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5篇)

时间:2019-05-12 15:1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第一篇: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是指发病年龄 <18 岁的精神疾病,除了与成年人共有的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外,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还包括一些特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障碍,如广泛性发育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er,ADHD)、品行障碍、童年情绪障碍、抽动障碍(tie disorder)等。

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的数据显示,全球高达 20% 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某种致残性的精神障碍,多达 50% 的成年人精神障碍起病于青少年。

我们汇总了以学校、社区、孤儿院及临床环境为基础的研究,其中以学校和社区人群研究最多。现就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工具、总患病率和发病率、特定精神障碍患病率、相关因素等进行分述。

一、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工具

主要包括两大类:筛查工具和诊断工具。

1.筛查工具: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青少年自评量表(Youth Self-Report,YSR)和教师报告表(Teacher's Report Form,TRF)均为 Achenhach 心理行为问题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每个量表大约需要 15 min 完成。

CBCL 是目前使用较广泛、内容较全面、应用经验最多的一种儿童行为量表,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适用于 4-16 岁儿童,量表由家长填写。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用于评估儿童青少年的行为和情绪问题,由孩子的父母或老师作答,5 min 即可完成,SDQ 作为筛查工具用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比较有效。

我国自 1988 年就开始应用 CBCL 量表,做了全国城市在校儿童的标准化;SDQ 出现较 CBCL 晚,同前在国内外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研究中均有使用,其中规模较大的研究为 1999 年全英国范围内 5-16 岁儿童青少年大型流行病学调查。

2.诊断工具: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评定(Child and Adolescent Psvchiatric Assessment, CAPA)是针对儿童青少年或其父母的诊断性晤谈,9-18 岁的青少年可独自完成此晤谈,年龄<9 岁的孩子需由其父母来完成,整个晤谈需耗时 1.5 h。

发育和健康状况评定量表(Development and Well Being Assessment,DAWBA)包括三部分:(1)对 5-17 岁儿童的父母进行详细精神晤谈;(2)11-17 岁儿童的补充晤谈;(3)一个简短的教师问卷。其中,父母晤谈和青少年晤谈需分别耗时 50 min 和 30 min。量表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面谈者来完成,亦可南电脑来执行。

CAPA 和 DAWBA 在早些时候的大规模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较多,但因其访谈耗时偏长,随着新的调查工具的出现而逐渐弃用。

DSM-Ⅳ障碍临床定式检查儿童版(KID—SCID)在成人 SCID 的基础上改编而成,面谈问题调整为适用于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问题,并把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都包含进来,如破

坏性行为障碍(ADHD、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等)和分离性焦虑障碍,每次访谈耗时约 2 h。

KID-SKID 的有效性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Matzner,1994;Matzner 等,1997;Smilh 等,2005;Trimbremont 等,2004),被视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诊断的“金标准”,故有大范围普及的趋向,但因其耗时长,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应用时尚有一些局限。

MINI 是 DSM-Ⅳ和 ICD-10 精神障碍的简短结构化诊断访谈,目的是为多中心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一种简明而精确的结构化诊断访谈工具,每次耗时约 15 min,可识别出在较长时间访谈中遗漏的精神障碍,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儿童青少年版(MINI-KID),因其耗时短、简单、准确度高,很适合在临床实践和科研中推广。

二、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总患病率和发病率

英国和美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起步较早,其中规模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英国的 MeItzer 等(2000)、Green 等(2004)和美国的 Angold 等(2002)、Costello 等(2002,2003)、Canino 等(2004)、Roherts 等(2007)、Frcehlich,等(2007)。近几年,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都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

1.时点患病率:在搜集到的文献巾,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范围在 8.2%-25.4%,多数研究患病率在 15% 上下波动,发达国家相关数据显著多于发展中国家。

有研究显示,7-17 岁的青少年中,14.5% 符合至少一种与精神损害有关的特定精神障碍标准,且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共病率较高。该研究运用 SDQ 进行初筛,之后的标准化筛查则冈疾病不同而异:焦虑障碍使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品行障碍使用 CBCL,ADHD 使用 Conners 问卷,抑郁障碍使用流行病学研究巾心儿童抑郁量表。

Faravelli 等对佛罗伦萨一所学校 1 028 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使用 DSM-Ⅳ诊断工具,其中的 10.5% 确定精神科诊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 66.7% 和 33.3%,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为/冲动控制障碍最多(7.2%),焦虑障碍次之(6.4%),而 ADHD 则是最有代表性的诊断,约占 5.6%。

