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师表提纲答案(范文模版)
出师表提纲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严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3、《出师表》中的成语: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5、理解性问答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3)分析形势:①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的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7、理解性问答:
(1)作者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
(2)分析形势的原因:指出先帝创业艰难,希望后主发愤图强,继承父志,复兴汉室。
(3)自述身世的目的:①感激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②指出创业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
(4)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为后文的三条建议做铺垫。
(5)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忠心、品德、才能。
(6)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7)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臧——否;刑——赏;平明——偏私;兴隆——倾颓等。
(8)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
6、7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10)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11)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12)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13)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14)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请说说你的看法。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历史上,刘禅昏庸,宠幸宦官,对于朝政,诸葛亮事无巨细。此次出征,他必然为国政忧虑,所以重在提建议,荐人才。这正是针对蜀国形势,有利于出征北伐。
(15)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16)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议,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8、扩展
(1)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答案要点:①封建社会推崇:刘汉为正统、受知遇而尽忠的一代忠臣典型②今天我们可看作为事业、为人民的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
(2)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要点:(答任意一点)①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 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②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
(3)你觉得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这条“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 答案要点: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为贤,才能使国家强盛,公司持续发展。“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4)诸葛亮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要点: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已加入WTO,更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广开言路),激励先进,惩治腐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诸葛亮名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说明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 说明了诸葛亮出身平民,淡泊名利,不求荣华富贵。为下文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茅庐做铺垫。
(7)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可以体会出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患难与共共同创业的艰辛和尽忠先帝,兴复汉室的决心。
(8)作者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蕴含着对后主怎样的期望? 让后主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树立信心,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使国内政治修明,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
(9)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②刘备希望后主对善事要聚沙成塔,终成大善;对坏事要防微杜渐,严格自律。成为让人敬服的贤德之人。
(10)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
第二篇:《出师表》中考题和答案(2009——2013)
《出师表》中考题和答案(2009——2013)
(一)2011年铜仁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B、临表涕零(涕:鼻涕)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D、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 ..D、何陋之有 策之不以其道 ..
10、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
B、第②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
C、③④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D、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11、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分)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3分)
(二)2011年荆州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8.(2分)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2分)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安在(哪里)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10.(2分)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11.(2分)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三)2011年广东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四)2011年苏州阅读《出师表》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3.(2分)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信然:确实这样。先主:刘备。就见:到那里拜访。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枉(wǎng):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由是:因此。凡:总共。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 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B先帝不以臣卑鄙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C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D 还于旧都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4分)先主曰:“君与俱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主遂诣亮,凡三 往,乃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8.《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
9.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0年贵州安顺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 分)
答: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 分)答: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
答:
(六)09湖北省黄石市 [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卑鄙____________(2)悉
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
(七)09辽宁省锦州市
(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1)躬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3)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4)此人可就见
就: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
(八)09江西省南昌市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
躬()损()零()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2分)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九)09青海省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皆若空游无所/依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文: 15.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2分)答: 16.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答:
(十)09湖南省邵阳市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十一)湘潭市(09湖南省)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危急存亡之秋()(2)悉以咨之()..1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15.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1分)答: 16.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十二)09四川省资阳市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解: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 7 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⑨【猖蹶】失败。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将军宜枉驾顾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由是先主遂诣亮()...24.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分)25.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3分)26.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7.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出师表》中考题(2009——2011)参考答案
答案
(一)8、B
9、A
10、D 11、3分(1)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3分(2)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二)8.B 9.C 10.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11.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1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乘风破浪三顾茅庐、鞠躬尽瘁(各说一个即可)
(三)6 D 7 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由是” 1分;“驱驰”1分;语意连贯1分)8内外异法(1分)亲小人,远贤臣(2分)9 B
(四)6.(2分)A 7.(4分)译文: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8.(3分)“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 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9.(3分)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 余的。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 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 8 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恐”也是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
(五)10.○1卑鄙:出身卑微 ○2光:发扬光大 ○3简拔:选择提拔 ○4咨:询问11.○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2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1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六)答案:9.(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 10.D 1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2.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1.躬:亲自,自身。卑鄙:低微鄙陋。诣:拜访。就:接近。(每词1分)
1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每句2分)
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2分)
(八)答案:
10、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1分)
11、⑴亲自 ⑵ 除去 ⑶落下,降落(3分,每小题1分)
12、⑴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⑵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2分)
13、A。(2分)
14、⑴报先帝,忠陛下;⑵南方已定,兵甲以足。(2分)
(九)答案:12.(1)答应;(2)长,这里指身高;(3)护城河;(4)通“邀”,邀请。(任选两小题,多选按顺序评卷,2分)13.A 14.(1)亲近贤臣,远避(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2)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共4分,意思接近即可,如关键词语漏掉或错译,酌情扣分)1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16.(1)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十)答案:2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23.D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 9 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十一)答案:14.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
16.c【解析】本题较易。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应和“有司”起处理赏罚之事”。其他三项分别从分析形势和提出建议方面,准确表达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十二)答案:23.卑鄙:低微鄙陋 顾:拜访 以:把 由是:因此(2分,正确一处0.5分)24.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
2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分)26.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4分,每小题2分,如“躬、于、闻、达、遂、许、驱驰、每”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
27.《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2009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7题)
11黄石市(09湖北省)[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卑鄙____________(2)悉
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
答案:9.(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 10.D 1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2.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12锦州市(09辽宁省)
(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4)此人可就见
就: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1.躬:亲自,自身。卑鄙:低微鄙陋。诣:拜访。就:接近。(每词1分)
1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每句2分)
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2分)13南昌市(09江西省)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躬()损()零()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2分)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答案:
10、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1分)
11、⑴亲自 ⑵ 除去 ⑶落下,降落(3分,每小题1分)
12、⑴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⑵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2分)
13、A。(2分)
14、⑴报先帝,忠陛下;⑵南方已定,兵甲以足。(2分)14青海省(09)
(二)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2~16题。(14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任选两小题)(2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2)邹忌修八尺有余()(3)池非不深也()(4)便要还家()1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皆若空游无所/依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文:
15.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2分)答:
16.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答:
答案:12.(1)答应;(2)长,这里指身高;(3)护城河;(4)通“邀”,邀请。(任选两小题,多选按顺序评卷,2分)13.A 14.(1)亲近贤臣,远避(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2)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共4分,意思接近即可,如关键词语漏掉或错译,酌情扣分)12 1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16.(1)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15邵阳市(09湖南省)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2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23.D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16湘潭市(09湖南省)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危急存亡之秋()(2)悉以咨之()1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文:
15.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1分)答:
16.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答案:14.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
16.c【解析】本题较易。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应和”有司“起处理赏罚之事”。其他三项分别从分析形势和提出建议方面,准确表达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77资阳市(09四川省)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 14 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解: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⑨【猖蹶】失败。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将军宜枉驾顾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由是先主遂诣亮()24.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分)
25.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3分)
26.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7.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答案:
23.卑鄙:低微鄙陋 顾:拜访 以:把 由是:因此(2分,正确一处0.5分)24.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
2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分)26.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4分,每小题2分,如“躬、于、闻、达、遂、许、驱驰、每”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
27.《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第三篇:出师表学案、答案
《出师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诸葛亮及“表”的文体特点。2.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诸葛亮的建议。3.体会全文夹叙夹议,于议论、叙述中融入作者忘身忧国、忠贞不渝的感情的写法。4.了解古今异义词的用法,能够翻译重要语句。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学习方法:熟读,识记,背诵 自我检测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①陟.罚臧否()()②中道崩殂.()③以遗.陛下()④行阵和睦.(⑤ 妄自菲.薄()()⑥ 咨诹.()⑦猥.自枉屈()⑧斟酌..()(2.解释下列加粗的实词。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
()③察纳雅言..()④性行淑均..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⑴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⑵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⑶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徒以有先生也。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亲/贤臣,远/佞人
6、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7.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8、填空:
①本文作者,是时的、,的丞相,字。本文文体是,这是古时 的一种奏章。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
②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③本文的中心句是
9.对下列加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未尝不叹息痛恨(憎恨)于桓灵也。B.以光(光亮)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给予)陛下。C.亲(亲近)贤臣,远小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他,代指向宠)。D.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以(所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0.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并翻译。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②臣本布衣..。
(古义:今义:)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今义:)④由是感激..。(古义:今义:)⑤开张..
