣传交流单位开展活动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成效,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确保党建工作‚强基创新‘七一’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搞好党建工作‚强基创新‘七一’工程‛,要正确处理开展活动与搞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党建工作‚强基创新‘七一’工程‛的成效体现在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各项工作上,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衡量和检验活动的成效。
第二篇:强基固本工程
强基固本工程-打造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基层组织
加强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等系列制度;大力加强村级党建阵地建设,去年以来,新建村两委办公楼6个,改建4个,解决了村级活动场所缺乏和破旧问题。创新基层党建管理模式,建立下派村党支部机制,整顿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提升了村党支部整体战斗力。引导农村无职党员积极参与农村事务,先后甄选87名农村党员为信访维稳协理员、公益设施护理员、党务政务村务监督员,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
1、镇党委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
2农民党员在村党员活动中心接受远程教育
3下派村支部书记有关文件
4党员书屋一角
5党员信访维稳协理员入户听诉
阳光党务工程,打造科学规范,公开务实的基层党务
建立党务公开管理机制,对公开的事项、公开的方式、公开的时限等进行全面规范,同时建立“五个一”公开平台,即:一栏(公开栏)、一岗(党员质询岗)、一台(党务公开信息平台)、一线(党务公开电话)、一刊(《熊村党务信息》),被确立为全市党务公开示范点。党务的阳光化运行,增进了党群联系沟通,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1、党务公开栏
2、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咨询岗
3、群众通过党务信息触摸屏了解党务
亲民为民工程,发扬亲民为本,为民至上的优良作风
建立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群众诉求中心,畅通为民服务渠道。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三包为民”等活动,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源头上维护稳定的首要工作来抓,实行为民办事公开承诺制,积极掌民情、解民困、化民纠、了民愿。
1、镇党委书记热情接待群众来访
2、“三包为民”组干部走访群众
3、十大民生工程开工典礼
4、实施“村镇联动”建设工程后,整治一新的主街道、5、便民服务中心一角
创业富民工程,形成全民创业、赶超发展的良好态势
建立党员创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片,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服务模式,大力引导群众发展烤烟、蔬菜、林果、特色养殖等致富产业。同时积极引导外出能人返乡创业,积极招商引资,全民创业。
1、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
2、姜农喜获丰收
3、烤烟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
4、外出农民党员回乡创办的服装加工作坊
5、客商企业生产车间一角
第三篇:固本强基工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使全省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省委九届三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近日,省委将《决定》下发全省各级党组织,将集中三年时间,在全省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决定》把固本强基工程当作我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紧密围绕基层党组织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我省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状况,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明确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
《决定》将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提出注重选拔愿意为群众服务的经济能人任村主要领导;乡镇领导干部每年下村时间应不少于4个月。乡镇领导干部要坚持工作日住镇,每天应有乡镇领导干部值班;乡镇领导干部每年要有20天时间住村进户,每人要挂钩帮助一个后进村;镇村干部每人要联系5户以上不同类型农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市、县都要按照镇、村总数的2-5%的比例,每年分别排出一批问题相对突出的镇、村作为重点帮扶单位,逐个组派工作队驻点帮扶;在村级集体经济尚未发展起来的地方,村干部报酬每月应不少于300元,由市、县、镇、村四级按一定比例分担,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从今年起,省每年拨出5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贫困村的干部实行奖励补贴。省委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必须通过施行强有力的举措,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和相对突出问题,为我省加快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因应国有企业、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机关等不同形式的基层党组织,《决定》分别作出了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各种对策,如积极推行和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力争到2005年达到90%以上;力争通过2——3年努力,全部街道党委都改为党工委,全部社区都建立党组织;到2005年底,50人以上的企业都有党员,100人以上的企业90%单独建立党组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创新思想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三创新一优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等等。
针对所有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有共性的问题,《决定》要求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强调要保证生产工作一线的新党员数量占当年发展总数的60%以上,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开展以“班子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评价好”为目标的“三好”党组织创建活动。(编辑 赵建中)