但智利最近一项社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孩、女孩精神障碍患病率分别为 20.7%、30.3%,提示女孩患病率高于男孩,考虑这种差别可能由研究对象年龄段不同所致。

只应用筛查工具可能会得出较高的检出率,如运用详细评估精神障碍的诊断工具,则倾向于得出较低的检出率。当然也有例外,越南一项青少年流行病学研究以 1914 户家庭为样本,以 SDQ 父母报告表为筛查工具,得出越南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仅为 9.1%;

而智利最近一项使用 DSM-Ⅳ工具的社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圣地亚哥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患病率高达 25.4%,其中焦虑障碍和情感障碍占大多数,412 岁的学校儿童,使用 SDQ 作为筛查 T 具,从 CBCL、TRF、YSR 中得出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 11.7%、13.7%、6.2%。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开始关注特殊人群。Fan 等运用 SDQ 筛查得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精神病理学迹象显著多于非留守儿童,而其亲社会行为显著少于非留守儿童。

一项马来西亚的有关孤儿院儿童的研究使用 SDQ 工具,由儿童白评和教师报告表得出孤儿院儿童临床精神障碍的检出率分别为 10.9% 和 8.2%。另一项土耳其的有关孤儿院儿童青少年的研究显示:该人群情绪和行为问题患病率为 18.3%,此研究运用的工具是 CBCL、TRF 和 YSR。

2.期间患病率:Kessler 等对 148 名 13-17 岁青少年进行为期 1 年的期间患病率研究显示,美国青少年 DSM-Ⅳ精神障碍 12 个月患病率为 40.3%,而 30 d 患病率为 23.4%。Alhasnawi 等使用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omposite Intem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CIDI)进行的一项社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 18.8%。大多数精神障碍的患病率随研究时间的延长而增长,但在惊恐障碍和 PTSD 则不同,这两种疾病在 18-34 岁的期间患病率约为年龄 >65 岁期间患病率的 5 倍。社会人口因素得出的结果基本与国际流行病学数据相一致,但有两个方面不同:情感障碍患病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焦虑和情感障碍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

3.发病率:Malhotra 等在印度开展了一项学校儿童精神障碍总发病率的研究,该研究进行了 6 年,样本脱落率约为 75%,结果显示,学校儿童精神障碍的年总发病率为 18‰。

三、儿童青少年特定精神障碍患病率

1.童年情绪障碍:(1)焦虑障碍是青少年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后依次是行为障碍、情感障碍、物质使用障碍,这在多个研究中均得到证实。

一项关于美国青少年精神障碍终身患病率的研究以 10 123 名 1315 岁)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显示,PTSD 患病率为 30.4%,抑郁症患病率为 19.6%,过去有过自杀行为的人(past suicidality)和当前有白杀行为的人(current suicidality)分别占总体的 22.6% 和 17.2%。

2009 年 5-9 月开展的一项以汶川地震重灾县 2 080 名参与者为样本的横断面研究显示,PTSD 的患病率为 21.5%-40.1%。

5.自杀行为:Pompili 等于 1971-2003 年调查了 1 871 名 10-17 岁意大利儿童青少年,2006-2008 年有 109 名死于自杀。3 年自杀率为 0.91/10 万,其中男性为 1.21/10 万,女性为 0.59/10 万。

这 3 年期间,调查人群的总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每年下降 3.3%。男性常见的自杀方式为白缢(54.5%),枪杀(19.6%)、跳楼(12.7%)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女性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为跳楼(35.7%)。这项长达 40 年的研究显示,青少年自杀率不是稳定不变的,不同时期男女自杀率及自杀方式均有所不同。

我国一项样本为 5 988 名的 12-19 岁学校儿童的调查显示,学生群体中,白杀意念的终身发生率为 17.6%,自杀、自杀企图的终身发生率为 3.2%。

6.广泛性发育障碍:Ghanizadeh 在伊朗的一项研究显示,学龄儿童白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 1.9% 和 0.5%。

7.抽动障碍:北京大兴区一项抽动障碍调查使用抽动障碍问卷初筛,之后用 DSM-Ⅳ确诊,得出抽动障碍总患病率为 2.26%。

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TT)、慢性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抽动(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CMVT)、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combined vocal and multiple motor tics,Tourette Syndrome,TS)的患病率分别为 1.05%、0.73% 和 0.47%;男生抽动障碍患病率 3.39%,女生 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病率比 3.27: 1。

