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江苏省黄埭中学鲁衍春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的进行需要学生学会倾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学生首先要沉浸于文本之中,学会了倾听文本,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渗透自我的情感,才能入境悟情;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者必须引导学生倾听老师的要求,提高交流反馈的效率;再次学生还需做到倾听同学,就是合作和共享,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他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从而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关键词
倾听文本入境悟情倾听老师交流反馈倾听同学合作共享
“提高学生倾听能力”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的新内涵,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学会倾听,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使全体学生更加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更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的进行需要学生学会倾听。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是大家的,每一位同学都有平等的机会,如果它只是少数人的舞台,他们在课堂上是主角,占领着自由表达的绝对优势,而剥夺大多数同学自由表达的机会,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重要的。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优化、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倾听文本,入境悟情。
学生只有沉浸于文本之中,学会了“倾听”文本,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渗透自我的情感,才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才会使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象在其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从而入境悟情,从而为有效对话作好必要的铺垫。教师在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文本”的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四点:一是时间到位。引领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倾听”文本,不是一般性接触文本,而是学生作为个体生命进入作品生命,是情与意的交融,言与思的汇合。因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辐射,想象才能自由放飞,学生才能真正听到自己心中“哈姆雷特”的声音。二是方法到位。“倾听”的要求应该明确,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阅读。至少应 1
引导学生弄清楚三点:①“倾听”文本,你读懂了什么?这是基础性的要求。②“倾听”文本,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是体验性的要求。③“倾听”文本,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这是创新性的要求。第三,方法到位。应该教给学生相关“倾听”的基本方法。有意识地架设“倾听”的桥梁,降低“倾听”的难度,保护好每个学生“倾听”的热情。
倾听文本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涵咏品味,联想揣摩,产生共鸣,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激发,想象才能通畅,主体性得到释放。文本天生就带有作者的喜怒哀乐,带有作者对人生独有的感悟,体验文本,实际就是倾听与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对这个世界的另一种观察,感受和思考。教者在上《林黛玉进贾府》时,对文本中黛玉的外貌的研读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运用朗读,沉思玩味等倾听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对话的欲望激烈, 发现更多的高质量、有价值问题,不断丰富自我主体的精神世界。而如果课堂上,学生懈怠,不读课文,不认真“倾听”,一知半解,无知妄说,不着边际,天马行空,文本的内涵还未掌握,就延伸,就拓展,远离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助长浮躁之风,只会造成行课堂的低效、无效、负效之后果。
二、倾听老师,交流反馈。
在阅读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法和讨论法,在这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必不可少,但在实际的调查中,我们却发现,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却难得静心去倾听他人的发言,不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或重复他人的见解,以致交流反馈的效率极低。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倾听老师的要求,比如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听清楚老师问的是什么,然后判断出问题的核心或症结所在,使学生一下子能够抓住“题眼”,有针对性地回答。
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倾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上不难发现,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容易走神,昏昏欲睡,听得不认真;趣味盎然的课堂,学生就会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因此,无论是论述文还是应用文抑或文学作品的教学,我在备课时都十分注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常据文本体式和学生需求去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
其次明确要求,引导倾听。讲课时,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听清我或者其他同学在说什么,需要倾听者做出哪些回应等等。我经常提醒学生:“听清我提的问题。”“认真听其他同学在说什么。”“听别人朗读课文,读错的地方如字音、断句等提出来”、“认真听别人发言,听他有什么地方讲得不妥”、“其他同学的发言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听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等等。明确了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听得更有针对性了。
再次激励评价,鼓励倾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表扬,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一个眼神,一句称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学生认真倾听好习惯就会稳定形成。
三、倾听同学,合作共享。
生生倾听的缺失又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又一大弊端。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沉默的是大多数,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学生各说各的,不善于互相合作;有的学生
性格不合群,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指指点点,不善于作必要的妥协;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生生倾听就是合作和共享,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他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从而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也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如:集中注意的技巧。在听同学发言前,可以猜测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这样有利于集中倾听学生的注意力。当教师发现学生有不愿倾听的苗头时,要及时提醒学生,不能任其发展。要引导学生运用意志的力量去自我控制,去战胜分散注意力的内外干扰,做到有意识的注意,有目的的倾听。
