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一位母亲拯救孩子的故事

时间:2019-05-12 15:1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长必读:一位母亲拯救孩子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长必读:一位母亲拯救孩子的故事》。

第一篇:家长必读:一位母亲拯救孩子的故事

家长必读:一位母亲拯救孩子的故事

第一次看到下面这个故事时,我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一个孩子几次遇到变态的教师,是孩子的母亲用博大而朴实的爱拯救了孩子,在这里我将这篇文章推荐给各位家长朋友,大家一定要读一读,相信每位家长都会有所收获。

一位母亲拯救孩子的故事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第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孩子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他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在故事的末尾,我想对各位家长朋友们说的是:学会欣赏你的孩子吧。

第二篇: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

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

当地人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相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为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

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他,或者打他。

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那么早出去,却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

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了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

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严重的事件找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她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美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这位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人世啊。

让我们虔诚地把故事牢记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孩子“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呵护那一点点光”永存心中,作为我们教育行为的准则。

第三篇:家长必读-孩子专注力培养

家长必读-孩子专注力培养大全(2013-04-10 21:38:43)

转载▼

标签:分类: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转载

原文地址:家长必读-孩子专注力培养大全作者:广大教育

案例篇

不要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当孩子在上学后被发现上课不注意听讲,写作业心不在焉的时候常常会被贴上不专注的标签,然后家长到处寻求“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法宝。殊不知专注力原本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成长的环境里总是充满了干扰因素。

破坏就在不经意间

镜头1:4岁的乐乐正在地板上专心地拼积木,他把积木堆起来,然后哗地推掉,然后再堆再推。堆的时候一脸专注,推的时候满脸兴奋„„奶奶一会儿过来:“宝贝该喝水了。”一会儿:“宝贝,你饿不饿?”然后爸爸凑过来了:“乖,不要总是推倒嘛,来,我们盖个结实的大高楼!”爸爸边说边拿起积木动手。谁知乐乐:“我不嘛,我不嘛!”本来玩的好好的孩子发起飙来„„

点评:

很多家长会抱怨,孩子写作业一点都坐不住,一会吃东西,一会摆弄小汽车,一会又去偷看电视,怎么就不能安生地把作业写完呢?

看了乐乐的故事就该知道原因了!当孩子专注地玩的时候,如果看护人不去一再干扰,而是让他专注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孩子就会有持久的专注能力。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

请保护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从容地做完他想投入去做的一项“工作”。

镜头2:动物园猴山周围,围着很多的游客,一个5岁的小男孩兴致勃勃地在看里面爬高跃低的小猴子。一旁的爸爸说:“走了走了,还要看老虎、狮子呢!要不然就看不完了。”小家伙不为所动:“看猴子,看猴子,爸爸你看猴子还会用矿泉水瓶喝水呢!爸爸,猴子也有手,对不对?”爸爸一边敷衍一边又开始催:“快走了,这有什么好看,看了半个小时还不过瘾!”

点评:

有位育儿专家曾经说过:你不要小瞧孩子,孩子具备科学家的品质。一个5岁多的孩子可以看猴子看半个小时,一个2虽多的孩子可以看河马看半个小时,这不但正常,而且可喜。当孩子专注于看,专注于观察的时候,家长不要为了赶时间而打断孩子蓬勃的发现力。与其走马观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来一次,让孩子尽情享受专注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保护需要无限耐心

镜头1:火车上,一个2岁多的小孩子不停地将手中的饮料瓶砸向地面,妈妈捡起来给她,他又砸,持续了很久。周围的成人都感觉心烦和焦躁,妈妈也准备斥责她了。这时,中铺上一个10岁的男孩,伸出头对孩子的妈妈说:“阿姨,他想学猴子,像砸坚果一样把瓶盖砸开。“妈妈捡起瓶子问小孩子:“你是想把瓶盖打开吗?”小孩子认真地点点头。所有的大人顿感释然,释然中带着惊奇。

点评:

相对于30岁的成年人,10岁的大孩子更容易接近这个两岁小孩子的世界。如果没有大孩子的提醒,这个2岁多的小孩子,可能会继续砸下去,直到她认为这个方法不能帮她打开瓶盖时,才会换另外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她的眼睛不会去观察瓶子之外的世界,不会想到她是否打扰了别人,他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在高度地专注于如何才能打开瓶盖。但是如果没有大男孩诠释他的这个行为,专注的小孩自己可能受到干涉,因为大家感觉到她在胡闹。

这样的情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看到。在不受打扰的前提下,专注力是孩子自然具备的一种品质。家长越有耐心,越乐于理解孩子的行为,孩子的专注力就可以越完善地得到保全。

镜头2:3岁的琪琪,在玩积木的时候,不停地把一堆圆柱体放进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又把他们取出来。这些圆柱体大小不同,正好可以放进那些容器相应的孔里,就像用软木塞盖住瓶子一样。一切过程看上去缓慢而有节奏。出于好奇,一直在教室外观察他的老师便数了数他这种重复的动作,结果是42遍。所幸的是,没有人去打扰她,她每完成一个动作的时候,脸上总是不自觉地微笑。到最后琪琪好像累了,环顾了四周后感觉像刚从梦中醒来似的。

点评:

琪琪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完全忽略外物。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出现过,专家称之为“重复练习”。每次完成那种体验之后,他们就像完成某种重大的任务一样,充满了喜悦和满足。琪琪其实正处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通常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换到另一件事。然而,一旦碰到吸引他的事物,就会忘我地投身其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惊人。这时候老师不去干扰,让孩子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长期这样,他每做一件事情都会非常专注的。

分析篇

偷走孩子专注力的5大凶手

凶手1:生活太多干扰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现在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干扰,比如随时会响起来的手多得数不清的电视节目等,这虽然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却也减少了孩子之间的人际互动,同时也不利于孩子专心学习。因此,孩子的注意力就一代不如一代。

凶手2:先天气质

如果孩子本身特质就是属于坚持度、注意力低的情况,相应的专注力也会比较低。

凶手3:刺激过多

现代孩子受到的刺激比较多,所以选择也很多。当孩子觉得眼前的玩具或事物缺乏吸引力的时候,或是对所进行的活动有挫折感时,就很容易找其他东西来替代,而不是专注于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凶手4:过度宠爱

如今家庭中的孩子都很少,所以家长的宠爱就更多地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处处都帮她打理好一切,学习的机会减少,专注力的培养就更加困难。

凶手5:大肌肉活动不足

孩子心中明明想要骑车、滑滑梯,父母却一直要孩子画画、玩拼图,造成孩子大肌肉活动不足,专注力集中的情况就会很差。

策略篇

训练孩子专注力的5个关键点

你知道嘛?很多孩子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落后,研究发现,注意力障碍是造成他们学习障碍的主要心理原因之一。所以,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专注习惯可以预防孩子将来出现学习困难。

耐心专注的好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转移能力、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意识性,通俗地说,就是下面的5个“点”。

关键1:专注的时间久一点

这是指注意的稳定性,是对同一对象所能坚持的注意时间,时间持续越长,注意力的稳定性越强。

方法1:每次延长一点点

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看他的注意力能集中几分钟,作为初始状况记录下来,下一次讲故事延长一两秒(分钟),如果他能坚持听下来,就给她一个小奖励(如一张小贴画),这种情况稳定以后,父母接着适当延长时间。做游戏、画画等也可以这样训练孩子。

方法2:孩子游戏,请勿打扰

如果孩子正在专注地玩耍和游戏,这正是他们自主发展耐心专注习惯的过程,成人要把它当成严肃的工作来尊重,不要轻易地打断他们。例如孩子玩沙、玩水、玩土通常很专注,大人只要在旁边保证孩子必要的健康和安全就行,随随他们玩个够,不要怕不卫生而打断和组织他们。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耐心专注习惯将会健康地成长。

关键2:专注的范围宽一点

这是指注意的广度,是在同一时间里所能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数量越多,孩子注意的范围越宽大,如果孩子的注意范围狭窄,就只能注意某一事物,不能再注意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

方法1:闭上眼睛想一想

在孩子的桌子上摆放6件玩具和生活用品(根据孩子的情况最初也可以少一些),例如笔、书、手绢、勺子、杯子、手机,让孩子边看边说桌子上有什么物品,然后让她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看见了多少件物品,此后可以逐渐增加物品数量。经常玩这样的游戏可以拓展孩子的注意范围。

方法2:大相似,小不同

到书店购买类似的书,例如一幅图片上有太阳、小鸟、小河、柳树和鸭子,另一幅图片类似,河里却多出了一条鱼,让孩子仔细看完前一幅,再看后一幅,问他两幅图片有哪些不同,但不准翻书。这对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是良好的训练。

关键3:专注的调节快一点

孩子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情固然是可贵的,但是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一件接着一件地完成,这就需要孩子的注意力能灵活地转移。父母和老师在一定时间内布置任务的多少和这些人物之间的联系性,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当孩子不能按成人的要求去做时。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孩子在注意的转移上有困难,即俗语所说的“脑子还没有转过弯来”;另一个则表明孩子可能比较游珠江,喜欢尝试自己所想的事物或活动。如果是前者就需要家长的专门训练,后者则是需要家长保护的品质。

