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弱智儿童家庭教育11
家长会材料:
《如何配合老师做好智障儿童家庭教育》
家长没有正确认识智障儿童的价值,剥夺其早期接受教育的利.在现实社会里,人们常将智障儿童的“智力障碍”与“残疾”、“残废”等同,导致智障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憧憬被“残疾”的定义打破,家长在情景中产生失望的心态,在家长的眼里智障儿童是个“废物”。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智障儿童是得不到适宜的、和谐的、甚至是必要的最基本的教育的。绝大部分也只是等到智障儿童到了入学年龄,家长们才很无奈的把其送到培智学校接受几年的特殊教育,其实这些家长心理并没有对其抱有希望,也只不过是为了某些“需要”罢了。
研究表明,智障儿童首先是儿童,有着和普通儿童一样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儿童的发展与能力的获得关键在学龄前这一阶段的培养。放弃对智障儿童在学龄期进行教育的机会,即使后期付出更大的努力,也将是事倍功半,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家长不能持之以恒,失去对智障儿童的爱心与信心。
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智障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缓慢的过程。因此,可能我们的家长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却不是迅速体现出来。然而由于我们的家长在认识上不了解智障儿童的发展规律,在心理上的不自信,再加上康复心切,想通过学习、训练,使孩子智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当这一切都姗姗来迟时,我们的家长就会对自己的劳动产生质疑,对孩子的可能性发展发生否定,出现急噪情绪,失去对孩子应有的爱心和信心。
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教育效果得不到巩固。
不了解培智学校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家长们,常常误认为进入学校学习就是培养或提高智力。因此认为把孩子送进培智学校,给予孩子提供了接受学习的机会,孩子就会在老师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存在着“家长管养,教师管教”的观念。放弃了家庭教育的机会,把自己家长的职责等同于保姆,只是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和经济来源;认为教师应该承担孩子教育发展的全部责任,把希望全部寄托给教师,使自己获得“解放”。家长这种依赖性心理的产生,无疑是把孩子获得教育康复的过程,视为在“他环境”下完成的任务,没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更不会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教育引导孩子。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远非如此,要努力走出这些误区,需要家长做不懈的努力。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科学适度的教育方法,是成功家庭教育的基础和保证。
四、及时反馈,教育要有针对性。
结合每个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段时期一个重点地进行教育。如刚入学的孩子进行规范作息时间、按时起床、上学、生活自理的教育,帮助孩子形成有规律的生活,指导孩子纠正不良习惯。
五、个性心理表现出兴趣单
一、性格极端、意志薄弱等特征。弱智儿童的生理需要占主导地位,常满足于衣、食、睡、欲等低级需要,精神上的高级需要发展迟缓。
全纳教育原则。就是要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无论其身体、智力、社会、情绪和语言或其他状况如何,也无论其民族、性别、年龄、种族、国家、是否有障碍、语言和社会经济地位如何,他们都应该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1994年在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也包括对弱智儿童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要贯彻这一原则,对弱智儿童,一定不能嫌弃他们,而需要加倍爱护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与常态儿童交往,尽可能地送他们进入普通学校,感受和参与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六、注重语言表达训练。
弱智儿童一般言语表达能力很差,父母对其训练要从细微人手,首先通过面部表情,让他们模仿嘴的形状,逐步教他们出声、吐字、称呼、说句子、与人对话、唱儿歌、讲故事等,每一步骤都要反复讲解,反复进行理解指导,重复动作,通过多于常态儿童上百遍、上千遍、上万遍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基本正确地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同时也进行了思维训练,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智力。
采用多样的家庭教育方法。针对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在家庭教育中,对较为复杂的训练内容,父母要善于分解知识内容和训练项目,先进行“小步训练”,从而创设“多级提高”的条件,再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或能力系统等。
总之,对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家庭成员需要更多的付出,特别是父母,更要以百般的爱心帮助他们,更加精心地教育和训练他们,才能取得教育的成效。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弱智儿童适应集体生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弱智儿童适应集体生活能力
弱智儿童是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培养他们适应社会,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做一个自强自立残而不废的人是我们培智老师的主要职责。
弱智儿童由于高级神经系统的损伤,因而造成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种种缺陷,在行为方面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孤廦,多动。幼稚,无法进行正常语言交流,不辨是非,自控能力差更是弱智儿童一大特点。我们本着要把他们培养成能立足于社会做一个自其其力社会劳动者的最终教育目的。我认为应从培养弱智儿童适应集体生活能力方面着手,循序渐进,有步骤地实施教育。一努力建立弱智儿童与教师情感联系使他们乐于走出小家庭,买入学校大家庭适应新集体学习生活。
