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2 22:2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篇: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学特学院 艺术教育系 田甜 10100530207 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田甜 艺术教育专业

【摘要】 :随着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面对我国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仍然较为落后的事实,本文通过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中律动教学的研究,联系《特殊儿童艺术教育》的课程收获以及自己的实践经历,摸索了一些律动教学的方法与意义,希望能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有所启发和帮助。【关键词】 智力落后儿童;律动教学

这学期我们选修了张馨老师的《特殊儿童艺术教育》这门课程。通过前半个学期的学习以及自己查找的一些资料和文献,我们对特殊儿童有了初步的了解: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缺陷的儿童,也称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如听觉障碍、视觉障碍、智力障碍和肢体残疾儿童等。特殊教育的对象是有特定学习障碍、智力落后、言语和语言受损、情绪困扰、听力受损、肢体受损、孤独症,大脑受伤、盲但不聋、盲且聋、综合障碍和健康受损等几类的儿童。其中智力落后儿童属于发展障碍儿童中的一类,由某些疾患或其他因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表现为大脑功能发育障碍或迟缓的一种状态。又称智力低下,在医学多称“精神发育不全”。与正常儿童比较,智力落后儿童的个性心理有一下几个特点:学习动机缺乏;需要发展不平衡;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具有偏激的心理状态。此外,固执、自私、冷漠、违拗,性格缺乏灵活性等也是智力落后儿童常见的个性特点。在情感特征方面,他们会有抑郁的情绪、对周围事物恐惧的情绪,还经常乱发脾气。那么这些儿童对音乐有没有兴趣呢?律动音乐教学对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一、智力落后儿童的音乐教育现状

弱智学校的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节奏教学和歌唱教学两项。(1)节奏教学。包括律动,如伴随音乐走步和跳跃运动;结合节奏,如用小组合奏形式进行的合作表演活动,用打击乐器为熟悉的歌曲作伴奏式的演奏练习。(2)歌唱教学。弱智儿童的歌唱教学与一般儿童的歌唱教学相比,在学习程度 《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学特学院 艺术教育系 田甜 10100530207 和方法方面要适应他们的实际,困难在于引导他们理解歌词的内容,为此要选择浅易、形象的教材;同一首歌曲要反复多次练习,并借助直观的教学工具(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等)进行教学。

为了更好好地开展教学,张老师为我们安排了一次实践课程,以亲身的体会、直观的感受来丰富我们的经历。2012年11月5日上午九点半,我们10艺术教育专业的21名同学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参观长宁辅读学校。校长为我们介绍了特殊学校课程管理与课堂教学手段。教学主要依据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对学科课程进行指导规划。我们大致阅读了学科课程指导纲要,有数学、语文、运动与感知三个大方面。特殊学校还紧缺一个方面的教育——那就是音乐教育。音乐是一个让人快乐和容易体现自身满足感和幸福感的课程。比起其他学科,特殊孩子可能对音乐甚至美术有更多的兴趣。同时,艺术也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潜能,让他们更好地发展。校长对我们表示期待,希望我们艺术教育专业的同学将来有机会能够从事特殊儿童艺术教育,这不仅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也是对特殊教育的巨大贡献。

可见,音乐教育进入特殊学校,形成教学大纲,有较好的教学成果,还是个很长的摸索实践的过程,需要教师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

二、律动教学在音乐教育当中的意义

律动一词的意思表示“良好的节奏感”。音乐律动是一种在聆听声音与音乐的过程中,透过全身的活动去培养人的音乐感及感受力,从而增强人们的听力,集中力,思考力,表达能力及节奏感外,更可以通过参与,理解音乐上的细微差异,培养人们对乐器的兴趣及感受音乐整体上的协调感。

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特别强调“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便于交流和共享的音乐学习环境。”“体态律动”教学可以让教师与幼儿更好地交流,而且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让幼儿活动,如在音乐欣赏中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时,更深刻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幼儿也就可以有动作的交流,也可增进同伴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