其次归纳整理的技巧。归纳整理就是对具体的形象加以概括、抽象,得出几条内容,几点认识。在听一个同学阐述他的观点时,要求其他同学对其所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这时,学生的倾听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思维。如大家都在讨论教师提出“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的问题,有同学在讲述,小组其他同学听了之后要想想,然后用“他认为„„”“他这样认为的理由是„„”等方式概括。这样,边听边思考边整理,不但有利于倾听,也为后面的沟通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记录分析的技巧。分析是把概括的内容条分缕析,看看里面到底有些什么,有几层意思;而最后再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因此要引导学生记录下关键词,记录下主要内容,也可以记录下当时自己的感受。总之,通过传授倾听技巧,要求学生时时与教师和同学同思、同想、共鸣,以提高倾听的有效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教师:“你们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你们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一样对待词的音响,形象的说,学生应当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①生活中常有人说“一双灵敏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可见,善于倾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着眼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着眼于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我们应尽量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手段,加快对培养听说能力这个课题的研究,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系统化的训练,才有可能改变“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尴尬现状,才有可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才有可能实现语文新课改的最终目标。
“倾听”能博采众长,弥补自身不足;也能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只有倾听,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才能更快地进步,从而自觉自愿地学会倾听。“ 认真倾听”这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是学生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活动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注释]①《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建议15》 苏霍姆林斯基
[参考文献]
[1]欧阳芬.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2]蒋成禹.语文课解读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3]张广岩 郭术敏.中学语文教育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87.[4]张鸿苓 张锐.中学语文教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5]韦志成 韦敏.语文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篇: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牵牛需牵牛鼻子
——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内容提要:语文教育因内容多,方式多样化,理解角度不同等导致语文教育的复杂性。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几年多了,面对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同时也遇到一个新的困惑: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的新课程的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很有必要。笔者从初中语文教育现状分析入手,重新解读新课标对初中语文的要求,采用大环境熏陶,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指点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广泛设置兴趣激发点,注重“情”的挖掘,一张一弛,把握好课堂节奏,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反馈体系的教学步骤,由大入小,层层深入进行探讨。关键词:效率习惯 优化 点拨 反馈
一、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课余时间学生伏案疾笔,或皱眉沉思,或恍然大悟,或欢呼雀跃,定睛一看,学生手执练习往往是数学、物理、等理科习题,对于语文课本却很少鲜有问津,陶渊明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情景似乎在书中才可寻觅。纵观语文教学,课上老师讲台上喋喋不休,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偶有回答,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老师指导,学生依靠长时间的训练和反复的强化来取得成绩。长此以往,学生劳累不说,还养成了被喂养的惰性,老师对此模式训练也会厌倦。怎样使学生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对语文持有永久兴趣,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吗”有效的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今天就怎样进行有效课堂进行几点探索。
二、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育的要求
2001年6月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等。同年发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三、打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塑造健康人格
曾经是中国国足教练的米卢在快乐足球教育中提出过:态度决定一切。俗语说:“学习七分管,三分学。”语文教育离不开课堂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应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同时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近期目标。带领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用他们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心灵,不折不挠的意志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学英雄 见行动,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奋斗目标,从而培养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同时定期在班内展开评优树模活动,检查督促近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用同学们身边活生生的先进人物激励大家努力完成近期目标任务。同时,在语文教学上设置激励措施,如设置班级朗诵明星,、小作家之星,书法之秀,办理班级报纸、设置负责人、投稿通讯员等,树立“我爱我班”的意识,让每个学生时刻保持积极乐观﹑争先上进的心态以及勤奋刻苦﹑勇于拼搏﹑乐于交流参与的精神状态。
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化被动为主动
夸美伊斯曾说过:“„„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一名好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策略,只有良好的组织才能使教学事件事半功倍。其实当初中各科教材发给学生的时候,学生自主最爱看的往往是语文,如果能把这种零散的好奇心转化为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引导学生自主咀嚼语文,学会圈点勾画,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会比老师繁琐的讲解来的会意得多。
把好奇心转化为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广泛阅读,提高阅读修养。“汝欲果学诗,功夫在诗外”。阅读分析讲解固然能拨云见日,但学生文学素养达不到,又没有情感体验和生活阅历,再文质兼美的文章和激情的讲解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蹴而就,而是跟日积月累的诵读不可分。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小学阶段就已对名著红楼梦如痴如醉,而有的学生直至初中高中甚至毕业都未解其 中味。二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文学素养不同。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可从推荐阅读的书入手,老师推荐,语文课本名著推荐,同学之间推荐,家长参议都是很好的渠道。扩大学生感悟可阅读《读者》《青年文摘》《译林》《中学生阅读》《少儿文学》;扩大学生知识面可参考《科技博览》《百家讲坛》;观察人生百态亦可品味《小小说》﹑名著;对时代节拍的把握,也可浏览新闻、报纸评论等„„让学生列出计划读的好书目录表,分时间、分阶段的去完成阅读任务。老师可在教学中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亦可让学生在周末闲暇时阅读。阅读计划在于坚持与反馈检查,阅读时可摘抄,如词句段的到“日积月累”本上,也可以举行“我读书读得最多”背诵活动。
怎样指导学生自读,首先强调阅读,语文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语言艺术,必须诵读,有音读,意读,情读,品读,通过诵读感知文本内容,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文章艺术魅力,在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培养语感。
其次,要多种感官相互协调,眼手口脑并用,查阅工具资料,圈点勾画,具体勾画采用不同的勾画符号,如:层次划分看到新文章,试着为文章理清思路,可采用“‖”文章划分大层次,如果在每一个层次内部还要细致沥青,可用“︱”为文章理清每一部分内部联系。
