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各项具体工作组织者和实施者。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通过积极调研,我认为要做好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加强学习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
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认真组织农村基层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基层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真正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理想和宗旨、党性和纪律、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党员应具备的条件、职责和义务,确定今后努力方向;三是要以县、乡(镇)党校为阵地,大力加强农村党员科技和文化知识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善于做新时期农民思想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努力使农村党员干部成为熟知政策、掌握技术、信息灵通的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
二、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大部分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市场经济意识和致富本领欠缺、先锋模范作用发辉不明显这一现状,我们一是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采取“两推一选”、“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组织聘任等方法让一批素质高、作风踏实、不谋私利、文化高、品质好、能力强、会管理、懂经营、有奉献和创业精神的人脱颖而出,担任村支部书记,以优化结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二是要注重从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打工回乡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的优秀党员中选拔支部书记。对暂无合适人选的,可以采取公开选聘或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党员干部任职或挂职的方式选拔村干部,并注意搞好传帮带,培养当地的干部;三是加强对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着重从素质较高、热心集体事业、有致富能力的农村青年和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优秀苗子进行教育、培养,创找条件让他们参加村里的公益活动,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得到党
员群众的认可,逐步进入到党支部班子中去,从而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一是要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把那些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进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当前,除了要注意把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农村党组织中来,还应注意将能够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私营企业主,农村经济能人,种养大户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农村党组织中来;二是要加大对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教育培训力度,力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巩固一个。同时,还要实施党员发展“双能”工程,重点是在符合党员条件的“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重点解决党员时代性不强,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三是要针对目前农村党员老化问题严重,部分党员素质低下,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工作的现象,应通过对党员的民主评议,对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组织观念淡漠,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甚至是有损党的形象的党员,应放开出口,实行劝退。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强化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应该看到,在农村的党员和村干部多数都是能人,素质相对高于普通老百姓,只有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强导,制定强有力的激励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一是要开展党员定岗定责活动,在推动生产发展上发挥带头作用。年前给每个党员定岗位,定职责,定任务,年终要进行实绩考核评比,要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特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让他们有机会在组织建设,群众工作和发展经济过程中施展才干;二是鼓励党员兴办公益事业,在打牢发展基础上发挥带头作用。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的实际,鼓励党员带头投资办公益,走民投、民建、民营之路,达到服务群众,自有收益的双赢效果,从而带动群众,激活民资,在村级基础设施管理上,基层党组织可按照就近、方便、有效的原则,明确那些热心公益的党员为基础设施管理员,负责基础设施的维护看管,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三是支持外出党员返乡创业,在加快群众致富上发挥带头作用。对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党员要给予政治上的关爱和生活上的关心,对回家创业的党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建设用地,生产资金,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引资引项、劳务输出、传送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将外地加快发展经济的好经验带回家乡开花结果,为家乡的建设和群众的富裕出力。
总之,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直接关系到加强
党的建设这一伟大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新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健全组织、提高素质、加强管理等方面扎实抓好这项工作,为充分发挥党组织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为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围绕加强新形势下村级组织建设这个课题,对我区部分乡镇和村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近年来农村基层组
织建设取得的成效
最近几年,全区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区委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的要求,按照农村“三有”目标,以“固本强基”为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各乡镇领导班子齐全,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断加强,目前3个乡镇中,共有13名选派干部在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或乡党委副书记(其中3名为省、市选派干部,10名为区选派干部)。干部的知识和年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各乡镇机关干部的大专文化程度均达到90%,45周岁以下达75%以上,特别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村干部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也有较大改善。基本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在进一步提高村居干部收入的同时,建立了以报酬稳步增长、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干部“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普遍重视,按照分级负责、普遍轮训的原则,通过定期办班和外出参观考察等方法,有计划的对基层干部和党务工作者进行了培训。注重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各党委班子成员均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各乡镇都建立了直管党员基本情况台帐。发展党员工作正常开展,各村做到两年发展1名以上党员,培养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
