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报告

时间:2019-05-13 03:4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某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某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报告》。

第一篇:关于某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报告

关于某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报告

市委统战部: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县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按照市委统战部的安排,对我县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一、我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现状

分布界别。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共有在职科级以上党外干部36名,其中担任3副处级2名、正科级1名、副科级33名。

民主党派有民盟正宁小组1个,党员7名,分布在医卫、教育、农林界。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

全县有在册知识分子2586人,其中副高以上39人,中级职称1568人,初级职称979人,有2人享受政府津贴。

无党派代表人士529名,主要分布在行政事业单位和教育卫卫战线,大专以上文化426名,中级以上职称245名,大部分是各单位行政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

据统计,以非公经济人士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中,有个体私营企业110多个,从业人员达2870余人,自由职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达70多人。有上规模企业7家,建立基层商会13个,工商联会员650人。

我县有回族乡1个,少数民族干部较少,有科级以上干部6名,党外知识分子21人。大多分布在教育卫生系统。

政治和实职安排情况。基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重点是分布在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的党外干部、民主党派成员、党外中高级知识分子、无党派代表人士,以及非公经济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等。近几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工作重点,突出做好各个领域党外代表人物的政治和实职安排工作,通过积极推荐、多级联动、共同把关,统战各方面人物安排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是各行业、各界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党外代表人士被纳入政治安排范围。一批文化层次较高、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在各领域有影响力的优秀人士登上政治舞台。目前有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1名,市级人大代表3名、政协委员5名,县级人大代表31名,政协委员29名。

二是党外领导干部梯次安排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正职和人大、政协机关配备零的突破,先后在教育卫生单位配备正职3名,人大、政协安排副主任2名。通过公开选拔,长期困扰党外干部的职级待遇和交流等问题逐步迎刃而解,乡镇与机关,部门与部门的纵横交流速率加快,有3名党外干部交流任职。同时,注重推动党外干部跨越发展,积极向 县委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干部,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是扎实推进民主党派政治交接。民盟正宁小组新一届班子成员在年龄、性别、文化、任职资历方面都更为优化,结构更为合理,班子成员大多在人大、政协任职。

二、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是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县级干部每人每年至少联系1—2名党外代表人士,加强培养教育。县委每年至少召开2—3次常委会专门研究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二是认真制定党外代表人物培养建设的工作规划,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长期规划和近期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三是建立了动态的后备干部队伍。按照干部“四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把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纳入到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对现有人才库的人员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做好党外后备干部人选推荐、培养、选拔的新途径,对优秀人才做好思想工作,留在党外发展;对适合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代表人士按照有关程序向县委组织部门提出选拔使用的建议,对不适应要求的人员及时与组织部门、单位党组织沟通,不再保留在党外,使这支队伍保持稳定和数量、合理的结构和较高的素质。四是建立了党外代表人士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把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使用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

三、当前基层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物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当前,尽管我县把培养选拔党外人物工作提到一定的高度,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仍有部分党委领导干部对省、市有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了解的不够透彻,不够深入,对发展和培养党外后备干部等问题存在迷惑。致使党外人士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有关精神不能完全落到实处。

2、政策刚性不足,操作性不强。中央、省、市下发的多个重要文件,不同层面地提出要加强党外代表人物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党外干部工作的发展。但文件中提出的“积极配备”、“逐步配备”、“尽可能配备”、“要有一定数量”、“要加大力度”等规定和提法,弹性较大,缺乏可操作性的措施,特别在正职配备方面笼统提出的“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具体条件难以界定。虽然在政府、人大、政协班子中有明确的党外人士配备比例,但在政府各部门领导班子中及中层干部中所占比例没有明确要求。在换届时,对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尚有具体规定,而对党外干部的具体必配部门和职数还是含糊,特别是对乡镇政府党外领导干部的配备更是没有明确,对县级党外干部工作重在布置,缺乏严格的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

3、培养选拔力度待加强。一是党外代表人物培养建设欠缺全盘规划,尚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重使用但培养不够,一到提拔使用,存在拉郎配现象。二是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力度不大,从现实情况看,县人大、政协,卫生、教育的安排比较好,政府职能部门、乡镇就相差较大。三是选拔的视野不够宽。党外代表人士大多集中在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及经济建设领域,如何突破行业、身份等限制,切实拓宽选拔任用的视野和渠道,安排使用非公务员身份的优秀党外干部难度较大,能使用的存在身份限制。四是安排难以落实,选举难以保证。由于党外人士大多数是业务骨干,长期从事业务工作,与外界接触面不广,在行政界知名度不高,在优秀干部推荐时得票一般不多,达不到规定的比例。多数党外人士的职务不高、社会影响力较小,在选举时,即是组织有意安排,也未必能够当选。