方法:布置系列任务

用好表达顺序的关键词,指导孩子陆续完成几个简单的任务。例如回到家的时候,妈妈提醒孩子:“先脱皮鞋换上拖鞋,再把皮鞋放在鞋架上。”吃完晚饭,爸爸要读报纸,还想看看孩子的作品,就可以对孩子说:“先帮爸爸把桌子上的报纸拿过来,然后把你今天在幼儿园的画拿过来,让爸爸看看。”

关键4:专注的兴趣浓一点

这是指注意的选择性,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够集中注意力,较少受外界干扰。每个人都有自己注意力集中的兴奋点,孩子也不例外,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兴奋点在哪里。

方法1:“扬长促短”

“扬长促短”即以孩子的“优势”带动和促进“劣势”。比如,孩子上课和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容易被外界干扰,但非常喜欢看书或报刊,能看一下午不动窝。那么,就可以把孩子喜欢阅读作为手中的“筹码”,如果他在家好好写作业,就在阅读上给予奖励,比如买新的书或者延长读书时间;如果写作业三心二意,就限制读书时间,或者剥夺读某本书的权利,用这种“激励机制”刺激孩子写作业要专心。当然,父母要把握好运用“筹码”的分寸和策略,不要挫伤了孩子读书的积极性。

方法2:变着花样一起玩

人的耐心强弱和专注力长短能与人对事物的感兴趣程度息息相关,而感兴趣与否在于他对事物是否还有新发现。当孩子对玩具不再感兴趣,是因为他玩不出新花样了,这时,需要父母及时地参与进来,与他一起变着花样玩,激发他的兴趣和注意力。另外,父母还可以观察孩子最爱玩的是什么游戏,并积极地参与进来,想方设法延长游戏时间,加强孩子精神中枢的兴奋与抑制机制,促进孩子的生理机能发育。

关键5:专注的意志强一点

这是指注意的意识性,分为有意性与无意性。有意注意是有目的、有任务、需要努力而达到的注意,无意注意是不需要努力和意志而轻松产生的注意,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这就启发父母一方面不宜总是对孩子提太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孩子的努力与意志。

方法1:玩具数量要适中

玩具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孩子眼前的玩具过多,他的视觉容易造成混乱,不便于他确认自己喜欢的目标,降低了他的有意注意水平,因此,他可能各个玩具都抓抓摸摸,但持续时间不长。可见,父母不能光买玩具,还要学会放置玩具。父母可以把玩具适当分类,有些玩具暂时收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这样孩子会专心地玩眼前的玩具,“藏”了一段时间的玩具再拿出来也有新鲜感了。

方法2:用“夸张”带动注意

写写画画是一项基本学习技能,可有的孩子畏惧新技能的学习,不愿意付出努力。不妨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带动孩子的兴奋点与积极性,例如父母边画画、边唱歌、边摇头晃脑,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渐渐地孩子就会被吸引,不知不觉地被带入情景中,他的努力与意志也会随之增强一些。

第四篇:一位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一位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孩子上幼儿园了,作为母亲,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学校的好消息。然而,每次家长会,都令这位母亲失望,因为人家都有一个聪明乖巧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是一个“愚顽不化”的人。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她说宝宝很棒,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人喂。

儿子上小学了,又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9名。我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你很棒,只要能细心些,准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喜悦的光芒,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儿子去得比平时都要早。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告诉母亲:“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希望不大。”她怀着忧虑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便告诉儿子:“班主任说你很棒,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当儿子把一份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交到母亲手里时,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泪水滴落在手中那份录取通知书上。

第五篇:家长必读

怪兽家长变形记

记者 从玉华 陈倩儿 《 中国青年报 》(2012年02月15日)

编者按:

不客气地说,华人世界的家庭教育,有时让人觉得像是进了动物园。前有虎妈、狼爸,最新又出了鹰爸——都是兽类或猛禽。这似乎不是一个“公理自在人心”的话题,而是“褒贬各有依据”。我们呈现怪兽家长的故事,希望能引发读者诸君,无论正反方,细加考量。

自从有了孩子,屈颖妍就辞掉香港《壹周刊》副总编的职务,当了全职妈妈。她怎么也没想到,对付3个孩子,比办好一本杂志要难得多。

她说,一到下午4点放学,她就和全香港的母亲一起,变成了“怪兽家长”,不过有的是大恐龙,有的是小恐龙罢了。

她眼里,香港的教育就是一场“人肉宴”,人人都想避席,却人人都要出席;人肉没人想吃,但人人都要吃,一口一口,由苦舌涩脸吃到成为习惯。屈颖妍说,觉得自己就是鲁迅笔下那个吃孩子的女人,伤口在冒血的就是自己的女儿们。

于是,她花半年时间写了《怪兽家长》一书。谁知数月就在香港再版了6次。如今这个对付三囡囡的“超人师奶”成了大名人,在全港各学校举办了几十场讲座。

香港也掀起一股反思“怪兽家长”的热潮。很多家长拿着这本书,照镜子般对照自己的行为,问“我今天是怪兽吗?”

