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睿培养倾听习惯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培养倾听习惯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张睿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大多是通过“听”“说”来完成的,良好的听说习惯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形式有效的互动,并保证他们从这种互动中获益。学会倾听的能力是学习的最基本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会听了,听懂了,听出问题才能纠正,才能使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倾听的欲望,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加强学生倾听的训练,使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此次经验交流让我实实在在的学到了一些关于培养倾听习惯的好方法。同时也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此次交流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采用表扬的方式,引导学生引起注意。
2、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
3、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4、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听。
总的来说,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全面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倾听习惯的养成需要每天不断的进行有意识的训练,需要持之以恒。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心得体会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心得体会
比丽克孜
“我们该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老师,详细你也是一样的,通过这段时间的课题研究,我如下心得体会与你分享:
一、及时表扬,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吝惜自己的表扬,要经常给学生说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如,“宝贝,你听的真仔细,老师都佩服你。”、“哇!你听明白了我的问题,多用心的孩子啊!”、“孩子,你这节课听的真用心,你比以前进步多了,继续加油!。”……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其倾听的兴趣。
二、明确“听”的要求
由于小学生特有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他们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自己来说,而没有耐心听别人说,尤其是对于自己也会的问题。因而常常是把老师讲课当成“耳边风”,或是当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表现出于己无关,心里想着“反正我也会”,不注意倾听别人的回答。此时,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倾听要求。如:
1、倾听时要做到聚精会神,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专心,脑子里不能想其他事情,眼睛要看着别人,手不能做其他的事,身体坐正。
2、要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当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要等别人说完,老师提问你了,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3、要用心倾听别人发言,要思考同学的发言有没有道理,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等,做到“听”“思”结合,相互促进。
三、教师洗耳恭听,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学生具有“向师性”特点,他们的很多习惯都能从教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教师要成为学生最忠实的“听众”。课堂上无论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明白了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不能做其他的事,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最好是微笑着看着他们的眼睛,因为这是一种肯定。要努力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困惑、理解的偏差及创新的观点等。教师的“倾听”,一方面在于能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总之,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习惯,会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然而学生良好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能做个“有心人”,适时捕捉教育契机,耐心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要抓住每一个细节,从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入手,抓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
总之,只要老师用心的培养,总有一天学生的倾听习惯会养成!
2015年5月
第三篇: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总结
《培养学生倾听习惯》课题阶段总结
茄子河小学 王春爽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一连串的数据告诉我们,人有约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上常会有这样的镜头:全班集体交流时,一位学生在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这时,另一位学生觉得与自己的意见不合,就马上打断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还有的学生开着小差,根本就没有在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折腾了半天,用许多人不知在干什么,有什么好的结果,好的方法,好的建议,这样只要我讲,无需我听的现象在成人中也随处可见,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感受到教师在忙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最好的方式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很有必要让学生乐听、善听、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种习惯,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必须从小开始。针对于此提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这一课题。
本学期,我们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教学研究工作,探索如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总结出了以下的几条策略。
一、潜移默化,发挥示范作用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老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
1.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
要想学生认真听,教师首先要学会听。当一个学生发言时,无论这个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做老师的都要专心去听,当他有困难时偶尔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断。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即使是再调皮的学生只要你肯挖掘,他的身上也有或多或少的闪光点。在课堂上,老师首先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这些孩子,要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激励为主批评为辅。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就接受了这样一个暗示:听别人发言,首先应找自己值得学习的地方,其次再去指正。
3.用肢体语言来激励学生。
姿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应该首先作出表率,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诸如:微笑、惊讶、点头,或者各种手势来表示感情。教师表达的这种信息不仅在师生之间造成了一种亲切感,更时时使学生明白,认真倾听是多么重要。
二、积极引导,培养倾听习惯 1.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限制,他们的表现欲望比较强烈,总喜欢自己说,或是和别人抢着说。针对这些情况,要引导学生,一个爱发言的学生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但是一个乐于倾听的学生更是一个乐于思考的好学生,老师会更喜欢;发言是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倾听更是参与了学习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在倾听发言时要做到:(1)耐心细致地听完他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嘲笑。(2)要听清楚他人的发言,领会意思。(3)补充他人的发言要举手。2.引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自古以来就有“坐如钟,站如松”的比喻,可谓站姿与坐姿是人生中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表现。我们的孩子天生好动,永远都有折腾不完的力气。而课堂上,无论是站唱还是坐唱,我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演唱姿势:(1)上身及头部端正,不要前俯后仰,看书歌唱时,双手曲肘拿正音乐课本,高度以不影响头部端正为准,坐时两腿不可伸直,曲膝,两脚平放地上,自然支撑坐姿,站时则两腿稍稍分开为“丁”字步,重心于后脚;(2)胸部微挺,让腰板立起来,但不可耸肩;(3)精神饱满、集中,表情自然。严格培养成这样的姿势为前提,习惯成自然,到以后配上各种动作的演唱,都是很美的,很有气质的。所以刚开始我时刻提醒学生注意以上三点,演唱姿势端正的同学我形象地比喻他们为漂亮、帅气的小白鹅,以此激励其他同学。只要学生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不仅仅是音乐课堂,对他的一生都是大有益处的。
3、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倾听表现。面对学生的倾听表现,教师要适时的作出评价,恰当的评价学生的倾听表现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躇而就的,还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与努力,让我们一起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行为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
第四篇:经验交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经验总结)
浅谈低年级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富裕县塔哈中心学校梁洪梅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这样,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这样,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
