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1-提纲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实事求是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认为,“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地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3、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就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俭以,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就是不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而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就是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5、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一切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
6、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说法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7、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由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8、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分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发送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9、创新型政党
所谓创新型政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精神状态的政党。建设创新型政党,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是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基本要求,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是主要任务。
10、服务型政党
所谓服务型政党,就是指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服务人民作为执政的首要价值和核心任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党。
二.简答
1、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改造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简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主要内容。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3、简述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基本国策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并逐步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取决于四点:
一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
三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4、简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服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5、简述2013年6月习近平就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
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第二,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三.论述
1、简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如何实施的?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后,我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党中央正确分析了农民这两方面的积极性,提出一方面不能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提倡组织起来,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党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对农民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引导、说服和教育,使期自愿地走合作化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土地改革后,贫农、雇农由于分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有半数人迅速上升为中农。根据中农在生产中的地位、生活状况和对社会主义的态度,毛泽东把中农分为上中农和下中农。贫农和下中农一起,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在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包括原来是贫农而在土地改革中变成下中农以及老中农中的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这使农业合作化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互助组有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归农民个人所有,便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阶
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按劳付酬,取消土地分红,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65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简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燕尾服实践的迫切要求。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唯物史观,十分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们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高。即使经,他们仍然强调,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还要大力发燕尾服生产力,尽可能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因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
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水平,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过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由于当时认为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了简单排斥的做法,使生产关系超越了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这不但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下气力多方面地改变了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3、试论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健全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第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运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和城乡均等的公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
第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实效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机制。健全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
第二篇:出师表提纲答案(范文模版)
出师表提纲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严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3、《出师表》中的成语: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5、理解性问答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3)分析形势:①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的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7、理解性问答:
(1)作者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
(2)分析形势的原因:指出先帝创业艰难,希望后主发愤图强,继承父志,复兴汉室。
(3)自述身世的目的:①感激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②指出创业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
(4)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为后文的三条建议做铺垫。
(5)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忠心、品德、才能。
(6)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7)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臧——否;刑——赏;平明——偏私;兴隆——倾颓等。
(8)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
6、7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10)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11)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12)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13)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14)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请说说你的看法。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历史上,刘禅昏庸,宠幸宦官,对于朝政,诸葛亮事无巨细。此次出征,他必然为国政忧虑,所以重在提建议,荐人才。这正是针对蜀国形势,有利于出征北伐。
(15)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16)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议,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8、扩展
(1)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答案要点:①封建社会推崇:刘汉为正统、受知遇而尽忠的一代忠臣典型②今天我们可看作为事业、为人民的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
