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的音乐教学,多以教材的核心内容为主,采取单
一、固化的教学方式教唱歌曲,学习音乐常识和乐理知识,常常忽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变革。在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基本理念的指引下,我深深地感受到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歌曲、认识乐谱,更主要的是要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教学中学习音乐,在欢快、舒畅的环境中感知音乐。所以,我时常在音乐教学中加入舞蹈律动,将音乐与舞蹈有机融合起来,通过肢体语言向儿童传达特定的音乐信息,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加强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与理解,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下面,我就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舞蹈律动有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根本动力和必要前提,而舞蹈律动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儿童听觉、视觉、肢体等多方面的感官,从而刺激儿童去感受音乐。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只是单一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唱歌曲,枯燥的讲解乐理知识,使原本愉悦的音乐教学显得单调乏味,消弱学生学习的兴趣。融入舞蹈律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儿童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动”起来,用身势律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几个简单的舞蹈律动有效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样不仅能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提高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我在二年级《黄鼠狼拜年》的教学中,通过想像和模仿作品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儿童扮演作品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如黄鼠狼、大公鸡、小草、大树等,并让儿童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各个角色的特点加以舞蹈律动进行大胆表演。在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的积极性。
二、舞蹈律动有助于增强低年级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学生随音乐通过身体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叫舞蹈律动。用舞蹈律动教学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知音乐,领悟音乐。在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身体律动亲身体验下获得的音乐感知是强烈的,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掌握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例如,利用画三角形的轮廓感受三拍子的节奏,利用击掌拍肩的力度来感知音的强弱,利用踏步快慢去感知音乐的速度,用手臂的律动感知旋律线的起伏„„我在二年级《学飞》一课教学时,请学生做小鸟飞翔的动作,感受小鸟学飞的音乐形象,同时加入先提腕后压腕的舞蹈律动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四二拍的强弱力度。通过舞蹈律动教学,学生不但很快掌握了歌曲的节奏速度,而且很好的感受了小鸟学飞的可爱形象,增强了学习学习音乐的感知力。
三、舞蹈律动有助于加强低年级学生对音乐感情的理解 音乐是表达和传递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传递的情感呢?除了通过示范、聆听、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以外,还能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运用舞蹈律动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中去感受音乐中所蕴藏的情感。比如,模拟农民割麦子的舞蹈律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模拟白鹅走路的舞蹈律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白鹅的可爱;模拟摇篮轻轻晃动的舞蹈律动,可以让学生感受歌曲安静优美的情感„„我在《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时,创设“献哈达”这一舞蹈律动氛围,让学生感受藏族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创设跳跳藏族舞的教学氛围,就是通过几个典型的藏舞舞步 “左右点步”、“退踏步”、“颤膝脚步”,让孩子们在欢快的舞蹈律动中感受藏族歌舞粗犷豪放以及热情奔放的情感特点。
四、舞蹈律动有助于培养低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
音乐课标理念指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想像和创编艺术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模仿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从而丰富了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集体舞《小乌龟飞上天》是一首天真有趣的音乐作品,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利用舞蹈律动,让学生想像生活中乌龟的形象,加以模拟创编,表现小乌龟的“哭”、“摇头摆尾”“扑通落下水”一系列的可爱样子。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跟随音乐节奏和情绪即兴设计律动,来感受音乐强烈的节奏、丰富有趣的感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各类音乐教学都强调要通过艺术实践来引导学生去感知、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而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已无法实现这些需求,因此把舞蹈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限性,通过把音乐与舞蹈律动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唤起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本能,激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从而更好地热爱音乐,审美音乐和享受音乐。