归纳中心:可引导学生用“通过,本文表达 之情感或道理”的格式为记叙文归纳中心,说明文则用“本文说明对象是 介绍说明了 科学知识。”的格式来归纳。
赏析语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文段,用“﹏﹏”曲线划 出。如有精炼的动词,形容词等词传神,可用“···”着重号表示,再如,整体阅读能找出文章的文眼句则用“△△△”表示。
旁批心得:遇到文中有深意,富含哲理或较为独特的写法时,如果心有共鸣,可用“ ”划出,在旁边写下写作技巧、富含的哲理或自己的心得体会。要多动脑,尤其要敢于质疑,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再次要学会触类旁通,积极思维。例如在预习诗歌时,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题材来辨别诗歌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用的表达技巧等,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去做猜测。阅读小说时就应从小说三要素去把握文本信息。
四、优化教学课堂,有张有弛 ㈠ 运筹帷幄、重视备课:
备课不是按《教学参考》照本宣科,备课前必须对备的内容做好准备,一般包括这几个方面,第一,学情分析,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层面,如何设计问题,来实现因材施教;第二,教学内容、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第三,教学设计,通过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认为,如何突出重难点;第四,教学方法,每个环节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如何通过更好的方式把握教学内容;第五,教学预想,在教学环节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课堂措施来应对;第六,作业布置:作业的内容、数量、针对性、完成时间都要充分估计到。
㈡ 巧妙引导、激发兴趣
课前导入:一节课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前导入有很大 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如创设相似情景,引起共鸣,如《天上的街市》;用流行音乐歌词入手,暗点文章主旨,《水调歌头》;或以物理实验入手激趣,引出对说明文介绍,如《死海不死》。亦可合时令节日引入课题如《端午的鸭蛋》。还可以从新闻事实入手,如日本福岛地震海啸引起核泄漏,可用来导入介绍《敬畏自然》,还可用时尚的电视节目导入,如学习《出师表》则可引入百家讲坛的评论语等。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师生心理交往、感情交流的过程。因此,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课堂气氛标志有三:第一气氛和谐,二是课堂活跃,三是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关键在于老师把握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特别是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处理某些“偶发”事件,千万不可被一些违规纪律的事情或个别学生的小动作所激怒,从而破坏和谐的课堂气氛。如在讲解陶渊明《饮酒》时,刚一入题就有学生打断“又是陶渊明,这是个懦夫,只会逃避现实”,下面学生哗然,持相同意见的人众多。见此状,我说道:“但是陶渊明曾在自己诗中写过 ‘猛志逸四海’的诗句。少时的他亦有雄心壮志,为什么选择归隐呢?归隐的生活与之前有何不同?以他的才华学识﹑门第想再复出也有可能,可为什么不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饮酒》。”课堂气氛顿时缓和。这样引导从课内向课外,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也激发学生去阅读陶渊明其余的诗。课堂活跃是气氛和谐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教师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灵活运用课堂技巧: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以此为宗旨,教学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如讨论、辩论等。
如讲解《看云识天气》,我则采用游戏形式利用天气预报讲解员的游戏,让学生模仿讲解员,根据课文云彩的形状、位置来判断今天的天气情况,再启发学生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既了解了课文内容,又使学有所用,使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添知识的新鲜感;再如讲解古文《岳阳楼记》时让学生依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洞庭湖晴天、阴天、月光下的美景做一简单插图,评价学生画的是否准确或更有想象力;复习知识,则可用男女知识对抗赛的形式来巩固知识要点;对文章提出观点有异议时,学生展开辩论尤其能激发兴趣,在正与反的对峙辨析中道理越明。灵活多样的技巧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
多媒体辅助:从一个接受信息的情况看,有关专家测定显示,视觉的接受率为听觉的7倍多,对画面的接受能力是对有声语言接受能力的10倍多,由此,语文教学应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手段。CAI的优势,在于运用音乐、图画、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加深学生对情景的体验,如讲解《故宫博物院》《中国石拱桥》等说明文,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直观地把事物原貌展现给学生,再对照课文,让学生体会说明 内容的精当选择。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
合理分配时间:把握课堂节奏、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与取得的收获。其实,一节课45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时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5分钟的注意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实际中出现还是分散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100%集中45分钟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的注意力然他们在有效的20分钟内发挥潜力。这与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互补。有人说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 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规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
五、加强教学反馈,使习惯成自然。
没有对课堂学习的反馈,再好的教学也只是短时的记忆。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巧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但传统的“练”,片面强调“多练”、“苦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练”得不科学,“练”的效率也很低。便“死练”为“巧练”,“苦练”为“精炼”需要注意几点:一是明确目的,每次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训练应达到什么要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每次练习,要根据大纲要求,抓住每个年级,每组教材、每组课文、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遵循有层次、渐进式的原则。既要有总目标、整体目标,又要有分目标、单项目标。二是精致习题。何谓“精”? 一是典型性,它是某一类知识或某项能力的代表,通过学习,学生掌握知识重点和能力的精华;二是示范性,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将方法或知识推及到其它知识上的学习,实现积极的迁移;三是综合性,即所选题目尽可能有多种训练功能,多种训练效益,听说写与情感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四是趣味性,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喜欢表扬、表现自己,好奇心、求知欲强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创造出跟多新颖有趣的形式,比如:“三分钟新闻发布会”“语文智力竞赛”“专题辩论会”“当医生找毛病”等。五是体现差异。六是及时反馈。对于练习作业,要做到:一是按时收;二是及时批,批改要由教师及时完成,调查得知,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不改的作业或有同学做小先生代改的作业,从第二次起,其书写工整率和正确率逐次递减;三是及时发,让学生尽早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四是好的表扬,差的鼓励,对普遍性典型性的错误在全班评讲纠正;五是及时改,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误,订正时间越晚,错误重现率越高。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提高质量是难事,培养人才是大事。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从每个细小环节入手,做细做实,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
牵牛牵好牛鼻
---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单位
漯
河
三
中 作者
卢
艳
萍 时间
二零一二年五月
