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五篇

时间:2019-05-12 15:0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造成停车难问题的原因

我市停车难问题主要集中在作为城市中心的老城区,而南区、开辉等新开发的区域均不存在停车难问题。造成老城区停车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随着近年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汽车的保有量,尤其是私家车的数量持续迅猛增长。由于对这一情况的预见不足,造成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居民小区附属停车设施设置不足。二是停车需求过于集中。我市繁华商业区多集中在旧城区,原有道路宽度有限,且周边大多为住房密集且无正式规划附属停车场的旧小区,小区居民的车辆与到商业区的消费者车辆较为集中造成了停车难。三是存在不文明、不规范停车现象。部分机动车驾驶人不规范停放车辆,一车跨线占用两个车位或阻塞停车场通道,使有限的停车位资源浪费,人为造成了停车难。

二、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方法

一是优先发展公交,倡导低碳出行。近年来,市政府通过对公交客运进行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进一步确立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和优先发展的地位。自2010年以来,已通过财政拨款、政府贴息贷款和财政补助等方式投入1850万元,更新了72台公交车辆,改善了6条线路的公交车车况,形成了较强的公交运力。通过推广施行公交无 1

人售票制度,安装使用公交IC卡电子收费系统,将5路、6路等多票制线路改一票制,并调整优化了7路等公交营运线路,极大提升了公交服务水平,吸引大批市民选择乘座公交车出行。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乘坐公交车的市民数量正在以每年200万人次的速度逐年增加。目前,我市正在对《XX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进行修编,将进一步合理设置公交站点、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运营班次。公交事业的发展方便了市民出行,减轻了中心城区的停车压力。同时,为了落实国务院提出的“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节能减排”战略,推动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建设,我市连续两年与全国100多个城市同步开展了“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宣传倡导公交、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实现“绿色交通,低碳生活”。

二是完善交通设施,挖掘停车资源。2011年,我市增设了燕江东路、含笑大道、香樟大道、石门桥至森林公安路段中心隔离护栏共5900米、增设人行道隔离柱140米、防撞桶39个,对主城区内安装的17个旧监控探头重新更换,并在汽车站、大榕树(国民路口)、巴溪市场路口、茅坪路口增加四个监控探头。在前期已施划主次干道临时停车位的基础上,在不影响通行的情况下,继续在城区的主次干道、支路和小区、医院、学校周边道路增设临时停车位,安装停车指示标志。对市区可增设的停车位和需设置停车指示标志的路段进行摸底,在永辉超市五洲店、五洲警务室、石门路、库区路、仙泉坑路、含笑大道等路段施画临时停车泊位279

个,在城区设置停车标志牌136块。

三是科学规划配建场位,严把竣工验收指标。加大小

区停车位的配建比例,从2011年起,规划设计条件设定小区内停车位全部按6个/1000㎡进行规划建设。通过建筑底层架空不计入容积率指标的政策,鼓励建筑物底层架空设置停车位。可根据我市城市建设实际,拟进一步提高小区停车位的配建比例,力争新建小区每户拥有1.2-1.5个停车位。

四是加强交通整治,统筹推进停车场管理。加强日常交通秩序管理,重点在燕江中路、五四路、国民路、大同路、汽车站及五一桥等路段查处乱停车、逆行行驶等显见性交通违法行为。针对主次干道乱停车现象,城区四个派出所对各自辖区容易乱停车的路段进行纠违。利用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城区监控抓拍系统的作用,对违法、违规停放的车辆进行抓拍,使城区道路显见性交通违法行为减少,城区道路交通秩序好转。同时,加强对现有停车场的管理,对挪作他用的地下停车场进行清理,恢复停车功能。

五是推进道路建设,化解停车问题。近年,我市先后投入几亿元推进城区路网建设。完成了城区主干道沥青路面改造、解放路改造、香樟大道改建和五一桥改造工程,新建了含笑大道等城区主干道,还有正在建设的绕城公路、永安大道,规划建设中的永浆大道、吉峰大道。特别是绕城公路通车,可分流过境客货车辆,可极大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做好城市支路建设,完成南坑路延伸工程、南山路、南环路、仙泉坑路等建设,规划建设六中至吉山道路、荣

康路等。继续实施中山路、东坡路、新安路、新府路、国民路、大同路和山边街等城市主次干道沥青路面改造,进一步提升道路等级,做优城市交通环境。

三、今后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市区城市公共道路临时占道泊车管理,对市区停车收费进行市场化运作,实行分地段、分时段收费制度,鼓励即停即走的停车方式,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

二是继续严把停车场(位)审批、验收关,要求新建项目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划要求配置停车位;结合市区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等因素,做好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三是做好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结合总工会地块改造建设地下立体停车场,结合武装部、冷冻厂、茅坪等地块的改造,科学规划公共停车位或改建立体车库、升降式车库。在城区的东、南、西、北等城市入口规划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方便过境车辆停放,减轻城区中心停车压力。

四是将沿街、沿路单位下班时段和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单位内部可供停车场所对社会开放。加强现有停车场管理,实行定员、定岗和定责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线,积累资金逐渐改善、建设停车场所。

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将极大改善我市的停车环境,消除违章停车,从根本上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建设一个真正完美、和谐的魅力城市。

第二篇:城区停车难问题调研

关于城区停车问题的调研报告

房玉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市现有机动车30多万辆,仅非货运机动车一项,2008年登记注册6491辆,2009年登记注册13505辆,2010年更是达到了16464辆,增长的势头非常强劲。目前,老城区现有的非货运车辆应在6万辆左右,每天还有城区周边地区大量车辆进城,而我们现有的停车位约2万个,按照车辆与车位1.2:1的比例来看,显然远远不够。车辆增长与城市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凸显。

综合分析,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先天性不足。由于受历史原因及前些年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市城区道路的宽度不够,大部分的道路没有人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驶在同一道路上,造成道路两侧停车区域受到极大的限制,出现有停车区没有人行道,有人行道就没有停车位的矛盾。虽然现在城区道路两侧划有停车位,但这同时也造成了相当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城区内部分次干道和背街小巷没有形成与城市主干道的贯通,存在断头路,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分散城市车流的作用。