“妈妈,为什么你不笑?”

屈颖妍说自己并不是一夜间“头上长角”成怪兽的。在大女儿上幼儿园阶段,她一直很快乐。她帮女儿选的是一家放羊式教育的幼儿园,母女都满意。当时有朋友警告她:“你惨了,这家幼儿园的孩子出来,是不识字的。”而朋友的5岁小孩已经会写“警察”了。

大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她才意识到问题很严重。一年级的课堂,老师不讲乘法口诀,直接布置乘法作业。老师问:“谁不会背乘法口诀表?”只有她女儿和一个男孩举手。原来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在幼儿园或者课外补习班学过口诀表了。

在香港,补习班非常普遍,几乎每个孩子都在上。曾有机构做过调查,香港孩子放学后最高补习记录为5个小时。现在连幼儿园的3岁娃娃都上补习班。因为香港的幼儿园只上半天课,很多家长就报两个幼儿园,早上一所,下午一所,一所学普通话,另一所学英文。前一所幼儿园12点才放学,后一所下午1点就上学了。一些家长天天接送,小孩在车里换校服,吃东西。

“香港家长最害怕的不是孩子去援交,去吸毒,而是孩子有空闲。”有家长说。

港人把这种现象称作“催谷”,催着稻谷早早成熟的意思。

屈颖妍还惊讶地发现,身边的港妈港爹,在港孩上小学前,就打响了“持久战”、“货币战”。香港的很多小学是名牌中学的直属小学。有的家长不惜斥资数百万港元在名校附近置业;有的家长作好“两手准备”,报读多所小学,作为孩子未能电脑派位入心仪学校时最后的安全网。还有很多人为了孩子上名校,帮孩子报假地址,做假材料,他们一边教孩子要诚实,一边教孩子说谎应付学校的核查。“现在香港很流行这个,为了择校,不择手段。”

上小学如此,小升初更如此。甚至有的家长动了苦肉计、苦情戏。

一个父亲想女儿进某所名校,但女儿考不上。他四处打听,发现早几年有一个办法是行得通的,就是每天早上家长带着小孩站在学校门口,像秋菊打官司一样。他听说之前有家长连续这样站了两个礼拜,校长就忍不住站出来说,“好吧好吧,收你了!” 这家人就商量到底是爸爸还是妈妈带着孩子去好,最后觉得男人带着女儿场面更可怜,决定让爸爸去。他还跟屈颖妍说:“你不要把我的故事写出来,不然人人都学我,这招就没用了。”这个男人是一家报社的高管,统领一干人马,可他还是要带着女儿站在那里。

浸在“催谷”的潮流中,屈颖妍发现自己也慢慢变成了“疯婆子”。她感慨,带孩子,你的付出和收获是不成正比的。你很努力地叫她,把作业做好啦,她还是鬼画符;你努力了半小时,她还是只写出一个字——真的比上班还惨。直到有一天,她忍无可忍把大女儿的书包从三楼扔下去。

为了学业,亲子关系越来越差。有一次大女儿问:“妈妈,为什么你不笑的?”屈颖妍突然醒悟,原来自己真的不会笑了。

她成了“怪兽家长”。

她这才开始有系统地做研究,听很多讲座,看很多书,探讨为什么香港的小朋友没了童年,为什么只要你做了家长,就一定变怪兽。她还打算去读教育学位,她发现“家长教育”其实是一门课,还是硕士课程。

在不久前的一次讲座上,她问家长们:你最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台下很多家长说:“快点快点!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

美国《读者文摘》曾做过一次调查,访问了亚洲8个地区,3000个14~18岁的孩子,对父母的评价。结果香港父母的得分排名倒数第二,失分的最重要原因是“父母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

屈颖妍说,香港家长常常只会这样与孩子对话。女儿说:“乌龟死了„„”家长说:“你做作业了吗?”一位中学校长无奈地说,其实少当几分钟的怪兽没那么难,至少你可以把孩子的话有耐心地重复一遍:“哦,乌龟死了„„你做作业了吗?”

当今最难教的,是家长,不是学生

在调查中,屈颖妍发现老师越来越难当了。很多老师感慨:当今最难教的,是家长,不是学生。家长认为只要付了钱,全世界都要迁就自己。

有个体育老师称,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坐在地上”,球场也好,礼堂也好,户外大草坪也好,你一声令下“原地坐下”,十有八九都没反应,孩子们慢慢腾腾、不情不愿,有的找废纸,有的分纸巾,小心翼翼地垫着屁股,勉勉强强地坐下来,就像怕沾狗屎一样。

“都是少爷和小公主,当妈的教他们,地上脏,千万坐不得!”老师没好气地说。

跟动物接触完要洗手,固然是应有的清洁态度,但凡事都在第一时间想到“干不干净”这个问题上去,也是香港家长的普遍育儿准则。摸完一只狗或是一只兔子,父母总是在耳边“洗手、洗手”地呢喃催促,只会混淆孩子的视听:我刚才是不是摸了一堆粪?还是一团细菌?