《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学特学院 艺术教育系 田甜 10100530207

三、律动教学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意义

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事物表象十分贫乏,主动地欣赏音乐对他们老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更别说什么想象力和创造力了。智力落后儿童最容易感知的音乐元素就是节奏。在他们的生活中,无论是起床睡觉、走、跑、吃喝„„处处充满了节奏。节奏就在人们的生活里,弱智儿童的情感从节奏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律动教学有助于促进他们肢体的协调性,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也可以积极主动、潜移默化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因此,他对于智力落后儿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针对智障设计的律动节奏系列训练使其在视、听、动、想一连串的活动中,丰富了多感官刺激,增加了感知信息,扩大了感知容量,对大脑活动的机能起到不断的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促进了他们感知能力的发展;通过训练还增强了儿童的注意力,音乐的声响直接通过大脑,不需语言直接跳入脑海,所以就能很快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由于听、唱、视、记忆等多种活动交替进行,使注意力得以保持较长时间,注意的持续时间逐渐增长,同时由于有意注意的多种感官参与,锻炼了注意的分配能力,使注意范围扩大,使儿童从无意注意逐渐向有意注意发展;儿童还通过节奏模仿、歌曲记忆增强了中枢神经的控制力,促使儿童的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发展;通过训练还培养了儿童的思维想象与整体协调性,经过看、听、动等感知活动,获得信息进入大脑转为抽象概念,在内心感觉上进行判断组织材料变为指令,经过声带唱出来,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进了个体的肢体与大脑的协调性;音乐训练还使儿童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性学习,促进情绪的改变,完成一个学习目标时,就会产生出自信心,使智力落后儿童产生了鲜明的情感体验,使自我的情绪不断改变,从他控变自控,由注重自我到注重整体活动和他人行为;训练活动也体现了智障和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按节奏说话,用旋律记忆歌词,辅助矫正了儿童的语言障碍,促进了智障人际情感方面的交往能力。

四、在智力落后儿童中开展律动教学的方法(1)视听结合,直观感受

《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学特学院 艺术教育系 田甜 1010053020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尤其是对智力落后的儿童来说,直观的感受,形象的画面更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与兴趣。因此,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结合起来,并亲自示范律动动作,通过手偶剧或者是屏幕的播放,让智力落后儿童理解音乐。(2)化难为易,贴近生活

智力落后儿童毕竟和正常的儿童有所区别,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把律动的动作简单化生活化。(3)集体教学,融入社会

对于轻度智力落后的儿童来说,集体教学有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提升。对于中度智力落后的儿童来说,集体的教学有助于他们感受自我,体验同伴之间的情感,在集体活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总结

律动教学不仅使智力落后儿童在课程中关注自己、提高自信心,而且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值得在特殊教育的艺术课堂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婧,关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师[M],2010.6(总第69期)[2]张玉,弱智儿童音乐教学初探[J],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P841-P843 [3]晋兆琼,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当代教育理论

文献,P843 [4]张庆阳,张乐,音乐教学中探索特殊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人才[M],2011年7月,第10卷第20期

[5]张海涛,音乐体感活动矫治智力落后儿童情感障碍的个案实践[J],音乐治疗实践课程实施途径多样化研究,JXJG-08-9-10

《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学特学院 艺术教育系 田甜 10100530207

第二篇: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全面发展,其中对音乐的学习尤为重视。学生希望通过音乐教育开阔视野,促进更好地发展。在此背景下,一些职业院校加大了对音乐教学的研究力度,力求推动音乐教育新的变革。下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中音乐发展的现状,探求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创作教学;音乐教育;意义;发展现状;探讨

在我国音乐的教学中,很多职业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这严重抑制了音乐教育的开展,面对这一现状,职业院校非常有必要引入新的理念,推进新的变革。尤其要注重创作教学的引入,充分发挥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我国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

音乐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具体表现在:

(一)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些学校,音乐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师仍旧以自我为中心进行音乐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反应,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这样必将会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位置,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另外,在音乐教学中尽管有些学校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正,但仍是以单一的唱歌为主,无法起到音乐教学的根本作用。