第三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跃起来,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通过长期的探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中途径:一﹑巧设语文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我播放典雅优美的古曲《春江花月夜》,学生仿佛进入到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中,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开展分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在语文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去“标新立异”、去“异想天开”,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三、教学中相信并尊重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这样说“你是怎样想的,试着来说说,只要有自己的看法,就大胆地讲。”一句鼓励的话,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实践告诉我: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奉行“沉默是金”的学生动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第四篇: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享受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经验交流材料
初三语文王慧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机会,我感到非常荣幸。走上工作岗位已经三年了,回想这三年的教学历程,我的成长离不开学校领导对我课堂教学的种种指导,更离不开身边有经验教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帮助。说起经验实在不敢当,只是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今天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批评指正。
在语文新课改这条充满挑战性的道路上,我认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我们必须攻克的堡垒。因为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我接受的就是新的教学理念,我明白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不再是过去的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所以,无论是备课还是在课堂上,我都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模式,认真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当然,新课程改革并非易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种种困难,有些做法也不够成熟,但在课堂上我也在不断改进,争取更完善。
二、钻研教材充分备课
我认为: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是机会,那么“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战争,那么我们就“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准备,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自己本身教学经验的不足,所以我在备课方面也是格外用心。
我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梳理出文本的思路与结构,对每堂课、每篇课文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用什么方法才最行之有效?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反馈?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在哪里等情况都作精心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如果自己在课前是认真研读课文,把课文读透嚼烂,课堂上就能旁征博引,灵感不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激情后,也能积极配合,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反之,如果自己对课文的把握半生不熟,在课堂上恨不能手拿教参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也必定受到限制,这样的课堂谈何精彩。所以在备课时,我要充分预设,尽可能把课堂教学时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预设到,这样才不会在课堂教学时出现慌乱的情况。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我觉得语文是最容易让学生感兴趣的学科。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采用讲述故事、设计悬念、或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节课中间,学生的注意力有所分散的时候,我及时迁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我会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教师要有意识、有策略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锻炼能力,但是教师问什么、怎样问关系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发现提问的时机和提问的方式选择恰当能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说话方式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每位学生有话说,鼓励学生有原则的畅所欲言,在彼此交流中得出容易理解接受的准确答案。
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力量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喜欢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也恰好就是新课标要求下的一种教学模式,何乐而不为。因此,我几乎每堂课都要涉及小组合作的环节,但前提是不得说废话,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同时,我也参与到学生中间,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意识,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
总的来说,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各方面的工作,对于如何提高,老师们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只要我们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带着兴趣去学习,把“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在欢乐和谐中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就问心无愧了。
以上是我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些不够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对于语文教学,我是一个新手,新手上路,还望大家多多关照。
2010、12
第五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于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几点认识
曲沟镇一中
王振华
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听潮》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但是,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能懂得这“伟大的乐章”的深刻含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听潮》的重点就是:海的“沉吟”与海的“愤怒”。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例如,我在教这《孔已己》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个„孔乙己‟这个名字”为题,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最后以“孔乙已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
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这一古今词的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前文已经论及,但需要一提的是,有些课文,如《故乡》,它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和要点,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
体,备课时忽视不得。《故乡》的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不幸遭遇;难点有好几处,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含义深湛,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情况,突出地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