在老师们眼里,自己的职责越来越像保姆。有孩子绊倒了,流血了,家长可能会在第一时间找个律师告学校:“学校没有做好保护措施,墙体没有包软垫,要赔偿!”

有一次,屈颖妍到幼儿园接孩子,老师煞有介事地说,孩子大腿上被蚊子叮了两口,怕孩子药物过敏,没有涂药,但手上这个蚊肿,是早上来校之前就有的。屈颖妍惊讶极了,3个蚊子包,都要分清责任,显然,此类问题以前有家长投诉过。屈颖妍感慨,原来老师在教学以外,还要替每个孩子看好每一寸肌肤。

一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放学后老师把他留在学校里做作业,结果家长却跑去教育管理局,投诉那个老师对小孩进行“人身禁锢”。

“现在的家长给孩子营造的成长氛围,太多漂白水了,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屈颖妍叹气。她还指出香港出现“非典一代”的教育问题。在“非典”时期,一些婴幼儿因为成长在家长过度保护的环境里,沙滩没去过,到公园能免则免,没消过毒的东西不能碰,家长只差替孩子们呼吸了„„于是,孩子对世界的感觉近乎于零。

磕磕绊绊的学步日子里不易察觉出端倪,随着年龄渐长,问题开始显现。不会走平衡木,不能攀爬,荡不了秋千„„父母一直认为是娇生惯养下的相关行为而已,直至幼儿园老师提议他们带孩子看医生,才惊觉孩子患上了“感觉统合失调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后来发现,原来“非典”这年出生的很多香港孩子都患此症,有不同程度的行为病征。

屈颖妍说,瘟疫时期对初生婴孩的过度保护,竟诱发出另一种“行为瘟疫”来,这该是大家在喷洒消毒药水时始料不及的。

在她眼里,家长过度保护孩子的例子比比皆是。大街上,有的是5个大人带一个孩子出游,这样的盛况“像古代皇帝出巡,就差一辆马车几头象了”。

她还发现,家长们带孩子出门,总伴着超大的背包,各种准备一应俱全。甚至会有一把小剪刀,专用来剪肉剪菜。在妈妈们眼里,菜太长哽喉,肉太大窒息。小孩的乳牙,于是成了多余的,像盲肠。9岁的女孩还在吃剪碎的食物,这样的孩子,到了乳牙甩掉的年龄,牙还没发挥作用。

近年医生发现,这股剪食物潮的后遗症,就是港孩的颚骨发育比外国孩子慢,大牙的牙床比同龄外国孩子细小。

屈颖妍说,对于孩子,我们从来都是“舍不得”的,舍不得他们跌倒,舍不得他们受伤,舍不得他们失败,事事为孩子强出头。“每一步,我们都功利地计算周详。”在“金钟罩”下,我们圈养出了一个个没痂没疤的完璧孩子,也孕育出了一群群张牙舞爪的“怪兽家长”。如今,香港社会已发现“港孩”问题越来越严重,大伙又一窝蜂地去找出路。民间办起各种“自理能力班”,花1000元学扣钮扣、穿衣服、绑鞋带、洗碗„„甚至有人嘲笑,如果上课环境许可,还要教冲凉洗头,七八岁不会洗澡的孩子大有人在。

家长戏称,香港的孩子,“吃苦是要给钱的!”

最近,香港又兴起一些“兴趣班”,200元港币一堂课,帮着教孩子用简单电器,如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榨汁机之类的,还“加送”教授最基本的淘米煮饭和烧水。总之,孩子的一切都可以在各种补习班里“学会”。

有人形容“港孩”的特征为:自理能力低、EQ低、抗逆能力低。

“热门美剧《迷失(LOST)》如果放到香港来拍,两集就拍完了。”做讲座时,屈颖妍说,“第一集大家掉下飞机;第二集人人死光光。”现场一群小学家长,大多笑不出来。

一屋子证书,却没有一张是学做人的

在香港,对一个初来乍到者而言,寻找没有任何外形特征的“怪兽家长”并不难,只要下午4点准时出现在各学校门口,就能“一网打尽”了。

在屈颖妍眼里,校门前是个“是非地”,一切流言蜚语都在那里展开、蔓延。10来分钟里,等待孩子放学不是重点,互相打探成绩才是关键。

“你女儿这次考了第几?”

