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时期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模版]
培养和造就一支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历来是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是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当前,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已成为统一战线的主体。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持
续和完善,关系到统一战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各级党委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极端负责的态度,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一战线成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成员已达95%以上,在他们当中产生的新一代代表人士具有政治上比较成熟,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且年富力强、智力密集的特点和优势,基本上是我党欣赏、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放心,所联系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他们肩负着带领所联系群众同我们党一道为国家的富强、繁荣、统一而努力奋斗的重任。与老一辈相比,他们身上具有一些鲜明的时代特征。
1、思想敏锐、富有开拓进取精神,但合作共事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党内外合作共事气氛空前浓厚,党外代表人士不仅有较多机会接触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而且能在越来越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不乏敏锐的分析判断新事物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具有盼望国富民强的社会意识,他们当中思想基础和基本素质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这是主流。新成员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亦成定势。但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成长环境不同,相对于老一辈来说,缺少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的经历和体验,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传统缺乏深入了解,对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合作共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尚显不足。
2、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较高,但政治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就其整体而言,他们大多具有中高级职称和较高文化素养,有许多是政治上可靠、技术上有专长、群众中有威信,具有“人才库、智囊团”的显著优势。但在长期的业务和专业研究工作中,政治素质的培养提高却有所淡化,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如何团结引导周围群众,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保证坚定不移跟党走,缺乏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工作主动性。他们可以专注地钻研技术业务而忘我工作,但应对协调解决各种矛盾时有畏难情绪,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耐心,影响力和号召力较弱,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
3、取得突出业绩的同时,参政议政和社会活动能力稍显不足。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大多是各条战线和某个方面的优秀专家和人才,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他们中的许多人获得过国家、省、市级的各种奖励和表彰,在工作岗位上有较为突出的业绩,但是他们在担负业务重担的同时,往往容易把自己束缚在业务圈子中,对个人承担的议案、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的责任有所懈怠,主动接触社会不够。
4、政治上的要求更加强烈,但功利性倾向有所抬头。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普遍拥护和坚持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希望逐步健全完善这一制度。他们参政议政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愿望、要求越来越高,政治诉求也更加强烈,有的热衷于担任社会职务和政治安排,追求社会地位。如,要求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数逐年增多;有些党外人士,尤其是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热衷于政治安排的目的带有功利性,考虑个人地位、个人利益的因素偏多,这就使得政治安排工作在尺度把握上、人选条件上容易产生困难,影响安排效果。
5、代表性更为广泛,但旗帜性人物相对缺乏。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更加广泛,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对象比过去增多。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业不断拓宽,新的社会阶层形成。此外,与大陆交往日益增多的“三胞”代表及其二、三代和定居国外的新华侨也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二是他们的接触面更加广泛,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但在代表性更为广泛的同时,业务上有所成就、政治上日趋成熟的旗帜性人物并不多,可以说新一代的党外代表人士还没有大批成长成熟起来,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情况更加突出,甚至有出现断层的危机。
二、新形势对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求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具有丰富的政治智慧,能够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和抵御西方思潮的侵蚀;有较强的实践才干,能够同党长期合作;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的能力,能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党外干部。
1、要把党外代表人士思想建设放
在突出位置。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同样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历史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党外代表人士自身思想建
设要着重于理想信念教育,着重于多党合作、风雨同舟的优良传统教育,着重于对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因此,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思想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各项任务的首要环节。
2、要提高党外代表人士调查研究能力和参政议政水平。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作为统战工作对象,不再仅仅具有原先意义上业务骨干、管理干部、爱国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单纯的社会角色,还要作为某一层面社会群体的代表,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更需要大批党外代表人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提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创新的思路、独到的见解和务实的举措,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因此,他们在钻研业务、专心本职工作的同时,需要具备较强的调研能力,深入进行社会实践,熟练掌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和程序,不断提高建言议政水平。
3、要培养锻炼党外代表人士的组织领导和社会活动能力。大多数党外代表人士是各级、各单位的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他们在许多方面确实学有专长,但组织领导能力、政治和社会活动经验尚需积累和提高。为了能更好适应新角色的要求,影响并团结各自所联系群众积极投身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和锻炼,使他们尽快提高组织领导水平,增强社会活动能力。
