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师表》教学案
《出师表》教学案
执笔:刘景现审核:语文教研组执教人:时间:2012·12·
【学习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判断句式。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习步骤】第一课时(新授课)
一、导入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课前导学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⑴ 与吴国通好; ⑵ 加强内政建设; ⑶平定南方叛乱。
三、生字、重点词
1、给生字注音:殂()弘()菲()陟()否()裨()阙()苟()猥()夙()驽()攘()咎()诹()祎()咨()颓()先帝遗德()以遗陛下()长史()行阵和睦()性行淑均匀()以塞忠谏之路()2、解释重点词:危急存亡之秋: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异同:1
引喻失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叹息痛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深入不毛: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以彰其咎:以咨诹善道:
四、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
五、学生自读课文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
〖学习过程〗
一、第1段
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
⑴ 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客观))⑵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主观))⑶ 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⑷ 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⑸ 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5、小结:
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2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
⑴ 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⑵ 如何具体执行?(“”。)
⑶ 提出怎样的劝诫?(“”;“”。)
⑷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5、小结:
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三、第3、4段
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
⑴ 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⑵ 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
⑶ 亲贤的好处是?(“”)
⑷ 概括第3段的内容?()⑸ 为何举荐向宠?(“”)
⑹ 具体如何举用?(“”)
⑺ 好处?(“”)
⑻ 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5、小结:
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四、第5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 本段的中心句?()
⑵ “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
⑶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5、小结:
总结上两段,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
第三课时(阅读理解课)
〖学习过程〗
一、第6段
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
⑴ 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⑵ 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⑶ “感激”的原因?(“”)⑶ 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⑷ 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5、小结:
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二、第7段
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
⑴ 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⑵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⑶ 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⑷ 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5、小结:
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三、第8段
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
⑴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⑵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⑶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5、小结:
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四、第9段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课时(总结复习课)
〖学习重点〗
1、总结全文。
2、完成中考练习。
〖学习过程〗
一、总结全文第一部分:晓之以理。第一层(1):分析形势,提出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第二层(2):提出第二条建议──“赏罚严明”第三层(3~5):推荐文臣武将,提出第三条建议──“亲贤远小”。
第二部分:动之以情。(6)述身世,讲经历。(7)叙述受命之后的心情与措施,表忠心。(8)总提期望与要求。(9)结束语:报先帝、忠陛下
二、中考链接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解: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⑨【猖蹶】失败。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将军宜枉驾顾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由是先主遂诣亮()...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分)
3.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是(3分)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
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
第二篇:《出师表》教学案参考答案(最终版)
《出师表》教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预习:
三国、政治、军事、孔明、卧龙 合作探究
3.齐读第一节,回答 ③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④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4.齐读第二节,回答: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二.合作探究
1、齐读第4节,回答:
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齐读第二节,回答: 第5段的中心句是?第1句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3、齐读第6节,回答:
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感激”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第三课时参考答案:
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①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②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③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3、齐读第9节,回答:
3、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4、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D 诸葛亮智慧化身《三国演义》很多事例体现这特点,如摆八卦阵,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
第三篇:出师表学案、答案
《出师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诸葛亮及“表”的文体特点。2.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诸葛亮的建议。3.体会全文夹叙夹议,于议论、叙述中融入作者忘身忧国、忠贞不渝的感情的写法。4.了解古今异义词的用法,能够翻译重要语句。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学习方法:熟读,识记,背诵 自我检测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①陟.罚臧否()()②中道崩殂.()③以遗.陛下()④行阵和睦.(⑤ 妄自菲.薄()()⑥ 咨诹.()⑦猥.自枉屈()⑧斟酌..()(2.解释下列加粗的实词。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
()③察纳雅言..()④性行淑均..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⑴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⑵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⑶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徒以有先生也。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亲/贤臣,远/佞人
6、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7.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8、填空:
①本文作者,是时的、,的丞相,字。本文文体是,这是古时 的一种奏章。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
②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③本文的中心句是
9.对下列加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未尝不叹息痛恨(憎恨)于桓灵也。B.以光(光亮)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给予)陛下。C.亲(亲近)贤臣,远小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他,代指向宠)。D.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以(所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0.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并翻译。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②臣本布衣..。
(古义:今义:)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今义:)④由是感激..。(古义:今义:)⑤开张..