4、队伍不够稳定。对党外后备队伍的管理大多停留在人才库的建设上,缺乏有效的后续管理。一是有的单位和部门不注意做党外代表人物的劝留工作。特别是一些无党派的优秀人士,单位党组织和领导往往希望把他们发展成中共党员,相对地造成储备不足、选择余地较小。二是由于党外干部担任正职的机会远比党内干部少,有的党外干部在同一副职级岗位上一干就是数年,促使一些党外代表人物不想留在党外,要求加入中共,组织在尊重个人愿望的角度,把他们吸纳入中共,使党外队伍呈现动态变化。三是干部来源上,党外相对党内存在弱势。近几年招考的少量公务员和选调 生,大部分在学校就加入了中共,加之基层党组织每年都有发展党员的考核任务,为数不多的人选就很快发展入党了,致使公务员队伍中的党外后备干部来源困难。

5、党外人物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是政治鉴别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党外人士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政治敏感性不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政治头脑有时不够清醒。二是建言献策的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党外人士一心扑在工作上,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也存在着建言献策不够的现象,不想不愿不能提意见。有些政府部门对意见建议和提案的采纳不足和不及时处理挫伤了也部分党外人士的积极性。三是合作共事的能力有待提高。党外人士在主动沟通,互信互让,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上还有差距。四是组织协调的能力有待提高。

6、新社会阶层队伍存在的问题。一是身份定位难。在调查摸底时,工作人员对新社会阶层人士和非公人士的概念容易模糊。他们一般身兼数职、相互交织,造成调查摸底辨别难,统计档案分类难。二是机制不健全。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对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管理,层次不清、权责不明、机制不健全,大多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除了工商联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外,还缺乏能够切实加强对新社会阶层人士联系和管理的组织;尚缺乏一套系统的教育引导新社会阶层的培训机制等。三是政策尚需完善。机构改 革的不断深入,中介机构的不断增多,自由择业者大量出现,与之适应形势变化的政策配套工作滞后形成矛盾。关系新社会阶层人士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医疗及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四是素质尚需提升。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少数人身上还存在着某些缺点,甚至不法行为,影响了整体形象。五是情况复杂。他们的分化、组合、流动在继续加深,由于他们在职业、年龄、经历和经济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价值观念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在他们当中培养党外代表人物,开展工作,上级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县乡尚缺乏经验,给基层统战工作提出了新难题。

四、做好基层党外代表人物培养选拔工作的建议

1.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加强培养,注重使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形成是一个不断发现、培养和使用的过程。许多党外人士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和学术研究工作,在各自领域大都颇有建树,但实践锻炼不够充分,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对他们加强政治引导和能力培养。要为党外代表人士提供实践锻炼的舞台,鼓励和支持他们围绕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建言献策;通过交流和挂职锻炼等方式,帮助他们不断丰富阅历,积累领导经验,切实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对党外代表人士中发挥 作用情况登记表,对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工作实绩、社会影响、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作为评比表彰和安排使用的依据。要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安排使用党外代表人士,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积极支持,生活上热情关心,真正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能够各显其能、各尽其才。

2.完善体制,健全机制。一。要按照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党外人才成长规律,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二要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培养选拔制度,形成充分考虑党外干部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推荐党外后备干部人选的举荐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措施,全面提高党外后备干部素质的培养制度。三要拓宽视野,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梯次配备,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逐步形成后备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以保证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连续性、稳定性。四要引入竞争机制,稳妥地开展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

3.大力加强培养锻炼,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培养目标要突出政治引导。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必须突出政治引导,帮助他们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 题,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要自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风浪面前明辨是非,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二是培训内容要科学系统。突出共性。加强形势任务和理论政策的学习,合作共事的传统教育,参政议政和领导科学艺术等知识技能的培训。兼顾特点。针对不同界别、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科学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帮助他们努力成为本界别、本领域的优秀人才。一要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了解熟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和程序,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深入进行社会实践,密切与所联系的群众的关系,才能切实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作用;二要提高民主监督能力,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同时,对民主监督的对象、内容、原则、形式、方式、程序等问题应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规范,从而使民主监督活动能够有章可循,克服害怕“越位”、“添乱”心理,提高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民主监督的质量与效能;三要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大多数是长期从事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导的专业技术人才,但组织领导能力、政治和社会活动经验尚需积累和提高。要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努力学习政治、业务和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多加锻炼,尽快提高组织领导水平,增强政治和社会活动能力;四要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中的中青年干部要善于在为共同目标奋斗中发挥自身作用,善于在维护执政党地位中有效地进行民主监督,善于在亲密合作中做挚友和诤友,全面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培训方式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和推进既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又被党外代表人士乐于接受、灵活多样、更有实效的培训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考核登记等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加强与组织部、人事部门和党校、行政学院或大专院校的联系,整合各方力量,构建培训新格局。

