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划生育工作者失独之痛
一个计生委主任的失独之痛:曾放弃二胎称“别无选择” 2012年08月08日 07:19:02 来源:
在李建荣从不轻易打开的柜子里,有两样东西占据了最大的空间:一摞鲜红的奖状和一沓儿子的衣物。
退休前,她是石家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计生委主任。在这个岗位上的每一年,她都能捧回市级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证书,一家人以她为荣。
然而,就在今年初,这位64岁的母亲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儿子。她和丈夫陷入了对“老无所依”的深深恐惧之中。
“我曾有过另一个孩子的。”老人一手托起眼镜,一手在眼睛上胡乱抹了几下。时光倒流至1979年4月,怀孕两个多月的她到医院接受了人工流产手术。“要是生下来,现在不就顶用了?!”李建荣感慨道,“只是那时我别无选择。”在老同事看来,李建荣的“先进”名至实归。她干活“不要命”,还特别擅长做思想工作,“代表上级的声音”,把政策解释得一清二楚。
“我那时可是信誓旦旦的!”这位前“计生主任”回忆往事,开始不断地提高声音。曾经有很多育龄妇女问她,“家庭结构变成‘4-2-1’怎么办?”“独生子没了怎么办?”她会斩钉截铁地回答:“这不是你该考虑的问题,上面一定会解决。”
直到今天,她还是念叨着这套说辞。然而,语气间少了坚定,多了哀求。而回复她的声音,也变成了“你都这样了还唱高调?”
“我没法后悔。”这个年过花甲的女人紧紧攥住一块手绢,有些发狠地说,“当时坐这个位子,工作比孩子重要!”
李建荣清晰记得30多年前的情境。大儿子5岁了,她才怀上第二胎。按照“一个不少,两个正好”的政策,她顺利拿到了指标。然而,肚子还没见隆起,新号召却来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
“领导亲自来做工作”,本来自觉“合理合法”的李建荣开始动摇了。她的婆婆急得突
发心脏病住院,丈夫一到晚上就躲在大门外偷偷落泪。
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纠结后,这位“先进工作者”还是决定放弃腹中胎儿。为此,她还得强忍着痛苦,说服家里的老人“要理解和感恩国家”。
那是一个“说阴不阴,说晴不晴”的4月早晨,风里还有冬天残留的寒意。李建荣独自跨上自行车,往妇科医院骑去。“车子沉,腿也沉”,这位即将终止自己孩子生命的母亲每前行一步,都在“挣扎”。“简直是蹬着钢圈去的”,她说,“我恨不得变成孙猴子,遁了,到没人的地方生下孩子,再回来”。
到了医院,她希望“队伍越长越好,永远也轮不到她”。但那一刻还是来了。因为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她痛得数度呕吐。
修养一周后,她便返回岗位。当时也有几个女同事和她的情况相同,但平时尽职尽责的李建荣一句也没劝说过她们。
这一年内,全厂364个育龄妇女,有60人和她一起,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发证的那天,领导对着喇叭,情绪高涨地表扬她们“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和以往的表彰大会不同,现场始终一片静默。
“退休后,我和她们慢慢失去了联络。”李建荣忐忑地表示,“不知道她们的孩子都好不好?”
事实上,在此后的几年间,这位母亲总是做噩梦。梦里,一个小姑娘哭着拉住她的手,反复问她:“娘啊,你为啥不要我?”
