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必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既是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党的各方面建设发挥统领作用。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
党的执政能力,决定着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决定着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通过对基层党政组织在执政方面的调查,笔者认为,就现实阶段而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有的不注重学习、不更新知识,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强;有的不会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有的对各种社会矛盾、利益关系缺乏系统的把握,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有的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依法行政的能力不强。
二是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党内民主制度不够健全,特别是保证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具体制度尚不完善,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面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少基层党组织在组织设置、工作内容、活动方式等方
1面都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凝聚力、战斗力不强。
三是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近年来,新经济领域、资金高密集领域、垄断性行业中的大案要案以及侵吞国有资产案件频繁发生,作案手段趋向隐蔽化和高智能化,案件的复杂程度和查处难度明显增大。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贪污受贿、徇私枉法、买官卖官、以权谋私等问题还比较突出,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个别领导干部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诱惑的能力不强。
这些问题,不但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已经和正在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削弱党的执政基础。要引导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对新的历史方位和执政使命的适应力,增强对各种消极腐败因素的免疫力,增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笔者认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突出教育重点,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一是要进一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素质;二是开展好“两个务必”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思想;三是开展好忧患意识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四是开展好勤政廉政典型示范教育,让党员干部干有遵循、学有榜样;五是开展好警示教育,注意用反面典型鞭策自己,做到警钟长鸣;六是开展好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
拒腐防变的能力;七是加强“两手抓”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组织开展反腐倡廉的工作水平;八是开展好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使我们的党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筑牢筑严思想道德防线,自觉做到“慎权、慎欲、慎独、慎微”,把好金钱关、名利关、权力关、人情关和色情关。
第二、落实制度,运用管理手段,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是提高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而解决人的问题,既要靠教育,又要靠制度。制度建设是解决人自身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党纪政纪条规和制度,加大检查力度,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二是突出重点,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并抓好配套的制度建设。诸如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规定,关于党政机关公务通讯工具管理办法等;三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多项制度。诸如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建筑市场招投标管理制度等;四是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健全地方性的各项廉政制度。要针对区域范围内有苗头的倾向,从分析具体问题入手,从防患于未然着眼,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制定严格约束,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三、强化监督,“关口”前移,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就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那种坐等举报、“民举官究”的工作方法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必须主动出击,加大监督力度,改进监督方法,通过执法监察、专项工作检查、纠风明
查暗访以及党风巡视等各种形式,寻求线索,主动查办案件。一是要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树立信心,立党为公,弘扬正气,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二是要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不能端着枪等着党员干部犯错误,要加强事前事中监督,抓好党员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廉政建设,关口前移,铲除腐败现象可能滋生的土壤;三是要变业内监督为全方位监督。把监督从工作时间延伸到业余时间,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做到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落实到哪里,加大全方位监督力度。
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真正使党员干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才能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第二篇:必须切实提高法官调解素质
必须切实提高法官调解素质
2007-11-2 16:43:01
许道恒