4、要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发扬老一辈优良传统,搞好合作共事。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承载着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希望,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一是团结民主的优良传统。要在民主的前提下实现团结,在团结的基础上发扬民主,要培养体谅包容的雅量,以人为本,与人为善,努力造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广大成员中形成促进和谐的共识与推进和谐的合力,使党外代表人士的整体优势得以发挥。二是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党外代表人士是为所联系的群众服务,为多党合作事业服务的,一定要强化奉献精神,淡泊名利、勤政敬业;要提掖后进、甘为人梯,不计得失、光明磊落;要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在合作实践中,党外代表人士要准确把握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历史方位,找准角度,和衷共济,协助中国共产党做好工作。
三、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各级党委要从我国政党制度的战略要求出发,着眼于党外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和长远建设,切实转变观念,以建立健全党外后备干部的长效机制为重点,强化落实,抓出实效。
1、党委要统一思想,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要给予重视和支持。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国家各领域、各层次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是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组织基础。各级党委应具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从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出发,认识这项工作的紧迫性;从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和维护党的建设出发,认识其必要性。始终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实践证明,凡是党委重视的地方,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的成效就大,人才也充足;反之,党外后备干部力量明显不足。因此,与时俱进地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应成为各级党委和广大干部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
2、从教育培训抓起,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整体素质。要建立有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主义学院参加的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有关问题;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为目标,以严格学时,科学评估为手段的教育培训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要在坚持以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基础上,邀请专家学者、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或身边典型,有计划地组织举办各类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在党外代表人士中开展世情国情、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教育,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基础。此外,还要坚持多岗位锻炼党外干部,及时把党外干部放到不同岗位尤其是关键岗位上锻炼,鼓励他们到基层、到改革和建设一线、到艰苦环境和矛盾多的地方去经受考验、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使用机制。在选拔使用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中,要正确对待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既不求全,也不降格,注重政绩和社会公论。要注意吸收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人才,在各个领域成就突出的代表性人才,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并具有利益整合表达的政治品质与技能的人才,学历高、年纪轻、有潜力的人才,以确保党外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知识结构,以适应多党合作事业和统战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要注重从健全制度入手,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要从不同的岗位层次、年龄层次、职务层次、学历层次、职称层次中去物色党外代表人物,经过考察、遴选,掌握一批优秀党外后备干部人选。二是建立动态管理的后备队伍数据库。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对在现岗位表现突出的,提拔重用,对不适应现岗位工作的,进行轮岗交流;注重从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留学回国人员和人民团体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后备队伍中。三是建立多途径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机制。由组织部、统战部共同发掘人才,择优使用;积极动员各民主党派、政府各职能部门、人大、政协、各人民团体做好举荐工作,广开荐贤之路;把公开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选拔任用的正常程序,与党员干部同等对待。四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结合干部年度考核,每年对党外干部进行考核,全面了解和掌握其情况,及时提出安排使用和调整补充人选的意见,确保各梯次后备干部的数量。五是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党外干部调配、任免程序机制。坚持把德、能、勤、绩、廉公之于众,摆在群众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杜绝“带病提拔”;坚持配班子、用干部“先定原则后定人”,具体做到严把“五关”,即职数关、结构关、条件关、考察关和程序关,真正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真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党外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
4、要为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党外代表人士走上领导岗位后,要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和有利其成长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才干,尽快在政治上成熟起来。各级党政领导要给予充分信任,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有为。一是热情支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勇于克服困难,视其所长、发挥优势;给他们铺路、搭台,提供创造业绩的机会;放手使用,大胆让他们施展才能。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访党外代表人士,了解他们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积极帮助他们协调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带领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取决于一批又一批党内外干部的健康成长。相信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第二篇:关于新时期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
关于新时期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
培养和造就一支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历来是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是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当前,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已成为统一战线的主体。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持 续和完善,关系到统一战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各级党委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极端负责的态度,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一战线成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成员已达95%以上,在他们当中产生的新一代代表人士具有政治上比较成熟,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且年富力强、智力密集的特点和优势,基本上是我党欣赏、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放心,所联系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他们肩负着带领所联系群众同我们党一道为国家的富强、繁荣、统一而努力奋斗的重任。与老一辈相比,他们身上具有一些鲜明的时代特征。