(二)音乐教育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脱离社会的需要。我国职业院校当前的音乐教育多侧重于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希望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知识,而忽视音乐的创作。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未必能产生好的影响。在社会的需求中,各单位更加需要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独立创作的人才,在职业音乐教育中这些却无从表现,背离了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

(三)教师的素质水平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大多数人看来,音乐的教育更多地被看成辅修类课程,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中优秀教师的流出,职业院校中音乐教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对音乐课程的研究改进也就无从开展,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更是难以实行。

二、音乐创作教学的具体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创作教学,是对日常音乐的升华,通过计算机设备等手段使学生综合利用音乐知识,细心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发散思维进行独立自主地创作。在创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恰当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所在 纵观当前职业院校中音乐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创作教学引进的重要性,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探讨,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意义。

(一)音乐的创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所谓创作教学,学生要想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必须进行思维的发散,加强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的音乐制作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在熟练操作制作软件的情况下会提高创作的效率,长此以往,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快速地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这样学生创新的胆识也会提升,有益于优秀作品的呈现。

(二)音乐创作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音乐创作的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可以说是一种不多见的方式,它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紧跟教师的思路,否则将会大大影响创作的完成。这样,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必将改变过去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转而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得到极大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所以说音乐教育的创作教学具有多重的意义与价值。

(三)音乐的创作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全面发展。创作教学在课堂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然后进行适当引导,教师的悉心引导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得到认可也可以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其次,创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清晰地认知创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合理地进行改正,增强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四、小结

总而言之,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开展对于学生来讲具有诸多的益处,不仅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胆识,还可以促进全面发展;另外对教师而言,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一举多得,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当然要想推进这一教学,还需要职业院校教师的积极探索,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正确看待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发挥其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陶娜娜.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评《音乐教育与教学法》[J].当代教育科学,2015(22).[2]阮潇静,郭声健.国民音乐教育不应以审美为核心吗?——与杜亚雄先生商榷[J].艺术百家,2012(3).文档资料: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本资源来自于网络,本着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原则,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只可用于学习交流。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联系本人,我将尽快删除。

第三篇:律动教学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影响论文

摘要: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适当的音乐教育来得到在美感上的体验和幸福,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够对儿童的情操进行陶冶,使儿童的智力得以被开启。现在,在儿童的音乐教学中,儿童律动教学已经愈发地体现出了它在其中所能够发挥出的巨大作用。而对于特殊儿童来说,音乐教育同样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力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针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在我国的教学表现和结果都可以说是极为不乐观的,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我国在针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时一直都是处于一个受到忽略的、较为薄弱的状态。因此,笔者决定从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来出发,并针对律动教学来对特殊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律动教学;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影响与探讨

音乐是一种能够真正使人的生命达到最高点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不同乐器和演奏手法的配合而达到的一种能够将人们所寄托在其中的情感所抒发出来的媒介。对于未成年的、心智尚处于未成熟阶段的儿童们来说,实施及时而有益的音乐教育能够让他们的天性得到解放,可以让他们能够真正地体会欢乐,并得到兴趣的培养。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智力上的开发都是极富有益处的。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沟通能力以及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等主要方面相较于正常儿童来说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的儿童群体。相比于正常儿童们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困难。例如,他们不能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和板书,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也会逊色于正常儿童。因而,教师必须针对这样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手段与方法来促进特殊儿童能够像正常的儿童一样通过学习来得到发展。

一、目前我国在特殊儿童方面的教育现状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政府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疾公民的劳动、生活以及教育”。由此可见,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教育亦是从属于全民教育的,而且同样是全民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项针对我国残疾人的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已经正常接受义务教育的特殊儿童总数达到300多万,这其中有部分特殊儿童所接受的是特殊的教育[2]。在这一方面,国家已经建成了多所盲聋哑学校等针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教育场所。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开放,人们对于特殊儿童的关注度与关怀度都在不断增加,社会各界也在通过诸如舆论力量、慈善机构等方式来帮助特殊儿童群体能够和普通儿童一样,拥有可以受到匹配他们的教育的场所。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东西地区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这就注定了要想彻底解决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各教育工作者和政府官员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笔者注意到,在西部诸如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份还存在着特殊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小的问题,这些贫困地区因受到经济和基础设施落后等条件限制而仍然无力解决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加之绝大部分的特殊教育资源又都集中在城市,使得两地之间联系不便。综上所述,加紧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推广工作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二、简析何为律动教学的音乐教育

