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区水域调研报告
城区水域调研报告 3 篇
城区水域调研报告第 1 篇
一、基本情况
我区城区水域主要有七个,分别是:
(一)河。河起源于沙坡水库,流经我区境内共约 7.4公里,经区流入。
(二)沟。从火车东站流经南路向北汇入,我区流域约 5公里。
(三)溪。溪属河分支河流,从高登东路起向东流入江,全长 1.8 分里。
(四)河。河起源于白水塘,流经滨江片区汇入江,全长约 6 公里。
(五)水。水起源于三八洋,流经凤翔片区流入江,全长 8.5 公里。
(六)湖。湖属城中湖,位于区政府北侧,水域面积 490亩。
(七)江。江从镇上游水源地保护较好,下游出现了河滩填占现象。
二、存在问题
(一)河。原市政府于 2000 年进行堤岸硬化建设,并实施污水管网工程,2010 年实施污水截流并网工程,因城区不断发展,污染源增加,排污口并网遗漏,造成水质污染,未
能达到水清无异味的治理目标。
(二)沟。因历史原因,沟从烟草公司起,上游全部覆盖,凤翔片区、金花片区的污水无法并网,直接排入沟,造成水质污染。
(三)溪。溪是一条河分支河流,因滨江片区属原农村生活区,污水管网未列入建设,造成整个片区雨污混流,全部流入溪,水质极差,直接排入江。
(四)河。河水质污染较轻,但市民填占严重。
(五)水。污染较轻,但溪流有缩小趋势。
(六)湖。近年来湖水受污染,主要是府城朱云片区及金花片区的生活污水未能彻底并网,个别新建管网口径过小,未能满足排污需要,造成污水溢流入湖,污染水体。
(七)江。江段主要问题在于近年来河滩出现填占现象,目前整治基本得到控制。
三、几点建议
(一)河。全线整治污染源,重点清理沿河乱搭乱建、禽畜养殖、实施新增污水口并网。
(二)沟。需要研究解决覆盖段污水并网问题。
(三)溪。溪改造迫在眉睫,政府将溪片区列入城改项目,启动旧城改造,对河道堤岸进行硬化建设,并建设雨污管网系统,解决该片区的排污问题,使溪成为一条美丽的城中景观河。
(四)水。投入资金,列入整治计划,硬化建设。
(五)河。投入资金,列入整治计划,硬化建设。
(六)湖。府城老城区全面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克服雨污合流问题,彻底解决老城区的排污出路,以有效保护湖。
(七)江。加强水源段下游的管理,防止非法采砂,防止填占河滩,防止破坏河堤,防止污水排入河中。
城区水域调研报告第 2 篇
调查课题:通过对水体水质的调查,加强我们的环保意识
调查地点:防胡镇
调查成员:李雪影 王俊仰 刘相武 刘子燕 刘茜文 符淼淼 赵叶婷 孙栋建
调查时间:2018 年 1 月 1 日
每家每户大手大脚用水,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目前,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为 8800 多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1/3。全国约有 7000 多万人仍在饮用不符合饮用标准的地下水。20 年来,全国地下水开采量平均以每年 25 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已从1980 年的 14.0%增长到 2000 年的 19.8%。全国有 400 多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地下水占 30%。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水质下降,还呈现出由点向面、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的趋势;已诱发 46 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全国还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 100 多个,面积达 15 万平方千米。
还有这些:
1、刷牙时任水流淌。
2、洗澡涂肥皂的时候不关淋浴喷头。
3、用过多的水冲洗汽车,洗车的水白白浪费掉了。
因此我们这个小组对于水体水质的问题展开了调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从而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 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 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 23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 2002 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 5497 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 13%,是美国 1995 年淡水供应量 4700 亿立方米的约 1.2 倍。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 2.5%,其中 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 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目前,全世界有 1 /6 的人口、约 10 亿多人缺水。专家估计,到 2025 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 25 亿。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有如下特点,第一,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和地均拥有量少,以占世界 7%的耕地和 6%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上 22%的人口。第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降水量和径流深都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适应,南方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 35.9%,但水资源却占总量的 81%,人均水资源约为全国平均的 1.6 倍,亩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 2.3 倍。在西部内陆沙漠和草原地区,蒸发能力达到 1600~2000mm,为我国蒸发能力最强的地区。而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千山丘陵区和三江平原,气温既低、湿度又大,因此,年蒸发量较小,仅 600~1000mm。我国地表径流随时间的分布也很不均匀,径流的季节性分配具有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的特点,而且年际变化北方大于南方。
水为万物之源,万物之本,人们生活的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水,正是因为有了水,人类才会生存,世界万物才会生机盎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地球上的水资源似乎取之不尽,其实从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部分才能被人们使用,淡水原本是一种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可是随着工作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量水资源被污染;有的国家为抽取河水在上游建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资
源遭到严重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水资源污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污染,另一种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资源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主要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导致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如珠江三角到处都是水,可是却不能饮用,因为工业、农业和生活弃物排倒于水中,导致本身紧缺的水更加稀少了。