1、思想敏锐、富有开拓进取精神,但合作共事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党内外合作共事气氛空前浓厚,党外代表人士不仅有较多机会接触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而且能在越来越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不乏敏锐的分析判断新事物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具有盼望国富民强的社会意识,他们当中思想基础和基本素质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这是主流。新成员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亦成定势。但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成长环境不同,相对于老一辈来说,缺少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的经历和体验,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传统缺乏深入了解,对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合作共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尚显不足。
2、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较高,但政治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就其整体而言,他们大多具有中高级职称和较高文化素养,有许多是政治上可靠、技术上有专长、群众中有威信,具有“人才库、智囊团”的显著优势。但在长期的业务和专业研究工作中,政治素质的培养提高却有所淡化,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如何团结引导周围群众,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保证坚定不移跟党走,缺乏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工作主动性。他们可以专注地钻研技术业务而忘我工作,但应对协调解决各种矛盾时有畏难情绪,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耐心,影响力和号召力较弱,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
3、取得突出业绩的同时,参政议政和社会活动能力稍显不足。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大多是各条战线和某个方面的优秀专家和人才,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他们中的许多人获得过国家、省、市级的各种奖励和表彰,在工作岗位上有较为突出的业绩,但是他们在担负业务重担的同时,往往容易把自己束缚在业务圈子中,对个人承担的议案、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的责任有所懈怠,主动接触社会不够。
4、政治上的要求更加强烈,但功利性倾向有所抬头。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普遍拥护和坚持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希望逐步健全完善这一制度。他们参政议政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愿望、要求越来越高,政治诉求也更加强烈,有的热衷于担任社会职务和政治安排,追求社会地位。如,要求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数逐年增多;有些党外人士,尤其是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热衷于政治安排的目的带有功利性,考虑个人地位、个人利益的因素偏多,这就使得政治安排工作在尺度把握上、人选条件上容易产生困难,影响安排效果。
5、代表性更为广泛,但旗帜性人物相对缺乏。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更加广泛,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对象比过去增多。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业不断拓宽,新的社会阶层形成。此外,与大陆交往日益增多的“三胞”代表及其二、三代和定居国外的新华侨也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二是他们的接触面更加广泛,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但在代表性更为广泛的同时,业务上有所成就、政治上日趋成熟的旗帜性人物并不多,可以说新一代的党外代表人士还没有大批成长成熟起来,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情况更加突出,甚至有出现断层的危机。
二、新形势对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求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具有丰富的政治智慧,能够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和抵御西方思潮的侵蚀;有较强的实践才干,能够同党长期合作;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的能力,能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党外干部。
1、要把党外代表人士思想建设放12全文查看
第三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我是东山镇党委委员***,分管宣传、统战等工作。今天很荣幸参加此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座谈会,和各位领导、朋友们面对面促膝谈心、学习交流、相互提高。我发言的题目是: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一、加强理论认识,充分明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是实施办法》(简称《意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的新要求,结合党外代表人士的新特点,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深刻论述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事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健康发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以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为基础,以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途径,以不断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热情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作用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二、紧扣关键环节,有力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引导、选拔、培养、管理”等关键环节,多措并举加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力度,努力形成储备一批、培养一批、安排一批的良性循环局面。一是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我镇把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发动和物色党外代表人士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册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非党人士了解新形势下我党统一战线的新要求以及对非党人士的关怀;同时统战线年底会召开专门的座谈会,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以及发展思路,主要领导则利用各种联谊会、年底班子考察、专题调研等发现优秀人才。二是重视管理、规范队伍。今年上半年对全镇行政、事业编制人员,非党政协、人大代表,村“两委”非党成员,企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等进行了摸底统计,我镇有38名党外代表人士纳入全县党外代表人士管理;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对表现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对作用发挥不好的,给予批评帮助,对在社会上和所代表的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及时撤换淘汰。三是积极培养、提升素质。镇党委政府积极向党外代表人士灌输政治参与意识,宣传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能力;同时针对部分党外代表人士是种养大户、企业负责人的情况,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他们提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管理学原理的培训,委派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去实地指导种养大户。四是突出选拔、强化使用。在村级组织换届过程中,有1