2、健全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得到基本落实。各乡镇都能较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员代表大会、党的选举、党的组织设置、“三会一课”,党内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等组织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培训等教育管理制度。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较大多数村形成了党组织统一领导、村委会民主管理、关系协调、运转有序的村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了村民大会、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制度,基本做到重大事务“一事一议”。
3、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是加大了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郊型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几年来相继建成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基地和项目,如永强、宜梅、永青、万利、宏祥等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二是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平台的建设。几年来,我们相继开展了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专项行动,策划申报了以海口为主的5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目前规划评审已通过,正加快推进建设步伐。海口临港生态工业园、十里印刷包装工业园、五里全民创业园、山口工业小区等平台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集体经济随着平台建设的推进,也同步得到了较快提升,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4、加强了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全面推行“双向承诺”制,各乡镇、村党组织全部在职党员均进行
“双向承诺”。“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有效开展,三个乡镇都建立了一定规模、带动作用明显的示范基地。各乡镇、村基本建立了为民全程服务代理中心、站(点)。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完善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各乡镇、村基本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对流出的党员均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建立了在职党员干部与外出流动党员结对承诺服务制度。
二、目前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几年来,虽然全区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地分析形势,当前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部分基层干部的现有素质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加快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基层党组织强化领导和服务的作用,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经济相对贫困地区的干部在这方面的素质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从思想素质看,一部分基层干部传统的思想观念与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从政治素质看,在部分基层干部中存在着淡化政治的不良倾向;从能力素质看,少数同志工作水平和能力与所承担的繁重任务不相适应;从作风素质看,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不相适应。
(二)农村经济薄弱村转化的艰巨性与农民实现共同富
第三篇: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为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围绕加强新形势下村级组织建设这个课题,对我区部分乡镇和村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效
最近几年,全区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区委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的要求,按照农村“三有”目标,以“固本强基”为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各乡镇领导班子齐全,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断加强,目前3个乡镇中,共有13名选派干部在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或乡党委副书记(其中3名为省、市选派干部,10名为区选派干部)。干部的知识和年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各乡镇机关干部的大专文化程度均达到90%,45周岁以下达75%以上,特别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村干部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也有较大改善。基本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在进一步提高村居干部收入的同时,建立了以报酬稳步增长、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干部“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普遍重视,按照分级负责、普遍轮训的原则,通过定期办班和外出参观考察等方法,有计划的对基层干部和党务工作者进行了培训。注重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各党委班子成员均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各乡镇都建立了直管党员基本情况台帐。发展党员工作正常开展,各村做到两年发展1名以上党员,培养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
2、健全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得到基本落实。各乡镇都能较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员代表大会、党的选举、党的组织设置、“三会一课”,党内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等组织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培训等教育管理制度。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较大多数村形成了党组织统一领导、村委会民主管理、关系协调、运转有序的村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了村民大会、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制度,基本做到重大事务“一事一议”。
3、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是加大了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郊型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几年来相继建成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基地和项目,如永强、宜梅、永青、万利、宏祥等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二是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平台的建设。几年来,我们相继开展了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专项行动,策划申报了以海口为主的5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目前规划评审已通过,正加快推进建设步伐。海口临港生态工业园、十里印刷包装工业园、五里全民创业园、山口工业小区等平台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集体经济随着平台建设的推进,也同步得到了较快提升,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4、加强了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全面推行“双向承诺”制,各乡镇、村党组织全部在职党员均进行
