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智力落后儿童的康复与教育(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00:1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神障碍智力落后儿童的康复与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神障碍智力落后儿童的康复与教育》。

第一篇:精神障碍智力落后儿童的康复与教育

精神障碍智力落后儿童的康复与教育

长春市宽城区培智学校 李艳杰

【内容摘要】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承担对精神障碍智力落后儿童康复与教育工作,近年来,伴随着患有精神障碍的智障儿童逐渐增多,由于他们的情绪不稳定,给我们的教学和训练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在培智学校教学中要格外重视精神障碍的智力落后儿童的个别教育,并进行缺陷的补偿和行为矫正,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采取了适合精神障碍智力落后儿童发展的个别训练。在这里,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同仁们一起探讨和交流,共同进步。

【关键词】精神障碍 急躁 缓解 负强化 奖励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承担对精神障碍智力落后儿童康复与教育工作,近年来,伴随着患有精神障碍的智障儿童逐渐增多,由于他们的情绪不稳定,给我们的教学和训练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在培智学校教学中要格外重视精神障碍的智力落后儿童的个别教育,并进行缺陷的补偿和行为矫正,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设计了适合精神障碍智力落后儿童发展的个别训练计划。

一、个案的具体情况

(一)个案基本情况

1、性别:男,年龄:13岁,姓名:高某某,籍贯:长春,家庭住址:杨家粉坊 2.高某某家庭经济一般,父母没有工作,靠父亲开出租车养活一家人。

(二)收集个案资料

1、注意力分散,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对周围事物反应淡漠,兴趣狭窄,不与别人玩耍,语言简单,不会主动运用语言,理解能力一般。社会适应能力差,沟通能力差,有自言自语、手舞足蹈的刻板行为,同时,性格偏激,好动易怒,有什么事不顺心就会在同学面前发泄,谁坐在他周围他就会打谁,由于他长得又高又壮,一身蛮劲,班里谁也不敢惹他,平时爱打人,不管是大同学,还是小同学,只要他想打,随时随地他都会动手,小则把别人打得鼻青脸肿,大则把别人打得头破血流,事后,他像没发生什么事一样该干什么仍干什么。

2.通过和高某某的接触中,我发现他打人原因无非是以下三种:(1)别人无意中碰了他一下,他就会冲动的去打人。

(2)让他做什么事情他不愿意做了,心烦的情况下,愿意打人。(3)“莫名其妙”的打了人。

3.高某某打了人以后,他会有害怕的情绪,知道自己做错了,老师找到他,经过教育,他会承认错误,保证不再打人,但事后,他根本就控制不住,仍然管不住自己再次去打人。4.高某某自己每次打人后,老师会批评教育,父母亲会代替他向别人赔礼道歉,还会买些礼物给被打的孩子一些安慰,他有时会记恨在心,如果有机会他还会再次打那个孩子。

二、被矫正前问题分析

由于高某某我已经教了七年,所以对他的基本情况了解得比较多,我发现他有很多问题。例如:非常好动,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高某某同学从一入学就开始有打人的记录,并且与日俱增;高某某在(2000年9月至2007年11月)先后打了本校学生(本班较多)多次,被打学生伤势轻重不等。针对他的这些不良行为,我决定在他身上实施一个小小的计划,以帮助他缓解一些急躁的情绪,并努力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

三、确定目标

在训练前,我先与家长进行了沟通,把学生在校与在家的情况都了解核实了一下,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计划。争取经过一段时间,能让高某某同学急躁情绪明显有好转,减少打人的次数,能够听从老师的话,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四、具体实施步骤

(一)我首先对其进行常规教育,如知道上课起立,师生互相问好等,然后让他把小手背在身后,能坐住1分钟。他能基本给予配合,但1分钟之后便要下地走动。老师看住时间,做到后,马上为他鼓掌并表扬:高某某,你真棒,你今天表现得真好,老师喜欢你!这样重复训练了两周,效果不错。

(二)由原来坐住1—2分钟,后来增加到了5分钟。这时,我开始对他上课稍有不顺心就大喊大叫的习惯进行改善。例如,我会把书上的字词,小儿歌等教给他,让他读一遍儿歌后(大约5分钟),我会让他到前面来领同学们一起读儿歌,这时高某某会非常高兴,老师适当的给与鼓励语言,奖励他爱吃的水果,他愿意配合了,这样反复训练了两周。

(三)由于高某某喜欢玩弄东西,所以我会在训练之后,让他进行一些活动。如让他玩玩具、拍球等。仍旧对其表扬、奖励,这样,使他知道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这样我又训练了将近一个月之后,我惊奇的发现,高某某的进步很快,可以坚持坐住20分钟了,而且有时候能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了!

(四)这时候,我开始训练他写字。他有书写能力,但是写字不规范,稍微累了就有破坏行为,咬铅笔、撕书等等。首先,我握住他的手,一笔一划地教他写。然后,耐心的陪他把我留的作业完成,和他主动进行沟通,发现有破坏性行为时就及时转移他的注意力,放下书写作业做些别的事情,比如和同学玩一会小游戏,看他情绪好了再让他把剩下的作业完成,当他写完时,对其表扬,鼓励。

(五)针对高某某有打人的坏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有时打人是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因此,我为了制止他的这种行为,就采取了母爱教育和负强化的方法,首先我做起了他的专职保姆,随时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发现他的情绪不对时就及时的给与帮助,找他感兴趣的活动,分散他的注意力,当他有打人的现象时进行及时的制止,并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因为他打人了所以老师惩罚他,给他分配任务,因为他不愿意劳动,所以我就惩罚他收拾班级的卫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避免他情绪急躁,比如扫地,这时也要特别关注他,当他完成了就及时的表扬,无论他扫的干不干净都要给与认可,还要及时的总结,告诉他做得很好,但是打人就是不对的,这样久而久之他打人的次数减少了,还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真是一举两得。

五、个案取得的成效

高某某同学由最初只能做1分钟到现在的能坐稳整节课的35分钟了,而且上课稍有不顺心时就大喊大叫的情况也大大缓解了,下地随便走动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打人的现象基本上很少发生了,学习习惯也很好,能主动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书写能力特别好,字写得很规范,可以说效果非常不错,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急躁、不太爱与别人沟通的习惯还应该继续去努力帮其改进,相信一段时间后,高某某同学还会有更大进步的!

这就是我十几年工作中承担对精神障碍智残学生的康复与教育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智障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的产生,都是他们求助的呼声,只要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的倾听他们的呼唤,就会“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为智障学生的全面康复扫清障碍,也才会更深层次的体会特殊教育的魅力所在。

参考资料

1、《儿童精神障碍及行为问题的矫正》 杨晓玲主编 2、《儿童心理学》 朱智贤编著 3、《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 银春铭主编

精神障碍智力落后儿童的康复与教育

长春市宽城区培智学校 李艳杰

第二篇: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1、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 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第三篇:教育05级学校心理卫生学专题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

教育05级学校心理卫生学专题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

报告人:吴伟东

一、定义

在发展期间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导致适应性行为的缺陷.这一定义要符合三个条件: 1.智商低于平均水平两个标准差(根据韦氏智力量表,它的平均水平IQ值为100,标准差是15)2.伴随有适应性行为缺陷(个人是否具有其符合年龄、身份的行为)3.发生在18岁以前

二、现状

残疾儿童的基本概况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我国对残疾人的定义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定义是一致的,即: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为残疾人。我国依据五类残疾标准分类,即:肢体、视力、听力、智力以及精神病患者五类。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全国五类残疾人的总数约为6000余万,其中智力残疾1182万,而0-14岁智力残疾儿童是627万,占残疾儿童总数(0-14岁总数为950万)的65.96%。儿童智力低下的患病率为1.07%。北京市残疾人62万,智力残疾6万人,涉及五分之一的家庭。每年新增残疾儿童20万,其中68%是智障儿童。

这些数字说明残疾人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涉及众多家庭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近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特殊教育事业,特别是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大都是学龄智障儿童的9年义务教育和一些成年智障人士的托养机构,而对于学龄前或已达到入学年龄但因其智力低下并未达到入学能力的儿童的教育问题仍是一个盲点。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茅于燕教授总结了十余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写出了我国专门指导智力落后儿早期训练的专著,即《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手册》,并组织了智障儿童的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于1986年创办了北京市第一所专门接受智障儿童早期训练的学前教育幼儿园,即“北京新运弱智儿童养育院”。从此,智障儿童也能和同龄儿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得到早期潜能开发的教育机会,享有同一片蓝天。2001年国务院批准并转发了教育部、国家计委、民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卫生部、税务总局、中国残联等9个部委关于“十五”期间推进特殊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中特别提到要“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可见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纳入了国家教育改革的体系中,成为国家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智力落后儿童的基础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国发展极不平衡,智障儿童的幼儿入学率较低。

三、分类

1.轻度: IQ为50~70 2.中度: IQ为35~50 3.重度: IQ为25~40 4.极重度: IQ在20~25以下

四、教育目标

(一)对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总体目标

1.德育方面,要培养学生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国民公德,懂得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表达和计算的初步能力

3.体育方面,发展学生的身心机能,矫正动作缺陷,增强身体素质

4.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二)具体目标

1.轻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初步的阅读、表达和计算能力,努力达成职业适应、社会适应和个人适应.2.中度: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在受保护的环境下参加生产劳动为目的.3.重度以上:训练他们对个人生活能作些简单的处理

总体目标只是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概括性要求总结,在实际的教育中难以对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儿童进行具体的教育;而具体目标恰恰弥补了这个缺陷,为他们的教育指明了分向.五、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

智力落后儿童到了入学年龄,应当去学校接受教育。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应该在哪里入学感到疑惑,不知道应该把子女送到哪里接受教育。目前,我国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安置形式:

(1)启智学校(或叫培智学校、辅读学校等)这类学校接收的都是智力落后儿童,采用专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一般比普通学校的大纲教材要求低一些。学校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在活动中、游戏中,以及各种直观的场景中,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这类学校一般都具有一些康复器材设备,重视对智力落后儿童缺陷的矫正补偿,也具备一些生活和劳技设施,可以在学校对学生的生活能力、劳动技能进行训练。有些学校也有让智力落后儿童住校的条件。但是这类学校因为都是招收的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儿童接触机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力落后儿童的发展,特别是社交能力的发展。这类学校一般都设在城区,农村的智力落后儿童去这些学校就只能住校,因此给家庭增加一些经济负担。

(2)普通学校的普通班。就是智力落后儿童在家庭附近的普通学校的普通班随班就读。随班就读的好处是,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儿童学习生活在一起,可以促进他们智力的开发、语言的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他们可以比较多的得到正常儿童的帮助。智力落后儿童就近入学,家庭经济压力不大。但是普通学校使用的是普通教学大纲和教材,这对智力落后儿童来说,要求偏高,需要教师根据智力落后的情况,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作相应调整,教师的教学,既要面向班上几十位正常学生,又要兼顾好随读的智力落后儿童,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普通学校的教师如果未经过特殊教育的专业培训,一般还不具备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缺陷矫正补偿的能力,另外普通学校也缺少相应的器材设备,一般也没有专门的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训练的设施。

(3)普通学校的特殊班。这是第三中教育安置形式。这种形式介于以上两种形式之间。智力落后儿童集中在普通学校的特殊班学习专门的内容,但是有的课程和活动也可以和其它班的正常学生一起进行。

除学校外,有些地区还设有落后儿童培训中心、残疾儿童福利院或康复站等机构。

三种教育安置形式分析: 培智学校

优点:对学生的生活能力、劳动技能进行训练

缺点:招收的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儿童接触机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力落后儿童的发展,特别是社交能力的发展 普通学校的普通班(随班就读)优点: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儿童学习生活在一起,可以促进他们智力的开发、语言的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缺点:普通学校使用的是普通教学大纲和教材,这对智力落后儿童来说,要求偏高,需要教师根据智力落后的情况,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作相应调整 普通学校的特殊班