四、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

1.家庭环境:印度一项研究显示,有力的家庭支持是与精神障碍低患病率相关的关键因素,而非传统生活方式的收养与患病率增加相关。该研究还提示,来自城市地区的青少年和面临性别歧视的女孩精神障碍患病率较高。长时间留守在家和年纪较小就被留守在家与中国学校留守儿童更多的精神病理学现象显著相关。

2.社会环境:阿富汗年轻人精神状况差的 2 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是暴露于多发性创伤和照料者患有精神障碍状况之下。一项有关汶川青少年精神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地震灾区儿童青少年幸存者 PTSD 及抑郁症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年龄 <12 岁、女性、家人有伤亡和震时绝望感等是影响灾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3.性别:以色列一项研究显示,性别与不同的精神障碍类型有关,内向失调与女性具有相关性,而外向失调的风险因素之一是男性。在青少年人群中,伴随年龄增加,女孩精神障碍患病率明显增加。

4.早期感染:生命早期感染与抑郁(OR =3.9)、社交恐惧症(OR=5.8)、过度焦虑症(OR=6.1)、惊恐障碍(OR=12.1)和对立性违抗障碍(OR=3.7)患病率的增加显著相关。此外,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还可能存在地理位置差异。一项关于物质使用障碍和自杀行为的横断面研究显示,与其他地区相比,北极地区(尤其是格陵兰岛、阿拉斯加州)青少年自杀率较高;本土居民与非本土居民相比亦有不同,本土居民自杀率显著高于非本土居民。北极地区物质使用障碍非常普遍,但不同种族和地域的人们在使用上差别很大。

概括起来,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风险因素包括儿童白身特质(内因)和其周围环境(外因)两方面。儿童特质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身体健康状况、认知和心理功能、产前疾病接触、身心压力、酒精、毒品、营养状况、感染等;

周围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父母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及社会地位、父母的职业、父母精神科病史、家庭结构和功能、邻里关系以及其他影响儿童健康的更广泛的环境因素。当然,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最重要的风险因素是精神障碍家族史。

五、小结

目前,关于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还非常有限,且目前的研究多是单阶段段研究(仅应用筛查工具进行筛查),这样容易犯两类错误:将假阳性的孩子纳入其中,或者漏掉许多假阴性的孩子。

相比之下,双阶段研究(筛查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诊断和评估)能将在第一阶段漏诊的假阴性的孩子筛选出来,因此更科学更精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进行多国多中心的流行

病学研究,使用统一的、标准化的诊断工具进行双阶段甚至多阶段筛查、评估、诊断,从而得到更科学有效的流行病学数据,这亦有利于不同国家间数据的对比。

此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差距:一是缺乏规模较大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二是关于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期间患病率和发病率的研究尚罕见。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需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儿童青少年疾病数据库为此类研究提供方便。

文章摘自《中华精神科杂志》2014 年 6 月第 47 卷第 3 期 P186-188

文章作者:赵英欣 郑毅

第二篇: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及应对策略研究进展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及应对策略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 2009年3月墨西哥与美国先后发生甲型H1N1流感,并在很短时间内席卷全球,引起了全球性的大流行,给全球的防控带来巨大的挑战。作者从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综述了目前全球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态势,并阐述了其防控策略和措施,提出了下一步防控的关注点,以便更好地防控未来的甲型H1N1流感的大流行。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防控策略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在随后的2个月时间内,随着对其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的深入了解以及疫情的迅速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使用“A(H1N1)型流感”代替“猪流感”一词,并于6月11日正式将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升至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最高级(6级),我国于4月30日宣布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进行管理。7月1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由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调整为乙类传染病管理,并将检疫传染病调整为监测传染病。作者就目前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和应对策略作一综述。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季节性H1N1流感分类、理化特性和结构相似,但其具备猪、禽、人3种宿主流感病毒特征,并具有很强的基因重配能力[1]。其HA蛋白由HA1(326aa)和HA2(223aa)两部分组成,二者由一个碱性氨基酸R连接,裂解位点aa序列为IQSR↓G,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多碱基裂解位点相比,是典型的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特征之一 [2]。在糖基化方面,新甲型H1N1(2009)病毒的HA蛋白保留了古典猪H1的特点,与人季节性流感N1相比,分离株在糖基化方面与禽流感病毒更接近。非结构蛋白NS1同样只有219aa,失去了PL基序,具有典型的猪流感病毒特征。截止2009年11月份,WHO认为目前虽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报道,但仍属偶发和自发现象,变异病毒并未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尚未造成感染人数的突增或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增加。流行病学特征

