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建设核心指标选取难点解析
党的建设核心指标选取难点解析2010-07-19 17:51:56 来源:《人民论坛》(总第297期)作者: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课题组县域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全面衡量县域党建的发展状况,就需要从党建的方方面面进行系统评价,这显然是一项困难而庞大的工作。为此,人民论坛课题组在深入学习党的相关文献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围绕着“中国县域党建如何评价”展开了深入研究、多次讨论,先后召开了六次专题研讨会,构建了“中国县域党的建设核心指标”,其大致过程有:
(一)扩充课题组研究成员,特约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刘熙瑞,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夏学銮等知名专家组成“中国县域党的建设核心指标”专项研究小组,通过深入研究,多次讨论,选择了30项县域党建指标。
(二)在此基础上,通过当面采访、电话采访、电子邮件等方式,课题组广泛征求了100余位党建专家及基层干部的意见,其中既有中央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知名党建专家,又有扎根基层的县市党校教师;既有中央各部委的高层干部,又有全国各地县市的党建工作者。不同领域的专家、干部纷纷提出了极富建设性的意见,不仅对课题组已选取的核心指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而且还提出不少新的建议,使课题组对县域党建的研究更进一步。
(三)在认真学习、体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课题组综合各种意见与建议,形成了“中国县域党的建设核心指标”。当然,这个中国县域党的建设核心指标还不完善,我们现将研究的难点提炼出来,希望读者朋友能提出宝贵意见建议,以利于我们不断修改完善核心指标。
(四)这一“中国县域党的建设核心指标”仍是初步成果,课题组将继续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县域地区,展开“县域党建”的专项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将总结县域党建的典型经验,不断修改、完善核心指标,为县域党建寻找新的标杆。欢迎各地县市提供调研线索,联系电话:010-65363753。
县域党建的关键点在哪里?
从县委领导班子、乡镇村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三个层次设置一级指标
党建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如何针对县域党建的独特特征,找出县域党建的关键点,并由此设置核心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在研究过程中,不同专家的观点各异,其中具有代表的观点有:
中共中央党校梁妍慧教授提出,县域党建的中心和目的,就是为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发展提供政治和组织的双保障作用。考察县域党建应重点考察如下三个方面:县委班子的素质和能力,乡镇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广大党员发挥作用情况。
中共中央党校宋福范教授认为,共产党执政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做事,党建主要解决用人问题,做事主要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这个角度看,用好人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县域的党建,关键在于用人,要选好县域领导班子,包括县委书记、乡镇和农村党支部书记。
中共中央党校张荣臣教授提出,抓县域党建一是抓组织建设特别是班子建设,二是抓队
伍建设,特别是党员队伍建设。其中,抓组织建设特别是班子建设,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就是要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而抓队伍建设特别是党员队伍建设,就是要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素质和能力。
不同专家的观点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党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展开的。其中,县域的组织建设主要表现在县委领导班子和乡镇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两方面。因而,课题组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决定从县委领导班子、乡镇村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三个方面设置一级指标。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
县级党委在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中,数目众多,领导层面最靠近基层,在党的组织体系中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是执行者,要服从宏观战略的指导、维护宏观整体利益,把中央和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基层;对下是领导者和组织者,要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推进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因此,县域党建,县委领导班子建设是核心。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我们所有党员干部无不生活在一个基层组织之中,并接受基层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如果没有党的基层组织把党员组织起来,党就会是一盘散沙。在县域地区,基层党组织主要包括乡镇党组织和村级党组织,只有搞好这两类党组织的建设,县委党建才能朝气蓬勃。
党的建设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息息相关,党的先进性必然要求党员具有先进性;党员先进性反映着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载体。每一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举一动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只有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先进性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有保证,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领导县域地区的科学发展。
如何找出最具价值的核心指标?