按照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的思想观念来看,音乐本身是离不开律动的,二者天生一对,不可分割。所谓“律动”,其实就是指人身体的物理运动。如果要把人体视为乐器,那么人体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活动所展现出来的姿态、形状与动作,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抽象的音乐情感的表达。儿童在参与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样的表达来得到对音乐的更为直观的表达,从而使他们在音乐节奏感、身体协调性以及对美的欣赏能力等体质和精神层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进行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时,儿童需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有规律的、协调的身体动作。要想达到较好的律动教学结果,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游戏方法。在开展游戏的同时,将音乐的元素结合并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律动,在这一过程中,音乐的节奏感和音调的起伏变化感都能够无形地传递给儿童,最后使儿童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综合潜能的激发。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游戏的选择时,要注意所选游戏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要使儿童们能够在一个活泼快乐的状态下来对音乐的节奏之美进行直观的感受,从而使他们能够增加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范围。

(二)示范——模仿方法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类型与节奏来预先设计一套动作或者是舞蹈。然后在儿童面前进行演示,并让它们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儿童们去进行自主改编。注意:教师的动作仅仅是为了示范,并非为限制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做。

三、结语

音乐教育的主线永远只能是律动教学,而对音乐的耐心倾听则是律动教学的最根本途径。在律动教学中,特殊儿童可以通过简单而重复的拍手、跺脚等动作来体会音乐中所表达出来的韵律感。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是特殊儿童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更使他们能够受到在音乐思想上的点播和启发,并且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打开他们在审美方面的启蒙之门,从而让他们能够得以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之中,使心理上的异常状态得到逐步缓解。总之,律动教学能够使特殊儿童逐步走出生理与心理上的缺陷,并为他们能成功地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打下更加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桂枝.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06:16-17.[2]李娟.音乐教育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影响[J].新校园(中旬),2017,06:16.[3]卢慧婷.刍议特殊教育中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J].青年时代,2016,10:117.

第四篇:浅谈智力落后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内容摘要: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能让智力障碍儿童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此外,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关心、爱护及帮助他人,成为品格高尚的人。

关键词:轻度

智力障碍

儿童

随班就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

智力障碍儿童就是智力发育低于一般儿童的水平。那么,到底什么算是智力发育水平底下?它的含义是什么?

智力发育水平低下,也称智力落后,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力障碍。智力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发育时期的智力残疾,也就是正处在智力发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大脑组织的发育障碍,所以,这些儿童的智力比别的孩子差,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障碍。在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落后;在学龄期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较轻的智力障碍者一般只能接受小学教育,很难接受初中教育。

通俗的说,凡是智力水平落后于同龄人智力的儿童就是智力障碍儿童。但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智力障碍的概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它涉及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智力障碍的定义有多种。最早、最直观的对智力障碍的描述是由杜尔(Doll)提出的,他认为:“智力障碍的特征为社会无能,智力低常,发生在发育时期,成熟以后定型,起源于身体原因,无法医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力障碍的定义越来越全面、统一、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美国智障协会早在1921年就首次提出了智力障碍的定义,此后又做过九次修订。最近一次,即2002年第十版的定义是:“智力障碍是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个方面存在显著限制而表现的一种障碍。智力障碍发生于18岁以前。”由此可见,判断一个儿童是否智力障碍,必须考虑三方面: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智力障碍儿童则是这个群体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

那么,对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接受教育的最佳模式是什么呢?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都选择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就行随读,就是我们常说的随班就读。那么,到底什么是随班就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随班就读的定义

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我国的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接纳1~2名(最多3名)轻度残疾儿童——主要是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使之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的组织形式。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但是,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作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所谓肢体性随班就是特殊学生只是身体在普通班级里,但并未得到他们需要的教育;社会性随班是指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能一起活动、相互接触交往,但同样未能得到他们需要的补偿性教育。虽然社会性随班的效果好于肢体性随班,但由于没有给特殊儿童提供适合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也并未真正做到“就读”。