2.1 流行概况

自2009年6月北半球进入夏季以来,甲型H1N1流感第1波对全球的袭击逐步减缓,但从10月份以来,随着北半球冬季的来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整体呈逐步上升态势,初现第2波现象。南半球流行高峰相对趋于平缓,但北半球的北美、欧洲及除东南亚以外的亚太地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不断加剧,甲型流感活跃程度在北半球一些地区初步显现达到顶峰迹象。北半球温带地区的流感传播情况复杂多变:如在北美地区,美国近期报告的流感样症状病例的人数呈急剧上升趋势,流感活动强度超过了以往季节性流感的同期水平,加拿大、欧洲、中亚地区的流感活动强度总体上保持在较低水平,日本流感活动强度稳步上升,已超过往年季节性流感的强度,南亚和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以及中南美洲国家流感传播程度报告不一。

目前认为罹患重症或者致死的最高风险人群有3类:孕妇,特别在妊娠晚期者,发生重症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4-5倍[3];年龄在两岁以下的儿童;罹患慢性肺部疾病者,包括哮喘。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北美的研究结果显示[3]:少数民族和土著人群等弱势群体发生重症的危险性高于一般人群。虽然目前对肥胖的确切作用知之甚少,但相当一部分重症和死亡病例都存在肥胖现象,特别是病态肥胖,而过去发生的大流行或者季节性流感都没有将肥胖看作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无心脏病史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罹患重症的风险,不同国家分析的结论差异较大[3]。

目前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加快,疫情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发病数出现快速增长趋势,重症和死亡病例数不断增加。截止到11月15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69 16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53 612例,死亡53例,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流感高发期。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病毒尚未发生变异,但近80%的流感病例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

2.2 流行过程

2.2.1 传染源

在本次流感流行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猪流感病毒未发生人际间的广泛传播

[4-5],而本次流行的流感病毒尽管来源于猪,但主要在人群中传播,主要传染源为甲型H1N1流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目前虽然在猪、火鸡及一些宠物中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这些都是零星发生,人类还没有来源于这些动物或其相应制品的感染病例报道,不足以证明动物为传染源。目前研究认为: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平均每代病例之间的时间(generation time)间隔为2.5~3.0 d,平均潜伏期为1.5~2.0 d,类似于之前的流感病毒株[3]。若病例发病7 d后仍有发热症状,表示仍具有传染性[6]。

2.2.2 传播途径

甲型H1N1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有H1N1流感病毒,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实现传播;除了呼吸道分泌物,接触其它某些体液(例如,腹泻的排泄物)也可能感染H1N1。通过对美国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病毒分析发现其基因几乎相同,支持甲型H1N1流感人际间相互传染的结论。有研究者[7]研究认为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是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未发现经空气传播的证据。全球统计数据结果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繁殖力(repeodcutive time,R0)为1.1~1.8,学校等集体场所此值更高一点[3]。香港、意大利、日本、墨西哥、美国、英国流感样病例分析结果显示,在住户和其它密闭环境中的甲型H1N1流感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为7%~13%[8-9],据美国报道当学校发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时,其续发率高于此值。土著人群的续发率高于其它人群[10]。

2.2.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和防护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统计的数据显示,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是发病率较高的群体

[11-12]。加拿大数据分析显示,年龄小于20岁者超过50%[13]。而老年人群受影响较少原因可能一是因为不同年代出生人群血清对H1N1流感中和抗体阳性率不同,Hancock等[14]研究发现,1980年后出生有4%的人群甲型H1N1中和抗体滴

度≥40,而1950年前出生有34%的人群甲型H1N1中和抗体滴度≥80;二是因为老年人群和社会接触较少,而学生及青年群体则是社会活跃人群,集体学习、生活较多,导致疫情容易传播[13]。