第二篇: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
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学唱课型成为最主要的课型之一。而学生们的潜意识中也认为“音乐课”就是“学唱课”,即唱会了歌曲就是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在新课标的改革下,音乐课不仅仅是包括了“学唱”这一基本目标,而是在浓厚的兴趣下,学生们自主乐于参与到音乐的歌曲学唱、作品欣赏、舞蹈律动等音乐活动中。歌曲学唱与作品欣赏对于音乐教师来讲不是一件难事,而舞蹈律动却要在简短的四十分钟课堂内完成,实属不易。
二、案例描述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五声F宫调式。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节奏自然、流畅,似傣族小姑娘与,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感受傣族舞蹈动作,初步了解傣族音乐与风俗,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我是通过以下教学设计实现的:
《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设计流程是:音乐列车——走进“孔雀园”——学“孔雀舞”——学唱“孔雀曲”——翩翩起舞——爱动物六个有关联的情景串联而成。每一个步骤都渗透着“孔雀舞”的启蒙及教学,尤其是在学“孔雀舞” 与翩翩起舞这两个环节。
教学片断一: 环节:学“孔雀舞”
师:孔雀生活在被称为“动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也是“孔雀之乡”。傣族人民喜欢和崇尚孔雀,不但在自己的家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美丽、吉祥、幸福的象征,所以啊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傣族人民最喜欢和最熟悉的舞蹈之一,大家看,在舞蹈中,有很多模仿孔雀的动作,处处体现了婀娜多姿的孔雀形态。孔雀代表着吉祥如意,所以跳起孔雀舞就表示祝福别人吉祥如意。大家想不想学习我们傣族的歌舞呢?(生答:想……)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孔雀”的象征意义,让学生初步学会欣赏“孔雀舞”的美】
提问:你们有谁也能用动作来模仿一下孔雀的动作?就学一个动作? 师:可以问一问你是从哪里学会的吗? 评价:你真是个有心人,观察得真仔细。
师: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手势来模仿孔雀头部的动作?(学生模仿)真不错,我们再来模仿一下孔雀梳理羽毛的动作。
(课件出示舞蹈动作图片,依次学习孔雀跳舞、孔雀开屏、孔雀走路的动作,评价。)师:如果你们能够把动作做的再柔美一些,就更像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去发现、模仿孔雀的动作,使学生理解“舞蹈源于生活”】
(教师一边哼《金孔雀轻轻跳》的旋律,一边和教学生跳)
【设计意图:先通过“舞”再“歌”,主要是在“舞”中多次聆听音乐,为“歌”打下基础】
教学片断二: 环节:翩翩起舞
师:小朋友们唱得那么感情,还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跳起了孔雀舞,我们现在把刚才学的“孔雀舞”动作加进去,让我们全班一起合作表演《金孔雀轻轻跳》。(师生在音乐中齐跳 《金孔雀轻轻跳》)
【设计意图:通过边歌边舞“孔雀舞”,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舞蹈的魅力】
三、案例反思:
我选教的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中的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它是一首描写傣族风情的儿童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我思考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从感性、体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领学生用身体感觉音乐,用舞蹈律动来表现自己的体验,甚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切身的感受。针对于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实效性,我通过不断地研读教材以及反复修改教学设计中,有了以下浅薄的点滴思考 :
1、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激发、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的审美性。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步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总之,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注重“美”,以审美为核心,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更好的让学生第一感觉喜欢上舞蹈,欣赏优美的舞蹈,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以孔雀舞欣赏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为了营造轻松的环境,我采用图片展示、音乐赏析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
3、要让孩子喜欢舞蹈,首先应该让孩子喜欢你——老师。
要想让孩子喜欢你,就必须做到爱孩子,要有一颗童心,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孩子般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形体动作,唤起他们的兴奋感,把他们吸引到奇妙的舞蹈世界里来
总之,舞蹈艺术的融入,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继续改进、完善、落实,使舞蹈艺术更进一步的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加砖添瓦,成为音乐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三篇:舞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舞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龙镇学校
张喜凤