5名党外代表人士被纳入村委班子;对政治参与热情比较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对尽可能地提高各种参与机会。在我镇制度重大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实施之前,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征求和听取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三、深化有效举措,持续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带有探索性的工作。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成长渠道不畅、政治素质不强、群众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我就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充分认识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党外代表人士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联系着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其中的代表人士,在各自领域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工作中,要看到党外代表人士的特殊地位、作用和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充分尊重党外人士的意见和权益,以坦诚的态度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通过座谈会、走访、慰问等形式,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从感情上拉近距离,进而取得政治上的认同。
二是大胆使用、合理安排。适时地发现党外代表优秀人才并进行安排使用是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重要途径。要建立统战部门与组织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安排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上,要正确处理党外代表人
士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既要从党的事业大局出发,正确看待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性,又要充分考虑体现广泛的代表性。对那些已进行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积极支持,真正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能够各显其才,各尽其能。
三是加强村级党外后备队伍建设。在选拔标准上,既体现政治素质,又重视经济能力和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真正体现出靠得住,过得硬,有本事。在选拔对象上,既要面对退伍军人、大中专学生,又要注重从致富能手、私营企业主、外出经商的能人中选拔后备力量,特别要用好现有的大学生村官这一队伍,要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尽快成长起来。
第四篇: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近年来,资兴市把建设一支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作为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研究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特征,切实破解建设难题,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一、资兴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今年,资兴市委统战部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全年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按照“工作早
开展,情况早掌握、问题早解决”的要求,及时制定调研方案,稳步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活动。目前,全市共确定1836名党外代表人士,其特征:队伍不断壮大,但整体层次不高。据统计,资兴市党外代表人士呈不断增长趋势。以为例,党外代表人士达1836人,较以往有大幅增长。但是,资兴市仅有省一级党外人大代表2人、政协委员1人,郴州市一级党外人大代表11人、党外政协委员8人,湖南省、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各1人,而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行业、领域缺乏在全国、全省处于领先位置的带头人,党外代表人士影响力大多局限于本市。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成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主流。从登记的党外代表人士数量可知,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分别占党外代表人士总数的57.8%和20.37%,占绝大多数。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大多年纪轻、见识广、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理想抱负大。他们大多是自己从事行业、领域的成功者,注重个人价值,有表达自己政治主张的积极性,政治参与意识强;他们更愿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在思想认识上具有“混合属性”。由于新一代党外知识分子大都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各种媒介影响下,受西方民主化思想影响较大,在思想认识上就形成了“双重性”:既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肯定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上取得的巨大成绩,又认为共产党监督机制不健全,羡慕西方政治制度。
二、资兴市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
1、坚持出大政策,优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环境。政策营造的环境是让党外人士最放心的发展环境。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两办名义下发所有涉及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文件,切实加强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实打实优化环境。一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优化舆论导向。从到,我们共下发《关于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评选表彰“资兴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的通知》等文件12个,组织开展评选资兴市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市纳税过百万元企业、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先进个人、市工商联优秀会员等全市性评先评优活动12次,并逐步从部门开会表彰向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表彰过渡,强力提升宣传层次,旗帜鲜明地表明市委对建设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态度,引导社会各界重视、支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工作。二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规范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先后发文建立健全了资兴市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战系统各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市司法机关同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工作联系制度等,制定了《资兴市—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资兴市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划》,并多次调整市委常委会议成员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名单,不断强化各部门支持、参与统战工作的联席机制,严格按照发展规划培养选拔干部,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规范、有序发展。三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为党外代表人士排忧解难。把排忧解难的重点放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中人数最多、领域最广、反映问题最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上面,先后开展了“为外来投资企业排忧解难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企业服务年”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整治活动”等6次,并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切实帮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四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发展。出台《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我市工业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办公会议纪要》,用实实在在的措施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应对金融危机能力,帮助非公经济成功渡过金融危机。