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要选取依据
在县域党建具体指标的设置上,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陈志刚研究员认为,评价县域党建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考察其组织建设的成效,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要考察县域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和政治纪律性;要考察县域领导班子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情况;要考察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要考察县市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以及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状况。
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梁宏,针对着共产党的国家化、市场化、民主化、社会化,提出县域党建的核心指标主要有干部制度和政绩指标、基层党组织对基层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领导、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建设状况、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等。
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姚桓针对当前县域内基层党员数量少、党组织教育效果差、管理松弛、一些党员积极性不高乃至难以发挥作用等现象,认为应重点考核县域党员发展规划是否健全、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党员队伍结构,以及融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党员工作机制是否健全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龚云副研究员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重点考核县域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以上专家观点对于党的建设核心指标的构建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决定将专家已经形成共识的指标,直接纳入指标体系;对于有争议的指标,也暂时纳入指标体系,然后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继续接受实际工作部门的检验。因此,课题组在选取二级指标时,遵循了如下几个原则:
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要选取依据。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实际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对县域党建的测评应以县域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要测评内容。同时,根据县委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县域科学发展和党建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课题组在这三个层次二级指标的设置上又各有侧重点。县委是县域科学发展的带头人,是县域党建的领导核心,因而重点考察其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县域党建的骨干力量,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因而重点考察其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是县域党建的基础和细胞,因而重点考察其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
以党建发展的时代特色为重要选择依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的党所面临的发展任务是不一样的,其党建的重点也就各不相同。比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为了主动适应这一历史趋势,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就成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县域党建的鲜明特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了解县域党建的特点,这是科学评价县域党建的前提。在我国,县域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占主导的行政区域,是我国最广阔的地带。县域的发展,主要是农村发展;县域党的中心工作就是农村工作;县域党的组织主要是农村基层组织;县域党员的主体是农村党员。县域党建,主要内容是农村党的建设,这是县域党建的一个鲜明特征,也是与其它党建的主要区别所在。因此课题组在选取二级指标时,将农村党建的内容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主观指标如何进行测评?
可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一些不能定量的指标进行测评
县域党的建设核心指标离不开主观指标,但是主观指标的民意测评是一个大工程。在这个问题上,专家的意见基本一致。其中,主要的观点有:
中共中央党校戴焰军教授指出,县域党建的很多指标,比如民众对党组织的评价,党员的作风、表率、带头作用发挥的情况等,就需要通过测评的方式来获取。但是如果在全国的县域地区搞民意测验,这是个大工程,而且还要恰当地选择进行途径。
山东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刘贵丰副教授认为,党建量化评价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客观数据不一定能够反映真实情况。比如理论武装、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方面,就很难用数据说明;如果简单地用学习次数、制度多少去评价党建成效,就很容易会走形式。学习次数很容易提高,但是越容易实现的指标水分越大。党员是否真正在学,他们的态度如何,这个很难衡量。相比之下,通过群众测评的主观指标更好一些。比如党风、廉政这块,让群众来说话就真实得多。
此外,中央党校的王长江、高新民教
授也指出,党建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是综合的,如果用数据来说,容易走形式主义,操作起来也很麻烦。所以,党建的民主测评就非常必要,但如何测评,这很困难。
综合专家观点及实践难度,课题组决定,在中国县域科学发展指标体系中增设党建一级指标,以及县委领导作用测评、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测评、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测评三个二级指标。但是,由于党的建设指标不能仅仅停留在主观的、无法数字化的描述上。如县委领导核心作用测评,就很难完全通过数字化的指标来衡量。这就需要通过设置主观指标,通过调查研究来弥补客观指标的缺陷,来对县域党建进行全面评价。
如何构建全国统一的党的建设核心指标?
以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的指标为主,舍弃了地区差异较大的指标
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党建核心指标体系同样是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如何寻找全国统一的党建核心指标,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秦生提出,用一套统一的模式来考察评价全国县域党建成效是很困难的,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有差异性,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也有差异性,这也决定了不同地区县域党建也有差异性。所以要用一套统一的模式来考察评价全国县域党建成效是很困难的。例如,少数民族地区的党建就有特点,带有民族性,涉及党的领导和民族地区区域自治的关系,以及边疆地区的维稳、安定问题。党员队伍里包含少数民族党员,有党内各民族党员的关系等。这一切都与其他地区县域党建有很大不同。
湖南省邵阳县县委书记蒋耀华指出,各个县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千差万别,在党建工作基础上的参差不齐,决定了县域党建的评价在要求上不能全国就是一个固定的指标体系,不得“一刀切”。因此,应适当考虑不同地区的党建特点,构建不同的评价体系。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县域地区在党建方面的不同做法,设置相应的机动指标。
因此,课题组决定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在指标选取的过程中,以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的指标为主,舍弃了地区差异较大的指标。如“非公经济体党组织覆盖率”这一指标,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非公经济体也比较多;但是在中西部地区,非公经济体比较少,这个问题就不是那么凸显。课题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各地特色的党建指标体系。
县域党建与科学发展如何互促互进?