10年前,李建荣的独生子李来虎被查出患有神经纤维瘤,开始接受大大小小的手术。为了给儿子治病,已经退休的她学习中医推拿,借钱开了个小诊所,补贴治疗费用。
“我是最不幸的,也是最要强的。”李建荣缓缓地回忆道。母亲去世时她只有10岁,此后她“背着弟弟,领着妹妹”,努力读书,成绩一直很优秀。直到参加工作,这个出身贫寒农家、靠国家减免学费才完成中专学业的姑娘,始终坚持认为“命运难不倒我,将来我一定比别人强”。
最初,李建荣在工会文艺队工作。为了开展活动,她学会了五六种乐器,排练节目彻夜不睡。当上计生委主任后,她更加努力了。有一次,她的第3、4、5节腰椎间盘脱出,“不能站,不能坐,不能走”,她就趴在床上写报告、拟计划。
“我当时认为自己的工作很神圣。”在李建荣看来,“无论是洞房花烛夜还是儿子第一次叫‘妈妈’”,都比不上她凭借工作获得荣誉的那些瞬间——“站在台上,相机闪光灯晃眼,领导把奖状递到我手里。”
如今,这些“荣誉”占据了家里很大的空间。“这么厚!”李建荣的丈夫李文考伸出双手比划着,足有半米长。“可是,有什么用?”他马上收拢手臂,拧着眉头,质问自己的妻子。李来虎去世前,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即使娶妻生女,也没有搬离“两室没厅”的老房子。如今,他们住的居民楼被鉴定为“危楼”已经十几年了,老两口和儿媳、孙女依然挤在那里。
今年年初,李来虎的病情迅速恶化。又是一个4月,李建荣再次站在了命运的正对面。“阎王殿里无老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母亲悲叹道,“这一次我还是别无选择。”
因为过度悲伤,李建荣突发中风。那天,120急救车来了两个人,加上丈夫和儿媳,还是无法把她从3楼抬下去。“连个出去求助的人都没有啊!”李建荣说。
还有一次,1000度近视的她弄掉了眼镜。因为什么也看不清,她只能跪在地上到处摸索,“儿子要在,一步就冲过来了”。事实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带给她的不便越来越多。一个人出门时,她会被台阶绊着,也会迷路,“身边没个人真不行”。
对于一位失去独生儿子刚4个月的母亲来说,忍住眼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近日播出的一期涉及失独父母的电视节目中,作为嘉宾的李建荣失声痛哭。
“那何止是孤独啊?我们老不起,病不起,死不起。”老妇人激动地喊了出来。谈起李来虎,李建荣如数家珍。“我儿子小时候嘴很甜”、“我儿子在北京念的大学”、“我儿子最爱吃红烧肉”、“我儿子给我买电视剧碟片”„„在狭窄的老屋里,堆满了李来虎用过的物品,她一样也不舍得扔。
“你知道我保存他的东西到什么程度?”她瞪大了眼睛说,“月子里穿的衣服还留着!”李建荣每天的“必修课”是看一遍儿子的照片,每次看到他对着镜头,意气风发的模样,“就觉着他还在”。
儿子的影子还保留在孙女的身上。她常凝望着这个刚满10岁的小女孩,“一转身儿,耳朵像他爸,一皱眉头,表情像”。
两位老人还背负着给儿子治病的十多万元外债。有亲戚提出“不用还了”,她不答应,“只要手上有一点钱,马上还债,谁都不容易”。
她努力让自己从阴影里走出来。在诊所里,她对人总是笑脸相迎,而对丧子之痛只字不提。和她同一幢楼里,也住着一位失独母亲,整日把自己锁起来,不愿与人交流。李建荣偶尔便会去安慰她,“唱唱小歌,讲讲幽默”。
在家里,“奶奶奏手风琴,爷爷拉二胡,孙女弹电子琴”,组成一支小乐队,用音乐的方式排遣悲伤。
但正如李建荣所说,“这悲伤永远无法平复”。说起儿子的时候,这位大半辈子好强的女人,眼泪一刻不停。
当被问及如果重新选择一次,她会不会留住第二个孩子时,李建荣只有一个字,“生”。在李建荣看来,目前情形下,进不进养老院,成了一个问题。进,其他老人的孩子来探望时会“撕裂伤口”。不进,“死在家里怕都没人知道”。她期待着一座专为失独者开办的养老院,“我们这些同类可以彼此安慰”。
“如果我们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刚刚过去的7月,国家计生委原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如是说道。
当下,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正步入老年。有专家估算,目前全国至少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7.6万个。
“我们是‘一孩化’的先驱,我相信国家不会不管。”李建荣喃喃地说着。
她摸出随身携带的儿子的手机,贴在眼前仔细翻看。短信草稿箱里,保存着一条儿子没来得及发出的信息。
时间定格在李来虎生命的倒数第二天。他或许是从昏迷中醒过来,努力拿起手机,摁下了几个字:“妈妈,我回家了。”
第二篇:2013内蒙古申论热点:计划生育之失独
2013内蒙古申论热点:计划生育之失独
以1980年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为标志,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实行30余年。这一政策的实施,用一代人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缓解了人口与就业、资源、环境的矛盾,创造了长达30余年的“人口红利”期。
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得出的总和生育率多年已经低于1.5,联合国在2010年发表的《世界生育率模式2009》中,也相应地把中国2006年的总和生育率修正为1.4,归入低生育国家的行列。
【热点背景】
1、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已实行了30多年,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各地,特别是在城市里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失独”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40、50岁以上已经没有再生育可能的夫妇失去了家中唯一的独生子女,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最严酷的精神寂寞和晚年养老问题。在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而据专家推测,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00万个。
