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摘 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组织设臵和管理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村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创新管理;建设;发展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村组的重要责任。村支部是农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是上级领导倾听群众呼声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以“三强五好”基层领导班子为目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随着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民主政治的推进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给农村基层组织带来了各方面和多层次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农村基层组织从工作主体到工作客体,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方法都暴露出许多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新问题。
(一)党员干部结构失衡。一是年龄性别结构失衡,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据统计我国目前党员干部结构存在严重失衡的现象,从年龄分析,目前35岁以下的党员占农业党员的16.7%,55岁以上的占40.1%。二是素质能力结构失调。据统计,在我镇农村党员中,初中文化以下的占总数的61.4%,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5.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1%。三是从新老结构上看,80年代以前入党的老党员多,新党员少;四是从分布结构上看,在家务农的党员多,外出务工的少。
(二)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由重政治转向重经济,由重官场转向重市场,由重精神转向重实惠,由重本本转向重突际。具体表现“四个缺陷”。其一,理想信念缺陷。部分党员干部政治热情下降,理想信念淡漠,认为“理想、信仰是虚的,挣钱才是实的。”。其二,思想道德缺陷。有的干部受利益驱动,只顾自己,不顾国家;只管自己不管集体,稍不满意就会撂担子。其三,政策理解缺陷。只 取予已有用有利的。其四,干部素质缺陷,表现在有的村干部一旦行政手段推不动,说服教育不听,典型引路不灵就没法子。一些村干部由于自律不严,形象较差,腰杆不硬,存在不愿做、不会做甚至不敢做的问题。有些村干部对如何组织农民闯市场束手无策,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难平衡,对各种矛盾难调解,难处理。
(三)村域经济实力薄弱。村组织活动经费欠保障。有的村连开会的经费都没有,如果吃饭、不发误餐补贴,开会都难到齐,有的村民不愿当村干部,村干部弃职现象也时有发生。没有经济作保障,村干部说话不响,办事不力,群众不服。
(四)农村基层党员综合素质不高,法治意识淡薄。一是市场意识差。不少农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没有市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传统经营。二是致富本领差。既无过硬的技术、又无致富的门路。三是法治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部分农民存在着严重的利已倾向,只强调权力,不愿承担义务,把减免理解为分文不交。有的为达到个人偷生、超生、抢生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政府上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稍有方法不当,言语不和,就可大打出手,告你违法。在对待“民主”问题上,也是如此,于已有利就强调民主,于已无利就干扰民主。
(五)基层党员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一是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除少数党员能规模化发展产业外,多数党员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过着“早上看日头,白天拿锄头,晚上靠枕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生活,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经济状态,对市场经济缺乏高度认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发展农村经济根本谈不上规模经营。更有少数党员生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二是“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开拓创业精神。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不足;人均收入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科技型、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奇缺,劳动力素质低下等因素制约着农材经济发展。而少数干部精神状态不佳,不讲政治,不讲正气,在原则问题上奉行好人主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工作不求高标准,只求过得去,“等、靠、要”思想严重,“软、懒、散”倾向突出,工作难出成效。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我党最基层的组织,他的加强有助于发挥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助于抓好农村生产发展、集体经济、农民致富、和谐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是我们党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作出的新概括、提出的新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也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要靠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要靠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既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能不能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是对我们的一个新的考验。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促进发展无疑是基层党组织第一位的任务。基层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员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助于提升农村执政能力建设,职能能力的提升体现在党的各方面建设,其中,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主要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现出来。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村级党组织 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党中央一直强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是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宣传者和贯彻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者和实施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社会指整个社会处于协调、稳定、共同发展的状态,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良性作用的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而能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检验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表征。”“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只有永远保持先进性,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和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才能解决我国农村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应发挥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作为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作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组织是服务社会的第一线,最重要的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也是社会管理的本质要求。