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地方科学发展考核内容的一部分
县域科学发展和党的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中国县域党建评价指标体系也是互相包涵、紧密相连。那么如何实现两个指标体系的统一呢?专家的主要观点有:
中共中央党校戴焰军教授提出,党建作为衡量地方科学发展的一个指标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地方,党的建设的总体状况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党建搞得好,党组织和党员能力增强,党的干部作风得到改进,党员模范作用得到很好地发挥,这些对于整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严格说来,如果把党的建设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割裂开来考察,是不科学的。根据现在农村、城镇社会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应该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地方科学发展考核内容一部分。
中共中央党校宋福范教授提出,就党建谈党建当然很虚,但把它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联系起来就很实。实践证明,凡是发展成绩骄人的县市,党建都做得很好,反之亦然。这是由我们国家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县域的发展,党建是抓手,而党建是“抓人”的,把人抓好了,才能推动县域的科学发展。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就是党建必须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所以,县域党建搞得好不好,就看能不能推动当地的科学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张荣臣教授提出,县域党建怎么抓呢,要把县域经济做抓手。要在领导和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提高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在大力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方面体现党员先进性。
通过综合专家意见及深入研究,课题组认为:虽然县域党的建设核心指标建构是一项困难的工作,但是党的建设是县域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题组决定在三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分别增设相应的二级指标,形成 “中国县域党的建设核心指标”,对县域党建进行客观评价,并为中国县域科学发展指标体系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此外,县域党建最终要“由虚转实”,其发展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县域科学发展的成果上。因此,在对县域党建进行评价时,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除了党建指标的相关指标,如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公众满意度等指标都将成为县域党建的重要参考指标。(执笔:马静)
第二篇:难点解析
难点解析:
1.comfortable(adj)舒适的,安逸的 more ~
/
most ~ a comfortable bed 一张舒适的床 a comfortable job 一份轻松的工作 反 uncomfortable不舒服的
eg: It has the most comfortable seats.2.close ⑴(adj)近的,接近的closer---closest 反义词为far近义词为near
(be)close to =next to / near to….离…近
The post office is close to my home.The radio station is closer to my home.The park is the closest to my home.Please keep the window closed.⑵(v)关,关闭,反义词为open close the door / window 3.n.+ly=adj.love—lovely live—lively lone—lonely friend—friendly be friendly to sb.= be kind to sb.“对某人好” 4.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A.大多数形容词有三个级。
(1)原级: 常用结构as...as...像..……一样
Zhang Hong is as tall as Tom.Tom runs as fast as Jack.not as/so + adj /adv的原级+as 不如/不及..…(2)比较级(用于两者之间的比较)
常用结构:形容词比较级+than...Who runs faster, Lucy or Han mei? He is taller than I.Tina is more athletic than Sam.Holly’s best friend is funnier than she is.(3)最高级用于三者或三者以上比较,形容词的最高级前常加定冠词the.常用结构: A: the + 最高级+of / in...是......中最......He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He is the funniest in his class.The seats in the middle of the cinema are the best of all.John is the fattest in his class.
第三篇:难点解析
难点解析
1、《藤野先生》一文主要表现藤野先生的伟大精神与品格,为什么文章开头要描写东京中国留学生的生活?
要解答这一疑问,可以按这样的思路:作者是怎样描写清国留学生的?表现出他们什么特点?作者对他们是什么态度?他们与藤野对比有什么不同?