2、坚持搞大培训,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综合素质。针对党外代表人士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特点和工学冲突严重、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的现实状况,我们努力探索工学结合、寓教于乐的培训模式,着力创新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一是建立新的培训机制。组建党外代表人士与基层统战委员混合培训班,实行周末培训制度,推动党外人士与统战干部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省、市高校建立长期讲课联系机制,高标准聘请省、市著名学者、教授以及郴州、资兴市领导讲课,提升培训水平。二是建立新的培训方式。把召开“认识自己”恳谈会作为培训班的第一课,引导学员认清自己、提高自己、展现自己;在教学中大胆采用“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辩、扣子大家解、收获大家谈”的互动方式,确保学员对每一个专题学得深、学得透;制作“正视自己、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成长提示卡,并辅以大量的异地教学、实地考察,切实变教员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坚持每月由学员组织举办一次大型活动,提升学员的培训兴趣,提高学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促进学员快速成长。特别是量身定制的成长提示卡,不仅记录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和发现的缺点、不足,还
跟踪学员三年内的发展情况,并反馈给学员,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改正缺点和不足,变有限的集中培训为无限的跟踪培养。三是科学选择新的外出培训地点。把国内发达地区、高校和发达国家作为外出培训的首选,积极引导党外代表人士拓展视野,更新观念,强化学习,提高能力。先后组织150余名党外代表人士到广东、北京、欧洲等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考察,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举办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
3、坚持建大平台,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一是搭建组织平台凝聚力量。先后建立了市党外领导干部联谊会、台胞台属联谊会、侨胞侨属联谊会以及宗教协会和行业商会等10余个社团组织,基本将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海外等六个方面的党外代表人士囊括进来,为党更好地团结党外人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郴州市率先成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专业人士联谊会,吸纳“依靠个人的知识技能,独立从事一定职业的,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自主择业脑力劳动者”191人,将松散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聚成一个有组织、有规章制度、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爱国团体。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助推科学发展。搭建统一战线成员献计科学发展的平台,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和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创新思路开展“尖点子”、“共谋资兴发展,共建和谐资兴”、“进村入企、问计于民”等主题活动。搭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科学发展的平台,围绕“非公企业现在遇到什么困难?非公企业急需我们解决什么困难”活动主题,组织发动全市统战干部和党外干部参加“排忧解难”、“双联双促”、“共同约定行动”等系列活动,深入企业调研,解决企业困难490多个。拓展党外知识分子助推科学发展平台,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库和企业项目资料库,同时在《资兴统战网》设置“科技与生产力”专栏,将党外知识分子按其掌握的技术技能分类设立“人才榜”,将企业按所需技术类别分类设立“求才榜”,推进党外知识分子与企业合作。搭建海外人士参与科学发展的平台,定期组建赴台经贸考察团,定期参加全国部分中等城市海外联谊会网络年会,据不完全统计,四年里共接待台湾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师生和台湾浚辰科技有限公司等台湾同胞28批(次)320多人来资考察,引进郴丰鞋业等台资企业4家。三是搭建创业平台促进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坚持按标准给乡镇、市直单位配齐党外副职,积极探索配备党外政协联络组长、工会主席,拓宽党外干部任职职位;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聘请党外科技特派员21名,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33个,帮助非公企业推广新技术96项,引进新品种137个,培植农业龙头企业9家,创办专业协会或合作社12个,共实施科技项目136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20项。
4、坚持大胆使用,在实践中检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成效。长期以来,资兴市在安排使用党外代表人士上,严格按照比例进行政治安排,按照规定进行实职安排,并且积极拓展党外职务领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发展迅猛。目前,我市共有党外领导干部133名,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6名,正科级干部22名;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及28个乡镇均100%配备了党外领导干部,其中党外乡镇长3名、党外政协联络组长1名;全市26个政府工作部门,有16个部门配备了17名党外班子成员,其中政府部门行政正职1名;在省市县三级换届中,资兴市党外人士担任省政协委员1人,郴州市人大代表11人、政协委员8人;在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安排上,也确保了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比例达到要求。
大胆的使用带来了巨大的成果。资兴市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85.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1.44%;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东江湖鱼成为航空指定食品,东江湖冷水鱼获全省首张水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合格证,狗脑贡茶多次在国际茶博会上获金奖;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积极参加各类主题教育,九三学社资兴市基层委员会被九三学社中央评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题教育先进基层委员会;积极参加抗洪、抗冰、抗震救灾活动,资兴矿业集团机电公司总经理、九三学社资兴市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王菊生被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记“抗冰救灾二等功”,全市工商企业主们捐赠了价值400多万元的物资支援资兴抗冰救灾和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灾后重建。实践证明,资兴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经得起考验,是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亲密合作、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三、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结合党外代表人士特征现状,认真研究我市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我们认为:
1、制度建设是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各类激励机制,大胆使用干部,让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促进个人发展,提升个人形象;要大力推动省委统战部提出的“五大平台”制度化,展现党外代表人士服务科学发展实效;要大力推动参政议政制度化,建立健全各类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情况通报会制度,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