圣听
(古义:今义:)
二、熟识课文:(用原句回答)
⒈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有利条件的句子:⒉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不利条件的句子:⒊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
⒋文中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⒌先帝对先汉兴隆,后汉倾颓所持的态度:⒍表明诸葛亮身份的句子:
⒎表明诸葛亮性情的句子:⒏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⒐诸葛亮出师的历史根源:⒑诸葛亮出师的思想基础:⒒诸葛亮出师的物质准备:
⒓诸葛亮出师的诸葛亮出师的最初目的:⒔诸葛亮出师的根本目标:
⒕表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都愿扶持的句子:⒖文中作者谈到了哪两件大事?
⒗诸葛亮为什么要报先帝,又忠于陛下?
⒘诸葛亮谈到的先帝对自己的“殊遇”确指文中哪句话?⒙你认为诸葛亮上此表的目的是什么?
⒛诸葛亮所明确的每一方的责任都是什么?
21、“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什么:
22、三、四段对宫中、营中人事安排、推荐贤臣、良将的目的是什么?
23、表明诸葛亮不求功名的句子:
24、记述自己身份的句子:
25、与先帝共患难的句子:
26、答应为了先帝奔走效劳原因的句子: 27、5段中“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28、作者13次提到先帝的作用是什么:
29、本文出现的成语和意义
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题。
(一)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五月渡沪()2.简述选文第一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大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东和:收二川:
七擒:北拒:排人阵:
(二)诫于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士何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C.先帝知臣谨慎D.静以修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①;②
(三)综合应用创新练习题
1.中考题精选(重庆市)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3)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亲.贤臣,远小人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D、此 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理解本文内容,然后填空(6分)
①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我们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_________”这一成语。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__________。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_____________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
③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__________这个成语意义相近,字数相等。(3)、判断正误(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的打“×”)(4分)
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对这句话朗读停顿的划分是正确的。()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一次不对恒、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仇恨的。()C.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了两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
D.“亲贤臣,远小人”使先汉兴隆,这对我们今天消除腐败现象,振兴民族大业仍有借鉴意义。()
2.中考题精选(安徽省,2000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_____________。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不毛: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___________。(3)、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4)、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四)【探究拓展训练】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B.二石兽并.
沉焉(合并)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出师表》―――答案
一、1.略
2.① 发扬光大② 适宜、恰当③ 正言④ 善;平3.(1)D(2)B(3)C 4.C
5、C6、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B8、填空:.①诸葛亮;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蜀汉;孔明;表;刘备;千载哪堪伯仲间
②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③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9、C10、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但是,侍卫之臣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疆场上奋不顾身,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11、①痛心遗憾;非常憎恨。②贫民百姓;布的衣服。③身份低微,出身鄙野;(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④感动,激动;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⑤扩大;店铺开业二
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诚宜开张圣听、亲贤臣,远小人、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询诹善道.4.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亲小人,远贤臣.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7.先帝知臣谨慎.8.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9.先帝创业未半而且中崩殂,今天下三分.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3.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5.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1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8.劝告后主应当以国事为重.20.<1>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1.先帝对他们的爱戴.想要报答在后帝的身上.22.亲贤臣,远小人.23.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2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2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7.亲小人,远贤臣.28.以次来激励后主,以国家的兴亡为重.2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是:恭恭敬敬,尽心竭力地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三、语段阅读
(一)1、.①感动、激动②奔走效劳
2、自述身世目的:
.作者自叙身世,说明自己身份低微,生活淡泊,无意于功名利禄。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4.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5.①、六出:六出祁山②、七擒:七擒孟获③、东和:东和孙吴④、北拒:北拒曹魏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二)1、.A2.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3.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4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1、中考题:
1.(1)D;(2)、①任人唯贤; ②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岳飞;③指日可待;(3)A×;B×;C√;D √
2、中考题:
(1)
1、①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②不长庄稼(的地方)
2、①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候那里扬名做官;