二是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老城区内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较多大型的商业中心、行政办公中心、学校医院、农贸批发市场等,在一定区域内过于集中,其周边的停车难问题现在尤为突出,而且这些区域往往没有能够满足停车需求的停车场,人流车流在固定的时间段又比较集中,且大多数没有发展停车场的空间,这就造成了时间、空间上的停车难。城区内原有的老小区在建设时大多数没有考虑停车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毁绿停车的现象,老小区内停车难也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

三是城市交通体系不够健全。我市的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较早,但是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公交车网络不够健全,交通线路过于集中,能覆盖的区域相对较少,运行不够规范,能起到的承载作用也就相对较小。城市出租车明显偏少,虽然近几年出租车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仍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不要说上下班高峰期、雨雪天气等,仅平时在城市主要道路等一辆出租车就要平均3—5分钟,而且公共交通的延伸区域明显不够,即使是有也往往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在高油价和追求效率的今天,公共交通应该是成为城市及周边区域居民出行的首选。

解决目前城区停车难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完善城市各类配套设施。对城市车流量大、负荷重、容易堵的路段进行拓宽改造,提升城区主要道路的通行能力,可以借鉴寿光的模式,对现有的道路两侧进行改造,变凸出式路沿石为与道路平行路沿石,充分利用沿街门店前空间施划停车位,目

前宋城等的区域均采用这种方式,效果较好。

二是整合现有居民区和企事业单位公用资源。高效利用居民区的停车资源,对现有居民区内的闲置场地,科学规划,充分利用,见缝停车,对现有老小区内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后改为停车位,将原来的顺向停车位改为斜向停车位等,都能有效地增加停车位的数量,适当缓解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对院落相对较大的单位,可以考虑开放部分区域用作公众停车场。

三是对重点区域完善停车场地。我市目前已在中心医院、市级机关综合办公楼等停车压力较大区域实施建设立体停车场,对于其他区域停车压力较大,但未按规定配足停车场的公共场所需加大调控力度,督促其尽快建设立体停车场或租用、改建停车场,满足其经营过程中消费者的停车要求。

四是考虑实行停车收费制度。对于占用公共停车资源的,可考虑进行停车收费,通过经济层面的制约,促使群众增加公共资源集约利用意识,对于第三条提到的建设立体停车场或租用、新建停车场的情况,可由管理单位按时间适当收取停车费用。既可以加强对车辆的管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就业岗位,更是减少了单位管理的成本和负担。

五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尽快合理布局城市及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网点,提高公交车运营时间和运营效率,基本实现“步行三分钟到达公交站,五分钟乘上公交车和下车三分钟步行到达目的地”的要求,同时适当增加出租车的数量,满足群众出行的需要。再有就是尽快完善城区公用自行车网络建设,加密网点,在有条件的道路建设自行车绿道,加强宣传,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六是加强对停车秩序的管理。继续深入推行公安、执法联查查处违章停车机制,对停车行为讲究人性化管理,重点是查处乱停乱放车辆影响交通秩序的行为,对于虽未在施划的停车位停车,但不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的现象,可以考虑先警告后处罚的方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同时,进一步增加现有停车位数量,在不影响交通和城市秩序的区域,尽可能多的施划停车位,变违章停车为合法停车。

七是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文明交通意识。市民素质的提高对于解决城区停车难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网络宣传等方式,加强“人人关注城市交通,人人遵章守法”的良好氛围,避免因人为原因造成的停车难。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第三篇:破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破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市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反映最为强烈、诉求呼声最大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连续两年列入我市重点民生实事。我市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提升阶段,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和汽车保有量激增或将使得“停车难”问题演化为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为加快破解我市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市政协提案委与市发改委于*月*日至*月*日,在全面摸清我市“停车难”现状的基础上,组织市执法局、市交警支队、高新区管委会、城投公司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上海、重庆、西安等城市展开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心城区“停车难”现状

去年,我市通过实施中心城区十件民生实事,新增停车位*万个,一定程度缓解了我市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但通过本次调研摸底发现,目前中心城区“停车难”仍存在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停车场供给结构不合理、停车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

(一)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

一是供需失衡。截至*年底,我市中心城区小汽车保有量约*万辆,日均流动小汽车达*万辆;登记在册的停车位共*万个,其中公共停车位*万个。按照《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要求,规划人口规模大于*万人的城市,停车位数量应为小汽车数量的*至*倍、按*倍的标准计算,中心城区停车泊位缺口约*万个。但按照流动车辆与公共停车位数量*:*计算,公共停车位缺口约*万个,供需失衡但缺口不大。二是供需错位。分时段来看,白天中心城区各大商圈、各公共服务单位周边“停车难”问题凸显,在上班上学、下班放学等车流量较大时段,局部路段更会出现交通堵塞;而居民住宅区周边停车位在白天供应相对宽松,配建停车场利用率普遍较低。晚上,居民住宅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周边,“停车难”问题突出,给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而商业街区、公共服务单位周边晚上停车位供应却极为宽松,部分未开放的配建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甚至“空空如也”。不同时段停车位的供需错位,使得目前大多城市在治理“停车难”问题上也只能做到保证大范围的供需平衡,难以做到精准调控。

(二)停车场供给结构不合理。

我市中心城区配建停车场、路外公共停车场、路侧临时停车场车位供给数量比为*%:*%:*%(发达地区该比例为*%:*%:*%)。路外公共停车场和路侧停车场通常仅作为配建停车场的辅助或补充,过少的配建停车场导致乱停车、乱划线、乱收费问题频现,过多的路外公共停车场和路侧临时停车场的设置,不仅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还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三)停车管理水平较低。