“双向承诺”。“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有效开展,三个乡镇都建立了一定规模、带动作用明显的示范基地。各乡镇、村基本建立了为民全程服务代理中心、站(点)。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完善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各乡镇、村基本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对流出的党员均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建立了在职党员干部与外出流动党员结对承诺服务制度。
二、目前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几年来,虽然全区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地分析形势,当前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部分基层干部的现有素质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加快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基层党组织强化领导和服务的作用,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经济相对贫困地区的干部在这方面的素质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从思想素质看,一部分基层干部传统的思想观念与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从政治素质看,在部分基层干部中存在着淡化政治的不良倾向;从能力素质看,少数同志工作水平和能力与所承担的繁重任务不相适应;从作风素质看,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不相适应。
(二)农村经济薄弱村转化的艰巨性与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愿望的迫切性之间的矛盾。“既要有人办事,还要有钱办事”。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在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中,才能真正确立它的核心领导地位,党组织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但目前,在我区还存在着很多经济薄弱村,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三)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造性与党建工作的传统方式发生碰撞。目前部分农村党组织对变化了的形势仍然认识不够,研究不够,改进不够,有的习惯于“单打一”,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仍很突出;有的党员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化,适应不了党员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有的在评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共性、轻个性,既影响了对党建工作的正确估价,也容易产生错误的工作导向。
(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与新形势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更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在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现实要求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既需要市场经济知识,又需要实用技术的武装;既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又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员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文化水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少数富裕起来的农民集体观念淡薄,精神生活空虚,有的甚至热衷于宗教迷信活动,这些都给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但近年来,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却出现了相对弱化的趋势,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得不紧,对农民群众的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党员干部在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中也有层层打“折扣”,结果是群众“有一半听不懂”、“听懂的有一半不会做”、“会做的有一半没效果”。
从实践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不足”:一是农村改革发展势头迅猛,在干部和思想的准备上显得不足;二是对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挑战认识不足,相应的措施没有跟上,也不配套;三是少数基层干部“两手抓”的素质具备不足,农村党建工作摆不上位置,削弱了党的领导,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的一手硬、一手软,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近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从几年来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我认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准确把握农村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
第一,在农村建设发展的全局中,必须首先把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核心建设好。从大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表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哪里的基层党组织战斗有力,那里的工作就扎实有效,经济建设就能迅速发展。反之,一些地方之所以长期发展不起来,经济落后,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缺乏一个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的带头人,缺少一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强,一强百强;党员干部作用好,一好百好;集体经济富,一富百富。因此,农村工作千条万条,首先一条就是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核心建设好、巩固好,这是搞好农村工作、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首要前提。
第二,在农村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必须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不能颠倒的,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位置不能代替,但是,这种“服从”不是被动的适应,也不是被动的服务,不能理解为党的建设只是被动地围绕经济工作来搞。农村党建工作如果停留在被动适应上,那么党建工作搞不好,经济工作也搞不好。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一是政治上的把关定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领导干部不了解“三农”是不称职的表现,不重视“三农”是政治上不清醒的表现。农村党建工作首先必须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农村经济正确的发展方向。二是思想上的宣传激励。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结合实际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把各级党委确定的战略思想、发展目标、工作举措,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组织上的保障。建设一个政治稳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为经济发展选好配强能打硬仗的干部人才队伍。四是创造优良的政治、社会环境。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好的党风带一个好的政风、民风,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稳定向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三,在农村党建工作的成效上,必须把握好党建工作的导向。党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这个指导思想是明确的。但是,从最终的意义上说,党建工作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真正达到。基于这样的认识,衡量党建工作的效果,要坚持做到三看:一要看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是否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有没有树立起强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二要看党建是否促进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有没有取得成效,人民生活有没有改善提高;三要看各级党组织有没有把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在实践中坚持这样的检验标准,就把握了正确导向,党建工作就有了自己的基石,就有成效。