优点:可以与正常儿童有一定的交流

缺点:对学生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的培养不如培智学校;对智力的开发、语言的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比不上随班就读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三种教育安置形式的优缺点,似乎每种选择都存在”驱避冲突”.这对于家长还有儿童本身都是一种困难的选择.那么如何能达到完美呢? 智力落后的子女去哪种学校那种班级学习为好?这要由孩子智力落后的程度及有关条件来决定。一般讲,如果智力损伤程度较重,属重度智力落后,或除了智力落后,还有其它残疾,可以考虑到培智学校就读。更为严重的可以到儿童福利院、康复站或培训中心接受教育训练。如果是中度智力落后,可以去培智学校就读,也可以在普通学校特殊班就读。如果是轻度智力落后或处于智力落后的边缘,可以在普通学校普通班随班就读,当然随班就读同样也需要学校和家庭给孩子以特殊教育。

六、家长对待智力落后儿童的应有态度

(1)面对现实,不怨天尤人,不存侥幸:孩子智力发育迟缓,医学上也称精神发育迟滞,这是客观存在,是活生生的现实,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违背科学而相信迷信,怨天自责,自寻烦恼,更不能心存侥幸,认为是“大器晚成”而耽误了孩子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唯一能改变孩子现状的办法就是尽早发现问题,早期治疗,早起干预,早期训练,这对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

(2)客观评价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存过高的要求,也不悲观放弃:有的家长心情过于急切,想很快见效或恢复正常儿童的水平。这是不现实的。教育要有一个过程,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个量的积累,才能有所变化,而这个变化是指与孩子自身相比。茅教授曾讲过,早期干预不是要把孩子变成正常,而是提高孩子自身的潜能。也不能悲观放弃,一棵小树需要浇水,除虫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个正常的孩子也需要从小培养才能顺利成才更何况一个智力发育迟缓的弱势孩子呢!因此,智力发育迟缓的儿童更需要关爱,需要尽早接受适合的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弥补缺陷,开发潜能。

(3)孩子早期干预的效果与家长的积极配合紧密相关。有的家长认为早期训练孩子是学校的事,送入学校就万事大吉,从不过问孩子的情况,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孩子还小,家长是第一启蒙教师,智障的孩子更需要细致的关爱。家长的力量是单一的,学校的力量也是单一的,只有两个力量合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放下包袱,乐观面向未来: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项目负责人杨焕明教授曾说“人类基因千变万化,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残疾人将那些导致残缺的基因表达了出来,人类才有可能变得更加健康。是他们用自己的痛苦承担了人类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讲,你作为一个残疾人的母亲是荣光的,因为你承担了痛苦,你蕴涵着博大的母爱,你是了不起的母亲。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对残疾人态度会更加关爱,更加尊重。

总结:我国特殊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努力.希望每个儿童都有他们自己应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四篇:浅谈智力落后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内容摘要: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能让智力障碍儿童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此外,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关心、爱护及帮助他人,成为品格高尚的人。

关键词:轻度

智力障碍

儿童

随班就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

智力障碍儿童就是智力发育低于一般儿童的水平。那么,到底什么算是智力发育水平底下?它的含义是什么?

智力发育水平低下,也称智力落后,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力障碍。智力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发育时期的智力残疾,也就是正处在智力发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大脑组织的发育障碍,所以,这些儿童的智力比别的孩子差,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障碍。在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落后;在学龄期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较轻的智力障碍者一般只能接受小学教育,很难接受初中教育。

通俗的说,凡是智力水平落后于同龄人智力的儿童就是智力障碍儿童。但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智力障碍的概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它涉及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智力障碍的定义有多种。最早、最直观的对智力障碍的描述是由杜尔(Doll)提出的,他认为:“智力障碍的特征为社会无能,智力低常,发生在发育时期,成熟以后定型,起源于身体原因,无法医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力障碍的定义越来越全面、统一、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美国智障协会早在1921年就首次提出了智力障碍的定义,此后又做过九次修订。最近一次,即2002年第十版的定义是:“智力障碍是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个方面存在显著限制而表现的一种障碍。智力障碍发生于18岁以前。”由此可见,判断一个儿童是否智力障碍,必须考虑三方面: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智力障碍儿童则是这个群体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

那么,对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接受教育的最佳模式是什么呢?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都选择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就行随读,就是我们常说的随班就读。那么,到底什么是随班就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随班就读的定义

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我国的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接纳1~2名(最多3名)轻度残疾儿童——主要是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使之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的组织形式。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但是,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作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所谓肢体性随班就是特殊学生只是身体在普通班级里,但并未得到他们需要的教育;社会性随班是指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能一起活动、相互接触交往,但同样未能得到他们需要的补偿性教育。虽然社会性随班的效果好于肢体性随班,但由于没有给特殊儿童提供适合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也并未真正做到“就读”。

对随班就读的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读生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基础。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随班就读有什么意义呢?随班就读的形式能否更好地促进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呢?这些问题引起了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三、由案例看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

案例:轻度智障学生的随班就读

杨某,女,普校五年级随读生,轻度智障。以前在离家较远的一所培智学校读书,由于上学路途太远,家人没时间接送,于四年级上半学期转入离家较近的一所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该生适应性行为轻度低下,智力障碍导致数学逻辑思维差,抽象概括能力差,起初仅会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但机械识记较好,日常交流、活动、运动、自理能力都接近正常儿童。据该生家长反映,该生在普校很乖、很听话,就是学习上不去,不合群;在家却很任性,吼家长、推搡家人,经常借故让家长请假不上学。转入新学校后,开始也不愿意来,缠着妈妈接送、陪读,不爱说话,与人对视眼神怯怯的,没来几天就想请假。

案例分析:

该生主要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成绩不好导致自卑、孤僻、不合群,以致失去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儿童活泼好动,同龄小伙伴是他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低年级学生间分化不严重,孩子感受不太明显;随着年龄增长,成绩与同龄伙伴差距拉大,内心也越敏感。同学的疏远、老师的顾及不周,孩子逐渐封闭自我,虽身处一个正常人群,却得不到正常的交流、友谊和快乐。表面貌似很乖,内心却孤独、排斥这种氛围,而又无力改变现状,往往回到家发泄或逃避现实、请假不上学。