2、培养教育是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百年大计,人才第一”。培养造就一批能与我们党团结合作,肝胆相照的党外代表人士,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要积极探索把群众公认、组织肯定、学术造诣高、人格形象好、奉献精神强的优秀知识分子培养成党外代表人士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强化统战理论相关政策的学习培训,教育和帮助党外代表人士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与我们党同心同德。
3、完善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是基层深入落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需要。无规矩不成方圆,进一步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基层最需要的是一些具体的标准和硬性的措施。一是要科学确立选拔培养标准。新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选拔标准要进一步突出其社会影响力、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人格形象、较强的奉献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是要出台选拔培养的硬性措施。在各级党委制定的领导干部中长远培养选拔规划中,要明确在乡镇、人大、政府、政协、政法系统和政府工作部门配备党外领导干部的比例,党外职位可从正副乡镇长、正副局长逐步拓展到党外人大主席、政协联络组长、工会主席和专业技术性职位;要明确统战部门对党外干部的提拔使用有着不可或缺的推荐权。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立足党的需要、社会需求、个人追求,全面反映各级领导和普通群众对被评议对象的评价;要有目标导向作用,利于引导、鼓励被评议对象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四是要为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搭建适用的平台。要让评价体系在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评先评优中发挥其指导、引导作用,体现其权威标准。
4、好的制度更需要好的队伍来落实。要进一步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在编制、待遇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切实提高统战干部整体战斗能力。
第五篇: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党外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及海外代表人士为主组成的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新形势下加强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个基本政治制
度在我省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战略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我省统一战线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巩固壮大,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和影响深远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我们要在认真总结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一、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省委历来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党外人才和党外干部工作,特别是全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下发以后,省委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具体措施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加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力度,培养了一支政治上可靠、结构较合理、素质较高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数量稳步增加。到底,我省共有副县(处)级及以上党外领导干部2105人,比底的1532人增加了573人,增长37.4%。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我省有91名,其中党外人士有21名,占23.1%;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我省有5名,其中党外人士有3名;省、州(市)、县三级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人士7117人,比的6959人增长了2.3%。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我省有5名,其中党外人士有4名;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我省有40名,其中党外委员30名,占70%;全省各级政协有党外委员17314人,比的16077人增长了7.7%。省、州(市)、县三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党外副职132人。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检察院领导班子均配备了1名党外副职;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各配备了9名和11名党外副职,分别比增加了3人和8人。16个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均按要求配备了党外干部。多数州、市政协副主席的配备达到了中央关于党外的不少于50%的规定。各级政府工作部门、高等院校、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领导班子中党外领导干部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其中,28所省属高等院校中的党外副校长由的8名增加到现在的21名,增长162.5%。同时,还安排了一些党外人士担任省政府参事、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和特邀检察员、特邀监察员、特邀税务专员、教育督导员等特邀人员。
结构逐渐改善。经过多年的物色和培养,一批年轻、优秀的党外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党外干部队伍的结构得到改善。一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年轻化程度有所提高。如,各民主党派省级组织换届后,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0.8岁。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增加,文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现有党外代表人士中,具有大学和研究生学历的约占90%,具有正高和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约占65%。三是少数民族“三支队伍”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增长较快,至底,全省少数民族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达到3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党政干部达到9.4万人,占全省党政干部总数的30%。在全国、省、州(市)、县四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分别有少数民族人士(含中共党员)12462人和10407人。全省宗教教职人员共有12210人,在全国、省、州(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中,有宗教界人士307人;在全国、省、州(市)、县四级政协委员中,有宗教界人士880人。四是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数量逐步增加。截至目前,统战部门重点联系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有2595人,在全国、省、州(市)、县四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分别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503人和2299人。
来源更加广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和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我省物色、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领域也从过去主要集中在公有制单位向其他所有制单位拓展,从过去主要集中在科教文卫系统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从过去集中在省内向港澳和海外发展。近几年来,除民主党派、民族和宗教界人士、无党派人士等传统的统一战线成员之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以及在滇投资经商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等各方面人士,壮大了统一战线的力量,为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和社会安排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来源,也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注入了新
