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交流材料
我镇共有12个党总支、23个党支部、1480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1130名,占党员总数的76%。通过调查,我们感到我镇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广大党员能够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能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在群众中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党员队伍在自身素质、教育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组织观念淡化,政治信念不坚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一轮农村经济的发展,流动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党组织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两张皮”的现象日益突出,“一切向钱看”,不愿过组织生活,不主动按时交纳党费的党员数呈上升趋势。有些党员忽视对理论的学习,常年不学习,不懂政策或知之甚少,在政治上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些党员理想信念发生根本性的动摇,“三观”已有了明显的改变,信仰宗教,热衷于拜神弄鬼。个别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的党员,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失衡,时常站在组织的对立面。
二、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党员作用的发挥
近年来,我镇虽然注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但全镇党员队伍“三化”(年龄老化、文化低化、作用弱化)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从文化结构来看,全镇党员具有高中以上学励的435名,占总数的30.3%,小学文化下的523名,占36.4%;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148名,仅占9.74%,55岁以上的582名,占38.3%。这种结构上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党员作用于的发挥,与新时期党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很不适应。
三、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存在空白点
一是“限管”。由于区域调整,现在村党(总)支部党员人数最少的有85人,最多的达140人,一些支部党员集中开大会、上大课的场所都没有。同时由于一些陈年陋习,我镇大部分村支部党员活动需供应饭、烟或出务工补贴,经济条年限制党员活动,二是“疏管”。由于企业改制和机构改革,一些党员组织关系的隶属问题未解决,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三是“失管”。主要是流动党员,支部不完全掌握他们的去向,很难召集他们过组织生活。四是“松管”。特别是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由于这些支部的支部书记大多是私营业主兼任,工作繁忙,顾此失彼,加之思想上重视程度不高,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建党工作相对滞后,组织活动不正常,往往是“有组织、无活动”。五是“怕管”。有些支部对一些离退休职工党员和调整下来的村干部党员,由于怕麻烦,担心党员在会上提意见,影响工作,而不愿意管。同时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陈旧、单一。
四、党员管理制度不健全,出口不畅通
传统党员管理重“入口”轻“出口”,普遍注重党员“入口”关,党员的“出口”问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除非犯了严重错误,一般轻易不会被党除名。现在,基层党组织的民主评议党员出大多流于形式,走过场,很少动真格,即使有不合格的,也多数是事先受过处罚,对于那些不起作用的“三不”党员缺乏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致使一些不合格党员长期滞留党内,损害了党的威信。
面对新形势提出的新挑战,我们感到,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优化结构,提高党员整体素质
一是要严把党员“入口”关。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发展党员。重点把致富带头人、一线骨干等“先进人才”培养发展为党员。二是要畅通党员“出口”。破除“不范错误、出不了党”的旧理念,树立“无用(不起作用)便是错”的新理念,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纯洁党的组织。
二、强化管理,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
一是强化党员教育。教育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要结合贯彻落实“*”思想和“*”精神,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基层党组织“创建”等一系列活动载体,突出抓好共产党先进性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理顺管理体制。针对当前党员的分布、流向、职业等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党组织,理顺下岗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消灭党员教育管理死角。三是强化制度约束。规范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监督力度。
三、注重实效,加强和改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一是增强意识。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以“*”重要思想作指导,既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更要重视它的战略性。党委要把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常抓常议,常抓常新。二是健全组织。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方针,因地、因企制宜,单独、联合、挂靠建立党组织。对无党员的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为企业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三是发挥作用。要求企业党组织,把开展组织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在有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员先锋岗”、“我为企业添光彩”等主题活动,号召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立足本职,树立有为意识,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积极献计献策,在职工中树立起威信,与业主建立起信任,取得支持,最终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非公经济组织之中。
四、勤政为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我们的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工作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最高得标准,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工作,要因地、因人制宜,多做暧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好事。一是要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要迅速从过去那种仅仅为群众“劝劝小架”、“催收催种”等老一套中走出来,向科学服务延伸,向配套服务拓展,帮助农民减少生产经营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要把为民服务的本领转化为实际行动。要组织致富无门的农村党员学科技、用科技,提高致富技能。三是要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篇: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教育就是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使党员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带领村民为农村和城市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实绩的先进分子。把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就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当前农村党员教育尤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党员解放思想确立新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农村普通党员中普遍存在的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是他们不能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的主要症结。因此,教育党员解放思想确立新观念是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其次,教育党员带头致富谋求新发展。农民需要广大党员在带头致富、共同致富上作示范、做表率。因此,要使广大党员掌握新科技,学会新本领,在结构调整、增效增收方面先行一步,高人一筹,真正成为生产骨干、致富能手,成为村民的主心骨、领头雁。再次,教育党员牢记宗旨树好新形象。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干部就是一根标杆。教育党员牢记宗旨这个老话题仍然是新形势下农村和城市社区党员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在加强中改进,在创新中加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党员教育必须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党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在此基础上,新时期的党员教育工作要在加强针对性和时效性上下功夫,把理论学习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结合起来,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工作,推动工作。
农村党员教育面广量大,要保证教育效果就必须区分各个层面,选择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运用形式多样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是搞好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增长点。在新形势下开展的各类活动,做到与时俱进,求新、求活、求实。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所谓求新,就是要不断更新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使教育具有吸引力。如在一些地方开展的“双带一促”都是值得借鉴的新形式。所谓求活,就是要在开展活动时多采用活材料,多用身边的人和事,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如党员“创十星”、民主评议等活动,就比较适合农村实际,为广大党员所接受。所谓求实,就是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要切合农村实际,切忌搭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经常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怎样为党旗添光彩”等学习座谈活动。
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员的管理工作,逐步探索新时期党员管理的新方法。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除了党员自身因素外,关键是基层组织能否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应充分考虑目前农村党员在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上的差异,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分类指导。对那些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对离退休回村的党员,要求他们树立爱家乡、爱人民的观念,当好支部的助手和参谋;对有一技之长的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勇于奉献的观念,当好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对那些在村内从事一般性生产劳动的在职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全局和长远利益的观念,当好爱岗敬业的榜样;对那些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要求他们树立爱我家乡建我家乡的观念,当好先进信息的传递者,为家乡发展助一臂之力;对本村的老党员,要求他们当好支部的坚强后盾。结合党员志愿者、党员联系户活动等有效形式,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给党员设岗定责,为他们创造发挥模范作用的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三篇: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不容重视
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不容重视
农村党员是党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农村党员队伍的状况如何,关系到党的农村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进程。新形势下,要高度重视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
一、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
一是加强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加强政治理论指导,特别是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又要对党员进行国际、国内的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党员认清形势,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坚定不移地拥护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开展科技、经济、法律等各种形式的教育,着力解决个别党员政策法律水平低、应对市场经济基本功差等问题,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二是结合农民党员特点开展教育。要把开展农村党员教育与解决党员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特别是要加强对困难党员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扶,使他们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要做好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的结合,激发农村党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要以严格管理为手段,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严把“入口”。要切实把解决农村青年党员比例低、文化程度高的党员比例低的问题作为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党员素质的一个基础工作思路加以落实,积极吸纳一大批实干精神强和文化程度高的青年积极分子入党,尤其要培养高中毕业生、复员军人、农业科学技术骨干、致富能手入党。不仅要培养在村务农的青年积极分子,也要培养外出经商、打工的青年积极分子,使农村党员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二是严格发展程序,确保新党员的质量。三要畅通“出口”。要建立定期谈心制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及时通过民主评议、组织考察等形式,对一些不正确行使权利、不认真履行义务、不发挥党员作用,有错误够不上党纪处分的党员,要根据其错误的性质、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劝退和除名处分;要严肃查处违纪党员,以纯洁党员队伍。
三、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动力,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要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党组织不仅要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为农民服务的思想觉悟,而且更要着眼于解决好农村党员干部“会不会富”的问题。要促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努力做到在科技兴农上先学一步,在农村结构调整上先走一步,在发展二、三产业上先干一步,努力走出一条先富帮后富、共同致富的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第四篇: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农村党员是党组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建设的日益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给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当前农村党员管理存在的难题及原因
(一)开展组织生活难。目前农村党支部一年难得过上几次组织生活,究其原因主要有:村集体经济薄弱,开展组织生活经费不足、场地有限;组织生活单一乏味,党员参与热情不高;党员外出务工,流动过多,参加组织生活的人数得不到保证;少数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把参加组织生活当成是来享受,没有好处就不来。
(二)观念不新,农村党员发展视野狭窄。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村党支部和农民群众存在以下几种模糊思想。(1)坐等上门思想。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农民入党必须主动申请,主动进行思想汇报,村党支部没有必要去动员、启发农民入党。这种思想观念抑制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主动性。同时,不少农村青年认为,如果党支部不授意,自己不敢冒然写申请,时间一长,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在渴求和等待中逐渐消磨了信念,放弃了入党的念头。(2)求全责备的思想。一些村支部书记总是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和潜力,总认为缺点太多、条件不够,不给那些虽不 1
够成熟,但有潜力的青年以培养锻炼的机会。加之少数思想意识落后党员对农村青年负面影响较大,使他们的入党积极性降低。