2.2.4 住院率、死亡率和病死率

研究[3]认为,年龄小于5岁儿童的甲型H1N1流感的住院率是其它年龄组的2~3倍,甲型H1N1流感的住院率范围为从日本的2.9/10万(病毒集中散发在夏季)到阿根廷24.5/10万(病毒集中散发在冬季);南半球目前虽已经历流行高峰,但在冬季仍然具有相似的住院率,范围在10/10万~24.5/10万,远高于同期病毒传播活动强度较低的北半球,在巴西,部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报告住院率最低为

8.8/10万;住院病人中需要重症监护的比例为10%~39%[15]。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南半球,死亡率为1.8/10万~14.6/10万,由于不同国家死亡病例报道的准确程度存在差异,这个数值可能被低估,不同年龄组死亡率最高的则是50~60岁。20世纪3次流感大流行和季节性流感经历表明,患有潜在疾病、儿童和老年人群中病死率较高,本次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中怀孕和患有代谢异常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两大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16]。目前,世界各国甲型H1N1流感平均病死率约为

1.24%,我国病死率约为0.065%,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0。防控策略与措施

3.1 防控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根据疫情发展,不断调整流感警告级别和防控策略,指导全球各国开展防控工作,4月27日和4月29日,WHO连续两次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分别提高至4级和5级;6月11日,WHO将警告级别升至最高级别6级,宣布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疫情严重程度属于中等。同时建议各国从流感流行的准备阶段进入应对阶段,从对输入性病例的“围堵”转向对病人的诊断与治疗。随着疫情发展,世界卫生组织警告须防控甲型H1N1流感第2波疫情,做好流动人口、学校、托儿机构和社区甲型 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克服“防范疲劳”,应对可能到来的秋冬大流行。近期,随着北半球流感流行季节的到来,全球更加关注高危人群和重症病例的防治[17],同时随着各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上市,应不断加大疫苗的研发和接种力度。

由于此次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起源于北美,流行前期我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主要以防控“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以延缓甲型H1N1流感发生本土流行的时间。随着我国境内本土感染病例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病例数量急骤增多,提出坚持“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目前,在本土病例占绝对优势情况下,我国的防治策略主要是:加强暴发疫情的管理、重症病例的救治以及重点人群的疫苗优先接种。

3.2 防控措施

流感大流行的干预措施可分为药物性和非药物性干预措施。药物性干预措施包括疫苗和抗病毒药物, 特异性高,干预效果好,但数量有限,覆盖面小,特别是对于资源匮乏的国家,实现难度大;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包括隔离、检疫、社会隔离、旅行措施、健康教育等,特异性和干预效果相对较弱,但易于实现,覆盖面广,也是阻止疫情蔓延的有效途径。

3.2.1 药物干预措施

3.2.1.1 甲型H1N1流感疫苗 甲型H1N1流感发生后有研究[14]表明:人群普

遍缺乏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力,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等高发人群,几乎没有免疫力,近年来生产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几乎没有交叉保护。为此WHO积极推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世界很多国家制定了本国相应的疫苗研发计划[18]。2009年7月20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对10家具有季节性流感疫苗生产资质的企业,批准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和临床试验。朱凤才等[19]的临床试验表明,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达到或超过欧盟和美国相关标准。由于目前疫苗产量有限,无法实现广覆盖的接种目标,不同国家也制定优先接种人群[20],截止至2009年11月19日,全球大约有40个国家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接种工作,其中中国和澳大利亚是最早开展人群接种的国家。鉴于1976年“猪流感”疫苗在人群中接种后发生格林巴利综合征风险大大增加的教训[21],甲型H1N1流感疫苗上市后发生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罕见不良反应的监测尤为重要。

3.2.1.2 季节性流感疫苗 季节性流感疫苗包括H1N1、H3N2、B型3种流感亚型毒株成分。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季节性流感病毒在人群间的传播水平,减少其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内重配的概率,延缓潜在的毒力更强的新型重配流感病毒的出现。同时在季节性流感高峰来临之际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减少季节性流感发病,可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争取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3.2.1.3 抗病毒药物 抗流感病毒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和离子通道抑制剂(金刚乙胺和金刚烷胺)两类。WHO于2009年11月16日公布,在全球的甲型流感耐药性持续监测结果显示,多个国家发现对奥司他韦有耐药现象,但这些都是个案。美国对486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了离子通道抑制剂耐药性检测,100%耐药。M2蛋白是烷胺类药物作用的靶蛋白,其跨膜区5个氨基酸的改变可以使病毒产生对金刚烷胺类药物的抗性,新甲型H1N1病毒自产生之日起就具备对金刚烷胺类药物的抗性。因此,目前抗甲型H1N1流感的首选药物为奥司他韦(达菲),病人应在3 d以内用此药效果最佳。