(2)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要点:(答任意一点)①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 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②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
(3)你觉得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这条“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 答案要点: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为贤,才能使国家强盛,公司持续发展。“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4)诸葛亮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要点: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已加入WTO,更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广开言路),激励先进,惩治腐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诸葛亮名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说明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 说明了诸葛亮出身平民,淡泊名利,不求荣华富贵。为下文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茅庐做铺垫。
(7)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可以体会出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患难与共共同创业的艰辛和尽忠先帝,兴复汉室的决心。
(8)作者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蕴含着对后主怎样的期望? 让后主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树立信心,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使国内政治修明,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
(9)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②刘备希望后主对善事要聚沙成塔,终成大善;对坏事要防微杜渐,严格自律。成为让人敬服的贤德之人。
(10)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
第三篇:副校长竞聘面试答案提纲
关系:*摆正位置管家-当家到位不越位
*通力合作助手-指挥搭台不拆台*淡泊名利绿叶-红花做事不争功
1、摆正位置,正确认识副校长的地位和作用。
2、当好参谋,发挥“清醒剂”作用。多替校长思考问题,时时提醒校长,纠正校长的错误。
3、添空补缺-粘合剂。尽可能朝校长能力短处发展,以弥补校长的短
处,形成优势互补。善于补缺,校长事情多有些事想不到,这时提醒校长该做哪些事了或代替完成,事
后向校长汇报。
4、承担责任-镇定剂。有大局观,敢担责,善于替校长分担责任。让校长集中精力管大
事和把握关键环节,解决棘手的问题。
分歧:充分表述模、范执行、反馈调整(服从不盲从,搭台不拆台原则)
头脑冷静不对吵,冷处理 避免矛盾激化不打击报复,想办法解决;查找自己批评方法心平气和地指出对方不足,帮助其克服缺点。
1、主动承担过错及时弥补过错
2、树立一个整体观念。处理三个结合点:(职责分-思想合;
3、加强优势互补,做到全局一盘棋。制度-关系;工作-目标)
素质:
1、个人魅力
2、管理水平
3、创新能力健康体魄
1、道德品质
2、知识才干
3、真挚情感
1、高度的政治思想素质(掌握政治/明确法律法规,教育教学法规,依法治校/勤政廉政以身作则)
2、较好的业务技能素质(教育教学水平/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 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业务熟悉、创新)
3、深厚的文化素质(科学管理学校的知识/全面系统的文化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
4、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的情绪、平衡的心理状态、坚强的意志、宽阔的胸怀、有全局意识)
工作:
1、努力增强自身素质(政治理论、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业务素质、心理素质)
2、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
3、努力提高工作能力(驾驭全局工作、科学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知人善任、自我约束)
制订长远规划;建立重大决策调研执行反馈机制;提升办学理念;融洽师生感情;提高队伍素质。
突发问题:学生意外伤害、火灾、水灾、食物中毒等。
1、抢救伤者.、2阻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3、收集事故信息作出正确决定。、4向教师或上级、家属传达。
5、处理事故责任者.6、分析指清事故原因引以为械。
化解矛盾,不激化。核实事件经过,主动承担责任。督促教师作出检讨,保证不歧视学生或对学生不管
中层:关心、放心、宽心和公心。及时指出。耐心帮助。给予体谅。
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形成严密紧凑的工作系统;
注意领导班子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既要考略到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也要重视知识结构、智能结构
以及素质结构。性格、志趣,爱好等动态因素。干部左右上下流动和实行任期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科研:抓氛围(科研兴校),抓规划(避免盲目性),抓实施(过程管理),抓激励(机制推动)
德育:
1、把握一个纲
2、联系一个情 适合学校的实际、3、拟定一个题,具时代特色和学校个性的德育专题,4、激活一班人,专题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校内教育与社区教育
教师发展:
1、提供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
2、搭设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
3、提供一切提高专业能力的条件。
4、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5、幅度加大财力投入,提高专业化优质教师的待遇。
提高师德:
1、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
2、健全人事、考核、分配、奖惩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奖优罚劣
3、建立良好感情.
安排教师工作原则:
1、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原则
2、知人善任用其所长。
3、用人不疑。
4、指导性。5.激励表扬。
素质教育1.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2.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壮大骨干教
师群体,提高教师整体素质。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彰显个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教育均衡发展;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篇:《童趣》学习提纲及答案
《童趣》学习提纲及答案
【教学目的】
1.能够疏通文意。2.探究“物外之趣”。3.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4.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一、设疑导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同学们看到的只是实物本身,可在清代作家沈复的眼里,它们可能就不仅仅是蝴蝶、小鸟、松鼠、白云„„了,那它们会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作家沈复的文言散文《幼时记趣》。(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知
(一)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圈画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自己解决,并能流畅地朗读下来。
(指名两生读,给以配乐,读完后分析不足)
(二)再读课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看看黑板上的课文怎么了?(出示无标点的古文)无标点符号是古文最早的样子,如果谁能够在这种状态下读出句读、语气、语 1
调,那才是真功夫,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一生读后齐读)
三、讲述故事,疏通文意
我想请问大家,本文作者沈复他记叙了幼时的哪几件趣事?(生答后板书:观蚊如鹤;神游山林;草丛观战)
我们下面来分组学习,四人一组,结合课下注释,讲一讲作者是怎样看蚊子,看小虫争斗的。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四人商量商量。
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教师启发:假如在讲述时加上自己的想象,那实在是太棒了。
四、积累文言词汇
(一)重点文言词语 1.项为之强 .2.作青云白鹤观 .3.鹤唳云端 .4.盖一癞蛤蟆也 .5.故时有物外之趣 .
(二)积累成语
明察秋毫、怡然自得、怡然称快、庞然大物、拔山倒树。
我们学习古汉语,把它和成语结合起来,对于丰富我们的词汇是很有帮助的。课下,请同学们把它们收集到笔记本上。
五、亮点探究
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再次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屏幕出示:亮点探究 1.为什么童年的“我”觉得癞蛤蟆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 2
为什么“我”又“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呢? 2.联系上下文说说“物外之趣”具体表现在哪里?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3.本文的写作顺序你认为安排合理吗?
同学们对课文的几个问题都谈了很多,那么除了这些问题,同学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或你认为很重要但我们没有涉及的问题,你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六、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沈复的童年趣事,同学们正值十一、二岁,也是刚刚走出童年的大门,同学们能不能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说出来给大家听听,让我们来分享你的快乐呢?
例: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我发现同学们也具有像清代作家沈复那样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人曾经说过,“观察是写作起步的基础,联想是文章飞翔的翅膀。”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多想象,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七、布置作业
休息日到公园或野外去,从大自然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把你的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附:
童
趣
姓名
一 生字预习miáo
zhì yí lì āo tū āo hè()小
童()
()然
土()
()
()者为()
páng
lì kàng lì yǘ()然大物
鹤()云端
()
欢()
二 解词
明察秋毫:
物外: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
三 句子赏析(先解释句子意思,再说一说其中的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四 作者是如何得到“物外之趣’的?