一是社会停车场的停车设施和管理无统一要求,部分停车场设施修建不合理,设计标准较低,停车设施简单落后,导致停车场利用率较低。二是路侧临时停车泊位和大量路外公共停车场缺乏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支持的停车诱导系统和便捷缴费系统,导致车辆周转率不高。三是价格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弹性不强,加之“停车理应付费”的观念尚未广泛形成,导致群众怨声载道、纠纷频发。

二、中心城区“停车难”成因分析

我市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形成与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直接相关,但也有机制、规划、建设、管理等深层次原因。

(一)机制缺失。

一是缺乏专门机构统筹管理。我市停车管理基本处于分散无序状态,住建、发改、执法、交警、交通等多个职能部门事权交叉、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为全市停车场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占道车位审批设置、社会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备案管理等工作,实现了交警对城市道路空间的统筹管理)。二是政策支持不够。一方面,我市缺乏系统的、具有刚性约束力且能落地实施的静态交通专项规划或指导性文件,导致停车事业发展缓慢且缺乏统筹。另一方面,我市缺少对社会资本进入停车产业方面的鼓励支持政策,特别是在停车设施投融资支持、财政资金奖励、配建物业奖励支持等政策方面还是空白,导致停车事业市场化水平较低、管理水平停滞不前(西安市大力推广PPP等模式,明确单独立项的公共停车场和超配建泊位面积全额免缴城市配套费、公共停车场建设采取分区域每泊位补助一定费用等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停车场建设运营领域,有效提升了停车位供给总量和管理水平)。三是综合利用率低。一方面,我市中心城区*万个停车位中,只有*万个向社会开放,仅占总量的*%,且部分停车场所没有落实规划,违规改变停车场性质,挪作他用,导致停车位供应紧缺(如新建北路段喜洋洋、国贸等多家大型商场的地下停车场全部被商业化,致使配建停车泊位大量流失)。此外,因缺乏有效调控,部分小区地下停车位因售价过高无人购买,开发商又只售不租,导致大量停车位长期闲置(如建设路天辰名苑小区,配建停车场车位只卖出三分之一,停车场有位无车停,小区外的建设路车满为患)。

(二)规划缺位。

目前,我市尚未建立以停车设施建设为主体的规划体系,未能形成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开发相协调与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缺乏差异化停车设施配建标准,整体规划的缺失使得我市“停车难”问题的解决一直滞后于群众需求的增长(西安市政府大力实施公共停车场建设三年行动,每年规划配建不少于*万个车位,其中新建公共停车位不少于*万个,*年至*年新增车位*万个,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老城区停车位规划缺位,导致历史“欠账”较多,现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如古城步行街、世纪广场、长城路等繁华商业街区因没有规划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叠加万达、榆星等商圈快速发展,使得上述区域客流量快速下滑)。新建城区也因缺乏规划引领,导致公共停车场不能满足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如高新区餐饮业聚集的东环路,因未配建大型停车场,导致该区域违规停车现象严重)。而上海市充分发挥在规划建设阶段的刚性控制和战略引领作用,通过严格实施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充分评估建设项目投入后新生成的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的影响程度,使得项目交付后出现的问题就相对较少。

(三)投入不足。

与动辄上亿的动态交通投资相比,我市市区两级政府层面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投入显著不足,今年市本级计划中安排建设停车场项目*个,市级预算资金安排*万元,仅占本市本级政府投资的*%;与此同时,由于停车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我市社会资本投入动力不足,停车PPP项目基本为零,导致我市停车场建设水平整体滞后于群众需要。

(四)管理粗放。

一是价格杠杆调控力度有限。新的停车收费政策显著加快了老城区车辆流动,以新建路为例,每车位车辆周转能达到*次/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城区商业街和部分路段的“停车难”问题。但在不同地段、不同时长、不同时段等停车情境下,我市收费政策的精细化程度还不够,弹性不足且存在价格偏离价值现象,加之部分驾驶人员未能得到有效的政策引导,导致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有限。二是停车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缺乏有机融合。一方面,我市缺少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在停车场规划、建设研判、公共安全管控等方面难以收集有效信息作为宏观调控依据。另一方面,区域车位缺乏有效的停车诱导系统,造成停车信息无法匹配,加之停车场配套设施简单落后,停车场的指示性标志不明显、不统一、不规范,导致中心城区停车位难寻和车位流转效率较低问题并存(重庆市政府授权数据重庆大数据应用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并运营城市级智慧停车云平台系统,对全市停车收费情况、停车泊位周转率、停车泊位需求热度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为停车管理提供了精准、便捷、高效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还为市民量身定制了手机停车APP,通过完善设置停车诱导和预约系统、实现无感支付等有效举措,大幅提高了车位流转效率)。

(五)引导不力。

我市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因缺乏广泛的政策宣传解读和有效引导,使得绝大多数车辆使用者对停车收费的政策依据和必要性缺乏深刻认识,仍未形成“停车先有位、停车应入位、停车必付费”的基本停车理念,部分停车场经营者也因对新的收费政策不清楚、执行晚、公开不到位,导致投诉增多,激化了车辆使用者和车位管理者甚至和政府之间的矛盾。此外,我市小型汽车出行方式占全部交通方式的*%,比汽车保有量远超我市的上海还高出*个百分点,绿色出行的生活理念尚未形成。

三、破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有关建议

借鉴先进地区停车管理的成功经验,破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应坚持“扩大供应为主,抑制需求为辅”、“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总原则,要加快建立健全停车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提高多元主体的市场化发展水平,提供差异化服务和专业化管理,强化政策支撑,推动停车事业向智慧化、便利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理顺体制机制,全面规范停车行业管理。

一是成立指挥机构。建议市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发改、资源规划、住建、人防、执法、交警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协调指挥机构,下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执法局,统筹负责中心城区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市执法局成立*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作为停车场行业管理部门,对所有对外开放的停车场进行备案管理并对停车场管理按进行考核评价。二是明确职责分工。市执法局负责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道牙以上临时停车泊位的划定和管理工作以及负责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管理工作。市发改委负责政府投资停车设施项目的备案核准和审批管理以及停车服务收费管理等工作。资源规划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全市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停车设施配建指标以及停车设施的规划用地申报等工作。市交警支队做好路内临时停车泊位的管理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市城投公司负责中心城区停车场点和政府投资停车场的运营以及市智慧停车平台的建设、维护等工作。三是试点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建议在全市选取两个街道办作为网格化停车管理模式试点,市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充分授权、强化指导、协同推进”的原则,将路内及道牙上停车位的初审权限下放或委托,街道办对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承担属地管理主体责任,负责统筹实施辖区内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使用、管理等具体工作,探索停车精细化管理新模式。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优化停车设施布局。