在一项对一个“失独”家庭团体成员的调查中发现:他们之中,有90%的成员年龄在50至60岁之间。其中,半数成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慢性疾病,患癌症、瘫痪等重大疾病的达15%,超过60%的成员因承受不了丧子打击,长期患有不同程度忧郁症。有的还导致夫妻离异、家庭破碎,超半数成员曾有过自杀倾向和自闭表现„„在饱受身心痛苦的同时,不少成员还面临着经济重担。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50%成员家庭经济困难,月收入在1200元以下,20%成员靠“低保”生活。另外,成员们虽然遭遇各不相同,但都有着共同的心理需求:90%以上成员希望将来能集中养老,以利于相互帮助、相互倾诉,有自救疗伤的意愿。2、2007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始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青岛市是试点地区之一。根据试点方案: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在女方达到49岁之后,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此后,青岛市市南区将这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每年年底发放的这笔钱,对于四方区“失独”居民L女士来说,却是一笔不能少的收入。她和丈夫所在的国有厂倒闭后,已经多年没领到工资。他们每个月的生活来源有三项:800元左右的低保、丈夫打零工赚来的四五百元、每个月二三百元的计划生育扶助金。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L女士所在的四方区,早在2007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失独家庭。2003年实行的《四方区计划生育公益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具有四方区常住户口的未成年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经济补助;对不再生育家庭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经济补助。2004年开始,四方区针对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的计划生育家庭实施养老扶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每人给予一次性养老扶助金2000元。2005年开始,四方区对于符合女方年满50周岁、男方年满55周岁等条件的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实行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对于符合条件的家庭,计生部门免费投保。一旦发生12种重大疾病,被保险人就能及时获得医疗赔付。“既然精神上可能无法治愈,在物质上对那些家庭帮上一把也是好的。”
不过,上述政策还仅仅限于四方区一个区域内,并未得到全面普及,缺乏完善的机制和体系。2001年底颁布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对于失独家庭,“地方应该给予必要的帮助。”但对于“帮助”的具体内容、具体由谁实施,均未提及。另外,从失去孩子到能够领取特别扶助金之前的这段时间,失独群体缺少来自政府层面的精神抚慰和经济救助。一个让人忧虑的问题是,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这些人群已经面临养老、医疗等现实困境。
而现实也让失独者明白,有些问题不是靠钱就能解决的。不久前,另一位失独者吴荣91岁的老母亲因为身体不适住进医院。治疗期间,总有一些需要子女反复签字的项目。那天,直到吴荣走进病房,医生确认了他的身份,才愿意给老人输液——“没有亲属在场,人家怕出问题”。“等我们老了,该怎么办?谁给我们签字?谁陪我们输液?”儿子的去世,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刻认识,但他不知道,不久的将来,谁能在他的家属那一栏上签字。
不仅如此,66岁的吴荣已经开始为他和妻子的养老问题发愁了。因为当他咨询了青岛几家养老院之后,对方的回复中都包括一个必要条件——入住养老院时老人有自理能力,且需要监护人(多为子女)的签字。接受记者采访时,青岛市老年公寓和青岛福彩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至今还没有接收过失独老人,而如果让其亲友做担保,“引起法律纠纷没法判人家的家务事。”吴荣觉得,或许,政府部门应该设立专门负责失独群体的组织,比如社区里可以为失独家庭提供诸如上门修水管、修下水道等服务,医院可以提供一些志愿服务,至少省去签字或者排队的麻烦。
3、有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目前已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放开“单独二胎”的声音不断出现,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努力调研。对政府来说,“生不生二胎”绝不只是放开一纸禁令那么简单,需要全方位的细致考量。从生育意愿和抚养成本的角度看,多生一个孩子需要个人和家庭的理性规划,而从上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看,每增加一个人口都需要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应跟进。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依据国情实际制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定科学合理的生育政策将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计划生育政策从1982年纳入基本国策以来,为我国控制人口总量、提升国民素质起到了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当前,面对放开“单独二胎”的民意热潮,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主动倾听,又要审慎部署;既要尊重每个家庭的意愿权利,也要考虑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
事实上,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面临着“拐点”。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末,中国大陆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69.2%,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这是相当长时期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首次出现下降。与此同时,中国的老年人口的比重继续攀升。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增加了891万人,提高了0.59个百分点。据预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至少在2030年以前,会稳步、逐步有所减少。