我国 666 个城市中,有 444 个供水不足,严重缺水的城市有 111 个,不但如此,仅每日缺水就达到 600 万立方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是城市。2004 以来我国县级以上城镇人口达 3.8 亿,再加上城市流动人口,全国总人口的三成居住和生活在城市。我国依靠地下水作为生活供水的城市占三分之二。《2005 年中国水资源质量年报》指出当年全国城市全年符合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水源地仅占 53%。《2005年国土资源公报》指出全国 158 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显示,污染趋势加重的城市有 21 个
如何保护水源
第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生活里节约用水,不要肆意浪费
第二,出去旅游或者途径水源的湖泊、江河,注意环保,不要往水里扔东西
第三,提倡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时刻告诫身边的人也要加入环保的阵列中去
城区水域调研报告第 3 篇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 2013 年工作要点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干新卫的带领下,从 4 月下旬开始,走访了相关职能部门及部分镇街,召开了相关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意见,对我区的河道综保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将调研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评价
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息息相关,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07 年以来,以西溪湿地综保工程为核心,以余杭塘河等 17 条河道整治为抓手,区政府高度重视河道综保工程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工作目标,将河道综保工程作为打造生态示范区、全域化景区的重要举措,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建设和整治力度,大力推进河道综保工程工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道整治稳步推进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河道综保工程工作,成立了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领导小组,多次专题调研,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二是河道整治加快推进。区政府先后出台了《西湖区城郊河道整治工程实施意见》和《西湖区城郊河道整治建设有关规定》,截至目前,城区范
围纳入长效管理的河道 114 条,其中纳入河道综保计划的城市河道 69 条,已有 43 个项目实施了整治。农村河道 63 条,有 26 条(段)农村河道完成综合整治。三是科学开展河道整治计划编排。把河道整治计划与风情小镇创建、美丽乡村建设以及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从而使综合整治方案紧密结合我区河道现状,充分体现河道生态、整洁、自然等特性。四是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建设监理制、竣工验收制、财务审计制等各项制度,由具有水利资质的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参与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公开操作、规范运行。五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实施河道综保工程,新增、改造景观绿化177.9 万平方米,使河道景色优美生动。同时加快巴士码头(含游船码头)、清水平台、游船停靠点、河埠头等配套设施建设,使旅游休闲成为实现还河于民和倚水而居的有效载体。
(二)长效管理成效显现
一是城区河道管理有序。目前城区范围涉及综保工程的43 条河道中已有 23 条完成整治并正式移交,其余未接收河道均按标准进行日常养护。环保部门对我区 8 条河道 16 个监测点定期进行水质监测,达到水功能区考核标准。二是严抓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区政府制订了《西湖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实施意见》,每年投入 270 多万元对全区 63 条河道进
行长效管理。同时加强巡查,强化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加强保障工作。区财政每年安排河道保洁资金,镇、街道进行配套,为河道保洁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每月按期对河道保洁工作进行抽查,并根据考核情况对保洁人员给予奖惩。目前,每年保洁、打捞各类河面漂浮物、清理驳坎垃圾、障碍物约为 6400 多吨。绕城内城区河道在全市考核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农村河道在全市长效管理考核评比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并于去年获得一等奖。四是扎实开展农村河道专项整治调查等前期工作。针对我区农村河道淤积程度加快,个别河段涉河违法建筑屡禁不止的情况,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河道清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各镇街全面摸查河道、堤塘等水利设施管理范围内的违法情况和未落实保洁的沟、渠、池塘等水域基本情况,为下一步整治奠定基础。五是加大违法违章查处力度。相关职能部门实行联合监管,近四年来查处侵占河道、设置泥浆管、偷倒渣土、排水口晴天排污等涉河违法、违章行为百余起。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一是绕城内外河道管理标准不一致的问题。绕城内区段属于城管局管理,绕城外区段属于林水局管理。区城管局对绕城内河道有调配水要求,要求定人定岗,资金补助大管理要求高;绕城外的河道则没有调配水要求,也没有相关管理
经费。此外对于违法违章执法查处,也是绕城内由区城管局管理,绕城外由区林水局管理,这种绕城内外区别管理的模式,影响了属地镇街的调水积极性和绕城外河道的综保与管理工作质量。二是工作存在多方管理问题。目前我区的大部分闸泵站都属于区林水局和属地镇街管理,只有小部分绕城内闸泵站由区城管局管理。涉水审批项目也分属于林水局和城管局管理,其中之江地区的涉水审批项目由之江管委会审批。这些多方管理的工作模式,造成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混乱。三是建设与管理需求有落差。在目前的河道建设中,部分已建项目不能满足河道管理的要求,导致带问题移交的现象较多,给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项目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
一是资金缺口问题。目前市、区两级在我区河道综保项目总投资达到 7.5 亿,其中我区已经完成投资 5 亿元左右,市财政进行了 2.5 亿元的资金配比,根据市区河道资金 1:1分摊比例进行核算,市河道还急需 1.25 亿元的资金配比需要落实。2013 年新建项目 2 个,竣工 3 个,总投入 6700 万左右,其中区需出资 3350 万。二是项目拆迁问题。目前河道综保工程项目建设实施难度大,进展缓慢。红线范围内规划宽度的河段无法进行拓宽,沿河拆迁许可证涉及的房屋无法拆除,加大了工程实施难度。目前我区因征地拆迁问题导致项目无法完工有 6 条河道,都是由于拆迁无法进行而使工