(二)基层党组织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力量。党的执政能力是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作出重大决策来实现的。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要靠全党的力量去贯彻,最终要靠基层组织的工作来落实。实践证明贯彻党的政策要靠基层党组织从实际出发,把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同村委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三)基层党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人民群众是 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重要的是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的战斗堡垒,村级基层组织分布在全国基层一线,他们与广大群众朝夕相处,共同生活。正式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努力,党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和团结起来,为实现执政使命而奋斗。
(四)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措施。在这一阶段,发展和改革是硬道理,稳定同样是硬任务。能否构建和谐社会,妥善处理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给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提出的重要任务。基层农村党组织、党员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第一线。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纠纷,救助困难群体,必须依靠党的基层组织。
(五)基层党组织是管理、教育党员的基本单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是由党员组成的,党员是党的肌体上的细胞,细胞健康,整个肌体才会有活力。通过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管理,教育好党员,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因此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以能力建设为中心,树立“党找人才”的新理念
1.以“双强”为目标,选拔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人才。村级领导班 子后继乏人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抓紧解决。尤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更需要有开拓精神、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乡土人才。基层党组织必须转变过去“人才找组织”的理念,树立“党找人才”的新理念。从自身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中培养和选拔领导人才,按照“讲党性、会致富、甘奉献、有威信”的标准,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两推一选”、村企兼职、回请任职、下派培养等方式,把农村种养大户、私营业主、农民经纪人、外出务工人员等各个层面中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进而培养成“双强”村支部书记。对暂时确无村党支部书记人选的村,采用“异村任职”、“跨村兼职”、“公开选聘”的方式,选拔村党组织书记。
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人才。近几年来,我国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农村建设中领导人才匮乏的问题。但是,该项措施实施时间不长,最终真正能够长久留在农村服务的人数有多少,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新农村建设更需要“永久牌”的村官,“永久牌”村官需要基层党组织去培养,这就需要让现任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走出去”,接受开放型的培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提高现任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一是有计划地让他们到基层党校、大专院校接受系统性的领导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二是让他们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全国树立的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接受实践的熏陶;三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对其进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及农业实用科技的教育。
3.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通过提高待遇留住人才。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党内关怀、激励、帮扶机制”的要求,对党的农村基层干部加大激励和关怀的力度。第一,在经济待遇上,要加大激励措施,合理确定村级干部的工资报酬。即把村干部报酬的 数额,本着“奖励先进、鼓励创业”的原则,分成基础工资、浮动工作和村项目工资三部分。基础工资按照各村总户数确定;浮动工资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情况、农民收入高低和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情况确定;项目工资按照工副业项目发展情况、效益和上缴税收数额确定,从而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第二,在政治待遇上,要加大关怀的力度,对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基层干部进行表彰激励,对工作成绩优秀者提拔重用,工作出色的村干部,可以享受股级待遇,可以招聘到镇里工作,让他们感到政治上有“奔头”。第三,在生活待遇上,要加大帮扶的力度。要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为农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的村级干部给予适当的补偿。对已退休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按照不同标准采取定月补助、一次性发放养老金等方式,给予生活资助,使他们退有所养,为在职的基层干部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探索组织设臵方式的新途径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党组织的设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区域和城乡的发展,以实现党的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1.采取优势互补、以强带弱的方法,联合设臵党组织。为了发挥先富带后富的作用,继续推进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支部联建。一是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臵和共同富裕为目标,针对有些相邻村发展不平衡,彼此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因势利导,实行“村村联建”,建立联合党支部。在组织上实行统一领导,以建立稳定的互利和帮扶关系,形成以强带弱、共同富裕的新格局。二是突破行业界限,将村镇骨干企业与经济薄弱的村通过“村企联建”,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在近郊农村和小城镇建设比较发达的村,可将村党组织与居民区党组织合并,实行“村居联建”,由党组织统一领导村、居工作。四是按农业产业链条组建党支部。以产业化链条中的骨干企 业为龙头,联合其他不同单位开展支部联建,实现链条拉动。即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以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龙头企业为主,联合产业链中的其他不同单位组建联合党支部;或以产业化的规模基地为主,基地范围内有关单位组建联合党支部;或以产业化经营市场为主,市场链接的有关单位组建联合党支部;或以乡镇农技服务站和多种经营公司等服务组织为主,服务范围内有关单位组建联合党支部。