弱智儿童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前,都是由父母或爷爷或奶奶带在身边,极少有进幼儿园的,因此他们刚进学校都比较恋家,恋父母,常常啼哭,行为怪癖,极不适应学校集体生活。作为教师要热心对待他们,语言温和,态度和蔼,要有耐心,用一些形体语言表达出老师对他们的友好情感,拉拉手,老师一个微妙动作,都会在他们心田里荡起情感涟漪。我刚入特教时我们班新入学的吴永栋和现在的王斯力同学。刚入校时,就像怕人的猴子见人就躲,吃饭时把饭放好,老师要离得远远的,他才抢着吃。上课时他跟本不进教室,我当时想要把这样一个学生训练遵守纪律,按时上下课好像比登天还难。尽管想法如此,但是我还是不放弃希望。平时我就主动接近他,关心她像妈妈一样照顾他们经过一段时间耐心教育,还是改掉了不少坏毛病能和同学一起玩,并能按时上下课,还能自己打饭吃。他爸爸惊奇的说永栋简直变了一个样。
二老师还要根据弱智儿童不同特点尽可能有针对性进行一些简单对话,要参与他们活动游戏,在游戏户外活动中老师近可能与他们呆在一起,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因此,建立起弱智儿童与教师间的情感非常重要的。
像吴永栋这样的学生,培智班是大有人在。为了培养他们适应集体生活能力,老师接触学生时,首先要给予他们十二分的关心和爱护,通个交心谈心和班会课来体现,通过每周主题班会课给他们讲故事,树榜样,使他们人人争做热爱班集体的小主人。通过劳动课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课外与他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帮他们解决,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集体温暖。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班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课上课下不能离老师。到现在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持续的爱汇成的交响出在不停的回荡,促进班级的成长。眼前的进步啊,却凝聚着我们日日夜夜多少心血啊。
第三篇:浅谈弱智儿童中的赏识教育(模版)
浅谈弱智儿童中的赏识教育
桂林市培智学校
万湘桂
赏识教育即教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或进步表示重视或赞扬。教师的表扬赞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和心理实验早已证明了这一点。然而表扬赞美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教育者在运用时要讲究技巧。尤其是在对待弱智学生,更要讲究技巧。那究竟要如何表扬赞美,才能使赏识教育在弱智教育中发挥出最佳的作用呢?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表扬赞美应客观
1、不应夸大
有一次,我表扬一位学习有了进步的轻度弱智学生时说:“你真能干。”不料那天上课时,他照样不时玩东西。后来当我再次表扬他的时候说:“这一次你上课认真听了,所以你的作业都写对了,老师很高兴。希望你下次作业写得更好,上课更认真听。”他点了点头,上课时他真的不再玩东西了。从这里我总结出:当学生某一方面有了进步时,教师不应含糊其词的表扬整个人,因为智残儿童理解能力较差,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所以要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做出直接的,具体的肯定。
2、不应作判断式的评价
在一堂语文练习课上,我对一名刚作对的同学说:“真了不起!”只见他听了以后,笑了一下,然后就停下来,不愿往下做了。于是,我又换了一种说法:“刚才你做对了,很好,那你再试试看能不能把下面的题也做出来,好不好?”那个学生听了这话,很乐意的往下做起来。这个例子说明两种不同的表扬方式(前者为判断式评价)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事后经思考,得知,我头一次表扬,只是对他这一次做的练习进行了判断,让他以为作对了就不用做了。同时,他也怕再做会做错。所以,教师在表扬是不应用判断式的评价,这种评价会让学生局促不安,也激不起他们继续的兴趣。
二、教师的表扬赞美应及时
智残学生有了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如:一贯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有一天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就要表扬他;惹事生非的学生今天没有去找别人的麻烦,教师要表扬他。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会使他们加倍的去克服自己的缺点,直至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三、教师的表扬赞美应注意个别差异
学生的年龄、性格和智商高低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表扬的方式方法也应应人而异。
1、从年龄差异看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接受物质的鼓励和表扬。中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听到同学的表扬和赞美。如我班的梁智晗再刚入学时,上课老是乱下位。我好说歹说都不见效,无奈之下,只好用物质鼓励来激励他,告诉他坚持十分钟不下位,就可以得到一粒糖,这一次他做到了。同样的方法用了一次、两次、三次„„一直到他养成了习惯为止。然而,他到了中年级后,要是再用实物奖励这个方法来表扬鼓励他,那么取得的效果远不如以前好了。例如:有一次,我叫他以后提醒我们班的另一名同学喝水。刚开始,他还乐意,久了他就有了情绪,于是我就当着同学的面指出了他的事迹,并就此表扬了他,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于是同学们都对着他鼓掌和微笑。瞬间,他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高了。为此,他也更乐意去完成我给它的任务了。
2、从性格方面看
内向型的智残学生常常有自卑感。若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克服他们消极的心理,就需要教师不断的表扬鼓励,尤其是班主任。例如:我班的石婷婷同学就属于这一类学生,平时学习不积极,不爱回答问题,说话小声、不合群等。为了帮助她改正这些不良行为,作为她的班主任的我,先是找到她身上的优点——自理能力特别强,做事特别有条理。然后平时常有意识的当着同学或父母的面表扬她。过了不久,我惊喜的发现他学习更认真了,做事更有劲了,也变得较活泼,较开朗了。
对于那些外向型自信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表扬时,应常指出其还存有的不足之处。否则,容易造成他们盲目骄傲自大,自觉性差和经不起批评等不良品质。像我最初为了帮助我班的班长龙真华树立威信,于是就多次表扬他是如何遵守纪律,如何认真学习等,无意中就滋长了他受不了批评的脾性。后来,我在表扬他时,就注意到既肯定他的优点,同时又指出他的不足,使他克服了缺点,进步更快,在同学中也有了威信。
四、教师在表扬赞美时还应注意适度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小孩子是喜欢赞美。这种赞许心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教育时应当利用的,然而不可用得太滥,一滥就失掉了它的作用,反不如不用为妙。”这一点在弱智教育实践中同样适用。虽然智残学生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得到表扬,但一久了,他们也会失去原有的那种得到表扬时的雀跃的心情与兴奋。是的,美味佳肴天天吃,哪有不厌之理?表扬赞美也是如此。所以,为了保持智残学生的积极性和他们的那种雀跃心情,教师在表扬赞美时,一定要注意适度。