活力。
二、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经验
我省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主要是:
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省委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把它作为我省人才工作和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第十九次、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央关于
加强统战工作的重要文件下发后,省委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学习贯彻,明确了加强民主党派等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制定了符合我省实际的《实施意见》,并建立了《中共云南省委领导与民主党派领导联系制度》等配套制度。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党委进一步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和统战部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培养措施,加大选拔使用力度,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以育为重,提高综合素质。按照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扎实抓好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是针对党外代表人士中新成员较多、政治把握能力亟待提高的现状,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深入开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主题教育,通过学习培训、传统教育、思想交流、谈心交心、考察调研等多种形式,增强党外人士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二是抓好集中培训。办好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学习班、读书班、研讨班。以来,平均每年培训党外代表人士1000人以上,培训了1500余人。同时,请中央统战部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帮助进行培训,提高培训质量。三是组织外出考察。每年都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到沿海或东部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看到差距,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四是帮助民主党派、工商联选择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认真、深入地调查研究,并每年向省委省政府汇报调研成果,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民主党派、工商联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
以用为本,拓展选人渠道。一是积极做好物色和推荐。创新推荐方式,采取个人推荐与组织推荐、党内推荐与民主党派推荐、上级推荐与基层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举荐人才。各级统战部门逐步建立了党外干部数据库,跟踪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情况,根据党外干部的配备要求,及时推荐、考察优秀党外代表人士。二是拓宽选人渠道,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顺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势,以来,我省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选拔了党外副厅级领导干部18名,使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在公开竞争中脱颖而出。三是利用换届之机在更大的范围内物色选拔人才。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换届,是集中物色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好时机。全省统战部门紧紧抓住换届的有利时机,广辟渠道、广泛推荐、广纳人才,使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党外人士通过换届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
搭建平台,注重实践锻炼。一是上挂锻炼。近几年来,每年安排厅、处级少数民族干部到国家机关、沿海发达地区和省级机关挂职锻炼时,均在其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外人士。二是下派锻炼。选派民主党派机关部分厅、处级干部到州(市)、县级政府任副州(市)长、副县长或助理,使他们在处理经济社会问题的第一线经受锻炼,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三是多岗位锻炼。对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党外干部,有意识地把他们安排到不同的岗位进行锻炼,使他们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和考验,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施政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三、统筹谋划,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时代性、全局性的战略工程,必须从长计议,从提高认识、制定规划、选拔培养、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予以加强和改进,使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学习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是搞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前提。一是要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教育培训,在全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中,开设统一战线理论政策课,统战部门的领导要主动争取到党校讲课,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统一战线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二是要在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内容中增加统一战线及我国的政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三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国的政党制度,宣传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宣传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事迹和各种社会活动,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社会影响力,营造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良好环境。四是各级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以及统一战线各团体,也要对中央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政策思想进行再学习、再领会、再认识,积极主动地配合中共党委和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加强统筹规划,层层落实责任。做好规划、明确任务、确定目标,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一要制定规划。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0年),研究制定全省中长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中、长期目标、任务,做到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要统筹考虑党外代表人士的数量和比例,形成总量增加、分层储备的合理梯次结构。二要实行分类指导。根据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党外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和海外代表人士的不同特点、不同要求和当前存在的不同问题,分别采取不同的培养选拔措施。三要层层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省、州(市)、县统战部门,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统一战线各团体,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都要按照国家和省的人才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本地、本党派、本单位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做到纵向联动、横向衔接,短期有任务,长期有目标,并加强督促检查,把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四要实行动态管理,在建设中调整,在调整中加强,做到近、中、远相衔接,老、中、青相结合。