2.采取城乡联合的方法,动态设臵党组织。在外出务工党员人数相对集中的地方,由党员流出地的党组织负责组建党组织,在流出人员相对分散的地方,由流入地党组织负责组建党组织,逐步探索出城乡“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统筹城乡的党组织建设新途径。
(三)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建立党员活动的新载体
1.开展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活动,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新时期,突出党员的主体地位,除了要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员的权益外,还把党员履行义务与农村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党的活动融入到农村经济和社会活动之中,大力运用党务工作和经济工作、社会工作三位一体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诸如“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党员责任区”、“党员对口帮扶”、“党员奉献日”等活动,建立各种不同形式的党员活动载体,使党的活动与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社会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长久地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2.树立服务党员的理念,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激励出动力,关怀出凝聚力。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把服务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工作要求提出来,这就赋予了基层党组织以新的课题。农村基层党员大多都是无职党员,其中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占的比例还相对较大,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使农村党员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政治上要多关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党内事务;事业上多帮助,为党员与群众外出务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生活上多关心,使生活困难的党员通过党内互助,走出困境。通过对党员开展党内服务和帮助,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四)积极探索“两委”设臵架构的新形式
探索“两委”设臵架构的新形式,保障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村民自治的出现,使得原有的村党组织一元权力结构变成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二元权力结构。如何处理两委的关系,既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又保证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政治领导地位,是新时期村级党组织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委”的设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肩挑”,即通过党支部书记被群众选举为村主任,或村主任通过党内选举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方式。另一种是“二元化”,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开设臵。“一肩挑”的设臵方式,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也能保证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如果各地都实行“一肩挑”的设臵方式又无法确保村民的民主权力能充分得到实现;实行两委“二元化”的设臵方式,在工作中如果二者权力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党组织被边缘化或弱化的情况。所以,在新的时期,进一步深化村级党组织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和探索出一种合适的政治架构。
1.从党内法律法规上进一步明确党委和村委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有衔接。如《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2条指出:农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支部要加强对村委会的领导。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实行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也拥有处理当地公共事务的权力,这就意味着在一个村内同时存在两个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一方面强调党支部是农村的领导核心,另一方面又强调村民 委员会是自治组织、法人组织,村委会主任是法人代表。可见,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对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权规定不清晰、不具体、不明确,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农村两委的摩擦与矛盾。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农村党支部工作条例》,就农村党支部的地位、职责、任务、选拔和淘汰、表彰和奖励、监督和约束、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等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使党支部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避免随意性,从而形成一个进出有序、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两委”地位和权力的分配。一是在实行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二元化”设臵的地方,建立和完善两委联席会议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就是指农村党支部、村委会这两个组织的全体成员,在村里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定期不定期沟通情况、商量事情、安排工作。其功能定位在交流意见、沟通情况、研究工作上。两委会的议题由党支部选定或村委会书面提交党支部,村党组织书记作为两会的主持人,这样就可以既尊重村民自治的民主权利,又保障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在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地方,要完善权力制约和制衡机制。通过扩大和巩固村民代表会议的权力、明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的问题事项,使基层一把手的权力受到村民代表会议的监督和制约。各地基层组织应在改革创新的思维指导下,继续探索更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发展的两委关系新模式。
30年来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参考文献:
[1]陈思亮.新形势下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途径和方法[J].大科技,2010年,(10).[2]吴雄利.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策.广西农业信息网,2008.11.01.