综上所述,只有教师在表扬赞美中注意了这几点,才能使赏识教育在弱智儿童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姓名:万湘桂
简介:本人在1980年11月21日出生于桂林,籍贯是湖南。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就读于桂林市师范学校普师班。2000年9月至今被分配到桂林市培智学校就教。工作三年中,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及语文教师。所带的班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本人也被评为了市级的优秀辅导员,所撰写的论文还多次获得过市级、省级、全国的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和特等奖。
地址:桂林市培智校
邮编:541001
电话:0773-2825440
第四篇:如何对弱智儿童教学乘法应用题
如何对弱智儿童教学乘法应用题
宁化特殊教育学校
伍兰花
弱智儿童的身心发育不健全、思维直观、迟钝、刻板、理解能力差,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概念的形成过程缓慢,缺少概括力,理解概念和形成概念都比较困难,使用概念时也比较紊乱。乘法意义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理解应用乘法口诀的关键,又是正确分析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乘法较少,加之它又比加、减法更抽象,固而难于理解。因此,乘法意义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而针对弱智儿童学习上的困难,在教学乘法意义时,就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用形象生动的图画、准确规范的语言进行教学。我在教学全日制培智学校第五册数学课本中的乘法初步认识部分时,为使学生易于理解乘法的基本含义及相关概念,我以“我的文具”为主题对现行的教材加以改进,用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学习文具用品作为例题,贴近他们的实际,并以鲜明易懂的直观图和准确规范的语言分四个层次揭示了乘法意义的内涵。
第一层次中,需要教学的是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两个概念,并首次出现了“几个几”的乘法语言。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在上新课时,我首先设疑激趣,利用“小朋友买铅笔,每支2角钱,买3支一共多少钱?”的问题使学生列出加法算式:2 + 2 + 2。然后让学生知道除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别的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在讲解中为了学生便于理解,我采用了作业本作为例题,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向他们讲解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两个概念,并让他们用“几个几”表述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题后我又加入了计算“橡皮”为巩固题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爱护文具。在课堂上,我还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要求他们用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并加入大量自编的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在这节课中,我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与掌握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两个概念,还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并对自己一些常用的文具用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节课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把一节数学课变成了“主题综合课”,使弱智儿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
第二层次的教学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乘法,使学生在了解乘法作用后懂得将一道乘法算式改写为一道乘法算式,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首先我让学生明确乘法用来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比加法计算较简便。然后在教学改写乘法算式时,我自编了一个顺口溜:“一看(相同加数)、二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三写(乘号),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最后让学生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在理解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两个概念的基础上了解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第三层次是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称。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着重强调了被乘数、乘数与乘号的位置关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便于理解与记忆。第四层次的教学中,我用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含义,除此之外我以规范的语言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把“几个几”、“相同加数”与被乘数、乘数相互沟通,建立起联系,从而使学生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整体认识。
总之,在对学生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应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形象的直观图,同时伴以规范的语言表述,引导他们逐步把握乘法意义的内涵。这样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使他们学会了用规范的语言表述乘法意义,从而也促进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五篇:如何培养弱智儿童的交往能力
浅谈弱智儿童的口语交际
哈尔滨市曙光学校 冯亚欣