为防止对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产生抗药性,不主张人群大规模使用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药物预防只针对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随着疫情的不断扩大,美国等国对密切接触者和轻型病人不主张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其他药物如中药、抗生素等可根据患者病情配合使用以增强患者抵抗力,防治合并感染。

第三篇:儿童营养不良研究进展综述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课号:137E29A02课程名称:食品营养学改卷教师:翁佩芳学号:106050065姓名:吴凯得分:

儿童营养不良研究进展综述

吴凯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通过对不同地区儿童营养不良的研究的概括,得出儿童营养不良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从中总结出一些解决儿童营养不良这个问题的思路及办法。

关键词:儿童营养不良 现状 影响因素 解决方法

前言: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增多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全世界半数以上儿童死亡与营养不良有关,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儿童的体格发育和身心健康。儿童正处在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内发生营养不良短期内可损害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还会对成年后的健康状况、教育学习、劳动生产力等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2011年中国国务院讨论通过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年)》中提出,“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儿童营养不良现状

为了了解近些年来的儿童营养不良状况,许多的医院及组织单位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他们的调查研究结果都令人忧心。

营养不良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初、高中学生营养不良 检出率较高。一般12-18岁为青春发育期, 该时期身高、体质量增长极快, 而学生学习负担繁重, 加之盲目追求形体美等, 造成了该群体膳食不均衡, 导致初、高中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小学生。

而城乡的营养不良情况也各不相同,这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比农村的经济发展快速有很大的关系。

1.1郑州市调查研究

2006年,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通过营养知识教育、儿童体检、生化指标检测、膳食调查等, 对营养不良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营养不良儿童热

能和三大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摄入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且伴随其他疾病和微(宏)量元素缺乏、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通过对营养不良儿童分组, 对比研究进行一年的综合干预措施或单一措施的干预效果。

1.2 中国贫困地区调查研究

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7818名。内容包括询问调查、体格测量、生化检测和膳食调查。得出的结论是:2009 年中国贫困地区5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5.9%,低体重率为7.8%,消瘦率为3.7%。

1.3河南省调查研究

2009年,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使用SPSS 12.0对河南省1991、1995、2000和2005年7-18岁中小学生的体质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7-18岁学生1991、1995、2000和2005年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分别为27.7%、29.8%、22.0%和5.7%, 呈下降趋势。1991年与1995 年营养不良检出率城市高于乡村, 2000 年与2005年乡村高于城市。1991、1995与2000年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 2005年男生高于女生。

1.4安徽省调查研究

2011年,安徽省计划生育学校儿科教研组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所公立幼儿园8所私立幼儿园,对每所幼儿园在园儿童进行一般情况调查、体格发育测量和口腔检查,并采末梢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结果显示:男童、贫血、私立幼儿园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月龄越大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越低,患龋齿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较低。

2儿童营养不良影响因素

营养不良儿童热能和蛋白质摄入量明显不足, 脂肪摄入量偏低,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高, 可能是引起儿童营养不良的直接原因。

由于营养不良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经济条件, 食物匮乏, 儿童免疫与健康状况, 母亲的年龄及其体质指数等。

而随着年龄增大,接受食物的多样化,大龄儿童营养较小龄儿童全面而充足,体质不断增强,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

低出生体重、家庭年人均收入2000 元以下、看护人为非父亲/ 母亲、家庭饮水不卫生的儿童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与母亲职业为技术、干部、军人等的儿童相比,母亲是纯农民、农民工、农村手工业/ 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家务等职业的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是前者的数倍。

疾病因素是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应加强儿童疾病的综合管理, 及时发现并纠正儿童期的各种疾病;低出生体重与人工喂养也直接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说明要注重孕期保健, 提倡母乳喂养。儿童营养不良的解决方法

根据影响儿童营养不良的因素,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应对、解决儿童营养不良这个问题。

在开展学生营养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方面的同时, 应突出重点年龄段, 另外还应加强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知识教育, 纠正偏食等不良习惯, 同时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具体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点:

1、调整饮食保证营养。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饮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保证供给儿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一般选择易消化而且营养丰富的食物, 如蛋、瘦肉、豆制品等。以满足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生活制度。加强户外活动, 以增加食欲。按时定量进餐, 并注意纠正偏食, 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及时治疗消化道疾病和各种慢性疾病, 矫治先天性畸形。