第四篇:创新载体强基固本
创新载体 强基固本 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中共湟中县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这一主线,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入手,强化领导抓落实,突出特色求实效,努力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
一、抓领导,强化工作落实
县委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从加强领导力量入手,调整充实了县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组织部门全面抓,成员单位分工抓,结对帮扶单位协同抓,各级党组织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研究下发了《关于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在全县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实施“十项工程”、明确50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层层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动员会,具体安排部署。抽调12名党务干部,充实党建工作办公室、督查组、调研组和指导组 “一室三组”工作机构,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综合协调、督查指导和调查研究。建立了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度,选派23名组工干部联乡包村,指导党建工作。严格实行党建目标责任制,各级党组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盯着目标任务抓落实。认真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月汇报、季通报、半年考核和定期督查制度,从制度机制上保证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坚持把宣传引导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建立了湟中党建网,在县电视台和《新湟中》期刊开辟“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专题栏目,广泛宣传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开展情况和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有效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抓班子,增强工作活力
一是配齐配强乡村班子。制定了《湟中县民主推荐县乡党政机关科级正职领导拟任人选办法(试行)》,建立了县委议定选配方案,县委委员、县级干部和科级干部三个层面推荐初步人选,综合看实绩的“一议三推一看”选任机制,着重把一批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配到了领导岗位上。今年以来,先后提任乡镇科级领导15名,调整交流16名,转岗3名,增补乡镇党委委员5名。采取下派一批、兼任一批、竞选一批、挂职一批的“四 个一批”办法,选派6名优秀机关干部到问题村、重点村兼任村党支部书记;选派25名机关干部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挂职;通过“公推直选”、“两推一选”,选举16名办事公道、群众公认,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带双强型”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选聘110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进一步配齐配强了村级班子。同时,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和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全县科级干部推荐、组织部门考察的形式,建立乡镇党委书记后备队伍36名。采取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推荐的形式,按照1:2的比例,推选1580名致富能手、回乡青年、优秀党员建立农村干部后备队伍。
二是集中整顿后进村班子。结合下乡宣讲活动,采取乡镇领导联点、下派工作组等形式,对全县确定的14个后进村班子进行了集中蹲点整顿,有效解决了村“两委”班子不和、发展思路不清、工作动力不足、推动工作不力等问题。积极协助省委组织部下乡干部,对2008年村“两委”换届中存在突出问题的甘河滩镇黄
二、西堡镇佐署等4个村进行了专项整治,从根本上解决了村级财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列入整顿的后进村班子已全部得到转化,工作明显好转。三是创新基层党组织组建形式。在社区、企业实行了党组织书记兼任制,由乡镇党委成员兼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由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成员兼任企业党组织书记。在教育、政法等条块管理部门实行以主管部门重点管、乡镇党委配合管的双重党组织管理体制,有效解决了党组织管理体制不顺、合力不强的问题。按照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的形式,在双寨村的汽车运输协会、苏尔吉、班仲营等村的农副产品营销协会以及土地流转合作社建立了党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四是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全面推行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认真落实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有效落实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行民主提案、“两委”立案、党员议案、村民评案、民主定案、村委办案、群众督案的村级重大事务“七步民主管理办法”和村务公开向全过程公开、点题公开、“明白卡”公开、不定期公开延伸的“村务公开四延伸”,促进了村级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实行村级财务支出由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理财小组组长“四人会签”制度,杜绝了不合理开支发生,促进了农 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五是扎实开展下乡宣讲1号文件和结对帮扶活动。从县直机关和乡镇抽调799名干部与省、市下派的329名干部组成工作组,进驻全县393个村,通过采取集中宣传、分散宣传、阵地宣传、文艺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双向选择、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结对帮扶对象和帮扶方向重新进行了调整,建立了“一帮一、一帮多”的帮扶工作机制。各帮扶单位党组织结合下乡宣讲1号文件活动,深入开展党支部“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积极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期间,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2期,联系输出剩余劳力365人,排查调处邻里、土地矛盾纠纷31起,协调解决农贷资金508万元,配备办公用品、电教设备和帮扶物资折合现金34万元,逐步形成了以城带乡、整体推进的党建工作新机制。
