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梅开村党员信息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梅开村党支部信息情况的调研报告
衡阳县库宗乡梅开村村官 刘辉
为进一步掌握农村党员信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建设我县“四化两型”社会,切实做好为人民服务工作,使农村党员能够真正做到先锋模范、健强的后备军,要切实抓好农村党员的思想工作和教育工作,一、基本情况。
梅开村全村1878人,其中党员人数33人,占总人数的1.76%,从梅开村党员的文化结构来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6人;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党员32人,女性党员1人;从年龄结构来看,60岁以上党员16人,36至60岁党员12人,35岁以下党员5人。
二、情况反馈。
通过走访党员、询问村支委干部,在村内有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次召开民主生活会及村内重大事情开会商议时,村内都少不了开支(包括党员的工资、生活费,外加一包香烟)。同时也走访询问了村内的年轻人,从与他们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们对党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确切的说有些在生活上只停留在物质文明的享受阶段,还没有到真正的得到
精神文明享受的阶段。
三、存在的问题。
结合村内实际情况及走访的情况,发现村内党员的情况以及党员的发展教育上存在有以下几点问题:
1、党员分布结构不合理。发展党员工作进度缓慢,党员在村中的比例及村支两委中占有比例少;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女性党员比例占有率少。
2、没有上进心,认为入党无用。有相当部分青年农民思想比较陈旧,对党组织缺乏了解,认为入党无所谓,只要能挣钱就行。因此不想进步,思想观念向个人利益倾斜,满足现状,思想上无所求。
3、存在担心,认为入党吃亏。一部分青年农民怕入了党在计划生育等大事上,影响个人利益;一部分农村青年怕入了党,三天两头支部找自己学习、开会,会耽误自己赚钱时间,认为还是不入党好。
四、提出建议。
按照发展党员是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我向组织提出我的以下几个建议:
1、把发展农民党员摆上村内重要议事日程。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
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可以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
2、搞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规划。制订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目标,同时,着眼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确定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即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农村青年,进一步增强发展党员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3、建立健全党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保持先进性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党的建设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结合村内的工作实际,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可以采取“党员+群众”的帮扶措施,认真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4、开展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和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现有的党员树立新时期党员的新形象,自觉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农民群众思想工作的有效方法。
第二篇:村调研报告
xx乡xx村调研报告
我村位于xx乡东大门,周边与xx乡、xx乡、xx镇等乡镇及本乡xx村接壤,本人自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切实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了我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现向县委组织部报告如下:
一、本村现状
(一)社会经济情况。本村有8个自然村和6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2030人,人口数居全乡第一。其中常住人口1117人,占总人口的55%,外出务工人口913人,占总人口的45%。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75元,集体经济薄弱,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
(二)组织建设情况。我村现有党支部一个,党员34人,其中男党员26人,女党员8人。年龄在30—40周岁之间的有2人,40—50周岁之间的有4人,50周岁以上的有28人,支部委员5人。各类规章制度完善,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公约》、《村民大会议事制度》、《计划生育协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实行党务、村务公开,村支两委班子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能做到任期有目标、工作有计划、党支部生活有安排,使村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三)产业发展情况。全村有稻田1364亩,山林17653亩。群众以种植水稻为主,2011年全村粮食产量650吨,村民粮食 1
需求能得到满足。全村有退耕还林面积8000余亩,林地流转面积7300余亩,油茶种植面积220余亩,有喂养土鸡、豪猪近1500余只的特色养殖场2个和喂养山羊、竹鼠及白玉蜗牛等一批特色养殖户。
(四)各类设施情况。我村所有村民小组均已通路,其中村主干道已硬化,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拥有率已达90%,卫星电视普及率100%,家家户户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互联网尚未开通。村组织活动中心今年将开工建设,农家书屋书籍及设备已配臵到位。村小学因无生源现已停办,现暂作村部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仅有部分公山和学校等为数不多的公用地,无经济收入,每年仅靠财政拨付的1万元工作经费勉强维持村支两委办公支出,村集体无力实施项目建设。二是村民综合素质较低。村民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保守落后,传统农民意识厚重,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只满足于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而不善于寻求更宽裕、更高质量的生活。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和奋斗共进精神,不愿意大胆创新。
三是基层组织较软弱。多数党员年龄偏大、思想僵化、村支两委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不能起到致
富带头人作用。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党员干部工资待遇较低,导致村级党员干部干事激情不高。具有致富技能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不愿回村服务,政治意识模糊,村中仅剩老人、妇女和儿童,共青团工作名存实亡,党组织得不到新鲜血液补充,战斗力量相对薄弱。
三、几点建议
一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要通过召开党支部成员会、党员大会和群众大会的方式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促进全村社会经济发展而共同艰苦奋斗。争取村组织活动中心建设尽早开工,使村支两委有一个固定组织阵地。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村支两委各项工作制度、设立“三制一卡”党员承诺公示栏、“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和组织党员参加党建活动等多种方式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在我村党支部和全村党员中的深入开展,从而提高村支两委、全村党员乃至普通群众的信心和战斗力。
二是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城乡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采取多种形式破解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问题。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对某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谁建设、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将经营管理权甚至产权明晰、量化到人,有偿使用,实现其经济价
值、发挥最大效益,调动农民和各种社会资源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开展多种技能培训。多开展一些“三下乡”活动,并且针对农民需求,丰富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观念意识。特别要提高农民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合作意识,把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本。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引导,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是积极发展产业经济。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因地制宜,放开搞活,各具特色”的原则,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在我村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和特色养殖。
第三篇:村情况调研报告
村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在现场实地调研并广泛征求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报告。
一、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1.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全村338户,954人,共计土地面积13602亩,退耕地4362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37元,是典型贫困农业村。
2.产业发展现状。村的农业结构与县乡基本一致,由旱地农业和畜牧业等构成。全村耕地3385亩,以种植土豆、莜麦为主;畜牧业方面,全村现有牛存栏147头、羊存栏820只、猪存栏181口。
3.公共事业发展现状。村容村貌整洁,住房基本上都是砖瓦结构,村内道路和部分农田道路已老化,人蓄饮水基本解决,绝大部分农户以牛粪和秸秆为燃料。建有“两委”活动室、图书室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新品种覆盖率较低,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产品档次不高。农民培训活动不够普及,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
2.水资源极度匮乏。农业用水相当紧缺,一方面是自然原因
所限,另一方面,急需给予资金支持,开发水浇地。
3.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田间道路、村庄巷道老化。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养殖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采用传统旱厕,清洁能源使用户少,部分房屋年久失修。
二、指导思想与今后方向
(一)指导思想与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把我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行村,并通过示范带动,以村促乡。
(二)发展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发展现状与问题,立足我村特点,突出区域特色,理清发展思路,提高规划的针对性。
2.突出产业。以发展生产为主导,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公共事业,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注重实效。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
(三)发展目标
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目标,2011年规划起步实施,2012—2014年全面推进建设,2015年完善提高,到2015年,将把我村初步建成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主义新
农村示范村。具体目标如下: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到2013年,农民纯收入超过现在的50%。
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全部实现节水管灌化,机械作业。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村庄主要街道实现硬化、净化、美化,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70%以上。
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程度普遍提高,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2项以上的实用技术。农民观念更新,乡风文明淳朴,农村群众公德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逐步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
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建立起完善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实现村务公开制度化,使农民对集体事务和村级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村民对村级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农村社会和谐。实现乡风文明,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农民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勤勉协作的意识明显增强。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五保供养政策得到落实。
第四篇:村调研报告
XX村基层建设年动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区、地及县委关于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各项决策部署的统一安排,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驻XX村工作组开展了调研活动,调研主要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进行。根据调研结果并结合该村实际;经过认真整理汇总后,形成如下报告:
一、该村发展的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人民政府后上方有600米左右,该村于2005年由XX村和XX村两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共有86户,总人口440人(其中男240人、女200人),党员32人(其中男24人、女8人),团员72人(其中男42人、女30人);劳动力人数有280人、低保户有5户,五保户3户。全村总面积有157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988.9亩。粮食总产量为368.04吨。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和XX援藏领导的大力支持下,XX村的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该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72.4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46.25万元,第三产业收入为125.93万元。这里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以虫草、松茸、羊肚菌等野生珍贵药材为主。