首先,作者描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特征,勾勒他们的形象。辫子是清朝统治的标志,鲁迅和一些有革命抱负的青年,到日本后就剪掉辫子,表示对清政府的反抗和同旧的封建习俗彻底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完全是追求个人名利,准备回国凭着辫子表示对清王朝的忠心未变,以便升官授爵。可是在日本又想赶时髦,只有把辫子盘起来。作者接着写了“清国留学生”的糜烂庸俗的生活。他们白天赏樱花、晚上学跳舞“满房烟尘斗乱”。作者对此十分厌恶,用反语进行了无情地讽刺。因为作者怀着救国救民的目的来日本留学,看到这些“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自然深恶痛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对弱国的帮助,一个外国人,还那样关心中国的进步,可作为“清国留学生”对国家的命运前途漠不关心,二者对比之下,更见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所以,描写“清国留学生”,是与文章的中心意思一致的。
2、《藤野先生》一文中,在叙述作者初到仙台,受到许多“优待”,可作者为什么说这“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作者到达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关心和照顾,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可作者把这些推断为“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因为当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作为受侵略的“弱国的国民”来到日本,往往是受轻视的。所以,他不认为自己受到“优待”就是对中国人的尊重。于是,他以北京的白菜到浙江被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到北京得到“龙舌兰”的美名作比,说明自己所受到的“优待”仅仅由于在仙台他是惟一的中国留学生,由此推断,所受到的“优待”不过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罢了。
这种“优待”与关心,和后文藤野先生对于作者真诚的关怀、教诲是截然不同的。藤野先生丝毫没有民族偏见,他对作者的关怀完全是真心的,希望中国进步。作者对藤野先生也是十分崇敬、感激的。因此,写这些“优待”不过是出于礼貌,从正面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关怀是无私、高尚的。
第四篇:现代汉语难点解析
一、学习语法一章要注意哪些问题
语法一章重点内容比较多,难点问题也不少,学习有一定难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注意专科基础
注意专科基础,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专科语法知识在这里完全成为背景知识,教材不再作系统介绍,而是顺手拈来,展开讲授。
就学生而言,学习本课程要适当复习或补习语法知识,温故而知新,这样便于尽快理解掌握新的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体会并学习语言研究的方法,因此要适当回述语法系统的有关知识。作为专题课程,本课程的内容都是构建在专科现代汉语课程基础上的,是在专科基础上的扩展和深化,语法一章尤其突出了这一点,如果专科基础不扎实,学习本课程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为此我们在本课程实施方案对学生的学习建议第一条就作了强调说明:“本课程与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的内容是互相衔接的,有比较密切的内在联系,学习学习本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学习本课程,对于专科的基础课程“现代汉语”的内容必须相当熟悉。如果学生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及时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学习就有一定难度。即使是中文专科毕业的学生,也需要适当复习有关现代汉语的知识,以便尽快进入新课程,领会教学内容。”尤其是非中文专业的学生需要补修现代汉语,但从目前情况看,补修也很难真正达到专科基础水平,因为两个学期的课程就补讲几次,然后测试一下就算通过了。这部分同学要学习好本课程,需要扎扎实实自修好专科课程,即使补修过了,也需要进一步自修。最近不少学生来信或在课程论坛提问,从提的问题看,总的感觉是基础还比较差,尤其是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很多问题都是属于专科基础知识,看来学生有必要扎扎实实地补课或自修有关语法知识。
就老师而言,教学中也需要适当回述专科基础知识,注意检查学生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能完全抛开过去的知识而就事论事,那样学生感觉就会很空。我们在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中对辅导老师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其中有两条是:
“第一,由于本课程完全是以现代汉语课程作为基础的,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基础,教学中适当穿插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知识,便于学生温故知新。但是这毕竟是两门层次要求完全不同的课程,处理有关问题的观点不可能都是一致的,因此,凡是与专科教材提法不一致的,一律以本课程的提法为准,而本课程没有涉及到的内容,作为教学背景知识又必须具有的,那么就视同专科现代汉语教材观点。
第二,不要把课程讲得支离破碎,教师本人要有语言系统的观念,使学生明白这是在现代汉语系统知识上的提高。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这一点,虽然我们讲的是专题,但专科阶段所学的普通话系统知识在本课程中是无处不在,时时体现,如果教师没有系统观念,教学中就事论事,很容易把课程讲得支离破碎,使学生不得要领,而学生也难以领悟一些看起来复杂,实际上简单的问题。这一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章体现得尤为明显。”