第二篇: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如何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服的干部队伍,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早日致富,是各级党委政府,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在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能否完成这一个历史使命决定因素在村级组织建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班子建设不够“强”。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有的党组织生活由多到少,由少到无,出现了瘫痪半瘫痪状态,班子软、懒、散的状况比较严重。有的长期不发展党员,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基层组织普遍表现出班子老化、文化素质低、后继乏人的现象。大部分农村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党的力量和工作基础还相当薄弱,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党组织对本村经济工作和其他事务的调控手段越来越少,但工作任务却有增无减,加之班子建设不够有力,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少数村领导班子甚至陷入“说话无人听、办事没人跟、困难无人帮”的困境,个别村甚至无法面对宗教势力、邪恶势力的挑战,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根基。
(二)党员干部素质不够“高”。目前,有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还不够高,党的先进性还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在思想政治上,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执政意识淡薄。在组织纪律上,有的人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长期不遵守党规党法,近年来,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不交纳党费的农村“三不”党员逐渐增多。在作风建设上,有的农村党员干部作风飘浮,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贪图享乐,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在能力素质上,有的农村党员干部虽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但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的党员干部只想着自己致富,没有想到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导致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三)集体经济发展不够“快”。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有的甚至要低于集体经济支出,从而导致了村级新债务的形成。在一些经济薄弱村,甚至是“空壳村”,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组织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民主政治推进不够“好”。随着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现在村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一些村级党组织这方面关系处理不好,反会削弱党的核心领导。如有一些村委会,特别是个别村主任认为自己是村民选的,因而与党组织争权力,不服从村组织的领导。有的村级组织不完成乡镇党委分配的任务,认为村民自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村级党组织,不敢大胆领导,有的甚至放弃领导。有些村领导班子不团结不协调,直接对基层工作造成影响。
(五)配套保障机制不够“全”。一方面,村干部待遇较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后顾之忧没有解决。村组干部退休后的待遇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使他们觉得工作没奔头,导致村干部思想压力很大,甚至连一些优秀年轻的村干部也有“不愿再干”的想法。
二、对策与思路
新形势新任务下,要着力从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条路子、一套制度等“四个一”入手,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要适应新形势,建设一个强班子。新形势下,建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环节,也是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1)要抓关键,选准配强。创新村级领导班子选任办法,拓宽选人用 渠道,是提高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的关键。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制度,探索试行直选村级党组织书记办法,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增强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要积极探索在离乡创业的成功人士、企业家中选人兼任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实现既引才、引智又引项目。要着眼于增强村干部队伍领导发展经济能力,大力推进“村村大学生”工程,把项目开发和服务能力作为标尺之一,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派一批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提高村干部整体文化水平和科技素养。(2)要抓重点,理顺关系。处理好村两委之间关系,是增强村级党组织工作合力,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要研究出台相关的补充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职责任务,形成分工协作、积极互动的良好局面。要探索建立月(季)例会、交流协商、定期汇报等工作制度,加强村两委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协调,增进团结,营造良好的村两委工作关系。要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在协商发展项目、调解重大纠纷等牵涉面广的热点难点问题时,由乡镇党委、政府牵头引导,村两委共同议事决策,理顺关系,增强合力。要建立矛盾疏导和处理机制,对存在分歧的村两委及时加以疏导,避免出现矛盾激化现象。(3)要抓源头,建好后备。建立一支活力迸发、数量充足的村级领导班子后备队伍是增强村级班子活力的源头因素。要把认真解决后继乏人问题,作为保持村级班子充满活力的长 久之计来抓,深入开展“三向培养”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把一些学有专长特别是思维活跃、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大学生引进村级干部队伍,并采取“一对一”结对培养方式,以老党员、老干部的丰富经验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成为村级领导班子的重要后备力量。要探索建立村级班子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机制,采取滚动式管理办法,不断增强后备干部的生机与活力。
(二)要注入新活力,打造一支好队伍。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群众拥护的村级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力量源泉。(1)要创新形式,强化教育。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要以县、乡党校为阵地,丰富培训内容,延伸培训层次,拓宽培训渠道,大规模、系统地培训村级干部队伍,努力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兴农富民的能力。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建立岗前培训制度,采取理论培训与业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办法,加强新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广泛推行“传、帮、带”有效办法,抽调专业干部深入农村开展新时期农村工作普及性教育,使农村干部能力素质得到革新性提高。(2)要创新制度,强化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管理制度,是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生 机与活力的重要条件。要建立村级干部考核、考评和考察制度,进一步细化村干部实绩考核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用工作实绩反映干部业绩,确定干部奖惩依据。要建立村级组织干部惩处机制,明确农村不合理干部的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疏通“出口”渠道。要探索建立“定标选人、竞争上岗”工作制度办法,解决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的突出问题。(3)要创新渠道,强化监督。强化监督是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勤政廉政的有力保障。要针对农村普遍存在账目混乱、理财水平不高的实际,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实现勤政廉政、取信于民。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主干离任审计工作,形成有效监督力和约束力,有力杜绝贪污腐化现象。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集体资金、资产管理制度等,并积极探索推行财务管理审接制、村财镇理等有效办法,由乡镇职能部门派员定期进村,同民主理财小组共同审查和接管帐目,既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又能实现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财政的监督管理。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并积极推广“村务民主听证”工作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为群众监督提供良好平台,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