XX村自成立以来,村委会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凝
1聚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该村于2007年10月被评为“XX县平安创建工作平安村”,2008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2009年元月被评为“第二批XX区文明乡镇(村)”。
二、该村各项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过多年实践,XX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实现农村现代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全村灌溉水渠为土渠,长5.4公里,电站修建时间为1957年,由于时间过长,建设标准低,导致电机和电路老化,通电情况不是很好。2004年该村通电视信号,能收到藏语、康巴语台等46个台。通电话时间是2005年,运行情况良好。在1998年修通自来水,管子老化生锈至今没有正常维修,运行情况很差。2007年修建了村文化室,建筑面积198平方米,使用管理情况良好。安居工程已建86户,国家资金补贴兑现率100%,实施安居工程情况良好。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正在得到明显改善。
(二)强化宣传,了解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为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充分了解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我组通过大力宣传、报刊、制做宣传栏等形式,深入宣传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家喻户晓,让群众自觉地维护自己应该享受强农惠农政策,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三农”的关心和支持。经过
走访了解该村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村干部误工补贴、村公用经费、五保户供养经费、义务兵优待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一孩双女”、粮食作物良种推广补贴、农机补贴、种粮农牧直接补贴、种粮农牧农资综合补贴、化肥运费补贴、农药补贴、教育三包经费、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农村薪柴替代沼气、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血(遗属生活补助)、寿星老人健康补贴、农牧民免费医疗、“三老”人员生活补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森林森态效益补偿基金、食用碘盐补贴、农牧民误工补贴。让农牧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三)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教育情况。XX村由XX村和XX村两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全村现有党员32人(其中男24人、女8人),预备党员4人,积极分子4人,村委会预计在今年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0名。为了提高村党员整体素质为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强村党员教育培训,该村党支部先后组织了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扎实开展了以“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致富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党员学习和培训,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取得了明显效果。
(四)社会稳定情况。我组坚持把稳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搞好矛盾排查,切实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熟悉政策要求,搞好政策和法制宣传,做好疏导工作,妥善处理。该村宗教对社会发展和稳定方面没有任何影响。目前农牧民群众思想比较稳定,社会情况良好。
(四)主要存在的问题。该村是我县两大种植基地之一,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养畜和运输业为辅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该村农田、饮水水源、饮水管道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实地调查和了解,同村委会一起分析查找原因。目前纳玉村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人畜饮水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一是该村自来水管子系10年前安装,现在已全部老化、生锈,若继续饮用该水管的自来水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二是夏季水源泥沙浑浊,饮水不干净,因此需将全村86户村民的自来水管全部换新,总共长度有7003米,工程总投资为21.25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为6.0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费用为14.25万元,临时费用为1.0万元。
2、该村是XX镇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属于我县千亩种植基地之一。为了提高粮食产量,镇政府多次要求村委会维护好农田围墙和大门,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由于该村资金有限,至今未得到修复,在驻村工作人员实地走访调查时,村委会一致要求重新修建年久失修的农田两扇木门。其原因是年年都要修换大门,费时又费力。为了保护农田庄稼不受牲畜的破坏,该大门的修建彻底消除牲畜对庄稼的破坏隐患,确保农牧民增产增收。既节约了木料又保护了纳玉的生态环境,同时便于村委会的统一管理。
3、由于该村党支部思想比较涣散,不统一。各项规章制度
不全,也没做到村务两公开,村委会协调能力不强,缺乏致富带头人。
三、解决XX村突出问题的对策
1、在调研情况来看,XX村集体经济根基较好、但缺乏后劲不利的一面就是该村存在的饮水方面问题,由于驻村工作组只有3万元经费,无法解决这个项目,还需县领导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纳玉村饮水项目。
2、关于四扇大门重新修建的问题,我们工作组准备用3万元经费来重新修建四扇大门,以便于村民有积极上进的思想去搞好农田生产工作,不断发展和壮大纳玉村各家各户的经济收入。
3、切实加强XX村的基层组织建设。为了扭转该村思想不统一的局面,驻村工作组采取集体座谈和个别谈心相结合的办法,引导村委会领导班子加强团结,统一思想。切实推进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让群众明白村委会的各项账目。鼓励该村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帮助村委会领导班子理清思路,建议在纳玉村建设养殖奶牛基地和草场,由原来一家一户分散养殖转变为集中养殖,此项工程的实施,必将强有力地带动纳玉村各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又是一个的新亮点。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及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精神,大力宣传区党委工作会议,区、县党委七届七次精神。宣传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区党委关于推进西
藏跨越式发展和长制久安的新思路、宣传区党委、地委、县委、在“十二五”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把宏伟的蓝图展现给群众,用美好的前景鼓舞群众。
2、帮助村委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
分发杨民主权力,保证广大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选举和监督权,积极参加民主推荐和投票选举,真正选出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的村委领导班子。