4.实行奖惩激励制度。对作用发挥好的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予适当的特殊照顾;对作用发挥不好的给予批评帮助;对在社会上或在所代表的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已不具备代表人士资格的,及时撤换淘汰,积极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全面发挥作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我是东山镇党委委员***,分管宣传、统战等工作。今天很荣幸参加此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座谈会,和各位领导、朋友们面对面促膝谈心、学习交流、相互提高。我发言的题目是: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一、加强理论认识,充分明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是实施办法》(简称《意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的新要求,结合党外代表人士的新特点,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深刻论述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事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健康发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以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为基础,以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途径,以不断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热情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作用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二、紧扣关键环节,有力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引导、选拔、培养、管理”等关键环节,多措并举加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力度,努力形成储备一批、培养一批、安排一批的良性循环局面。一是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我镇把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发动和物色党外代表人士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册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非党人士了解新形势下我党统一战线的新要求以及对非党人士的关怀;同时统战线年底会召开专门的座谈会,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以及发展思路,主要领导则利用各种联谊会、年底班子考察、专题调研等发现优秀人才。二是重视管理、规范队伍。今年上半年对全镇行政、事业编制人员,非党政协、人大代表,村“两委”非党成员,企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等进行了摸底统计,我镇有38名党外代表人士纳入全县党外代表人士管理;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对表现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对作用发挥不好的,给予批评帮助,对在社会上和所代表的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及时撤换淘汰。三是积极培养、提升素质。镇党委政府积极向党外代表人士灌输政治参与意识,宣传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能力;同时针对部分党外代表人士是种养大户、企业负责人的情况,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他们提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管理学原理的培训,委派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去实地指导种养大户。四是突出选拔、强化使用。在村级组织换届过程中,有1

5名党外代表人士被纳入村委班子;对政治参与热情比较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对尽可能地提高各种参与机会。在我镇制度重大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实施之前,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征求和听取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三、深化有效举措,持续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带有探索性的工作。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成长渠道不畅、政治素质不强、群众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我就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充分认识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党外代表人士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联系着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其中的代表人士,在各自领域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工作中,要看到党外代表人士的特殊地位、作用和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充分尊重党外人士的意见和权益,以坦诚的态度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通过座谈会、走访、慰问等形式,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从感情上拉近距离,进而取得政治上的认同。

二是大胆使用、合理安排。适时地发现党外代表优秀人才并进行安排使用是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重要途径。要建立统战部门与组织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安排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上,要正确处理党外代表人

士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既要从党的事业大局出发,正确看待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性,又要充分考虑体现广泛的代表性。对那些已进行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积极支持,真正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能够各显其才,各尽其能。

三是加强村级党外后备队伍建设。在选拔标准上,既体现政治素质,又重视经济能力和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真正体现出靠得住,过得硬,有本事。在选拔对象上,既要面对退伍军人、大中专学生,又要注重从致富能手、私营企业主、外出经商的能人中选拔后备力量,特别要用好现有的大学生村官这一队伍,要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尽快成长起来。

第三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列为今后一个时期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湖南的科学跨越、富民强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党外人才。

一、正确估价湖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现状

近年来,全省党外人士队伍不断壮大。省市县三级政协党

外人士的安排均达到中央规定的比例要求,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比例也逐届提高,全省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总数1.4万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1911人,省市县三级政府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全部配齐,省市两级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基本配齐,省市县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政府党外正职220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关系不断改善,大批优秀党外人才脱颖而出,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湖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党政领导干部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多党合作制度重视不够,成为影响和制约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同志思想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班子中不配备党外干部也不影响大局,将安排党外人士作为一种政治摆设来看待,将党外领导干部作为“花瓶”来使用;一些同志政治胸怀不够宽广,认为“优秀人才都在党内,党外没有人才”,“党外干部挤占党内职数”的抱怨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同志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个别地方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中央和省委强调就抓一阵、不强调就放一边。

工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还是以体制内的工作对象为主,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等体制内领域,与体制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缺乏规范有效的联系渠道,存在工作视野窄、选拔渠道不畅等问题,以致所选拔的党外代表人士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诸如注册会计师、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港澳中产阶层和专业人士等领域中一大批代表人士未能及时进入我们工作的视线。

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夯实。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人物储备不足,民族、宗教等领域尤为突出。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建设水平不高,党外代表人士数量不够充足,分级分类不够精细,离建设统一规范、数据完备、科学管理、操作便捷的数据库目标还有不小差距。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总体情况掌握得不够准确、全面,尤其对宗教、新的社会阶层等领域情况的了解远远落后于其代表人士涌现的速度;对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的认知有待提升,对党外人物工作的特点特别是发展趋势缺乏深入的研究。

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物色发现党外人才缺乏规范性,由于对各领域党外人士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的评价程序和标准,少数地方尚未建立常规性的、规范的党外代表人士物色发现机制,尤其是体制外的党外人士的物色发现随意性强,缺乏必要的载体、手段和方式;教育培养缺乏针对性,相当一部分市县未能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职业特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岗位要求和培养方向进行分级分类培训,重视共性需求,忽视个性需求,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选拔使用缺乏科学性,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安排党外人士时违背了党外人才成长规律,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选任程序,甚至凭领导亲疏好恶和印象深浅选人,选人用人识别不准、考察不深、了解不够,不讲条件、不论标准、不走程序、越级安排、破格提拔等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监督管理缺乏严密性,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监督管理存在不严格、不规范、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