(二)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根本,把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牢牢构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提高和巩固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党支部就可以为群众办许多实事,就会说话有人听,各项工作就会出现生机,带领群众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就大有希望。
一是把握方向,确定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不论是一个区、一个乡镇,还是一个村,只要从群众想办的事做起,从群众不满足的事情改起,从确定好的发展思路抓起,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路子,就能做到顺民心、聚民心,达到“富而思进”的目的。那么,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便会迎刃而解。
二是突出重点,树立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发展典型。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些先发展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能人经济能有效地带动一个地方快速发展。其基本做法就是区、乡、村层层树立典型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区有乡镇为典型,乡镇有村为典型,村有能人特别是党员能人为典型,这些典型既是经济发展的典型,又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典型,这些典型不但得到了从上到下各级组织的表彰,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任何说教。因此,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典型引路的作用,不但要宣传推广已有的典型,还要树立新的典型。
(三)以一把手为核心,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
在农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要通过基层党支部一班人向全体党员和群众进行灌输,带领大家付诸行动。其中支部书记的作用最大,书记是农村党支部的核心,是发挥支部战斗力的关键,是带领群众实现共同致富的带头人。从上半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就可以看出,什么地方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什么地方群众信任度就高,选举工作就顺利;反之,换届选举工作就难以顺利进行。因此,要把人选准、把班子配强,把那些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还要着眼于村级班子的长远建设,做好在青年农民中培养后备干部和做好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通过增强班子领导抓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四)以加强激励保障为重点,充分激发农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是建立村干部报酬稳步增长的保障机制。按照精减、效能的原则,由区民政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村工作人员编制数进行核定。在核定的编制数内,对在编村干部报酬实行补贴制度,对村干部报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采取适当方式分级进行补贴,彻底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村(社区)干部纳入公选范围。每年安排一定乡镇公务员指标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干部编制指标,定向招录村优秀干部。其中录用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可作为所在乡镇副科级干部人选。同时,全面实施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定期推荐选拔优秀年轻的村干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三是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继续开展“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评比表彰活动,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创建,探索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活动。通过评比,使各村党支部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建立帮扶机制。根据各乡镇、街道推荐,定期选定若干经济条件困难、工作基础薄弱的村与区机关协调帮扶能力较强的职能部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按照“优势互补、经验互学、发展共促、和谐共建”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工作。鼓励机关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为帮扶的村切实解决一些突出矛盾或重点难题,并将结对帮扶成果纳入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干部考核。
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一个地方的工作搞得好与差,关键在班子。因此建设一个“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工作得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领导群体十分重要。在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配备上,应认真贯彻德才兼备的原则,使政治优秀、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有效地改善班子结构,增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同时,针对现在一些农村基层班子存在着年龄、思想老化、能力弱化的问题,应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
第四篇: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如何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服的干部队伍,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早日致富,是各级党委政府,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在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能否完成这一个历史使命决定因素在村级组织建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班子建设不够“强”。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有的党组织生活由多到少,由少到无,出现了瘫痪半瘫痪状态,班子软、懒、散的状况比较严重。有的长期不发展党员,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基层组织普遍表现出班子老化、文化素质低、后继乏人的现象。大部分农村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党的力量和工作基础还相当薄弱,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党组织对本村经济工作和其他事务的调控手段越来越少,但工作任务却有增无减,加之班子建设不够有力,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少数村领导班子甚至陷入“说话无人听、办事没人跟、困难无人帮”的困境,个别村甚至无法面对宗教势力、邪恶势力的挑战,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根基。
