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方案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方案
我镇的儿童免疫工作取得了不错成绩,实现了以村为单位
儿童免疫初审接种率目标,免疫针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及脊髓灰质炎等多年无病例报告。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儿童不断增多,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对难以落实,成为影响我镇免疫规划工作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加强我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目的根据县卫生局印发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方案》要求,加强对我镇流动儿童管理,摸清和掌握流动儿童规律,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使我镇免疫规划工作深入、持久地向前发展。
二、流动儿童概念
(一)流动儿童概念:指随父母在未改变原居住地户籍的情况下,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居住、入托、入园、入学儿童。
(二)流动儿童特点:居无定所;居住、生活、学习等环境相对集中,节假日、农忙季节相对流动大;经济较困难;流动儿童家长对疾病预防知识普遍缺乏;小年龄组儿童流动比例大。
(三)儿童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较高:据国内资料研究证实,流动人口,特别是流动儿童中麻疹、百日咳、流脑、乙脑发病率显著高于常住儿童。
三、管理措施
(一)卫生院专干,各乡村医师应加强与街道、居委会、派出所及村干部领导的联系,随时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的流动儿童数,对查出的漏种儿童,应及时给予补种。
(二)医院预防接种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计免常规管理,建立流动儿童计免登记簿、预防接种卡(证)转索和接种报告制度,以防止重复接种和漏种。
(三)切实加强与各学校的合作。对入托、入园、入学的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流动儿童未接种者,要在进行登记补种后方可报名入学。
(四)针对流动儿童的流动规律,利用流动儿童相对集中性和节假日相对流动性,在流动儿童较集中的砖厂、集贸市场、等地定期对流动儿童摸底调查。
(五)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种方法对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进行宣传教育,调动他们自觉参与计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利用“4.25”预防接种宣传日、糖丸、麻疹强化免疫宣传活动,在砖
厂等地宣传漏补种时间,发放宣传单(册),宣传免疫规划相关知识,提高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知识,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第二篇:流动儿童免疫措施
流动儿童管理措施
为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切实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针对南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工作服务人群多,流动人口多,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特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遵循“政府负责、社会参与、部门配合、法制保障”的原则。通力合作,齐抓共管,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与辖区公安、教育和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公安部门在输暂居证和教育部门在办理入学入托手续时,严格审查儿童预防接种证,凡无接种证或未按国家规定接种有关疫苗者一律不予办理,从而有效督促家长主动带孩子到南直辖区预防接种门诊接受免疫。
3.预防接种医生定期与居委会一道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摸底调查,每月下社区走访1-2次,及时督导家长办理接种证,按时到接种点接受免疫。
4.采取“现场办证”方式,改进计划免疫服务方式,提高办证的及时率,在农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地等流动儿童高密地区采用现场发现现场办理接种证,使流动儿童有更多的免疫接种机会。
5.建立流动儿童档案,定期开展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种。
6.采取多种宣传方式与途径,开展计划免疫知识宣传教育。利用计划免疫日、社区妈妈班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和计划免疫知识宣传。
7.在农贸市场、车站等流动人口聚集地宣传计免知识,提高家长的认识,让家长明白“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8.强化培训,定期对辖区的学校及托幼机构保健医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指导其开展工作.幼托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常规开展查验接种证,对无证或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补证、补种。
南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科
第三篇:关于开展2013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
关于开展2013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
工作管理方案的通知
中心各分院、科室、服务站、村卫生室:
我辖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目前已取得了较好成绩,免疫针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儿童不断增多,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难以落实,成为影响我辖区计免工作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加强我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目的根据重庆市合川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方案的要求,为切实加强对我辖区流动儿童管理,摸清和掌握流动儿童规律,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使我辖区计免工作深入、持久地向前发展。
二、流动儿童概念
(一)流动儿童概念:指随父母在未改变原居住地户籍的情况下,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居住、入托、入园、入学儿童。
(二)流动儿童特点:居无定所;居住、生活、学习等环境相对集中,节假日、农忙季节相对流动大;经济较困难;流动儿童家长对疾病预防知识普遍缺乏;小年龄组儿童流动比例大。
-1-
三、管理措施
(一)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在中心的领导和协调下,加强与派出所等有关单位的合作,每年开展一次上门新生儿人数核对工作。并加强与街道及居委会的联系,随时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的流动儿童数,对查出的漏种儿童,应及时给予补种。
(二)各社区服务站要根据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计免常规管理,建立流动儿童计免登记簿、预防接种卡(证)转索和接种报告制度,以防止重复接种和漏种。
(三)切实加强与辖区内托幼机构及小学校的合作。按照区卫生局和区教委部署的切实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要求,对入托、入园、入学的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流动儿童未接种者,要在进行登记补种后方可报名入学。
(四)针对流动儿童的流动规律,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利用流动儿童相对集中性和节假日相对流动性,在流动儿童较集中的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居民小区、车站、码头等地定期对流动儿童摸底调查。要利用春节、端午、农忙季节等节假日,在车站、码头设立接种点,对随父母返乡的流动儿童开展查漏补种。
(五)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种方法对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进行宣传教育,调动他们自觉参与计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利用“4.25”预防接种宣传日、糖丸强化免疫宣传活动,在车站、码头等宣传漏补种时间,发放宣传单(册),并通过电
-2-
视、广播、版报等形式,宣传计划免疫相关知识,提高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知识,使流动儿童计免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XXXXXXXXXXXXXXXXXX
2013年3月17日
3--
第四篇:计划免疫流动儿童管理办法
雄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人口计划免疫