三、科学把握当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新特点

在思想引导一致性与人物价值观念多样性的关系方面。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具有接受新生事物快、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特点,他们给统一战线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这个社会价值多元化日益明显的时代,怎样巩固党与党外人士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坚定不移跟党走,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使得上劲,帮得上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政治资源有限性与政治诉求强烈性的关系方面。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政治诉求日益高涨,希望得到更多更高层次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而目前能提供的岗位十分有限且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因此,怎样对有限的政治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尽可能地满足党外代表人士的合理政治诉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工作手段单一性与人物构成复杂性的关系方面。当前统一战线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成员身份越来越复杂,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有唯物

主义者也有唯心主义者,迫切需要有适应各种身份特点的多样化工作手段和方式。而目前我们在教育培养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在选拔任用上缺乏更灵活的机制,在考核评价上缺乏更管用的办法,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在现代公民社会中人物大众性与传统意义上人物权威性的关系方面。由于现代社会提倡的是团队分工协作精神,淡化个人影响,新

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呈现出普通性大众性的趋势,不像建国初期的老一代旗帜性党外代表人士那样影响大、威望高,能够做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就对我们做好新时期党外人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帮助增强其代表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扩大工作覆盖面,将更多优秀党外人士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中来。

在政治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民主政治竞争性的关系方面。我们作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时必须对各方面代表人士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近年来,各党派、各团体在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有效避免无序竞争,实现政治资源的动态均衡,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努力提高湖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深化认识。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党与党外人士长期合作,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管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经验总结,是我们国家的政治和政党制度的重要特点和独特优势。一大批党外代表人士的不断涌现、成长和参与,正是确保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断巩固发展的关键。要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来认识党外代表人士团结引领作用。党外代表人士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认同,其代表性是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的有机统一,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对于所联系的成员和广大群众有着独特的引领作用。要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集智引才的高度,来认识党外代表人士的示范带动效应。党外代表人士或专业成就突出,或学术造诣很高,或实业实力雄厚,社会贡献和影响力都很大,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受益者,又是探索者、开拓者,能够带领群众实践和推动科学发展。

把握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按照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抓住四个主要环节。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管人才与发扬民主相统一,坚持培养为重和以用为本相促进,坚持严格要求和热情关心相兼顾,坚持统筹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四个主要环节是:要把握发现这个前提,打牢培养这个基础,抓住使用这个关键,强化管理这个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构建协调统一的大人物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统战部的牵头协调作用,以大统战格局的完善推动大人物格局的形成。充分发挥各有关单位的职能作用,形成一个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所在单位、民主党派和有关团体的源头性、基础性作用,形成队伍建设的内生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作用,争取广泛支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党外人才资源,形成协调统一、规范有序的大人物工作格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展示党外人士服务科学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扩大党外代表人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全社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深化调查研究。要将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先导工程抓紧抓好,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深入研究、联合攻关,努力形成高质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完善政策、创新政策、落实政策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篇: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情况报告

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情况报告

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是统一战线一项传统而又重要的工作,也是各级党委非常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工作。近年来,许昌市各级党委和统战部门从政治的高度着眼、从大局的要求着力、从长远的发展着手,创新理念,探索方式,完善机制,努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一、基本情况

目前,许昌市已建立起包括民主党派、无党派、少数民族、宗教界、非公有制经济、港澳台和海外等六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总数约为720余人。其中:民主党派市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及各支部负责人115人,无党派代表人士155人,市县工商联领导班子中的党外人士176人,少数民族代表人士15人,宗教界代表人士125人,市级重点联系的海外知名人士136人。

党外代表人士担任全国人大代表2人,省级人大代表14人;市级人大代表112名,常委10名,副主任1人;县级人大代表296人,常委23人,副主任6人。

市、县两级政府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6人,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党外干部24人,其中1名党外干部担任县级政府部门正职。

党外代表人士担任省级政协委员12人,市级政协委员228人,常委33人,副主席5人。县级政协委员807人,常委135人,副主席6人。市级政协安排1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专职副秘书长。

符合条件的5名市级民主党派主委、1名市工商联主席、1名无党派代表人士进入同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

县级法院领导班子配备有党外领导干部3人。

省属高等院校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2人;市级社会团体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1人,且为正职;县级社会团体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8人,其中正职4人。

二、主要做法

(一)党委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全市各级党委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大重视支持力度,引领工作有效开展。一是思想上重视。市委和各级党委认真宣传贯彻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尤其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形成了“三个同等”的共识,即党内人才、党外人才同等重视,党内干部、党外干部同等重用,党内力量、党外力量同等重要的思想共识。二是工作中落实。市委坚持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15年召开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2次,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联合中心组学习活动2次,暑期恳谈活动1次,党外人士座谈会3次;引导党外人士积极建言献策,两会期间,提交提案议案131份。三是条件上支持。市委、市政府积极为党外人士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2015年将民主党派列入财政预算的办公经费、考察调研、培训教育等经费大幅提高,4个市委会增加到10万元,2个支部增加到5万元。4个党派市委均配备有专职副主委负责党派机关日常工作,机关编制3—6个不等。市级五大宗教团体解决办公经费各5万元,爱国宗教团体主要负责人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补贴,指导五大宗教团体先后完成换届。较好地落实了市县两级人大、政协党外不驻会领导干部和未在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任职的民主党派主委的政治和生活待遇问题,在全市营造了重视支持党外人士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