一是加快编制停车场专项规划。建议由市执法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配合,加快编制《*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库)五年建设规划(*-*)》,在充分衔接我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等基础上,优化停车设施布局,从根源上破解“停车难”问题。二是大力实施停车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建议由市执法局牵头,制定并联合有关部门实施中心城区停车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以老城区、核心区、居住区以及学校、医院、公园、景区等区域为重点,统筹推进停车设施建设、停车秩序管理、智慧停车应用、停车资源共享等方面工作,着力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历史遗留问题,并按季度向停车管理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三是加强源头管控。市住建局要严格按照住建部《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和*省住建厅《停车场(库)设置及交通设计技术规范》等规范性文件规定,坚持适度超前理念,对停车设施配建标准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停车场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对未按规定配建和少建停车设施的,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处。市交警支队要加强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的评审工作;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已备案开放停车场信息,严防规划停车场擅自停用或改作他用,并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挪用、改用配建停车场及乱停乱放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

(三)增加有效供给,积极促进停车产业化发展。

现阶段,停车场的设置与建设仍应以政府为主,但政府主要职责应逐步向监督管理与宏观协调等环节转变,逐步引入社会资本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推动停车事业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一是要加大政府对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议由市执法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配合,加快制定《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确保三年新增泊车位*万个以上。近期建议重点实施以下项目:①*二院西侧地下停车场(总建筑面积:*㎡,总车位数*个);②高新一中与市中院十字环形过街天桥项目(高新一中对面市委西侧空地已规划为停车场和林荫公园,步道已铺设在学校对面);③凌霄广场停车场项目(建议增加停车位规划);④协调启用军分区地下一、二号停车场并向社会开放。二是多管齐下增加有效供给。①鼓励老旧住宅小区增建停车设施。*年起,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老旧小区增建停车库(场)将获得*%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议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两个老旧小区作为试点,鼓励利用全体业主共有资金或引进社会资本,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建设设备类立体停车场等设施来满足业主停车需求。同时建议对重建或改建为停车设施,或者在既有住宅小区内增加停车设施建筑面积的,免予办理用地审批手续。②推动满足条件的沿街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在节假日、双休日期间全天对外开放,可采用政府补助或市民有偿使用相结合的方式对停车设施进行补贴。③鼓励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及个人利用自有土地、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允许对外开放并取得相应收益。④建议由联席会议办公室同开发商和物业协商,推行以租代买等模式,盘活小区闲置停车位。⑤鼓励开发和利用城市绿地、广场等区域的地下空间,或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公共停车场,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停车资源。三是推动停车市场化产业化发展。①拓宽社会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通过采用以奖代补、减免税收等方式,全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库)建设与管理;加快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市场规则,推动形成规模化经营、特色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社会化融资的停车产业化发展策略;制定停车设施投融资支持政策,支持社会主体利用停车设施经营权、预期收益等权益进行市场化融资。②对市场加以引导和激励。要加快研究出台相关停车产业政策,通过规范的市场竞争引导停车产业正确的发展方向,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并提高空间利用率,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最终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利用。

(四)创新管理模式,推动停车精细化智慧化发展。

一是加快制定更科学的收费政策。按照“路内高于路外、重点区域高于非重点区域、繁忙时段高于非繁忙时段”以及“暂停不收费、短停少收费、长停多收费”的原则,制定新的精细化、差别化停车服务收费标准。新标准要进一步细化区域和时段划分,适当扩大不同区域路内、路外停车设施之间的收费差距,同时路内停车非繁忙时段收费标准从低制定,满足周边社会车辆夜间停放需求。二是强化管理效果评估考核。为推动我市停车产业向专业化管理发展,建议引入运营管理竞争机制,通过制定统一标准、年终进行管理效果评估等方式,提高公共停车场运营公司管理水平。①试点竞争性运营机制。建议高新区占道停车及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运营管理由城投公司委托高新区管委会下属榆横实业集团负责(城投公司负责除高新区以外区域),执行期为一年,期满后由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其管理成效进行评估,以此为依据决定其能否继续负责相关停车场的运营管理。②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的运营管理,同时加强评估考核,确保专业化经营水平与差异化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三是大力推广智慧停车模式。①建议由市城投公司建设全市智慧停车服务平台,将所有对外开放停车场(点)数据信息与功能信息进行整合管理,打通与上郡生活APP、信用*桃花分等平台的信息共享共用。②加快开发面向市民群众的智慧停车诱导停车服务移动端手机APP以及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为公众出行提供实时引导、泊位搜寻、收费信息、场地导航、无感支付等停车全流程服务。③全面提升停车设施设备系统智慧化水平,路内停车试点引进高位视频桩,并逐步推广。

(五)坚持主动发声,大力引导绿色环保出行。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各有关部门要对停车相关政策制度进行广泛宣传,特别是要从治污减霾、缓堵保畅、城市治理等方面做好收费政策的解读。二是倡导文明停车。坚持教育和惩处相结合,开展“文明停车、遵章停车”教育活动和联合治理机动车乱停乱放行动,让文明停车成为广大车辆驾驶员的普遍共识。三是发展公共交通。一方面,要提高公交运行速度和服务质量,织密公交线网,减少公交盲点,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公交服务。另一方面,建议启动东沙-老城区-西沙-高新区-科创新城轻轨建设前期工作。同时,要不断优化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路权分配,积极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第四篇:缓解“停车难”调研报告