三、抓管理,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建立了发展党员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求千人以上村每年发展党员不少于2-3名,千人以下村每年发展党员不少于1-2名,对出现连续2年不发展党员村的乡镇,年终党建目标考核“一票否决”。采取党员推、群众推、群团组织推和党组织重点培养、指派专人联系培养的“三推两培”措施,着力培养 发展党员。今年以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40名,新发展党员536名。
二是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在27个党(工)委建立了党员信息库,将全县1.5万余名机关、农村党员全部纳入信息库,实行“户籍化”管理。建立了覆盖全县的流动党员服务站点,并进行挂牌和规范布置,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管理服务网络。严格落实党员外出请销假制度,建立了流动党员定期排查和登记制度,坚持每半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活动,实行“一人一卡、一委一联、一月一访、一年一评”的四个一跟踪式管理,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去向,强化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三是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广泛开展了公开承诺活动,全县1.1万余名农村党员结合各自实际,承诺办实事项目18900件,目前,已落实13740件。深入开展了“党员奉献岗”活动,全县393个农村党支部都设置了服务类、示范类、监督类“奉献岗”,选派8900多名无职党员在“奉献岗”当先锋、做奉献。认真开展“三培双带”活动,培育致富能手党员542名,培育“双带型”村干部351名、“双带示范户”1200户。全面落实“农村党员一线通”制度,健全完善了“12345”维稳工作机制,引导农村党员在维护稳定中发挥“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作用,为 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良好平台。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了庆祝建党八十八周年“六个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
四是注重党内关爱激励。在县委组织部开通了“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为党员提供党内政策和党务工作咨询、反映情况等方面的服务。采取争取上级支持、县财政配套、县管党费拨付等方式,筹集资金25万元建立了党员关爱帮扶基金,为70岁以上农村高龄党员代缴新型合作医疗参合金,并通过在县职校进行技能培训,在甘河工业园区联系就业岗位的形式对30名贫困党员进行“造血式”帮扶,构建了党员关爱帮扶新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湟中县关于“以奖代补”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的暂行办法》,由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万元,按照“以奖代补”的形式,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进一步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四、抓培训,提高能力素质
按照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在多巴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举办了村党支部书记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教育培训省级示范班。在认真总结借鉴示范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乡镇党校为主阵地,对全县2841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集中轮训。深入开展了 “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题教育。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针对我县涉藏维稳工作,先后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维稳、法律法规等培训班22期,培训村干部1805名,开展集中学习教育158场次,全县9400多名农村党员接受教育。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组织130余名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了农村实用技能培训,选送50名农村党员干部到县农广校进行学历教育。选派15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参加了省委组织部调训,选派2名乡镇领导干部到省外挂职锻炼。多巴、汉东、田家寨等乡镇开展了“学经验长见识”培训活动,组织180余名乡村干部到宁夏银川、甘肃张掖等地学习考察,帮助党员干部拓思路、长见识。
同时,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举办大学生“村官”政策理论培训班2期,安排经验丰富的乡镇领导现身说教,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增强他们做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30名大学生“村官”和村党支部书记代表与海西州大学生“村官”开展了互动培训活动,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农村工作新方法、新措施。实行多岗锻炼,有重点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机关兼任业务工作。认真落实村干部帮带、乡镇领导帮教、县直部门帮扶和联系的“三帮一联”制度,帮助提高工作能 力。严格大学生“村官”考核,乡镇村负责日常考核,组织人事部门每年进行综合考评,并建立考核档案,作为大学生“村官”评优、考录的重要依据。
五、抓阵地,改善活动条件
认真实施阵地工程,通过采取项目建、自筹建、奖补建、帮扶建的形式,今年新建党员活动室18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通过捆绑各类项目和资金,在甘河滩镇元山尔、鲁沙尔镇徐家寨等6个村建成集便民服务、党员活动、群众议事、科普教育、文化娱乐、信息传播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县管党费落实资金16万元,奖补海子沟乡总堡、甘河滩镇下营等8个村自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了远程教育县级播出二级平台,在全县14个乡镇、110个村、8个社区建立了远程教育接收点,组织党员开展远程教育。
六、抓典型,注重示范带动