1、宽范围发现人才。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培养和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基地作用,从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归国留学人员等领域,多形式、多渠道发现党外代表人士。一是通过中共各级组织网络选才。由统战部门牵头,依靠各级党组织,采取基层党组织推荐→主管部门考察上报→统战部门审定的模式,层层选拔优秀党外人才。二是通过党派团体举才。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侨联、海外联谊会等人民团体的作用,积极举荐本组织中经受考验、表现突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三是通过中介组织荐才。创新理念,拓宽视野,加强与律师、税务师、会计师协会和归国留学人员的联系,及时吸纳中介组织和海归派中的优秀人士。四是通过重要活动识才。坚持寓人才发现于日常工作之中,对在重大活动中踊跃参与、表现优秀、具有潜力的,积极吸纳,注重培养。目前,全市各级统战部门均建立了统一战线人才资源信息库,共收录党外代表人士2680多名。

2、全方位培养人才。积极探索党外人士的成长规律和培养途径,不断加大教育培养力度。具体做到了“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政治引导。通过以会代训进行引导,结合重大会议及时引导党外人士学政策、学理论,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主题活动突出引导,在全市党外人士中广泛开展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出先进典型示范引导,在《许昌日报》开辟专栏《工商界》,对32家企业、28家商会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在党外人士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二是注重知识培训。对党外人才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全面提高党外人才的综合素养。2015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和考察活动24次,先后举办了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培训班、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民主党派新成员培训班,培训人员807人;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分批到竹沟、大别山、重庆等教育基地交流学习考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三是注重实践锻炼。配合组织部门对党外代表人士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岗位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统战部联合印发的《许昌市党外人士实践锻炼工作操作办法(试行)》文件要求,选拔15名党外人士(干部)参加下派挂职和外派锻炼,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组织开展民主党派“主委大讲堂”活动,围绕三国文化、三大水利项目建设、党派作用发挥等全市中心工作精选课题,每位民主党派主委结合专业优势每人一讲,两月一次,在6个县(市区)举办学习宣讲活动,党外干部、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加学习讨论,提高了党外干部的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党外代表人士中的专业技术人才深入乡村社区、工厂学校,开展爱心义诊、义务帮教、科技支农、精准扶贫等活动10多次,为烧伤患儿募集资金8000多元,免费发放药品近2万元,开展健康讲座6次,5000多名群众受益,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动服务意识。四是注重发挥作用。组织开展“我为民生添光彩”活动,全市统一战线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公益捐助、智力支持等方式,助推“十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组织党外人士50余人实地观摩全市水系连通工程,推介项目,增强认同,形成共识。市工商联向全市民营企业发出参与民生工程建设倡议书,7家工商联会员企业捐建10个水利重点项目,价值4080万元;36家企业、商会参与“爱在许昌·光彩圆梦”助学活动,捐款200.18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854名。市各民主党派组建民生课题调研小组6个,围绕中小学教育、公共交通、电子商务等开展深度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0余篇,编印《我为民生添光彩——民主党派建言献策调研成果选编》,积极献良策、谏诤言、出实招。精心打造 “同心”品牌,市县两级共确定“同心”实践基地7个,实施帮扶项目30个,总投资17.4亿元。组织党外人士考察团赴贵州毕节学习考察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情况,形成调研报告供我市借鉴参考。就同心实践基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更加具体的帮扶措施20多条。

3、大力度使用人才。坚持“六管齐下”,积极拓展思路,大胆尝试创新,不断加大党外干部选拔使用力度。一是细化培养选拔目标。市委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中,进一步细化了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目标,明确指出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安排比例和数量的政策规定,加大政府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党外干部安排力度,统筹做好各领域党外人士安排使用工作,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做好党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二是加大安排使用力度。对在行政管理、专业技术、服务发展、奉献社会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群众拥护,符合“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党外人士,市委不拘一格,大胆启用。2015年,民革市委主委李俊恒顺利当选市政协副主席,新增补4名党外政协委员;市政协配备1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专职副秘书长,新提拔9名党外干部担任市人社局、商务局、规划局、药监局、供销社、行政服务中心、侨联、统计局、许昌高中等单位副处级干部。三是注重把握时间节点。注重把握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换届时间节点,主动向市委汇报上级政策要求,全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深入县(市、区)和市直单位交流沟通,讲明政策,督促指导。对县(市、区)上报的人事安排方案,市委组织部、统战部严格把关、认真审核。

4、严要求管理人才。一是实行动态管理。对纳入“名册”的党外代表人士注重经常性管理,及时听取各方面意见,准确掌握个人表现情况,按照“优则进、好则留、劣则汰”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实行梯次管理。结合党外后备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建立完善了包括基本情况、主要优点、存在不足等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评比筛选,实行梯次管理,确保优秀后备人才能够随时拿得出、用得上。2015年及时与组织部门加强沟通,主动向相关领导汇报,共同建立党外 后备干部名单32人,切实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三是实行考核管理。把党外干部的管理纳入全市干部考核计划,配合组织、纪检等部门按照考核工作程序,定期对党外干部、民主党派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和考察座谈,全面掌握党外干部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四是实行定期管理。市委统战部领导坚持每年两次约见党外干部,开展“一对一”的谈心交心活动,就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情况、肯定成绩,发现不足、提出要求。五是实行服务管理。市委统战部及时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帮助党外人士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进一步激发了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六是实行保障管理。坚持每年对党外人士政治生活待遇落实情况进行集中调查,确保党外干部在工资、用车、通讯、住房、医疗、办公设施等方面与同级党员领导干部享受同等待遇,为党外代表人士更好发挥作用提供保障支持。

(三)建立健全机制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各级党委立足统一战线实际,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工作路径,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支持。一是靠政策促进。市委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下发了《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全市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选拔使用和监督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二是靠机制促进。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初步形成了党委总揽全局、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党委有关部门、人大和政协党组、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党组织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党外代表人士日常管理考核机制。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和协调服务;构建政企、银企两个对话机制,加强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建立了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25个党政有关部门组成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宗教团体建立宗教团体班子学习制度和季度工作例会制度,完善宗教团体班子考核制度,督促引导宗教团体班子履职尽责,提高团体自我管理能力。多项制度的出台和落实,进一步健全了党外人士工作机制,形成了工作合力。三是靠制度促进。建立并落实了市委领导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党外人士情况通报制度、小范围高层次谈心制度,加强了沟通联谊,畅通了协商渠道。建立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制度、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联系制度、民主党派市委直接向中共市委提出建议制度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落实反馈等制度,促进了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存在问题

1.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总体来讲,各级党委对党外代表人士工作都比较重视,能够较好地贯彻落实有关政策规定,有了一个较好的思想认识基础。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一些地方由于对多党合作历史的了解不深、对党的统战方针政策的理解不够、对党外人士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因而,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均衡。

2.培养方式还有待创新。培养的方式还比较传统、固化,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课堂讲解多、社会考察较少;理论学习多、实践锻炼较少;知识培养多、能力培养较少;普遍培训多、分类重点培训较少。.管理措施、工作机制还有待完善。近年来,统战部门牵头协调的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管理机制和制约手段还不够完善,组成部门、基本职责、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工作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统战部门“单兵作战”和靠统战部长个人影响力去做工作的情况。表面上党外人士的管理由各级统战部门负责,实际操作上,约束力不强,缺乏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操作办法。党外人士一但进入各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或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后,统战部门对其管理制约的手段有限,不能帮助解决许多实际问题,造成党外人士对统战部门的依赖度和信任度逐渐降低,影响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4.现有政策操作性不高,落实还不到位。如实践锻炼基地建设、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适合不同种类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教育体系、市级社会主义学院建设等方面还缺乏明确要求和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

5.选拔任用力度不能达到文件要求。据初步统计,市级人大未配备专职副秘书长。1个县未配备党外政府副县长(襄城)。1个县未配备党外政协副主席(襄城县),6个县(市、区)党外政协副主席均不到副主席的50%,4个县(市、区)党外政协常委不到常委的65%(禹州、长葛、鄢陵、魏都区),3个县(市、区)党外政协委员不到委员的60%(禹州、鄢陵、魏都区)。市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工作中,仅有市民宗委、规划局、供销社、行政服务中心等4个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备

有党外干部。文件指出的教育、科技、工信、监察、司法、财政、国土资源、环保、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文化、人口计生、卫生、审计、工商、质监、体育、安全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单位),领导班子中均未配备党外干部。3个县(市)法院领导班子未配备党外干部(长葛、许昌县、鄢陵),6个县(市、区)检察院领导班子均未配备党外干部。

四、意见建议

1、加大督查落实力度。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安排使用工作纳入党委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和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班子负责人考核内容,实现党委工作的整体联动,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始终保持在党委工作层面,确定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督促检查,真正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2.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符合实际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党外代表人士政治表现、参政议政、工作实绩、社会影响、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按照“优则进、好则留、劣则汰”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与相关部门结合,对党外代表人士人才库进行信息更新,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把评价结果作为党外人士评比表彰和安排使用的依据,促进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3.加强实践锻炼。深入贯彻落实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办法,每年由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确定选派优秀乡科级党外干部5名,到部分乡镇担任副乡镇长、乡镇长助理等职务,脱岗锻炼1—2年,深入基层一线,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和做群众工作水平。实践锻炼结束后,进行综合考评,记入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作为选拔使用重要依据。