(二)党员干部素质不够“高”。目前,有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还不够高,党的先进性还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在思想政治上,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执政意识淡薄。在组织纪律上,有的人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长期不遵守党规党法,近年来,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不交纳党费的农村“三不”党员逐渐增多。在作风建设上,有的农村党员干部作风飘浮,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贪图享乐,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在能力素质上,有的农村党员干部虽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但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的党员干部只想着自己致富,没有想到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导致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三)集体经济发展不够“快”。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有的甚至要低于集体经济支出,从而导致了村级新债务的形成。在一些经济薄弱村,甚至是“空壳村”,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组织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民主政治推进不够“好”。随着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现在村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一些村级党组织这方面关系处理不好,反会削弱党的核心领导。如有一些村委会,特别是个别村主任认为自己是村民选的,因而与党组织争权力,不服从村组织的领导。有的村级组织不完成乡镇党委分配的任务,认为村民自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村级党组织,不敢大胆领导,有的甚至放弃领导。有些村领导班子不团结不协调,直接对基层工作造成影响。
(五)配套保障机制不够“全”。一方面,村干部待遇较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后顾之忧没有解决。村组干部退休后的待遇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使他们觉得工作没奔头,导致村干部思想压力很大,甚至连一些优秀年轻的村干部也有“不愿再干”的想法。
二、对策与思路
新形势新任务下,要着力从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条路子、一套制度等“四个一”入手,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要适应新形势,建设一个强班子。新形势下,建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环节,也是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1)要抓关键,选准配强。创新村级领导班子选任办法,拓宽选人用 渠道,是提高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的关键。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制度,探索试行直选村级党组织书记办法,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增强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要积极探索在离乡创业的成功人士、企业家中选人兼任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实现既引才、引智又引项目。要着眼于增强村干部队伍领导发展经济能力,大力推进“村村大学生”工程,把项目开发和服务能力作为标尺之一,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派一批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提高村干部整体文化水平和科技素养。(2)要抓重点,理顺关系。处理好村两委之间关系,是增强村级党组织工作合力,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要研究出台相关的补充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职责任务,形成分工协作、积极互动的良好局面。要探索建立月(季)例会、交流协商、定期汇报等工作制度,加强村两委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协调,增进团结,营造良好的村两委工作关系。要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在协商发展项目、调解重大纠纷等牵涉面广的热点难点问题时,由乡镇党委、政府牵头引导,村两委共同议事决策,理顺关系,增强合力。要建立矛盾疏导和处理机制,对存在分歧的村两委及时加以疏导,避免出现矛盾激化现象。(3)要抓源头,建好后备。建立一支活力迸发、数量充足的村级领导班子后备队伍是增强村级班子活力的源头因素。要把认真解决后继乏人问题,作为保持村级班子充满活力的长 久之计来抓,深入开展“三向培养”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把一些学有专长特别是思维活跃、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大学生引进村级干部队伍,并采取“一对一”结对培养方式,以老党员、老干部的丰富经验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成为村级领导班子的重要后备力量。要探索建立村级班子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机制,采取滚动式管理办法,不断增强后备干部的生机与活力。
(二)要注入新活力,打造一支好队伍。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群众拥护的村级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力量源泉。(1)要创新形式,强化教育。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要以县、乡党校为阵地,丰富培训内容,延伸培训层次,拓宽培训渠道,大规模、系统地培训村级干部队伍,努力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兴农富民的能力。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建立岗前培训制度,采取理论培训与业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办法,加强新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广泛推行“传、帮、带”有效办法,抽调专业干部深入农村开展新时期农村工作普及性教育,使农村干部能力素质得到革新性提高。(2)要创新制度,强化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管理制度,是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生 机与活力的重要条件。要建立村级干部考核、考评和考察制度,进一步细化村干部实绩考核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用工作实绩反映干部业绩,确定干部奖惩依据。要建立村级组织干部惩处机制,明确农村不合理干部的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疏通“出口”渠道。要探索建立“定标选人、竞争上岗”工作制度办法,解决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的突出问题。(3)要创新渠道,强化监督。强化监督是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勤政廉政的有力保障。要针对农村普遍存在账目混乱、理财水平不高的实际,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实现勤政廉政、取信于民。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主干离任审计工作,形成有效监督力和约束力,有力杜绝贪污腐化现象。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集体资金、资产管理制度等,并积极探索推行财务管理审接制、村财镇理等有效办法,由乡镇职能部门派员定期进村,同民主理财小组共同审查和接管帐目,既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又能实现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财政的监督管理。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并积极推广“村务民主听证”工作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为群众监督提供良好平台,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
(三)要探索新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子。选准一条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发展经济路子,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1)要更新观念引好路。要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动新脑筋,想新办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要采取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基地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等有效办法,努力构建农业科技培训平台,促使村级干部掌握市场经济和科技文化知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创新观念,探索新路。(2)要因地制宜选好路。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通过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挖掘资源优势,引资兴办股份制企业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集体经济实力。要挖掘本地资源,做大做强产业化的农村特色产业。