法院调解是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法官主持下,通过处分自己的权益来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以当事人之间私权冲突为基础,以当事人一方的诉讼请求为依据,以司法审判权的介入和审查为特证,以当事人之间处分自己的权益为内容,实际上是公权力主导下对私权利的一种处分和让与。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申诉上访较多,执行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加强法院调解工作,有利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防止和减少申诉上访,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说,法院调解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级人民法院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做好调解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好调解工作,必须下大气力,提高法官的调解素质。
一、树立对法院调解的正确观念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树立对法院调解的正确观念,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法院调解,法官主宰、控制和支配着整个调解过程,法官扮演着主要角色,起主导作用,当事人处于被动的地位。这在当事人习惯依赖于审判机关主动性、能动性的时代,这种情形的调解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当事人个体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不再愿意处在被劝说者的位臵,而是希望法官听取自己的表达和请求。这时,当事人不愿意轻易放弃自身的利益,对法官的建议、意见也不再轻易采纳。如果法官实施干预,很容易引起当事人的不满,导致对法官的不信任,甚至认为法官有偏袒对方当事人之嫌,从而使案件难以调解。所以,在社会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背景下,法院调解也应逐步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跨越,要牢固树立与现代法制相一致的法院调解理念。近几年来,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全面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民事审判工作中,确定了“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指导方针。这对于审判人员开展审判工作,进行案件调解,在调解中应居于什么位臵、应该有什么样的调解价值取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作为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应该牢固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调判并重的观念。摒弃过去一段时间轻调重判的思想。因为一个案件通过庭审后,依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判决很简单,省时省力。但是如果进行调解,则要经过法官主持,依法做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有的案件则要经过反复调解,当事人才能达成调解协议,法官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所以法官往往重判轻调。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涉讼上访较多,当事人缠诉不断,矛盾容易激化,从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机统一的角度来看,一个案件若调解结案,则比判决结案效果要好。所以在审判工作中,要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既不能一味强调调解而久调不决,也不能片面强调判决而忽视调解。调解工作要讲求效率,增强审限意识,避免以拖压调、久调不决现象,力求在审限内结案。但对办案的效率应当辩证地看,一个案件,如果通过延长审限,能够调解结案,当事人不上诉,不申诉,也不需要强制执行,调解的效率是高于判决的效率的。二是树立中立和协调疏导的观念。调解应由当事人主导,法官是调解的召集者、主持者、推进者,处于中立的地位。在整个调解过程中,法官应重在协调、疏导,要为双方当事人营造出易于沟通的和谐氛围,切记不要将自己认为公平的解决方案强加给当事人。要消除当事人对调解的排斥心理,缓和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帮助双方当事人沟通观念,交换意见,达成合意。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调解应当自愿、合法,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但是有些案件,在调解时,当事人并不强求明确是非责任。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做好引导工作,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三是树立程序规范的观念。理论界普遍认为调解具有非程序的特征,调解方式灵活多样,不拘泥于程序法的规定。但是从审判实践中来看,调解程序的灵活性或许有助于当事人合意的形成,但更多的是造成法官调解行为的失范和审判活动的无序。因此,应该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4)12号]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法发(2007)3号]规定的调解程序和要求开展调解工作。目前,各级法院调解程序多样,有诉前调解、诉后调解、执行和解等,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调解。因此,调解程序必须规范。如在诉前调解的,法官在当事人起诉时,可以根据案情和当事人的态度对调解成功的可能性作出初步的判断,认为调解结案可能性比较大的,则可以进行诉前调解,否则,就要在立案后迅速移交业务庭审理。又如在答辩期满前调解的,要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并将其意见记入笔录;能调则调,当事人拒绝调解的,法官不应主动再进行调解。法官助理主持调解时应向当事人释明身份并交待权利义务;双方当事人申请庭外和解的,法官应根据案情指定合理期限等。只有严格规范调解程序,对法官调解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才能使法院调解工作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增强法官的职业操守和理论知识素养
法院调解工作既是司法工作,也是综合性的社会工作。相对于判决而言,调解具有便捷、经济、节约司法资源、降低诉讼成本等优势。从宏观上讲,法院调解是一种构建和谐社会的治理之道;从微观上讲,法院调解是一门兼容理、情、法的 “化干戈为玉帛”的法官审判职能。法官要在当事人的利益纷争和矛盾之中寻找解决纠纷的办法,这对于法官的素质和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一)法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法官的职业操守对于做好调解工作非常重要。单有法学知识难以做好调解工作,必须要有法律道德的支撑,因此,要做好调解工作,除有法学知识的积累之外,要特别注重养成高尚的职业操守。一是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法官应当是具有高深道德修养的人,应当常怀仁爱之心,充满同情之心,具有大无畏的勇敢精神,不阿权贵,不循流俗。法官应当是正义的代言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不瞬。法官应当具备为民请命、舍身护法的正义感,应当具备“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而不能屈”的政治操守。二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法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很难做好调解工作的。法官处理诉讼纠纷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需要健康的心理和情绪、情感品质。在调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当事人蛮横不讲理、出言不逊,甚至会有侮辱性的言辞攻击、争吵激烈的局面。因此,法官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防止不良情绪的发生,遇到这种局面,应沉着冷静,不能随意动肝火,应当始终保持一种豁达的胸襟和镇静的情绪,对当事人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调解效果。三是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案件既然诉讼到法院,一般来说,法院调解过程不会一帆风顺。