4.加大培训力度。每年结合省委统战部、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计划,制定我市干部培训计划,策划培训班次,明确培训内容、对象、范围、地点、时间等事项,有针对性、分类别对乡科级党外后备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公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宗教团体负责人等党外代表人士进行培训提高。

第五篇: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近年来,资兴市把建设一支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作为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研究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特征,切实破解建设难题,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一、资兴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今年,资兴市委统战部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全年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按照“工作早

开展,情况早掌握、问题早解决”的要求,及时制定调研方案,稳步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活动。目前,全市共确定1836名党外代表人士,其特征:队伍不断壮大,但整体层次不高。据统计,资兴市党外代表人士呈不断增长趋势。以为例,党外代表人士达1836人,较以往有大幅增长。但是,资兴市仅有省一级党外人大代表2人、政协委员1人,郴州市一级党外人大代表11人、党外政协委员8人,湖南省、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各1人,而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行业、领域缺乏在全国、全省处于领先位置的带头人,党外代表人士影响力大多局限于本市。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成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主流。从登记的党外代表人士数量可知,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分别占党外代表人士总数的57.8%和20.37%,占绝大多数。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大多年纪轻、见识广、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理想抱负大。他们大多是自己从事行业、领域的成功者,注重个人价值,有表达自己政治主张的积极性,政治参与意识强;他们更愿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在思想认识上具有“混合属性”。由于新一代党外知识分子大都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各种媒介影响下,受西方民主化思想影响较大,在思想认识上就形成了“双重性”:既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肯定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上取得的巨大成绩,又认为共产党监督机制不健全,羡慕西方政治制度。

二、资兴市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

1、坚持出大政策,优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环境。政策营造的环境是让党外人士最放心的发展环境。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两办名义下发所有涉及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文件,切实加强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实打实优化环境。一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优化舆论导向。从到,我们共下发《关于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评选表彰“资兴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的通知》等文件12个,组织开展评选资兴市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市纳税过百万元企业、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先进个人、市工商联优秀会员等全市性评先评优活动12次,并逐步从部门开会表彰向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表彰过渡,强力提升宣传层次,旗帜鲜明地表明市委对建设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态度,引导社会各界重视、支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工作。二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规范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先后发文建立健全了资兴市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战系统各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市司法机关同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工作联系制度等,制定了《资兴市—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资兴市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划》,并多次调整市委常委会议成员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名单,不断强化各部门支持、参与统战工作的联席机制,严格按照发展规划培养选拔干部,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规范、有序发展。三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为党外代表人士排忧解难。把排忧解难的重点放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中人数最多、领域最广、反映问题最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上面,先后开展了“为外来投资企业排忧解难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企业服务年”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整治活动”等6次,并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切实帮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四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发展。出台《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我市工业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办公会议纪要》,用实实在在的措施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应对金融危机能力,帮助非公经济成功渡过金融危机。

2、坚持搞大培训,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综合素质。针对党外代表人士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特点和工学冲突严重、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的现实状况,我们努力探索工学结合、寓教于乐的培训模式,着力创新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一是建立新的培训机制。组建党外代表人士与基层统战委员混合培训班,实行周末培训制度,推动党外人士与统战干部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省、市高校建立长期讲课联系机制,高标准聘请省、市著名学者、教授以及郴州、资兴市领导讲课,提升培训水平。二是建立新的培训方式。把召开“认识自己”恳谈会作为培训班的第一课,引导学员认清自己、提高自己、展现自己;在教学中大胆采用“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辩、扣子大家解、收获大家谈”的互动方式,确保学员对每一个专题学得深、学得透;制作“正视自己、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成长提示卡,并辅以大量的异地教学、实地考察,切实变教员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坚持每月由学员组织举办一次大型活动,提升学员的培训兴趣,提高学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促进学员快速成长。特别是量身定制的成长提示卡,不仅记录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和发现的缺点、不足,还

跟踪学员三年内的发展情况,并反馈给学员,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改正缺点和不足,变有限的集中培训为无限的跟踪培养。三是科学选择新的外出培训地点。把国内发达地区、高校和发达国家作为外出培训的首选,积极引导党外代表人士拓展视野,更新观念,强化学习,提高能力。先后组织150余名党外代表人士到广东、北京、欧洲等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考察,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举办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