(三)要探索新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子。选准一条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发展经济路子,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1)要更新观念引好路。要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动新脑筋,想新办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要采取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基地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等有效办法,努力构建农业科技培训平台,促使村级干部掌握市场经济和科技文化知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创新观念,探索新路。(2)要因地制宜选好路。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通过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挖掘资源优势,引资兴办股份制企业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集体经济实力。要挖掘本地资源,做大做强产业化的农村特色产业。
(四)要落实新要求,完善一套严制度。适应形势任务新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推动农村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扎实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1)要建立健全党务工作制度。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农村基层党务工作内涵不断拓展、内在要求不断提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农村“三会一课”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的活动的实效性。要积极探索农村非公领域党的活动的新形式、新要求和新内涵,创新活动载体,推动农村非公党建工作上新水平。(2)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制度。农村干部工作环境恶劣、政治经济无保障是影响农村干部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立足农村实际,着力建立健全村级干部激励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有效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提高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中的村主干比例,给予一定政策 倾斜,增强村主干的政治荣誉感。要采取市财政拨一点、镇级出一点、村自筹一点办法,努力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确保留得住“能人”。要进一步加大困难基层干部慰问帮扶力度,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使基层干部能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工作。(3)要建立健全监督约束制度。村级干部队伍良莠不齐、整体素质偏低,自我约束力不强,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因此,要注重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监督工作,形成约束力,确保依法执政。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农村干部各自职责任务和承担责任,并通过细化奖优惩劣规则,强化监督管理。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村主干离任审计工作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对农村干部进行严格审计,形成有效监督力和约束力。要建立定期考察制度,加强村级干部日常监督,并畅通村级干部“出口”,确保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加大村务公开化、透明化力度,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篇: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如何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服的干部队伍,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早日致富,是各级党委政府,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在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能否完成这一个历史使命决定因素在村级组织建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班子建设不够“强”。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有的党组织生活由多到少,由少到无,出现了瘫痪半瘫痪状态,班子软、懒、散的状况比较严重。有的长期不发展党员,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基层组织普遍表现出班子老化、文化素质低、后继乏人的现象。大部分农村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党的力量和工作基础还相当薄弱,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党组织对本村经济工 作和其他事务的调控手段越来越少,但工作任务却有增无减,加之班子建设不够有力,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少数村领导班子甚至陷入“说话无人听、办事没人跟、困难无人帮”的困境,个别村甚至无法面对宗教势力、邪恶势力的挑战,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根基。
(二)党员干部素质不够“高”。目前,有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还不够高,党的先进性还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在思想政治上,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执政意识淡薄。在组织纪律上,有的人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长期不遵守党规党法,近年来,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不交纳党费的农村“三不”党员逐渐增多。在作风建设上,有的农村党员干部作风飘浮,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贪图享乐,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在能力素质上,有的农村党员干部虽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但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的党员干部只想着自己致富,没有想到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导致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三)集体经济发展不够“快”。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有的甚至要低于集体经济支出,从而导致了村级新债务的形成。在一些经济薄弱村,甚至是“空壳村”,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组织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影响了农村各项事 业的发展。
(四)民主政治推进不够“好”。随着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现在村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一些村级党组织这方面关系处理不好,反会削弱党的核心领导。如有一些村委会,特别是个别村主任认为自己是村民选的,因而与党组织争权力,不服从村组织的领导。有的村级组织不完成乡镇党委分配的任务,认为村民自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村级党组织,不敢大胆领导,有的甚至放弃领导。有些村领导班子不团结不协调,直接对基层工作造成影响。