弱智儿童一般指大脑受损而智力发展的障碍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比同龄儿童低,且发展速度缓慢。那么他们是否就没有学习能力呢?实践证明运用有组织的教育、训练,他们还是具有发展的可能的。关键是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们的学习能力,努力促使他们发展。弱智儿童大都不善言谈,为了使他们今后能融入社会,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在弱智儿童中进行语言训练呢?
首先、要建立融洽师生情感和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学校环境里,老师在弱智儿童心目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作为弱智儿童教育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个孩子。对待那些性情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孩子要给予充分的赞扬和肯定,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发展。对待那些内向、胆小、自闭和交往能力较弱的孩子要理解和鼓励,以亲切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和交往的欲望。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有利于孩子交往的客观环境,为他们提供充分交往的机会,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创建一个和谐轻松的语言环境。这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就是要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弱智儿童都存在着词汇贫乏的情况,他们所使用的大都是表示物体名称的名词或表示动作的动词,但数量有限。他们很少使用形容词、连词。对于前者,我就利用实物或图片教学生说上些物体的名称,如: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学习用品、劳动工具等。对于后者我就教他们进行词组的补充练习,学习使用一些形容词,如:()的花朵、()的祖国等。
第三、选择恰当的语训材料 弱智儿童思维具体直观,概括能力差,我们选择语训材料时应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各领域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平时孩子交往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材进行教育,并通过一些交往的情境,让孩子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的情景中去辨别、体验、理解、感受他人的情感。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也要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活动材料,并有意识地提供些需要与别人共同协作才能玩的环境。如棋类、角色游戏、表演剧等材料,教师引导孩子自由组合,自选活动内容,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心情,主动参与活动,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逐渐培养交往意识,学会与小伙伴友好交往的技能。
也可以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建议家长多带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如,每周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一次,带孩子外出购物或郊游,指导孩子独自招待来访的客人,鼓励孩子购买日常用品,买门票,问路等,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家长教孩子使用现代通讯工具与熟悉的人进行交往。
第四、选择好的训练方式。对弱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去实现的。
(一)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课进行口语交际专题训练.目前,我们的做法是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时间,作为口语交际训练课,对弱智学生进行按计划、定内容、多形式的口语交际专题训练,这也是学生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知识、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我认为,口语交际训练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情境教学法,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创设好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同时也要利用好所创设的情境。我主要的做法如下。
1、运用好教学语言创设情境:一切教学情境的创设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语言。作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施者,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关键是要做到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和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如,我在主题为“我是妈妈的好帮手”的训练中,使用的教学语言是:“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妈妈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照顾家庭,养育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非常辛苦。我们要爱妈妈,要做妈妈的好帮手。同学们都来谈一谈你是怎样做妈妈的好帮手的?谈的时候要注意把你是怎样帮妈妈的过程说清楚、具体,声音要响亮。而且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家务用品,你可以从中选一种边做边与同学交流。”学生在这种能产生共鸣的话语中,非常自然地就进入了交际说话的情境。
2、利用现实环境创设情境::弱智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尽可能在真实的环境下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感受真切、记忆深刻。(1)要利用好校园综合环境,如,我在主题为“校园小导游”的训练中,带学生亲自到校园每个地方边走边学向人介绍校园情况;在“让我来转告”的训练中,带学生来到具有家庭氛围的家政室,让他们学习怎样接待客人,怎样向家人转告事情。(2)要利用好实物环境,如,在主题为“打电话”的训练中,经初步训练之后给学生用真的电话打给父母谈谈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此过程中“电话”这个实物得到了活用。(3)可选好主题到校外的社会环境中实践训练。