舞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音乐和舞蹈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因而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重视二者的有机结合。如今很多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单一。深入研究怎样促使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有效结合的问题,以便有效提升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一、小学音乐与舞蹈结合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音乐的感染,那么换言之,也就是说舞蹈也能对音乐进行很好的诠释。关于这方面,我国的著名音乐家吴祖强也曾有过类似说法,认为舞蹈艺术在某种意义上,音乐就等于是舞蹈的声音,而舞蹈就相当于音乐的形体。因而,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和舞蹈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所有的舞蹈均不能离开了音乐,并且其艺术魅力也只能借助音乐才可以向观众精彩呈现。作为舞蹈灵魂的音乐,占据了舞蹈艺术中的关键性位臵,甚至可以说音乐组成了舞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舞蹈艺术可以对形体姿态进行很好的保持和提升,将良好的美的气质塑造出来。人们可以依据舞蹈动作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在动作训练的同时学习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表现得到极大丰富。小学音乐课堂上,借助音乐搭配舞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能够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很好的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借助律动来对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进行深入的感受,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借助舞蹈动作来对音乐的理解、感悟进行表现和表达。
二、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音乐教师欠缺舞蹈功底
担任我国小学音乐课教师的多是音乐专业毕业的师范学生,关于舞蹈教育方面的工作,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有舞蹈或形体经验的教师只有极少数。在学校期间,这些教师主修的主要是声乐和器乐等,尽管也有舞蹈方面的学习,却未能真正全面的掌握好舞蹈知识技能,舞蹈技能水平也不足。如今我国总体上还是比较缺乏基础性舞蹈工作者。而实际情况是,一所普通的小学是不会有专门的舞蹈老师配备的,所以通常都是音乐或体育教师来充当舞蹈老师的角色。
2.音乐课堂教学欠缺创造性,内容缺乏丰富性
音乐教学不只是为了教会学生几首歌曲,其真正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既要包括音乐素质,也要包括创新的能力、精神等创新素质,而一个人素质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创新素质。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还有很多老师只是想完成教学任务而言,没有花心思研究音乐教学方法,这就导致音乐课堂欠缺创新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迫切需要加强音乐与舞蹈教学的结合。学生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通常难以让自己进入乐曲营造的音乐氛围,对于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内容也无法真正理解,更不能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不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升华,更不会促使其深刻地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
三、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体验
1.关于教学内容和教案的设计
将舞蹈教学纳入音乐教学中,能够很好的使气氛活跃起来,而且能达到形象易懂的效果,还能促使师生共同参与。借助舞蹈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启发,促使其更加投入地参与表演。教师在每一次备课时,遇到能够进行表演的教材内容,就可先将舞蹈编排好,接下来在音乐课堂上表演给学生看,这样直观形象的表演必然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接下来阐述笔者对音乐舞蹈教学进行结合的体验:在情景创设方面就可以通过舞蹈律动的方式,这样能够促使孩子们更迅速地融入音乐舞蹈课堂。关于“舞蹈律动进教室”的设计,可以课程内容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也深刻体会到教师若是能够在音乐课堂上通过动态的舞蹈动作形象来表达需要教授的歌曲内容,进而将与歌曲情感相适应的氛围营造出来,将极具情趣的音乐意境创设出来,那么必然会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促使其使产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并带着这样的动力走进课堂。例如,蒙古歌曲《鸿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搭配的舞蹈动作可以是蒙古族中比较经典的“柔肩”动作。这就将蒙古族民歌悠长、宽广的特点很好的展现出来,也有助于学生感受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一种美好的草原意境。借助恰当的舞蹈动作教学,能耐促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进而对本课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
2.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怎样才能促进教学发展作用的进一步提高,并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现代教学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究这一中心课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对新的挑战,进一步普及素质教育不得不思考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全部艺术实践都具有创造性。艺术教育对于人创造性的培养是最能发挥作用的。首先,创作、表演等一切艺术实践活动都与创造性思维活动离不开;其次,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是最具创造性的。音乐和舞蹈之间存在朦胧性、多义性等特征。这样受教育者也就有了更加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再次,借助感人艺术手段的音乐与舞蹈教学,能够对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感知觉、注意力和想象等更能深入心灵。所以,音乐和舞蹈综合教学理对于创造发展原则的贯彻要更加重视。