(五)配套保障机制不够“全”。一方面,村干部待遇较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后顾之忧没有解决。村组干部退休后的待遇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使他们觉得工作没奔头,导致村干部思想压力很大,甚至连一些优秀年轻的村干部也有“不愿再干”的想法。
二、对策与思路
新形势新任务下,要着力从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条路子、一套制度等“四个一”入手,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要适应新形势,建设一个强班子。新形势下,建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环节,也是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1)要 抓关键,选准配强。创新村级领导班子选任办法,拓宽选人用渠道,是提高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的关键。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制度,探索试行直选村级党组织书记办法,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增强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要积极探索在离乡创业的成功人士、企业家中选人兼任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实现既引才、引智又引项目。要着眼于增强村干部队伍领导发展经济能力,大力推进“村村大学生”工程,把项目开发和服务能力作为标尺之一,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派一批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提高村干部整体文化水平和科技素养。(2)要抓重点,理顺关系。处理好村两委之间关系,是增强村级党组织工作合力,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要研究出台相关的补充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职责任务,形成分工协作、积极互动的良好局面。要探索建立月(季)例会、交流协商、定期汇报等工作制度,加强村两委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协调,增进团结,营造良好的村两委工作关系。要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在协商发展项目、调解重大纠纷等牵涉面广的热点难点问题时,由乡镇党委、政府牵头引导,村两委共同议事决策,理顺关系,增强合力。要建立矛盾疏导和处理机制,对存在分歧的村两委及时加以疏导,避免出现矛盾激化现象。(3)要抓源头,建好后备。建立一支活力迸发、数量充足的村级领导班子后备队伍是增强村级班子活力的源头因素。要把认真解决后继乏人问题,作为保持村级班子充满活力的长久之计来抓,深入开展“三向培养”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把一些学有专长特别是思维活跃、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大学生引进村级干部队伍,并采取“一对一”结对培养方式,以老党员、老干部的丰富经验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成为村级领导班子的重要后备力量。要探索建立村级班子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机制,采取滚动式管理办法,不断增强后备干部的生机与活力。
(二)要注入新活力,打造一支好队伍。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群众拥护的村级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力量源泉。(1)要创新形式,强化教育。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要以县、乡党校为阵地,丰富培训内容,延伸培训层次,拓宽培训渠道,大规模、系统地培训村级干部队伍,努力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兴农富民的能力。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建立岗前培训制度,采取理论培训与业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办法,加强新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广泛推行“传、帮、带”有效办法,抽调专业干部深入农村开展新时期农村工作普及性教育,使农村干部能力素质得到革新性提高。(2)要创新制度,强化管理。建立 健全村级干部管理制度,是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条件。要建立村级干部考核、考评和考察制度,进一步细化村干部实绩考核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用工作实绩反映干部业绩,确定干部奖惩依据。要建立村级组织干部惩处机制,明确农村不合理干部的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疏通“出口”渠道。要探索建立“定标选人、竞争上岗”工作制度办法,解决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的突出问题。(3)要创新渠道,强化监督。强化监督是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勤政廉政的有力保障。要针对农村普遍存在账目混乱、理财水平不高的实际,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实现勤政廉政、取信于民。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主干离任审计工作,形成有效监督力和约束力,有力杜绝贪污腐化现象。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集体资金、资产管理制度等,并积极探索推行财务管理审接制、村财镇理等有效办法,由乡镇职能部门派员定期进村,同民主理财小组共同审查和接管帐目,既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又能实现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财政的监督管理。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并积极推广“村务民主听证”工作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为群众监督提供良好平台,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
(三)要探索新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子。选准一条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发展经济路子,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 设的中心任务,也是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1)要更新观念引好路。要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动新脑筋,想新办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要采取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基地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等有效办法,努力构建农业科技培训平台,促使村级干部掌握市场经济和科技文化知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创新观念,探索新路。(2)要因地制宜选好路。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通过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挖掘资源优势,引资兴办股份制企业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集体经济实力。要挖掘本地资源,做大做强产业化的农村特色产业。