要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需要法官有一种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恒心,以顽强的意志力进行反复调解。要求法官有迎难而上、知难奋进的勇气和魄力,始终以一种主动、积极的精神状态去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用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力去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做好调解工作。四是要有良好性格气质。性格是一个人品德、价值观、世界观的表现,是一个人较为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到法院诉讼的当事人具有各种不同的性格和气质特征,法官与这些当事人打交道,做案件调解工作,必须能够适应不同个性特征和气质特征的当事人,以便能够有效的与当事人沟通,协调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具有良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具有良好的忍性和耐性,在调解过程中不骄不躁,能够以理智来折服当事人,使当事人愿意在法官的引导下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而不是通过威吓来使当事人信服。
(二)法官必须具备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当事人将案件起诉到法院,寻求法律救济,这就需要法官对于涉案相关实体法、程序法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法律的手段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从法律的视角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中包含的法律关系和可能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解释清楚。因此,法官必须有深厚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结构作为胜任调解当事人之间矛盾纠纷的基础。一是要掌握法理学知识。法理学是法官从事司法审判工作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法理学是一切法学的基础,也是一切法学知识的根基,更是一切法学知识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法理学的学习和研究,能懂得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懂得法律的精神,懂得司法的性质和程序的价值,懂得法律与政治、经济、社会、道德、文化、宗教、哲学、艺术等等的相互关系。二是要掌握专业法学理论知识。包括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知识产权法、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物权法等等部门法,以及相关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司法审判政策。近几年来,我国立法进程发展迅猛,有些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完善,相关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不断出台,法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法律法规知识。三是要掌握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知识和边缘法学理论知识。包括法哲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美学、法文学、法公共关系学、法艺术学、法传播学、法律文化学等等。近几年来,这些学科研究发展很快,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对于司法审判工作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需要法官认真学习掌握并运用于司法审判实践中。
(三)法官必须具备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法官懂法是对法官最基本的要求。法官还应当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司法审判工作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专门职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卫生、体育、军事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了解,近几年来,到人民法院诉讼的纠纷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公正高效地化解这些矛盾纠纷,对于法官理论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官不仅要懂法律,还要掌握与其专业相邻近的学科知识,同时也要对其它学科知识包括一些乡土文化知识、风俗习惯等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不断适应新形势对司法审判工作的需要。
三、掌握法院调解的技巧和方法
法院调解的内容包罗万象,琐碎繁杂,且不断地发生新变化。要切实化解矛盾纠纷,掌握一定的调解技巧和方法至关重要。
(一)注重用心感化。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代理人与法官开始接触时就在以审慎和怀疑的眼光观察法官的一言一行,并以此来判断法官职业水平和人格特点。法官要想取得好的调解效果,必须首先取得各方当事人的信任。如何取得当事人信任,这就要求法官在做调解工作时要用“热心、耐心、信心”(“热心”,就是对调解工作要有热心,符合贯彻“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首选方式;“耐心”,就是对于脾气较急躁、不太理解法律和法院工作的当事人,要不厌其烦地做疏导和劝解工作;“信心”就是对诉讼调解工作要有信心,不要有厌战情绪和畏难思想)去感化当事人,使其消除戒备和怀疑心理,让其感受到法官是在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从而对主持调解的法官产生充分的信任感,并且愿意在法官的引导下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二)注重把准争点。法官要围绕诉讼争执的焦点来辩法析理,只有准确地把握住双方当事人争论的焦点,才能运用法理来以理服人。为此,法官在调解过程中要注意了解和揣摩当事人内心真实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寻找调解的具体切入点,因势利导,真正达到调解的目的。
(三)注重公平正义。当事人到法院诉讼是希望得到法律的救济和保障,要求分清是非曲直,明确法律关系和责任。法官在主持调解过程中,对当事人反映出来的一些错误言行和动机,该扶正的要扶正,该祛邪的要祛邪,决不能为达成和解而一味迁就过错一方当事人的不当言行,压抑无过错一方当事人的善良愿望与诉求,要讲究公平正义,用一种正义感和正气来主持调解。同时,法官应当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既不能毫无原则,也不能超越当事人的权利,其调解行为要始终体现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
(四)注重讲究策略。调解是通过当事人自身心理与认识的积极转变而成就。法官在调解中,作为一种外在的力量,虽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外因对当事人这个内因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根据不同的案情和不同的当事人采取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调解,就会收到明显的调解效果。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消气调解法。一些民事案件涉及家庭和邻里纠纷,许多当事人为琐事反目成仇,对簿公堂。面对这类案件,调解无疑是化解矛盾的灵丹妙药。为此,法官要深入了解、探询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找准矛盾转化的突破口,通过和风细雨的思想工作,平息当事人之间的怨气,从而使案件得到成功调解。二是联动调解法。有些当事人一再不服判决,最终提起申诉,这类案件当事人对立情绪往往比较大,很难达成调解意向。对此,法官要克服畏难情绪,全方位、多角度调动各方面力量做调解工作。三是对话协商法。对于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法人的案件,法官要适时组织双方进行协商,引导当事人着眼长远,权衡利弊,在原则范围内互谅互让,以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四是规劝引导法。法官要在调解过程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做好当事人的规劝引导工作,促使当事人的主观认识和心理朝着纠纷解决的方向转化,从而促进矛盾纠纷顺利化解。