3、在深入XX村调研中,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分析、解决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驻村工作组将继续按照学习实践基层建设年活动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为了村民、一切服务村民,真正做到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在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断的去探索落实科学发展的途径,想方设法为老百姓解决难题、办好实事。
驻XX工作组
2011年4月4日
第五篇:农村流动党员调研信息
新形势下农村流动党员现状及对策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广泛,农村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仅成为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又是新形式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破解农村流动党员管理难题,实现“流动党员再散也能找到组织,组织再远也能凝聚人心”的目标,我结合自己在农村基层近段时间抓党建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对本县农村流动党员管理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现状及趋势
1、流动的数量更多。据有关数据全县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数量从2003年只今,年递增29.6%,数据之庞大,是我们不可以想象的。同时流动党员以中青年党员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部分党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总的来看,流动党员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之势。
2、流动的范围更广。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市内流动为主转向省内、全国范围内流动。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主要集中流往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广州、深圳等地;从业的单位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分布的行业主要以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
3、流动的时间更长。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点务工经商,候鸟型的流动党员正在逐步减少。
二、对策与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消除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误区和盲区。在流动党员中,多数是年富力强,具有一技之长,他们在外经风雨、见世面,学到了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用好他们,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意义重大;有利于本地的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增长才干,提高致富本领;有利于带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带双创”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在目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必须进一步增强对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到“两个消除”:一是努力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克服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以及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畏难情绪。树立流动党员是本地人才资源的思想意识,摒弃淡漠流动党员、视流动党员为包袱的观念,多些人文关怀,主动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加强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外务工或回家带头致富的作用。二是及时消除教育管理中的实际盲区,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紧抓在手上,逐步解决好对流动党员疏于教育管理的问题。
(二)落实工作责任,理顺管理关系,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网络。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有机构牌子、有专职人员、有工作经费、有奖惩机制”,以利于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基层党组织书记负总责,分管副书记负直接责任,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列为党建工作考核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形成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健全管理制度,增强服务意识,做流动党员坚强后盾。一是领导联系责任制。由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按流动党员的多少进行分工负责联系,通过适当方式与党员所去单位、地区的党组织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和工作部署。二是登门走访制度。在外出党员回家团聚期间,党组织要到党员家中走访,做一次认真谈话,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力所
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要求、交任务,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三是流动党员教育制度。实施三项教育:“行前教育”,在党员外出前,对其进行党风党纪、遵纪守法等教育;“邮寄教育”,各基层党组织把党课教材、党报党刊以及党员电教片等学习资料寄发给外出党员,组织党员自我教育;“补课教育”,抓住流动党员在重大节日回家的时机,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内容,对流动党员进行培训提高。四是奖惩制度。对表现突出、发挥作用好、贡献大的流动党员,党组织要进行表扬,经党员大会讨论通过,作为本地优秀党员向上推荐。对长期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履行义务的党员,经批评、教育仍不转变的,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找准有效载体,实施“五个一”工程,真正使流动党员管理由务虚变务实。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关键是能否找到有效的载体,否则,一切都是空谈,都是务虚,收不到实效。从我县实际出发,综合上面提出的对策与措施,我认为,实施“五个一”工程不失为我县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载体。
各级党组织要从加强党的建设的全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流动的客观必然性,认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党建的全局观念,做到“组织设置便利、教育管理灵活、发挥作用实在”、“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设在哪里,党内生活就开展到哪里,活动阵地就建到哪里”,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实现“流动党员再散也能找到组织,组织再远也能凝聚人心”的目标。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努力使流动党员不论走到哪里,都做到党的组织不散,党员党性不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变,实现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