有专家表示,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首次下降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中国应当在心理和政策上做好足够准备。一个客观的情况是,中国目前还没真正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却不得不面临“未富先老”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中国的相关人口政策、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都应该作出应对措施,要不然很成问题。专家强调,往往现行的体制具有很大的惯性,所以现在新一届政府要全面启动新一轮的体制改革,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也是大家所期待当中的。
【考点分析】
一、概括题
阅读给定资料,概括当前“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答题思路】
这是一道典型的概括题。题干要求我们分析的是“主要问题”,因此应对注意提取材料中的负面信息。通过对材料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三段给定材料中,材料1说主要是从微观层面介绍了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材料2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介绍了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材料3则主要说的是人口红利的问题,因此,作答范围应集中在材料1和材料2。
【参考解析】
一、家庭成员问题:
1、身体健康状况差;
2、精神上受到较大打击,缺乏抚慰且无人可以倾诉;
3、家庭经济困难。
二、社会环境问题:
1、保障性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机构和体系;
2、缺少来自政府层面的精神抚慰和经济救助;
3、无子女提供担保,医院、养老院等不愿收治。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二、分析题
参考给定材料,结合当前实际,分析当前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答题思路】
这道题是一道未来性原因分析题,重在分析对生育政策调整的必要性。所谓必要性就是做一个行为带来的好处。因此,这道题实际上是说调整生育政策有哪些好处。根据三则材料的安排,我们可以从对家庭的角度,对社会的角度还有人口红利的角度进行剖析,组织答案。如材料所说的我国现在出现了人口红利的拐点,那么调整生育政策必然可以提高人口红利。从社会的角度,如材料中所说,我们的社会进入到未富先老的阶段,那么生育政策的调整可以改变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困局。从家庭的角度,即解决“失独”家庭的困境问题。
【参考解析】
一、有利于提高人口红利。当前我国生育率较低,劳动年龄人口越来越少,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急剧减缩,生育政策调整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数量。
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改善“未富先老”的状况。
三、解决“失独”家庭困境。失独家庭数量增加,面临社会保障、养老体系等问题。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有利于减少失独家庭数量。
四、政策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细致考量;现行的体制具有很大的惯性,需要早作规划。
三、对策题
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如何解决当前“失独”家庭面临的问题。
要求:措施全面、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答题思路】
这是一道典型的对策题,是针对当前“失独”家庭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因此可以根据第一道概括题总结归纳的问题提出对策。与第一题一样,对策的提出也应该从社会到家庭的角度提出,在提对策时,可以根据“万能八条”的思维对对策进行填充,从政策、政府机制、个人等角度提出对策。
【参考解析】
一、完善政策,解决困难。对为失独家庭提供帮助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实施主体予以规范。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二、从政府层面给予经济补助、医疗保障等必要的经济救助和精神抚慰。对已经实施相关政策的地方经验要及时予以总结和推广。
三、发挥志愿者作用。设立专门负责失独群体的组织,为失独家庭提供上门服务、医疗保障等。
四、全面部署,推进改革。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应跟进,在对当前劳动力现状和人口结构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推进人口生育政策调整。
四、公文写作
给定资料中提到青岛市四方区在扶助失独家庭方面所做的工作。请以四方区政府工作人员的名义,拟定一份向上级进行这方面工作汇报的内容要点。
要求:内容全面,具有条理,不考虑格式。
【答题思路】
这道题是一道公文题。题目要求我们以四方区政府工作人员的名义,拟定一份向上级进行这方面工作汇报的内容要点。因此,要根据申论思维,全方位进行描述。首先要阐述清楚背景以及现状,以及相关工作。其次,要从时间维度上全面介绍过去已经做过的工作和将来要做的工作。
关于我区对失独家庭进行扶助的工作汇报
背景:
1、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
2、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这些人群已经面临养老、医疗等现实困境。
3、2007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始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青岛市是试点地区之一。
我区现状:失独家庭问题逐渐显现,失独家庭成员存在身心问题,亟需得到关怀。已做工作:
1、出台相关规定,对失独家庭给予经济补助;
2、对失独家庭进行养老扶助,发放养老补助金;
3、对符合条件的失独家庭实行重大疾病保险制度。
现存问题:
1、缺乏完善的机制和体系;
2、在失独家庭人员符合条件前仍缺乏精神抚慰和经济救助。