3.合理运用舞蹈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若是能与舞蹈教学很好的结合,那么不但对学生掌握新知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标准相符合。对音乐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将有效可行的音乐教学新模式开创出来,才能促进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更加健康长久。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积极转变过来,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变成创新者和交往者、促进者。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要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把握,采用充满情感的课堂语言,努力促进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创设出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如此才算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教学情境,这也将促使学生采取更加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总之,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割裂了两者的关系,不利于审美教育的顺利实施,不利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把舞蹈律动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单一学习方式,通过音乐和舞蹈动静结合的双向教学方式,唤起儿童喜爱音乐的天性和本能,激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想象,从而更愉快地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
第四篇:浅谈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体态律动是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一种感觉。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合理使用律动辅助教学,通过律动表演和即兴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与表现能力,使学生真正地爱上“音乐”课。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运用到低年级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喜爱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关键词:体态律动教学法 小学低段音乐 课堂教学
前言
小学1—2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上都带有幼儿的特征。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好模仿;情绪易兴奋、易激动、不稳定。根据1—2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律动教学,能培养了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创造力。将“律动”教学与小学低段音乐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用律动培养音乐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体态律动概述
(一)体态律动的提出
达尔克罗兹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
1(二)体态律动的形成发展和基本内容
1.体态律动的形成
多年前,达尔克罗兹在教学中就发现了学生在音乐演奏中的问题,由此他苦思冥想,总结了一套新的 1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
教学模式。
首先,他让幼儿认真地听音乐,去感受音乐的节奏。但在这期间,他却发现了许多问题,如果只是听一听音乐,这样不足以让幼儿准确把握,而且也缺少对音乐的互动,这样身体与音乐的结合就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此后, 他就一边注重培养身体对音乐的反应,一边还要注重心理聆听音乐的感悟。将整体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达到完美的充分的融合,收效颇丰。这样下来,很多孩子本身没有什么音乐感受的,经过练习都表现明显的进步,动作自然、随和。
有了上面在教学中的认识和经验,他就更加灵活的掌握了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并且设计了一套连串的音乐练习活动,总体就是通过大脑感悟、情感、身体动作结合起来,充分表达出每个人对音乐的解释,协调身体和大脑机能的发展。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很简单的动作如跑、跳、坐、蹲等在不同方位、不同姿势表演相互组合下来表现不同曲种、调式和节奏旋律。体态律动因而产生了。
2.体态律动的发展
体态律动凭借着自身的音乐教育活力,被各界音乐教育家推崇。同样的,在早年间,这一体系就被传播到我国。从1986年至1996年,体态律动就在大小文章、刊文中被提写到。《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是外国音乐教育研究专题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体态律动这一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在我国的发展还只是杯水车薪。由于许多条件的限制,因而没有广泛的传播应用。
3.体态律动基本内容
体态律动的学习是一种将音乐和肢体动作以及内心对音乐的领悟三者融会贯通的过程,音乐所传达出的灵魂不是仅仅用简单单纯的动作表现出来就完美了,而是真真的可以将音乐节奏融入内心,通过内心的理解,达到人身音乐的完美共鸣,这就是直接用我们的身体在感知音乐。因此我们要学习体态律动,了解它真正的内核。
(1)节奏的训练
节奏的训练是体态律动教学中的核心部分。体态律动的的目标是由节奏所传达出的思想经过大脑的的感悟,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一种融合的过程。通过这种互动,实现音乐与幼儿的身体动作的结合。通过音乐中节奏的动感使幼儿在聆听时有所体会,并根据不同节拍的强弱、快慢、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快慢间断变化。在练习中,我们鼓励幼儿将全身的肌肉进行放松,这样就比较容易掌握拍子的强弱变化,并且同这样的练习,还可以锻炼儿童对身体肌肉的控制能力、身体的平衡能力等等。
案例: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其多列》这首歌曲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四分音符合和八分音符的区别,教材上用节奏小人“走”和“跑跑”来对应四分音符合和八分音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身体的“走”和“跑跑”来感受四分音符合和八分音符。
学生在用身体律动感受“走”和“跑跑”以后,用拍手和念、拍手和口型念、拍手和心里念来掌握熟练《其多列》这首歌曲的节奏,以达到学会歌曲的目的。图为学生课程表演律动《其多列》
(2)体态律动注重时、空、力量