对随班就读的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读生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基础。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随班就读有什么意义呢?随班就读的形式能否更好地促进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呢?这些问题引起了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三、由案例看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

案例:轻度智障学生的随班就读

杨某,女,普校五年级随读生,轻度智障。以前在离家较远的一所培智学校读书,由于上学路途太远,家人没时间接送,于四年级上半学期转入离家较近的一所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该生适应性行为轻度低下,智力障碍导致数学逻辑思维差,抽象概括能力差,起初仅会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但机械识记较好,日常交流、活动、运动、自理能力都接近正常儿童。据该生家长反映,该生在普校很乖、很听话,就是学习上不去,不合群;在家却很任性,吼家长、推搡家人,经常借故让家长请假不上学。转入新学校后,开始也不愿意来,缠着妈妈接送、陪读,不爱说话,与人对视眼神怯怯的,没来几天就想请假。

案例分析:

该生主要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成绩不好导致自卑、孤僻、不合群,以致失去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儿童活泼好动,同龄小伙伴是他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低年级学生间分化不严重,孩子感受不太明显;随着年龄增长,成绩与同龄伙伴差距拉大,内心也越敏感。同学的疏远、老师的顾及不周,孩子逐渐封闭自我,虽身处一个正常人群,却得不到正常的交流、友谊和快乐。表面貌似很乖,内心却孤独、排斥这种氛围,而又无力改变现状,往往回到家发泄或逃避现实、请假不上学。

对该生,担任随班就读的老师应该扬其长避其短。其短处是学习能力弱,老师在文化课教学上应本着基础和实用的目的,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数学的简单计算、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其长处则是学习以外的事,如:她有劳动热情,可以安排她值日、帮老师整理办公桌、收发作业本;集体活动、体育运动、文娱活动时,不要带任何偏见,正常孩子能做的她完全可以做,哪怕表现平平也要多鼓励、表扬,还要表扬她所在组的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每个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期望得到同伴的友谊和尊重,那些意志脆弱、性格内向、学习较差的特殊学生,更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善待,才能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除了学科教学辅导以外,更多地还要从随读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同学交往、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加强培养和教育,始终不忘他是集体的一员,不排斥、不放弃,共同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后来该生主动提出不用妈妈接送,自己每天高高兴兴地坐班车上下学;开学以来从不请假,每天早早来和同学值日,人变得开朗大方,上课能很好地跟上老师的思路,思维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数学能又快又准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由于她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同班同学相比各方面表现突出,现在是老师的小助手,开朗自信。

由此案例看出:

1、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能让智力障碍儿童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2、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有利于身心发展及其社会化,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3、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

4、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理解和关心,成为人格完善的良好社会公民。

5、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还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同时,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也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四、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座位安排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而言,其位置的安排虽然没有盲生和聋生要求的严格,但是,其位置的安排一定要在教师的视线有效控制内,以便师生进行有效地视线交流和教师对之进行视线控制

2、课前准备

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前准备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首先进行学习动机的培养,教师要与家长配合好,要坚持不懈,要采取多种形式,切忌空洞的说教。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与体验。

其次是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应给予关注、指点、同时助学伙伴或家长要具体辅导,重要是巩固旧知识,弥补漏洞,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以缩短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习新课的效果。

3、关注的频率

上课时对其关注的频率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提问次数可以稍稍多于平均次数。特别强调,关注不仅仅指提问,视线交流、微笑等都属于关注。

4、作业的批改与考试

智力障碍儿童的作业,最好是全批全改,这样有利于掌握其学习状况;考试时,一些智力障碍儿童可能写不出,也说不出,但他们确实明白,这时就可以使用让其点头或者摇头来判断对错的方式进行考试或者回答。综上所述,随班就读是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接受教育最佳模式。它有利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培养其社会适应性。但随班就读的同时,应该注意到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基础。参考文献:

著作:[1]刘全礼 • 《随班就读教育学》 • 天津教育出版社 [2]华国栋 •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文:徐 蕾 • 《让随班就读满足学生个体需要》