第三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专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党群支部组织开展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学习教育专题,结合集中学习和会下的自我学习,我从内心感到又一次的精神洗礼,提升了个人的党性修养,给我打了一剂预防针,让我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廉政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事关我们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在这里,廉政建设是基础,也是根本性的问题,为政不廉,焉能执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更加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内容的学习,积极参加思想教育活动,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在思想上筑起党风廉政建设防线和思想道德防线,树立起了自觉抵制、拒腐防变的廉政观念。具体来讲,我认为应当朝这个方向努力 :
一.学习理论知识,加强思想认识,改进思想作风
近年来,在新的形势下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有些问题甚至比较突出。从一系列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资料中不难看出,那些走上犯罪道路与人民为敌的腐败分子,他们走向犯罪道路的每一个阶段,党中央都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告诫,但他们以侥幸的心里撬动了放纵的行为,用膨胀的欲望摧毁了是非的界线,正是由于少了一点自律,多了一点怂恿,终于一步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通过这些事例,本人十分重视思想作风的养成,重视政治素质提高,自觉发扬艰苦奋斗,培养良好生活作风,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自勉,加强自律意识培养,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干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求真务实,转变工作作风。
求真务实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只有保持和发扬好这一优良作风,才能认认真真干实事,才能不搞形式主义。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一是要坚持扑下身子深入机台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机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切实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二是要认真学习研究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和作业指导书来引导生产过程,达到规范操作的目的,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讨新思路,寻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要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要真正做到古人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三警钟长鸣,筑牢防线。
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要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大脑中要时刻绷紧这根弦,时时警醒自己,筑牢防线。从严自律,管住自己。如今的生活条件较之前有了极大的改善,但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每一名党员都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小节上时刻从严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自重、自盛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此外还应当要有求真的精神。求真说到底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品德、一种精神,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具体到工作来说,就是坚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有种紧迫感,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坚定信心,维护好学生的根本利益。求真就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学会用心,善于从普遍性问题中发现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和提炼经验性的做法,用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难题、工作中的症结。还要有务实的作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实在人,是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是踏下心来做事、实打实地做人,就能干出名堂,也能取得组织的信任。
一个政党,如果不坚决反对和有效预防腐败,听任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就不能取得政权,即使取得政权后也不可能保持政权稳定。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做好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工作,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出发,强调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党员,今后我会时时刻刻将《中国共产党员廉洁自律准则》放在心上,警钟长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严格要求自我,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在工作中谨言慎行,为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党员不懈努力。
第四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防腐能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防腐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决定》,是一项反腐倡廉的战略性措施,对于遏制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从根本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能够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腐败行为作斗争。特别重要的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赋予了过去处于被动接受监督的“权利层”、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一肩挑”的重大责任。这对提高反腐败斗争的工作地位、工作力量和工作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如能切实贯彻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对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效果会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做好三个环节工作:
一、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条款要明确责任
明确责任,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首要环节,是责任制的基础。因此,在制定责任制的时候,必须根据各单位的实际,紧紧围绕着“谁该承担责任、在哪些问题上承担责任、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提出明确具体的责任条款。
(一)明确责任的主体,知道谁的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主体,领导班子首当其冲,但在实际操作中应以领导干部个人的责任为重点。实践证明,腐败的客观条件是有权利和权利失去制约,主观条件是思想道德防线崩溃。反腐败斗争要取得成效,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取决于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决心和重视程度。因此,在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时,除了要明确领导班子的责任外,应把重点放在领
1导干部个人的责任上。应根据职权和任务的不同,规定不同的责任。特别是要对“一把手”的责任提出明确的要求。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所管辖的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明确提出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和要求。“软任务”也要有必要的“硬指标”。使“两副担子”、“两个责任”在形式和内容上充分地体现出来,增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两个责任”意识。
(二)明确责任的具体内容,知道干什么。不仅要明确党风廉政责任的重点人员和重点部门,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违反了要怎么样”。应根据各单位的工作实际,按照每个领导、部门的职责、权利和任务特点,以及在廉政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责任条款,力求具体实在。例如:单位“三重一大”重大决策时,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规定的“六不准”;财务部门不准私设“小金库”等。总之,凡是可能出现问题的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责任条款、制约措施和违规应受到的处罚规定。这些措施经过讨论决定后,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方式,按干管权限,由上级党政主要领导与下级签订。
二、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要功过分明
有好的责任制度,这只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严格、科学地进行考核,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另一关键环节。
考核工作决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双重作用。一是准确地评价一个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评价不准确,奖惩也就谈不上准确,就会失去考核的本来意义,有害而无利。二是科学、严格的考核工作,能使干部职工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一种严肃感和信任感。有了严肃感和信任
感,廉政建设工作才能有效地推进。如果走过场、搞形式,或者虎头蛇尾,就会使善良的人们“看破红尘”,使贪赃枉法者胆子更大。因此,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工作,一定要认真严肃,一定要严格准确,一定要善始善终。切勿走过场、搞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考核的目的。
考核要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一个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好不好,干部是否廉洁,这个单位的群众最有发言权。腐败最怕群众,群众的监督最有力,应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考核工作除应坚持原有的一些好的做法外,应把民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方法,引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工作。应召开被考核单位的党员、中层干部、职工代表、党代表参加民主测评大会,专门对企业领导班子和每个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的层面多了,测评的结果才更加真实可信。
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要赏罚分明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是一项具有强制性、威慑性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能否执行好这一制度,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又一关键环节。对考核结果能否做到赏罚分明,敢不敢对分管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能否真正得到加强的问题。如果有规不行,违规不究,或者是重违轻罚,势必造成制度荒废,法纪松驰,问题更多。现在有许多问题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法执纪不严。因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得到很好落实,就必须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责任追究必须敢于撞硬,敢于动真格。
责任追究条款要尽可能的具体明确。责任追究的依据是责任条款,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条款,责任追究就难以执行。因此,责任条
款除了要明确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要怎么办、不准怎么办”外,还应该规定“违反了哪条规定、出了什么样的问题要受到什么样的处分或处理”。只有这样,在有了考核结果后,才便于“对号入座”,有据而准确地进行奖惩。
责任追究一定要敢于动真格。因为,责任追究不同于一般的纪律处分。纪律处分的对象是直接的违纪者,对直接违纪者的处理尽管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干扰,但相对要容易得多。而责任追究的对象是没有履行好领导责任而导致分管的单位(部门)、人员违法违纪的责任人(各级领导)。对这种追究责任者的处理要困难得多。为此,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在单位管理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对他们功、过的准确评价、奖惩,对于促进他们的工作,进而促进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责、权、利平衡,赏罚分明,才能促使他们尽职尽责,管理好单位,使机关单位更好的根据国家政策,履行所担负的工作职责。
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上,要大力提高防腐拒变能力。一是坚持重点抓、抓重点,努力在深化反腐倡廉建设认识上下功夫。要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加强警示教育,加强自查自改自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职工监督,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努力创建风清气正的交通发展环境。要始终紧绷反腐倡廉这根弦,严禁收受他人钱财和有价证券等,严格执行部门预算,严格规范银行存款和信贷管理,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严禁滥收滥支,严禁以权谋私,严禁私设小金库。