管理办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的流动量日益增长,流动范围、流动频次和流动与停留时间情况越来越复杂,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对我街道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也越发突出。为巩固我街道计划免疫工作成果,进一步提高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质量,根据市区疾控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接种与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流动儿童的调查发现,建帐登记和接种管理工作。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通过入户调查,乡村医生定期报告以及居委,计生,公安等部门联系等方法和途径及时发现和掌握辖区内儿童的流动情况,得新发现的外地寄居儿童要认真做好户籍地,暂住地,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停留时间等情况的登记工作。
3、对在本辖区内居住达三个月以上的外地和本取外镇户籍的适龄儿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对尚未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者及时建证,并按“本区流动和外区流动”另外分页建账,注明来本的时间和原户籍地址后与辖区内的儿童一道进行管理,同时也要建立本辖区內长期外出或在外地投保和接种儿童的接种账册,并在备注栏内注明长期外出或在外接种的地点。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必须凭《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接种,接种前应根据儿童的既往接种情况和我省先行的免疫接种程序及时通知接种对象进行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二类疫苗严格按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认真做好账证的登记和接种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
5、流动儿童离开本辖区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要求提供该儿童在本地暂住期间的免疫接种情况。对将在本辖区内居住六个月以上的本区外镇儿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必须向原先承担该儿童接种的单位索取其既往免疫接种资料。
6、对流动儿童及民工子女进行接种前告知和一类疫苗免费接种。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核查。发现漏种的要及时进行补种。
第五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现状与防范策略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现状与防范策略
摘要:免疫规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能有效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传播,极大地保障了儿童身体健康。但近年来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扩大,免疫接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其主要原因是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无固定住所、难以管理。流动儿童又不能及时的免疫接种而影响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对流动儿童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关键词:流动儿童; 计划免疫工作; 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5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047-01
计划免疫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易感人群的有效接种以控制和最终消灭相应的传染病。而有效接种率的高低,取决于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辛勤扎实的工作;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加,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无固定住所、难以管理。流动儿童又不能及时的免疫接种而影响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对流动儿童的现状与对策探讨如下。
1计划免疫流动儿童的定义
迮文远编著的《计划免疫学》对计划免疫流动儿童定义,是指“户口不在居住地,或户口在本地而人在外地居住时间在3个月以上儿童[1]”。本地将流动儿童的标准定为“凡外区县流入本地区但离开户口所在乡镇或出区境的儿童”,居住时间4个月以下的为短期流动,4个月以上的为长期流动。
2免疫规划的现状与问题
2.1部分家长对计划免疫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我县计划免疫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对控制相应传染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用疫苗可预防的白喉、脊髓灰质炎已先后基本消灭或控制,麻疹、百日咳、流脑等传染病年发病率由20纪60年代的600.03/10万降到1/10万以下。但由于受文化水平、生活条件等有关因素的影响,部分家长对此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只知道有病看病,而不知道无病预防。特别是流动儿童的家长多数忙于打工、经商、挣钱,对于孩子防病保健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了部分流动儿童漏建卡、漏接种现象发生。
2.2宣传工作不到位和方法欠完善:当今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非常疼爱,这对计划免疫工作带来有利条件,目前的计划免疫宣传对当地户口的儿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流动儿童家长的职业比较繁杂,大多无固定住所,或居住条件差,无法看到电视和收听广播的宣传,所以常规的宣传方式存在不到位的现象。
2.3超生人员存在恐惧心理:有些家长不顾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规定,多在怀孕后离家出走,他们不仅居住分散,且经常更换居住地点,东藏西躲,孩子出生后不愿被外人知道,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致使流动儿童数难以摸清,服务难到位,宣传工作难以见效。
2.4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由于基层卫生组织经费严重不足,报酬问题得不到落实,很难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些从事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使一部分流动儿童未能及时建卡和免疫接种。
3免疫规划中的防范策略
流动人口是商品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集团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力出现过剩。特别是农村耕地的减少,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大批剩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园寻找就业门路。于是跨地区、跨行业的各种劳动、商务应运而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在这规模宏大的流动人潮中,也夹杂着不少儿童,成为计划免疫的流动儿童,据有关部门的分析,人口大流动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管理好流动儿童既是历史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
3.1领导重视,狠抓落实:每年应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纳入年初工作计划,年终考核指标。从行政上、业务上狠抓落实,促使各乡镇卫生院积极主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搜索流动儿童,减少免疫空白点。
3.2执行法律法规,加强管理: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动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凭计划免疫接种证入托、入学制度,依法加强辖区内管理。
3.3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与工商、公安、计划生育、交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流动人口管理部门职责。特别是大型土地招工或劳动输出,必须经过流动人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3.4开设常年计划免疫接种门诊:随时进行补卡、补种,在流动人口较多,儿童流动频繁的集镇、城乡结合部门开设学年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对流动儿童做到随到随建卡、及时接种。
3.5建立横向网络:各县、各乡镇之间建立计划免疫横向网络,对流动儿童一旦发现,及时建卡和转卡、补种,并统一计划免疫转卡单,互通信息及时联系,像传染病疫情报告一样建立制度。
3.6广泛宣传,普及免疫知识: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单、标语、接种证等多种形式,多方位的反复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仅儿童家长主动到卫生部门登记造册免疫接种,由现在的被动搜索变为主动上门要求免疫服务。
参考文献
[1]〖ZK(#〗余晓琼,路秀平,武滨,等.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中国免疫规划,2005,11(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