深入开展了“选树身边典型,学习身边榜样”活动。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挖掘全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38个先进典型,编印下发了《身边的榜样》事迹汇编,组织马复兴、刘荣等8名先进模范人物,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深入各乡镇各部门进行巡回宣讲、现身说教,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认真 实施党建示范工程,在继续抓好2008年培育的党建示范点的基础上,对确定的省、市级党建示范点和县级党建示范点,从软件、硬件建设入手,进行重点培育,并拟定于年底召开党建工作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会,对党建示范点进行挂牌命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我县“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进展顺利,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注重工作创新,切实加强工作督查指导,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提升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一是着力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活动载体。深入开展以争创“五个好”示范乡镇党委、“五个好”标杆村党支部为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变先进、先进更先进。全面整合涉及党员技能培训部门的培训资源,组织开展“万千百培训”活动,结合全县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农村党员全部进行集中轮训,保证全县万名农村党员都能接受一次科学发展观系统教育;探索建立“流动党校”和“农家课堂”,对千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成员进行集中轮训和创业技能培训;在上海浦东、山东潍坊等外培基地对百名党员干部进行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按照“县有政 务大厅、乡镇有服务中心、村(社区)有服务站(点)”的目标,抓好乡镇、村(社区)服务站(点)建设,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着力破解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难题。认真做好“建(建章立制)、包(包干负责)、结(结对培养)、规(规范程序)”发展党员四字文章,着力破解党员年龄老化、比例偏低问题和“两新”组织党的力量薄弱问题。深入开展“双学三培双带”活动,实施“三五”帮扶计划,支持50名致富能手党员领办、创办产业化经营龙头项目,选择50户有示范带动能力的党员农户,通过资金项目的倾斜,优先扶持发展生产,重点帮助50名党员干部带头发展生产、率先致富,着力破解党员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做好土地流转增加集体收入这篇文章,在多巴、拦隆口镇等地区通过成立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增强集体经济的新途径,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采取“自筹建、争取建、奖补建”等多种形式,抓好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规范管理使用,拓展服务功能,使之成为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着力解决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滞后问题。三是着力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一议三推一看”干部选任机制。按照“一定三有”(即定职责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要求,探索建立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险办法,健全完善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岗位责任制、任期承诺制、绩效考核制和《湟中县关于“以奖代补”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暂行办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村干部报酬待遇动态增长机制。探索建立结对帮扶新机制,在帮扶内容上从单一扶贫济困向机关带动农村党建、机关与农村党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转变,在帮扶形式上由被动帮扶向主动承诺帮扶转变,实行机关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书记双向任职制度,实现城乡党建功能互补,相互促进。
第五篇:强基工程申报表
附件1 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体校建设工程项目申报书
项目性质(新建&改建):新建
一、项目名称:靖西市体校建设工程项目
二、项目规划立项情况: 1、2016年5月已向靖西市人民政府申请立项和进行筹建工作。6月15日市委钟书记和自治区青少处韦处长已到现场勘察和了解项目建设规划的情况。2、2016年6月已向百色市体育局申请强基工程专项资金和立项。
3、靖西市发改局正落实项目审批过程当中。
三、项目建设地址:
靖西市体育馆旁
四、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2.5亩,总建筑面积约3280平方米,其中: 1.综合训练馆约1640平方米; 2.体校办公用300平方米;
3.靖西市运动员公寓宿舍520平方米; 4.市、区运动员公寓宿舍820平方米
五、项目计划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计划总投资850万元。资金来源: 1.地方筹措250万元;
2.申请中央专项资金300万元;
3.申请自治区强基工程专项资金300万元。
六、项目进度计划(建设工期)
项目资金到位后一年建成。
七、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效益分析(500字以内)
市体校自2009年被拆迁至今一直租用私人场所进行办公,没有正规的训练场所,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市青少年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就必须加强基层体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建我市体校综合训练楼,就能够保证体校日常教学、训练和竞赛以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体育活动场所。1.解决体校办公场所;
2.满足体校日常开展业余训练;
3.实现“区队县训,区队代训”的最佳场所;
4.作为体育馆的配套附属设施,满足体育馆举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的备用比赛和训练场所;
5.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公共活动场所;
6.树立国门体校的形像等等。
八、意见和建议 意见:
1.尽快落实项目的立项工作;
2.靖西市虽然于2015年12月12日撤县设市,但还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边境贫困市,因沿边和战争的影响,靖西的综合能力和地方财力还是比较困难,体育场馆的建设还是相当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所以强烈要求中央和自治区对靖西的体育场馆建设给予重视和大力扶持。
建议:
1.建议自治区体育局帮助我市向国家申请体育专项经费扶持投建我市体校综合训练楼;
2.建议自治区对靖西市体校综合训练楼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3.建议市体育局对投建靖西体校综合训练楼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