第五篇:智力落后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智力落后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冬去春会来 发表于 2007-11-08 22:26

评论0条

阅读371次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将儿童的脑神经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结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爱尔丝博士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把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训练中。

什么是感觉统合?在母亲的子宫内,胎位变化的过程中,触觉、潜艇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在发展。出生后,它们和视、听、嗅、味等感官更不断相互影响。在大脑中的感觉中枢相互联系着,这些感觉神经的交错程度,比任何网络都复杂。这种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式有效率的组合,就叫做“感觉统合”。正因为有这中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爱尔丝博士将之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在达到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智障儿童在生活中与同伴交往受到限制,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语言;有的家长缺乏特殊教育知识,过于溺爱孩子,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家长有事包办;有的家长无法承受现实,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把孩子送到祖辈照顾,与孩子接触少,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家庭环境;有的家长过于自卑,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很少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以上种种情况加重智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同时也错过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的训练的最佳时期。

智障儿童感知觉、语言等方面发展迟延,在他们的早期教育中注重感知觉与运作的发展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效的促进智障儿童的智能开发和综合能力(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他们日后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教师在感觉统合在训练中注重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设氛围,快乐体验。

智障儿童缺乏个人动机与兴趣,主动性差,意志水平低下,在训练中一味采取强迫手段,或者乏味的机械训练,智障儿童会产声厌烦、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训练遭到失败,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所以在训练中创设良好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让智障儿童喜欢身处其中,在快乐的气氛下自动自发,全力去做,这样也容易发展出原本不足的能力,教师创设良好的氛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合理化。

目前,各路专家、学者都在研究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特殊教育的有效方法,得到的一致结论是:音乐治疗效果显著。虽然我国对智障儿童进行音乐治疗才刚刚起步,然而国外早在数十年就将音乐治疗或综合音乐、舞蹈、绘画等在内的艺术治疗的方法与技术运用在特殊的教育中,为特殊教育拓宽了道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智障儿童对音乐敏感性强,教师在训练中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音乐,可以有效的调动和调整智障儿童的情绪,使他们很快的进入到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中并配合治疗,教师对音乐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音乐参与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情节趣味化。

赋予感觉统合训练过程游戏化的情节,能增强趣味性、娱乐性,更进一步激起智障儿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从而使他们活跃起来。如趴地推球,球推进的是一个个小动物的嘴巴,仿佛在给小动物喂食;钻进布袋,学做蚕宝宝,随着蚕宝宝的一天天长大,钻出布袋,跳着去游玩;推着羊角球,钻过山洞,绕过树林,形成一列火车;做与平衡台上,和老师、小朋友拉大锯;趴于滑板上,学做小乌龟,一边游泳一边和小鱼、小虾做游戏;圈和罐相结合、纸和瓶相结合、滑板和布袋相结合,学做小鸟、小青蛙、小士兵;将奥特曼打怪兽、解放军炸碉堡、警察抓小偷等智障儿童所喜爱的情节融入感统训练中,情节简单明了,智障儿童从中能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到成功与自信,从而产生愉快情绪,在活动中也会更专注投入。

3、语言游戏化。在感统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心、启发、暗示、引导和鼓励指导智障儿童,而不是以主观命令去代替他们想、代替他们做,其目的是启发他们的相法,使他们玩得更愉快。如,当智障儿童“推小车”(羊角球)大汉淋淋时,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小司机到加油站去加点油吧!”调节孩子的活动量。又如,为了让智障儿童掌握滑板趴的动作,教师可以用游戏的语言说:“小乌龟快抬起头来,小鱼和小虾游过来和你们做游戏喽!”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角色身份贯穿活动,教师处处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引导,智障儿童定会兴趣盎然,同时主动参与,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4、动作儿歌化。