(四)要落实新要求,完善一套严制度。适应形势任务新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推动农村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扎实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1)要建立健全党务工作制度。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农村基层党务工作内涵不断拓展、内在要求不断提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农村“三会一课”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的活动的实效性。要积极探索农村非公领域党的活动的新形式、新要求和新内涵,创新活动载体,推动农村非公党建工作上新水平。(2)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制度。农村干部工作环境恶劣、政治经济无保障是影响农村干部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立足农村实际,着力建立健全村级干部激励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有效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提高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中的村主干比例,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增强村主干的政治荣誉感。要采取市财政拨一点、镇级出一点、村自筹一点办法,努力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确保留得住“能人”。要进一步加大困难基层干部慰问帮扶力度,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使基层干部能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工作。(3)要建立健全监督约束制度。村级干部队伍良莠不齐、整体素质偏低,自我约束力不强,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因此,要注重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监督工作,形成约束力,确保依法执政。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农村干部各自职责任务和承担责任,并通过细化奖优惩劣规则,强化监督管理。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村主干离任审计工作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对农村干部进行严格审计,形成有效监督力和约束力。要建立定期考察制度,加强村级干部日常监督,并畅通村级干部“出口”,确保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加大村务公开化、透明化力度,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篇: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胡琦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农村社会组织的细胞,是党和国家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在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要靠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来落实、来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要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什么是好的领导班子?好的领导班子应具备多种条件,但关键是要看在实际工作中它能否真正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真正为群众谋福利,切实让群众得实惠。根据我县农村基层党建的实践,要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重点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二是充分发挥上级党组织的协调、指导功能。
首先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应通过党员群众和农民群众的民主选举来产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个领导班子的人民性和合法性。因为我们要的是一个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福利的领导班子,而群众最能将最合适的人选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因此,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展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村“两推一选”制和公推直选制,一定要做到让群众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让政治上进步、思想上先进、致富有方的能人进入村班子。同时,上级党组织要根据各乡镇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主要任务、难点矛盾等实际情况,适时地选派县乡两级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以充分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实践证明,仅仅靠扩大基层民主还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上级党组织的协调指导功能,坚持两条腿走路,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
二、要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工作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只负有领导和指导的责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要靠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的不懈奋斗去实现,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只是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通过教育和引导农民,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凝聚起群众的力量,让群众为着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因此,如果群众有了某种的需要,而我们基层党组织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满足他们的这一需要,从而引起了群众的失望和不满,那么责任就在党组织自身;反之,如果群众没有某种需要,而我们硬是要强制性地给予群众这种需要,从而也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和反对,那么,同样责任在党组织。这就是说,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始终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工作,而决不能一厢情愿地胡作为,也不能事不关己地不作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农民群众的“需要”和“不需要”我们要加以分析,有时群众需要某种东西,但这种东西不一定真正于群众有益,或者说也许只对个别群众有益而对大多数群众无益,或者说也许对群众眼前有益而于长远无益,那么,这就需要党组织对群众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使其由需要变为不需要。同样,有时群众不需要某种东西,但这种东西对大多数群众和群众的长远利益是有益的,也许要损坏个别群众或者群众眼前的利益,那么,同样需要党组织对群众进行认真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并给予相应的补偿等,从而使其由不需要转为需要。由此可见,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群众需要的原则,1这是根本,但另一方面,也必须灵活掌握和应用这个原则。总之,我们必须始终将工作立足于对大多数农民群众和群众的长远利益有益这一点上,只要坚持了这一条,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就能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巨大热情,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作为广大农民群众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决定权不在于自己,而正在于其工作的对象即广大的农民群众,不能深刻地领悟和把握这一点,就不能有效地领导农民,开展工作。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特别应该注意这一点。
三、要以人为本,善于协调利益、化解矛盾
矛盾就是不和谐、不稳定,其根子在利益不公。化解矛盾的关键在协调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化解,离不开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一个思想理论,而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一个切实的实践和行动。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把每一个个人、每一部分农民群众的利益都要顾及到,都要放在心头,决不能厚此薄彼,顾此失彼。必须懂得,每一个人,每一部分群众都是重要的,都是值得重视和尊重的。对于农民群众,不论男女、老少、东西、南北、汉族、少数民族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决不能以牺牲一部分群众的利益为代价去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尤其要注意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我们允许不平衡发展,但决不允许这种不平衡一直发展下去。
应当看到我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和关键的角色。可以说,没有基层的和谐,就没有全局整体的和谐,没有基层的稳定,就没有全局整体的稳定。
四、要以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全面科学发展为目标