附2:答案 一 生字预习miáo
zhì yí lì āo tū āo hè
(藐)小
童(稚)
(怡)然
土(砾)
(凹
凸)
(凹)者为(壑)
páng
lì kàng lì yǘ(庞)然大物
鹤(唳)云端
(伉
俪)
欢(愉)
二 解词
明察秋毫:形容人的视力极好,能看见极细小的东西。比喻为人精明,能看清楚小问题。秋毫,秋天鸟类身上换毛时新长出来的毛,非常细小,比喻最细微的东西。
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在事物之外的情趣。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物体。庞,大。
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对蚊子叫声的夸张说法。
三 句子赏析(先解释句子意思,再说一说其中的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样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提示:作者自创美妙意境,表现了他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我又留了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他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了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让我拍手称快,十分过瘾。
提示:此句写出了作者幼年善于观察、善于想象,才能因物而生意趣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把丛林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洼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提示:作者的怡然自得来自于自创的“物外之趣”,在自己的世界中进行理想化的创造,自得其乐,乐趣无穷。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类拔山倒树而来。
提示:作者沉浸其中突然被癞蛤蟆打扰,受惊的状态描画得很细致。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待到神志恢复,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去。
提示:惩恶扬善的描写,写出了作者的纯真善良。
四 作者是如何得到“物外之趣’的?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象,才能因物而生意趣。
第五篇:中考阅读名著《三国演义》阅读提纲 (答案)
2014年暑假名著《三国演义》阅读提纲
姓名
读《西游记》,并尝试着完成以下读书提纲!
1、三国: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就是魏、蜀、吴三国统治着当时的中国。
2、《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有:曹操、诸葛亮(孔明)、刘备(刘玄德,刘皇叔)、关羽(关公)
3、桃园三结义。指刘备、关羽、张飞在参加朝廷招募剿灭黄巾起义军时结识,于是在张飞家的桃园里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4、火烧赤壁。指孙(权)刘(备)联军对抗曹操时,在赤壁,诸葛亮和周瑜用火攻计谋,打败曹操的军队。
5、草船借箭。指孙刘联军在赤壁对抗曹操时,周瑜为谋害诸葛亮,故意要诸葛亮在十天内监工建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答应在三天内完工。诸葛亮向周瑜手下大将鲁肃借得二十艘草船,草船上扎满了草人,在第三天凌晨,利用大雾的掩护,向长江北岸曹军集结地进犯。曹军不知虚实,向草船射了十多万支箭。诸葛亮因此得到完成军令状。
6、孔明借东风。指孙刘联军在赤壁对抗曹操时,诸葛亮和周瑜定下火攻计谋,但当时是冬天,只有北风,而曹军在北岸,必须要东风,即“万事诸备,只欠东风”。此时,诸葛亮已根据天文气象知识知道三天后,将有三天三夜东风的东南风,却故意在周瑜面前卖弄计谋,说能借三天三夜东风,于是设坛向天祷告,借得三天三夜东风。
7、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刘备被曹操打败,被迫逃到河北,寄居在袁绍篱下。其时,关公(关羽)兵败,为保护刘备家属,在曹军大将张辽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关公后来听说刘备在河北袁绍处,于是就离开曹军,因没有曹操的指令,在过五个关卡时受阻,杀了五个关卡的守将和后来追上的一位将领,总共杀了六位曹军将领。
8、诸葛亮智用空城计。诸葛亮率领蜀军兵出祁山进攻魏国时,因粮草不济,被迫撤军。诸葛亮未来得及撤走时,被魏国的司马懿(yi)大军围困,其时守城将士只剩5000老弱残军。诸葛亮被迫大开城门,在两童子的陪同下,在城楼弹琴。司马懿见到后,怕被诸葛亮是设计埋伏,不敢进攻,撤退了。
9、诸葛亮挥泪斩马谡(su)是因为失街亭一事。诸葛亮率领蜀军兵出祁山进攻魏国时,得知司马懿复出引军来迎战,于是派参军(当时的官衔)马谡带兵守街亭。马谡刚愎自用,不听参谋王平的建议,将大部分守军放在山上,后被司马懿大军围困,士兵因缺水军心涣散,兵败,导致街亭失守。
10、《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
11、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
12、《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13、《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关羽。
1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作者是罗贯中。
15、《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6、《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7、“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8、《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9、《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孙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诸葛亮。
20、《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情节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因为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21、《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关羽、张飞。
22、“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外貌描写写的是关羽。
23、《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连线): 忠——千里走单骑
义——华容道义释曹操
勇——过五关斩六将
谋——水淹七军
傲——败走麦城
24、《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2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词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2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33、“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关羽,所报答的“主”指刘备,“义释”的是曹操。
34、下面这首诗选自《三国演义》,它所称赞的人物是关羽
35、《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刘备为其加封号为“虎威将军”,他的英名是在单骑救主一战中奠定的,在截江夺主后更是声名远播。这位德才、胆识、谋略都高过同辈的真英雄是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