时间、空间和力度之间相互转化,相互影响律动的表现。这样才能在一定时间里完成音乐的表现和舞动。空间、时间、力度始终贯穿于体态律动之中,三者相辅相成。在不同的空间里,我们会做相应的动作,运用一些空间的移动、跑、跳、走等简单动作,就会表现出音乐中许多的内容。
案例:在表演《动物说话》这首儿歌的时候,我可以带领孩子们在教室的空间里,运用我们的手部动作,脚步动作,和身体扭动,再配上一些简单的走动,就可以将这首儿歌表现出来,气氛十分活泼、欢快,孩子们学习的也快乐自如。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运用的基本内容
(一)“体态律动”在新歌导入中的运用
唱歌教学在低年级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唱歌教学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教 唱一首歌曲,能够融进许多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因此,怎样使学生对新歌的学习产生欲望,提高兴趣呢?导入是关键。在新歌教学中,借用要学歌曲的音乐,让孩子先动一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咏鹅》这首歌曲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手臂叠起来模仿白天鹅的长脖子,根据歌曲的旋律线高低,跟着音乐动一动。
(二)“体态律动”在歌曲学习中的运用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把人的喉咙比作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歌唱最易普及、最为简便,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歌唱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姿势、呼吸、咬字、吐字外,还要注意身体各部位的表情动作。歌唱时适当地配合身体动作能更好的使感情外化。特别是新《标准》还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歌曲,如果让这么小的孩子枯燥无味地背诵歌曲,首先学生是被动的,而且好不容易记住了,没两天就忘了,既吃力又没效果。然而根据歌词大意编排简单的动作,学生背唱歌曲的速度明显加快。
案例:一年级上册《小青蛙找家》,一年级的学生本来就生性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在歌曲“呱”、“呱呱”“呱呱 呱”处边唱边模仿青蛙叫的动作,在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家了”时让学生慢慢蹲下来,然后在最后一声“呱”的地方,跳起来唱。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得专注,期待着唱最后一声“呱”。通过律动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三)“体态律动”在处理歌曲中的运用
歌曲处理的一般方法有:讲解词义,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风格、特点、注意强与弱,活泼与抒情的对比,作品稍大的还要注意“高潮”的到来等。但由于低年级歌曲都比较短小,相对来说,只要注意强弱的变化,情感的变化,三拍子歌曲还要注意歌曲的韵律感等,一般的歌曲就能演唱的比较好。如在一年级上册教唱歌曲《布谷》时,让学生从想像、模仿布谷的飞舞的节奏及动作上感觉所描述的可爱的布谷形象,让学生在唱唱、动动及过程中愉快地进入歌曲的美好境地。我先启发学生对“飞”的想象,想象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布谷鸟,飞进了音乐的小天地里,自由自在快乐无比。只要求学生跟上音乐节奏互相之间不碰撞,别的不做任何限制。由于没有固定“飞”的模式,孩子们飞得各式各样,音乐一停,要求每个孩子摆一个造型,让老师猜猜“布谷鸟”在干什么?由于动作不受限制,每个发挥了主动创造性,孩子参与性提高,孩子们在实践中不只是学会了飞的技能,更重要是发挥了创造性,培养了个性能力。而教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时,则编排成表演唱、调动学生的情绪边唱边做。这样,歌曲学完后,学生已牢牢记住,只要我唱其中的一句旋律,学生就能载歌载舞地表演起来。学习过程加入一些“体态律动”不仅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兴趣,能主动的学习歌曲,还能形象的记住歌词。
(四)“体态律动”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 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所以音乐欣
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在欣赏打击曲《鸭子拌嘴》时,我通过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讲讲演演图片中发生的故事,然后在请学生边看图边欣赏音乐,最后再让他们随着音乐来动一动、演一演,学一学鸭子的叫和吵闹声,给他们创
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这样学生很快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种感受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
三、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课时要通过播放音乐来律动。通过悦耳的音乐和优美的造型,学生不但欣赏美还能通过动作体验美。在我教授的三年级红星歌一课中,有听音乐变换队形和动作模仿小红军的环节,突然有一学生跑出了队伍,在小红军旁边模仿起了老农民,让小红军喝点水。此时学生不仅学会了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含义,而且律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了情感教育,陶冶了情操。
(二)体态律动有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本能
1.教师通过让高年级学生自主根据音乐或者歌词编创动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能力。2.我发现现在我校学生在课间操走步环节总是踩不准节奏,上课时多以律动形式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乐感、节奏感。
3.听音乐做出优美的动作,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设计,自由地用身体动作反映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三)体态律动有利于提高记忆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上课播放音乐的时候,我发现学生会不自觉地根据歌词做出相应动作,在演唱时他会根据这些动作记住歌词。如在欣赏乐曲时,把相同或相似的乐段用相同的动作,不同的乐段则反之,学生在体验观察后可以更好、更清晰地理解音乐。如,在《小雨沙沙》中,学生听到“沙沙沙”就会模仿小雨作出动作,或者拍手。这些看似抽象凌乱的活动往往对儿童开发智力和创造潜能的挖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体态律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益于身心