“第12名。”

“不是吧?你没有同她温习吗?你怎么做人家妈妈的„„”

“你女儿星期六有没有学剑桥英语?”

“没有。” “语法班呢?”

“没有。”

“奥数?”

“都没有,那她都学什么了?你怎么做人家妈妈的„„”

在校门前等放学,屈颖妍听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评语:“你怎么做人家妈妈的!”

正是在这样的“怪兽角斗场”,屈颖妍渐渐明白家长过度保护孩子的背后,其实是在保护证书,保护分数,保护孩子的所谓“竞争力”。

她断言,如果大学学位能用子女童年的眼泪换回来,香港家长绝对趋之若鹜。就像导演张坚庭所说:香港一幢大厦,大抵有八成家长是虎妈。

香港有整套法律来对抗虐待儿童的行为,“打打手板也要被拉去坐牢”是许多家长挂在嘴边的话。但在屈颖妍看来,香港的孩子从背起书包去学习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承受精神虐待。小学生像棵圣诞树一样,身上挂满各种培训课的书包,每天超过10个小时地不停学习。

香港教育评议会副主席、香港风采中学副校长何汉权曾说,在香港,大学本科(政府资助的大学)的入学率只有18%,精英教育一直是香港教育的主导。“精英教育一天不死,怪兽家长一日不灭。天下父母心,个个都有怪兽的脚印。”

在专家眼里,这些虎妈栽培孩子的“铁人计划”,培养了孩子的争胜心、必胜心,有时渐渐忘了一些胜负以外的心灵教导。接受“铁人计划”培训的孩子,看似样样懂,但原本最基本的生活和快乐的能力反而不懂。

在屈颖妍这个老记者看来,家长们该保护的不保护,不需要保护的却护得严严实实。

她举例子:一个老师强调上课一定要带琴谱,讲了许多次,仍有人当耳边风,于是老师规定,以后没带琴谱的不用上课,会立刻被赶走。有学生继续如是,老师唯有信守诺言,把他赶走。谁知道学生家长却跑来理论、投诉、大发脾气:“我付足了学费,你有什么权力赶我的孩子走?”

这个老师说,其实,那些父母应该多谢我才对,我们教琴之外也帮你教孩子啊,“可惜他们都不领情”。

屈颖妍感叹,这一代的孩子,懂得的技能很多,琴、棋、书、画、跆拳道、游泳„„样样皆能,一屋子证书,却没有一张是学做人的。

孩子小的时候,做家长的最关心的是“干不干净”;等孩子长大了,父母的关注便迅速转移到“有什么用”上面去。比如,参加童子军,有什么用?学跳舞,有没有份去比赛?卖旗(香港慈善机构募集善款的一个重要渠道),会不会有人给记优点?入校队,升中学时会不会加分?参加交流团,有没有证书拿?在学校做义工,有什么好处吗?

家长帮孩子算计每一步,每一分。一次期末考试中途,有学生发现试卷的题目有错,于是监考老师决定找全班唯一一个已经完成试卷的学生A,到同年级的教室里向其他几个班的老师通报。

A拒绝了,原因是他打算再检查一遍试卷。老师坚持让他去,他再搪塞,如此往返,A向老师拒绝了3次,结果还是悻悻然跑到各个教室去通报。

回来再检查试卷时,他发现了一个错误,却没有时间改了。回家后,A为那丢掉的几分闷闷不乐,妈妈问了原因,立即向学校投诉。家长的理据是:为什么是我儿子,为什么不是B或者C?

在家长的一贯想法里,吃亏的事谁都不想做。但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少了那几分,又多了些什么。屈颖妍说,这些年,孩子们走得都比前人快,3岁已经学会上网,5岁便学会3种语言、4种乐器,7岁便懂得制作PowerPoint„„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却被遗忘了,或者应该说,是被牺牲掉了。

在她看来,许多家长为了保护孩子,而蒙蔽了是非与心灵。

不久前新闻说,香港康文署举办了一个阅读比赛,胜出的是一名小女孩,才5岁,一个暑假读了4277本书。屈颖妍说,大家其实都知道,这大概是家长帮孩子作假的结果,家长自己去图书馆借书,然后盖章签名,“证明”孩子都看过了。

屈颖妍还举例,有一次她女儿参加一个徽章设计大赛,女儿自己在一张纸上画,但另外一个胜出的小孩,居然把徽章设计图做成了Flash,用动画解释设计。后来那个小孩承认,Flash是他爸爸帮他做的。

“这怎么会是一个公平的比赛呢?但小孩子从小就习惯了这个。”屈颖妍说,现在很多家长,只要牵涉到比赛,因为要拿奖状、证书,那爸爸妈妈一定会尽力去帮忙。

不知不觉,孩子实际上成了家长手上用来炫耀光彩与成就的大钻戒,大家都要自己的孩子闪闪发光。有一所学校要同学扮演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的故事,可由于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演小矮人,最后校方只好改写了故事,将之变成“8个白雪公主”。