(四)要落实新要求,完善一套严制度。适应形势任务新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推动农村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扎实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1)要建立健全党务工作制度。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农村基层党务工作内涵不断拓展、内在要求不断提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农村“三会一课”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的活动的实效性。要积极探索农村非公领域党的活动的新形式、新要求和新内涵,创新活动载体,推动农村非公党建工作上新水平。(2)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制度。农村干部工作环境恶劣、政治经济无保障是影响农村干部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立足农村实际,着力建立健全村级干部激励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有效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提高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中的村主干比例,给予一定政策 倾斜,增强村主干的政治荣誉感。要采取市财政拨一点、镇级出一点、村自筹一点办法,努力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确保留得住“能人”。要进一步加大困难基层干部慰问帮扶力度,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使基层干部能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工作。(3)要建立健全监督约束制度。村级干部队伍良莠不齐、整体素质偏低,自我约束力不强,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因此,要注重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监督工作,形成约束力,确保依法执政。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农村干部各自职责任务和承担责任,并通过细化奖优惩劣规则,强化监督管理。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村主干离任审计工作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对农村干部进行严格审计,形成有效监督力和约束力。要建立定期考察制度,加强村级干部日常监督,并畅通村级干部“出口”,确保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加大村务公开化、透明化力度,接受群众监督。
第五篇: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如何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服的干部队伍,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早日致富,是各级党委政府,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在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能否完成这一个历史使命决定因素在村级组织建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班子建设不够“强”。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有的党组织生活由多到少,由少到无,出现了瘫痪半瘫痪状态,班子软、懒、散的状况比较严重。有的长期不发展党员,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基层组织普遍表现出班子老化、文化素质低、后继乏人的现象。大部分农村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党的力量和工作基础还相当薄弱,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党组织对本村经济工 作和其他事务的调控手段越来越少,但工作任务却有增无减,加之班子建设不够有力,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少数村领导班子甚至陷入“说话无人听、办事没人跟、困难无人帮”的困境,个别村甚至无法面对宗教势力、邪恶势力的挑战,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根基。
(二)党员干部素质不够“高”。目前,有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还不够高,党的先进性还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在思想政治上,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执政意识淡薄。在组织纪律上,有的人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长期不遵守党规党法,近年来,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不交纳党费的农村“三不”党员逐渐增多。在作风建设上,有的农村党员干部作风飘浮,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贪图享乐,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在能力素质上,有的农村党员干部虽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但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的党员干部只想着自己致富,没有想到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导致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三)集体经济发展不够“快”。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有的甚至要低于集体经济支出,从而导致了村级新债务的形成。在一些经济薄弱村,甚至是“空壳村”,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组织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影响了农村各项事 业的发展。
(四)民主政治推进不够“好”。随着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现在村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一些村级党组织这方面关系处理不好,反会削弱党的核心领导。如有一些村委会,特别是个别村主任认为自己是村民选的,因而与党组织争权力,不服从村组织的领导。有的村级组织不完成乡镇党委分配的任务,认为村民自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村级党组织,不敢大胆领导,有的甚至放弃领导。有些村领导班子不团结不协调,直接对基层工作造成影响。
(五)配套保障机制不够“全”。一方面,村干部待遇较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后顾之忧没有解决。村组干部退休后的待遇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使他们觉得工作没奔头,导致村干部思想压力很大,甚至连一些优秀年轻的村干部也有“不愿再干”的想法。
二、对策与思路