律动是有节奏的做动作、活动,而动作、活动离不开手脚、关节的相互配合,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四肢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它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与体育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现如今,不仅音乐学科在使用达尔克罗滋的体态律动,英语课里面的CHANT等都开始融入体态律动,可见其重要作用。音乐教师只要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律动,便可以达到提高音乐课堂效率的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紧随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脚步,积极转变教学思维,让体态律动教学法得到长足的发展。体态律动教学是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不断促进听觉、动觉、情感思维发展的音乐教育体系,当学生参与这种体系的活动时,会沉浸在一种快乐和良好的自我感觉气氛中,这既是一种学习社会交往的游戏,又是一种艺术上的感受,体验和追求。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运用儿童喜爱的音乐与运动结合的学习形式来教学,把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不仅避免了枯燥,死板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厌烦感,而且简单、易操作,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和感知。在兴趣的带动下,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加深了对本节课得记忆,让学生在玩乐中懂得音乐。学生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技巧和能力时达到最佳状态。最终在相对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在音乐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好“体态律动”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音乐教学的迫切呼唤。因此,广大音乐教师不仅不能忽视律动教学,而且还要不断地探索、创新,不断地完善、钻研和发掘,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艺术天地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1版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M].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组,2011.03 [3]陈琴《体态律动》[J].霍邱教育网,2011.05.03 [4]韩雪娇《体态律动教学》[J].国培官网,2011.01.26 [5]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05 [6]李红蕾《谈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9)21-23 7
第五篇:浅谈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呈现形象、舞蹈彰显魅力
自古以来,舞蹈和音乐就是一堆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记·师乙篇》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跳起来了,由此可见,舞蹈就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以学生的审美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在音乐课中能够根据歌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舞蹈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彰显,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舞蹈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舞蹈就是用肢体语言在音乐的情感和意境的启迪下,用身体演绎出它的节奏。小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动,在音乐课中,单纯的唱歌教学他们很快会觉得乏味,音乐课中舞蹈教学采用愉快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伸臂展腿,扭头摆臀,营造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如在上音乐课之前,我让学生听《堆雪人》《踏雪寻梅》等,随着优美欢快的旋律做着舞蹈动作,营造了音乐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对音乐课充满了期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如在《赶圩回来啊哩哩》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增加了彝族舞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边舞边唱,在舞蹈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音色的变化,学生兴趣高涨,不但很快学会了歌曲,还表演得很好,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受到的感染和熏陶更强。
二、舞蹈教学辅助歌词的记忆
在小学音乐课中,歌词的记忆成了孩子学习音乐的小小障碍。例如:在教授《快乐的一天》这首歌时,它的歌词特别难记,因为一年级学生刚开始还不认识字或识字很少,不能看懂歌词。我使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记忆,我根据歌词的内容编了舞蹈动作,学生很快就理解并记住了歌词,学生当时兴趣很浓,课堂效果也不错。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根据儿童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舞蹈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教师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根据歌词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那么歌词的记忆就在孩子们愉快的跳动中轻松搞定。
三、舞蹈是儿童学习音乐的一种艺术手段 音乐是一种听觉形式的艺术,是以审美为目的和核心的。舞蹈是把对音乐的感受、体味、认知和发现,用动作形式表现出来。在欣赏一段音乐时,反复的聆听会让学生觉得单调。我便想办法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以舞蹈带动听觉欣赏,就是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使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属于兴奋状态,舞蹈给予了音乐生命的活力。音乐如一股清澈的山泉,舞蹈就象一幅优美的画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在欣赏《大河之舞》的片段,如此经典的作品,配以欢快、流行的踢踏舞,流动的旋律赋予人物的思想、情感,使音乐有了生命,有了活力,学生在艺术的殿堂中,亲身感受着美的力量,美的真谛。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中曾提到:“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能更生动、更准确地理解和表现音乐感受所联想到的事物,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办法,所以舞蹈教学是音乐美的延续,是音乐美的升华。