对该生,担任随班就读的老师应该扬其长避其短。其短处是学习能力弱,老师在文化课教学上应本着基础和实用的目的,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数学的简单计算、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其长处则是学习以外的事,如:她有劳动热情,可以安排她值日、帮老师整理办公桌、收发作业本;集体活动、体育运动、文娱活动时,不要带任何偏见,正常孩子能做的她完全可以做,哪怕表现平平也要多鼓励、表扬,还要表扬她所在组的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每个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期望得到同伴的友谊和尊重,那些意志脆弱、性格内向、学习较差的特殊学生,更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善待,才能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除了学科教学辅导以外,更多地还要从随读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同学交往、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加强培养和教育,始终不忘他是集体的一员,不排斥、不放弃,共同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后来该生主动提出不用妈妈接送,自己每天高高兴兴地坐班车上下学;开学以来从不请假,每天早早来和同学值日,人变得开朗大方,上课能很好地跟上老师的思路,思维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数学能又快又准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由于她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同班同学相比各方面表现突出,现在是老师的小助手,开朗自信。

由此案例看出:

1、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能让智力障碍儿童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2、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有利于身心发展及其社会化,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3、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

4、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理解和关心,成为人格完善的良好社会公民。

5、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还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同时,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也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四、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座位安排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而言,其位置的安排虽然没有盲生和聋生要求的严格,但是,其位置的安排一定要在教师的视线有效控制内,以便师生进行有效地视线交流和教师对之进行视线控制

2、课前准备

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前准备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首先进行学习动机的培养,教师要与家长配合好,要坚持不懈,要采取多种形式,切忌空洞的说教。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与体验。

其次是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应给予关注、指点、同时助学伙伴或家长要具体辅导,重要是巩固旧知识,弥补漏洞,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以缩短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习新课的效果。

3、关注的频率

上课时对其关注的频率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提问次数可以稍稍多于平均次数。特别强调,关注不仅仅指提问,视线交流、微笑等都属于关注。

4、作业的批改与考试

智力障碍儿童的作业,最好是全批全改,这样有利于掌握其学习状况;考试时,一些智力障碍儿童可能写不出,也说不出,但他们确实明白,这时就可以使用让其点头或者摇头来判断对错的方式进行考试或者回答。综上所述,随班就读是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接受教育最佳模式。它有利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培养其社会适应性。但随班就读的同时,应该注意到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基础。参考文献:

著作:[1]刘全礼 • 《随班就读教育学》 • 天津教育出版社 [2]华国栋 •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文:徐 蕾 • 《让随班就读满足学生个体需要》

第五篇:智力落后儿童康复训练专项培训讲稿2014.8

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康复训练专项培训讲座

泗县特殊教育学校 卢灿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受学校领导的委托,今天我将根据个人的专业研修和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利用一天的时间和大家共同探索、学习与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方面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康复训练技能。因为讲座所要涉猎的学科知识比较多,我就不做太多展开,希望大家谅解!讲得不好也请大家见谅!

大家或多或少都清楚:随着听觉言语障碍(即聋哑)学生的逐步减少,我校的特殊教育对象以后将以智力落后少年儿童为主。这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的不争事实。那么怎样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更正规地做好培智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工作,已成为办学所面临首要任务。

今天,我的讲座将包括如下内容:

一、培智教育的基本知识认知;

二、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发展探究;

三、上海版培智教材课程方案解读;

最后重点讲一讲智力落后学生的身心康复训练。

首先,我将和大家一同学习第一讲:

第一讲 培智教育的基本知识

一、专业术语解读

1、智力

智力是人的一种能力和心理特征。它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⑴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⑵智力是学习的能力。⑶智力是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智力是由多种因素所构成。人们对“智力”的认识仍在不断深入和完善。

2、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又称“普通能力测试”。用于确定个体间智力方面的差异。测量个体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的概括力、分析力等,对个体各种基本能力进行综合评定。一般是使用专用的智力评价量表进行测试,可以得到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数量指标,即智商(IQ)。

3、能力

能力是指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水平。

4、能力测验

用于测量个体实际能力差异的测验。可以分为普通能力测验,即“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即测量个体的音乐、美术、体育、机械等特殊能力。

5、适应性行为

亦称“社会能力”、“适应能力”、“社会成熟”等。它是区分智力 落后和非智力落后的两个主要依据之一。指个体实现人们所期待的与其年龄和文化群体相适应的个人独立与社会职责的程度或效果。它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分类上也有许多方法。

6、社会适应能力评价

评价一个人社会适应性行为发展水平的工作。培智学校招生筛查时一般适用AAMD适应行为评价量表来进行。它可以测出一个人是否存在智力落后。

7、智能

智能就是智力与能力的合称,它与一个人的实际操作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每个人都有八种智能。分别是:①语言阅读智能。②数理逻辑智能。③音乐智能。④空间智能。⑤身体运动智能。⑥人际交往智能。⑦自我认识智能。⑧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研究指出:⑴、以上人的任何一种智能被发现、发展或认识,并被训练都有可能使其成为一名成功的人。(这里的成功是指一个人能适应生活,发挥自己的长处。)⑵已经开启的一项智能被训练和发展,它可以带动没有开启的智能的发展。以上加德纳的智能理论对培智教育非常重要。

8、行为矫正

依据条件反射说和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对行为进行客观、系统的处理,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增强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行为矫正处理的方法一般有:正 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模仿、塑造和认知行为疗法等。行为矫正的基本处理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⑴找出问题行为,确立目标行为。⑵记录问题行为,确立其基线。⑶选择处理行为的方法。⑷对行为进行矫正,并记录处理结果。⑸对处理的结果进行评估。

9、试读

观察、鉴定特殊学生的一种方式。在培智学校实施时,对象是被怀疑有多重残疾问题。

由于入学时,难以一下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即先按没有问题或仅有单纯残疾来对待,然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观察、分析。如果该生能顺利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跟上一般的教学进度,则继续在原校或原班学习。如果他(她)的异常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日渐明显,则要结合医学、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检查,确定其问题的性质和程度,重新安排其合适的教育方式。以保证残疾儿童不被误送到不该去的地方学习而影响儿童的发展。

国家教育部对智力残疾(弱智)学生的入学实行“试读”制度。一年级新生入学实行试读,试读期一般为一至两个月。试读期过后,如果该生能适应学校学习生活,校长应批准其转为正式学生。