(三)方式不活,农村党员教育模式滞后。一是内容安排不科学。在内容安排的总体上还存在统筹兼顾不够、支离破碎的缺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有的仅仅应付上级临时安排的重要文件学习或形势任务报告,没有把党员教育作为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任务,不重视长期教育;有的过分突出实用科技知识的教育培训,甚至代替了政治理论教育;有的没有根据农村党员不同的文化层次开展教育,内容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二是措施方法不适应。对党员的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对农村党员的教育仍然是“读读报纸,念念文件”老套路,对农村党员来说完全失去了吸引力。有的虽然想了一些新办法,但没有结合本地实际,操作性差。三是师资力量不够。由于部分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有限,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在党员教育上仍然是支部书记唱独角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制度不严,农村党员管理流于形式。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是抓组织建设、班子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容易见到成效,花费精力不值得。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近些年来,各级党组织对党员管理可以说出台了很多好的制度,但就是基层党组织坚持不够、落实不够,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摆设,目的就是为了应付检查。
二、建议及对策
加强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要不断丰富党员教育内容,转
变党员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实践活动的载体,真正使党员在政治坚强起来,思想纯洁起来,行动先进起来,形象高大起来。
(1)要“暖心”,加强党员后备力量建设。通过使党员感到温暖,进而让群众感受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加强党员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一是在成长上关心。要把培养对象的重点放在35岁以下、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专业户、个体户、能工巧匠、返乡知识青年、外出务工青年、退伍复员军人等自富带能力强的群众上。经过调查筛选后,对他们的个人资料进行储备管理,形成“发展党员后备力量资源库”,实行定点培养,锁定目标,主动上门去谈心,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重视,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二是在政治上关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级发展计划、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上,事先征询党员的建议,听取党员的意见,集思广益,优先采纳党员的建议或意见,激发党员的工作热忱,增强其荣誉感、自豪感,让大家感受到党员和群众就是不一样,从而更好地激发农村有志青年的入党热情。三是在生活上关心。对于老弱病残、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党员,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组织医生上门到其家中进行免费体检;逢年过节时大张旗鼓的组织支委成员上门对其进行走访慰问,使农村党员能够时时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二)要“灵活”,开展多样化的党员教育。一是强化党员实践活动意识,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农村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党员在活动中发挥作用,受到教育。诸如“党员挂牌”、“党员联户”、“党员双带”、“党员责任区”等这些活动,既结合了农村工作,又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使
广大党员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强了无私奉献精神和建功立业的自觉性,而且生动灵活,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的一条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二是强化宣传意识,注重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工具。利用大众传播工具进行农村党员教育,既可以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也可以有效地加强党员教育的影响力,扩大覆盖面。同时,也要注意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如:树立典型,用农村党员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让农村党员看得见,学得着;采用对话、谈心等双向交流形式,使教育深入人脑,打动人心等。三是从效果上确保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得到加强。要做好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的结合,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和耐心说理、平等讨论、互教互学的民主方式,激发农村党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同时适当选择反面典型,引导党员吸取教训,警戒自己,努力在广大农村党员中造成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风尚。要把加强党员教育同改进管理结合起来,努力探索融教育、管理、监督为一体的好办法,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增强教育效果。
(三)要“有为”,切实加强农村党员管理。各级农村党组织在农村党员管理上要有所作为,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一方面,要对农村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充分考虑目前农村党员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上的差异,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分类指导,引导其发挥作用。对现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对离退休回村的退休党员,要求他们树
立爱家乡、爱人民的观念,当好支部的助手和参谋;对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勇于创新、勇于奉献的观念,当好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对在村内从事一般性生产劳动的无职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全局和长远的观念,当好爱岗敬业的榜样,并落实一定工作职责,督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要求他们树立离土不离乡的观念,当好先进信息的传递者;对本村的老党员,要求他们树立扶上马、送一程的观念,当好支部的坚强后盾。另一方面,要完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要不断丰富考核的方式方法,推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公示制度,把党员臵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民主评议的透明度,提高考核的准确性。要逐步完善党员发挥作用的评价标准,加强对农村党员参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考核,提高农村党员贯彻党组织决定,主动作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同时,不断强化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外出务工党员以及无职党员的监督考核,既要保护好党员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又要引导他们关心村里的发展,积极参加村政建设,努力消除党员管理的“空白点”。
第五篇:加强农村党员管理
加强农村党员管理
农村党员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在农村广大群众的形象,关系着农村社会改革、发展和全面进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加强农村党员管理,要加强组织建设,要着力加强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面,消除党组织“盲点”,实现全面建设;要创新机制,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增强创造力,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四议两公开”制度,提高党支部公信力,提高支部书记领导和服务发展的能力。
加强农村党员管理,要加强党性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思想武装广大农村党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村政党校积极作用。村政党校作为农村党建的有效新兴载体,通过邀请基层领导干部、党校优秀教师以及农村有威望的老党员、老红军讲授党课,重温革命历史,以此来提高农村党员的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价值观。
加强农村党员管理,要增强党员意识,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党员意识的增强还需要通过党组织的管理、监督来完成。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些党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的要求只是看作一种“不合时宜的宣传滥调”,作为党组织就是要监督和管理党员的学习和思想情况,才能让党员改变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党员的自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