缓解陇县“停车难、交通堵”调研报告

城市停车设施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县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县城区“停车难、交通堵”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城区交通堵塞、停车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生活质量,严重制约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宝鸡副中心城市”的崛起,在全县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一、我县停车设施的主要类型和数量

我县停车设施的类型按照建设主体、来源及产权性质主要分为四类:由政府兴建为社会公众提供办事、消费或停放保管服务的路外公共停车场;由建筑物开发建设单位按规划配套建设的配建停车场;利用城市道路临时设置的道路停车位;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建筑区划内或村居街巷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设置的划定停车位。

按照停车需求分为居住地停车、工作地停车和公共停车(办事或消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陇县路外公共停车位483个,道路临时停车位500个。从2015年我县汽车拥有量5.3万辆到2017年我县汽车拥有量为8.1万辆的增长速度来计算,到2020年陇县汽车拥有量将达到10万辆。

二、“停车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心城区停车位总量不足

由于目前小汽车购买和使用成本较低、替代出行方式的公交服务水平不高以及价格杠杆的调节不到位,导致了小汽车的使用过度,加剧了停车位供需紧张。近几年,陇县机动车增长进入了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导的高速增长阶段,私人小汽车每年净增0.93万辆。从停车位供应角度看,我县停车设施的供应明显滞后于停车需求。停车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建筑物停车配建车位和社会公共停车位的供应总量增长速度缓慢,停车位与汽车现有量比例严重失衡。停车位缺口大,停车供需矛盾突出,是引发“停车难”的直接原因。目前,尚德路、崇文路、文化路、东大街、西关等城区主街道是“停车难”问题最严重的区域。如果按照国际上停车泊位需求与汽车拥有量之间约1.2至1.4倍关系的普遍规律来计算,我县约需7万左右汽车停车泊位,泊位缺口更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停车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扩大。

(二)现有停车设施利用率不高

由于我县现有停车泊位数量少、规划建设不便利等原因,为数不多的陇马路停车场等公共停车场利用率比较低,大多数办公工作地停车位白天不够用,晚上闲置;而住宅区停车位则是晚上不够用,白天闲置。全县公共停车场的车位利用率仅为30%左右,普遍存在“有位无车停、有车无位停”的现象。

(三)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相对滞后

停车场建设规划的滞后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筑物停车位规划配套建设标准的缺失与滞后,各镇街目前还没有编制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历史“欠账”较多,是造成“停车难”的又一原因。2010年以前建设的商业、住宅楼几乎没有考虑配建车位,2010年以后虽然有配建标准,但标准很低,严重滞后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些新建的商住楼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新建小区密度大,停车设施不够,公共停车场不能满足新城区迅速发展的需要。

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多头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停车难”问题的解决。一个标准停车位仅15平方米左右,不仅涉及规划、国土资源、发改、住建、公安、交通、城管、消防等多个政府部门,还涉及业主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公司等建设管理方。部门条块分割,缺乏统一、协调、长效的综合管理机制,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使得新的停车场建设速度缓慢。另外,由于车位配建规划监督、违章停车等环节的行政执法管理力度不够,处罚措施实施不到位,一些建设项目不建或少建车位,停车位缺口大,造成了乱停车--处罚不到--还是乱停的恶性循环。

(四)对公共停车场建设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城区建设和城区道路交通建设的力度,在道路交通的管理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动态交通的建设情况相比,对静态交通相对投入不足,公共停车场发展缓慢,投入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在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停车场的建设方面,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案和相关扶持政策。

(五)乱停乱放、占道经营较严重,影响道路通行和居民生活。

部分驾驶人员规范停车认识不够、文明意识不强、守法意识淡薄,直接导致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的发生。

机动车在中心城区机动车道、人行道及消防通道乱停乱放问题较为严重。机动车道上的占道停车,使原本狭窄的东大街、西大街等主车道变得更窄,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造成行人无路可走,只能穿行于车辆和车流之间,严重影响了行人的交通安全,加重交通堵塞,造成交通秩序混乱和交通事故。

由此可见,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危害严重,不仅影响道路通行、交通安全,而且对市容环境、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多方面的消极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缓解“停车难、交通堵”的对策和建议

缓解“停车难、交通堵”问题,切实加强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不仅是改善城市停车状况、缓解城市“停车难”和交通拥堵的客观需要,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及全社会应引起足够重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加强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与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实施出行畅通工程、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缓解“停车难”问题是一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既要立足当前,也要放眼长远,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先急后缓、循序渐进分阶段实现目标。当前,应针对停车设施建设热情不高、管理薄弱的具体实际,一手抓扩大车位供给,一手抓科学管理,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和综合措施,通过制定相应的行业发展政策,健全停车管理机制,完善停车管理办法,建立合理的收费体制,优化停车资源挖掘潜力、改善停车秩序,推动停车行业走向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城区停车以配建停车为主体(65%)、以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30%)、以路边停车(5%)为适当补充,与城区整体交通系统相协调、供需和谐的静态交通格局,缓解我县日益严重的“停车难、交通堵”问题。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协调的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体制机制。

按照合理分工和相对集中的原则,从规划、建设、执法、行业管理及运营等各个环节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停车管理职责,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陇县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办法》,推进停车管理依法行政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停车行业的统一、协调和综合管理。

科学合理利用价格杠杆这一经济手段调节和规范停车行为。要按照科学配置资源、合理调控需求、规范管理收益的总体要求,在综合考虑资源占用成本、交通结构调控成本、设施建设成本和经营管理成本等因素基础上,完善公共停车场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和完善停车价格定价和调整办法,严格规范停车收费管理。

鼓励采取差别化费率调控停车需求和停车资源,实行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由高到低的停车级差价格,强化停车需求调控管理;对于同一地区公共停车设施,停车价格采取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室内高于室外的定价原则,同时建立不同类型停车场收入调节机制,引导停车资源合理使用;应根据占用停车资源的差别,合理确定不同车型、不同停放时间的停车费率。要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原则,按产权性质公平合理制订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充分发挥停车收费调控供需的作用,改变我县目前普遍存在的“有位无车停、有车无位停”、“路边满、路外空”等不合理的停车状况。