二、培智教育理论知识解读

1、智力落后者的教育分类

智力落后教育(也叫弱智教育、培智教育)理论上可以分为三类: ⑴可教育的智力落后者。(即智商在50—70之间,适应行为低于 一般人的水平,不能从正常教学中得到充分好处,需接受符合其具体情况的特殊教育的儿童。他们具有相当的实用技能,如能自理生活,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劳动或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在普通小学里随班就读。)

⑵可训练的智力落后者。(智商介于30—50之间。这类儿童在婴儿期即显现出严重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行为的障碍。他们实用技能不完全,但生活能部分自理,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有初步的卫生和安全常识,但阅读和计算能力差。对周围环境辨别能力差,能以简单方式与人交往。这类儿童需要进入培智学校接受教育训练,通过教育和训练可以达到:①生活自理。②在家、社区和学校保护自己免遭危险。③能适应家里或社区的社会生活。④在别人的监护、帮助下做些杂务。这些儿童的智龄发展上限约为7——9岁。)

⑶需监护的智力落后者。(智商在30以下的儿童。他们表现为适应行为差,运动、语言发育差,与人交往能力差。只能接受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训练,几乎无学习能力,终生离不开别人的看护和监督。此类儿童也可以进入培智学校入籍编班就读,但只适用于送教上门。)

2、培智学校的招生

培智学校招收智力落后儿童的工作。工作要求:严肃、认真、科学、准确。避免将非智力原因造成的学习不良儿童错误地判断为智力落后儿童。国家规定:培智学校招生时应由教育部门、学校、医务、心理等专业人员和儿童家长共同参与,对推荐对象进行筛选,详细了解其病史、家族病史及日常表现,并进行医学检查、智力测定、教育鉴定和行为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各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从严掌握,以确定是否属于弱智儿童。对于有争议或一时难于确定的儿童,一律视为正常儿童,让其到家庭附近的小学就读,不轻易地给他们戴上“弱智”的帽子。也不要单纯以智商或其他单项材料草率地判定弱智儿童。对于已入学的儿童,如发现有的不是弱智儿童,应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及时转入普小就读。要严格防止把学习差的学生混同于“弱智儿童”。

3、课内操

体育的一种组织形式。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神经活动水平低、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的特点,在上课中间安排2—3分钟的容易动作操练,能缓解一下儿童的神经紧张状态,舒展一下由于久坐不动而疲劳的手足,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流,改善身体状况,增强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 课内操一般由三节组成:第一节伸展动作,第二节下肢肌肉运动,第三节躯干肌肉运动。此操多在教室课桌之间的通道中进行。

4、《手指操》

《手指操》是训练孩子手部小肌肉群活动的最好方法。俗话说的好:动手就动脑。老师带孩子做《手指操》,一方面可以使孩子的手 部协调性增强,是最实用的手部精细动作康复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使用说明:每天上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前,老师要带领学生做一遍《手指操》。

注意要点:

1、动作要准确到位;

2、动作要有力度。

第一节:单手运动:

1、左手:手指轮番依次伸、收;点、压、弹,各10次。

2、右手:手指轮番依次伸、收;点、压、弹,各10次。

第二节:双手运动:

1、两手指轮番相对点、钩、指尖敲击桌面,各10次。

2、双手互握10次。

3、双手同时向内伸、收10次。

第三节:数指运动:

1、左手:依次用手指打出1、2、3、4、5、6、7、8、9、10的指势语。

2、右手:依次用手指打出1、2、3、4、5、6、7、8、9、10的指势语。

第四节:放松运动:

双手放松自由甩动多次即可。

5、蒙台梭利教学法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创造的教育方法。1907年她把对低常 儿童的教育方法适当修改后,用于自己创建的“儿童之家”的正常儿童教育,取得成功。1909年,她编写出版了《蒙台梭利教学法》一书。书中主张了解和尊重儿童的个性,早期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动作和感官训练为主,使儿童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和自我教育,逐步形成自由而坚强的个性。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包括:⑴应该把学校办成一个鼓励儿童自我教育的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能自由地选择教具材料,自由操作,教师干预应控制在最小限度内。有准备的环境就是:①创设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提供美观实用能吸引儿童的设备及用具。②容许儿童独立地活动,自然地表现自己。③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④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⑤培养儿童社会性行为。⑵教师的任务在于为儿童创设环境,对儿童进行观察和保护,为其示范和解释,沟通学校、社区和家庭的联系。⑶学校应为儿童提供精心设计和制作的教学用具及材料(即科学的教具)。主要内容有:①动作训练。包括日常生活锻炼、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和节奏动作。②感觉教育。包括触、视、听、嗅及味觉练习。③智育。包括语言(读、写)和计算教育等。

6、特长发挥方面和教育训练成果方面的知识——中国特殊奥委会。中国智残人体育协会负责定期举办的弱智人体育比赛活动。每三年一次。目的是为弱智儿童和成人创造锻炼身体、显示勇气、享受乐趣的机会,减轻其残疾程度,促进其康复与健康,增强与困 难作斗争和服务于社会的信心。首届于1987年3月25——30日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有弱智运动员300名,教练员和工作人员100名,观察员69名。根据国际特殊奥运会的宗旨,运动员按年龄和运动能力分组。仅进行了田径、足球、乒乓球等项比赛。到现在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此项比赛可以考虑训练学生参加。

第二讲 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发展

一、智力落后儿童的身体发育。

智力落后儿童的身体特征,因其不同的缺陷程度和原因,而有比较大的差别。一般而言,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舌体发育与健全儿童基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身高、体重方面与同龄健全儿童没有明显的差别,发育正常。然而,随着智力落后程度的加重,智力落后儿童的生理和健康问题也就越多,一些人有明显的相貌特征,如头颅尖小,眼距宽,骨骼、神经系统生长发育迟缓,动作失调,感官缺陷等。大家所熟悉的先天愚症儿童除了有明显的外部特征以外,还很容易出现心脏和肺脏异常,除此以外,中度以上智力落后儿童在肺活量、肌肉力量、身体平衡能力、身体的协调性等指标上明显落后于健全儿童。因此,智力落后程度的逐渐加重,对儿童身体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觉特点 很多人认为健全人一眼就能看见看清的东西,智力落后儿童也一定能看见看清。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前苏联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她用速度显示器呈现人们所熟悉的苹果、桌子、猫、铅笔等物体图片,让正常的成人,普通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和培智学校一年级的学生辨认。当图片以22微妙的时间呈现时,正常成人能正确认出72﹪,正常儿童认出57﹪,而智力落后儿童一个也没有认出来。当图片呈现的时间延长为42微妙时,正常成人认出了所有的图片,正常儿童认出了95﹪,而智力落后儿童只认出了55﹪。这个实验表明,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觉迟钝和缓慢。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也常见。如一些节奏较快的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智力落后儿童看起来教困难,有时兴趣不高。这是由于动画片变化速度太快,呈现时间短,他们来不及感受知道。