语法部分的教学更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第二,注意语法系统知识
本课程作为专题,不系统介绍语法知识,重点讲授了词类、句子中的几个问题,互相之间独立性比较强,联系较少,尤其是不同内容之间跳跃性比较大,这由专科教材语法内容循序渐进,互有联系,系统性强的特点不一样,自学就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很多同学感到不能适应。其实,语法专题内容虽然具有跳跃性,但是仍然是在语法系统知识基础上展开讲授的,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地方找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罢了,因此无处不体现语法系统。学习语法,要学好语法,就一定要有语法系统观念,否则就很难适应。例如,教材没有介绍词组构成系统,但是,句型分析、句子结构层次分析,无一不涉及到词组系统问题,都是建立的词组系统基础上的,因此,如果没有词组系统的相关知识,学习句子这部分内容就将寸步难行!而如果有了系统知识,对于教材所讲授的内容,都能在语法系统中找到它的适当位置,这样学习起来就不会有杂乱的感觉,就会心中有数了。
本课程作为专题,看起来显得比较杂乱,但是如果我们把相关的内容放进语法系统中认识,我们会发现,其实语法专题就讲授了两个内容:词类和句子,内容安排是这样的:第一节是概说,第二节和第五节、第六节是词类问题,第三节和第四节是句子问题,这样归纳起来认识,教学内容就能很快了然于胸了,重点难点,各个击破即可。
本课程的词类系统、词组系统、句子系统我们在下面第二个问题介绍与专科教材的差别时做了简明扼要的归纳,请大家注意参考。同时为便于大家认识把握语法系统,本章的网上辅导我们就按照词类系统、词组系统、句子系统的顺序安排内容,第五节和第六节虚词因为属于词类系统问题,所以就归并到词类部分辅导,这样或许更有助于大家把握教学内容。
第三,注意教材不同的观点
本课程和专科现代汉语联系虽然非常紧密,但是毕竟是不同的课程,是不同的主讲教师,因此对一些语法问题的处理也体现了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或者是概念名称不同,或者是概念内涵不同,或者是归类不同,学习中要注意这些差别,注意本课程不同处理的理论依据,领会主讲教师的观点,切忌不要先入为主,用已有的知识代替新的观点。例如“吃一碗”和“吃一回”,专科教材认为前者是述宾短语,后者是述补,而本课程认为都是述宾结构,由此一来,产生的后果是,不但增加了动量词的语法功能,扩大了述宾词组的范围,而且也扩大了双宾语这个概念的范围,如果不注意这一变化,分析句子在很多地方就有可能出错。这里只是随便举了一个例子,但实际足以说明注意本课程不同观点的重要性了。
第四,注意加强实践练习
语法部分在介绍系统知识的同时,涉及到大量的分析内容,通过分析来推论、说明观点,因此要注意学习这种分析方法,而要做到熟练掌握,吃透有关内容,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意加强实践练习,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理解教材观点,掌握有关分析方法。其理论问题,往往也是需要通过分析来阐述说明,例如像歧义句、递系结构、双宾语结构等等。因此,学习语法内容,无论是教师组织教学,还是学生自学,都要注意实践练习问题,灵活掌握有关理论,做到举一反三。
第五篇:解析红木家具干燥难点
解析红木家具干燥难点
红木家具始于明朝。其外观形体简朴对称,天然材色和纹理宜人。是中国人自明至今注重体现身份的家具材质,推崇红木历经百年而不衰,今天的仿古家具中仍在沿用。红木木材材质坚硬(第一篇已经分析过了)。从干燥研究的角度来讲,全是难干材,明时干燥红木的方法是采用自然气干,有的长达两至三年以上。红木干燥自明代在技术上就存在难题。
1.材料因素:明式红木家具最具时代特征的标志。家具是指用紫檀、黄花梨、红酸枝、乌木、鸡翅木等热带硬木树种心心材制作的家具。是中国人自明至今注重体现身份的家具材质,推崇红木历经百年而不衰,今天的仿古家具中仍在沿用。红木木材材质坚硬(第一篇已经分析过了)。从干燥研究的角度来讲,全是难干材,明时干燥红木的方法是采用自然气干,有的长达两至三年以上。红木干燥自明代在技术上就存在难题。
2.工艺因素:今天的红木家具生产工艺仍沿袭传统的技法。
⑴面板不拼宽:高档仿古红木家具门芯板、桌和几等面板越宽越好,不能有拼缝。
⑵腿、边框不拼厚度:高几、平几、沙发椅等腿材料不论断面尺寸多大也不能拼方。
不使用积成材、胶合材料,部件组合不用胶,不用钉。由于工艺上不拼板,不拼方,是真正意义上的纯实木家具。由于红木家具题材广泛,品种多,不同的零部件需要不同厚度规格的板方材,所以需要红木锯材的规格十分繁杂,面板厚度(16mm)较薄,但要宽度自然,薄壁虽然容易干燥,但容易变形;腿料厚度在50mm以上,有的零部件材料厚度甚至达到220mm,这些厚板和特厚板,即便普通的家具材料干燥周期也长,干燥质量也难控制,所以红木更是难干燥。
3.生产规模因素:由于红木家具及制品的原料、质感和生产工艺等因素,决定了红木家具及制品的价格很高,普通消费者难以购买,消费市场受到很强的限制,因此生产规模比较小。红木的树种也很多,价格也很高,生产企业不敢囤积原料,每个树种只能少量购买,不同规格的板方材难以进行分类干燥,科学的干燥工艺执行难。
4.知识和信息缺乏:明清以来红木家具用材、主要来源为东南亚、我国南方、西南地区。随着我国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红木木材几乎全靠进口,红木木材的来源已从这些传统地区转移至非洲,南美和太平洋等地区。木材树种发生了变化,红木加工企业由于缺少获取资源信息渠道,不知道绝大多数进口的红木材种的材性、干燥特性和传统原料之间的差异性,同时在这些方面和科研院所之间交流少,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在干燥生产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由于缺少科学知识,再加上对干燥技术的认识和交流不足,也是造成红木干燥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5.管理因素:很多企业红木干燥窑体自建,设备自制,设备性能差,难以保证合理工艺的正确实施;人才不培养,操作缺少科学性。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