新形势新任务下,要着力从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条路子、一套制度等“四个一”入手,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要适应新形势,建设一个强班子。新形势下,建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环节,也是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1)要 抓关键,选准配强。创新村级领导班子选任办法,拓宽选人用渠道,是提高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的关键。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制度,探索试行直选村级党组织书记办法,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增强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要积极探索在离乡创业的成功人士、企业家中选人兼任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实现既引才、引智又引项目。要着眼于增强村干部队伍领导发展经济能力,大力推进“村村大学生”工程,把项目开发和服务能力作为标尺之一,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派一批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提高村干部整体文化水平和科技素养。(2)要抓重点,理顺关系。处理好村两委之间关系,是增强村级党组织工作合力,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要研究出台相关的补充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职责任务,形成分工协作、积极互动的良好局面。要探索建立月(季)例会、交流协商、定期汇报等工作制度,加强村两委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协调,增进团结,营造良好的村两委工作关系。要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在协商发展项目、调解重大纠纷等牵涉面广的热点难点问题时,由乡镇党委、政府牵头引导,村两委共同议事决策,理顺关系,增强合力。要建立矛盾疏导和处理机制,对存在分歧的村两委及时加以疏导,避免出现矛盾激化现象。(3)要抓源头,建好后备。建立一支活力迸发、数量充足的村级领导班子后备队伍是增强村级班子活力的源头因素。要把认真解决后继乏人问题,作为保持村级班子充满活力的长久之计来抓,深入开展“三向培养”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把一些学有专长特别是思维活跃、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大学生引进村级干部队伍,并采取“一对一”结对培养方式,以老党员、老干部的丰富经验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成为村级领导班子的重要后备力量。要探索建立村级班子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机制,采取滚动式管理办法,不断增强后备干部的生机与活力。
(二)要注入新活力,打造一支好队伍。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群众拥护的村级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力量源泉。(1)要创新形式,强化教育。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要以县、乡党校为阵地,丰富培训内容,延伸培训层次,拓宽培训渠道,大规模、系统地培训村级干部队伍,努力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兴农富民的能力。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建立岗前培训制度,采取理论培训与业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办法,加强新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广泛推行“传、帮、带”有效办法,抽调专业干部深入农村开展新时期农村工作普及性教育,使农村干部能力素质得到革新性提高。(2)要创新制度,强化管理。建立 健全村级干部管理制度,是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条件。要建立村级干部考核、考评和考察制度,进一步细化村干部实绩考核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用工作实绩反映干部业绩,确定干部奖惩依据。要建立村级组织干部惩处机制,明确农村不合理干部的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疏通“出口”渠道。要探索建立“定标选人、竞争上岗”工作制度办法,解决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的突出问题。(3)要创新渠道,强化监督。强化监督是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勤政廉政的有力保障。要针对农村普遍存在账目混乱、理财水平不高的实际,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实现勤政廉政、取信于民。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主干离任审计工作,形成有效监督力和约束力,有力杜绝贪污腐化现象。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集体资金、资产管理制度等,并积极探索推行财务管理审接制、村财镇理等有效办法,由乡镇职能部门派员定期进村,同民主理财小组共同审查和接管帐目,既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又能实现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财政的监督管理。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并积极推广“村务民主听证”工作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为群众监督提供良好平台,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
(三)要探索新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子。选准一条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发展经济路子,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 设的中心任务,也是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1)要更新观念引好路。要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动新脑筋,想新办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要采取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基地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等有效办法,努力构建农业科技培训平台,促使村级干部掌握市场经济和科技文化知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创新观念,探索新路。(2)要因地制宜选好路。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通过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挖掘资源优势,引资兴办股份制企业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集体经济实力。要挖掘本地资源,做大做强产业化的农村特色产业。
(四)要落实新要求,完善一套严制度。适应形势任务新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推动农村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扎实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1)要建立健全党务工作制度。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农村基层党务工作内涵不断拓展、内在要求不断提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农村“三会一课”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的活动的实效性。要积极探索农村非公领域党的活动的新形式、新要求和新内涵,创新活动载体,推动农村非公党建工作上新水平。(2)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制度。农村干部工作环境恶劣、政治经济无保障是影响农村干部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立足农村实际,着力建立健全村级干部激励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有效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提高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中的村主干比例,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增强村主干的政治荣誉感。要采取市财政拨一点、镇级出一点、村自筹一点办法,努力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确保留得住“能人”。要进一步加大困难基层干部慰问帮扶力度,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使基层干部能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工作。(3)要建立健全监督约束制度。村级干部队伍良莠不齐、整体素质偏低,自我约束力不强,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因此,要注重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监督工作,形成约束力,确保依法执政。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农村干部各自职责任务和承担责任,并通过细化奖优惩劣规则,强化监督管理。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村主干离任审计工作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对农村干部进行严格审计,形成有效监督力和约束力。要建立定期考察制度,加强村级干部日常监督,并畅通村级干部“出口”,确保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加大村务公开化、透明化力度,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