与智力落后儿童感知觉缓慢向联系的另一特征,是感知的范围狭窄,感知信息容量小。如健全儿童在大街上行走,他们一眼就能看到行人、车辆、商店、工厂、交通信号、过街天桥等,可谓“一目了然”。而智力落后儿童在同一时间里则往往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有的只见行人不见车辆,有的只见道路不见行人,有的只听见热闹的音乐而看不见脚下的障碍物。这种特征往往会妨碍他们在新的环境中的方向定位,导致迷路。

缺乏感知事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智力落后儿童感知觉的第三个重要特点。由于他们的神经活动过程存在惰性,因而在感知事物时,往往满足了一般的了解,缺乏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的愿 望。他们不会仔细观察或找寻某一物体,不会有选择地观察事物的某一部分,不愿把视线从当时需要但色彩艳丽的方面移开。有人曾做过一个小实验,给智力落后儿童和健全儿童分别展开一张彩色风景画,然后问他们:“你看到了什么呀?”多数智力落后儿童只回答“好看”,而说不出画中的任何内容。而健全儿童则准确地说出了画中的羊群、草原和牧羊人。

感知觉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也是其他心理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对于儿童的整个智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弥补智力落后儿童感知觉的缺陷,促进其智力发展。

三、智力落后儿童的记忆特点

记忆对人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巨大的作用。没有记忆,就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也就谈不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谈不上智力的发展。智力落后儿童的记忆与健全儿童有着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识记速度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不准确。教育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智力落后儿童识记新知识时,只有在多次重复练习之后才能掌握,并且遗忘得也较快。

2、记忆的目的性差,选择功能薄弱。智力落后儿童记忆时,往往只是依照记忆材料的外部联系,采用简单重复的办法去记忆,不善于有目的地去发现记忆材料的内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有这样的一个实验很能说明问题:给智力落后儿童和健全 儿童分别呈现一组图片(狗、桌子、楼房、狼、小屋、椅子、草房、猫),要求他们看几遍以后记住。健全儿童在记忆过程中往往会将图片顺序打乱,加以归类整理,这样就很快记住了。而智力落后儿童几乎不会归类整理,只能进行简单重复,记忆效果很差。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他们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和缺乏记忆方法有关。

四、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特点

语言既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的工具,又是进行思维的“建筑材料”。健全儿童通常在1岁左右开始说话,入学时基本上掌握了口语交际技能,能够比较流利地运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智力落后儿童语言发展的水平要低得多,不管是听觉辨别能力,还是表达和理解词及句子的发展都比健全儿童要晚。智力落后越严重,语言发展水平也就越低。有的儿童两三岁才会说一些单个的词,到五六岁才会说简单的内容贫乏的和不合语法的句子。有的儿童上学以后,连自己的家庭地址都不会说。有的儿童对语音每感觉,这是智力落后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和不完善的原因之一。

智力落后儿童的词汇量也比同龄健全儿童要少得多。有的研究表明,健全儿童入学时一般已掌握了2500——3000个常用词语,而同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一般只会说几百个。并且对语义的理解也不全面。另外,智力落后儿童在语法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句式简单,句子不合语法,他们很少使用复合句,多为简单的陈述句。一些儿童还常出现情境语言,句子的意义只有和 当时的情境联系起来才能为人所理解。

除了上述特征外,相当数量的智力落后儿童还存在着构音、声音和言语流畅性方面的障碍。表现为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多数儿童在说话时常出现音素的替代、省略、歪曲或添加。据有的调查显示,智力落后儿童出现这类问题的比率高达50﹪以上。另一部分儿童说话声音过大或过小;音调平平,缺少变化;声音嘶哑;说话时出现气声、鼻音过重或无鼻音等。少部分智力落后儿童有口吃现象,妨碍了他们和别人的言语交往。出现性这些障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听觉的辨别能力差,不能模仿正确的发音,言语发展水平较低。二是发音器官有缺陷。三是大脑言语运动中枢的功能缺陷无法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运动。

五、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特点

思维是客观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智力的核心部分。一个人智力的高低,最终都表现在思维品质的优劣程度上。智力落后儿童由于感知觉有缺陷,生活范围狭窄,语言存在障碍,影响了他们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主要表现为:

1、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概括水平低。

2、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

3、思维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智力落后儿童虽然有以上这些特点,但从总体上说,他们的思维是逐渐发展着的。只要教育、训练得法,他们的思维水平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

六、智力落后儿童的个性特征

个性是在人的生理基础之上,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的 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意志品质、能力、兴趣、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认识活动有缺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局限,生活经验少,影响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表现出如下特征:

1、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易受、暗示,固执。

2、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情感不稳定且调节能差。

3、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情绪比较消极。★ 教育教学工作建议:

针对智力落后儿童以上的身心特点,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一对一的个别化教育和训练。

2、时时处处创造良好的、愉快的、积极向上的、让孩子感兴趣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

3、对学习的知识、技能要反复地、多次地进行巩固练习。

4、要对他们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

第三讲 ※上海版教材《课程方案》解读;

上海市《辅读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解读见《方案》文本部分。

第四讲 智力落后学生的康复训练

智力落后学生的身体康复训练属于补偿性课程,它是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和生活实用等发展性课程有效实施的坚实基础,是非常重要而不可割裂的重要科目。此项课程的开展主要通过个别化康复训练来组织实施,开展康复训练应遵循如下步骤和原则:

1、、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身体运动功能、言语构音功能、行为表现进行科学而全面的筛查评估,找出障碍问题所在。然后由评估人员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康复建议。

2、由康复人员、康复教师会同学生家长共同制定出《个别化康复训练方案》,因为每个学生的障碍类别及程度不同,所以要一人一个方案。

3、组织实施。

4、在实施的过程中或某个阶段应再次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适时修正康复方案,以便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康复训练。

它的规范过程就是:

推荐筛查、明确对象→评估诊断、分析结果→编制康复方案→组织实施→评价效果、修订方案→再实施。如此循环往复。

那么,智力落后学生应该开展哪几项康复训练呢?