(二)规划先行,引导停车行业科学发展。

一是编制区、镇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规划是基础,规划先行在解决城区停车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确定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目标进行制定。在摸清停车矛盾现状、科学预测停车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差别设施供给和停车需求调控管理的原则,研究确定城市停车总体发展策略、停车设施供给体系及引导政策、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布局和规模,明确建设时序和对策。

根据全县汽车消费的发展趋势,实施系统的、整体的停车设施规划和超前规划,将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与整个城区发展的规模、方向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动态的停车规划体系。根据居住地停车、工作地停车、公共停车等不同停车需求的影响,及时制定并调整中心城区停车规划配建指标,实行设施区域差别供应;通过新建公共停车场位、利用小区地面空地加建地下停车库、改建多层机械停车库。在规划和建设停车设施时,要充分考虑未来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普及和推广的需要,建设、改造或预留充电等相关配套设施,以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

二是适当提高建筑物规划车位配建标准,从源头上加强城市停车设施配置。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是城区停车位供应的主体,从投资、建设、运营效果看,配建停车场比路外公共停车楼(库)更容易实施。当前结合南岸城区开发的进行,根据各类建设项目的性质和停车需求,以及城市停车总体发展策略,兼顾当前、立足长远、因地制宜地组织研究制订地方性城市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标准。要根据城市发展和城市交通变化情况,及时对停车设施配建标准进行调整,合理确定停车设施配建指标,努力扩大配建停车的供给规模,从源头上加强城市停车设施配置。在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酒店、餐饮娱乐休闲、商场超市、农贸及批发市场、体育场、展览馆、图书馆、医院、旅游场所、车站等公共建筑和商业街(区),必须配建或增建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设计没有停车场规划的,城市规划部门不予批准建设。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根据需要配建满足本单位车辆使用的停车场,并按一定比例配备公共停车位给外来办事人员。应配建停车场而未配建或停车场地不足的,按照规划建设程序逐步补建或扩建。鼓励建设项目利用地下空间以及人防工程配建停车设施,按配建标准建设的地下停车场面积,不纳入容积率计算范围。

(三)加大投入,争取短期内扩大公共停车位供应。一是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投入。国外经验证明,只有区内公共停车位至少达到区内汽车总数15-20%时,才能有效缓解停车困难问题。城市公共停车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应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完善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的用地供给、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等保障机制及措施,适当加大对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依据城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停车场建设的专项规划投入足够的建设资金,重点是停车场建设的征地拆迁、周边道路设施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停车―换乘”枢纽性停车场的建设。在停车困难的老城区,利用各种可能条件(如公共广场、运动场地下、建设项目的边角余地以及闲置地等)建设公共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库。

二是采取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针对公共停车场建设成本高、资金回收期较长、投资回收率低、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参照区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的优惠待遇,政府要从加快建设、简化审批、用地、价格、税费等多方面提出具体的鼓励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各种类型的路外公共停车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针对停车“有需求无市场”、市场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发挥政府在行业发展中资源配置、培育市场的作用,适时出台停车场经营管理办法、停车位出让、转让办法等相关政策,解决停车场(如地下车库)、停车泊位的权属、交易方面存在的障碍,推动车位进入市场流通、提高资金回收水平,调动多元化投资建设停车场库的积极性,逐步培育和维护停车行业市场的形成和运转。

三是严格控制并科学施划路边停车位。为缓解停车设施不足的矛盾,在统筹考虑城市道路等级及功能、地上杆线及地下管线、车辆及行人交通流量组织疏导能力等情况下,可在有条件的路段设置一定数量的路边停车位,提供短时停车、夜间停车服务,并通过高收费加快周转,一定程度缓解“停车难”。另一方面,要结合道路负荷度的变化、路外停车场的建设情况,经常对路边泊位进行动态调整。在路外停车位比较充裕的区域,不得占用道路设置路内停车位。例如在公共停车场200米范围内原则上不宜施划路边停车位。

要依法加强对占用道路停车位设置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惩罚手段严格管理,充分发挥现有道路设施功能,提高道路服务水平,保障道路安全和畅通。

四是整合资源,多管齐下,缓解“停车难”。停车场从规划到建设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由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停车难”的解决并不能一蹴而就。现阶段应积极整合现有的停车资源,采取多项改善措施,“多管齐下”。由于管理体制与权属的原因,城区的停车资源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大有潜力可挖,实施“社会停车资源整合”试点,建设社会停车资源综合利用网络,实行错时停车,为周边居民提供停车服务。把上班时间闲置的小区停车位和下班时间闲置的办公楼停车位充分利用起来。鼓励单位专用停车场在满足自用的前提下向社会车辆偿开放,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带头执行。根据向社会开放泊位数量,在工商、经营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优惠。

(四)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形成规范有序的城区停车秩序。

一是加强对建设项目停车配建规划的监督检查。规划部门在规划管理中,通过规划设计条件审批、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审批、建筑方案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等几个审批环节,对建设项目配建停车设施进行监督。建设部门要在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工程竣工验收、房产测绘成果审查入库、房产登记等环节,加强对配建车位的动态监督和管理,在停车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时要求建设方出具车位分布图、车位平面图等竣工图。对竣工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的建筑物,规划、建设部门要检查监督规划停车位的落实情况,禁止配建停车设施挪作他用,对不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停车场的单位以及改变用途的行为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责令整改。二是规范城市停车行业管理。要对城市专业停车服务经营单位实行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制定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公开、公平、公正地择优选择停车服务经营单位。要引导建立行业协会,建立行业服务评价制度,加强行业自律,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停车服务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采取优惠政策,促进停车产业化发展。

城市停车服务经营单位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内部经营管理制度、收费制度和服务规范。要加强对停车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停车服务水平。所经营的停车场应具有完备的停车设施,配置完善的安全监控设施,设置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标志、标线。