这让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屈颖妍想起《病梅馆记》。千个孩子,本该有千种个性,但今日人人都被修剪成一模一样的病梅盆景,好看、值钱,却不健康。

“你的卖点就是没有证书”

瘦弱的屈颖妍想跟香港教育抗争下去。在旁人看来,她也的确比一般人多了些资本。比如,她有3个女儿,有3块试验田。大女儿上小学时,这个自称很温柔的母亲变得越来越狂躁,一到下午4点,她准时变成“女巫”,她撕孩子的作业本,要求孩子成绩好。

可二女儿、小女儿上学时,她放松了很多。一次放学后,二女儿突然跟她说,“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屈颖妍说:“为什么?”孩子说,因为同学听写没得100分,回去妈妈都要打要骂的,但你却没有。

她深深地感觉到,香港教育病入膏肓,家长变怪兽,怪兽逼港孩,大家都浮沉在教育漩涡中,半死不活。她说,如果允许,她相信百分之百的港孩都会逃学。

菲律宾香港人质惨剧发生后,大女儿看到电视台记者访问痛失父母的孤儿时,感叹说:“他们真好啊,不用上学了。”屈颖妍瞪大了眼睛问:你说什么?难道你宁愿用父母双亡来换一个不上学的机会?

这深深地刺激了屈颖妍。她一直等待着一个群组——反畸形教育。可她没等到,家长们边骂边随大流。连屈颖妍自己也暗叫,自己也不过是人群里不甘心又不敢造反的“蚁民”。

她的朋友说:如果香港有人搞反教育制度的游行,人数肯定超过50万。

屈颖妍答:好吧,那就由你发起吧!

朋友问:为什么不是你?

屈颖妍明白了,大学都是顺民,只能消极地反抗。但其实她自己非常期待香港教育来一场革命,要的不是孙明扬(香港教育局局长),是孙中山,推倒一切,重头再来。

明知这不可能,她只能凭一个母亲微弱的力量做些无力的反抗。暑假,她四处带女儿去旅游,希望看到孩子们平时在学校里所没有的快乐。

她尝试用3种实验方式去处理很多教育问题。

第一个孩子摔倒的时候,她非常心疼:“哎呀惨了!我背你吧!” 第二个孩子摔倒,她学会了克制:“你怎么样,骨头没事吧?没事的话就试试自己能不能站起来走路?”

第三个孩子摔倒,她装作看不见,“我们爱她,但不一定要帮她走那一条路。”

她还从龙应台的文章里寻找启发。她说,龙应台书里一幅画面让她记忆深刻。一个毛毛雨天,母子俩在湖边散步,龙应台想为儿子打伞,儿子一闪一缩地推开。然后是又一幕画面,漫步中的妈妈给儿子指点风景,“看,那里多美„„”儿子的反应竟然是把母亲的手按下来,“我看到了,别指„„”

渐渐地,屈颖妍不再像紧张得张开每根刺的刺猬。她理解了,教育是一个松手的过程。

可手放得太松,现实的问题就会马上横冲直撞过来。大女儿小升中的时候,没什么证书和奖状,别人却有很多,什么朗诵比赛、绘画比赛、阅读比赛,甚至吃水果比赛的。事实上,为了迎合这些家长的需要,现在香港任何儿童活动都会颁发证书或奖状。一个简单的手工班都有证书,如果没有,结束的时候家长会直接投诉。

女儿当时很着急,说:“惨了,我没有什么证书。”屈颖妍鼓励她:“你的卖点就是没有证书。”

这位作家妈妈帮女儿做了一个很小的简历,放进了一些家里和学校里的相片,开头屈颖妍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教育是一场马拉松》。她说:“我的女儿现在不是跑第一,她在落后,但不等于到终点时,她不会跑第一。教育不应该放弃任何人,即使她真的跑到最后,我们也应该为她鼓掌。”

女儿自己也写了一篇,题目是《我没有证书》。她介绍了自己在小学参加排球队、参加红十字会的活动,她说尽管这些不能在分数上反映出来,但“这些在我心灵里,我希望将来你们可以看到成果”。不管怎样,女儿最后真的考上了心仪的学校。但在下午4点的“怪兽角斗场”,有家长口气酸酸地对屈颖妍说:“因为你是名人呗。”

孩子复仇

屈颖妍四处做演讲的时候,日本也正在进行一场对抗“怪兽家长”的教师保卫战。事实上,这个名词正源自日本。

东京市政府如今耗费1000万日元,出版手册,以教授老师应付“怪兽家长”的招数。

美国电影明星马特·达蒙也像屈颖妍一样,正努力给自己脱掉“怪兽家长”的帽子。他病得不轻,他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欲,连老婆都看不下去,昵称他为“红色警戒”。他们家的4个女儿连睡觉都不得安宁,达蒙常会去摸摸看她们有没呼吸。有一回实在管太多,还被女儿狠狠咬了一口,结果马特还骄傲地到处炫耀说:“齿痕是战利品!”