根据中科院、教育部和华东师大等权威机构编写的《智力落后儿 童教育手册》列目:智力落后儿童开展康复训练的内容有:

1、身体粗大运动觉康复训练;

2、手部精细运动觉康复训练;

3、言语障碍康复训练;

4、认知能力康复训练;

5、不良行为矫治。

另根据上海版配智教材《课程方案》有关补偿性康复课程安排,康复训练包括:

1、感知运动觉康复训练(即感觉统合康复训练及运动觉康复训练);

2、言语沟通康复训练(即言语、语言康复训练)

3、行为训练(即不良行为的矫治)。

可见,智力落后学生的康复训练总的来说就是:

1、身体运动觉感统康复训练;

2、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3、不良行为的及时矫治这三大项康复内容。

下面,我将根据个人所学及平时实践,分项简介一下。第一部分

感觉统合运动觉的康复训练

感觉统合运动觉康复训练分为上下肢粗大动作康复训练和手部精细动作康复训练两项内容。其中综合感统训练应在感统室内完成,我校现不具备条件。我们现在可以开展的有:上下肢粗大动作康复训 练和手部精细动作康复训练;

现在我先来介绍第一大项:如何开展上下肢粗大动作康复训练: 智力落后学生大多因为早产、产程缺氧、产后,患了某些严重疾病或孩子严重营养不良造成了动作发育迟缓或运动动作障碍;这些孩子常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不协调或下肢运动功能不畅。

我校康复室现有的可用设备有:训练阶梯、平推磨砂板、上肢运动训练器、下肢运动训练器、按摩床、评估用关节角度尺等。基本动作康复训练的内容:

1、上肢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运用康复器材对上肢运动功能有障碍的学生进行推、拉、举、抬、摆、甩、抛、爬、交叉等动作进行有目的、系统性、阶段性的训练,训练要有周计划或月计划,要有专项记录才行。

2、下肢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运用康复器材对患有下肢运动功能有障碍的学生进行步态、行走、蹬、踢、跳、跃、平衡、倒退等动作进行有目的、系统性、阶段性的训练,训练同样要有周计划或月计划,要有专项记录

训练记录表内容包括:学生姓名、训练项目、训练器材、训练人、训练地点、训练时间、每次训练效果等级评价图等。

二、手部功能精细动作康复训练 手功能训练

“手是脑的老师。”

“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儿童多动手操作,能促进智力发育。” 开展此项训练适用器材学校有《手部运动功能训练箱》、成组哑铃等。另外,开展手部功能精细动作康复训练适用的器材很多,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拿来使用。

手功能精细动作康复训练包括

训练手的伸、屈、抓、握、推、拿的动作。

握皮球、推木棍、拍皮球。

徒手划直线、画圆、画蛋以及各种平面图形;

伸开五指握拳反复进行;

建议与触觉训练结合,触摸后判断物体大小、粗糙与光滑、冷与热等。蒙上眼后摸出特体形状、质地。

用食指或中指快速扣桌比赛;

穿珠、穿针引线:

系鞋带、解鞋带;

折纸、剪纸、手工、泥工;

筷子夹豆;

拾大米粒、拾黄豆、翻书页。

坚持做手指操,使手功能训练更有规律性、科学性,效果更佳。第二部分 如何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的工具,智障儿童因先天的缺陷,各种不同的原因,他们的语言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如:构音困难,词汇贫乏,语法混乱,词不达意,吐字不清,口吃等,说话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压抑,如何补偿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培养他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无疑成为语言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智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是帮助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一、立足课堂教学,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一般指大脑受损而智力发展障碍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比同龄儿童低,且发展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存在语言不同程度的缺失,并且大部分不善言谈。为了使他们今后能融入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就是显得十分重要,语言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同时语言表达又能促进思维纵深发展,增加分析能力,在教材中设有“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想”是思维的过程,“说”是语言表达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想得清楚,更要学生说得明白,智障学生因语言障碍往往不愿说,以至越学越难学,严重影响智力补偿、智力发展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该严格把好语言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同时教师及时发现智障儿童在语言方面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积极的学习语言。

1、从拼音入手,矫正口型,使之准确发音。智障儿童听音区分 能力差,语言器官存在缺陷,影响发音的准确性,很难区分相近的音节。教师经常循循诱导,采取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矫正口型、协调运动。

2、运用有字到词,再扩句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储存词语,学说简单完整的话。教学生认识字,在组成词,最后引导形成据的概念。如:瓜——西瓜——西瓜是水果。有看图学文到简单的句子组成课文,有计划的安排学生从读到写,最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以理解,让学生学说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教学中,教师在发音、用语、语调和表情等方面做到标准,起表率作用。讲话简单明了,速度缓慢,尽量做一字一句,一言一语,反复多次,不厌其烦,让学生听清听懂。在听懂的基础上,让他们反复练习。同时,充分利用语言训练进行情境教学,引导观察,启发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地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

模仿一句话,能清楚一句话的意思。对于语言发展较快的学生,鼓励他们写日记,拥挤巨简单的话说清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小事,教师面批后,让他们反复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接触和理解简单的句法。

二、充分发挥课余活动的辅助作用,在娱乐中渗透语言

智障儿童喜欢唱歌、跳舞、做游戏等课余活动,特别是老师能参加他们的活动兴趣更高,在活动中显得比较活泼开朗,此刻的思维比较活跃,是发展语言的良机。把握好这种时机,带着他们讲小故事,鼓励他们大胆地表演儿歌。跳舞的时候,要求边跳边唱。做游戏的时候,要求边玩边背歌谣。如:游戏“大家来唱歌”中,老师问“什么唱歌叽叽叽?”一名学生回答:“小鸡唱歌叽叽叽。”这样,在帮助学 生认识动物时,既锻炼了他们的反应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开展活动后,又引导他们说一说:今天,我们做了什么游戏?玩得怎么样?