3、坚持建大平台,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一是搭建组织平台凝聚力量。先后建立了市党外领导干部联谊会、台胞台属联谊会、侨胞侨属联谊会以及宗教协会和行业商会等10余个社团组织,基本将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海外等六个方面的党外代表人士囊括进来,为党更好地团结党外人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郴州市率先成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专业人士联谊会,吸纳“依靠个人的知识技能,独立从事一定职业的,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自主择业脑力劳动者”191人,将松散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聚成一个有组织、有规章制度、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爱国团体。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助推科学发展。搭建统一战线成员献计科学发展的平台,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和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创新思路开展“尖点子”、“共谋资兴发展,共建和谐资兴”、“进村入企、问计于民”等主题活动。搭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科学发展的平台,围绕“非公企业现在遇到什么困难?非公企业急需我们解决什么困难”活动主题,组织发动全市统战干部和党外干部参加“排忧解难”、“双联双促”、“共同约定行动”等系列活动,深入企业调研,解决企业困难490多个。拓展党外知识分子助推科学发展平台,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库和企业项目资料库,同时在《资兴统战网》设置“科技与生产力”专栏,将党外知识分子按其掌握的技术技能分类设立“人才榜”,将企业按所需技术类别分类设立“求才榜”,推进党外知识分子与企业合作。搭建海外人士参与科学发展的平台,定期组建赴台经贸考察团,定期参加全国部分中等城市海外联谊会网络年会,据不完全统计,四年里共接待台湾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师生和台湾浚辰科技有限公司等台湾同胞28批(次)320多人来资考察,引进郴丰鞋业等台资企业4家。三是搭建创业平台促进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坚持按标准给乡镇、市直单位配齐党外副职,积极探索配备党外政协联络组长、工会主席,拓宽党外干部任职职位;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聘请党外科技特派员21名,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33个,帮助非公企业推广新技术96项,引进新品种137个,培植农业龙头企业9家,创办专业协会或合作社12个,共实施科技项目136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20项。

4、坚持大胆使用,在实践中检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成效。长期以来,资兴市在安排使用党外代表人士上,严格按照比例进行政治安排,按照规定进行实职安排,并且积极拓展党外职务领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发展迅猛。目前,我市共有党外领导干部133名,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6名,正科级干部22名;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及28个乡镇均100%配备了党外领导干部,其中党外乡镇长3名、党外政协联络组长1名;全市26个政府工作部门,有16个部门配备了17名党外班子成员,其中政府部门行政正职1名;在省市县三级换届中,资兴市党外人士担任省政协委员1人,郴州市人大代表11人、政协委员8人;在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安排上,也确保了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比例达到要求。

大胆的使用带来了巨大的成果。资兴市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85.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1.44%;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东江湖鱼成为航空指定食品,东江湖冷水鱼获全省首张水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合格证,狗脑贡茶多次在国际茶博会上获金奖;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积极参加各类主题教育,九三学社资兴市基层委员会被九三学社中央评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题教育先进基层委员会;积极参加抗洪、抗冰、抗震救灾活动,资兴矿业集团机电公司总经理、九三学社资兴市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王菊生被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记“抗冰救灾二等功”,全市工商企业主们捐赠了价值400多万元的物资支援资兴抗冰救灾和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灾后重建。实践证明,资兴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经得起考验,是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亲密合作、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三、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结合党外代表人士特征现状,认真研究我市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我们认为:

1、制度建设是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各类激励机制,大胆使用干部,让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促进个人发展,提升个人形象;要大力推动省委统战部提出的“五大平台”制度化,展现党外代表人士服务科学发展实效;要大力推动参政议政制度化,建立健全各类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情况通报会制度,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

2、培养教育是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百年大计,人才第一”。培养造就一批能与我们党团结合作,肝胆相照的党外代表人士,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要积极探索把群众公认、组织肯定、学术造诣高、人格形象好、奉献精神强的优秀知识分子培养成党外代表人士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强化统战理论相关政策的学习培训,教育和帮助党外代表人士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与我们党同心同德。

3、完善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是基层深入落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需要。无规矩不成方圆,进一步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基层最需要的是一些具体的标准和硬性的措施。一是要科学确立选拔培养标准。新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选拔标准要进一步突出其社会影响力、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人格形象、较强的奉献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是要出台选拔培养的硬性措施。在各级党委制定的领导干部中长远培养选拔规划中,要明确在乡镇、人大、政府、政协、政法系统和政府工作部门配备党外领导干部的比例,党外职位可从正副乡镇长、正副局长逐步拓展到党外人大主席、政协联络组长、工会主席和专业技术性职位;要明确统战部门对党外干部的提拔使用有着不可或缺的推荐权。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立足党的需要、社会需求、个人追求,全面反映各级领导和普通群众对被评议对象的评价;要有目标导向作用,利于引导、鼓励被评议对象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四是要为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搭建适用的平台。要让评价体系在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评先评优中发挥其指导、引导作用,体现其权威标准。

4、好的制度更需要好的队伍来落实。要进一步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在编制、待遇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切实提高统战干部整体战斗能力。

下载关于某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某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党外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及海外代表人士为主组成的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

    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统一战线一项基础性工作。根据党的十七大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断推进......

    关于新时期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

    关于新时期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 培养和造就一支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历来是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是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可持续......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总结(5篇材料)

    今年以来,从政治的高度着眼,从大局的要求着力,从长远的发展着手,创新理念,探索方式,完善机制,努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数量虽......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原则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原则、要求和重点2009年11月13日 16:17 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界、宗教界、新的社会阶层以及港澳台同胞和......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今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

    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嘉禾县现有党外代表人士750名,其中非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7名;无党派代表人士516名,党外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8名,党外非公经济代表人士33名,党外港澳台及海外代表人士10名,其他党......

    关于新时期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模版]

    培养和造就一支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历来是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是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当前,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