三是要强化管理、严格执法,加大对违章停车、违规收费的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驾驶员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强其守法意识,从人的意识这一源头治理“乱停车”问题。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更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针对乱停车现象,公安交警部门应加强巡查频率,及时制止各种乱停车行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对违规驾驶员进行处罚。

(五)积极探索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市场化的新路子。在政府职能转变时期,面对停车行业产业化这个课题,按照国家倡导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的思路,积极开展停车场建设经营方式的探索和试点。开展建设模式试点,采取适宜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建设停车场。采用BOT模式,通过招投标选中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停车场。特许权期限内,项目公司利用停车收费收回投资和成本,并获得合理回报;特许期满,把停车场移交给政府。或者采取政府以土地入股并委托公司代为管理的方式,与社会资金组建公司建设、经营停车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六)完善公共出行系统,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市民出行习惯,减少公共停车需求。

无论是通过行政手段还是经济手段来缓解“停车难”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城市道路空间资源有限情况下的无奈选择。资源有限,需求无限。城市交通拥挤的真正改善,缓解“停车难”要立足长远,跳出停车看停车,根本措施还在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同时改善自行车和步行等非机动交通的出行环境,为所有出行人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提高替代小汽车的出行方式的服务水平,使人们自觉调整出行方式,减少停车需求的无限增长。建议县政府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从资金投入、路权保障、用地安排、设施建设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快捷、经济、方便、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引导和鼓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同时建议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媒体、网站,加大公共交通政策、公共交通投入等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机动车尾气已成为目前空气主要污染源、严重危害健康,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利己利人”环保意识,逐步转变市民出行观念和习惯,争取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参与绿色出行,引导和鼓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减少私人汽车出行造成的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污染,从根本上缓解我县“停车难”的问题。

陇县发改局白文杰 2018年7月

第五篇:2021年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工作方案

2021年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缓解我市中心城区停车矛盾,切实改善交通出行环境,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发展,现就2021年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解决我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供需矛盾为突破口,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引领、社会共治、公众参与”的总要求,巩固成果、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合理配置停车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引导交通需求,创新信息化应用,构建有序停车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停车管理新格局,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一)巩固成果,规范管理。

巩固中心城区缓解停车难工作成果,不断拓展停车资源,强力整治停车乱象,提升停车资源利用率、周转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停车管理法规制度,加快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停车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规划引领,保障供给。

依据XX市中心城区整体规划,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科学修改完善出台停车场专项规划,优化停车设施布局,切实保障用地供给,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停车乱、停车难等静态交通问题。

(三)突出重点,挖掘潜力。

聚焦医院、学校、商场、党政机关、体育场馆等停车矛盾突出的区域,强化周边停车秩序管理,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着力增加停车设施供给,分区域、分路段稳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扩大增量。

(四)简政放权,共建共享。

按照转变职能、主动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双轮驱动,创新停车设施投融资机制。进一步简化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手续,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

(五)信息驱动,提升效能。

加快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推广运用,逐步将现有和新建停车设施纳入平台统一管理,促进停车管理科学化和信息资源共享化。加快推进立体化、智能化停车设施建设,从单一化的“地面”式停车转向多元化的“空间”式停车。

三、工作任务

(一)巩固缓解停车难工作成果,扩大停车设施供给

1.巩固缓解停车难工作成果。一是持续强化停车执法管理,健全联合执法机制,严格查处机动车乱停乱放、随意侵占道路等违法行为,对私设锥桶、私划车位、“僵尸车”等占用公共资源的现象进行强力整治;二是2020年新增的临时工(空)地停车泊位、人防车位等,无建设要求或其它特殊情况继续保持对外开放;三是2020年新增的租售并举车位,要定期督查“回头望”,严防“只售不租”现象反弹;四是加大对违规收取停车费的整治力度,规范停车经营管理秩序。(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人防办、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XX区、XX区人民政府)

2.利用闲置资源增设停车泊位。在闲置土地、拆迁征收未开发空地、边角地带新增停车泊位,面向社会停放车辆。充分发挥人防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不影响国土防空及战时保障情况下,利用部分地下人防工程新增停车泊位。(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城管局,XX区、XX区人民政府,兴汉新区、XX新区管委会)

3.推进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引导医院、商场、酒店等单位利用现有资源新建、改建、扩建停车设施,积极推进立体停车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XX区、XX区人民政府)

(二)有序推进停车设施建设,优化停车供给结构

4.修改完善停车设施专项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统筹考虑中心城区停车现状及长远供需关系,结合城市区位特征、停车矛盾等因素,按照差别化供给和需求调控的基本原则,明确停车设施布局、规模和建设时序,编制完善具有前瞻性和长期性的停车设施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5.科学配建建筑物停车设施。加强建设项目管控力度,严把建设用地规划、工程规划等关口,根据各类建设项目停车需求,合理确定停车设施配建指标,保证新建、扩建、改建建筑按照标准配建相应的停车设施。对不按要求配建停车设施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和核发不动产权证,确保新建停车设施不欠“新账”。(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XX区、XX区人民政府,兴汉新区、XX新区管委会)

6.规范施划道路停车泊位。科学分析道路停车泊位的位置、数量等对交通的影响,在不侵占非机动车通行空间的路段单侧或双侧设置停车泊位。对已施划车位的路段进行优化提升,对新开通的非城市主干道路段按照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原则,可视具体情况增加停车泊位;对较为宽敞、路面条件允许的广场、人行道,在兼顾行人出行畅通的前提下增设停车泊位。(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城管局,XX区、XX区人民政府,兴汉新区、XX新区管委会)

(三)盘活现有停车资源,科学调控停车需求

7.推动内部停车设施对外开放。有序引导现有停车资源对外开放,鼓励具备安全管理条件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内部停车场在节假日、双休日对外开放。(责任单位:XX区、XX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8.整治改变规划停车位使用性质现象。进一步强化运营商家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排查整治改变建筑物配建停车位使用性质现象,对规划停车场、地下人防工程改作商场、超市等行为要求限期整改,恢复原规划用途,增加停车泊位。(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公安局、市人防办、市城管局)