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活跃了课余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交往能力,丰富了儿童的词汇,发展了他们的语言。

三、结合社会大课堂的环境教育作用,巩固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的语言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知,听、触、尝闻等,获得周围一切语言发展的基础,从而提高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加深丰富智障儿童的语言。最初,儿童是在家庭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说话的,有些智障儿童在家庭得不到良好的语言刺激,说话受不到鼓励。通过座谈,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讲明互相配合、互相依靠的重要性,经常与家长分析其孩子的语言发展状况,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典范,多与孩子进行交谈,给孩子讲故事,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培养他们听与说的能力。

另外,创造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智障儿童的语言。如:春天到了,带学生到校园花草基地进行实践——拔草、播撒种子、除虫害、浇水,让智障儿童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谈谈自己的实践过程,自己的感受。让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社会接触。如:带领他们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放风筝、运动会等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活动时间,与年龄接近的班级进行游戏与联谊会,让他们与本校的聋生一起娱乐,然后,用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讲述活动以及活动中大家的表现。有意地让他们将某种信息传达给家长、老师、同学。交代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他们去超市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利用节假日,走亲访友,进行与客人打招呼,进行交谈、沟通。通过这些交往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听话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他们的语言。

根据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的差异,采用个别辅导法。对于语言发展较慢的学生,必要时进行强化训练,这就需要进行专门的言语康复训练了。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言语构音评估,找出言语障碍的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编制个别化言语、语言康复训练方案,由专业语训教师组织实施。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余活动以及环境教学,甚至于开展专业的言语、言语康复训练,帮助智障儿童突破语言关,是智障儿童融入社会关键的一个台阶。第三部分 不良行为的纠正

教育智力落后学生,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不良行为,这类儿童的不良行为与正常儿童的不良行为没有什么质的不同,但是,智力落后儿童有不良行为的多一些,而且纠正起来格外困难。

一、智力落后学生通常都有哪些不良行为呢?

1、自我放纵行为:如:哭闹、撅嘴、尖叫、发脾气、打滚等;

2、不服从的行为:如:总是说“不”的行为;

3、攻击性行为:如:用骂人、用唾沫吐人或无端打人使别人受害的行为;

4、自我刺激:如:撞墙、“吃”手指头、重复动作等。

二、智力落后学生不良行为的纠正举例

(一)、对于自我放纵行为的矫治

自我放纵行为主要指哭闹、发脾气、扔东西、赖在地上打滚、尖叫等。

当出现了这类行为时,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讲道理,指出这样做是不对的。

2、让他离群独处,(即短时间内让他离开集体),让他冷静下来思考问题。

3、不予理睬。这实际上是负强化,等于不给注意。

4、当出现与此相反的好行为时,要马上鼓励、表扬,有时还伴有物质强化(如奖励一个本子或铅笔),以造成在儿童心目中是与非的强烈对比。

5、让他倾听音乐,陶冶情操。这叫音乐疗法。

6、密切老师与儿童之间的感情。

7、设法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对于攻击性行为的矫治

攻击性行为的指向不是自己,而是他人。由于对这种行为不予理睬的话,会使别的同学受伤害。所以除了使用前面相同的方法以外,还要加上批评和惩罚,如不这样做,就不足以制止他对别人的有害影响。

(三)、对不服从命令行为的矫治

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命令是否合理,儿童是否办得到。如果 是肯定的,则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讲道理,指出不听命令是不对的。

2、让他离群独处,(即短时间地让他离开集体),让他冷静地思考问题。

3、他服从了一次命令后,马上给予强化,包括社会性的强化和有形的、物质的强化,使他感到服从与不服从有很大的区别,由此减少不服从行为的出现率。

(四)、对自我刺激行为的矫治

这类行为虽然不直接与他人有关,但也影响他人与他的交往,同时对他自己的身心也有不利影响,因此同样需要定出计划予以纠正。

1、讲道理,指明这样做的危害,要他不再这样做。

2、用一些技术措施(如戴手套纠正“咬”手指头)来帮助纠正。

3、密切成人、老师与学生的感情,让他多与成人交往。

4、转移注意,让他把兴趣转移到别的活动上去。

5、半天或一天内这类行为明显减少时,就大大地给予强化。包括社会性的和有形的、物质的强化。

智力落后学生的不良行为矫治工作,讲求的是“坚持、坚持、在坚持”,对待智力落后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我们不仅要会给与准确的定义,还要注意收集基本数据,矫治期间要注意记录。

一般在学生不良行为已基本矫正后的一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时要再核实一次,如果无变化,也就是说稳定了。如果有退步,还需要设计矫治方案加以纠正。

总之,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大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及不当行为。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项工作注定难度大,持续时间长,我们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评估、康复技能,还要有爱心、耐心和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行。

感谢大家能耐心地听完。谢谢大家!

2014-08-23 24

下载精神障碍智力落后儿童的康复与教育(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神障碍智力落后儿童的康复与教育(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力落后儿童感觉统合训练5则范文

    智力落后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冬去春会来 发表于 2007-11-08 22:26评论0条阅读371次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智力康复流程(精)

    智力康复流程 步骤1 工作准备 1.环境准备:环境整洁宽敞,光线明亮,温度适宜(24-26°C,地面干燥、 无障碍物 2.护理员准备:老人安置于餐厅或餐厅(不同游戏不同 3.老人准备:先......

    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学特学院 艺术教育系 田甜 10100530207 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田甜 艺术教育专业 【摘要】 :随着特殊儿童的......

    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特点与情感教育策略

    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特点与情感教育策略 永德县特殊教育学校 白占聪 [摘 要]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或者现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它主要通过......

    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与教学复习重点

    《智障 复习重点》 第一章 智力障碍概述 一、智力障碍的定义 ●我国的定义 ①1987年: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②2006年:......

    智力残疾康复(5篇材料)

    第一节 智力残疾康复概述 一、智力残疾的概念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 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 有的适应能力极差 , 面容明显呆板 ( 国际脸......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联系(推荐阅读)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联系 第一章认识孤独症:概念·演变·症状第一节孤独症概念及其演变 当我们看到或听到孤独症《autism>这个词时,是否想到是性格孤僻呢?是否觉得他是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