加强选拔工作,拓宽安排渠道。安排使用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党外人才如果长期“备而不用”,势必严重影响政策的权威性和党外人士的积极性。为此,要贯彻以用为本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工作,处理好实职安排、政治安排和社会安排之间的关系,突出实职安排,优化政治安排,拓展社会安排。一要加大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实职安排的力度。按照中央的要求,要重点在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专业技术性强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安排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如部门领导职数已满,要采取超职数配备1名党外干部,先进后出、逐步调整的特殊措施。在每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有些职位要明确选拔党外干部,并根据党外干部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别于中共干部的选拔条件和选拔办法。要从我省民族众多的实际出发,注重选拔既是少数民族又是党外的具备“双重身份”的干部,实现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合理配备。同时,要结合党外人才分布的新变化,逐步打破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拓宽选拔党外干部的渠道和途径。各级法院、检察院中安排党外人士的数量也要逐步增加。二要优化政治安排的结构。政治安排主要指在人大、政协以及文史馆、参事室等单位中安排党外人士,还有民主党派组织内部的各种安排。政治安排的主要作用是在国家基本政治架构内,为党外代表人士提供参政议政的平台。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保证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占有适当比例,在各级人大领导班子中有适当数量,在各级政协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要改进和完善政协委员产生的办法,以增强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时代紧迫感和崇高荣誉感。要增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体制外”人士在政协委员中的数量,以优化政协委员的结构。安排政府参事和文史馆馆员要重视其统战性的特点,尽可能安排党外人士。三要拓宽社会安排的渠道。社会安排主要指在各种社会团体中的安排,如海外联谊会、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等。要在扩大、拓展统一战线有关团体的社会安排的同时,统战系统外的各种团体中也要逐步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外人士,为统一战线成员发挥作用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更广阔的舞台。
加强培养锻炼,全面提升能力。培养锻炼是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环节。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我省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推进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系统化、正规化和规范化。二是要加快社会主义学院的正规化建设步伐,改革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和培训方式。要针对“六支队伍”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科学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研讨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三是要根据党外代表人士个体作用小、群体作用大的新特点,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由注重个体培养向注重群体培养转变,重点抓好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领导班子、统一战线团体领导班子和有关社团领导班子的培训,带动党外代表人士整体素质的提高。四是要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梯次配备,分级、分类建立数量充足的各职级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名单。五是要下大力气培养少数民族党外干部,重点抓好少数民族党外县处级干部的培养,动员、引导一部分少数民族处、厅级干部留在党外发挥作用。六是要切实加大实践锻炼的力度,改进实践锻炼的形式。学习借鉴上海等省市的经验,在我省选择一个州或市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基地,提供一定数量的挂职岗位,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党外代表人士到基地挂职锻炼。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量化、细化挂职干部的工作内容,比如,参加一次系统培训、分管一个方面的工作、化解一个信访矛盾和难点问题、参加一次考察学习、提出一个工作意见和建议、完成一份市(州)情调研报告等。通过在实践基地“第一线”的摸爬滚打,使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能力、行政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加强考核检查,激发内在动力。考核评价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各级党委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政治责任感的有效措施,也是激发党外干部干事创业内在动力的必要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各级党委领导班子的考核。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把包括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内的统战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党委领导班子考核的内容,真正把中央提出的“把统战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考核内容,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对统战工作部门的考核。统战工作部门担负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工作职责。上级统战部门要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成效列入对下级统战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优的重要条件,进一步增强统战部门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三是要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考核与评价。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测评标准及方法,努力把考核量化、细化、具体化。要全面考核党外代表人士的德、能、勤、绩、廉状况,着重考察政治表现、履职能力和廉洁自律情况,力求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实绩和能力作出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党外代表人士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四是要把培养人才、培养干部的情况列入对民主党派、工商联、统一战线各团体、各单位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特别要对各党派、各团体一把手在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视程度、采取的措施、收到的成效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增强其培养干部、培养人才的政治责任感。
加强机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要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管用、长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在党委统一领导和党管人才的总原则下,建立党委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建立合作机制。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要力求做到共同调查研究、共同制定规划、共同开会部署、共同培训干部、共同考察人选。三是建立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掌握的各方面党外代表人士的情况各有侧重,上级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对党外人才的培养选拔也有不同的要求,要及时交流和沟通信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工作进展。四是建立统战系统内部的联席会议制度。由统战部门牵头,民主党派、工商联、统一战线各团体、各单位参加,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沟通情况,研讨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工作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