二是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努力在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上下功夫。要把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贯穿于交通工作的始终,对
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和热点、重点、难点,抓紧盯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一抓到底,抓有实效。反腐倡廉要治病于未发之前,注重预防;对于有苗头性问题的干部,要早打招呼,治病于初起之时;对腐败分子,要敢于动手术、下猛药。
三是坚持领导抓、抓领导,努力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上下功夫。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主要领导要对班子内部和管辖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建设负总责,班子成员要对分管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等职能,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支持参与”的工作机制,真正将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全局规划、寓于各项工作、体现方方面面。
四是坚持结合抓、抓结合,努力在发展实践上下功夫。要督促严格依法依规依政策办事,将依法行政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构建浓厚的法治氛围;要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着力防止和纠正在行政过程中缺位、越位和不作为现象;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服务为民。
五是坚持深入抓、抓深入,努力在落实廉政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外部协调,深化联合共建;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学习交流,注重预防腐败。
总之,只有建立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机制,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防腐拒变能力,制定科学的防腐机制体系,才能有效的从源头扼制腐败的发生,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第五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执政能力心得
践行胡锦涛同志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不断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是摆在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形势下,落实好、实现好、坚持好这一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是个关键,纪委领导更带头践行。s0100
一、要赢民心、顺~、造民福,为夯实共产党的执政根基竭心尽力。
要增强“民心”观念,情系于民。始终把“为民”作为党的核心要务。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极其重要的问题抓紧抓好。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弱势群体,特别是因下岗、失业、因病等造成生活贫困的弱势群体。
要致力真抓实干,取信于民。民心的向背,说到底是看执政党能否给民众带来实惠。我们一定要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要转变干部作风,服务于民。民心不可欺,纪委一定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痛下决心,彻底治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顽疾。要大力倡导“四个力戒和四个注重”:力戒虚假,注重实际。力戒漂浮,注重实践。力戒空谈,注重实干。力戒形式,注重实效。特别要注意珍惜民力,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为民”而不是“政绩工程”上。
二、要抓监督、抓纠风、抓教育,在推进反腐倡廉大业方面做出贡献。
首先要加强监督。蓬江区近期出台了一些重大举措,在加强领导班子监督的同时,重点抓好三个层次的监督。一个层次是加强对区直重点部门的监督。区委决定,由区纪委直接向区直9个队伍大或掌握财、物调配权的部门派驻纪检组(监察室),这是按市纪委要求率先开展的县级纪委派驻试点工作,派驻纪检组(监察室)的人员及业务工作均由区纪委直管,实行垂直领导。第二层次是加强对镇、街乃至社区党员干部的监督,每个镇街都配备了一名以上专职纪检干事,专司党内监督工作,保证监督到位。第三层次直接抓到村,将监督视线下移,开展“廉政进村”活动。
其次,要坚决纠正不正风。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反腐倡廉的突出问题:既着力解决大案要案,依法惩处~分子,又致力抓好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既着力抓“不廉洁”问题,又致力抓“不作为”问题;既着力抓机关作风,又致力抓部门行业风气。要盯住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开展纠风工作,对城市拆迁补偿问题、严格教育收费“一费制”问题、纠正医药购销和医药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问题以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问题等,要结合正在进行的行风评议和行风评议回头看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再次,要强化教育。教育是基础,是治本之策,要通过加强教育,特别是通过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做到“四个结合”、达到“四个增强”的目的:与树立科学发展观教育相结合,增强真抓实干促发展的意识;与深入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增强勤政为~识;与认真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增强表率意识;与剖析~案例、强化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三、要立廉志、修廉德、践廉行,在清廉自守、廉洁从政方面做表率。
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是辩正的有机结合,领导干部不但要能干事、能成事,而且要干净干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作为纪委领导,更是要做廉洁奉公、廉洁从政的表率。
要立廉志。这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需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领导别人执纪执法,监督其他人员廉洁奉公,首先自己必须过得硬,起到表率作用。要以焦裕录、汪洋湖、梁雨润等为榜样,清廉自守,模范带头,立志做“清官”。
要修廉德、践廉行。要将修廉德贯穿于从政过程的始终,纪委领导要在协调领导反腐倡廉大业中,自觉践行廉德,做到廉洁从政。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七慎”:一要慎始。二要慎微。三要慎言。四要慎好。五要慎独。六要慎友。七要慎终。
只有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纪委领导率先垂范、带领、监督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真抓实干,清正廉洁,才能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于民,造福于民,赢得民心,使党的执政地位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