单纯讲授动作的要领,智障儿童很难理解而且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将要领编成朗朗上口、充满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儿歌,效果就会迥然不同。如,智障儿童在跳床上跳跃,教师就可以说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树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又如,在“有趣的平衡台”中,要求幼儿利用身体的各部位在台上保持平衡。我们就编了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大家都来做摇椅,左摇摇,右摇摇,象个快乐的不倒翁。”孩子们一边摇,一边跟着老师听、念儿歌,既加强了动作要领的掌握,又不单调枯燥,既调节了宽松自由的气氛,又提高了智障儿童活动的激情。

5、器材形象化。

“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智障儿童也不例外,”感统器材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能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引起智障儿童的兴趣。孩子看到它,想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为了让感统训练变得更为生动愉快,让智障儿童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我们赋予这些器材生命、灵性,将它们形象化、游戏化,并围绕感统训练的某一器材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方法。如“有趣的滑板”,我们将它变成“汽车”,智障儿童独自坐在上面,手作方向盘状,用脚跟帮助移动,前后左右开车;我们将它变成“小船”,智障儿童卧于上面,以腹部为中心,抬高头,抬起腿,用手臂当作船浆,使小船在水中只有滑行;我们将它变成“大转盘”,智障儿童趴在上面。靠双手的双掌来旋转身体;还将她变成“小火车”,两个、三个、四个智障儿童连在一起,靠前一个孩子的力量带动后面的幼儿前进;还将它变成“小推车”等等,既是一种力量锻炼,又是对颈部肌肉及协调能力培养。在日常的感统训练中,我们充分利用感统器材的独特性,教师对各种感统器材进行大胆形象创新和想象,在将其贯穿、融入到活动中去,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以人为本,量力而行。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最重要的是:清楚地检查出孩子在感觉统合

基础上的问题,再设计孩子可以尽力去玩的游戏,使孩子的身体和大脑的反应及协调顺利发展。教师在训练前要充分、科学评估学生情况,训练时也要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设计游戏难度适中,使智障儿童“抬一抬脚就能够吃到苹果”,这样智障儿童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帮助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目标,达到训练的效果。教师且不要操之过即,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拒绝参与,这也是感觉统合训练最容易失败的地方。

三、耐心细致,适时鼓励。

智障儿童是一群特殊群体,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智障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表现为害怕情绪、发脾气、易怒、爱哭闹等一些现象,对于学生一时做不到的,教师要细心而有系统的引领,并将此做成计划,用游戏将这些不佳的感觉反应有效的加以组织。对于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教师要马上中止训练,进行安抚,调整好学生的情绪,在训练中教师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适时鼓励也是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何在游戏中引发孩子的乐趣,无意中不断地练习他原本作不到的能力,教师应适时鼓励他“做做看、勇敢些试一试”,有效化解孩子情绪上的焦虑和紧张,并让孩子逐步认识自己能力的成长,以建立足够的自信心。训练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鼓励方式也要形式多样,并适时地鼓励,如:教师可利用游戏中的角色以鼓励的口吻说:“这孩子真聪明,本领学得真好,熊妈妈真喜欢你!”“我们的本领可真大,都学会了轻轻推的本领。”又如:教师可采用与学生击掌、抚摸头等形体语言对智障儿童进行鼓励。[本文来源于互联网]

下载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律动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律动教学在低年级音乐课教学中的作用

    律动教学在低年级音乐课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爱模仿、爱表现是他们的天性;跟音乐或节奏做有规律的简单模仿动作是律动的主要表现形式,选择他们日常生活中形象的动......

    有关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教育论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

    智力落后儿童康复训练专项培训讲稿2014.8

    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康复训练专项培训讲座 泗县特殊教育学校 卢灿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受学校领导的委托,今天我将根据个人的专业研修和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利用一天的时......

    如何看待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

    如何看待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对于处在中国教育第一线的各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可谓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致力......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文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科学学院 艺术教育(音乐) 2007级 刘静 指导老师 程娟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作 者:胡悦萍内容提要:本文分两个方面来逐步说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地位。第一个方面阐述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第二个方面引......

    论文: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建湖县新蕾幼儿园 薛中洋 内容摘要: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

    浅谈律动课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作用

    浅谈律动课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作用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是身体随着音乐旋律有节奏的优美运动,舞蹈动作富有节奏性、造型性、准确性和连贯性,它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