准确地说,在美国,大家更愿意将这种父母戏称为“直升机父母”。他们在学校、操场和课外活动地点转悠,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顶,与孩子紧紧绑在一起。

针对最近几年美国父母对于孩子的过度教育行为,很多人开始发动一场“慢教育、简单教育和散养教育”的变革。

大家都在讨论D·H·劳伦斯在1918年讲的一句话:“如何开始教育子女?第一原则是:不要管他。第二原则是:不要管他。第三原则是:不要管他。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开始。”

当然也有人不同意——劳伦斯说起来容易,因为他自己没有孩子。

其实,就连屈颖妍也知道,自己还是个“半怪兽”,没有完全脱帽。

最近的一个下午,屈颖妍在香港风采中学面向近百位家长做讲座。讲座结束后,一位父亲站起来,意味深长地问:“屈小姐,你对你女儿的分数有什么要求呢?”屈颖妍回答:“我还是要求她们保持中等,她们的爸爸常常说,不是倒数就可以了,但我做不到。” 坐在记者身旁的风采中学校长何汉权偷笑着说:“她嘴上说要求中等,实际就是中上了。”

屈颖妍做不到完全放下。事实上,不久前,《清明上河图》来香港展出,她很想带孩子们去看,可那意味着,孩子看完后回家做作业会写到夜里12点多。为此她纠结了很久。

后来她还是带着女儿去看了,但回到家里又和女儿大吵一架,因为女儿困极了,不肯做作业。

屈颖妍想改变,但整个环境就是这样,她像是进了一条死胡同。

有很多人担心,为人父母者从他们的父母那儿中了毒,又把毒传给孩子,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撞车事故。怪兽家长的故事,会代代延续下去吗?

如今,澳门的一家图书中心用了一整列橱窗展示这本书,引起了很多澳门“怪兽家长”的共鸣。在中国内地,这本书也通过微博广为传播。

有家长给屈颖妍写信说:我们根本就把孩子当作掌上电子宠物,按一个键,要他吃就吃,要他拉就拉,我们从没想过孩子的感受。有家长称,《怪兽家长》像一剂凉茶,让家长在变身刑警狱卒快要把孩子“处决”的边缘,悬崖勒马。

还有人鼓励她:出这本书本身就是对教育最大的对抗,你不是“蚁民”,你干了老虎干的事儿,咬破了一方铁栅栏。

令她想不到的是,在内地,一本《斗妈大全》在网络上迅速蹿红,作者是两个北京的四年级小女孩,用漫画的形式记录了20余招“斗妈”招式。

如今屈颖妍出了《怪兽家长2》。鹅黄色的封面上,画着很多小猪,它们或作沉思状,或呼呼大睡。她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副标题:孩子复仇记。

下载家长必读:一位母亲拯救孩子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长必读:一位母亲拯救孩子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长必读(范文模版)

    家长必读:帮孩子建立自信的35个小贴士1、给孩子一份真诚的赞美。2、常对孩子说“请”、“谢谢”,也让他们学会对别人如此说。3、和孩子共度一段愉快时光。4、帮助孩子学习作决......

    家长必读

    家长必读——家庭教育名言 1. 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 2. 带孩子去旅游,去爬山,去逛公园,去看电影,这都是夸奖......

    家长必读

    《家长必读》读后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共同愿望,作为家长的我也不例外,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按照自己认为好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没有认真考虑这样做是否正确。通......

    家长必读秘籍:如何引导孩子读好书

    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京公布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6.6%,较2013年稳步上升,这一比率,远高出58.0%的成人图书阅读率。......

    家长必读:是谁教会孩子“攀比”?

    家长必读:是谁教会孩子“攀比”? 攀比、斗富现象在一些幼儿园时常发生,孩子们有时候会比谁穿的衣服好看,有时候会比谁的玩具好玩,有时候会比谁的爸爸更有钱。潜在的“阶层意识”,......

    家长必读:三招让孩子不再丢三落四

    家长必读:三招让孩子不再丢三落四 2013年09月23日10:05燕赵都市报我有话说(2人参与) 家长[微博]帮助孩子纠正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对......

    家长必读:家长如何陪伴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家长必读:家长如何陪伴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导读:进入高中之后,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不能忽视,要做好孩子坚强的后盾,平时多观察孩子心理和学习上的变化,并且及时的进行指导和纠正,以便......

    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