9.着力缓解住宅小区停车矛盾。对中心城区部分小区配套车位只售不租、租价过高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对拒不落实政府缓解停车难工作的开发企业由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纳入诚信考核,给予扣分处理。推动小区车位实行租售并举,满足小区业主停车需求。推动具备条件的小区按停车位的一定比例面向社会错时开放、有偿使用。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通过改造空闲场地、拆除违章建筑等措施增设车位,改善老旧小区停车现状。优化小区内部及周边道路交通组织,在符合安全管理和基本通行条件下,利用周边路段设置夜间限时停车泊位,满足居民夜间停放需求。(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局,XX区、XX区人民政府)

10.实施差异化停车收费政策。完善中心城区停车价格机制,严格规范停车经营秩序,提升停车收费服务水平。经营性停车场遵循市场规律和合理盈利原则制定停车收费标准,利用政府公共资源设置的停车场实行政府定价。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按照“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繁忙区域高于外围区域、拥堵时段高于空闲时段”的基本原则,推动制定分路段、分时段的收费标准,合理调控停车需求,有效提高停车泊位周转率、利用率。(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局,XX区、XX区人民政府)

11.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坚持公共交通组织“精耕细作”,向管理要效益、要空间,通过增设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运营时间、提高发班频次和优化线路、站点布局等措施,有效扩大公共出行供给。统筹考虑道路条件、日常骑行率等因素,科学确定共享单车(助力车)投放规模和停放点位,加强电子围栏技术应用,提高共享单车管理水平,引导市民绿色出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XX区、XX区人民政府)

12.提升停车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推广运用,融通停车资源数据信息,推动停车管理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融合发展,利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现代信息手段,科学引导停车,减少寻位绕行时间,促进静态交通高效运转。(责任单位: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XX区、XX区人民政府)

(四)创新停车共治模式,破解重点区域停车难题

13.优化医院内部停车供给结构。鼓励医院职工停车需求向周边空余停车设施疏解,将医院车位提供给就诊车辆。优化医院内部交通组织,推行进出口独立设置、车流单向同行、增设临时落客通道等措施,打通内外部交通循环。(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自然资源局)

14.科学治理学校周边停车问题。针对接送学生车辆潮汐化特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校园周边停车资源设置临时停靠通道,合理设置临停泊位、即停即走泊位,减少对周边道路交通干扰。在中心城区车流量大、道路狭窄路段的学校,探索实施错时上学和弹性放学,有效分散接送学生车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五)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停车财政资金保障

15.积极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制定规范减免、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创新停车设施投融资机制,简化停车设施立项审批、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手续,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统筹做好停车设施项目建设财政资金安排和管理工作,对公共停车设施及老旧小区改造中新增的停车设施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对单独建设、超配建及结合建设的公共停车设施项目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建设机械式停车设施的,可参照相关特种设备安装标准执行,结合实际制定设备年检费用减免政策。停车设施可依法设置广告。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加快制定停车产业化发展配套政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破解停车难问题。(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市场监管局,XX区、XX区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城管局局长为副组长,XX区、XX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人防办、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兴汉新区、XX新区管委会为成员单位的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市管理局。工作小组适时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推进各项任务细化落实,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健全长效化停车管理机制。

(二)强化责任落实。

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升使命感和紧迫感,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任务分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工作方案(计划),紧盯任务目标,采取灵活有效措施确保2021年12月10日前完成工作任务。请各成员单位将本单位的工作方案(计划)及分管负责人、联络员信息(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报送至市委督查办(市政府督查室),同时抄送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28日前将截止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及相关印证资料(含整治前、整治中、整治后的影像印证资料)加盖公章报送至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三)坚持跟踪问效。

由市考核办将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工作列入任务考核目标,市委督查办(市政府督查室)对此项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对工作开展过程中动作迟缓、推诿敷衍、未按计划完成任务的予以跟踪督办,推动工作有序开展。年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联合市委督查办(市政府督查室),对各成员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并向社会进行公开,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四)加大宣传引导。

由市城管局、市广播电视台、XX日报社负责,其他成员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积极宣传城市停车管理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及相关优惠政策,发动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共同补齐停车设施短板。大力开展交通文明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倡绿色出行,培养市民文明停车意识,引导广大群众对停车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下载关于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解决住宅小区停车难和物业管理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解决住宅小区停车难和物业管理问题的调研报告 住宅小区停车难与物业管理问题,是一件涉及千家万户市民群众利益的难事情,也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共管理的大问题。为此,我们开展......

    停车难问题及解决方法

    停车难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 要: 随着我国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国私人汽车数量快速增长, 私人汽车将大规模的进入家庭。但现有住宅 小区大部分缺少必要的停车库, 小区内的空......

    停车难报告

    重庆停车难调查报告南坪南城大道,停车难问题困扰着市民 .小区车位紧张 现状全市经营性车位34万个,缺口20万个目前解决措施商圈地下停车场连通,限时段占道停车增加周转率,小区车......

    城区交通两难问题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缓解城区交通“两难”问题,一直以来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民生问题。随着经......

    2011城区调研报告

    走访城区客户的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掌握市场动态及商户信息,寻找工作不足,提升服务水平,拉近与零售商户的距离,为商户提供更加标准化、优质化的服务,提高零售商户对......

    政协提案——关于缓解城区停车难的建议

    政协提案范文——关于缓解城区停车难的建议 x月份,县政协xx委员对城区停车难进行了专题调研,目前我县机动车数量与公共停车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在重点地段,如:xx等地点;在重......

    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推荐五篇]

    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近几年小汽车逐渐进入家庭,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但由于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及公共停车场建设不足,导致我市停车难问题日趋严重。停车场建设的不足将遏制个人汽......

    城区水污染调研报告

    一、水污染状况及原因(一)水污染情况我市境内的河流主要有池河、南沙河、淮河,湖泊有女山湖、七里湖、花园湖(与凤阳共有),还有4座中型水库。上述地表水源中,水库尚未受到污染,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