未来措施: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建立对失独人员的常态化辅助机制。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第三篇:失独老人
主题:关于失独老人帮扶政策问题的完善
现状:
1、自从2001年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相对其它国家速度快、规模大。随着高龄老人的快速增加,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养老护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2、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3、失独家庭的帮扶制度并不完善:在2001年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涉及失独群体社会保障的条款为该法的第四章第二十七条:“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是有法律专家分析,这里的“帮助”不是“责任和义务”,而且“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个概念很模糊。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执行起来也有很大的伸缩性。
4、针对失独家庭,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补贴每月每人一至两百元,但在年龄方面要求女方年满49周岁时,夫妻双方才能同时纳入扶助范围。而这样的经济救助和年龄门槛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解决方案:
1、经济上地方政府要落实养老扶助政策,全国的帮扶标准要统一,不够的由国家支出。
2、心理上相关专业部门要深入调查,切实关注失独老人的心理状况。
3、社会上各个成员之间要形成共识,努力共同营造关爱氛围,带领失独老人走出伤痛阴影。
背景:
1、计划生育——生二胎
2、失独def.3、自从2001年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相对其它国家速度快、规模大。随着高龄老人的快速增加,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养老护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4、数量大。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5、制度不完善
6门槛高
第四篇:失独家庭
创意:
在人们的身边生存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都在50开外,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全国“失独家庭”已超100万!“独苗”夭折,步入暮年的他们有着怎样的生存状况?
现如今,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将由此产生的贫困与赡养问题,并试点一些生活补贴项目。但物质上的补贴,是无法弥补心灵上的创痛。因此,我团队将以石家庄为实施地区,开展一系列的关爱“失独家庭”的公益活动:
1、积极与本地政府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等联系,寻求指导,获得较为全面的本地“失独家庭”信息。
2、在本地高校招募志愿者,组织相关的慰问、恳谈、文体交流活动,并开展一系列的家政服务、体检医疗、郊游出行等关爱活动。
3、对“失独家庭”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与观察调查,并将此次公益活动过程与效果以详细文字的形式反映给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
4、高校志愿者成立组织,建议并协助街道组织家园,为关爱“失独家庭”活动提供活动阵地,使得该公益活动得以长期长效的开展 创意亮点:
失独家庭,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这个群体的关注、理解与帮扶应该引起政府和社会更多的重视。本项目立足于时代发展的特殊阶段,积极发现容易被忽略的社会问题,并在大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寻求解决办法与公益措施,让公益真正“益暖中华”
第五篇:失独家庭倡议书
倡议书
大家好!
过去四十年,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稳定社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因为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有一部分社会群体将承担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就是失独困难家庭——因为失去独生子女而导致自身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困难家庭。
那么,我们这些国家政策的正常受益者,是不是应该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去关注、去支持这些失独困难家庭呢?
因此,我们倡议,大家为了失独困难家庭的养老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们建议,大家不要把失独困难家庭归于弱势群体而去捐钱捐物,而应该视他们为社会组成的一部分,通过社会创新的模式把他们纳入社会的大家庭之中。
抛砖引玉:
我们可以依托社区发展“有机产品合作社”,一方面可以邀请有社会责任感的有机产品生产企业作为供应商并提供各种优惠,一方面可以通过失独家庭的社区关系来为合作社销售的产品提供信任保证,而合作社的利润则用于支持社区失独困难家庭的养老补助。
这样有机产品企业可以获得品牌美誉度,社区居民可以购买到放心的产品,而失独困难家庭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持续的养老补助,同时更可以通过为社区居民服务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
同时,这个模式依托社区来展开,很容易启动。根据我们的估算,五万元就可以启动一个社区合作社,如果能够得到社区、妇联及其他机构支持的话,每个社会合作社正常运营的话可以满足二十个以上失独困难家庭的养老需求。
社区合作社期待您的支持!您可以出钱,也可以在您所在的社区参与合作社的建设,也可以推荐优秀的有机产品企业,或者帮助对接其他社会资源。
同时,期待大家有更多的模式创新,一起让失独困难家庭不再困难、不再孤单!谢谢!
“失独困难家庭支持计划”筹备委员会
201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