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可)
(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探究拓展训练】
1.BC2.C
3..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第四篇:出师表 导学案
《出师表》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学习难点: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了解文章写作背景、作者及体裁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这是因为孔明之作,持论贤明通达,行文情浓义明,因而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圭臬,作文的楷模。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崩殂()
疲弊()陛下()
恢弘()妄自菲()薄()以塞()
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郭攸()之
费祎()行()阵和睦长()史
猥()自 夙()夜忧叹以彰其咎()咨诹()以遗陛下()斟()酌()
第二课时
三、疏通文意,合作探究
1、阅读第一段,思考: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2、阅读第二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3、阅读第三、四、五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这三段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4、阅读第六、七段,思考:在表达方式上,这两段与上文有何不同?主要内容应怎样概括?请逐句加以理解。
四、堂上巩固练习:
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
4.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
5.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两件事:
6.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7.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第三课时
五、文言文词语积累
1、古今词义
痛恨:古义:
今义: 布衣:古义:
今义: 卑鄙:古义:
今义: 感激:古义:
今义:
2、一词多义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由是感激。
臣不胜受恩感激
3、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此皆良实。
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
攘除奸凶。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4、通假字
裨补阙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虚词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
6、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⒈益州疲弊
⒉盖追先帝之殊遇
⒊恢弘志士之气
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⒌先帝不以臣卑鄙
⒍由是感激
7、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⒈庶竭驾钝,攘除奸凶。
⒉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⒊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出师表
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
出 师 表(第二教时)
主备人: 顾广师日期 :2009年10月20日星期二
教 学 目 标:
1.把握重点生字词的意思,顺畅地翻译全文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抒情的写法。
重 点 难 点
1.把握重点生字词的意思,顺畅地翻译全文。(重 点 难 点)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一.导入新课
唐朝著名大诗人杜甫在他的《蜀相》中这样写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疏通课文大意,注意积累词汇:
(一)、疏通课文1、2段: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1、2段,解释下列词语:
恢弘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盖追先帝之殊遇 .....陟罚臧否以光先帝遗德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 .内外异法....
2、思考回答问题:
①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客观)
②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主观)
③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④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光……气”
⑤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提示:“不宜……之路也。”
小结: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3、思考第二节的问题: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②如何具体执行?“若有……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陟……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小结: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4、总结:这两节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都是先提出正面建议,再从反面论述。
5、指导背诵1、2两段:
(二)、疏通课文3-5段:
1.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痛恨:计日而待: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优劣得所所以兴隆
2.思考3-4节的问题:
①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②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施行”
③亲贤的好处是?“必能……广益”
④概括第3段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⑤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曰能”
⑥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⑦亲贤的好处?“必能……得所”
⑧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小结: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3.思考第5段的问题:
(1)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2)“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1句
(3)作者为何提到两汉的兴亡史?
(4)“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4.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荐武将: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三、问题合作探究:
1、诸葛亮提出的非三条建议,他们有着怎样的联系?
提示: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远佞,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
2、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刘禅之间怎样的关系?你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
提示:慈母?父子?……
3、这一部分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兴复汉室的目的。
四、总结反馈:
1、总结所学知识。
2、思考:刘禅看过这篇表后,他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五、布置课外作业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练习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2)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叶知秋()②盖追先帝之殊遇()殊途同归()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___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翻译:_
(4)、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2、课外作业:
你认为在诸葛亮向后主提的三项建议中,哪一点最重要?说明理由,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附:板书设计:
教后感: