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桥镇创建示范县工作情况汇报
新桥镇创建先锋示范县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市委和县委的部署,我镇党委及时组织启动开展创建先锋示范县工作,着力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先锋示范系列工作,以点带面、典型带动,在全镇迅速掀起了创建先锋示范县活动高潮,营造了浓厚的创建先锋示范县活动氛围,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下面将我镇开展创建先锋示范县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创建先锋示范县工作进展情况
(一)落实‚四个强化‛,建立健全创建先锋示范县工作机制 强化宣传发动。县委创建先锋示范县工作动员会后,我镇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就开展创建先锋示范城活动进行专题研究、专题布置。结合本镇工作实际,出台了《新桥镇开展创建先锋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并及时召开了创建先锋示范县活动动员会议,对镇政府全体干部职工、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村委干部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具体部署。结合 ‚解放思想 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对 ‚基层组织建设年‛、创先争优活动和先锋示范县创建相关精神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创建先锋示范县活动的现实意义、内容、目标和要求,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破解发展难题、完成重点任务上创示范、当先锋、争优秀。充分利用广播、现代远程教育、宣传栏、悬挂横幅、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强化领导机构。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镇党委班子成员及部分镇直单位负责人、各村支书为成员的创建先锋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 1
室,加强对全镇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和宣传工作。各村(社区)及镇直党组织也相应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选好配强先锋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格局。
强化落实责任。一是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机制,把创建先锋示范县做为基层党建的考评内容,同时列入镇村干部年度绩效考评内容,与年终考核奖励挂钩,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完成领导定点联系制度。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成员分片包干,定点定责,每个领导包2个基层党组织。定期听取汇报并深入基层指导创建工作。同时镇直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也相应建立农村基层联系点,定期到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督导,努力把联系点率先建设成先锋示范对象。
强化督查指导。镇党委建立了督查小组,采取采取集中督查、随机抽查和动态跟踪的办法,对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建先锋示范县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协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总结、推广一些成功经验、有效做法。对存在的问题帮助出主意,想办法,确保了创建先锋示范县活动有实效地开展,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二)围绕‚四个突出‛,推动先锋示范县创建深入开展
1、突出抓好先锋示范岗、先锋示范点、先锋示范单位、先锋示范队伍、先锋示范品牌等系列先锋示范创建工作。坚持‚有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的原则,严格规范创建对象申报程序、规范创建对象培育提高过程、规范创建对象评比命名和规范先锋示范创建管理四个环节。在建党91周年前夕我镇评选出全镇第一批先锋示范系列,对20名先锋示范岗、3个先锋示范点、5支先锋示范队伍、3个先锋示范单位、1个先锋示范品牌进行命名,努力通过抓示范、树样板、带全局,推动先锋示范县创建深
入开展。
2、突出抓好先锋示范县创建与经济发展工作的深度融合。把先锋示范县创建与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谋划、落实责任、转变作风、狠抓落实,高质高量的完成各项工作,以促进2012年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岗位,在完成重点任务、推动科学发展上创示范、当先进、争优秀,加快建设新桥小康和谐社会的进程,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抓培植规模以上企业发展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挖掘新桥的资源,整合现有的规模企业,采取优化兼并的方法,目前全镇共培植了11家规模以上企业,为新桥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新桥的地理优势,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始终不渝地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加压鼓劲,形成合力。突出规模招商、效益招商,着力抓好了纸品项目和小五金项目招商。
3、突出抓好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先锋创建,密切党群联系,打造先锋典型。在镇级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各村(社区)设立16个农事村办服务站,构建方便快捷为民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着重抓好金融、电力、通讯等与民众联系密切的服务行业,政法、教育、民政、卫生、城建、税务、社会保障、工商、信访、行政服务中心等机关事业单位窗口,村(社区)党组织、党员的公开承诺;抓好‚先锋示范岗‛、‚先锋示范窗口‛、‚ 先锋示范单位‛的创建,并通过选树先锋典型、宣传先锋典型引导全镇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争当‚优化环境的示范窗口、服务人民的便民窗口、展示精神风貌的形象窗口‛。
4、突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晋档升级。
(1)抓组织、强阵地。在创建中,积极筹资对甘村党总支部、三才村党总支部、大林贵贤村党支部、江南江南纸业非公党
建和春橙基地等示范点进行了新建和改造,全镇各村(社区)都实现了有党旗、有党徽、有广播、有宣传(公开)栏、有电教设备、有办公桌椅、有书报阅览室的‚七个有‛,有效夯实了农村基层组织阵地。认真维护远程教育终端设备,确保17个站点能够全部开展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发展党员,达到了‚宁缺勿滥‛的要求,2012年上半年新发展党员26名,转正24名,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2)抓学习、强能力。结合‚创先争优‛和‚解放思想 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的要求,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主题教育,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通过教育培训,使党员群众、村干部在思想上有新的认识、素质上有新的提高、观念上有新的转变,积极鼓励村干和致富能人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创先争优,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3)抓承诺、强服务。按照公开承诺的要求,在全镇广大党员和机关干部中开展了承诺公示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镇共有党组织160个,党员1520名,参加公开承诺的党组织达160个,达100%,参加公开承诺的党员有1120人,达73.6%。
(4)抓民主、强和谐。以创建自治区党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示范村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镇、村两级的议事决策、民主生活会等33项制度,并将制度汇编成册。目前,全镇各村(社区)都按照要求制作了党务村务公开栏,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十簿一卷‛管理制度。
(5)抓制度、强作风。为确保各项活动落在实处、动在真处,以制度建立完善为基础,真正构建了和谐型班子、和谐型队伍。镇党委政府建立了《干部绩效目标管理制度》,将本年度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人口与计划生育、经济发展指标和基层党建工作纳入绩效考评内容,把镇村干部绩效考核结果、个人年终测评考核结果与工资奖励补贴挂钩。制定了《镇直单位及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满意度测评管理办法》,对镇直单位及镇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民主测评,有效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强化了镇村两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6)抓创新,强品牌。镇党委以打造全县农村党建特色品牌为抓手,对党建创新成果进行个性化、项目化设计提升,争创‚全县一流、全市知名‛党建品牌,并发挥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全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一是探索村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针对村干部选拔任用难,‚能上不能下‛,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局面,镇党委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推进村级干部选用制度改革,通过采取‚一荐五推四选‛(‚一荐‛即个人自荐;‚五推‛即包村工作组推、两委干部推、党代表推、人大代表推、群众联名推;‚四选‛即根据思想品德选、根据文化程度选、根据工作能力选、根据群众基础选)的办法,在全镇范围内公开推荐选拔村(社区)干部。二是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利用本镇群众性文化基础良好,民间文娱活动活跃的优势,实施以‚发展基层文化、构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创新乡村文化‚216‛工程。通过创新性地开展农村文化工作,努力实现‚一转变‛和‚六促进‛。‘一转变’就是干部作风的转变;‘六促进’就是促进家庭和谐、促进乡风文明、促进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乡村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三是探索非公党建工作,在非公企业创建‚红色家园‛工程,扩大党建覆盖面,以党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二、存在问题
回顾工作,我镇的先锋示范县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先锋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不平衡,一些农村党组织基础设施仍然很薄弱,创建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二是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倾向于按部就班而在创新方面有畏难情绪;三是经费短缺,投入不足,影响到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四是在解决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方面做得还不够等。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们将把先锋示范县创建工作作为长期工作来抓,按照‚一年强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新跨越‛的思路,直面困难、正视挑战、勇于面对、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以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特色党建模式,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继续加大创建先锋示范县的宣传力度,营造创示范、当先进、争优秀的浓厚氛围。
(二)不断深化先锋示范创建活动,努力培育本镇特色先锋示范亮点,将一批先锋示范亮点成功培育为县、市级的先锋示范。
(三)通过以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全镇创建先锋示范县活动。
(四)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和解放思想工作,进一步激发全镇上下开展先锋示范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和发挥先进性。
(五)强化检查指导工作,继续加大创建先锋示范县活动的检查督促指导力度,对先锋示范项目进行分类指导,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和期限,确保全面推进。
中共新桥镇委员会
2012年8月24日
第二篇:新桥镇创建江阴市体育强镇工作汇报
凝心聚力 抢抓机遇 积极创建体育强镇
新桥镇创建江阴市体育强镇工作汇报
为了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江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意见》,根据市局的部署,参照江阴市体育强镇创建标准和评定办法,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工作全局,围绕建设“宜工、宜商、宜居”新市镇的目标,积极推进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全面建设与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强镇,不断提高体育服务社会的功能,通过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不断培养体育人口,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政府重视,设施到位
新桥镇政府历来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将体育事业的发展列入了镇的“十一五”规划,在即将建成的三个社区中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以保障群众有足够的空间和设施来参与健身活动。成立了镇体育工作委员会,副镇长直接分管领导全镇的体育工作,各村各企业和各学校等单位均设有体育联络员,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均能上通下达,一呼百应。镇政府还将每年的体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06年财政决算文体经费为25万元,2007年财政预算全镇文体经费达60万元,有了政府的重视,全镇的体育设施逐年完善,现全镇十个行政村均达到了省村村体育健身工程的要求,即拥有一个篮球场、二张乒乓球桌的乒乓室,老年活动室和健身路径,晨晚练点等。在新建成的绿园
社区还投资1500万建有镇体育活动中心,中心建有体艺馆一座,面积2000平方米内有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和乒乓球馆,室外健身广场建有标准的塑胶篮球场4个,健身路径5套,该健身中心由镇政府投资建设,社区负责日常维护管理,居民和学校学生共同享用,全镇性的体育比赛,健身展示,文艺演出都可在体育中心开展,为新桥人民提供了优质的体育服务资源。到目前为止,我镇共有各类体育场地47个,其中标准场地22个、非标准场地23个,镇青少年体育活动室2个。全镇体育活动场所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按全镇2.4万人口计,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达
3.25平方米。全镇2个社区10个村均建立了文体活动站,并将全镇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活动纳入管理之中,逐步形成以社区、村为主线,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文体站为支撑的规范有序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二、企业参与,保障到位
体育健身活动是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涉及的人员多范围广,为了开展好我镇的全民健身活动,就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自觉参与,可以使人员、资金得到更好的保障,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精亚集团等我镇的大企业,除了能积极参加全镇性的体育健身活动,阳光集团的职工篮球联赛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海澜集团的拔河队已在镇上十次夺冠,精亚、新桥建工等企业都会利用五四、十一等节日举办小型体育比赛,来调动职工积极性。还有许多企业以冠名的方式来支持镇的体育活
动,镇“江帆杯”元宵拔河比赛已举办了十二届,“裕兰杯”象棋比赛已举办了四届,还有“爱心杯”乒乓球比赛、“好运来杯”羽毛球比赛、“茂凯杯”三人制篮球赛等,这些企业的参与与支持使我镇的体育活动轰轰烈烈,此起彼伏,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协会活跃,管理到位
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体育特色,加强体育协会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级协会组织,积极推广适合社区和农村、具有本地特色的健身方法。到目前为止,全镇共成立各种各类体育协会8个,文体活动队35支,拥有文体活动场所36处,培训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近100人,形成了一批具有新桥特色的活动队伍,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体生活。同时,坚持以服务社区、农村为载体,促进体育进社区、农村工作的开展。
新桥镇成立了镇文体联合会,今年五月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其中体育协会的会员均来自全镇各单位、各条线的体育爱好者和积极分子,并成立了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象棋协会和老年体育协会,各协会有计划、有活动方案,组织健全,分工明确,在镇文体联合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今年八月各协会团结协作,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召开了我镇首届“迎奥运、建和谐”社区健身运动会,运动会设立了乒乓球、三人制篮球赛、拔河、羽毛球、少年障碍滑轮、中老年健身展示、投篮比赛、自行车慢骑等多个比赛项目,单位和居民参加运动会的积
极性空前高涨。平时能加强对各个协会的管理和指导,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协会活动方案,使我镇的体育协会能发展有序,不断壮大。
四、学校参与,开放到位
学校是体育活动的中坚力量,学生是参加体育活动中最活跃的分子,全镇各学校均能根据要求,每年举办一次校运会,各学校均建有年龄组衔接的校代表队,学校航模、国际象棋都成为了市的传统体育项目,中、小学均建有塑胶运动场,能确保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使青少年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镇政府为学校建造的一流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均能有序定时向社会开放。
五、科学健身,宣传到位
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善体育指导员的配置,引导居民进行科学的健身活动。到目前为止已培养二级社会指导员10名,三级社会指导员82名,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我镇的各个晨晚练点和健身比赛中。各行政村、小区能利用黑板报、橱窗、标语等来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在体育中心建有镇体质测试站,每年进行国民体质监测,并能加强对测试数据的调查、汇总、分析,完善科学健身的服务工作。
六、实施“个、十、百、千、万”体育工程,建设体育强镇 根据我镇体育事业发展规划,镇政府向全镇人民发出了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的倡议。个:各村(社区)、企事
业单位至少拥有一处体育健身场所,至少成立一支以上有专人负责,有骨干队员,常年组织活动的有特色的健身队伍;十:全年由镇政府统一部署组织举办全镇性的体育比赛或健身展示不少于十项;百:努力培养体育健身骨干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百人;千:每年举办一次全镇性的有影响的大型体育健身活动,参加人数不少于千人;万:拥有万人以上的体育人口并逐年增加。
在创建体育强镇的工作中,我镇进行了努力的尝试,跟上级的要求还存有差距,我们将不断完善,以更高的标准、以更高的热情,以更高的责任感,以更好的实效来完成创建工作。
第三篇:新桥镇创建江阴市体育强镇工作汇报
凝心聚力 抢抓机遇 积极创建体育强镇
新桥镇创建江阴市体育强镇工作汇报
为了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江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意见》,根据市局的部署,参照江阴市体育强镇创建标准和评定办法,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工作全局,围绕建设“宜工、宜商、宜居”新市镇的目标,积极推进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全面建设与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强镇,不断提高体育服务社会的功能,通过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不断培养体育人口,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政府重视,设施到位
新桥镇政府历来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将体育事业的发展列入了镇的“十一五”规划,在即将建成的三个社区中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以保障群众有足够的空间和设施来参与健身活动。成立了镇体育工作委员会,副镇长直接分管领导全镇的体育工作,各村各企业和各学校等单位均设有体育联络员,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均能上通下达,一呼百应。镇政府还将每年的体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06年财政决算文体经费为25万元,2007年财政预算全镇文体经费达60万元,有了政府的重视,全镇的体育设施逐年完善,现全镇十个行政村均达到了省村村体育健身工程的要求,即拥有一个篮球场、二张乒乓球桌的乒乓室,老年活动室和健身路径,晨晚练点等。在新建成的绿园社区还投资1500万建有镇体育活动中心,中心建有体艺馆一座,面积2000平方米内有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和乒乓球馆,室外健身广场建有标准的塑胶篮球场4个,健身路径5套,该健身中心由镇政府投资建设,社区负责日常维护管理,居民和学校学生共同享用,全镇性的体育比赛,健身展示,文艺演出都可在体育中心开展,为新桥人民提供了优质的体育服务资源。到目前为止,我镇共有各类体育场地47个,其中标准场地22个、非标准场地23个,镇青少年体育活动室2个。全镇体育活动场所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按全镇2.4万人口计,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达3.25平方米。全镇2个社区10个村均建立了文体活动站,并将全镇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活动纳入管理之中,逐步形成以社区、村为主线,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文体站为支撑的规范有序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二、企业参与,保障到位
体育健身活动是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涉及的人员多范围广,为了开展好我镇的全民健身活动,就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自觉参与,可以使人员、资金得到更好的保障,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精亚集团等我镇的大企业,除了能积极参加全镇性的体育健身活动,阳光集团的职工篮球联赛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海澜集团的拔河队已在镇上十次夺冠,精亚、新桥建工等企业都会利用五四、十一等节日举办小型体育比赛,来调动职工积极性。还有许多企业以冠名的方式来支持镇的体育活动,镇“江帆杯”元宵拔河比赛已举办了十二届,“裕兰杯”象棋比赛已举办了四届,还有“爱心杯”乒乓球比赛、“好运来杯”羽毛球比赛、“茂凯杯”三人制篮球赛等,这些企业的参与与支持使我镇的体育活动轰轰烈烈,此起彼伏,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协会活跃,管理到位
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体育特色,加强体育协会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级协会组织,积极推广适合社区和农村、具有本地特色的健身方法。到目前为止,全镇共成立各种各类体育协会8个,文体活动队35支,拥有文体活动场所36处,培训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近100人,形成了一批具有新桥特色的活动队伍,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体生活。同时,坚持以服务社区、农村为载体,促进体育进社区、农村工作的开展。
新桥镇成立了镇文体联合会,今年五月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其中体育协会的会员均来自全镇各单位、各条线的体育爱好者和积极分子,并成立了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象棋协会和老年体育协会,各协会有计划、有活动方案,组织健全,分工明确,在镇文体联合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今年八月各协会团结协作,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召开了我镇首届“迎奥运、建和谐”社区健身运动会,运动会设立了乒乓球、三人制篮球赛、拔河、羽毛球、少年障碍滑轮、中老年健身展示、投篮比赛、自行车慢骑等多个比赛项目,单位和居民参加运动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平时能加强对各个协会的管理和指导,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协会活动方案,使我镇的体育协会能发展有序,不断壮大。
四、学校参与,开放到位
学校是体育活动的中坚力量,学生是参加体育活动中最活跃的分子,全镇各学校均能根据要求,每年举办一次校运会,各学校均建有年龄组衔接的校代表队,学校航模、国际象棋都成为了市的传统体育项目,中、小学均建有塑胶运动场,能确保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使青少年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镇政府为学校建造的一流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均能有序定时向社会开放。
五、科学健身,宣传到位
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善体育指导员的配置,引导居民进行科学的健身活动。到目前为止已培养二级社会指导员10名,三级社会指导员82名,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我镇的各个晨晚练点和健身比赛中。各行政村、小区能利用黑板报、橱窗、标语等来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在体育中心建有镇体质测试站,每年进行国民体质监测,并能加强对测试数据的调查、汇总、分析,完善科学健身的服务工作。
六、实施“个、十、百、千、万”体育工程,建设体育强镇 根据我镇体育事业发展规划,镇政府向全镇人民发出了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的倡议。个: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至少拥有一处体育健身场所,至少成立一支以上有专人负责,有骨干队员,常年组织活动的有特色的健身队伍;十:全年由镇政府统一部署组织举办全镇性的体育比赛或健身展示不少于十项;百:努力培养体育健身骨干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百人;千:每年举办一次全镇性的有影响的大型体育健身活动,参加人数不少于千人;万:拥有万人以上的体育人口并逐年增加。
在创建体育强镇的工作中,我镇进行了努力的尝试,跟上级的要求还存有差距,我们将不断完善,以更高的标准、以更高的热情,以更高的责任感,以更好的实效来完成创建工作。
第四篇: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本溪县创建省示范普通高中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让我代表本溪县县委县政府,热烈欢迎省教育厅示范性高中评估组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就本溪县如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以汇报。
我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辖14个乡镇,30万人口。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推进教育创新,全县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初步成果。在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注重以建设示范性高中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县普通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有普通高中4所,重点高中1所,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 人。
县高中始建于1980年,1981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有教职工196人,其中专任教师169人。在校生2776人,45个教学班。目前,县高中招生数量逐年增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本溪县高中教育发展史上最好的成绩。为此,我县以县高中为龙头,积极创建省示范高中。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政府行为,确保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县委县政府将高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努力增加投入,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县高中扩建,逐步改善高中的办学条件,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为高中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XX年,县委县政府无偿为县高中划拨土地,使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5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3.5万平方米,高中园区建设基本形成,这为高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加快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增强效益观念
为创建省示范性高中,我县加强对重点高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县高中新建一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一处食堂和一座体育馆,目前学校共有教学楼三栋,实验楼一栋,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设施也一应俱全,走在了我县同类学校的前列,这些都基本能满足学校扩大招生的需要,也达到了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起到了优质高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实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培养大批的跨世纪创新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核心 目标
在创建工作之初,我们首先明确一点,那就是:培养大批的跨世纪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核心目标。县高中要名符其实地示素质教育之范,示培养创新人才之范。为此,县委县政府要求高中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和实践“五个创新”,即教育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以及课程结构创新。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教育观念创新。
1、教育观念创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必须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在县高中强调:
第一,教育的整体功能观,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及促进人身心发展的功能,通过整体功能的发挥,把县高中的学生培养成开拓创新的现代人,勤学善思的自强人,文明高尚的未来人。
第二,育人的全面质量观,实现全面发展,注重全面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开放的培养方式观,在教育力量的组合方面,除发挥学校的主要职能作用外,还建立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协调制度,形成有机的教育合力。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探索家长会的新形式,努力把每一次家长会开成家长培训会、家长提高会,提高家长会的吸引力和效果。在教育渠道和途径方面,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又充分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大力实施开放式办学。近年来,县高中积极同本地区及省内外,国内外大中学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与韩国忠清大学、日本九洲外国语大学等结成友好学校。
第四,连续的终身教育观,即学生在校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切实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不断倡导和创造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新做法,让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有能力并且乐意继续学习。
2、管理模式创新
县高中主张管理应当顺应时代,注重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和改革管理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确立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总支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模式,体现了校长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同时副职分工明确,制度健全,措施有力,使学校领导层成为一个凝聚力、影响力极强的有机体。校长马永义在我县教育系统向来以敢于改革,善于改革著称。他领导下的班子成员个个都让县政府满意。
县高中提出“管理是科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质量”,把培养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和管理手段的高素质干部 队伍作为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要求中青年干部好学上进,认真履行职责,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开拓性地开展工作。
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认真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和《县高中学生一日常规》,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整体育人功能,建立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不仅对任教学科的教学工作负责,更发挥对整个班级工作 “领导、组织、协调”的职能,对本班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对学生的管理,简单的“管、卡、压”只能窒息学生,县高中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等群团组织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理自律的意识与独立自主的精神。建立独具特色的值周班制度,每周一个班级,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校日常检查和管理的机会。
3、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创新。县高中越办越好,重要原因之一是有一大批优秀老师各有一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创新过程中,一个以推进新课程教学计划实验为契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化全新教学模式,已在县高中形成共识。
4、教学手段创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教学手段的创新不可或缺。基于这一认识,县高中在办学过程中,一直把教学设备的更新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县高中目前拥有多功能阶梯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16个,建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功能电子大厅、报告厅、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及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等。有80%以上的学科,1/3以上的课程能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名教师在全省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奖。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全部达到省定标准。
5、课程结构创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必须以课程来落实。目前,县高中课程结构创新的核心就是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设好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认真开好心理健康等选修课,努力建设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构建适合县高中特点的课程结构体系。如今,学校开设了20余门选修课和活动课,有多部自编的校本课程,如《 》。组织了艺术体操队、文学社、各项体育集训队、各种兴趣小组等,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课内打基础,课外育特长。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广大师生深入厂矿、农村、社区,与社会广泛接触,参加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成为县高中办学的一道道风景线。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根本保证
县高中现有教职工196名,其中专任教师169名,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57名,一级教师44人,研究生17人。其中市级名师8人,市学科带头人14人,市县两级骨干教师42人。他们深受社会的尊重和学生的欢迎。学校形成了一支思想稳、结构好、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这是长期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1、县高中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体现在政治环境宽,作风纪律严,干群关系和,敬业精神强。
面对商品经济大潮和“拜金主义”泛滥,学校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尤其是学校领导,不仅以踏实稳健的作风管理学校,而且以极具魅力的人格与情感凝聚教工。领导班子成员十分重视自身建设,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形成了一个“团结、务实、进取、高效”的领导集体。中层干部切实抓好各处室工作,为学校全局工作排忧解难。大家心齐力坚,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与此同时,通过严格的考核,遴选和引进人才。近两年,县政府允许高中在全省范围内招聘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共有50余人加盟县高中,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建成了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定岗定员、竞聘上岗、转岗分流、优化结构的全员聘任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年部主任聘班主任,班主任选择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选择班主任,从而实现双向选择,变人事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奖励工资制度,在满工作量的基础上,向教学一线倾斜,变福利工资为奖励工资,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制定《县高中教职工考核实施细则》,实行百分考核制度,每学期考核一次,作为评职、晋级、评优、聘任的重要依据。
3、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师德师风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县高中注重加强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培养高尚的师德师风,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树榜样,定制度,抓评价”三管齐下,通过典型引路、制度约束和学生评价,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用师德师风这一隐性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对青年教师加强培训,实施青年教师培养“1、3、6、9工程”,达到一年适应,三年优秀,六年骨干,九年名师的培养目标。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师徒合同制,年轻老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拜老教师为师,签订师带徒合同,一定三年,制订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定期验收;教导处把年轻老师的课排在导师之后,先听后上,这样,既提高了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保证了县高中的整体教学质量。
5、狠抓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开展新教师“百花课”和35岁以下教师示范课评选活动,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对 全体教师提出“三个一”要求,即精选一门必修课、上好一门选修课、参与一项科研课题研究。实施了“跨世纪园丁工程”,以培养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拔尖人才为主,来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6、强化科研,走科研强校之路
县高中明确把学习、科研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主线,提高教师素质的捷径。学校设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培训处,有专兼职教研、科研人员。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承担科研立项和教改实验课题,实施指导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程开发等具体工作。县政府在经费上积极支持,从而保证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高中师生共同创办了《创新天地》、《研究性学习集锦》、《教研科研信息》等校园刊物,使教科研气氛浓厚。
为此,县高中被授予“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进行了全国及省市多级科研课题研究,培养了一大批教科研骨干,多项科研成果得到推广,400余篇论文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论文。坚持科研,浓厚科研之风,已成为县高中创新办学,提高教师素质的鲜明特色。
营造鲜明的办学风格和特色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本质要求
县高中在办学实践中,注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县高中的文化积淀熠熠生辉,同时又把握时代的脉搏,形成了 “顺应时代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精英人才;符合学生实际,提供人人成材的理想氛围”这样一种办学风格。这种风格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成功经验,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规范,也是县高中的独特优势之所在。县高中拥有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发挥着美化心灵、陶冶人格的德育功能,校园刊物展现了师生的才华和风采,文化长廊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尤其是孔子的巨型塑像,象征人类智慧的金苹果,以及天道酬勤的巨型石刻等,都是采纳了县里其它部门的一些意见,精心设计而成,其中处处蕴含着学校教育的主题。创建示范性高中,就是要牢牢把握和营造这种鲜明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创建过程中赢得主动和成功。
建设县高中园区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崭新起点
本溪县县委县政府按照“教育立县、科技兴县”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地在县城东部建设县高中园区,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对我县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注,也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县高中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为县高中创建示范性高中,为县高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县城老百姓都非常满意。高中人也为之精神振奋。
县高中目前占地13万平方米,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科技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3栋学生公寓及食堂、浴 池等。一流完备的硬件设施、科学合理的布局,使县高中的发展如虎添翼,快马加鞭。县高中园区的建设,是县高中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崭新起点,是县高中再创辉煌的良好开端。
作为本溪县的龙头学校,县高中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优异的教学质量,科学的管理方式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取得了累累硕果,实现了我县高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辽宁日报,本溪日报,本溪教育报对学校的发展都做过专题报道,县高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和好评。
XX年5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中学校长研修班到辽宁进行为期13天的考察,考察的唯一一所县级高中就是我县的重点高中,中心副主任应俊峰在总结中指出:本溪县高中以严管理、高质量、大贡献为目标,立志在教学环境,干部与教师
这是对我县高中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创办优质高中的鼓励。今后五年,我县要把县高中办成素质教育的基地、课程改革的基地、教育科研的基地、信息交流的中心,把带动普通高中特别是扶持薄弱校的发展作为县高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五年之内,与四所普通高中结成帮扶对子,建立起帮扶网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县非常珍视这次省级示范高中评估组亲临我县评审指导的机会,诚恳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县的创建工作给予批评与指导,以便推动我县沿 着重在过程、重在发展、重在务实的道路,将省级示范高中的创建工作继续全面向前推进!
第五篇: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本溪县创建省示范普通高中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首先,让我代表本溪县县委县政府,热烈欢迎省教育厅示范性高中评估组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就本溪县如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以汇报。我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辖14个乡镇,30万人口。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推进教育创新,全县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初步成果。在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注重以建设示范性高中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
县普通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有普通高中4所(县一中、县二中、县五中、田矿中学),重点高中1所(县高级中学),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人。县高中始建于1980年,1981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有教职工196人,其中专任教师169人。在校生2776人,45个教学班。目前,县高中招生数量逐年增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本溪县高中教育发展史上最好的成绩。为此,我县以县高中为龙头,积极创建省示范高中。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政府行为,确保高中教育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将高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努力增加投入,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县高中扩建,逐步改善高中的办学条件,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为高中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2003年,县委县政府无偿为县高中划拨土地,使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万平方米,高中园区建设基本形成,这为高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加快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增强效益观念为创建省示范性高中,我县加强对重点高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县高中新建一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一处食堂和一座体育馆,目前学校共有教学楼三栋,实验楼一栋,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设施也一应俱全,走在了我县同类学校的前列,这些都基本能满足学校扩大招生的需要,也达到了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起到了优质高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实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一)培养大批的跨世纪创新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核心目标在创建工作之初,我们首先明确一点,那就是:培养大批的跨世纪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 的核心目标。县高中要名符其实地示素质教育之范,示培养创新人才之范。为此,县委县政府要求高中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和实践“五个创新”,即教育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以及课程结构创新。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教育观念创新。
1、教育观念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必须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在县高中强调:第一,教育的整体功能观,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及促进人身心发展的功能,通过整体功能的发挥,把县高中的学生培养成开拓创新的现代人,勤学善思的自强人,文明高尚的未来人。第二,育人的全面质量观,实现全面发展,注重全面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第三,开放的培养方式观,在教育力量的组合方面,除发挥学校的主要职能作用外,还建立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协调制度,形成有机的教育合力。学
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探索家长会的新形式,努力把每一次家长会开成家长培训会、家长提高会,提高家长会的吸引力和效果。在教育渠道和途径方面,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又充分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大力实施开放式办学。近年来,县高中积极同本地区及省内外,国内外大中学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与韩国忠清大学、日本九洲外国语大学等结成友好学校。第四,连续的终身教育观,即学生在校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切实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不断倡导和创造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新做法,让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有能力并且乐意继续学习。
2、管理模式创新县高中主张管理应当顺应时代,注重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和改革管理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确立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总支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学校
管理模式,体现了校长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同时副职分工明确,制度健全,措施有力,使学校领导层成为一个凝聚力、影响力极强的有机体。校长马永义在我县教育系统向来以敢于改革,善于改革著称。他领导下的班子成员个个都让县政府满意。县高中提出“管理是科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质量”,把培养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和管理手段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要求中青年干部好学上进,认真履行职责,尽快完成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