程受阻。三是截污问题。2012 年共截污 500 余处,新增非法排污口 500 余处,截污工作任重道远。
(三)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管理力量薄弱。目前我区城郊的河道整治工程由镇街承担建设,但镇街普遍缺少专职机构、人员,难以达到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范要求。二是管理职权单一。各部门在管理中责权单一,甚至是有责无权,执法难以到位,力度不够。目前向河道随意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现象较为突出,在堤塘河岸偷倒废土、非法垦种、违法建筑、损坏绿化及水利设施以及违法占用河道等现象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处罚。如林水部门就存在着工作力量薄弱、查处程序周期长等问题。三是截污纳管难度大。目前由于大市政管网建设不配套、居民和企业通过雨水管偷排等原因,给截污纳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四是有水利资质的服务类单位数量较少。目前我市具有水利资质的设计、监理、招标代理等企业数量较少,加之部分从业人员经验不足,工程服务能力偏低,对我区城郊河道整治建设影响较大。
(四)水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是钱塘江流域来水不畅。三阳闸泵站以西无水可配,上泗地区养殖业面源污染严重,特别是近千万只甲鱼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道。二是沿山河古荡湾河截污纳管滞后,对西溪湿地等重要河道水质威胁严重。三是三墩塘河北河道淤
塞严重,余杭塘河无法配水,使三墩地区水质下降。四是留下引水工程未能发挥有效配水改善水质功能,大量钱塘江水经五常港余杭塘河流出西湖区。
三、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机制
一是明确河道综保工程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河道综保工程工作在建设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和打造全域化景区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大协调力度。二是做好区域河道综保工程整体规划。要因地制宜编制我区河道区域化整治保护建设规划,细化分解规划任务,通过开展生态河道建设、闸站改造、围堤加固等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我区水利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的能力。同时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支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建设标准。三是理顺区域河道的管理体制。绕城公路以内的河道由城管部门管理,整治一条移交一条,同时按照标准落实后续管理经费,推向市场。绕城公路外的农村河道要明确管理责任,并保障整治后的管理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积极探索全区河道统一归口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将西溪湿地河道列入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四是形成合力。各职能部门和相关镇街要加强沟通协调,加强协作,建立健全环保、林水(农业)、卫生、城管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机制,对接管理要求,细化考核目标,形成合力,加大对河道管理的 执法力度。
(二)进一步强化责任
一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和管理力度。要加强河道及周边环境的管理,有效地控制倾倒垃圾、非法排污等行为造成对河道的污染,同时加大对河道及河道两侧违法搭建的查处力度。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做到分级管理,条块结合,谁主管谁负责,对涉河违法建筑要纳入属地巡查范围,做到即查即拆,提高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效率,确保河道及水利工程设施不受损害。二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对于城市排污管网没有覆盖到的区域,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尽早实现全区污水管网全覆盖。三是扎实推进专项整治。要通过双清、三改一拆等专项整治行动,疏通河道、公共池塘和排灌沟渠,清除河道水面漂浮物,确保行洪畅通,严厉打击侵占河道水域、违法设障等行为。四是进一步加快拆迁工作。要妥善做好群众工作,加快拆迁进程。对于确实无法拆迁的个别农户,调整河道红线甩项处理,尽快验收移交管理。五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区财政每年应预算足够的河道整治经费,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确保水利经费到位。
(三)进一步强化措施
一是加大上游来水协调工作。要积极向上级呼吁,争取早日拆除富阳东洲大坝,改建三阳排灌站,缓解双浦地区从
钱塘江配水困难。二是减少养殖业污染。要加快双浦地区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建设,提高温室甲鱼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处理成效。并进一步加大投入缩短河道清污周期和加速水循环。三是做好余杭塘河配水工作。要加快三墩北沙斗泵站的建设,打通三墩北的水系循环,缓解三墩北地区配水问题。四是加强截污纳管工作。针对部分河道截污纳管没有到位的情况,要加强监管,进一步强化服务,强化保障,切实加强干管、支管建设,在目前全区城镇 82.5%的纳管率上再做进一步提升。
(四)进一步强化监管
一是加大污水排放的查处工作。针对部分已整治河道可能出现工业污水偷排的问题,职能部门要加大对企业污水排放的查处力度,严防不法企业偷排工业废水。二是加强水质监管。要秉承整治一条,移交一条,管理一条的原则,加强监督与管理工作,建立考核机制,并通过媒体向群众通报水质情况报告,进一步保护和改善我区河道水环境安全。三是加强执法力量建设。要进一步配齐配强水利执法队伍,增加工作力量确保有人干事。同时加强水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四是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制订河道两侧堆积物清理的考核办法,确保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坚持建管并重,注重长效管理。要不断探索河道管理新机制,拓宽渠道落实管理经费,强化
监督,提高河道管理效率和水平。
第二篇:城区出租车违法行为调研报告
浅谈城区出租车违法行为的特点与管理对策
随着解决城区拥堵各项措施的出台与实施,城市公交车与出租车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出租车更加成为市民出行交通工具的首选。这些出租车昼夜不停地穿梭于城区的大街小巷,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但是,一部分出租车驾
驶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多拉快跑”和“随意停车”等违法现象突出,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同时给城区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相当大难度和不安全因素,由此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不在少数。笔者结合襄汾县目前出租车交通违法行为的现状,浅谈加强出租车交通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城区出租车交通违法行为现状分析
经多年来对出租车运行情况的跟踪调查,在大量走访市民的基础上,对出租车交通违法行为归纳如下:
(一)随意掉头,隐患重重。城区许多出租车似乎对“招手”已经形成“条件反射”,只要有人招手,就会立即靠边,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停车上人,生怕让别人抢去生意。不管是在什么路段,后边的车流量多少,只顾停车上人,还有的再打开后备箱装行李,一停就几分钟,任凭后面车辆如何鸣笛,排成长龙,依然我行我素。即使城区内的不少路段都划定了出租车停车上下点,可绝大多数出租车只图省事,利字当前,见有人招手就停。到了夜间出租车乱停乱放现象更为突出,在饭店、娱乐场所、客运车站门前,道路上出租车总会排成长龙,静候乘客的光临,把非机动车挤到了机动车道上,不仅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而且也危及到非机动车骑车人的生命安全。
(二)乱停乱靠,影响通行。许多出租车驾驶人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不管此路段是否有停车标志,也不管后面的车流量多少,只要看到路边有人招手乘车,就想方设法见缝插针,或快速驶去或一个急刹车停下;有的不按规定停车,直接将车停在路口和人行道上,催促乘客赶快上车,既不管乘客的人身安全,也不管身后排如长龙的车队,甚至把非机动车挤到了机动车上,不仅严重阻碍了交通,而且也危机导了非机动车驾驶人的安全。
(三)超车抢行,引发事故。一些出租车驾驶人为了不等信号或减少等信号的时间,在直行信号马上或已经变为绿灯,而前面有许多车辆正在排队等候依次通行时,突然从右转车道快速驶过,在路口强行插入直行车的队伍中,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一些出租车为争抢客源,往往在街道上高速行驶,有空就钻,见缝就上,变更车道时往往也不开启转向灯,哪条车道空闲,就跑哪条车道,严重影响了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四)疲劳驾驶,反应迟钝。出租车驾驶员的工作时间一般每天都在十小时以上,加之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合理的调节,驾驶人的劳动强度和身心压力状况低下,造成精神恍惚,驾驶操作迟钝,这就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五)车况较差,性能降低。虽然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化进程的加快,出租车的档次有所提升,但由于部分出租车司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对出租车辆状况还是没有引起重视,存在很多旧车,车辆带“病”行驶现象。更有些出租车司机为了挣钱,车出了毛病不停车检修,而是一直凑合使用,最终导致因车辆故障而肇事。
三、加强出租车交通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对出租车企业安全营运的督查,落实运输企业主题责任。交通管理部门应积极督促出租车企业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与出租车企业签定交通安全责任状,督促企业与出租车司机签定安全营运责任书,实行层层把关负责制。组织民警经常深入出租车企业,对签定责任状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强化日常对出租车安全运营的监督机制,确保出租车司机安全运营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交通安全法的教育宣传力度,提高驾驶人安全意识。一是加大对出租车驾驶人的教育。交通管理部门应与客运公司联合把对出租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针对他们的特点采用座谈、授课和案例分析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和服务水平。二是对出租车驾驶人进行月考核、季考核和年考核,对成绩不合格的、交通违法率、投诉率高的出租车从业人员,进行离岗培训或取消其从业资格督促其自觉守法。出租公司的上级管理部门也应切实搞好监督,对只收钱不管理的出租车公司进行处罚,或取消其经营资格。三是加大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教育力度。教育市民不坐违法车,自觉到公交站牌或出租车停车点候车,不乱招手乘车,让违法出租车受冷落、无市场。
(三)加强对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确保重点违法行为明显减少。把整治出租车违法行为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对出租车违法行为的查控力度,一经发现
第三篇:城区固定资产投资调研报告
纵观前三季度,临港新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前高后低”走势,中央宏观调控的效应逐步显现。
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1-9月,临港新城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8亿元,占计划的54.3%。其中,临港集团投入最多,占总投入的42.9%,完成全年计划的81.2%;芦潮港镇完成4.4亿元,提前完成计划目标;万祥镇、同盛物流超额完成节点目标,分别完成计划的85.6%和76.3%。
综合各方面完成情况,临港新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1-9月,基础设项目投资27.5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4.9%,完成计划的33.5%。主城区一期临港大道、世纪塘加高加固、口岸查验区、北岛水流环工程基本竣工;深水港芦潮辅助区、铁路中心站及配套工程、芦潮港西侧滩涂圈围工程等项目完成节点目标;两港大道延伸段、Y5道路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
2、产业集聚高地雏形显现
1-9月,重点产业项目投资30.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9.0%,完成计划的60%。一批事关临港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正在进入高峰期。其中电气重型装备、沪东造船、中集制造、磁悬浮项目等项目均超额完成节点目标,临港普洛斯一期、瓦锡兰和礼才物流顺利运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集装箱制造服务项目动工。
3、功能性开发加快推进
1-9月,社会事业及功能性项目投资7.8亿元,完成计划的94.8%。主城区展示服务中心、临港产业区管理中心等首批标志性功能建筑投入使用,嘴主题公园建成开园;海事大学建设加紧推进,部分建筑完成结构施工,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中国航海博物馆完成桩基,正进行局部除水与土方开挖。
4、房产开发以安置房为主
1-9月,临港新城地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9亿元,其中临港四镇完成动、拆迁安置房投资13.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0.9%。其中,万祥镇完成投资3.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50.7%;泥城镇完成投资5.8亿元,占全年计划的44.0%;芦潮港镇完成投资2.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26.1%;书院镇完成投资1.9亿元,占全年计划的47.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亿元,占第二季度完成额的53.4%,投资额度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1、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投入力度仍显不足
1-9月,临港地区基础设施项目与产业项目共实现投入58.2亿元,仅完成投资计划的43.6%,由此造成了固定资产投入不足,与全年145亿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2、动迁建设进度仍需加快推进
1-9月,临港四镇动迁安置房投资13.5亿元,距离全年计划33.0 亿元有较大距离。由于前期准备不足以及安置房建设亏损和部分费用归属等问题,各镇的三期房建设还未开工,不仅影响到临港地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也影响到明年实现现房安置的总体目标。
三、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的工作建议
1、加大对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建设的管理力度
对已开工的重点项目, 项目的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节点要求,抢时间、抓进度,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对未开工的重点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及时解决项目规划、手续办理等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促进其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同时,加快推进项目的技术储备工作,把储备项目与实施项目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抓紧做好已列入计划的项目预可、工可、初步设计的评审、审批,做好投融资等准备工作,以保证投资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加快动迁安置房建设
按照“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置”的原则,积极破解制约动迁和安置的各种矛盾。临港四镇要从大局出发,克服资金等困难,抓紧开展三期土地招投标的工作,全面实施三期房的建设。(来源:区统计局)
第四篇:城区工业经济管理调研报告
xx城区工业经济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牢牢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全区经济和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总体来说,城区工业经济还是底子薄、起步晚、产业单一,其管理过程中也还存在若干问题值得研究和解决。
一、城区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一)城区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xx城区发端于1984年开始的江北机场兴建和龙溪开发。1985年
时,两路城区仅0.53平方公里,龙溪尚属院坝乡。当时两路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国有食品、机械、印刷工业企业。随着龙溪和两路开发建设的强力推进,通过20多年努力,xx城区面积已达48.6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工业化随之强势跟进,到2007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5户,形成了汽摩、电线电缆等重点产业,拥有了长安汽车、泰山电缆等知名企业,为近几年xx稳居全市工业十强区县之首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城区工业实现了向园区集中
处于后发状态的xx城区工业,在城市化进程中,一开始就注意了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防止工业散乱布局、遍地开花的现象发生。在龙溪开发初期,就在黄泥塝布局了乡镇企业发展片区。1997年区委又提出建设大工业园区。随即在回兴设立了科技产业开发园区,并成功地引进了长安福特等一大批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同时在农业园区发展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1999年区委决定在双龙湖辖区内的观音岩地区设立民营经济开发区,引进和培育中小工业企业发展。2001年,区委抓住北部新区成立的机会,决定在双凤桥街道溜马石地区设立科技产业开发区b区,后更名为xx空港工业园区。空港工业园区近几年强势发展,在全市30个特色工业园中高居第2名。在2004年园区整顿中,撤销了民营经济开发区,组建了两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挥师东向,引进了金山科技、娃哈哈集团等品牌企业和台商工业园,正由回兴地区向石坪地区强势推进。到2007年底,各大园区规模企业达到195户,实现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区属板块企业的比重为80.1%、82.7%。
(三)城区工业形成了优势产业
以xx空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为主战场,逐渐形成了以汽摩产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线电缆、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模具研制、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到2007底,区域30户重点企业占区域工业总量的76.8%。七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的91.6%。
二、城区工业经济管理状况
(一)管理机构由多头到集中
适应城区工业迅猛发展的需要,城区工业经济管理也实现了与时俱进。
1951年时,工业企业由县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管理。以后,随着国营工业、城镇集体工业、商办工业、校办工业、乡镇企业等等的逐步兴起,工业经济管理进入了“多头”管理时期。县属国营工业的管理机构,经历了县工业公司、县工业局、县煤炭局、县冶金局、县机械局、县轻工化学工业局,再到县工业局等多轮撤并,到2001年,工业局再次撤销,其职能划入区经委。城镇集体工业的管理机构,也经历了建国初期县供销社、县粮食局、县花纱公司、县商业局、县手工业联合社的管理,1958年集体工业企业全部过渡为全民企业,遂按产品归口转县机电、轻化工、煤炭、交通、商业、农业等局管理。1961年成立县手工业管理局,恢复“过渡企业”集体性质。后手工业管理局更名为县二轻局,在1997年并入区工业局。商办工业、食品工业、校办工业、民政福利工业等,在深化改革中企业与主管部门脱钩,从宏观管理层面归区经委统一管理。乡镇工业诞生后,其管理机构经历了县乡村企业局、县乡镇企业管理局、乡镇企业委员会、区乡镇企业管理局到区中小企业管理局的名称变化,其职能也由过去主要发展乡镇、村集体为主转变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和混合所有制工业,对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进行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目前,区经委按照政企分开,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打破所有制和隶属关系界限的要求,全面履行城区工业经济管理和服务职能。
(二)管理方式由直接到间接
1、规划引导。园区是城区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按照发挥企业集聚效应,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结合园区已有产业布局,确立了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空港工业园区主要承接现代制造业中的汽摩、机电、应用电子三大产业项目。两路工业园区主要承接现代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专用设备、信息家电、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和工业品专业市场项目,打造xx市的家电信息、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三大研发生产基地。现代农业园区以xx食品工业城为核心,主要布局食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策划包装生物医药工业城,着重发展现代制造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乳品、方便食品、调味品、饮料品、营养保健食品等食品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
2、政策引导。2003年,区
委、区政府转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2006年,出台了推进特色工业园又好又快发展的“1+3”文件和《加快全区都市工业园(楼宇)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民营企业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入驻特色工业园和都市工业园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以及从体制机制、规划政策、审批服务等方面对园区建设的支持。此外,2005年以
来,还出台了对工业企业扶优扶强、鼓励争创名牌产品等政策。在资金支持上,出台了《xx市xx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仅2007年市区财政就拨付1420万元,支持27户企业29个项目发展。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提供贷款帮助,累计为xx电池总厂、双庆机电有限公司等企业担保贷款2亿多元。
3、协调服务。各园区对入驻企业、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实行代办服务。区经委在供气指标、电力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协调力度,为企业提供能源保障。区中小企业局积极组织电煤调运。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壮大,区级相关部门积极向市经委、市财政局争取节能降耗专项资金、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2007年,全区安排技改资金3户企业223万元,奖励10强企业共55万元,奖励名牌产品9户共95万元。
三、城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规划滞后
虽然我区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于2006年9月出台,但是,城区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尚未出台,城市建设总规、土地利用总规调整滞后。建立工业园区前,我区是农业大区,工业化水平极低,根本没有工业发展规划。园区建成初期,城区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也只是一个概念,是模糊的,各园区招商引资没有目标,见商就引、见企就招的现象较为严重,产业全而小、散而乱。在这种状况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是被动地跟着产业走,随产业调整而不断修改,却还是显得滞后。当前园区产业布局的“后遗症”就足以证明规划缺失的不良后果,如两路工业园区主要是集聚现代制造业等工业,而娃哈哈集团落户于此;又如xx山峰凸轮有限公司、海联化工等企业刚在园区起步发展就面临搬迁,给企业、政府都带来不利影响。
(二)体制欠顺
我区现行工业管理职能比较分散,不同领域的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和工业运行调节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就全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涉及的管理部门达10余家。这种管理体制存在以下弊端:一是与市级部门设置不相对应,不利于工作衔接协调,如中小企业局工作上就受到市经济运行局、市经委、市能源局等部门的指导。二是不同部门分散管理,不利于制定工业总体规划,有时区发改委、区经委、区中小企业局三家的规划目标、产业定位都不一致,各行其是。三是多头管理,造成行政成本提高和资源浪费,特别是企业要面对多个“婆婆”,一套报表就要报送多家部门,不利于对企业的统一管理和服务。
(三)用地瓶颈
由于xx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迟迟不予调整,加之当前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等原因,各园区基本无工业用地可供。而现有相当部分企业要进行扩能和技术改造,都急需土地。江北化肥、驰骋、玮兰、天友、恒通、光大等企业都急需征地扩建。元创集团的冲压件生产线,预计投资3亿元,征地150亩,但由于土地问题已到南京市进行了投资。没有土地,新招进来的企业无法落地,现有企业无法扩容,土地问题已经成为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壮大的一道难题。
(四)基础设施不配套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是工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硬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否配套,是企业能否入驻必须考虑的先决条件。作为城区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园区,一是基础设施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建设和投产。二是与邻近区相比,这方面差距十分明显。其中最突出的是企业用电问题。两路工业园区、农业园区需要建设110千伏变电站和开闭所才能满足企业的用电需求,但迟迟未得到解决。另外,骨架道路建设、土地平整等都存在滞后现象。截止2007年底,各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等原因,不具备动工条件的项目22个,其中两路工业园区16个,农业园区6个。
(五)软环境不优
一是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时间长、手续多,少数部门仍然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二是政策吸引力不够。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扶持配套政策不完善。随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资金的减少,政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的融资平台将逐渐消失。三是招商后续服务不够。重招商轻服务,重招外地新商轻本地企业发展,由此导致一边新招商,一边流失好企业大项目。
四、加强城区工业经济管理的建议
(一)规划先行,实现合理布局
区委、区政府要尽快研究出台xx区城区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站在中国西部的高度定位和规划xx城区工业。进一步完善园区各自产业功能分区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制定各园区、各街道的产业导向目录和项目准入条件。在制定规划中,要努力提高制定规划的科学性、适度超前性和可操作性,保持规划严肃性,用科学的规划引导城区工业进行调整和提升,逐步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的不断升级。产业布局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与资源条件,以“错位布局、差异发展、优化配置”为导向,坚持特色产业布局聚集、配套产业功能互补、生态环境和谐,在有限的地理空间内实现容量与效益最大化,原则限制非布局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在区域内发展,尽快构建产业集聚化和功能互补化的格局。
(二)理顺体制,加强科学管理
国务院已经整合管理资源,实行“大部门制”。在市、区即将进行的新一轮体制改革中,要认真调查研究,涉及工业管理的区级部门设置应按照“大部门制”的要求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尽可能与市级部门对应,该撤并的坚决撤并,职能该调整的坚决调整,如区经委和区中小企业局就存在职能的重复和交叉。总之,工业管理部门的设置要利于制定统一的产业规划、规范项目的审查立项、加大能源建设和调配力度,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但是,也有一些特殊工业行业的管理只能按照行业归口管理。如民政局管理的福利企业,涉及使用残疾人人数比例认定为福利企业,仍由区民政局管理;烟花爆竹等三类高危行业,安全至关重要,仍由区安监局管理。
(三)完善“两规”,破解用地难题
用地难源于“两规”调整和审批滞后。xx市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在按照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完善待批。土地供应虽然是一个偏紧的趋势,但一旦“两规”获批,用地形式即可灵活,违法用地便不易发生。因此,我区要积极协调调整并报批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和报批分区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为依法用地扫清法律障碍。要对全区建设用地情况进行系统清理,准确掌握土地规划和使用情况,合理科学布局城区工业,充分利用产业投资准入政策,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要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探索盘活闲置国有土地和有效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办法,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四)加大投入,增添发展活力
坚持招商引资与创业再创业双轮驱动,千方百计“引进外资、利用内资、激活民资、争取国资、上市融资”,形成内源与外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大财政对工业企业扶优扶强力度,用足用活用于工业发展的科技专项资金,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以科技进步和内涵发展为主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强政府、企业与金融部门合作,积极争取金融信贷支持。继续发挥融资担保中心的作用,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五)优化政策,加强政策支撑
制定并落实来xx投资普惠政策、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贴息补助政策和担保政策、退免税政策和出口贴息政策等产业优惠政策,对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在土地、税费等方面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制定并落实产业促进政策,实施技改贷款贴息补贴、高新技术应用奖励扶持、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奖励、先进设备进口减免等政策。制定并落实激励政策,对工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曾经作出的优惠承诺和奖励承诺,都应该兑现落实,让企业安心地扎根xx发展。
(六)整治软环境,实现“保姆式”服务
认真清理现有行政审批项目,清除过多过滥的前置性制度关卡,减少不必要的后置性制度,放权于园区,着力解决“管理即审批”等问题。严格控制政府部门对企业检查评比活动,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着力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以罚代法、粗暴执法等现象。切实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切实履行政府承诺,提高行政公信力。
第五篇: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调研报告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调研报告
(2017年11月)
公共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关系到市民生活、整体形象、文明程度和环境质量。随着我市中心城区规模快速扩大,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为解决城区公共交通问题,市政府统一调度,各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不断优化城市路网和停车系统,加强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建设,倡导文明绿色出行,公共交通取得长足发展。
一、我市城区交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把优先发展城区公共交通做为工作重中之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科学优化交通组织,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城区公共交通取得较快发展。
一是市区交通组织渐趋合理。近年来,对市区26个支路的交通组织进行优化再造,对市区260公里的道路交通设施进行完善,调整和新增交通信号灯178处、交通隔离护栏58.8公里、完善道路交通标志1686个、交通标线256公里、在学校周边等路段新增减速雨带21组,增设了10余处接送学生车辆专用车道提示牌等,有效规划行车流,减少拥堵节点,市区交通组织更趋合理。
二是智能交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市区173处路口的信号控制系统、104处电子警察、24处高清卡口、16处交通诱导屏、161处监控球机以及交警指挥中心机房和后台管理系统已经投入运行,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已经发挥功效。市区公交运行采用GPRS公交智能调度系统、GPS卫星定位自动报站系统、智能公交APP和IC卡收费系统,提高公交准点率和便捷性,在高铁东站等主要场站安装了公交电子站牌,使乘客能够及时了解相关线路运营信息,方便乘客换乘和出行。
三是公交网络逐步健全。中心城区现有营运公交车辆700辆,年输送乘客近4000万人次,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达到7.3标台,营运线路41条,线路总长度800余公里,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主要干支道路。2016、17年,先后新增、更新公交车400余辆,其中80%为高新能源公交车,公交形象明显改观。
四是形成市政府统一管理,各部门密切合作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市政府相关部门为发展城市交通、缓解交通拥堵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财政局及时拨付公交企业中央财政燃油补贴及省清洁能源车辆补助款,将老年人、残疾人及现役军人、学生等特殊人群乘坐公交补助列入财政预算;市国土资源局积极落实新能源公交保养场用地,对城区6处公交场站建设前期土地问题给予支持;市住建局加快道路改造力度,对现有不合理路网进行改扩建,从而全面提升通行效率,通过加快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改造步伐,为倡导低碳、绿色交通提供硬件支撑。市规划局优——
化、完善停车系统和自行车专用车道规划,积极开展公交场站建设前期工作;市交通运输局累计补助公交车辆购置款2000万元,牵头编制公交发展专项规划,及时调度开通新的公交线路,实现新、老城区公交高效对接,先后开通了德平105路、德陵104路城际公交,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实行IC卡收费乘车,积极推进交邮IC卡代售点合作和全国交通一卡通,落实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及伤残军人、学生等特殊群体优待免费乘车政策,落实大气污染红色预警期间免费乘坐公交政策,开通了行政中心通勤班线和故城机场拥军专线两条公益线路,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市城管执法局采取五项措施加强交通拥堵问题整治,一是加强人行道停车管理,规范车辆停放,二是严管主干道,加大对违章占道乱摆卖行为的清理,三是规范施工围挡,最大限度减少施工作业对交通的影响,四是调整环卫作业时间,清扫保洁作业规避交通高峰,五是对影响交通指示的树木进行修剪,确保车辆顺畅通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大力加强道路交通指挥疏导,全力加快智能交通建设,提高交通管理科技水平,确保重点路段、易堵路段、重要区域、施工路段、高峰时段管控到位,在遇有交通拥堵时,指挥协调公交先行,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处置,保障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和城区道路整治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我市公共交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与城市发展需要
相比,与人民群众出行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通过调研,这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市区路网结构不尽合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城建规划与城区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还没有完全协调统一。从城区主要功能分布来看,生活区、商业区、学校等功能区扎堆,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范围内。由此导致各条道路交通流量饱和,交通拥堵频繁。加之老城区道路狭窄,街道功能不健全,还存在不少断头路,过街天桥数量较少,路口平面交叉过于密集,大量人流与车流形成平面交叉,不能在空间上形成有效分离等诸多原因,严重影响了通行速度和通行能力。虽然近年来市政府花大力,积极加大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仍不能满足交通流量的需求,经常导致交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
二是停车系统既有配建不足,路内停车比例过高。特别是在老城区的人民医院、德百商场等大型公建设施周边,每天的停车需求量相当大,但本身的配建泊位数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停车供需矛盾相当突出,高峰时段更为明显。频繁的寻找车位大大增加了车辆在路网上的绕行距离,这些无效交通量又进一步增加了道路拥堵。目前,中心城区很多停车泊位都是挤占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划出来的,对行人、非机动车通行影响很大,并且路内停车泊位比例过高,使本应以临时停车为主的路内停车成为公共停车的主体,长时间占用道路资源及违章停车对动态交通产生很大影响。
——
三是公交企业政策性亏损较重,基础设施不足。由于公交价格一直执行低票价政策,票价成本倒挂,造成公交企业政策性亏损严重。公共汽车年亏损3000余万元,中央财政燃油补贴后全年仍严重亏损。基础设施不足主要表现在车辆更新和公交停车场站两个方面。车辆更新主要靠市政府拨付中央燃油补贴、主管部门补助、职工集资、厂家赊销、企业贷款等措施解决,筹集能力有限,制约车辆更新步伐。城市公交站场(停车保养场、枢纽站、首末站等)是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于完善公交网络、提高运行效率、方便群众换乘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市中心城区现有公交站场4处,占地面积70亩(含借用、租赁2处,占地20亩)。根据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需求,2017年中心城区公交车保有量将达到700多辆,公交站场面积应达到330亩。
四是中心城区没有公交优先通行具体措施。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剧增,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由于中心城区没有公交优先通行具体措施,直接造成公交车正班正点率下降,通行效率低,影响了市民的出行效率及乘公交出行的依赖性,公交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根据我市公交线网布局情况,经开区、高铁区、运河区主要公交线路大部分为中心城区延伸线路,通行效率均受主城区道路拥堵影响,三区内总体公交运行效率不高。
三、推进城市交通良性发展的目标和思路
(一)加大力度优化路网结构和泊位建管。一是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快道路改造力度,对现有不合理路网进行改扩
建,形成便捷快速、功能明晰的路网体系,从而全面提升通行效率。今年,通过对城建道路、背街小巷进行拓宽改造,将进一步改善城市路网结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二是进一步加快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改造步伐,规划自行车专用车道建设,建立安全、连续、舒适、畅通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为倡导低碳、绿色交通提供硬件支撑。三是进一步加强停车泊位建设与管理,根据目前中心城区机动车增长特点,围绕停车设施建设、停车泊位施划、违法停车查处等专门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做到疏堵结合,整体提高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加快城区公共交通发展。综观公交发展较好的城市,普遍都在产业政策、税费收缴、财政投入方面都给予倾斜,在企业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进行较大改革,我省做的较好的地市有枣庄、济宁等市。借鉴外市经验,结合德州实际,我市近期公交发展的任务和目标是:每年新增100辆公交车,按照全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利用三年的时间,全面提升公交通行水平。一是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步伐,分阶段更换老旧车辆。二是合理规划建设公交枢纽场站、站亭、公交专用道等公共交通设施。三是在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场所等工程,公共交通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四是加快大容量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做好新老城区间的BRT公交线路前期工作,条件成熟后开工建设。
(三)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政策。一是强化领导,成立优先发——
展公共交通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各项措施和任务。二是建立规范的财政补贴长效机制、加大对公交车辆新增和更新的投入、实行适度倾斜的产业政策。三是将公交站点、停车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有效解决小区开发、旧城改造、道路建设中的公交场站建设问题。四是对公交场站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免收场站建设中所需的各种税费。免除新增公交车辆的购置税,减免企业营业税或者实行先征后返。五是赋予公交车辆道路优先通行权,确保公交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