课堂教学是进行习惯培养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1、用自己的爱来吸引学生认真倾听。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只有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况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依赖性强,他们非常渴望老师象妈妈一样爱他们,关心他们;也非常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学生们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听他的课,就喜欢听他的话。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孩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我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向妈妈那样亲亲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小手,这时学生们笑得非常甜,师生情感浓浓,学生学的非常轻松,认真倾听,这个好习惯,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认真倾听。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1、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会认真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同学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发言,遇到困难时,可以请其他同学去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的活动,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且能使学生注意力持久,认真倾听。
2、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习惯很差,还屡教不改,这是由于教师平时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好习惯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上课认真听和不认真听,对待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增多。我在“听”的培养中,从不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
会不认真听讲呢?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课题名称:浅谈低年级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课题编号:FJH125—162
第五篇: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
《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
执笔者:苏玉婷2016年4月27日
幼儿倾听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语言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学习、语言交流奠定基础。另外,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他们会听、会说并会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可见,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幼儿倾听能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幼儿倾听能力的具体内容
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三种倾听技能:
专注性倾听,集中注意地倾听(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思维能跟着老师走等)。
辨析性倾听,分辨不同内容(如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的声音等)的倾听。
理解性倾听,掌握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的倾听(包括回答问题情况和执行指令情况等)
二、幼儿倾听的基本要求:
1、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集中注意地听,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口型、表情和姿势,要作出相应的反应。
2、别人在说话时,要保持安静,有礼貌地倾听。
3、能辨别不同的音素、声调、语调;能听懂并执行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指令、要求。4.、能听懂普通话,能辨别普通话与母语的不同发音、不同表达方式等。
三、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关键。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我们要让幼儿多看一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并一页一页地讲,让幼儿边看边听,还可以让幼儿听一些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儿歌磁带等,当有声有色的话语,伴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将幼儿带到幻想中的动物世界、古老宫殿时,他们会完全忘却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听。现在的幼儿看得电视多,他们最喜欢看的是电视卡通片。我们可以抓住时机与幼儿交流:“你听到了什么?”有的幼儿漏看了一集或一部分,我们可以及时向幼儿转述,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因为要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必须看得分明,必须仔细观察。为幼儿放放录音,讲讲故事,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多和幼儿交谈,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基础。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最喜欢鹦鹉学舌。为吸引幼儿安静地倾听,在与幼儿交谈时,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说话时放慢速度,使他们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针对幼儿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在说话时口型稍微夸张些,这样不仅使幼儿能听清准确的发音,同时能看清发音的口型,便于幼儿模仿。
鼓励是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动力。幼儿对鼓励很敏感。成人的称赞和表扬对幼儿来说,是良好品行自我肯定的动力,是对自己才智充满自信心的动力,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良好倾听习惯的幼儿的肯定,并使其坚持不懈。在日常生活中、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中,只要幼儿能认真听对方讲话,理解了别人讲话的内容,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听完,听懂对方的话,就应该以各种方式加以表扬、奖励,让他们在鼓励中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四、幼儿倾听能力较差的原因
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它对于发展幼儿语言、思维十分有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倾听能力较弱,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成人不重视倾听能力的培养
许多成人认为听力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必要培养,遇到孩子插嘴或不专心倾听则训斥、责备孩子,如大人讲小孩子听等。训斥、责备的式则使孩子失去倾听的欲望和兴趣,会变得不爱倾听或不会倾听。还有一种极端的表现就是成人以孩子为中心,认为插话等是孩子自信、能干的表现,往往过分顺着孩子的意思,以致使孩子愈加不会倾听。
2.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局限
受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比较弱,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特别是有些幼儿聪明活拨,表现欲特别强烈,在集体活动中常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其他幼儿的发言。所以幼儿有时候根本没听清楚或听得不完整。
3.成人的消极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父母的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对孩子产生影响。有些成人在和别人交往时、和幼儿交谈时就不会倾听,因此,孩子在无形中习得了他们的不良行为。
五、针对幼儿倾听能力较弱的现状,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1、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思维也处于活跃状态。把兴趣作为倾听的切入点,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激发他们的倾听兴趣。家长可以利用大自然的优势,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带幼儿去大自然聆听各种美妙的声音:淅沥淅沥的小雨声、淙淙的流水声、脚踩落叶的沙沙声等。所有这些,都让幼儿心旷神怡,就会萌发幼儿倾听的欲望和兴趣。
2、创设宽松的倾听环境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家长应该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在幼儿入园、离园的时候及饭前饭后的空余时间或一些过渡时间,可为幼儿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故事、儿歌。
在带领幼儿外出时,可以让幼儿注意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倾听各种动物的叫声(如蝉鸣、鸟叫声),倾听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如自行车清脆的铃声、汽笛声)。幼儿听后,家长引导幼儿模仿、表达,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一方面就是家长应为幼儿创设宽容、平等的心理氛围,幼儿在这种氛围中才有安全感、自信心,才能乐于倾听、学会倾听。
3、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幼儿倾听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幼儿因不注意倾听或不耐心倾听而无法按要求完成任务。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倾听他人。还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请幼儿尽量能够将他们所讲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述,所以对幼儿的倾听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幼儿倾听老师、同伴的发言时要做到安静和耐心。
4、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幼儿倾诉或告状时,认真倾听,耐心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在向幼儿提问时,耐心等待和聆听幼儿的回答。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都应以目光、手势、语言来传递听到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感受,让孩子觉得老师认真听了,在关注着他。利用各种手段指导幼儿耐心倾听别人,不随便插话,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通过亲子活动、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共同探讨提高幼儿倾听能力的可行的方法。在生活中,家长应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聆听美妙的声音,到大社会中倾听丰富的声音,充实幼儿的感性经验,如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带幼儿外出参观或旅游,拓宽幼儿获取知识的渠道(如可以在大自然中聆听各种美妙的声音)。根据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经常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并有意无意地要求孩子复述,从而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