3、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现实中的交际情境丰富而多样,在口语交际训练中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融视、听、说于一体,可有效地把丰富的现实情境生动饱满地创设出来。
4、开展活动,利用好活动情境:在班级内开展小型的各种表演、实验、竞赛、游戏、主题会等活动,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让学生除参加这些活动内容本身之外,并合作参与整个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经历讨论、协商、借物、请教、邀请、主持、鼓励、评论等一种或多种交际行为,因此这种训练方法可让弱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多方位、立体式的锻炼。
(二)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口语交际 训练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有意识地利用好语文学科蕴含着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对弱智学生渗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比如,在课文分析、阅读教学中,多提一些具趣味性、可从不同角度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在看图写话等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参与评议和修改;对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式、自由发挥式的交际对话。这种“多管”齐下的训练能使学生更快一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说,我的班共有十二名弱智儿童,智商在40~59之间,是中度和轻度的弱智儿童。其中明明、越越的语言表达能力稍微好些,宸宸、沙沙、静静、芳芳、强强迟缓,文文、彬彬、欣欣、娜娜、阳阳都有不同程度口吃,吐字不清,语言表达能力查。我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对他们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语言训练。
1、听话训练:在听话训练中我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当听老师讲课时保持安静、专心、耐心地听老师讲话。另外要求学生能理解自己所听到的内容,也就是明白别人讲话内容,抓住重点,边听边想,认真思考。如我在教《我是中国人》一课时,让学生说出、找出谁是吉鸿昌,主要人物是谁。只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抓住重点边听边想,就会知道胸前佩带一块木牌的那个人是吉鸿昌,并且知道他是主要人物.2、语言训练个别进行:智力落后儿童语言缺陷表现不同,程度不同,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训练。如明明和越越语言表达能力强些,我就要求他们在回答问题和讲话时要讲完整,吐字要清楚。欣欣讲话吐字不清楚、不连贯,我就要求他讲慢些,一句一句讲完整,反复练习。彬彬不但口吃而且一次只能说出五、六个字的话。我就先用小步子训练从字到词到短句子,要求他们看老师的口型讲,尽量把话讲到最清楚。
3、进行词汇、句子、篇的趣味性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比较单调的,要正确地掌握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掌握较多词汇、句子、篇章需要多次重复、反复练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使学生对其感兴趣,自觉地参与,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激发他们认真地训练。如《课间活动》一课最后结尾一句话是“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首先引导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理解这句话,然后在课外活动时让同学们注意观察体会,有的班级打篮球,有的班级打羽毛球„„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丰富多彩”这一词语。在“国庆节文艺演出时让同学们说说我们学校都表演了什么节目?在秋游我们都搞了些什么活动呢?这些是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的活动,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同学们容易说出:“我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学校的趣味运动会丰富多彩。”等句子。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表演,我抓住同学们的这一兴趣爱好,鼓励他们把整篇文章读好。读好了文章,读熟了文章,表演才能成功。我们这一册书共有22篇文章,宸宸、沙沙、静静、芳芳、强强都能流利地读出每一篇文章。彬彬由于语言有些障碍读得慢些,但基本上能读出每篇文章。
四、对弱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及时指导,矫正言语障碍弱智学生的言语障碍问题比较突出,在实际口语交际表达中,常出现发音不清、用词不当、语流不畅、语句重复颠倒、语意缺失等情况,需要教师及时指出错误,并进行示范表达。
2、激励为主,在教学语言上,除了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赞扬外,还要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过程和信息、情感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有针对性地使用“你讲的理由很充分”、“你的意见很有创意”、“你讲得有礼貌”、“你很善于倾听”、“你积极参与的精神老师很欣赏”、“你讲的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等评价语言,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信心和热情。
3、启发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更要注意的是在训练中让学生把思维能力表现出来,培养他们在具体的口语交际中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通过训练让学生知道如果劝阻别人,就要想一定的方法才更有效;向人借物,就要讲礼貌、与人商量才行;被人误解,就要会有理有据地辩解等。
总之,实践证明,对弱智儿童进行语文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对弱智儿童语言的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可以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弱智儿童的整个心理的发展和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只要训练者能树立学生的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指导、方法恰当,他们最终能与普通人正常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