4、定期体格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体重不增等产生营养不良的潜在危险因素。

5、对营养不良的患儿要列入体弱儿管理对象。给予特殊的饮食, 保证热量、蛋白质的供给,保证进食量, 并每月测体重1次, 直至恢复正常为止。

参考文献:

[1] 于冬梅,翟凤英,王玉英.营养不良对中国九省儿童未来生存和劳动生产力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5,34(2):198-201

[2]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08-515

[3] 周萌泥, 焦喜涛.0-6岁儿童营养不良干预措施的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6):462-465

[4] 程进,魏锁,王君等.2-5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60-2162

[5] 于冬梅,刘爱东,于文涛等.2009年中国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卫生研究,2011,11,40(6):714-718

[6] 周晓娜,吕全军.河南省7-18岁学生营养不良流行趋势[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1,44(6):1263-1265

[7] 林元姑,王泉,李开莲.龙岩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相关因素及防治[J].职业与健康,2009,09,25(17):1874-1875

[8] 梁茂萍.茂名市3-6岁集体儿童营养不良情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6):328-329

第四篇:青少年儿童免费培训班

暑假青少年儿童英语辅导班

为了丰富青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课余爱好,培养提高青少年儿童学习英语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大三在校学生拟在南宁市银海大道建设举办假期青少年儿童英语辅导班,趣趣英语寓教于乐教学活动,辅导内容形式多样,并穿插一些心理教育知识等活动.让情绪失落、自我封闭、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心理失衡等心理疏导让孩子有选择、有机会,有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体会成长的感觉。我们努力的用多彩丰富的知识色调来绘制出绚丽的校园和温馨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更加热爱校园学习和生活,勾勒出更加绚烂美好的未来。

辅导时间 :

辅导地点 :

辅导对象 : 居住在银海大道建设路口附近就近报名 辅导内容 : 趣趣英语

辅导费用 : 上课所用学习用具由学生自备

报名时间 : 2011年08月01日起接受报名,报名满10人开班,报名

参加礼品赠送(学习文具 小礼品)先到先得,数量有限,随到随学.

联系电话 : 钟老师***(晚上7:00---21:30)

第五篇:诸暨市青少年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诸暨市青少年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郦小华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第3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诸暨市青少年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 抽样调查2 237例诸暨市青少年近视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 2 237例学生近视检出率为34.96%,近视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双亲近视的学生近视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母亲近视,父亲近视及双亲非近视的学生,女生近视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轻度近视为主(P < 0.05)。未配镜近视学生以小学生为主(P < 0.05)。年龄、双亲近视、看书时间、看电视/电脑时间是近视的危险因素,而户外活动、眼保健操、睡眠则是近视的保护因素(P < 0.05)。结论 诸暨市青少年近视率较高,近视与遗传、学业任务重、不良用眼习惯有关,而经常户外运动、做眼保健操及良好的睡眠有助降低近视率。

[关键词]近视;青少年;流行病学调查;危险因素

下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 文档

    2013第七届奥林匹克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 征稿启事 希望在这里激荡,梦想在这里飞扬! 2000多年前,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种健康向上的体育竞技在神圣的奥林匹斯兴起。今天,奥......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1.请就心理健康和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儿童青少年面临着升学、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而他们本身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这段时期往往容......

    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视力

    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视力1. 家长应定期检测儿童的视力。 如视力下降、儿童必须戴矫正眼镜,配戴的眼镜一定要由专门眼科医师决定配方,不能借别人的眼镜戴;高度近视的人要避免参加各......

    儿童龋病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

    儿童龋病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红生 张玲 王绮 刘倩 龋病(Dental Caries)是人类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我国人......

    儿童,青少年视力保健加盟(范文)

    儿童,青少年视力保健加盟 据调查统计,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近视率已经高达60%,这主要是由于亚洲人的基因和用眼环境所决定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视力保健项目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儿童青少年网瘾的原因

    儿童青少年网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简称l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儿童青少年网瘾的......

    关爱留守青少年和儿童工作总结

    关爱留守青少年和儿童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青少年和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

    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汇报

    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汇报 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汇报防溺水工作是学校安全重点工作,事关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和谐稳定,我县十分重视防溺水工作。现将我县预防青少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