我们的一切工作其最终目标都是为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最终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科学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指一个人什么都会干,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懂,成为一个所谓的“万能人”,而是说一个人有什么天赋、潜力、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发展和发挥,而不是被压制、埋没和扼杀。也就是说,人的全面科学发展就是让人有什么本事就干什么样的事情,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的工作。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广大的农民群众都能够得到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舞台,都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各种社会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各种创造活力得到自由迸发,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各种农村人才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从而为我县(转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第五篇: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既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需要。随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深入,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研究当前我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子,有很重要的意义。
基本情况
农村支部及党员情况:我乡辖8个村委会,共有人口30880人,共有8个党总支50个农村党支部,403名党员,其中女党员有36人。在8名总支书记有7名实现“一肩挑”,有5名支部书记“一肩挑”村小组组长。大学本科文化1人,专科文化54人,中专文化54人,高中文化41人,初中文化105人,小学文化177人。18至25岁的党员有11人,26至35岁92人,36至45岁97人,46至54岁69人,55至59岁22人,60岁以上122人。中农村党员有153名,占全镇党员总数的20%,占全镇农民总数的22.6%。在这153名农民。
班子队伍带村”工作,在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执政能力上下功夫,要求各支部书记带头谋发展,带头致富,带头学科技、用科技,通过党委集体谈话、集体到外地调研、集中组织培训等形式,总结别人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使他们在致力本村组的发展上做到了思路清晰,方向正确,切合实际,同时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建立支部+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由支部牵头找市场、抓培训,推动我乡农村经济健康、持续、稳步发展。通过努力,我乡鱼塘村做得最好,全村46户实现收入150多万元,大部分子女都送往××就读初高中,现就读的大学生有10多名,这种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4、严把入口关,发展好党员,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根据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乡拟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各村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严格遵循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严把入口关,同时积极疏通出口,纯洁党员队伍。
5、乡党委制定了党委成员帮贫扶困和慰问困难老党员制度,对困难老党员由乡机关支部和站所支部进行了走访慰问;同时,对有一定特长的贫困党员登记在册,每年给以一定的资金帮助和鼓励贫困党员发展经济。
三、我乡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目前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客观地分析形势,当前我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基层干部的现有素质与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基层党组织强化领导和服务的作用,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经济相对贫困地区的干部在这方面的素质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从思想素质看,一部分基层干部传统的思想观念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从政治素质看,在部分基层干部中存在着淡化政治的不良倾向;从能力素质看,少数同志领导工作水平与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不相适应;从作风素质看,一些基层干部的领导作风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造性与党建工作的传统方式发生碰撞。目前部分农村党组织对变化了的形势仍然认识不够,研究不够,改进不够,有的习惯于“单打一”,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仍很突出;有的党员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化,适应不了党员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有的在评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共性、轻个性,既影响了对党建工作的正确估价,也容易产生错误的工作导向。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与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更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现实要求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既需要市场经济知识,又需要实用技术的武装;既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又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员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文化水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少数富裕起来的农民集体观念淡薄,精神生活空虚,有的甚至热衷于宗教迷信活动,这些都给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村级组织建设面临五大难题。一是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在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下,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方面已存在一些不适应;二是个别村干部带领群众的致富能力与群众快速致富的愿望不适应;三是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与班子新老交替的迫切要求不适应。四是农村党员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结构不合理,妇女党员少,致富能人党员少。五是部分年轻村组干部党员外出打工,造成群众有事没人管的现象,影响了党在农村的作用和权威性。
四、做好我乡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1、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准确把握农村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第一,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全局中,乡党委必须首先把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前沿指挥部建设好。从我们且末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表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哪里的基层党组织战斗有力,那里的工作就扎实有效,经济建设就能迅速发展。反之,一些地区之所以长期发展不起来,经济落后,就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缺乏一个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的带头人,缺少一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一些地方人心涣散,治安混乱,思想文化道德水准下降,也是因为基层党组织作用弱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钝化所致。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强,一强百强;党员干部作用好,一好百好;集体经济富,一富百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