四、舞蹈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奥尔夫教学法曾指出:“原始的音乐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本身是一种游戏,是一种生活。应多渠道的发挥、挖掘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音乐课要让学生动手动脑,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体验,舞蹈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营造氛围,创设情境。通过音乐实践充分感受、体验、表现和创造,让学生真正地去音乐世界里遨游,得到美的享受。舞蹈教学可以给孩子们多点时间进行自由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舞蹈教学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即性动作,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的美好与存在,使音乐实践活动有了成功的保证。例如在《火车开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快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表情呆板,此时加入几个舞蹈动作,让学生一起随着音乐欢快地跳起来,载歌载舞的实践活动,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音乐与舞蹈是血与肉的关系,在音乐课舞蹈教学中,既要注意舞蹈语言的直观性和动作性,又要注意舞蹈教学的抒情性、思想性和创造性,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舞蹈教学的实效。在不断的体验中感受、领悟、发掘音乐的情感内容,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的升华。所以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框架下,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以新理念从事音乐舞蹈教学工作。要充分运用舞蹈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感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向儿童提供无边无际的幻想空间和无限的创造机会与创新能力的可能性。如果说音乐是“蓝”,舞蹈是“青”,那么通过舞蹈创新教育教学这一重要手段,就能达到“青出一蓝而更胜于蓝”的创造效果。
螺溪中学:杨珍
党员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91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中国革命的前面,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无数的胜利。党的91年的光辉历史,就是坚持先进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先进首先是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先进,其次是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91年来,我们党在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始终保持了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政策的先进性,带领中国人民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党的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先进,党组织的先进,并不代表所有党员都先进,从总体上来说,党员的大多数是先进的,但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总有认识跟不上的,总有不够先进的、掉队的,甚至是走向反面,以至于被人民抛弃。如何保持党员先进是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上的开放改革,文化思想领域的环境也宽松了,很多西方的思潮引进来,国内一些被批判过的错误思想也有所抬头,一些新的错误思想也逐渐产生,而我们有些党员在经济建设大潮中把思想教育和学习放在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地位,更为这些错误思想和思潮开绿灯。事实上,确有部分党员被侵蚀,引起群众反感甚至是愤怒的腐败现象,另外一部分党员虽然还算不上腐败,但是他们忘记了党的目标,迷失了方向,甚至放弃了信念,为个人私利盲目计较,丧失了党员的先进性。这些现象损害了党的形象,危害了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党现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非常及时,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活动能教育广大党员保持先进性,能够挽救一批走到悬崖边上的人,把他们拉回来,这个活动也证明了党充满活力,能够自我完善,具有良好的造血换血机制,保持自己的肌体永远健康。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对照自己的思想,我也有一些体会。要经常以党章和胡总书记的六个坚持对照检查自己,是不是像个党员,是不是具有先进性。近年来社会上对党员有这样那样的议论,我认为应该以自己的言行为榜样,要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要敢于表现出党员的行为,要敢于和不正确的思想作斗争。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不能满足于遵纪守法或者是为人师表,这是所有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党员教师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另外工作中,教育教学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教育观、艺术观。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认真对照党章,我们学习的重要文件,按照这个要求,找清思想上的差距,包括实践能力的差距,做到既有深刻认识,又有改正和进一步作为的能力。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次很有成效的教育活动,我将借这个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争取让自己符合党员先进性的标准。
杨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