圣听
(古义:今义:)
二、熟识课文:(用原句回答)
⒈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有利条件的句子:⒉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不利条件的句子:⒊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
⒋文中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⒌先帝对先汉兴隆,后汉倾颓所持的态度:⒍表明诸葛亮身份的句子:
⒎表明诸葛亮性情的句子:⒏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⒐诸葛亮出师的历史根源:⒑诸葛亮出师的思想基础:⒒诸葛亮出师的物质准备:
⒓诸葛亮出师的诸葛亮出师的最初目的:⒔诸葛亮出师的根本目标:
⒕表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都愿扶持的句子:⒖文中作者谈到了哪两件大事?
⒗诸葛亮为什么要报先帝,又忠于陛下?
⒘诸葛亮谈到的先帝对自己的“殊遇”确指文中哪句话?⒙你认为诸葛亮上此表的目的是什么?
⒛诸葛亮所明确的每一方的责任都是什么?
21、“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什么:
22、三、四段对宫中、营中人事安排、推荐贤臣、良将的目的是什么?
23、表明诸葛亮不求功名的句子:
24、记述自己身份的句子:
25、与先帝共患难的句子:
26、答应为了先帝奔走效劳原因的句子: 27、5段中“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28、作者13次提到先帝的作用是什么:
29、本文出现的成语和意义
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题。
(一)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五月渡沪()2.简述选文第一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大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东和:收二川:
七擒:北拒:排人阵:
(二)诫于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士何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C.先帝知臣谨慎D.静以修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①;②
(三)综合应用创新练习题
1.中考题精选(重庆市)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3)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亲.贤臣,远小人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D、此 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理解本文内容,然后填空(6分)
①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我们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_________”这一成语。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__________。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_____________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
③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__________这个成语意义相近,字数相等。(3)、判断正误(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的打“×”)(4分)
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对这句话朗读停顿的划分是正确的。()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一次不对恒、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仇恨的。()C.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了两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
D.“亲贤臣,远小人”使先汉兴隆,这对我们今天消除腐败现象,振兴民族大业仍有借鉴意义。()
2.中考题精选(安徽省,2000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_____________。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不毛: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___________。(3)、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4)、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四)【探究拓展训练】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B.二石兽并.
沉焉(合并)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出师表》―――答案
一、1.略
2.① 发扬光大② 适宜、恰当③ 正言④ 善;平3.(1)D(2)B(3)C 4.C
5、C6、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B8、填空:.①诸葛亮;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蜀汉;孔明;表;刘备;千载哪堪伯仲间
②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③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9、C10、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但是,侍卫之臣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疆场上奋不顾身,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11、①痛心遗憾;非常憎恨。②贫民百姓;布的衣服。③身份低微,出身鄙野;(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④感动,激动;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⑤扩大;店铺开业二
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诚宜开张圣听、亲贤臣,远小人、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询诹善道.4.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亲小人,远贤臣.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7.先帝知臣谨慎.8.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9.先帝创业未半而且中崩殂,今天下三分.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3.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5.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1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8.劝告后主应当以国事为重.20.<1>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1.先帝对他们的爱戴.想要报答在后帝的身上.22.亲贤臣,远小人.23.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2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2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7.亲小人,远贤臣.28.以次来激励后主,以国家的兴亡为重.2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是:恭恭敬敬,尽心竭力地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三、语段阅读
(一)1、.①感动、激动②奔走效劳
2、自述身世目的:
.作者自叙身世,说明自己身份低微,生活淡泊,无意于功名利禄。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4.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5.①、六出:六出祁山②、七擒:七擒孟获③、东和:东和孙吴④、北拒:北拒曹魏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二)1、.A2.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3.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4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1、中考题:
1.(1)D;(2)、①任人唯贤; ②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岳飞;③指日可待;(3)A×;B×;C√;D √
2、中考题:
(1)
1、①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②不长庄稼(的地方)
2、①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候那里扬名做官;
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可)
(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探究拓展训练】
1.BC2.C
3..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第四篇:28、《出师表》答案
出师表第一课时答案
一
cú pí bì zhì zāng pǐ fěi bó yī yōu wâi háng
qīng tuí
huīhóng
bì quē wěi wǎng sù rǎng shù nú zhāng jiù zhēnzhuó zīzōu
zhào sè
二、略
三、略
出师表第二课时
一、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二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2.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3.“作奸犯科” 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4.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5.忠心、品德、才能。
6.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三1.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2.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3.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4.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5.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四1.“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五1.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历史上,刘禅昏庸,宠幸宦官,对于朝政,诸葛亮事无巨细。此次出征,他必然为国政忧虑,所以重在提建议,荐人才。这正是针对蜀国形势,有利于出征北伐。
2.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3.主要从忠心耿耿的角度写。
4.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六1.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优劣得所,计日而待,三顾茅庐。
2.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感激:感动振奋。(今)指激动感谢。5.篇章分析
1.作者在本篇所表达的思想可用“报先帝”、“忠陛下”六个字来概括。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3.表中着重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表达了诸葛亮的“北定中原”坚强意志和受恩感激(感恩图报)之情。
4.作者写这篇表的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5.表中13次提到先帝,作用是: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大业。6.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7(1)诸葛亮 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共2分,每空0.5分)
(2)①时 ②发扬光大 ③选拔 ④询问(共2分,每小题0.5分)
(3)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4)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共2分,答岀其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岀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5)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共3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第五篇:出师表 文言阅读及答案
《出师表》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辞情恳切,感人肺腑,为后人所钦仰。
一、【背景链接】(幻灯)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诸葛亮名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幻灯)
需要了解的背景资料是:“三顾茅庐”“三足鼎立”“白帝城托孤” “出师北伐”(参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演义》)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诸葛亮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幻灯)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宋代学者赵与时<宾退录>
【文体知识】
表,是古代一种文体,陈述自己的请求、愿望或意见的一种文书样式,是古代奏议的一种,也叫“奏章”或“奏疏”。(详细的介绍见教参)
二、【行文思路】
本文的行文思路是这样的:(幻灯)
在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句法上骈散结合,结构上处处照应。
三、【成 语】(幻灯)本文涉及的成语有: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 临危受命 作奸犯科 指日可待 计日可待 不毛之地
四、【文言文语段】(幻灯)拓展1——《隆中对》(“三顾茅庐”的故事和诸葛亮的形象虽千百年来广为人们传诵,但正史丹青与故事传说的笔触是各有千秋的。)拓展2——《诫子书》
拓展3——《校定<诸葛亮集>表》(选自陈寿《三国志 诸葛亮传》)【今人解读】(幻灯)余秋雨:《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吴 睿:《武侯祠随想》 姜 进:《诸葛出师情义传千古》 刘征泰:《千秋遗爱在人间——成都武侯祠小记》 王春瑜《刘备托孤赞》
诸葛亮,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中歌咏过他,在武侯祠凭吊过他,或借诸葛亮表达对忠臣良相的赞美之情,或借他寄托对明君贤主的渴慕之意,或借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叹。总之,在后人的眼中他已经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了,他牵动着中国知识分子最深沉的情感脉搏。【相关诗句】(幻灯)杜甫《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正气歌》: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陆游。”《感状》: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陆游《病起书怀》:“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相关对联】(幻灯)
1、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3、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还有一些有关诸葛亮的俗语、歇后语:(幻灯)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六、【教学设计方案】(幻灯)
这篇课文可以这样去进行教学:读——述——析——结
析:抓两个问题分析——(1)两个条件是什么?(2)三条建议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历叙自己的身世后才提到“出师”?(4)字里行间读得出来诸葛亮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